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有一個字牽人心那就是孝順

有一個字牽人心那就是孝順

發布時間:2023-04-16 23:36:38

❶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1

世人之謂我中華也,多曰泱泱大國。夫我華夏先人起於黃河之畔而興於秦川之間,集賢人志士之力,奮百代人之願,遂建一統之帝國,布國威於四海。後雖蒙國難,然終未國亡種滅。西歐之羅馬,法蘭克,亞非之埃及,印度諸國,豈可同我中華而語哉?夫我中華屹立千年而不倒者,非惟我國民之智與力,抑亦我國民 精神之功也。察民族 精神之始,孝悌而已。

《論語》雲:"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又雲:"入則孝,出則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古人之重孝悌者,顯矣。今以余觀之,孝當為人之天責。何也?曰:"孝者。尊親養親也。親塑吾形,予吾心,養吾身,正吾意,此恩大矣。然母經十月懷胎之苦,方得一兒,而後哺之乳之,為之漿洗縫補,鮮得閑時。父於子言傳身教,多死而後已,此苦亦甚矣!然其未嘗有怨。故為人子者,當感父母之德,俟長而圖報之。

雖然,孝道之不傳也久矣!於當今之世,欲人之輕利而重義亦難矣!故今人之善者多予親重金,置其於佳居而鮮視之,惡者多輕父母,俟有求於彼而往見之。其最惡者,竟逐親於陋室而常笞之役之。惑矣,世人多視予人金而不圖報者為善人,不知其今日基於父母用於其之金也;多視予其利者為恩人,不知利之有無決於父母所遺之性也;多視為他人難為之事者為能人,不知鮮有人能待其如此人之父母也。且諺雲:"鴉有反哺義,羊有跪乳恩。"以人之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古人皆重孝,故子路,李密之徒,黃香,陸績之倫,不勝數矣。當是時也,國以仁義為矛,孝悌為盾。故民雖家貧居陋,皆兼愛相利,不知作亂謂何。今雖機器之世,然一國欲雄於世界者,必先和其民。和者,愛人也。今有一人不孝,安可盼其友兄弟,愛世人,先國家之義而後己之利乎?見小,可知大也。故孔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況我中華蒙難於晚清、民國。國士得馬列主義,以為國之良葯,遂奮而前驅,方有今日之新 中國。今中華雖有繁榮富強之勢,然實似一人之立於津也。若得舟楫,可濟河而至彼岸,否則徒望河而嘆焉。政治經濟,國之舟也,國民 精神,國之楫也。幸於今舟已初成,然覽歐美諸國之文化,多可鑒之而實難用之。故今雖雲新世紀,仍須揚我舊德,使之為我立新功也。孝之道雖疲,然其為我所倚,已千年矣。若國人皆能行此道,則國之復興,可指日而待矣。

或問曰:"今事之繁,人心之難測,古之未有也。安得終日立於親旁而侍之?今之孝難矣!"今人誠難孝親以古之法,然不可廢之。人之距親近者,常閑者可或三日,或五日往見親而侍之,距親遠者,常勞者可以電話問之,俟閑而往侍之,不可重養而輕尊。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此今人當戒之也。"

適歙州之感恩教育月,師諄諄然申生以孝悌之義,生多蘧然而有得。於是余有感焉,遂作斯文以記之。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2

本人姓張,名夢陽,生肖為可愛活潑的兔,現居住於河南省,是個地地道道的河南姑娘!

自幼年起,父母便給予了我「以孝為本」的優秀品質。所以,現在的我格外尊重父母,親人。在大家眼中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孝子」!

至今仍記得:4歲那年,我為母親端了一杯茶,後來聽父親說,那夜母親激動的一宿未睡。也許,現在的我們看起來,那是一個極為平常的事情,可是對每位母親來說,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在她們的眼中都如經過放大鏡一樣,放大無數倍。我們又怎能不孝?

6歲那年,我體會到了父母掙錢的不易,所以倍加珍惜,不敢隨便亂花。更讓我懂得,生活要節儉,並體諒父母!父母把他們一切都給予了我們。我們又怎能不懂?

7,8歲時,我從課本上更進一步的了解「孝」。從書本中我了解到:讓父母高興就是孝,讓父母不擔心就是孝。從而,我更加為我的學習努力,使我有資本讓我的父母為我而自豪。我們又怎能不努力?

11歲時,我便能幫助父母做許多我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我也知道怎樣是孝,怎樣會使父母令之自豪。當然,對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體會。

從結構上看:孝,可以理解為,在父母年邁時,我們---子女有義務更有責任把父母扛在肩頭!

父母給予我鮮活的生命,把我撫養成人,就是為了我能令他們自豪;為了在父母年老時,我能陪在他們的身邊,與他們說話聊天,照顧他們的後半生;為了他們未能實現的願望在我身上夢想成真,為了我以後能光榮耀祖……我們又怎能不對得起他們?

我一直都看不慣那些「勢利眼」「啃老族」。他們不理解父母的不易,做一些令父母失望,傷心,沮喪的事情。那些人把父母置之度外,原因只是---他們窮,他們丟面子……但我認為,父母無論他們怎麼樣,他們都是賦予我們生命的人,他們都是一輩子愛我們,疼我們,為我們好的人,他們都是無私奉獻只為我們過的幸福的人。我們作為一個子女,我們沒有絲毫的權力還評論他們的好壞,我們不配!那些人只能說是家庭的不幸,社會的不幸,他們的父母為之付出一切,回報卻是無限的失望……

12,13歲時,我更加了解到父母的苦處,他們有事從不向我們說,只是兩個人默默的承受著,只是怕告訴我們會影響我們的學習。他們也曾年輕過,他們也曾叛逆過,但是,現在的他們雙鬢已經有了刺眼的銀發,他們不再那麼好強,他們現在唯一的希望就寄託在我們的身上!如果我們再不孝敬他們,還會有誰呢?

「孝」乃人之本性,但如果一個人對父母最基本的尊敬都沒有做到,他們只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空殼罷了……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3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段內容是《弟子規》里的,相信許多人都耳熟能詳,可是,你知道它的意思嗎?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是要孝順父母。媽媽懷胎十月,整天吃不下飯,就算吃了,也會吐個精光。終於啊,我們呱呱落地,但是,為父母帶來的卻是難以熬過的夜晚。每天夜裡,我們都會哭,會嚎啕大哭;餓了,吵個不停。這時,總會有人開起燈,帶著一圈圈黑色的『『墨鏡』』,為我們餵奶,把我們抱在懷里,輕輕地搖,輕輕地搖。。。。。。直到我們進入深沉的夢中。黑夜裡,萬籟俱靜,然而,卻有一盞燈十分明亮。透過那扇窗戶,散發了濃濃的、聖潔的愛。我們漸漸長大,上幼兒園了,在門口,撕心裂肺的哭聲,嘴裡喊著:"爸爸,媽媽,不要走,不要走」可是,爸爸媽媽卻扭頭走了。扭過頭的爸爸媽媽早已淚流滿面,像斷了線的珍珠,「吧嗒吧嗒」的往下落。「可憐天下父母心」,有誰不會愛自己的親生骨肉?

面對著父母的愛,我們難道不應有所回報嗎?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啊。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難道我們人類連這些禽獸都不如嗎?我們都知道,陳毅是我國開國十大元帥之一,他,也有母親,可他的孝心,比我們多得多。

1962年,陳毅出國回來,路過家鄉,抽空探望身患重病的***親。陳毅的母親癱瘓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陳毅進家門時,母親忽然想起換下的尿褲還在床邊,就讓身邊的人藏到床底下。陳毅關切地問這問那,還問剛才什麼東西藏在床下。母親瞞不住,只好說了出來。旁邊的人急忙拿出去洗,卻被陳毅攔住了。陳毅動情了,說:「娘,小時候,您不知道為我洗了多少尿褲,今天我洗上十條,也報達不了您的恩情啊!"說完,陳毅就把尿褲和其他臟衣服拿去洗的乾乾凈凈母親欣慰的笑了。

聽了這一感人肺腑的故事,你是否會想到自己的父母?「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是啊,父母為我們付出太多太多了。當我們看到新鮮事物,好奇地問「為什麼」時,父母此樂不疲的回答;當我們是失敗而灰心喪氣時,父母會安慰我們,當我們獲得成功時,父母會滌盪我們的驕傲自滿;當我們生病時,父母會不停陪伴在我們左右。

以後,我要多陪陪爸爸媽媽,多和他們聊天,用優異的成績感謝他們濃濃的愛。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4

在新浪網上看了一則信息,是十二星座的孝順觀。我順便查了一下我的星座。我是天蠍座,天蠍座的孝順觀是:生在天蠍座的人會不會孝順父母,必須根據父母從小如何對待本人來判定,原則上他們也願意對家庭付出,但是假使父母對他過去傷害的太深的話他們也會卻步。哇哇哇,首先申明,我不同意新浪網對天蠍座所有朋友的不公平,我們天蠍座的人有那麼冷酷無情嗎?

孝順是一個永恆的主題,父母是愛的載體。從儒家的「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到佛家的「孝順三品」,再到大自然里的「羊有跪乳之恩,邪有反哺之義,」字字珠璣,只為弘揚孝順這個中華民族的美德。

佛家孝順三品是對當今社會孝字的新解。初品甘旨奉養,也許誰都可以做到,你可以給父母買到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件物品,你甚至可以用錢顧佣到一個或者幾個保姆來替你照料父母的起居,但是你用錢驅不走父母的寂寞,哪怕你用全世界的金錢,也無法回報父母對你的養育之恩。二品光宗耀祖,雖有些返古的意思,但是放在今天仍然有它特殊的意義。現代的光宗耀祖已經有了廣義的解釋,既使不為父母,有一個好的事業也是每個成功人士的追求,所以不能單單用光宗耀祖來衡量現代人的事業觀。三品心懷德恩,這是三品中之上品。且不說晉時古人王祥卧冰求鯉,也不論春秋郯子鹿乳奉親,更不言魏人王裒(音POU)聞雷泣墓,現代人的觀念和環境和上古已沒有可比性,但是父母乳哺之天恩縱使千古英雄,僅以一已之軀又何能回報哪。

因為新浪對天蠍座的偏見,我迅速飛回娘家,我真慶幸我能住在父母身邊,能夠天天看到父母,能夠為父母買點米面買點菜蔬,能夠幫父母多擦一次灶台多掃一次地,能夠在父母病了時候在醫院多陪陪父母,能夠在父母心情不好的時候做一個乖順的聽客,讓父母把心中的不滿傾泄出來。步入老年的父母身體零件逐一磨損,步履艱難,腰身彎曲,滿頭銀絲觸目驚心。

老爹老娘,衰老的你們已經不能再抱我們入懷,也不能再用你們青春的身影牽著我的手帶我走人生的路,但是你們混濁的眼睛裡流露出的對我的悠遠綿長的關愛,讓我的心裡一絲絲一縷縷在疼痛。

老爹老娘,讓我抱你們入懷,在你們的有生之年,讓我用我的心來驅除你們的晚年寂寞,用我的青春來喚醒你們沉睡的回憶,用我的`愛來暖你們的心。

老爹老娘,你們衰老的腿已不能健步如飛,不怕,我就是你們的拐棍,我會扶著你們,就象你們小時候扶著蹣跚學步的我一樣;你們的眼睛花了看不清這日新月異的世界了,不怕,我就是你們的眼睛,我會把我眼裡看到的所有的美麗放到你們的心裡,就象你們給小時候的我講童話故事一樣;你們已經老的無法再用愛意撫摸我伴著我,不怕,我的愛在,我會用我無盡的愛,讓你們慈愛的心永不孤寂,讓你們永遠活在希望中,讓你們永遠活在愛中,就象你們愛我一樣。

有父母在,真的好幸福。有父母在,真的好踏實。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5

千百年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我們作為兒女的,都應該好好孝敬自己的父母。

小時候,都是爸爸媽媽為我做事,如穿衣服、吃飯、刷牙、洗臉等種種事情都在父母無微不至的關照下一點一點地做好。在那時,爸爸媽媽真的很辛苦,不但要照管好我的事,同時家務事也少不了,每天還要上班,生活非常的繁忙。

現在我>長大了,慢慢諒解到了父母的辛苦,體會到他們對我無私的愛。他們每天的操勞、工作,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爸爸媽媽含辛茹苦地把我們養大,我們更是應當以「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精神去報答我們的父母。但其實孝敬父母並不難,不需要華麗的>禮物,也不需要過於奢侈的物品,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孝心。自己親手做的一張小賀卡、一枝康乃馨或者自己親手做的禮物,就足以表達內心的語言。但我們最好是用實際行動去報答父母,例如,考試的滿分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回報;平時多幫媽媽做家務;幫爸爸媽媽捶捶背;在他們下班回來的時候泡上一杯清香可口的茶端到他們的面前,這些生活中的小細節,也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有一天是母親節,我正愁著要送些什麼給媽媽好。桌上的卡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眼睛一亮:對啊,親手做一張漂亮的母親節賀卡給媽媽,她一定很高興!說做就做,我馬上准備好材料就「開工」了。首先,我剪出一張長方形的紅色卡紙,粘在一張更大一些的黃色卡紙上,再畫上少許花紋。之後,我拿來尺子,在卡紙上畫上幾條橫線,再用熒光筆在橫線上寫下「親愛的媽媽,祝您母親節快樂!」,並在旁邊寫上我的名字。之後又在橫線下面畫上一個大大的笑臉。再順手添上幾筆花紋,一張賀卡就做好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著賀卡放到客廳的桌子上,想在媽媽下班回來時給她一個驚喜。「噠

噠」門外傳來媽媽的腳步聲,緊張的我連忙躲到房間門旁邊像看看媽媽發現賀卡的表情。媽媽開門進到客廳,桌子上的賀卡吸引了她的目光,她雙手拿起賀卡認真地看了看,臉上路出欣慰的的笑容,她笑得那麼甜、那麼開心,我還發現她濕潤的眼角閃著亮晶晶的淚花。

孝敬父母是兒女們應該做的,我們的成就就是給他們最好的回報,不要讓他們操心,就是他們最開心的事。在這里,我呼籲天下所有的兒女們:多多關心辛苦把你們養大的父母吧!不要忘記自己能有今天,是因為他們的養育。有空多陪陪他們,不要忘記他們對自己無私的愛!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6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深深影響著每一位炎黃子孫。

人們耳熟能詳的《三字經》里有一句「香九齡,能溫席」。說的是漢代因孝敬長輩而流傳千古的小黃香。他九歲喪母,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長輩。

夏季,他幫父親把床席扇涼,趕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體把父親的床席睡暖,再讓父親睡到床上。小黃香學習刻苦勤奮,當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相傳在漢代有一個叫郭巨的人,家裡有一個九旬的母親和一個剛出生的嬰兒。由於家庭貧困,他只能選擇贍養母親或孩子。為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連夜將孩子抱到山裡,埋於山中。

百善孝為先,歷朝歷代像小黃香和郭巨這樣的孝子不計其數。我們對「孝」並不陌生,似乎從懂事起,我們就常聽長輩們教育道:「要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孩子。」可事實並非如此。

上小學時,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特殊的作業----幫父母洗腳。可現在的孩子多為家中的「小皇帝」,家長也不願讓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業本上簽個字應付作業罷了。

不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體現了現在人們的生活特點。不停的找個種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變得越來越多。老人們不圖兒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兒女們回家看看。

前段時間電視上常播放這樣一個廣告:一位老母親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飯菜,滿心歡喜地等兒女回家吃飯。可她卻陸續接到家兒女的電話,都說有事,不能回家吃飯。老人放下電話,獨自一人坐在沙發上,直到深夜……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中華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卻漸漸被人們淡忘了。我不由得問:「這是怎麼了?」

現在,我們不需要孩子像小黃香一樣為父母溫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樣為母埋兒。那是不是說,我們可以把「孝」拋棄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現在這兩處。孩子聽從父母,少讓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現。

為人父母更應該孝順於自己的父母,不能總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贍養父母,常回家看看,不僅僅只是盡孝,更是給孩子做出榜樣。

若連大人都不盡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齡,能溫席」也是無用的。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怎樣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華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們都應該發揚和傳承下去,不能讓「孝」消失在21世紀。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7

親愛的同學們,不知大家是否聽過一首韓紅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她那動人的歌聲背後,隱藏著這樣一個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廣西貴州麻嶺風景區,正運行在數十米高空的纜車突然墜落,36名乘客中有14名不幸遇難。而就在這悲劇發生時,一對年輕的父母,在纜車墜毀的瞬間,不約而同的用雙手托起了自己兩歲半的兒子。結果,兒子得救了,這一對年輕的父母卻失去了生命。是什麼救了這個孩子?是父母對孩子那偉大而無私的愛啊。

父母的愛,是我們失意的避風港,時時接納我們,包容我們,鼓勵我們。

父母的愛,是我們生命中的加油站,讓我們奮發向上,勇敢的接受任何挑戰。

從小到大,是誰用甘甜的乳汁養育了我們?是誰在深夜輕壓我們蹬開的被角?是誰頂著寒風送我們去學校?又是誰在我們的遇到挫折的時候把我們擁入懷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他們生我們、養我們,他們用各種方式愛護我們,保護我們,造就我們。他們竭盡所能,不求任何回報,作為兒女,我們怎能不孝。

大家都知道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為了孟子的成長學習,不惜奔波、擇良而居,雖然辛苦,也無怨無悔。我們現在的父母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是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個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難想像他會熱愛他的祖國和人民。

古往今來,親人間通過捐腎延續病人生命的故事屢見不鮮,但絕大部分是父親或母親捐腎給年幼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間捐獻身體器官。在今天,一個名叫田世國的叔叔為了挽救68歲母親的生命,將他38歲健康又年輕的腎捐獻給了母親,他用自己「捐腎救母」的故事譜寫了一曲孝心之歌。聽了這個故事,我想我們都應該試著問一問自己,如果我們的父母長輩需要我們幫助的時候,我們能做到嗎?

是的,父母不曾要求我們回報什麼,難道我們就不應該為含辛茹苦的父母做些什麼嗎?讓我們想一想,是否昨天還曾和父母頂嘴,想一想回家後是否端坐桌前,等待父母端上香噴噴的飯菜,想一想我們有誰能記住父母的生日?我們不該為父母盡一份孝心嗎?

盡一份孝心,也許是在父母生病時端上的一杯熱水,也許是用小手輕錘那日漸蒼老的脊背,也許是作業本上的優加紅星,也許是父母生日時的一句祝福。或許這些小小的孝心之舉,就可以讓父母感到一絲慰籍。我們能不能認真做好每件事,扎扎實實走好每一步,讓父母少一些牽掛、少一些操勞,這都是表達孝心最好的方法,也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聲。

孝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我們一起把它傳承。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孝敬我們的長輩。讓我們對著爸爸媽媽大聲說: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我愛你們!

以孝順為話題的作文8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把我們撫養長大並教育了我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父母的養育之恩兒女們永遠報答不盡。然而,如何孝敬生養我們的父母呢?等到兒女們事業有成,給父母買豪宅、買汽車才算孝敬嗎?不,不要等,孝敬父母就要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這讓我想起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一個偏遠山村裡,有一個窮苦的三口之家,父親因病失去了勞動能力,天天離不開母親的照顧,家裡就靠兒子為別人放羊維持生存。兒子到了10歲還一個字不識,他想上學。母親決定拿出全家積蓄「供給」他,孩子臨走時跪著對父母發誓,他一定學成才,將來報答父母。於是,他走出了大山。他幾十年勤奮刻苦,時刻牢記要報答父母,憑驚人的毅力出色完成學業,並且在科研方面取得傑出成果。

當他自感有能力報答父母時,他的父母早因貧窮而雙雙去世。跪在父母的墳前,苦澀悔恨的淚湧出眼眶……他全懂了,但太晚了,後來,有記者采訪他時,問他對當初的選擇是否後悔。「我十分後悔。」他說。「為什麼?您如果當初不上學,今天您可能還在放羊呢!」記者問。「因為我沒有做到人最基本的事——孝敬父母,後來的一切都是以犧牲父母為代價的。」

這位科學家把孝敬父母推遲到他事業有成之後,結果怎樣呢?多麼可惜呀!顯然,他不是不想孝敬父母,而總是感覺機會沒有成熟。正是這種等待,給他帶來了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讓我們從中吸取教訓,孝敬父母不是一個多麼遠大的目標,萬萬不要只在心裡盤算將來如何盡孝,而眼前可以為父母做的事卻不做,將來不一定有機會啊!人世間沒有後悔葯,為了不讓悲劇重演,我們一定要從現在開始,從點滴做起,孝敬父母。

「香九齡,能溫席。」九歲的小黃香就能用自己的體溫為父親暖被窩,這並不是為父母做了一件多麼大的事,卻被人們傳頌至今。這就是孝敬父母,只要我們能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是盡孝。

想想看,我們身邊是不是有很多可以做的呢?在家裡多幫父母做家務,多陪父母談心,讓父母在家裡多放鬆一些;在學校努力學習,把好成績帶給父母,讓他們看到自己為孩子付出心血的回報。這些難道不都是孝敬嗎?這些很難做到嗎?這些難道現在不就可以去做嗎?

朋友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吧,從點滴做起吧!孝敬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❷ 什麼是孝順

問題一:什麼是孝順 孝順是用情感和尊重為基礎的,是發自內心的無私無利的一廂情願的情感流露。有時就是一種理解、關愛、順從、尊重、幫助撫微笑、認同和幫助。

問題二:孝順的含義是什麼 ● 要想有福氣,必須孝順,一個懂得孝道的人在陽間一定會有福。
● 如果做兒女的不孝順父母, 就脫離不了苦難的業海, 不能登陸幸福的彼岸。
● 孝順,孝而不順,就是對爸爸媽媽好是「孝」;跟爸爸媽媽頂撞就是「不順」,所以孝順,孝和順是分開的。
● 如果一個人在家做不到孝順父母甚至傷害父母,那麼無論他在外面做多少善事功德都難堵住著這個不孝父母的漏洞,因為積福沒有折福快。
● 對自己身體的傷害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因為父母親給你這個身體,你不好好地保護好就是對父母親的不孝順。
● 你的骨頭是爸爸給的,你的肉是媽媽給的。如果你們損害自己的身體爸爸媽媽會很難過,比你們自己還要難過。
● 你躺在床上生病的時候,最難過的不是你而是你的爸爸媽媽。所以說孝順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你們自己的身體。
● 孝感天地,能夠為父母長輩祈福就是孝順。
● 母親多偉大,把我們養育了一輩子,我們沒有對她付出什麼,希望大家現在對母親孝順,孝字非常重要。中國人講的是孝順,實際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們好好地照顧和孝順自己的父母親。
● 請問大家,我們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好好地洗過臉和洗過腳沒有?而我罩螞櫻們的父母親從小就幫我們洗臉洗腳。
● 慈悲的心是什麼?年邁的老媽媽坐在輪椅上,有些人推著自己母親在輪椅的時候覺得別人在看他,覺得很難為情,好像推著自己的媽媽丟了自己的面子,你想想看,你孝順地推著自己的媽媽都怕別人笑話你,你這個人哪有慈悲心啊,所以勇氣是在慈悲心中生出來的。
老人家不貪什麼,孩子經常孝順孝順,不要去惹老人家生氣,你給她說幾句好話買點東西,看到孩子很孝順,爸爸媽媽就滿足了。
● 如果你們自己不孝順,那你們的孩子就不會孝順,因為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白話佛法

問題三:孝順是什麼意思?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種力量,感恩是一種責物豎任,感恩是一種義務!詩經、爾雅中》說:「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說:「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意思就是說,要盡心贍養侍奉父母,尊敬愛護老人「順」,就是要順從,依老人的意願行事,主要指在養老方式、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方面,也可以說,「順」是「孝」的具體體現。
子女是父母生養,從出生開始,喂養撫育,洗漿補訂,生病時不眠不休的照料,若是難治物叢之病,情願捨命換兒安;稍長,教給基本生活能力,供給讀書,關心其成長,永不停歇。父母對子女付出的愛,是一生一世,可謂:親情無價,骨肉情深。而為子女者,在父母面前,永遠是負著債的。
子女對父母盡孝道,是一種基本道德,是社會道德的基礎。孝是天經地義的人類本性。孝的真諦是:「報本思源、尊重生命、圖謀發展」。
父母生前應做到:「尊重關愛,順從意願,不虧吃住,衣潔保暖,病有所醫」。讓父母「活得自尊」、「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活得有益」。「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父母的過錯,應柔和、細聲進行勸諫,耐心溫和地指出,決不能對父母進行粗暴的訓斥指責,更不能惡意地譏諷。

問題四:什麼是孝順,怎麼做才是真正的孝順呢? 孝順的含義有很多,從經濟到精神都有。但現代孝順並不等於就是買些東西,吃頓飯之類,更需要的是發自內心對父母的關愛。也許只是幫老人梳梳頭,或許只是捏捏父母的肩,甚至只是一聲問候,但這份心意會讓父母和子女都共同感動,有心便好。
現在的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贍養。生活條件好了,經濟不愁了,以前看到子女拿點錢帶點東西回來總覺得開心的感覺也不復存在。寧可只是看看孩子有沒有胖了瘦了,心甘情願為他做頓飯,這些都會讓老人們獲得一種經濟上無法獲得的愉悅,來自心理的這種感受會更持久,也更真實。
以前並沒有意識到父母對子女的需要,直到今年我的兒子去讀了寄宿制中學,我的心裡一下子失落了許多,我才明白父母對於我一定也有這樣的失落。我們總是沉浸在「忙、忙、忙」的生活中,卻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義在哪裡。我們需要的不是再多的金錢、再多的世人認可,其實僅僅只是家人的那一個會心微笑而已。當把父母擺到和孩子一樣的位子上時,來自父母的會心微笑也會給你帶來愉悅。
我國改革開放以後,人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提高,隨著社會老齡化的進程,老年人也不再為經濟狀況煩惱,因此贍養方式無疑要發生變化。現代社會的競爭非常激烈,常會提到時間、競爭、選擇這些生活模式,這將會影響到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其實現代中國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已經有所變化,不再完全受傳統束縛,尤其在49年後婦女走出家庭、家庭革命等以後。
在商品社會中,這種關系的變化顯得更為劇烈,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傳統的生活方式。當基本的物質需求都能夠滿足的時候,人們的追求也就更多了,精神上的需求就出現了,這也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志。
現代社會的標志是理性化,不論是社會安排還是人際交往,利益最大化成為理性選擇,而親情做不到理性化。即使你說,可以把父母放到養老院,有人照顧起居飲食,還有醫療上的保障,但人是一種感情動物,這種理性的安排中仍然會有感性成分出現。
怎樣才算孝順,這是一個現代人需要面對的問題。現在已經無法完全按照家庭提供的養老功能來贍養父母,應該更換一種新方式,既體現理性的一面,讓生活有人照顧;同時又顧及親情。
我們應該思考一下,近幾十年的教育中有一些問題。並不是要提倡傳統的「孝道」,但確實應該讓人知道除了經濟追求,人還有精神追求,這並不是你可以忽視掉的。在現代教育和社會化過程中缺少了一些道德、倫理的教育,缺乏了這樣的觀念,就會讓人以太忙了而推脫盡孝的責任,而實際上恰恰是忽視了人生中有意義的部分。
很多西方人並不那麼講究「孝道」,但並不是不講究親情,而他們比我們活得更自在。現代的中國人太匆忙了,缺少了含飴弄孫、舔犢之情等天倫之樂,而恰恰是這些最簡單的卻是最重要的,而我們往往把人最基本最平凡的享受給忽視掉了。我們應該反思一下該怎麼活,活得更有意義。了解了這些最平凡卻最重要的感受,所謂兩代之間的矛盾也不再成其為矛盾。
對老年人的贍養不再是衣食無憂,而是強調精神需求。比如黃昏戀,很多子女反對,其實老人對生理上的需求已經很少了,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依靠。所以給父母一種精神上的依靠,也是一種贍養的方式、一種孝敬。

問題五:什麼是孝順 自古以來,孝順是中華傳統的美德,繼承了一代又一代偉大而高尚的情操。對於孝順,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定義和概念。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環境,卻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只是反哺之心奉敬父母的多與少,滿意與欠缺的差距,都是心存感恩,孝順的意義卻是相同的。每個人心中都埋有一顆孝順的種子,在父母陪伴成長的過程中發芽,在長大後懂得理解、心疼父母時蔓延,自然懂得了尊敬孝順。?怎樣才算孝順?答案在每個人心中都有相同或不同的。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做人的道理,做人的准則,首先就是要以孝當先。贍養父母是每個做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而孝順則是人之常情范疇的升華,是衡量一個人道德素質高低的砝碼。孝是要竭盡全力對父母的衣食住行提供保障,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一定要讓父母吃飽穿暖,要讓父母不缺錢花。順是要順從父母的意願,不要惹父母生氣不高興,父母喜歡的事,要盡量做到使父母開心快樂,父母不喜歡的事,要盡量避免遠離。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時要面帶笑容,語氣柔和。孝順父母是要給予他們物質和精神上的雙重滿足。孝順是對父母的關心。從身邊小事做起,自我做起,只要心中時刻裝著父母,想著父母,孝順就是心中不滅的火焰。當我們吃到好吃好喝的,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要讓父母先吃,沒住在一起的,一定要給他們留點送點,不要光顧著自己吃飽喝足,長的膘肥體壯。現實生活中的子女吃穿的都要比父母好的多。天氣涼了,當你給自己和孩子買衣服時,是否想到也要給父母增添一些衣裳,他們不需要多麼的華麗和昂貴,只要能夠驅寒取暖,穿的合適舒服,就會感到很開心。天氣熱了,當你躲在空調屋裡都不敢出門的時候,是否想到:父母他們過得好嗎?你給他們安裝空調和電扇了嗎?他們的身體健康嗎?你給他們打電話問候了嗎?我們一定要記得叮囑他們不要在烈日下外出勞作,要在家裡多注意休息,多保重身體才是最重的。孝順是對父母的體貼。小的時候,父母為培育子女長大,他們含辛茹苦,日夜操勞,傾注他們所有的愛。上學的時候,有父親辛苦掙來的血汗錢去交學費,回到家的時候,有母親天天為我們洗衣做飯。而今,子女長大了,成家了,卻不能將父母照顧,快節奏的生活現狀,總是忙的像陀螺轉。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在飛快的流逝,無情的歲月迫使著匆忙的腳步,可憐父母已經慢慢變老。無論你有多麼的忙碌,不要忘了和父母相聚,常回家看看,不要忽略了父母,幫他們洗洗衣服,做做飯。多陪他們散散步,聊聊天,說說貼心的話語,溫暖他們的心,讓父母少一些苦悶的孤獨,多一些快樂的微笑。記住每年父母的生日,不忘在那天趕回去陪父母一起過生日,一起吃蛋糕,道一聲辛苦,說一句祝福,都會讓父母喜笑顏開。收集著一幕幕溫暖動人的畫面,在腦海中放大,留在他們的記憶深處,細細的回味,讓每天幸福的生活都流淌著蜜。能夠常陪伴父母身邊噓寒問暖,能夠陪父母一起過生日,都是子女的幸福。孝順是對父母的理解。父母畢竟和我們不是同一年代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慣,也許不是我們所能接受滿意的,但他們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擁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的樂趣。不要去挑剔父母,不要給他們製造生活上的壓抑,不要去強求改變他們。要面帶微笑,試著去開導勸解他們,讓他們知道社會在進步,人的生活態度和思想觀念也要不斷的提升和完善。翻開過去,就是今天的美好,沒必要生活在過去節衣縮食的年代,餓著肚子,穿著補丁衣服了,沒必要把幾天前剩下的飯菜也吃掉,那樣對身體是不健康的,是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倘若父母聽不進勸說,改變不了長久以來的習慣,我們就要迎合、依照、順從父母,只要他們過得開心比什麼都好。理解父母做的每件事,無論是對的或錯的。理解父母的心情,不要讓他們傷心和難過......>>

問題六:你認為的孝順是什麼 ---看到你談到的問題,就知到你是個孝子,要不然也不會問得那麼深刻。我認為孝順是廣義的,當然對父母的孝順也就不外乎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 首先看精神方面: 1、自己要勤勞發奮、發展好自己的事業,不要好吃懶做、不要走歪門邪道,這是對父母精神上的最大安慰; 2、對父母言語溫和、行為尊敬、事事都能表現出關心父母的行動; 3、父母與兒女必竟有年代差別(也就是常說的代溝),所以在看待事物和處理問題方面和兒女們有一定的差異,在這方面兒女們就要遷就父母一點,口頭上要順從他們一些; 4、平時對父母經常噓寒問暖(電話也行),讓他(她)們消除孤感; 在物質方面: 1、首先要解決父母的基本溫飽; 2、其次才是根據自己的情況給予父母豐富的物質享受(如果沒有解決好溫飽,就談不上享受); 3、對父母的物質享受是沒有界限的,就要看你本人的情況了,如果你條件很好,很富裕,只給父母的基本生活,那也等於不孝;如果你條件較差,經濟很困難,這種情況下能保障父母的基本生活,這也是孝敬。 總之,只要是真心對待父母(不在於物質的多少),父母就滿足,父母能滿足,就表現了你的孝順。 但願天下的子女都能孝順自己的父母, 祝願天下的父母都能享受子女的孝敬。 此為天倫之樂也!

問題七:"孝敬"與"孝順"的具體區別是什麼? 孝敬和孝順雖然都是孝道,但還是有微小差別的。孝敬是對老人無條件的尊從,有時會變成不分好壞的聽,這裡面有敬畏的意味。而孝順是在贍養老人方面不但要孝敬,而且不和老人已般見識,明知他錯了,但表面上還要裝作聽他們的,主要是為了他高興,但事情過後你該怎母做還怎麼做。

問題八:「孝順」是怎麼理解的?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子的弟子曾參問孔子:「冒昧的問您下,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
孔子立刻回答道:「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的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的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孟子並沒有說出其他二不孝具體是指什麼。後來漢代人趙岐指出:「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種不孝就是一味的順從父母的話,陷父母於不義。
對父母盡孝是天經地義的,上到天子,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一樣的。同時孔子和孟子都指出要孝但不一定要順。該順則順,不該順就不順。
另一方面,父母在養育我們的時候,我們年小,不懂事,做了錯事,父母對我們是教育,批評,甚至打罵,這是用這種方式來教育我們什麼應該做,什麼不能做,教育我們為人處事。那麼,他們年老了,一些行為處事偏激或者過分了,我們就不能勸阻嗎,或許,老人家的出發點是好的,他們為了我們好,但是,用錯了方式方法,那也是不能接受和理解的。作為子女,對父母要孝,同時也要對父母尊敬,與其孝順父母,不如孝敬父母。

問題九:孝順的順是指什麼 意思是 先做到順從了,才能夠進一步做到 孝敬。不能順從,就難以孝敬。
因為我們孝敬父母、師長,所以我們與他們相處時,順從他們的意志,使得他們心裡「順暢」,身體健康。

❸ 什麼是孝順

做到孝養父母,比較容易,難得是對父母保持恭敬的態度。對父母保持恭敬,就是順從父母的意志,如果對父母不恭敬,何談順從父母的意志?但很多人都誤認為盡孝道就是供養父母,只要每個月按時給父母打錢,供養父母衣食住行,讓父母生活無憂,就算盡了孝道了。
其實不然,這還遠遠不夠。一個人幸福與否,關鍵取決於內心的感受,不僅僅是物質的享受。如果心情不好,縱然有再豐富的物質,人過得也不會幸福。古代住在皇宮里的人最享受,物質最豐富,難道他們都很幸福嗎?我看未必,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還不如一個貧苦老百姓過得幸福。
對待父母也是一樣,最重要的是要讓她心裡舒服,心情愉悅,沒有憂慮,沒有煩惱,而物質方面,卻是其次的,只要心情好,吃什麼都香,心情不好,山珍海味也咽不下去。平常我們家裡養只小狗小貓,也會盡心去喂養,甚至有的比一般人吃的都好。如果把供養父母衣食當成盡孝,那父母和這些小動物還有什麼區別呢?

❹ 家的童謠

  1. 小鴨子

    小鴨子 嘎嘎嘎
    黃黃嘴巴扁腳丫
    小鴨嘎嘎找媽媽
    我把小鴨帶回家

  2. 花兒笑

    天上星星一顆顆
    地上花兒一朵朵
    星星眨眼花兒笑
    笑得花兒彎下腰

  3. 折紙船

    折紙船 折紙船
    折只紙船進水灣
    放上幾粒紅豆豆
    漂到岸邊卸下船

  4. 盪鞦韆

    媽媽推我盪鞦韆
    盪起鞦韆好喜歡
    媽媽媽媽你來坐
    寶寶推你盪鞦韆

❺ 孝順是什麼

判斷一個人的品質往往會以某些高尚品德為標准,比如孝順就是很多女生選擇男朋友的標准。如果一個人不孝順,那麼更沒有辦法相信他對其他人會是真誠的。所以孝順的人必定會有基礎品德。真正的孝順不是愚孝,那麼什麼是孝順真正的定義呢?

現在不少人工作生活繁忙,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父母寄錢,在他們心裡,給予父母物質上的需求就是孝順的表現,其實不然,有很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非常孤獨,需要家人的陪伴,需要話語和心靈上的交流,金錢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再重要,所以錢的給予往往沒有陪在父母身邊更好,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什麼是孝順真正的定義,在盡心奉養父母的同時,還要順從父母的意志,當然這里的順從也需要有自己的判斷,要看清事實,不可以愚孝。願意付出時間陪伴父母,願意耐心和父母進行交流,互相之間交換想法,真正走到對方的心裡。讓父母活得開心,輕松,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❻ 中國傳統道德八個字是什麼啊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八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被奉為傳統美德的精髓,不僅指導著人們立身行道、進德修業,而且在中國古代的傳統政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孝:是孝順。孝順父母,這是為人子女的本份,孝順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往大了說,可以是對國家盡忠,這也是大「孝」。

2、悌:是悌敬。是兄弟姊妹之間的,就是兄弟友愛,相互幫助。擴而充之,對待朋友也要有兄弟姊妹之情,這樣人和人之間才能消除矛盾,相互謙讓。

3、忠:是盡忠。盡忠國家,這是作國民的責任,就是要忠於祖國和人民。「忠」也是要忠於組織和自己的工作職責。

4、信:是信用。信用朋友,對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將來到社會服務時,「言必忠信,行必篤敬」,說出的話,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騙他人。所做的事,必須要有恭恭敬敬的態度,認真去做,絕對不敷衍了事。

5、禮:是鋒山信禮節。見到人要有禮貌,我們應該遵守各種規定,遵紀守法(也包括禮貌)。學生見到師長要敬禮,見到父母要敬禮,見到客人要敬禮。不但表面上要敬禮,心裡上更要恭敬,這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體現。

6、義:是義氣。是說人們應該有正義感,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無唯頃論誰有困難,要盡力去幫銀輪助,解決問題。對朋友要有道義,大公無私助人為樂,絕無企圖之心。當然這不是那種狹隘的「哥們義氣」,那不是義,那是愚昧而已。

7、廉:是廉潔。有廉潔的人,無論見到什麼,不起貪求之心,沒有想佔便宜的心,而養成大公無私的精神。

8、恥:是羞恥。凡是不合道理的事,違背良心的事情,絕對不做。人若無恥,等於禽獸一樣。「恥」也是自尊自重。孔子曰:「知恥近乎勇」,知道錯誤就去改過,為當所為,不也是勇的表現。

❼ 孝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發自內心的尊重報答,並從行動上落實者稱之為真孝。

孝順父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責任,這無可厚非。有人認為給父母好的物質享受就是孝順,有的人認為,多陪陪父母就是最大的孝順;還有的人會認為,給父母生個大胖小子,就是最大的孝順,其實,孝順的真諦就一個字,那就是「順」。

遇事多徵求一下他們的意見,即使他們的意見可能不那麼完美,但他們不會害你,天下沒有一個父母不想自己的子女好;所以,多點耐心,多點細心,順著他們,這在他們眼裡就是最大的孝順。

孝順父母注意事項

父母年事已高,經常外出鍛煉,可孩子工作繁忙,不可能隨時陪伴在父母身邊。子女不妨提早給父母做張身份卡,長期放在父母的衣兜里。上面只要註明姓名、家庭住址、聯系電話和聯系人姓名,以及病例史等,這樣一來,即使父母有什麼不便,路人或醫生也可以及時與家人取得聯系。

每天早起為父母做好早點,補充些營養,避免鍛煉時低血糖。用這種簡單的方式回報父母,讓自己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家庭的溫暖。

❽ 古人用敬愛父母什麼安葬父母等12個字來描述孝道

一、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二、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五、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六、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了。
七、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

閱讀全文

與有一個字牽人心那就是孝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