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佛門孝敬父母

佛門孝敬父母

發布時間:2023-03-22 22:09:28

A. 佛家形容孝心的語句

原始佛教應該是不太講孝道的,也可以說它是把他從一家一戶的小孝內,擴展到「一切男子是我父,容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大孝,因此是使我們升起慈悲戒殺之心。

但佛教傳到中國後與儒家的倫理綱常相結合,也開始贊揚孝道,如《觀經》里就有凈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父母恩重難報經》、《盂蘭盆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更是佛家的《孝經》。
摘錄一些經文給你吧:
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禮拜枯骨。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
——《父母恩重難報經》
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 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佛說盂蘭盆經》

B. 釋迦摩尼佛說:因我慈孝,故今世成佛,對父母慈孝到底有多重要

不管是宗教還是非宗教的家庭倫理關系中,慈孝父母都是擺在首位的倫理。

二十四孝之親嘗湯葯

上慈下孝是家庭最基本的倫理規范,對老年人的奉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保障,父母、長輩依然需要感受子女對他們的那份關愛之惰;同樣,子女也依然渴望向父母、長輩表達他們的那份敬愛之心,只有這祥,雙方的心理才能獲得更大的滿足,而生活才可能真正美滿。

C. 佛門說孝順父母就可以改變命運,是不是真的

存好心,做好事。
人在做,天在看。
如果孝順父母不改變命運,你就不孝順了嗎?
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含辛茹苦地撫養我們成人。
孝順,是必須的。

D. 佛教孝順父母的經典句子

家中父母就是佛,何必靈山朝世尊。

E. 佛法對於孝順父母怎麼講

凡事之物,人之倫常,因果中的一部分,凡世之人皆在因果之中,自然需要盡到自己作為子女所必需的義務。就像不作不食一樣。
對於父母犯下的錯,應竭力制止和彌補,這也是作為子女必須要背負的對父母的孝道,但父母也是非我之人,非我之心自然很難用我之心去感化,雖然要盡最大的努力,但他們自己選擇了錯誤的道路,而我們無法勸其回頭,其甘願墮入泥淖,也是沒辦法的事,只能隨緣。
佛教對凡世人倫綱常並無干涉,父母就是父母,不可能因為你信了佛就把他們當作學生什麼的,佛教的主張僅僅是為了讓人們用健康的心態來處事罷了。

F. 佛說,兒女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佛教是很重視孝順長輩與父母的。

如《盂蘭盆經贊述》中記載:「經曰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者述曰。第二明其述孝有二。一述孝心。二述孝事。此述孝心也。曩裁我母生我勞悴。懷恩既重。理須酬報。是以阿含經雲。佛告諸比丘。常念孝順供養父母。涅槃經雲。寧於一日受三百鑽以鑽其身。不應起一念惡心向於父母。何以故。父母恩重故。依末羅經。母懷子十月。如負太山之重。乳哺三年。育養之恩。號天罔報。縱令從地積聚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所得功德。不如供養父母一分功德也。」

可以看出佛陀對孝心和孝事是非常贊同的,認為父母生我養我,恩重如山,理應報答。因此在阿含經中也說,我們要常思念,孝順,供養父母。涅槃經中也說,寧願自身受三百鑽,也不應對父母起一個惡念,因為父母恩重難報,母親懷胎十月,如負泰山之中,哺乳三年養育之恩,用盡一生也難報,即使用地上乃至二十八重天的所有珍寶用來布施他人,所得到的功德不如供養父母的一分功德。

G. 請問佛教如何能對婆婆心一起孝心

婆媳一來起信佛學佛,源每個人由於生活習慣,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做事的方式方法難免不同,這個時候媳婦對婆婆就要體現順,而婆婆對媳婦要體現愛。大家相互尊重,在一個和諧的氛圍下商討事情的處理方式。
學佛了,就要雙方都拿出愛心來,坦誠相待。當有好事的時候,婆婆要把兒媳婦當成自己女兒一樣疼愛;當婆婆批評兒媳婦的時候,兒媳婦要把婆婆當成自己親媽一樣的不計較。只有這樣才能相處的越來越融洽,越來越親密和諧。

H. 佛教孝敬父母

凈空法師---佛在經上教給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做兒女的一定要盡孝,做學生的一定要尊師。你從歷史上去看,古今中外,沒有一個不孝父母的人能有成就,沒有一個背師叛道的人能有成就。


凈空法師---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1 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3 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聽到,只要緣一成熟,什麼叫緣成熟?你勸他念佛,他肯聽、肯接受,這就叫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

4 佛經里常講「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家親眷屬,跟你有緣,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往生不退成佛,這叫大孝,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對於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們都能夠照顧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勸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佛沒學好;你要學好了,他們自然就會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學好,才能影響他們,所以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7 如果你認真努力地修持,學佛之後跟沒有學佛之前,判然是兩個人,使你父母感覺到,你學佛之後,變得特別孝順,對他們特別好,他們生歡喜心,對佛就會有好感。

8 萬萬不可以看到父母沒學佛,一天到晚批評他、責備他,說他業障重,將來要墮惡道。父母聽到你這個話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學,愈學愈不得了,愈學愈不孝順」,這就錯誤了,你雖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錯誤,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很歡喜,他就會很樂意地接受。

I. 儒家、佛家、道家、墨家關於孝的思想

(僅說我的理解)
孝,是儒家思想中的范疇,是由仁、義、禮等概念共同發展出的,是仁與版義、禮的具權體表現。漢初的時候有《孝經》,其中講到孝即是忠,不知孝無以言忠,後人所謂求忠臣於孝子之家,就是這個意思。
道家思想應該說不包括孝這個概念,道家講的是無為,是自然,是齊物,因此可以將孝歸於道的自然體現之中,而沒有必要象儒家那樣單獨成為一個思想理論,所謂大道廢而有仁義禮制,這些約束性的東西實際上是因為自然本性已經被忽略了所以才被人們重視而出現的,如果返本求真,一切都是自然的運化,並沒有孝與不孝這些概念的用途。
墨家的思想並不了解很多,但是兼愛、非攻這些詞卻是墨家的代表意思,因此孝的觀念和功能已經被融會在兼愛的思想之中,所以孟子等攻擊墨家說,兼愛是無父無君之說。但真正的墨家,應該是很有舍小我求大我的氣概吧。
佛法中的孝,並不明顯,也並不主要,經典中只有重視自我與他人之間如何盡責的概念。比如《佛說善生經》等,其中不僅講究對父母應該如何做,還講到對妻子兒女如何,對尊長如何等等。

閱讀全文

與佛門孝敬父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鄭州便宜的養老院有哪些 瀏覽:465
事業編工人退休年齡是多大 瀏覽:493
政府如何幫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質量 瀏覽:797
如何解決農村父母的養老 瀏覽:141
老年人總是猜疑配偶 瀏覽:605
興華老人樂園在哪裡 瀏覽:551
南京個人體檢哪裡便宜 瀏覽:182
60歲老人一天可走多少步 瀏覽:995
滬劇院演員退休工資 瀏覽:680
北京市基本養老保險規定第183號令 瀏覽:711
農村養老制度的滿意度調查 瀏覽:955
事業單位養老金計算錯誤該怎麼辦 瀏覽:352
聽了上海遠程老年大學體會 瀏覽:646
女性做支原體檢查怎麼做 瀏覽:870
老人在敬老院意外死亡賠償多少 瀏覽:881
如何做個讓父母驕傲的鳳凰男 瀏覽:112
貴陽高檔養生會所哪裡在招工 瀏覽:734
北京養老金變更發放銀行 瀏覽:871
蘭州老年大學太極拳班 瀏覽:576
養老保險交三千能領多少錢 瀏覽: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