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
詩的首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七個字,即展現出一幅壯闊州橋沒的圖畫:一輪明月,照耀著邊疆關塞。詩人只用大筆勾勒,不作細致描繪,卻恰好顯示了邊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蕭條,渲染出孤寂、蒼涼的氣氛。尤為奇妙的是,詩人在「月」和「關」的前面,用「秦漢時」三字加以修飾,使這幅月臨關塞圖,變成了時間中的圖畫,給萬里邊關賦予了悠久的歷史感。這是詩人對長期的邊塞戰爭作了深刻思考而產生的「神來之筆」!接著,詩人觸景生情,寫出次句「萬里長徵人未還」。這一句既敘事又抒情。冊納在深消槐沉的感嘆中暗示當時邊防多事,表現了詩人對於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這一句,又從空間的角度點明邊塞的遙遠。這樣,詩人便創造了時空交織的意象,把讀者帶到萬里以外的邊塞,引進漫長的歷史河流中去回憶、體驗、思考。這兩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漢時的邊關,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戰爭一直持續不斷。已有多少士卒血灑沙場,至死未歸;又有多少戰士仍然戍守著邊關,不能歸來。詩人藉助闊大、悠久的時空意象,表現戰爭給秦、漢以來歷代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立意既高,又看得深遠,真可謂「發興高遠」。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兩句,融抒情與議論為一體,直接桿發戍邊戰士鞏固邊防的願望和保衛國家的壯志,洋溢著愛國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寫得氣勢豪邁,鏗鏘有力,擲地作金石聲!同時,這兩句又語帶諷刺,表現了詩人對朝廷用人不當和將帥腐敗無能的不滿。有弦外之音,使人尋味無窮。
『貳』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句詩寫出了----------------------表達了作者-------------------------
【注釋】:
1、但使:只要。
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
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
4、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
【韻譯】:
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
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
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評析】:
��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褲配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胡念指壓卷之作,實不過分。
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推獎它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ㄧ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並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麼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慣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獨指��
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高冊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
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
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叄』 關於月亮的詩詞
李白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王維《鳥鳴澗》 人間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春江花月夜》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灧灧隨波千萬里,
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
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
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
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
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
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
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
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
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
落月搖情滿江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張九齡(望月懷遠)
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張九齡(賦得自君之出矣)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孟浩然(秋登萬山寄張五)
太虛生月暈,舟子知天風.
掛席候明發,渺漫平湖中.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廬山)
山螟聽猿愁,滄江急夜流.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
---------孟浩然(宿桐廬江寄廣陵舊游)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二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孤舟微月對楓林,分付鳴箏與客心.
--- -----王昌齡(聽流人水調子)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王昌齡(送魏二)
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王昌齡(送柴侍御)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王維(白石灘)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載余.
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王維(伊州歌)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將進酒)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李白(關山月)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李白(古朗月行)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玉階怨)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調詞三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李白(子夜吳歌)
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
-------李白(長相思)
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
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
---------李白(襄陽歌)
白雲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 ---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郝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李白(峨眉山月歌)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 ------李白(渡荊門送別)
我有萬古宅,嵩陽玉女峰.
長留一片月,掛在東溪松.
-------李白(送楊山人歸嵩山)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入宿置酒)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李白(把酒問月)
雁引愁心去,山銜好月來.
---------李白(與夏十二登岳陽樓)]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李白(謝公亭)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
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李白(憶東山二首其一)
月光欲到長門殿,別作深宮一段愁.
--------李白(長門怨二首)
月皎風泠泠,長門次掖庭.
--------沈佺期(長門怨)
長門落景盡,洞房秋月明.
---------張修之(長門怨)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李白(哭晁卿衡)
月暗送湖風,相尋路不通.
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
-------崔國輔(小長干曲)
白雲勸盡杯中物,明月相隨何處眠.
-------高適(賦得還山吟送沈四山人)
自把玉釵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高適(聽張立本女吟)
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
悲笳數聲動,壯士慘不驕.
--------杜甫(後出塞五首)其二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杜甫(月夜)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杜甫(日暮)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書懷想
請看石上藤蘿月,已映洲前蘆荻花.
--------杜甫(秋興八首)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杜甫(漫成一首)
知君慣度祁連城,豈能愁見輪台月.
-----------杜甫(送李副使赴磧西官軍)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杜甫(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張繼(楓橋夜泊)
二十五弦彈夜月,不勝清怨卻飛來.
---------錢起(歸雁)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
-------司空曙(江村即事)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燈未滅夢難成.
---------李端(閨情)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於良史(春山夜月)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柳中庸(聽箏)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戴叔倫(蘭溪棹歌)
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
---------盧綸(塞下曲六首其三)
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
--------李益(寫情)
心曲千萬端,悲來卻難說.
別後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___--------孟郊(古怨別)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__---------王建(十五夜望月)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飲奈明何!
_____-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丁丁漏水夜何長,漫漫輕雲露月光.
秋逼暗蟲通夕響,征衣未寄莫飛霜.
--------張仲素(秋夜曲)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___----劉禹錫(石頭城)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__------劉禹錫(望洞庭)
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_
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閑度.
------白居易(琵琶行)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雖同人別離.
一宵光景潛相憶,兩地陰晴遠不知.
____-------白居易(江樓月)
滿床明月滿簾霜,被冷燈殘拂卧床.
燕子樓中霜月夜,秋來只為一人長.
-------------白居易(燕子樓)
紫袖紅弦明月中,自彈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聲停處,別有深情一萬重.
-------------白居易(夜箏)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寒月沉沉洞房靜,真珠簾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燈底裁縫剪刀冷.
______---白居易(寒閨怨)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_________李賀(馬詩二十三首其五)
古剎疏鍾度,遙嵐破月懸.
-_---------李賀(南園十三)
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長易覺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徐凝(憶揚州)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杜牧(潤州二首)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___-----杜牧(泊秦淮)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杜牧(寄揚州韓綽判官)
酒酣夜別淮陰市,月照高樓一曲歌.
---------溫庭筠(贈少年)
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
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
----------溫庭筠(瑤瑟怨)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
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溫庭筠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 李商隱(霜月)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鍾.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李商隱(無題四首)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李商隱(無題)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
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
-----------李商隱(端居)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李商隱(無題)
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
----------趙嘏(江樓感舊)
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雲中君不見,竟夕自悲秋.
----------馬戴(楚江懷古)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韋庄(送日本國僧敬龍歸)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蘇幕遮)
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范仲淹(御街行)
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張先(一叢花)
沙上並禽池上瞑,雲破月來花弄影.
-----------張先(天仙子)
那堪更被明月,隔牆送過鞦韆影.
----------張先(青門引)
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
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後.
-----------歐陽修(蝶戀花)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歐陽修(生查子)
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雨霖鈴)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晏幾道(臨江仙)
曲欄桿外天如水,昨夜還曾倚.初將明月比佳期,長向月圓時候,望人歸.
------------晏幾道(虞美人)
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晏幾道(鷓鴣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蘇軾(水調歌頭)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
---------蘇軾(永遇樂)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蘇軾(卜運算元)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江城子)
與余同是識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
----------蘇軾(木蘭花)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
----------仲殊 (南柯子)
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知處.
----------賀鑄 (青玉案)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南北東西,只有相隨無別離.
恨君卻似江樓月,暫滿還虧,暫滿還虧,待得團圓是幾時.
--------呂本中 (採桑子)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李清照(一剪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岳飛(滿江紅)
睡覺寒燈里,漏聲斷,月斜窗紙.
-------陸游(夜遊宮)
樓陰缺,欄桿影卧東廂月.東廂月,一天風露,杏花如雪.
--------范成大(憶秦娥)
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獨自下層樓,樓下蛩聲怨.待到黃昏月上時,依舊柔腸斷.
--------程垓(卜運算元)
波心盪,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生?
---------姜夔(揚州慢)
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縱芭蕉,不雨也颼颼.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
---------吳文英(唐多令)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陳子昂(春夜別友人)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沈如筠(閨怨)
矮齋雜詠二十首·月夜吟
年代:【宋】 作者:【華岳】
一聲殘角送黃昏,獨倚闌干空斷魂。
竹景掃階塵不動,自挨明月閉柴門。
愛月
年代:【宋】 作者:【梅堯臣】
終夜每愛月,見月常苦稀。
不雨即雲晦,何能攬光輝。
儻有一夕明,豈畏露濕衣。
素娥領玉兔,孤寡命亦微。
堂堂罕開耀,多是半掩扉。
曾負萬家望,空是隨人歸。
一歲復一歲,白發思釣磯。
八詠詩 登台望秋月
年代:【南北朝】 作者:【沈約】
望秋月。
秋月光如練。
照曜三爵台。
徘徊九華殿。
九華瑇瑁梁。
華榱與璧璫。
以茲雕麗色。
持照明月光。
凝華入黼帳。
清輝懸洞房。
先過飛燕戶。
卻照班姬床。
桂宮裊裊落桂枝。
露寒凄凄凝白露。
上林晚葉颯颯鳴。
雁門早鴻離離度。
湛秀質兮似規。
委清光兮如素。
照愁軒之蓬影。
映金階之輕步。
居人臨此笑以歌。
別客對之傷且慕。
經衰圃。
映寒叢。
凝清夜。
帶秋風。
隨庭雪以偕素。
與池荷而共紅。
臨玉墀之皎皎。
含霜靄之蒙蒙。
{車蘭}天衢而徙度。
轢長漢而飛空。
隱岩崖而半出。
隔帷幌而才通。
散朱庭之奕奕。
入青瑣而玲瓏。
閑階悲寡鵠。
沙洲怨別鴻。
文姬泣胡殿。
昭君思漢宮。
余亦何為者。
淹留此山東。
玉階怨 (唐)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秋浦歌其十三 (唐)李白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關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把酒問月 (唐)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雲間沒?
白兔搗葯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願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月 (唐)薛濤
魄依鉤樣小,扇逐漢機團。
細影將圓質,人間幾處看?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山居秋暝 (唐)王維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旅宿 (唐)杜牧
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
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
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
故人寄茶 (唐)曹鄴
劍外九華英,緘題下玉京。
開時微月上,碾處亂泉聲。
半夜招僧至,孤吟對月烹。
碧沉霞腳碎,香泛乳花輕。
六腑睡神去,數朝詩思清。
月余不敢費,留伴肘書行。
暮江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霜月 (唐)李商隱
初聞征雁已無蟬,百尺樓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漫成一首 (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數尺,風燈照夜欲三更。
沙頭宿鷺聯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
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楓橋夜泊 (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
明月夜留別 (唐)李冶
離人無語月無聲,明月有光人有情。
別後相思人似月,雲間水上到層城。
江樓有感 (唐)趙嘏
獨上江樓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來玩月人何在,風景依稀似去年。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肆』 秋的古詩詞飛花令
1.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觀滄海/曹操
2. 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
古歌/漢樂府
3. 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襲碧渡河北/王褒
4. 秋風不相待,先至洛陽城。
蜀道後期/張說
5.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子夜四時歌/李白
6.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憶江上吳處士/賈島
7.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
橡媼嘆/皮日休
8. 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
長歌行/佚名 (漢)
9. 常恐秋節至,涼意奪炎熱。
團扇歌/班婕妤
10. 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西洲曲/佚名
11.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野望/王績
12. 解落拍缺舉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風/李嶠
13. 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
淥水曲/李白
14.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塞下曲/王昌齡
15. 南山與秋色,氣勢兩相高。
長安秋望/杜牧
16. 紅樹醉秋色,碧溪彈夜弦。
題玉泉溪/湘中女子
17.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俠客行/李白
18.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夢李白二首/杜甫
19.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蟬/虞世南扮絕
20.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玉階怨/李白
21. 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秋浦歌/李白
22. 何因不歸去,淮上對秋山。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韋應物
23. 微陽下喬木,遠燒入秋山。
落日悵望/馬戴。
24. 陰生古苔綠,色染秋煙碧。
南軒松/李白
25. 鵲飛山月曙,蟬噪野風秋。
入朝洛堤步月/上官儀
26. 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秋。題詩後/賈島
27. 萬影皆因月,千聲各為秋。
秋夜泛舟/劉方平
28. 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
關山月/王褒
29. 心緒逢搖落,秋聲不可聞。
汾上驚秋/蘇頲
30.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幾重。
喜見外弟又言別/李益
31. 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
宿五松山下荀媼家/李白
32.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感遇/張九齡
33. 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
長干行其一
34. 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
秋夜寄邱員外/韋應物
35.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陶淵明《飲酒·其四》
36.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蜀先主廟/劉禹錫
37. 涼冷三秋夜,安閑一老翁。
秋雨夜眠/白居易
38.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憫農/李紳
39.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馬詩/李賀
40.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山居秋暝/王維
41.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王維
42.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月夜憶舍弟/杜甫
43. 近種籬邊菊,秋來未著花。
尋陸鴻漸不遇/皎然
44.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過三閭廟/戴叔倫
45. 彼采蕭兮,一日期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 王風》采葛
46. 將子無怒,秋以為詩。《詩經 衛風》氓
47.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詩經 小雅》四月
『伍』 出塞二首·其一原文|翻譯|賞析_原文作者簡介
[作者] 王昌齡 [朝代] 唐代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標簽: 戰爭 愛國 憂國憂民 邊塞 唐詩三百首 寫景 詩 場景 情感 其他 景色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萬里徵人未回還。
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1.但使:只要。
2.龍城飛將:《漢書·衛青霍去病傳》載,元光六年(前129年),衛青為車騎將軍,出上谷,至籠城,斬首虜數百。籠城,顏師古注曰:「籠」與「龍」同。龍城飛將指的是衛青奇襲龍城的事情。其中,有人認為龍城飛將中飛將指的是漢飛將軍李廣,龍城是唐代的盧龍城(盧龍城就是漢代的李廣練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帶,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縱觀李廣一生主要的時間都在抗擊匈奴,防止匈奴掠邊,其中每次匈奴重點進攻的漢地天子幾乎都是派遣李廣為太守,所以這種說法也不無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讓。教,讓。
4.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
5.度:越過。在漫長的邊防線上,戰爭一直沒有停止過,去邊防線打仗的戰士也還沒有回來。 要是攻襲龍城的大將軍衛青和飛將軍李廣今天還依然健在,絕不會讓敵人的軍隊翻過陰山。
講解作者:佚名本被人們稱為:「唐朝七絕之首」。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
王昌齡 (698— 756),字少伯,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早年貧賤,困於農耕,年近不惑,始中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又中博學宏辭,授汜水尉,因事貶嶺南。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交厚。開元末返長安,改授江寧丞。被謗謫龍標尉。安史亂起,為刺史閭丘所殺。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
○ 芙蓉樓送辛漸
○ 從軍行七首·其四
○ 采蓮曲
○ 出塞二首
○ 王昌齡更多作品
『陸』 秦時明月漢時關,出自哪首詩句,最好附帶具體註解。謝謝
[編輯本段]一、詩句《出塞》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編輯本段]二、注釋1.出塞:是唐代詩人寫邊塞生活的詩常用的題目。2.秦時明月漢時關: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塞。意思是說,在漫長的邊防線上,一直沒有停止過戰爭。3.但使:只要。4.龍城飛將:龍城,匈奴城堡,這里指名將衛青,他曾攻打到匈奴的龍城城堡。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南侵的匈奴懼怕他,稱他為「飛將軍」。這里泛指英勇善戰的將領。5.胡馬:指侵擾內地的外族騎兵。6.陰山: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古代常憑借它來抵禦匈奴的南侵。7.關:關塞. [編輯本段]三、簡析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念名將李廣和痛恨匈奴人入侵的思想感情。這是一首著名的邊塞詩,表現了詩人希望起任良將,早日平息邊塞戰事,使人民過著安定的生活。詩人從寫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邊關的蒼涼景象。「秦時明月漢時關」不能理解為秦時的明月漢代的關。這里是秦、漢、關、月四字交錯使用,在修辭上叫「互文見義」,意思是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關。詩人暗示,這里的戰事自秦漢以來一直未間歇過,突出了時間的久遠。次句「萬里長徵人未還」,「萬里」指邊塞和內地相距萬里,雖屬虛指,卻突出了空間遼闊。「人未還」使人聯想到戰爭給人帶來的災難,表達了詩人悲憤的情感。怎樣才能解脫人民的困苦呢?詩人宏御寄希望於有才能的將軍。「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只要衛青、李廣還活著,就不會讓胡人的騎兵跨越過陰櫻絕絕山。「龍城飛將」是指漢武帝的名將衛青和李廣,他們英勇善戰,多次把匈奴打敗。「不教」,不允許,「教」字讀平聲;「胡馬」,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騎兵。「度陰山」,跨過陰山。陰山是北方東西走向的大山脈,是漢代北方邊防的天然屏障。後兩句寫得含蓄、巧妙,讓人們在對往事的對比中,得出必要的結論。這首詩被稱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悲壯而不凄涼,慷慨而不淺露,王詩《出塞》兩首,本詩是第一首。 06-04 17:41 秦時明月漢時關(一)《周易時談》之九唐朝的著名詩人王昌齡,曾寫過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秦時明月漢時關」,明月,依舊是秦漢時的明月,但是,關山已經經歷了興替,秦漢的時代已經過去,秦漢時代的關山,已經到了唐朝的時代。但是,戰火仍然如秦漢的時代一樣,不斷地在燃燒。「萬里長徵人未還」,一代一代的將士為了保衛祖國,披掛萬里長征而去,卻都不能夠再看到他們回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如果象龍城飛將李廣一樣勇將現在還在,肯定不會教胡馬度過陰山來入侵。真是戰亂思良將,國難懷故人啊!「秦時明月漢時關」,這一句詩極具文學與哲學色彩,明月不關人間事,依舊月缺月圓,而人世間早已是充脊姿滿了無數的悲歡離合。我今借用這句詩,雖然有明月依然舊情懷,關山且在悲歡中的味道,還有另一方面的引申含義,就是《周易》中的智慧見解,依舊猶如千古的明月,照耀著現在山河大地一樣。下面仍然從<屯>卦來看現在的世界危機。雖然有關<屯>卦的話題,已經講了好幾回,但是,心裡仍然覺得有意猶未盡味道,還未達到「易則易知」的地步,下面再換一種方法、換一個角度來看這充滿風雨的屯難世界。以前是把卦從下往上看,現在把<屯>卦平鋪開來,也可以把它當成立體的來看,這樣容易理解孔子所說的「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的現象,知道為什麼不同人群會有不同的思惟、處世方式。 這雖是以<屯>卦為例,其他各卦也可以依此類推。現在處在世界經濟危機的屯難之中,為什麼會造成這一個人類劫難的危機?以及如何度過這一個危機?我們可以從《周易》中借鑒古人的智慧。造成這場世界地動山搖的禍首是「九五」,大凡能夠左右世界局勢的人,一定是掌握了控制世界局勢的人,在<屯>卦的地位各勢力來看,唯有「九五」居於最尊貴的地位,掌握最大力的權勢,別的爻無法根本無法與之匹敵。因此,既然九五有這個地位、有這個能力,可以製造天下的災難,也可以避免這一場災難,這就要看這一位「九五」的起心動念,是為了天下蒼生的安樂?還是為了一己私利的滿足?如果是為了天下蒼生,他可以挽救這一場危機;如果是為了一己私利,他就是製造這場危機的罪魁禍首。所以,周公在作爻辭時,分析九五在「屯其膏」時,作出了兩種選擇的判斷,一種是「小貞吉」,一種是「大貞凶」。「膏」,指財富,財富是靠百姓的血汗創造出來的,所以古代稱之為「民脂民膏」。「屯其膏」,就是屯積財富。創造財富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民富國強,如果百姓創造了財富,都屯積到少數有權勢人的手裡,而百姓依然貧困飢寒,這就違反了創造財富的目的,也就是造成風雨飄搖的原因。因此周公說:「小貞吉,大貞凶。」「貞」,一般當作正而能守的意思理解,現在看來,這在里應該是偏重於「守」字,周公的意思是說,當領導的稍微守藏一些財富,是吉利的,如果大量收藏財富,搞得百姓困苦不堪,這就大凶了。周公是治國的能人,具有智慧的見解。當然,也許在「九五」自己看來,做這樣的守財奴,他會認為是很正當的。但是這樣做造成的後果,他卻不知道是不正常的。所以,由此可見,「九五」是不明智的掌權者。因此,孔子說:「屯其膏,施未光也。」意思是九五這位領導人,毛病出在只知道自己享受,屯積財富,而不布施於天下百姓,沒有把自己的財富廣大開來,讓百姓享用,結果造成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社會不平,引起「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局面。所以,現在如果把這位虛擬的「九五」,放在現實危機的世界中,那麼,這位「九五」的形象就美國,因為美國是現在掌握世界主宰權的國家,美元是稱霸世界的貨幣,它只要樂意,就可以隨意地開動印鈔機,用綠色的紙張去收羅所有國家的所有財富,而不必浪費它國庫中的一兩黃金。所以,現在世界財富、資源的危機,在於這位美人不遺餘力地都屯積起來了。也就是周公所說的「屯其膏」,所以現在造成了「大貞凶」的世界經濟危機。 秦時明月漢時關(二)《周易時談》之九上回已經把<屯>卦平鋪開來,當成平面或立體的形式來看,還只是分析了屯難的起因,是由於「九五」不擇手段的聚斂,造成了百姓財富匱乏的情形。 &nb 06-04 17:41 六弦之首Q蒼 - 游戲魂士十一級 十一級 《出塞》王昌齡 06-17 15:22 【作者】:王昌齡【作品】:出塞【內容】: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注釋】:1、但使:只要。2、龍城:龍城是匈奴祭天集會的地方。3、飛將:指漢朝名將李廣而言,匈奴畏懼他的神勇,特稱他為「飛將軍」。4、陰山:昆侖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橫貫綏遠、察哈爾及熱河北部,是我國北方的屏障。【韻譯】:依舊是秦時的明月漢時的邊關,征戰長久延續萬里征夫不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李廣而今健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評析】:��這是一首慨嘆邊戰不斷,國無良將的邊塞詩。詩的首句最耐人尋味。說的是此地漢關,明月秦時,大有歷史變換,征戰未斷的感嘆。二句寫徵人未還,多少兒男戰死沙場,留下多少悲劇。三、四句寫出千百年來人民的共同意願,冀望有「龍城飛將」出現,平息胡亂,安定邊防。全詩以平凡的語言,唱出雄渾豁達的主旨,氣勢流暢,一氣呵成,吟之莫不叫絕。明人李攀龍曾推獎它是唐代七絕壓卷之作,實不過分。--引自「超純齋詩詞「bookbest.163.net翻譯、評析:劉建勛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經推獎它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說詩ㄧ語》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並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歸納的全詩的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為什麼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的絕作呢?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的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見慣用的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你看這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獨指��橫吹曲辭》里不是就有《關山月》嗎?《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的限定詞。 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的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
『柒』 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出處
王昌齡《秦時明月漢時關》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一首名作,明代詩人李攀龍曾推獎其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清沈德潛則說:「『秦時明月』一章,前人推獎之而未言其妙,蓋言師勞謹歷力竭,而功不成,由將非其人之故;得飛將軍備邊,邊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歸重『至今人說李將軍』也。防邊築城,起於秦漢,明月屬秦,關屬漢,詩中互文」他這段話批評李攀龍只知推獎此詩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說明了全詩的主旨,並沒有點出作者的匠心。
沈德潛歸納的全詩主旨基本是對的,但這個主旨的思想很平凡。為什麼這樣平凡的思想竟能寫成為一首壓卷絕作呢?原來,這首詩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尋味的詩句,即開頭第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這句詩有什麼妙處呢?得從詩題說起。此詩題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樂府詩。樂府詩是要譜成樂章、廣泛傳唱的,為入譜傳唱需要,詩中就往往有一些常用詞語。王昌齡這首詩也不例外,開頭一句中的「明月」和「關」兩個詞,正是有關邊塞的樂府詩里很常見的詞語。《樂府解題》說:「關山月,傷離別也。」無論徵人思家、思婦懷遠,往往都離不了這「關」和「月」兩個字——「關山三五月,客子憶秦川」(徐陵《關山月》);「關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關山月》);「關山萬里不可越,誰能坐對芳菲月」(盧思道《從軍行》);「隴頭明月迥臨關,隴上行人夜吹笛」(王維《隴頭吟》),例子舉不勝舉。看清這一點之後,你就明白這句詩的新鮮奇妙之處,就是在「明月」和「關」兩個詞之前增加了「秦」、「漢」兩個時間性祥頃搜的限定詞。
這樣從千年以前、萬里之外下筆,自然形成了一種雄渾蒼茫的獨特意境。借用前代評詩慣用的詞語來說,就是「發興高遠」,使讀者把眼前明月下的邊關同秦代築關備胡、漢代在關內外與胡人發生一系列戰爭的悠久歷史自然聯系起來。這樣一來,「萬里長徵人未還」就不只是當代的人們,而是自秦漢以來世世代代的人們共同的悲劇;希望邊境有「不教胡馬度陰山」的「龍城飛將」也不只是乎蘆漢代的人們,而是世世代代人們共同的願望。平凡的悲劇、平凡的希望,都隨著首句「秦」、「漢」這兩個時間限定詞的出現而顯示出很不平凡的意義。這句詩聲調高昂、氣勢雄渾,也足以統攝全篇。詩歌之美,詩歌語言之美,往往就表現在似乎很平凡的字上,或者說,就表現在把似乎很平凡的字用在最確切、最關鍵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往往又最能體現詩人高超的藝術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