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做到孝順
百善孝為先,之所以要孝順,是因為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自身,生身之恩以及養育之恩需要一輩子去回報。孝順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要盡量尊重父母的意見,要照顧他們的生活。
有一位老師是孝順的典範,名為劉秀祥,新聞上有過對他的專門報道。他出身貧寒,父親很早就去世了,他的母親因為疾病不能獨立生活,劉秀祥便帶著母親讀書,在學校附近搭一個棚子,讓母親住在裡面。他自己放學後就通過撿破爛打零工等方式賺錢,照顧母親生活。
他帶著母親一直到了大學,後來畢業後做了老師,全程對母親一直無微不至地照顧,這是一位至孝之人,值得我們所有人尊重。
如果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那麼也要定期打電話問候。如果父母健康不佳,要及時看病,全力看護,為此放棄事業在所不惜。
少一些叛逆,多跟父母溝通交流,因為年代的隔閡,觀念上會有差異,這是很正常的事。對此要理性看待,多溝通交流,多一些對父母的理解,這便是孝了。
『貳』 十個孝敬父母的行為
1、給父母留足夠的錢,以免他們對你張口犯難。
2、與老人說話時,注意「一慢二巧三溫柔」,切忌抬高嗓門,大聲嚷嚷。
3、經常關心父母需求。一些簡單的話語可讓父母感到心裡非常溫暖。比如,「媽,您渴了嗎?我給你沏杯茶吧」等。
4、和父母分享有趣和開心的事,讓他們時常微笑。
5、密切關注父母身體健康狀況。平時要定期帶他們進行全面體檢。
6、時刻關注父母服用的葯品。子女要時刻清點父母常服的葯品,用備忘錄或手機設置提醒,以便父母能按時按量服葯。
7、帶父母逛逛公園。跟著老人的步伐,盡量走慢些。
8、如果無法每天陪父母散步,不妨在周末飯後陪父母出門走一走。
9、隨時為父母開門,一為安全,二表尊重。
10、以父母的生活起居習慣為主,調整你的時間表,給父母安排活動。切勿讓父母適應你的時間表。
(2)全力孝順擴展閱讀:
孝敬父母的原因:
1、父母生育了我們,給予我們生命,滴水之恩,尚且湧泉相報,更何況是養育之恩。
2、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他們不辭辛苦在外賺錢養育我們,還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們,一切都是為了能讓我們在最好的狀態下成長,此愛無私,不求回報,更應該得到我們的尊重和孝敬。
3、拋開個人感情,整個人類社會發展到現在,其道德、法律都要求我們要有一顆孝順父母的心,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人類能延順到現在的一個重要原因。
4、我們也是在為我們的後代做榜樣。我們做好孝順父母的榜樣,就有說服力讓自己的孩子以後孝順我們。
『叄』 作為子女,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父母養我們小,我們養父母老,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孝順老人不在於錢多錢少,而是盡心照料,常回家看看爸媽,陪爸媽聊聊天,買些爸媽喜歡吃的食物,帶著爸媽去旅遊,買爸媽喜歡穿的衣服,教會爸媽上網聊天……
我母親70歲了,我和她在兩個不同的城市居住,每天我們只能在微信上見面,我會教母親如何使用微信聊天,如何轉賬,如何發紅包等等。教會父母學會上網聊天也是一種孝順的方式,不能讓父母落伍,一定讓他們學會這種時髦的交流方式,看著他們快樂,就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肆』 我們是否有必要專門教育孩子孝順父母
孝道是中國傳統社會十分重要的道德規范,也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家長做好這幾點,孩子自然會孝順父母:
1、少說多做;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家長首先自己先去身體力行孝敬自己的老人,孩子們有很強的佛方麗和觀察力,我們對待長輩的態度直接影響到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孝順父母,就是我們影響孩子的開始。
6、孩子從小做義工,讓孩子感受到付出和愛,體會到身邊還有很多需要支持和幫助的人,激發孩子的大愛,同時更好地愛身邊的人,孝敬父母,尊重老人。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家庭育兒親子顧問。17年專注教育,助力家庭幸福!
『伍』 為人子女應該如何孝敬父母
第一,經濟供養,生活照料。大家都知道,每一位父母為撫養子女成人,付出了不知多少的心血與辛勞,當父母進入晚年,作為子女,應該盡力供養,生活上細心照料。通過觀察研究,人們發現有些禽獸也知恩行孝,所謂「鴉有反哺之義,羊有跪乳之恩」。社會學家的研究表明:人類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就在於人懂得孝道,能夠實踐孝道,所以人為萬物之靈。反之,如果有人不明孝道,不重孝道,那就不配做一個人!因此,作為父母,應該經常帶上孩子,買點東西探望父母,即使是父母的收入比我們的多,也要這樣做,因為父母再富有也是他們的,我們給他們再少也代表一份的心意,而且如果父母的經濟條件更好,他們也會以其他方式支持兒女的,更為重要的是,我們要為我們自己的孩子作好榜樣。
第二,關懷體貼,精神慰籍。贍養扶助老人,除了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外,還要從精神上關心、安慰老人,使他們享受「天倫之樂」,讓他們心情舒暢,精神有所寄託,幸福地歡度晚年。從某種意義上說,老人對子女在精神上的要求,會比物質上的要求更為重要和迫切。只有做到關懷體貼,精神慰籍才算真正的孝。正如孔子的一個學生游來問孝,孔子回答說,現在的所謂孝,只能說養活爹娘而已,連狗、馬都能得到飼養,如果不敬重孝順父母,那養活爹娘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孔子這里提出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對父母如果沒有恭敬之心,僅僅解決父母吃飯問題,這不是孝的含義。要做好從精神上關心、安慰老人,使老人心情愉悅舒暢,並不是十分容易的事。這要求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有事多同老人商量,多聽取並尊重他們的意見,多照顧他們的興趣和愛好;老人思想苦悶時,多給以安慰溫存,想方設法為他們排憂解愁;天氣變化,多注意噓寒問暖;生日節日,向他們慶賀祝福。如果我們能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那我們的孩子以後也一定能這樣對待我們。
2.從現在抓起,從小事抓起,做到愛嚴相濟,用父母對子女的愛去激發孩子對長輩的愛心與孝道
愛護子女是父母的天性。愛,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礎,又是打開孩子心靈的一把鑰匙。只有在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更懂得去愛別人。因此,我們在在愛父母的同時也要愛我們的孩子,但只有「愛得其所」,才能讓子女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感動、感染和感化,並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否則就會變成溺愛,最終害了孩子。
要怎樣才算對子女「愛得其所」呢?有兩個字不容忽視:一是「遠」。二是「嚴」。
遠,就是要對孩子的長遠前途,明天的幸福負責。有些父母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也要讓孩子穿得光鮮,吃得甜美,玩得愉快,過得舒適。這是一種以天然性為主體的「常情」,而不是關心孩子健康成長,開創事業的「深情」,未曾著眼於為了孩子的未來而進行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質的培養。這種愛是膚淺的、貧血的,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缺乏足夠的營養,點燃不起他們對生活對未來無比熱愛與嚮往的火焰。只要把對子女的深情體現在對孩子有計劃地、創造性地培養與訓練之中,對孩子塑造成什麼樣的人才有早期設計的藍圖,並且灌注大量的心血,精雕細刻地塑造孩子的心靈,使孩子在成人與成才之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才算是理智的愛,長遠的愛,有道德的愛。
嚴,就是在教育上有高標準的要求。「嚴」和「愛」是辨證的統一,對子女要恰當地掌握好嚴和愛的分寸,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古語說:「君子之愛人也以德,小人則以姑息」,姑息就是不嚴。從現狀看,姑息已成為對子女教育的一大禍害。其突出的表現:一是縱容,使孩子從小失去自理自製的能力,言談舉止缺乏正確的准繩,導致行為放盪,嚴重的還會陷入越軌違法的源潭。二是遷就,不管是非好壞,孩子有求必應,甚至對子女一些不良的思想習氣,也視若無睹,聽之任之,使孩子扭曲心靈,性格畸形發展。家長也因此而漸漸喪失對子女管束、約制、啟發、誘導的權威與作用。三是袒護,為子女的不良行為諸多辯解,歪曲真相,轉嫁責任;對反映情況的教師、親人、旁人表示反感和抱怨。使孩子有恃無恐,做壞事的膽子越來越大,導致誤入歧途,貽誤青春。
3.持之以恆,把孝道教育貫徹始終,形成良好家風,保持父母一致,家校一致,代際一致。
家風,是家庭成員思想觀念、道德品質、行為習慣與生活方式的綜合體現,是家庭成員在長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風氣與氛圍。它對每一個家庭成員的成長與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清看兩個在全球著名的實例:
美國有個嘉納塞·愛德華家族,這個家族的老主人是一位博學多才,注重修養的神學家。他的子孫都以這位德高望重、多才識廣的先人為立德立行的楷模,形成了一代一代往下傳的優良家風。迄今8代,他的子孫中有1人當過副總統,1人任過大使,20多人先後當選國會議員,12人當過大學校長,100多人任過大學教授,60多人當過醫生,13人當過報刊雜志的主編或負責人。
與他同時代的另一位美國人馬科斯·朱克是一個賭徒、酒鬼,他迄今也有8代後嗣。然而他的子孫中卻有200多人成了流浪兒或乞丐,7人因殺人被判死刑,63人作姦犯科被囚於監獄,400多人因酗酒而致殘廢或夭折。
是先天的遺傳基因在其作用嗎?不,是看似無形卻有形的家風,在潛移默化中發生這巨大的感染與影響。
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必須保持父母一致。夫妻之間能互相配合,孩子也容易增長孝心。父親對孩子說說母親懷孕及對孩子的愛護,母親多說父親對孩子的付出。千萬不能在孩子面前數落父親,因為這么一講,孩子對父親就很難再生起恭敬心。一個先生,一個父親,連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墮落。
家校一致(親師合作,父母跟老師要能密切配合)
代際一致(家長要與祖輩多溝通交流)
4.充分利用各種傳媒的宣教作用對孩子進行引導,使形成觀念,養成習慣,從小培養孝心。
我們重視電視、報刊、網路等各種傳媒的宣教作用,客觀公正的對傳媒信息做出是非評判,如:如有的夫妻不睦,使子女從小缺乏溫暖和愛心;有的打牌賭博,影響子女學習;有的不尊重和關心老人,帶給子女負面影響;有的自私刻薄,專橫粗俗,使子女心靈受到傷害污染,等等。通過與孩子的討論評價,不僅反思了自我,從中接受了教育,而且為孩子的家庭孝道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環境。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一切聖賢教育的核心,是做人之根本,是家庭幸福的源泉。「忠臣出孝子之門」,國家的棟梁,來自於孝子。弘揚孝道,是利國利世利民的事。希望我們每一個人不但做到自己是孝子,而且還能把孩子培養成為孝子,建設美好幸福的家庭。
『陸』 孝敬父母行動(3條) 簡短些 謝!
1,對父母講話要口氣溫和、親切, 要體諒父母的艱辛。
2,生活上要多照顧,經常幫著洗衣服、掃地,多陪他們聊天,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
3,回到家不要坐等著吃,要先到廚房幫廚。
『柒』 孝順父母就是你最大的善-像對待孩子一樣對待父母
身邊很多朋友都有這樣的困惑:我一心向善,我想多做善事,我要日行一善。於是滿大街找過馬路的老人,把老人扶過馬路,終於松下一口氣,今天日行一善完成了,一定要保佑我好人有好報啊。
你可曾想過,多久沒陪爸媽吃過一頓飯,多久才回家一次,哪怕是一個電話,一句問候,小小的關心一下父母?最大的善事就是你的舉手之勞而已,而你卻每天都在錯過。
孝,上為老、下為子,意思就是孩子能承托、背負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孝是一種感恩,是一種大德。人如果連孝都做不到,那就不要談自己有沒有道德。
有些朋友看到這心裡就要起火了:我知道要孝順父母,但請你不要道德綁架,我工作很忙,還要照顧孩子吃喝拉撒,哪有時間天天回爸媽家?我這周末又……
道德不需要被綁架才有,你內心是什麼樣,你做的事都能體現。一個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得不到別人的恩,而是得到了,卻漠然視之,宛如不見。
父母含辛茹苦將你養大,這就是最大的恩,世間沒有比養育之恩更大的善了。孝順,就是講你不但要背負,還要順其意。你對孩子可以百依百順,為什麼對父母做不到?很簡單,你對孩子是養育之恩,是你最大的善,是父母對你愛的傳承。反過來,很少有人能做到把父母當孩子一樣對待,因為從出生到長大,父母的付出和我們的付出永遠是不對等的,而且差距很懸殊。我們已經習慣了對父母的索取,卻沒有習慣承托他們,順從他們。
羔羊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小烏鴉長大以後,老烏鴉不能飛了,不能自己找食物了,小烏鴉會反過來找食物喂養它的母親。動物不懂什麼是孝,這是他們的本能。作為高級動物的人,有時候卻喪失了這本能,不是很可笑嗎?
其實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孝順父母,敬愛父母的,因為有道德的約束,法律的底線,更因為我們發自心底的善。但我們做的都還遠遠不夠。其實很簡單,我們怎樣對待孩子,就怎樣對待父母,給他們同樣的待遇,你能做到嗎?
孝應該是不計回報、永遠沒有上限的。你傾盡全力孝順父母,你就是最大的善人。你的善是會寫在臉上的,大善之人必有大福,因為你的善可以感化身邊的人,每個人都會被你激起心中最本真、最真摯的善。
你看到的世界,其實就是你的內心。只要你心中有愛,心中有善,一些阻礙都不是阻礙。不管距離多遠,不管時間多久,請你假設,如果是去看你的孩子,你願意嗎?同樣,如果是你的父母,你願意嗎?忙和遠,從來都不是不孝的借口,只是你的心還沒有被善填滿。現在,請拿起手機,哪怕只是發一條短短的語音,相信我,對父母來說也是在朋友面前最好的炫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