『壹』 子女不孝順,遺產可以不留給他們嗎,哪裡可以辦理這些事情呢
當然可以不留給不孝順的子女遺產,那就需要做遺產公證,也就是說把你的遺產捐贈給誰?或者是贈贈與誰,落到文字材料上,那麼,屆時受贈人就能獲得你的遺產,而做這種公眾的,專門有一個公證部門專門處理這些事情,屬於國家的分支機構
『貳』 我兒子很不孝,人品極差,我的財產不想給他一分錢!怎麼辦
對此你可以立下遺囑或者遺贈,將財產明確由他人繼承。遺囑、遺專囑優先於法定繼承。屬如果不放心,可以去公證處公證遺囑、遺贈。
繼承法
第五條 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有遺贈扶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叄』 爸媽貌似不想給我家產,我該怎麼辦
爸媽的財產,他們有自主權,你要表現好一些,氏盯銷成年了本來就該獨立的時候了,爸媽的財產他們肯不肯給你,他們有憑他們自己的心給予。你成年了就不應去要求爸媽的家產給予你,你殲游孝順爸媽孩子,憑他們的心給你就可以了,不要去強則渣求。
『肆』 老了以後兒女不孝順,你會把財產留給他們嗎老人回答得太直接
文|文兒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順順利利的。天下父母對孩子的心都是一樣的,隱褲慶可是孩子對父母的心卻是難測的。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就是:即便是現在做父母的對孩子再好,都無法保證孩子在自己灶握老了以後能夠孝順。我曾見過一位老人,退休以後和很多其他老人一樣不辭辛苦,又為兒女帶孩子。不過老人的身體並不好,有人就問他:你這樣為兒女賣命,等到再老一點,自己不能幹了,只能被兒女伺候了,如果這時候發現兒女不孝順,你會怎麼辦?你會把自己的財產留給他們嗎?老人回答得很直接。
「如果發現他們不孝順,財產不會留給他們」
這位老人說:我現在退休了,沒有找一個地方安靜的享福,那是因為我覺得和兒子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互相幫助,困難的時候互相拉一把。我覺得自己身體還行,也覺得是在盡自己的一份責任,是長輩對晚輩的關愛。最重要的是,我覺得兒女對我都挺好的,自己生活得很幸福,心甘情願這樣做。你說的老了以後兒女不孝順,應該能早些發現。如果我發現了他們不孝順,財產不會留給他們。因為如果還沒等到自己不能自理的階段,我就自己找養老院住去,他們不孝順,那也不要惦記我的錢了。
「不要太早跟子女提分財產這件事,否則容易導致他們不孝順」
這位老人還說:如果想要兒女孝順,就不要太早提分財產這件事情。我看到過多少原本母慈子孝,友好和睦的家庭,都因為分財產這件事導致親人之間反目成仇。兒女長大以後,他們過什麼樣的生活,全靠他們自己打拚,指望老人那點財產,也是早晚坐吃山空。所以,做父母的要心裡明白,不能縱著孩子、替孩子扛事,不然只會養出不孝的白眼狼。
當然,很多父母過不了自己心裡那一關,擔心自己老了,有一天突然走了,財產分配出現了問題,想早做打算。但是,也要記住,不要太早純枯跟子女提分財產這件事,否則容易導致他們不孝順。可以自己偷偷的私下做決定,千萬別在自己健健康康的時候,因為財產分配問題,生活會被攪和得不得安寧。
這位老人對要不要把財產留給不孝子女這個問題,回答得很直接,那就是「不會」。當然,老人選擇的對錯,不是外人來評說的。但是,值得點贊的是,老人提出「不要太早跟子女提分財產這件事,否則容易導致他們不孝順」觀點,值得重視。
『伍』 有些老人,不願意把財產留給兒女,和哪些原因有關
現實生活中,總有一些老人寧願把財產留給「外人」,也不願把自己的孩子留給「外人」。也有一些老人把自己的財產變成錢捐出去,不管孩子要不要。老人不願將財產留給子女,主要有以下原因。孩子需要反思。孩子不孝,不管父母年老。一家人玩得很開心,沒有怨恨。然而,因為房子給誰、車給誰、押金給誰等問題,利益糾紛不斷,原本美好的家庭變得「不好談」。老人家迴避家產分配問題,從不談。可以做到嗎?因為老人不主動提出財產分配,孩子們也可能會互相嫉妒,怕誰受益,矛盾還是會出現。如果老人不肯把財產分給孩子,那孩子多半是不孝的。
感情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感情也離不開金錢。一個身無分文的老人,走到哪裡都會被人鄙視。父母對孩子很失望,認為孩子是「養不起的豆」。有的老人全心全意地幫助孩子結婚、創業,孩子卻跟不上時代。幾番相助後,他們還是沒有找到路,甚至放棄了折騰。父母盡力幫助他們的孩子,但他們的孩子變得越來越不樂觀。父母會考慮為老人留下財產。父母老了,不能還欠很多債。不管怎樣,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最純粹的。如果父母不願意把財產留給孩子,往往不是父母太狠,而是孩子太狠。父母不願意給孩子財產的原因有很多。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作為孩子,無論老人如何分配家產,都應該承擔孝順父母的責任。做人不求富貴,而求問心無愧。即使父母很窮,還負債累累,孩子也應該理解他們,照顧他們。作為孩子,要想過上好生活,就必須學會依靠自己。自己的能力和頭腦是最大的財富。
『陸』 如果你已經七老八十了,會不會把存單、房本、養老卡交給子女保管
對於這個問題,我想通過一個事例來闡述。老人65歲,有一個兒子已結婚了,老人每月退休金6000多,老伴去逝後,就想晚年和兒子一起生活。
到兒子家後,就把自己的工資卡交給了兒媳婦,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收到親家打來的電話,說他們決定要到女兒家養老,這讓老人不淡定了,就回家問兒子,兒子回答說:我家的事媳婦說了算,老人一聽這是趕我走呀!於是老人收拾東西回自己家了。
過了幾個月,手裡的錢花完了,就去兒子家要自己的工資卡,兒媳婦摔門甩臉子,把卡退給老人了,可卡里只餘下3000塊錢了,原本的15萬也沒有了,老人也認了回家過自己的日子。
過了幾個月,兒子拿著牛奶來家裡了,問老人過的怎樣,老人說挺好的,兒子說:岳父母沒有退休金,以前是用你的工資卡,現在你把工資卡拿走了,我們負擔不起了,讓老人把工資卡交給兒子,去養老院,每月交養老院3000塊錢,剩餘的補貼兒子家,老人沒答應,說:誰都不能動我的工資卡!
通過這個例子說明,如何做決定,要看清子女的人品,是否善良、是否有孝心、是否懂得感恩,因為孩子是自己養大的,最了解孩子的性格和人品,做什麼樣的決定只有自己去掌握了。
我曾經在銀行一線櫃台工作過,那時候經常會接待一些七八十歲的老年客戶,說實話為他們服務真的很考驗人的耐心!有的老人明明已經無力掌控自己的財務和生活了,但還是固執地不服老,尤其自己的存款一定抓在自己手裡才放心,每每到銀行辦理業務已經行動不便、耳聾眼花,有的還需要兒女帶著去辦,即便這樣也不願意直接交給兒女辦,兒女送到櫃台還得離遠遠的不能看,自己偏又不是忘了密碼就是看不清數字,有的還不認字,也沒法溝通,自己著急發火,工作人員也幫不上忙,簡單的存取款業務很長時間也辦不成,真的很讓人著急。
上幾代老人因為子女眾多,收入存款又有限,並不寬裕的養老金捨不得或者不放心撒手也能夠理解,但是到一定時候還是應該託付給可靠的子女,因為自己終究會老到失能的那一天。
說實話,我去年年初一退休就把家裡一些事情交待給兒子並告訴他以後由他負責辦理,我們終有操不了心的那一天,該交給孩子的就早一點交待。人到了一定年紀真得服老,我們60後基本都只有一個獨生子女,如果自己到了七老八十身體和心智都嚴重衰退,我想我一定會把銀行卡、房產證還有保險單等等早點交給兒子,免得到時候孩子抓瞎。當然在自己有能力掌控的時候還是要慎交,但有些事情一定要提前讓孩子知道個大概,以便有突發狀況時孩子能順利接手。
有一次,在中行辦理存款業務,有一對白發蒼蒼的老人也在取款。我開玩笑的問,你們這么大年紀了,還沒交權?她們笑著說,我們還不糊塗,又是兒,又是女,還有家孫,外孫,交給誰都不行!交給他們咱就不自由了!
說的也是!七老八十的老人,現在大部分還是有仨閨女倆兒的。他們的這點養老金如果把握不好,一碗水端不平,弄不好,還弄得個家庭不和,雞飛狗跳,不如自已掌握著放心!
有的家庭,老的不交權,還有奪權的呢!這種情況也不少,關鍵是婆婆弱,兒媳強!我們這有兩家就是這樣!公公剛剛去世,兒媳婦就讓婆婆交權,把家中的存款,婆婆的工資卡給沒收了!婆婆年事已高,已八十多歲,也就任憑兒媳擺布了!
一是,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要輕易交權!一但交出,你即失去了支配權!只有在自已已無力支配的時候,比如已患重病,意識混亂,行動受限時再行交出!
二是,如果是多子女,不要聽別人的意見,要把自已的財產交給自已最為信任的子女!並要做好對今後財產的分配及使用拿出自已的意見,一定要提前作出安排!
三是,人到七老八十的時候,如果不想交權,也要將自已的存款,密碼,告知你最信任的人,以防不測!
如果你己經七老八十了,會不會把存單,房本、養老卡交給子女保管。我來回答此問題。
我們現在還沒到七老八十,還沒考慮,這些問題,現在想多,只能太累。
我們這鄰居大嫂,現己八十歲,自己獨居,她老人家的工資每月都是自己去銀行自己領取,存單也是自己保管。
老人們,只要身體 健康 ,能夠自立,腦子清醒,我想無論多大年齡,存單,房本養老卡還是由自已保管為最好,自己花銷多方便。
我還沒到七老八十,如果能活到七老八十的話,我的房本和存單工資卡也自己保管,想吃啥,喝啥,穿啥,隨便買,也不值於,伸手向兒女們要錢。自己的所有錢,自己支配多好。
我也奉勸將邁進七老八十的老人們,盡量把,自己的房本,存單工資卡,老人們自己握緊,拿好,真的是錢不是萬能,但老人們離了錢,真是樣樣不行。
我公公婆婆86歲了,每個季度去銀行取一次工資。每次都是我老公開車帶他們去,把公公婆婆領進銀行後,然後我老公出來站在銀行外面遠遠的等著他們。我們從不知公公婆婆一個月多少工資,他們也不會讓我們知道,我們也從不打聽。他們有三個孩子但都提防著,對誰都不相信。感覺人到這一步也很可悲。
我是養老院工作的,我最有發言權,像這種老年人對存單、房本、養老卡、銀行卡、股票賬戶等等金融賬戶,一般有三種保管方式,或者說是處置方法。
第一,老人身體 健康 ,生活能自理,腦子清醒,特別是沒有過往的突發性病史,無論多大年齡,存單、房本、養老卡等等金融賬戶還是由自已保管為最好,一來方便自己花銷,二來起到一定的心裡安慰作用, 在老一輩人心中,一直有手裡有糧,心中不慌的思維 。
當然,大部分老人還是會告訴子女們,自己的資金狀況,不過有些不孝兒女,傷了老人的心,不給老人養老,生活上對老人照顧不到位,甚至父子、父女成仇的,有些老人可能會瞞著自己的資金狀況,在這里我不得不重點說下: 孝敬父母,贍養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
第二,生活不能自理,或者說半自理,但是腦子還是比較清醒,老人只是出行困難,不能出去消費,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銀行卡,老年卡之類的實體物件,還是交給子女保管的好,讓子女來幫你操作生活上消費情況。
當然,到了這一步的老人,趁著腦子還清醒,最好做最壞的打算, 那就是立遺囑,處置自己名下的所有不動產、現金,特別是網上的金融賬戶 。當然,如果子女不孝順,不贍養老人,你又不想把自己的財產留給他們繼承,可以找律師對自己的財產進行公證,立下遺囑。如果子女孝順,願意贍養你,照顧你,也可以把名下的所有財產都交給子女,讓年輕人規劃你的資金,這才是最妥當的。
第三,突發性完全不能自理,沒有生活能力,也就是失智、失能老人,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個時候你已經是個「 社會 性的實際死亡」人了,自己的存單、房本、養老卡,以及所有名下財產都沒有處置能力,到了這一步才是老人最可悲的時候。因此, 無論你什麼年紀,身體是否 健康 ,都要把自己的財產做好記錄,留存,以防突發性意外發生。
綜上,老年人,特別是七老八十的老人,趁著腦子還清醒,及早做好財產規劃吧。
最後,願天下所有人,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母慈子孝,一家和諧美滿。
照理說:人生在世,子女是老人們最親的親人了。大部分人這一輩子奮力拚搏、使勁掙錢也是為了能給子女們留下一份豐厚的遺產!可隨著現實生活中出現越來越多的不孝子女,留好養老錢、保命錢已被大部分老人視為度好晚年的金科玉律。因此,才會有許多人告誡老人們:要留有自己的老窩;要留下安度晚年的老本;父母的錢是兒女的、兒女的錢還是兒女的……
這些針對老人的「心靈雞湯」雖說切中當下老人們的擔憂,也符合當前一切向錢看的 社會 實際。但老人們畢竟在一天天的老去,人生無常,明天和意外誰也不知那個先來?中國人現下的平均壽命是74、6歲,而題主問的是到了七老八十會不會將房本、存摺、銀行卡交給兒女保管?這正是老人們糾結在心的難以給出答案的難題!給早了吧,萬一自己高壽又一直健 健康 康的活到九十、一百,可供以養老的房子和經濟命脈卻掌控在兒女手中,那怕要花一分錢也得要看晚輩們的臉色行事;不給吧,這好話說不壞:萬一忽然有一天你睡下了卻無緣見到第二天早上的太陽;或者是使你完全意外的中風之類疾病驟然降臨,在沒有任何交待的情況下,那你存下的錢還真不知最後便宜了誰?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凡事預則立。因此,七老八十的老人們確實要把這一問題慎重而又妥善的處理好,方可安安心心、快快樂樂的安度自己的晚年!近日我看到一則新聞,說是銀行系統准備適當放開老人去世後,財產繼承人可以少量提取老人存款,額度是1——5萬。不再需要通過類似某某是我誰的法律公正等繁雜手續。言下之意就是:超出限額部分,已故老人的存款仍舊必須通過一系列繁雜的法律手續方可取出。這就更加體現了,題主在這關口提出這個問題可謂用心良苦!
對於我與老伴來說似乎不用考慮這一問題,因為我們的獨生女兒早已通過了考驗——
2010年,我因多發性膽管結石被送往醫院急診。住了近二個月的醫院,腹部留下一道十餘公分長的刀口。住院費、手術費、醫療費加攏來花去四萬余元都是我女兒給付;
2012年,我剛一退休便急於買車准備自駕游。我女兒又是二話不說拿出5萬元湊足購車款;
退休後每年我與老伴都有二個月自駕去尋找老人的「詩與遠方」,每次女兒都會湊些費用給我們並囑我們出門在外別虧欠了自己……
我己88歲了,走路困難,沒能力再去銀行辦理業務。只好把存拆,銀行卡等家庭財產都交給兒子辦理,當然某一天我要生活不能自理,或生病住院等用錢時,都需要兒子辦。所以先交給他我心理踏實了。
我奶奶就把她所有存單,養老本都交給我爸爸管。奶奶一直很精明,今年82歲了,頭腦清楚,聽力也很好。活了一輩子,奶奶也清楚自己的幾個孩子各是什麼性子 。
我爸爸專門有一個保險箱,密 碼只有他自己知道,家裡面重要的物件都在裡面放著,包括奶奶的存摺養老卡等物件。
在爺爺沒有去世之前,這些東西都是由爺爺自己保管的。爺爺去世之後,他留下的所有存款,包括多張存摺都由爸爸陪同奶奶一起到銀行,重新以奶奶的名義存了新的摺子。
曾聽我媽說過,我奶奶現在存款應該有10多萬,這些所有的存款金額,奶奶只告訴了爸爸和媽媽,奶奶不想讓其他的兒子和女兒們知道,怕孩子們太多,會以後為了爭家產而鬧起糾 紛會傷和氣。
記得那時候老家還沒有拆 遷,爸爸跟三叔在一起時,爸爸不知道怎麼就說漏嘴了,三叔知道了奶奶有8萬的存款。三叔嘴太松,他又無意當中又告訴了我大姑。
女人本來就喜歡傳口舌,我大姑那性子更是把不住嘴,她一知道,我二姑和小姑也瞞不住了。
後來我奶奶知道了這事兒,還埋怨了我爸爸好一陣子,說我爸爸泄露了她的財產[捂臉]
不過還好,那不是奶奶的所有存款,奶奶還有另外的幾萬塊錢存摺,其他的叔叔姑姑們都不知道。
奶奶給爸爸是千交代萬交代,另外幾萬塊錢一定不能告訴其他的兄弟姐妹,而且她的所有存摺都讓爸爸幫她收好。
奶奶有顧慮是正常的,三個姑姑當中大姑zui沒心眼兒,而且人也大方,但她家的經濟條件是zui差的。zui主要的大姑家有一個不爭氣的大兒子,離了婚留下兩個女兒,還天天好吃懶做不爭干,在家啃老。奶奶的存款不可能交給大姑。
二姑在兄弟姐妹中會來事兒,從不得罪誰。對奶奶也很孝順,二姑去大姑家或者去奶奶家都會給幾百塊錢。
但是二姑家有一個很霸氣的兒子,在家兒子是老大,老爹都得聽他的。動不動還把二姑氣得痛哭流涕。奶奶不喜歡這個外孫。所以奶奶的存款也不會交給二姑來管。
我奶奶zui不喜歡小姑,小姑家應該說是三個姐妹中經濟條件zui好的,奶奶認為小姑zui摳門[捂臉],奶奶對她zui有意見,所以奶奶也不喜歡去小姑家住,更不喜歡小姑的兒子。
記得有一件事我奶奶反復多次地喜歡跟媽媽嘮叨。奶奶每天需要按時吃著降血糖降 血ya的葯,奶奶有一次輪到了去我小姑家住,有一天她的葯正好沒了,需要到樓下葯店買,小姑陪著奶奶一起乘電梯下樓。
出門時小姑問奶奶,「你帶錢了沒有?」奶奶沒好氣地說:「帶了。」
進了電梯間,小姑又問了一遍奶奶,「帶錢了沒?」奶奶終於ren不住了,「我有錢,你放心,我不會花你的錢買葯。」
還有一次,其他姑姑叔叔去我小姑家看望奶奶,拿了很多的營養品,包括有整箱的奶。我姑父知道我奶奶一個人也吃不完,晚上表弟去小姑家吃飯後,臨走時,姑父讓表弟拎走了一些營養品。
為此奶奶很生氣,對我小姑和姑父兩人意見很大:「人家是來看望我,給我拿的東西,女婿連問都沒問我願不願意?就讓你兒子把東西拿走了?你兒子都沒給我買過東西,還順手把我的零食給帶走了。」
按之前的規定,奶奶是需要在每個兒女家住夠一個月才會輪到下一家的,那一次在我小姑家就住了半個月,奶奶死活不肯住了,非要回到老年房住。從那以後,奶奶結束了在兒女家輪流照顧的日子。
因此, 奶奶的存款放在任意一個女兒家是完全不可能的。
1.因為爸爸是長子,家中老大。爸爸上班掙錢時,下面的弟弟妹妹們都還小,爸爸2/3的工資都交給了爺爺用於全家的開銷。
爸爸為人 大方,從不會讓弟弟妹妹們吃虧,更不會為了貪圖小便宜去算計兄弟姐妹們。
2.爸爸是兄弟姐妹當中受教育zui高的,只有他一人上過高中,而且早早地去廠里上班做銷售員,經常外出出差。見多識廣,接觸的人多,會辦事兒,為人處事都比其他的弟弟妹妹更靠譜。
3.媽媽是長兒媳,媽媽在奶奶所有兒媳當中是zui忠厚老實的,又善良賢惠,沒有壞心眼兒,媽媽做事會顧全大局,該說的說,不該說的不說。
媽媽嫁過來之後,我下面的叔叔和姑姑們都還小,依靠媽媽來幫扶。我奶奶對孩子們都是放養,不怎麼管。媽媽做為長嫂如長母,彌補了奶奶對叔叔姑姑們的生活細節上的照顧。特別是我的姑姑們,對媽媽很是感激,一直到現在姑嫂關系都很好。
媽媽也是所有兒媳當中受教育zui高的,為人處事也比其他嬸嬸更勝一籌。奶奶有什麼事會找媽媽商量,跟媽媽聊得zui多,奶奶跟我其他嬸嬸沒有什麼可說的,奶奶和我其他幾個嬸嬸的婆媳關系處得也不怎麼好。
4.爸爸媽媽家中只有我和妹妹兩個女兒,而且都已出嫁成家,我和妹妹不會過多干涉爸爸媽媽 的家務事。妹妹是我們所有堂姐妹中受教育zui高的,而我從小在所有家人親戚眼中就是zui懂事的孫女兒。
不管我的其他堂妹堂弟們對奶奶怎麼樣,但我和妹妹每到逢年過節,包括奶奶過生日,我倆都會給奶奶包200元的紅包。所以奶奶平時種的菜呀,都會想到要送給我們吃。
平時爸爸媽媽家中只有他們兩個人,家裡的所有大小事由爸爸當家做主。而我和妹妹作為孫子孫女當中,在我奶奶的眼中是很優 秀的。我和妹妹兩個人也不會惦記著我爸媽 的財產。
我奶奶80多了,一人住在老年房,她的個人財產都讓我爸爸保管,她需要時問我爸爸要就可以。
奶奶的十幾萬存款就等於是奶奶的養老錢,奶奶以後生病住院就可以拿來花費,如果以後不夠用了,再讓這些兒女們分攤。
奶奶心中想得很明白,她的決策也是對的。奶奶的所有財產交給我爸爸管理,她很放心。
鄰居王阿姨在老伴去世以後就把自己的養老卡交給了兒子保管,沒想到這個決定成了她生前最後悔的決定!
王阿姨和老伴在一家企業工作了幾十年,退休以後住在單位的家屬樓里。
她們的獨子結婚時,她們在新小區給兒子買了一套三室兩廳,兒子平時在新家居住很少回去陪伴她們。
大約七八年前王阿姨的老伴突發心梗離世了,辦完老伴的喪禮以後,她兒子說她一個人在家住著不放心,將她接了過去。
那一段時間她還覺得兒子孝順,不斷的打電話給老鄰居們,說兒子家地方大、有暖氣……
時間不久,兒子說孫子要買學區房,就把她原來住的家屬樓給賣了,她沒見著一分錢。
又過了一段時間,兒子說現在把錢存銀行利息低,不如放在余額寶。她連智能機都不會用,自然不懂什麼是支付寶?什麼是余額寶?就把養老錢交給了兒子。
兒子又說支付都用手機了,她的工資卡用著不方便,就把她的工資卡也保管了起來!
王阿姨打電話給老鄰居訴苦,說她很長時間連早飯都吃不上,兒子兒媳早上帶著孫子去外邊吃早餐。她要在家做飯,可她經常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問兒子要錢買雞蛋、買菜,兒子經常是推三阻四不給她!
兒子兒媳中午在單位吃飯,晚上又經常出去聚餐不在家吃飯,家裡就剩她一個人,連正常的吃飯錢都經常沒有,零花錢更是想都別想了!
有一段時間她偷偷的把自己的金手鐲賣了,錢藏起來偶爾給自己買些吃的,不知怎麼被兒子兒媳知道了。
兒子就說她的金項鏈臟了,有一個朋友可以免費清洗,然後把她的金項鏈也拿走了,再也沒有還給她。後來她聽說是兒媳拿去給加工成了手鏈自己戴了!
王阿姨前年生病了,老鄰居們去看望她,她哭的鼻一把淚一把的,說自己如果還住在老房子里,養老卡還自己拿著就好了……
王阿姨的病沒有康復,幾個月後離世了。鄰居們都說她是把胃給餓壞了才得的病,得病以後營養跟不上給折磨死了!
鄰居們通過王阿姨的事,都認為老了一定要把養老卡掌握在自己手裡,老房子一定不能賣掉,要給自己留一條退路!
『柒』 人老了之後,該不該把財產交給兒女管理對此你怎麼看
人老了之後,應不應該將錢財交給兒女管理需要分情況來看待,如果子女都非常孝順的話可以將財產交給兒女管理,如果子女不是很孝順的話最好自己來管理財產,因為錢財只有拿到自己手上才是最為放心的,個人更傾銷遲向於自己來管理財產。
在中國,很多老年人都會面臨著財產分配的問題,有些老人有退休金會好一些,有些老人因為沒有固定的工作,一直靠打零工生活,也沒有太多的財產,但是大多數老人不管錢多錢少,都願意將財產交給子女來打理,這也就導致了有些老人碰到那些不孝順的子女,不僅自己的生活得不到保障,那些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也打了水漂,而這個時候自己已經沒有年輕時候的勞動能力了,只能孤苦的度過餘生,或者求助於社會。
你覺得人老了之後,該不該把財產交給兒女管理?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討論。
『捌』 都說老人千萬不要把自己的養老錢給子女,這是為什麼
目前中國面臨老齡化危機,老年人生活的話題也越來越受關注。很多人說「養兒防老」,但養兒真的可以防老嗎?
以往有一個普遍觀念:兒孫滿堂,老年生活就會過得快樂幸福。可現如今,很多老年人仍舊在為兒女操心,他們依舊是家庭里的經濟支柱。
因為如今老年人的退休金比較豐厚,這筆錢的分配就成了老人要思考的問題。養老金是自己存著,想用就用呢?還是交給兒女保管呢?
把錢交給子女,就是對子女的變相依賴,讓子女承受所有的責任與義務,其實是在增加負擔。
好好規劃自己的老年生活,老年保障是靠自己努力出來的。給孩子正確的引導,良好的教育,為自己的老年生活存上一筆豐厚的資產,自己支配自己的日子,這才是老年人的幸福。
『玖』 「老人,永遠不要把自己的養老錢,交給兒女」你怎麼看
在家庭生活中,誰不想母慈子孝,可往往事與願違,很多父母臨老還要拿出養老錢接濟子女。
高物價帶來的生活壓力,讓現代人每天為了養家糊口勤於奔命,甚至出現了兩代人供養一棟房,一個娃的現象。
1.交出養老錢,老人也是迫於無奈
最終張大爺為了幾個孩子的家庭能和平共處,把退休金分成三份,然後每月三個兒子在平攤張大爺兩口子的生活費。
張大爺的晚年生活可想而知,不求回報的父愛,換來的卻是孩子無休止的索取。
寫在最後:老人不把養老的錢交給子女,真的只是防老嗎?
對於女的教育缺失,才是出現這種矛盾的根源,這種背景下,老人真的有能力留住養老的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