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懷念母親

重陽節懷念母親

發布時間:2023-04-13 20:07:08

『壹』 寫懷念母親的作文

母愛是溫暖的太陽,奉獻著她的光芒,哺育著兒女茁壯成長,懷戀母親的愛,以下是由我為大家整理的「寫懷念母親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寫懷念母親的作文(一)

最近,我們學了季羨林的一篇散文:《懷念母親》。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季羨林在德國留學時,懷念兩個母親,一個是死去的生身母親,一個是遠離了的祖國母親,他用寫日記的方式來寄託對兩個母親的敬意和愛慕,季羨林想念母親時,覺得凄涼且又甜蜜,這本是一種意思矛盾的說法,卻真實地表達了季羨林的心。凄涼是因為,孤身一人在國外,身邊沒有親人;同時又感到甜蜜是因為,想到了故鄉和親朋好友,覺得他們無處不在,就在身邊伴隨自己一樣。所以說:思念是甜蜜的。

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一次思念:上小學一年級,我就是寄宿的,爹地媽咪都不在身邊,我常常在夜深人靜時候,躲在被窩里偷偷哭泣,想念他們,我想起了「爹地常常用胡須刮我的臉,我笑著哭了,媽咪會斥責爸爸,那時候,我會很開心,沒心沒肺地笑,發出響亮的聲音,哈哈哈哈哈」,想起來,我笑了,我身邊的那隻小熊也笑了,露出了潔白的牙齒,我不哭了,不想哭了,想:爹地媽咪看著我呢!

恩,思念或野雹是甜蜜的!

寫懷念母親的作文(二)

當讀了《懷念母親》一文後,我心潮難平,震動很大。

《懷念母親》主要講的是:作者季羨林讀大二時,年僅四十多歲的母親就過世了,這對作者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他很懷念生身母親。後來去外國留學,他進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孤寂與傷感,又一遍遍懷念著自己的祖國母親,從未斷過。這種懷念之情,一直伴隨著作者在國外留學的十一年。

我讀完這篇文章之後,覺得季羨林的這種愛母親與想要迎養母親的信心真令人感動!「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這句話深深的打動了我。他因為母親的死去,傷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著真是出自深深的愛母的情感吶!

我想到了我自己:

有一次媽媽正在看新聞,我看了看時間,對媽媽說:「媽媽,我要看動畫片!」媽媽不肯,我一把奪過遙控板,把電視調到少兒屏道,還愜意的躺在沙發上,翹著二郎腿,抖抖腳,喝著酸牛奶,津津有味的看著電視,完全不顧媽媽的感受。

現在,我已是六年級的學生了,應該從小孝敬母親,幫助母親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哪怕只是幫她泡一杯熱茶、拿一雙拖鞋。何況我已經長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個只會在母親懷里撒嬌的孩子了,我必須趁後悔前,盡自己的力,孝敬母親。

寫懷念母親的作文(三)

我終生一生沒世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養我的生身母親,而另一個卻是我宏大的15億人都領有的故國母親。我從未失去過這任何一名母親,而季羨林爺爺卻得到了他的生身母親,還寫了一篇感想的作文:《懷戀母親》。

《懷念母親》主要講的是:作者季羨林讀大二時,年僅四十多歲的母親就過世了,這對作者來說是個不小的進攻。他很思念生身母親。過後去外國留學,他進一步覺得到了本身脊態的孤寂與傷感,又一遍遍留念著本身的祖國母親,從未斷過。這類留念之情,始終隨同著作者在國外留學的十一年。

過後,季爺爺到外國留學,第一次離開了祖國母親的懷抱,是以極為思念,是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祖國母親與生身母親頻來入夢。季爺爺寫了一篇叫《尋夢》的散文以來告白他對兩位的懷念與酷好。我是家中的小珍寶,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家人每天圍著咱們轉圈,享盡了全家人的寵愛,而我呢,不單不知恩圖報,還滿口訴苦這個不好,那個厭惡。我真應該好好反思一下,我應當珍愛此刻家人帶給咱們的愛,並要試著去回報,可能是為阿媽洗碗,為老爸捶背,考個好成績……不要等到老了的時候,像季爺爺那樣構成為了「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可惜,所以,請朋友們,和我一塊兒好好珍惜陪伴在家人身邊的每一分,每一秒,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為咱們而自豪,因我們而驕傲。

寫懷念母親的作文(四)

很久了,一種揮之不去的懷念,始終纏繞在心頭。

憶起那些久違了的陳年往事,沉甸甸的,掛滿了老家衫帆那黑壓壓的屋樑。

記得那年春草綠的日子,為維持一家人的生活,母親總是肩扛鋤頭,手拿柴刀,揮汗如雨地墾荒種地。有時候學校放假,年小的我們兒女也充當幫手,推巾送茶、割草撿豆,也其樂融融。不知道有多少個日子是這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耕耘著,收獲著。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直至後來母親的頭發花白了,腰桿彎曲了,也還不舍退出曾養口度日的田園。

母親啊,您是兒女們無言的老師。

您出生在解放前那個生不逢時的年代,當時戰火紛亂,生活困苦,根本無法讀上書。雖然您大字不識沒有文化,但是您卻透徹事理,深明大義,豁達仁慈。經常寧願自己挨飢受餓,也要和父親一起養家糊口接濟鄉鄰。您經常同兒女們拉家常,講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您的言傳身教,使子女們耳濡目染,從小受到了良好的熏陶,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後來兒女們長大成人甚至成家立業了,您還是惦念著關愛著我們的身體、工作和生活。每每看到兒女們來到您的身邊時,瘦刮的臉上總是掛滿著笑容。

每至中秋明月時,兒時的那段情景總是躍入眼簾。母親把一天的事情忙完後,吃好晚飯就帶著幼小兒女們一起到屋場看月亮,說是用手裡的月餅供月亮。講著一些關於吳剛伐桂、嫦娥奔月等月亮的故事,直到月亮西沉。

以至現在中秋時,我還是仰望著家鄉的明月,還是傻傻地、痴痴地在獃想,想著母親述說的故事,想著家裡家外發生的事情。

母親啊,您是家鄉那一道彎彎曲曲的小河。

您透明得象一面鏡子,照亮著潔凈的心底。那清澈的河水,是您昔日柔和的眼波,還有那眸影的幽深。如今還依依窺現您的容顏,映現您日漸衰老的臉上的歡樂與哀愁。

現在,您化著了天邊的一抹白雲,隨著清風匆匆而去。

我的母親啊,我的母親!

從此您永遠告別了賴以生存的家園,也永遠告別了您心愛的兒女們。

我的母親啊,我的母親!

您一路走好!

您的音容在我們的心裡永存!您的大愛與我們依然相隨!!

寫懷念母親的作文(五)

「河山只在我夢縈,祖國已多年未親近……」這首《我的中國心》表達了作者黃沾的愛國之情。季羨林爺爺愛國之情同樣很令我敬佩,尤其是那篇《懷念母親》。

《懷念母親》這篇課文主要講得是季羨林大學二年級時母親去世,後來他去了德國,在那兒,他不僅懷念自己的生身母親,還懷念起了自己的祖國母親。作者還引用了幾段日記加以說明,構思新穎獨特,寫作手法很有創意,表達了作者季羨林的愛國之情。這也正照應了前文中的「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兩樣真摯的愛慕」這句話。

最初看到「懷念母親」這個題目上,我還以為是寫作者懷念生母,沒想到還寫懷念祖國母親,表現作者愛國之情。是呀,作者對生母有如此崇高的敬意,對祖國母親的敬意和愛慕同樣如此。我們作為新中國的繼承人,如果心中沒有祖國,怎麼當好祖國的接班人?生身母親在人的心目中地位很高,如果祖國的地位和生母的地位一樣,我們就能以一顆火熱的愛國之心治理好祖國。

前不久,我有一次放學時,聽見院子里幾個小夥伴在一直說著什麼。走近一聽,原來是在討論國家方面的事。比如國家奧運會辦得好、「神七」即將發射等。這么愛國,將來一定能為祖國作出貢獻!

《懷念母親》真讓我受益匪淺呀!它告訴我,一定要愛自己的祖國!

『貳』 中秋懷念母親的感人詩句

1. 關於母親中秋的詩句
關於母親中秋的詩句 1.中秋給母親發的明月詩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為唐朝文學家王建。其全文詩句如下: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翻譯】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辯橘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人們都在賞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家。

《靜夜思》作者是唐代文學家李白。其全文詩句如下: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翻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霜。我禁不住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輪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方的家鄉。
2.中秋節思念父母的古詩有哪些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靜夜思,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的感受。

詩的前兩句,是寫詩人在作客他鄉的特定環境中一剎那間所產生的錯覺。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動地表達了詩人睡夢初醒,迷離恍惚中將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誤作鋪在地面的濃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潔,又表達了季節的寒冷,還烘托出詩人飄泊他鄉的孤寂凄涼之情。

其中詩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父母,相親的思念之情。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賞析:

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凳灶州;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千百年來,成為遊子思念的名言,打動多少遊子離人之心。

其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表達了作者獨在他鄉,思念雙親的情感。
3.中秋節不能回家團圓的詩句有哪些
舉例1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偉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舉例2

——《望月懷遠 》唐代: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舉例3

——《中秋月》宋代: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舉例4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宋代:蘇軾

酒賤常愁客少棗蔽,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舉例5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4.有哪些中秋節思念已故母親的詩詞
《五律.中秋祭母夜思》

月圓人未歸,淚落幾回回。

入夢歡同享,醒來情自悲。

春光徐漸遠,秋夕正當垂。

動問南飛雁,家書寄給誰?

1.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2.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3.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

4. 《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游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5. 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
5.懷念母親古詩詞
懷念母親詩詞十首 作者:袁戈 相思 娘眠古息山, 子落岳陽田。

千里兩相望, 無時不淚漣。 懷念母親 棘人遠在異鄉客, 訣別娘系已五期。

淮岸濮山空繾綣, 巴陵湘水共傷悲。 西風回轉相愁絕, 血雨冰心同淚飛。

今跪地門三叩首, 連天春草也凄凄。 清明節 人在清明遠故土, 巴陵湘水共凄楚。

天公有淚滿瑤池, 化作飄飄萬里雨。 西江月 風送金幡銀練,雲乘仙鶴神騋。

清明時節向天開,雨漫邊庭湘岱。 遊子一心傷別,相思千里成災。

惟將饗酒岳陽台,北向娘親叩拜。 懷念母親 夜雨瀟湘燈火昏, 清明時節鶊(gēng) 聲聞, 傷魂最是家千里, 淚看高堂少一人。

虞美人·端午節憶母 去年端午全家悅,做妹家中客。 玉盤錦食對瑤醇,午賞端陽夜 賞月臨門。

而今又把菖蒲貼,少個人來也。 獨把離觴到黃昏,夢到南山 深處見娘親。

浣溪沙·端午節南山祭母 訣別娘親一百天, 幾回夢里淚流干。 今攜粽子祭南山。

一處新居三尺內, 數鶯低泣短階前。 端陽幽晦楚雲盤。

南山祭母 連天秋雨驟, 世路鴉聲瘦。 人在短松岡, 寸心冰冷透。

南山祭母 秋雨連綿近月半, 四城八鎮水成泛。 南來遷客行難通, 北往騷人眉不展。

我去南山饗酒來, 竹鳴孤冢把娘喊。 風鴉知意同相悲, 恨滿長天腸寸斷。

中秋節 夜半人無眠, 枕邊看月圓。 聽風推錦戶, 聞露打琉檐。

娘住南山上, 我漂雲水間。 相親惟夢里, 雞叫淚痕干。

移居鄉間 作者:袁金鋒 金秋老叟六十八, 八月初八再搬家。 器俱不添仍舊用, 襪鞋雖破盡心踏。

親鄰迎迓休迎迓, 賓朋海涯非海涯。 移居鄉間何所事, 自挖小池侍魚蝦。
6.中秋佳節懷念親人的詩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秋宵月下有懷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望月懷遠

【唐】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月下獨酌

【唐】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台鏡,飛在青雲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

白兔搗葯成,問言誰與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霜月

【唐】李商隱

過水穿樓觸處明,藏人帶樹遠含清。

初生欲缺虛惆悵,未必圓時即有情。

念奴嬌·中秋對月

【明】文徵明

桂花浮玉,正月滿天街,夜涼如洗。

風泛須眉並骨寒,人在水晶宮里。

蛟龍偃蹇,觀闕嵯峨,縹緲笙歌沸。

霜華滿地,欲跨彩雲飛起。

記得去年今夕,釃酒溪亭,淡月雲來去。

千里江山昨夢非,轉眼秋光如許。

青雀西來,嫦娥報我,道佳期近矣。

寄言儔侶,莫負廣寒沈醉。

『叄』 重陽節懷念母親的詩句古詩

1、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____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2、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專____岑參屬《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疏籬下、試覓重陽,醉擘青露菊。____吳文英《一寸金·秋感》

4、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____徐燦《菩薩蠻·秋閨》

5、鳳城歌管有新音。——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6、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7、自摘霜蔥宜薦俎。——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描寫重陽節思念家人的詩詞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九日》(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醉花蔭》(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懷念母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