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杭州重陽節活動

杭州重陽節活動

發布時間:2023-04-10 22:42:13

1. 怎樣在杭州過節日

杭州過節的習俗如下:元宵夜燈市、端午節紀念伍子胥、曹娥等名人志士、七夕節乞巧的習俗、中秋節祭月、重陽節登高。

1、元宵節

介紹:元宵夜燈市以南宋為最盛,明清沿襲。直至民國時期,杭州元宵節仍很興盛。元宵燈市一般在十二日開始,至十八日落燈。十二日將新做龍的龍燈抬至城隍山龍廟,拜供後,以墨汁點其睛,稱為「開光」,俗叫「龍燈上山」。

清代杭州,據《江鄉節物詩》載,十三日上燈節,家家戶戶以糯米粉搓成小粉團,煮以供祖先,稱為「上燈圓子」。十五夜,用糯米粉搓成大圓子,其中餡有切得細細的胡桃、花生、芝麻、棗子、雞油、豆沙之類,名曰「燈圓」。

2. 重陽節吃重陽糕有什麼來歷

重陽糕亦稱「花糕」,傳統重陽節食品。常見於江浙滬地區,全國各地區不怎麼流行。農歷回九月初九是重陽答節,也叫敬老節,民間要蒸重陽糕孝敬老人。蒸重陽糕方法與蒸年糕相同,不過蒸糕要小一點,糕要薄一點。為了美觀中吃,人們把重陽糕製成五顏六色,還要在糕面上撒上一些木犀花(故重陽糕又叫桂花糕),這樣製成的重陽糕,香甜可口,人人愛吃。
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起於唐代以前,至宋工,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為普遍的習俗。糕的製作,品種各目繁多,其上並插彩旗,極受兒童的喜愛。此後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

3.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 又稱「重九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具體時間是農歷的九月初九。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重陽節是怎麼來的,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 故事 :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裡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為他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恆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凄厲地吼叫,瘟魔沖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恆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據說,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人們把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九九重陽,還有歷史淵源。早在春秋戰國時,屈原在《遠游》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時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他已明確寫出重陽飲宴了。晉代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說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至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99重陽節意思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 中國傳統節日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 除夕 、 清明 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 遺產名錄。

重陽節食物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因在重陽節食用而得名。南朝時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製法因地而異,主要有烙、蒸兩種,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夾餡並印雙羊,取「重陽」的意思,現在仍流行。

亦稱「花糕」、「菊糕」、「發糕」等。為重陽節的傳統食品。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起於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為普遍的習俗。

糕的製作,品種各目繁多,其上並插彩旗,極受 兒童 的喜愛。此後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淵鑒類函.歲時.九月九日》引隋杜台卿《玉燭寶典》:「九日餐餌,其時黍秫並收,因此粘米加味嘗新。」又《歲時雜記》:「重陽尚食糕,......大率以棗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劉夢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此字,輒不復為。宋子京以為不然,故《九日食糕》詩:飆館輕霜拂曙袍,糗糍花影斗分曹。劉郎不敢題糕字,空負詩家一代豪。遂為古今絕唱。」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綵小旗,摻飣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之肉類。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蠻。」

宋吳自牧《夢梁錄.九月》:「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飣,插小彩旗,各日重陽糕。」宋周密《武林舊事.重九》:「都人是月......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雜糅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以彩旗。又作蠻王獅子於上,又糜栗為屑,合以蜂蜜,印花脫餅,以為果餌。」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九月九日......餅面種棗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准紙彩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女來食花糕。」明謝肇浙《五雜俎》引呂公忌曰:「九月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月作糕之意。」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習俗介紹

★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 重陽節的節日來源你知多少

★ 重陽節的起源是怎麼來的

★ 重陽節怎麼來的

★ 古人是如何過重陽的 各個時代的人過重陽節的方式介紹

★ 重陽節喝酒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 重陽怎麼來的

★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來歷意義介紹

4. 關於重陽節的習俗

01:49
重陽節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節還有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除外,還有曬秋,吃重陽糕,賞菊,放紙鶴等習俗。

5. 重陽節登高的傳統是怎麼來的


1、關於登高習俗的起源,有不同的說法:一種是可能源於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為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裡,要前往山上遊玩,以避災禍。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才逐漸演化成一種娛樂活動了。

3、另外一種說法是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閑。這時山野里的野果、葯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葯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
3、至於集中到重陽這一天則是後來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為一種象徵,起點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於植樹,人們就定個植樹節的道理一樣。此外重陽節期間天氣晴朗,氣溫涼爽,適宜登高望遠。

6. 重陽節登高的寓意 重陽節登高去哪裡

重陽節登高的寓意 重陽節登高去哪裡

又是一年重陽節,再過兩天就是這個節日了,似乎很多人對這個節日並不是很熱衷,並不像春節,國慶那樣的追捧,或許是因為不放假吧!但是這個節日也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寓意特別。

那麼,這個季節我們要去做什麼呢?那便是登高了,重陽節是一定要登高的,這是為了什麼呢?我們要去哪裡登高呢?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重陽節登高的寓意

其實,重陽節的登高寓意很是簡單,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見,這個節日登高是為了懷念遠方的親人,寄託著自己的思念之情。

屆時,人們拿著酒水和美食,一邊登高,一邊欣賞美景,一路下來,心情舒適,登高之處,望向遠方,表達著自己對許久不見的親朋好友的思念!

重陽節登高去哪裡

西山游步道

這是去全國最長的一處山體游步道了,歷史悠久,綿延不斷,總長度約一百零八公里,藏在西山的國家的森林公園之中,環境幽靜美麗。

沿路有著古盪街道,留下街道,轉塘街道,雙浦鎮等古色古香的鄉鎮街道,還有這里數不清的寺廟、村落、公園景觀、以及很多的歷史遺跡,總之一條路,重陽節登高最好不過了。

來到這里,你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條是十里龍脊景觀帶,另一條是百里如意景觀帶,而且支線眾多,大家可以自由選擇啊!

蕭紹古道

蕭紹古道,位於蕭山進化鎮華家墊村,又名為山陰古道、湖進古道,同樣的歷史悠久,是杭州人重陽節登高的不二選擇,也是這里人秋天很喜歡散步的地方。

沿途經過進化翻坎坡嶺、夏履蓮東村、馬家池翻古城嶺、下湖塘、紹興等各種景點,一邊欣賞風景,一邊懷念遠方的人。

而且這里還有著迄今為止,保存最好的古代遺跡,位於進化鎮華家墊村,全部用石料堆砌而成,做法古老,藏身於竹林之中,更顯的幽靜和悠久了。

徑山綠道

徑山綠道,小編覺得這里是最具有清新色彩的登高之選了,這里泉水潺潺流過,竹海綠蔭萬畝,位於高處,仙氣繚繞,一幅古代的隱士作風。

徑山綠道,全長約十八公里,沿途經過的景觀有著徑山鎮、鸕鳥鎮海雲洞、千花里花海、山水見公園等等,大約十多個景觀串聯在一起,十分的豐富美麗。

而且這處徑山古道,兩邊多用木頭、竹子、麻繩等見這里保護起來,讓這里,不被破壞,保持著自己的天然姿態

龍門山森林古道

富陽有著四十八條森林古道,而龍門山森林古道便是最長的一條古道,這里有些陡峭,所以也是這里登山強度比較大的一處景觀大道。

但是這里沿途景點豐富美麗,有著富陽區境內第一高峰——海拔1067米的杏梅尖,巍峨高聳,還有著龍門古鎮,小橋流水,歷史悠久,是三國時期,東吳大帝孫權後代的聚集之地。

這里的居民大多數姓氏都是孫,村民古樸熱情,古鎮已有千年之久,仍舊保存完好著這里的建築,多位明清建築風格,環境靜謐古樸,十分適合登高休息,懷念親人。

杭徽森林古道

歷史悠久,距今已經有著一千多年的歷史,建造於唐代時期,建築風格明顯,古道上有著臨安的清涼峰鎮、安徽宣城績溪縣的伏嶺鎮等古鎮景觀,十分的美麗雅緻。

古道全長約二十五千米,是中國排名第三的著名古道,其中前兩名分別是繼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

好了,關於重陽節登高的一些去處,小編已經幫助大家推薦了一些,馬上就要到了重陽節,相信大家心中一定有著一些想要思念的人吧!那就是借景抒情,借著登高,來一次懷念之旅吧!

閱讀全文

與杭州重陽節活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三清 瀏覽:926
孝順的品質的詞語 瀏覽:583
社保關系轉移退休前多久 瀏覽:20
岳飛孝敬母親的故事 瀏覽:236
老人肺心衰竭腳底發紫還能活多久 瀏覽:6
雲和縣老年大學畫圖班 瀏覽:533
安徽潁上建潁鄉孝敬父母勞動模範 瀏覽:867
養生館如何做外賣 瀏覽:179
水利部老年大學電話6 瀏覽:450
台灣安心養老院 瀏覽:666
貴州交3000農村養老保險領多少 瀏覽:449
70歲以上老人日本 瀏覽:692
欽州市老年大學電話地址 瀏覽:46
有多少父母對孩子很不好的 瀏覽:637
80歲癱瘓老人政府有補貼嗎 瀏覽:522
冬至在養生方面注意什麼 瀏覽:968
離婚後如何處理父母的關系 瀏覽:395
太平養老保險公司待遇節假日獎金 瀏覽:823
孝文帝孝順的故事 瀏覽:188
養老院意見箱內容怎麼填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