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什麼族

重陽節什麼族

發布時間:2023-04-13 12:21:03

Ⅰ 老人節是什麼節日 老人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老人節是什麼節日

中國老人節腔賀農歷九月初九,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我國傳統的敬老節日。2013年7月1日起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簡稱《老年法》)中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2013年的重陽節(10月13日)也成為了中國第一個法定的老年節。

老人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老人節是漢族的節日。

老人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

而《荊楚歲時記》中亦記載道:「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進入現代,1989年國家將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7月1日起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簡稱《老年法》)中則在法條中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重陽節為什麼叫敬老節

傳統節日的現代傳承。

重陽節最早是一個豐收後的祭祀節日,有感恩和期盼的寓意在其中,傳承至今,現在的重陽節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人們會在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敬老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是傳統節日現代傳承方式之一。

重陽節主要風俗是什麼

重陽節的主要風俗有:登山秋遊、擺敬老宴、賞菊、辭青、喝菊花酒、吃重陽糕等。

重陽節最早是豐收後的祭祀活動,在節日民俗中,還保存著傳統祭祀活動中的登高、宴請等活動形式,又添加了賞菊、辭青等具有自然氣息的活動,總的來說,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氣息的節日。

如何給家裡的老人過重陽節

第一,有紀念意義的重陽節可以給老人拍正規些的紀念照,用年份節日做標志。

這個當然指的是父母都健在的情況。家有老人是塊寶,尤其父母都健在的情況下,請一定珍惜,請一定盡自己的孝心,因為他們開始老了。帶他們去專門的照相館照相吧,這樣儀式感更強些。

第二,為父母買套情侶裝吧。

老人已經是勞碌了大半輩子,他們的年輕時,國家物質不是那麼富足,今天,你有能力了,就給他們買套時髦的休閑裝吧,他們穿上肯定喜氣洋洋,就選在重陽節讓老人穿上。

第三,為老人准備一頓適合他們口味的豐盛些的飯菜吧。

不一定去飯店,重陽節不是法定節日,家中肯定還有兒孫讓他們牽掛,就在家裡動手做吧,他們肯定不喜歡大魚大肉,肥油了,就葷素搭配好吧。平時,他們一定是按照孩子們的口味准備,今天就為他們換一次口味吧。

第四,給他們一些錢,讓他們自由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吧。

很多老人退休後一直為兒女服務,伺候孫子孫女上學上托兒所,很多老人是免費的勞動力,也有很多是帶著工資為孩子們服務的,你就為他們做一次吧,讓他們過一個有意義的重陽節吧。也許他們不缺錢,但是不缺錢不是就弊山代表了兒女的不付出。讓他們今天不要再幹家務了。

第五,給老人放一天假,讓他們自由的過自己的節日吧。

很多老人退休後的第一任務就是給孫子孫女做飯,變著法變著花樣的做飯,為的是讓自己的孫子孫女吃好喝好,今天就給他們放一天假,也許你實在工作繁忙,可以提前做准備啊,調休,夫妻協商啊,自己頂一天吧,一年才一個重陽節啊。

第六,表達自己對父母的祝福和感恩。

無論給老人做的什麼,都可以直接表達出來,自己不好意思覺得肉麻的話,讓孩子說啊,當然如果父母是知識分子,可以通過書信表達伍卜派自己的心聲,相信他們看到你的書信會淚流滿面的。

Ⅱ 潑水節,三月三,火把節,重陽節各是哪個族的節日

潑水節-傣族、
火把節-彝族、毛南族
重陽節三月三」是該區壯族、侗族、布依族、苗族等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

Ⅲ 重陽節和花炮姐哪一個是少數民族的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花炮節是侗族、壯族、仫佬族的傳統節日,各地舉辦日鎮純期不一樣,有正月初雀寬三,也有正御歲咐月十五、二月初二、二月十五和三月初三等。

Ⅳ 重陽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重陽節的來歷: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脊虧廳,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空春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 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櫻隱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Ⅳ 重陽節是哪個民族

重陽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Ⅵ 農歷九月九日老人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如果說兒童是祖國的花朵,那麼老人就是社會的財富。老一輩人辛苦了一輩子,只為了像我們這樣的後代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農歷九月初九的老人節,正是我們尊敬老人,向老人們表達敬愛與感謝的好機會。那麼就讓傳統節日為你介紹,農歷九月初九的老人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你可能喜歡》》重陽節給爸媽買什麼
問:農歷九月九日老人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答:農歷九月九日老人節是漢族的傳統節日。
老人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鉛搜芹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漏燃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
而《荊楚歲時記》中亦記載道:「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槐畢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進入現代,1989年國家將農歷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7月1日起實施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簡稱《老年法》)中則在法條中明確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了解更多星座網路、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Ⅶ 重陽節是哪個民族傳統節日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Ⅷ 你知道重陽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嗎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稿陪配妻子兒女、鄉鍵指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亂好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各地過重陽節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有的地方還有些獨特的過節形式。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Ⅸ 老人節是哪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吉遼黑三省朝鮮族的傳統節日。日期不一,延邊地區在每年夏歷八月十五日。這一天,所在地主要負責人到場,向老人們表示祝賀和慰問,並與他們一起歡度節日。青年們到場演出文藝節目,並為老人們祝壽

Ⅹ 老人節是什麼族的節日

老人節是漢族的節日。
老人節即重陽節。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專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屬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什麼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