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的另一種含義

孝順的另一種含義

發布時間:2023-03-19 21:47:18

孝順的含義是什麼

孝」就是從物質精神方面恭敬地回報、關心父母,讓父母過得幸福、回健康、快樂,不辜負父母的期答望,把父母的遺志發揚光大,始終讓父母不走錯路、做錯事,規勸已犯錯的父母。「順」就是不頂撞父母,只要父母的教育要求是正確的,就要接受;如果父母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要耐心地說明,不要「理直氣壯」。以上權且是我對孝順的粗淺理解,希望能和大家交流。

順便附帶一句曾經首富的一句話:「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順父母」。
善良:
指人具有高尚的品質,並富有仁愛之心
善良的人要作到心胸寬廣,與世無爭,學會寬恕自己和自己的敵人.其實他們都是人最本質的東西。。

❷ 孝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所謂世間的孝順,即是兒女為了報答父母養育之恩,長大之後侍奉父母,讓他們快快樂樂。也有六親之間後輩對長輩的孝順。

過去未來現在三世諸佛凈業正因之中首先說的第一條就是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所以,孝順是我們為人的基本,孝順之人得到眾人稱贊,反之,忤逆之人眾人指責;天地鬼神敬重孝順父母之人,而懲罰不孝之輩。

「孝」作為一個倫理觀念正式提出是在西周。在西周,孝的含義有:

一、尊祖敬宗。施孝(盡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廟通過奉獻供品祭祀祖先,盡孝的對象是死去的人,這帶一定的宗教形式。

二、在周朝的人們看來,祖先是我輩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續下去,生生不息。總之,西周時期的孝是一種封建宗教倫理。

❸ 孝順的意思是什麼

孝順[xiào shùn] 的意思是:

1.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2.指以財物賄賂官吏或尊長等。

3.指用其他方式討好人家。

4.指賄賂官吏或尊長的財物。

5.特指獻給皇帝的貢物。

近義詞孝敬、孝順、孝心、孝道、孝義、孝情、孝悌

反義詞: 不肖 忤逆

引證解釋

1.原指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國語·楚語上》:“勤勉以勸之,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晉 袁宏 《後漢紀·安帝紀上》:“觀人之道,幼則觀其孝順而好學,長則觀其慈愛而能教。”《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這 張主管 是個本分之人,況又是個孝順的,聽見娘說,便不往鋪里去。” 老舍 《柳家大院》:“可是,爸爸‘文明’,兒子也自然是要孝順了,打吧!”

2.指以財物賄賂官吏或尊長等。《水滸傳》第九四回:“﹝ 何才 ﹞與本州庫吏最密,當下探知此事,他便攛掇庫吏,把信賞錢大半孝順州官,其餘侵來入己。”《紅樓夢》第十五回:“我想如今 長安 節度 雲老爺 和府上相好,怎麼求太太和老爺說說,寫一察歷衫封書子,求 雲老爺 和那守備說一聲,不怕他不依。要是肯行, 張 家那怕傾家孝順,也是情願的。”

3.指用其他方式討好人家。《金瓶梅詞話》第七四回:“ 李桂姐 道:‘三位師父宣了這一回卷,也該我唱個曲兒孝順。’”

4.指賄賂官吏或尊長的財物。《二刻拍案驚奇》卷五:“大凡做賊的見了做公的,就是老鼠遇了貓兒,見形便伏;做公的見了做賊的,就是仙鶴遇了蛇洞,聞氣即知。所以這兩項人每每私自相通,時常要些孝順,叫做‘打業錢’。”

5.特指獻給皇帝的貢物。《明史·李邦華傳》:“是時 神宗 好貨,中官有所進奉,名為孝順。疏中刺及之。”


孝順

孝順詞語造句:

1. 愧疚,可以讓我們對家人多一份孝順,少一份叛逆;愧疚,可以讓我們對朋友多一份忠誠,少一份虛偽;愧疚,可以讓我們對老師多一份理解,少一份謾罵;愧疚,可以讓社會多一份責任、多一分承擔、多一份美好。

2. 世上有兩件事不能等:一孝順,二行善。

3.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4. 光君對父母百依百順,真是個孝順敗腔兒子。

5. 孝順:不敬何以別乎,主要是態度上,小孝可以治家,中孝可以治企,大孝可以治國。

6.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7. 孝順父母。不只是嘴上說說,即使多打幾個電話也是很好的。

8. 他的研究表明,財富越多,隨之而來,子女就越不孝順這正是長久以來許多為人父母者將信將疑的。

9. 天生心眼好,孝順郎;天生手發癢,愛拎包;天生皮厚實,當沙包;天生勤奮人,愛操勞;天生眼光高,若求妻,非你不娶!

10. 奶奶說我是聰明的孩子,也是乖巧的孩子,更是孝順的孩子。

孝順 詞語辨析

古講孝道,並沒有說要孝順。孔子和孟子都說要孝,但不一定要順。該順則順,不該順時就一定不能順。

《孝經》諫諍章第十五曾子曰:“若夫慈愛恭敬,安親揚名,則聞命矣。敢問子從父之令,可謂孝乎?”子曰:“是何言與!是何言與!昔者,天子有爭臣七人,雖無道,不失其天下。諸侯有爭臣五人,雖無道,不失其國;大夫有爭臣三人,雖無道,不失其家。士有爭友,則身不離於令名;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臣不可以不爭於君,故當不義則爭之。從父之令,又焉得為孝乎!”

孔子的弟子曾參問孔子:“冒昧爛段的問您下,子女順從父母就可以說是孝嗎?”

孔子立刻回答道:“這是什麼話!這是什麼話!當父母有不義的地方,就要設法婉轉的去勸阻他們,這樣才能使他們不會陷入不義之中。如果一味的順從,使父母陷入不義之中,這樣又怎麼能夠稱為孝呢?”

孟子說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然而孟子並沒有說出其他二不孝具體是指什麼。後來漢代人趙岐指出:“於禮有不孝者三者,謂阿意屈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其中第一種不孝就是一味的順從父母的話,陷父母於不義。

對父母盡孝是天經地義的,上到天子,下至平民老百姓都是一樣的。同時孔子和孟子都指出要孝但不一定要順。該順則順,不該順就不順。

從群經之首《易經》來看,孤陰不生,獨陽不長。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有順則有不順。孔子是非常精通《易經》的,所以當他的弟子曾參問他順從父母就是孝順嗎?他會和吃驚連說了兩個是何言與!至於什麼時候該順,什麼時候又不該順,則可以藉助孔子孟子的觀點。

因此用孝順是不是准確有待商榷。是否用孝敬會更好點。

❹ 孝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孝順,漢語詞語,拼音是xiào shùn,意思是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

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現多指孝敬的口語。孝順現在應該理解為,孝敬父母長輩,讓孝道一代一代的順下去。出自《國語·楚語上》。

孝順社會意義:

從家庭意義上看,「孝」體現為對父母絕對權威的順從;從社會意義上看,「孝」即對統治者的敬畏和基於敬畏的絕對服從。表面上看社會小單元的家庭以「孝順」、「孝敬」為指導思想是有利於社會穩定的。

「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知有也」—— 《論語·學而》。即一個人如果能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喜歡觸犯上級,這種情況是很少有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卻喜歡造反的人從來沒有。

由於我們家國同構、君父同倫,君為天下父,行孝道就是行忠君之道,正所謂:「孝者,所以事君也」。

小孝是敬、順父母,父母給你建立一種生活方式你若不聽從即為不孝;大孝則是忠於主子,對於主子個人意志制定的方針政策及政治體制你若有所叛逆即為「不忠」,對統治者的「不忠」是滅門大罪,株連九族,身體發膚受之父母,毀傷都是不孝。

更何況你自己人頭落地,且父母兄弟妻兒子女都要共赴黃泉,此最大不孝也,所以說「孝」的范圍比忠大,不僅對父母而言,更重要的是對君父的忠,可見「忠」、「孝」是統一並不矛盾的,為君父利益服務是其共同點。「孝」就是這樣完成了從人倫感情出發達到其鉗制人民思想和行為的政治目的。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孝從保持自己身體完整開始到當官光宗耀祖結束。

中國歷來是一個宗族勢力強大的宗法專制社會,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和維護政治統治,中國的統治者選擇了「孝」來作為其主流價值觀,所以而歷代君王施政都提倡「以孝治天下」。

春秋戰國儒家便提倡實行「仁政」,主張「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漢代的「察舉制」便注重「孝廉」一科,其後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孝廉」要求,「忠孝」與「孝廉」作為中國政治范疇的重要內涵一直發展傳承著。

從我們尚在襁褓到咿呀學語再到長大成人,是父母用他們的愛將我們撫養成人,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為了我們所擁有的現在。父母,付出了他們的時間精力他們的一切,烏鴉尚知反哺

我們可以給父母買套房,或者給老家重新裝修來盡孝心,讓他們安享晚年,買房或者精裝修老房子

孝心最不能等,因為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善待父母,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每個人都終將老去,可是孝道會成為家風代代相傳。

❺ 孝順的含義是什麼

【解釋】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雙親。他是個~的孩子。
【拼音】[ xiào shùn ]
【反義詞】不肖、忤逆
【出處】《國語,楚語上》:「勤勉以勸之,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孝」,好理解,為老人買些東西,多陪伴陪伴,多伺候伺候。也就是平常人們自己覺得自己很孝順了。其實只做了「孝」。而忽略了「順」!更談不上「孝順」。
「順」,不好理解,也很難做到。一般老人,不需要你給什麼東西,不需要你做什麼,只希望你回家看看,面對面的交交心,嘮嘮嗑,說些不著邊的事。順著他的想法,順著他的思維,順著他的問題和要求,不要分辯對與錯,明知道是錯的,也要不厭其煩的聽,去做。在老了的父母面前,做回一個小乖乖。

❻ 孝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孝順的真正含義

1、孝順,漢語詞語,拼音是xiàoshùn,意思是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現多指孝敬的口語。孝順現在應該理解為,孝敬父母長輩,讓孝道一代一代的順下去。出自《國語·楚語上》。
2、孝:就是從物質精神方面恭敬地回報、關心父母,讓父母過得幸福、健康、快樂,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把父母的遺志發揚光大,始終讓父母不走錯路、做錯事,規勸已犯錯的父母。「順」就是不頂撞父母,只要父母的教育要求是正確的,就要接受;如果父母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要耐心地說明,不要「理直氣壯」。

❼ 孝順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孝順的真正含義是孝敬父母長輩。

孝順,漢語詞語,拼音是xiào shùn,意思是愛敬天下之人﹑順天下人之心的美好德行。後多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現多指孝敬的口語。孝順現在應該理解為,孝敬父母長輩,讓孝道一代一代的順下去。出自《國語·楚語上》。

《國語·楚語上》:「勤勉以勸之,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後漢紀·安帝紀上》:「觀人之道,幼則觀其孝順而好學,長則觀其慈愛而能教。」

《京本通俗小說·志誠張主管》:「這 張主管 是個本分之人,況又是個孝順的,聽見娘說,便不往鋪里去。」

❽ 孝順的意思

孝順的含義是什麼?
孝」就是從物質精神方面恭敬地回報、關心父母,讓父母過得幸福、健康、快樂,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把父母的遺志發揚光大,始終讓父母不走錯路、做錯事,規勸已犯錯的父母。「順」就是不頂撞父母,只要父母的教育要求是正確的,就要接受;如果父母的要求是不合理的,也要耐心地說明,不要「理直氣壯」。以上權且是我對孝順的粗淺理解,希望能和大家交流。

順便附帶一句曾經首富的一句話:「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順父母」。

善良:

指人具有高尚的品質,並富有仁愛之心

善良的人要作到心胸寬廣,與世無爭,學會寬恕自己和自己的敵人.其實他們都是人最本質的東西。
孝順是什麼意思?
【解釋】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雙親。

他是個~的孩子。 【拼音】[ xiào shùn ] 【反義詞】不肖、忤逆 【出處】《國語,楚語上》:「勤勉以勸之,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 (8)孝順的另一種含義擴展閱讀: 【近義詞】孝敬 【拼音】[ xiào jìng ] 【解釋】孝順尊敬(長輩):~公婆。把物品獻給尊長,表示敬意:他帶了些南邊的土產來~老奶奶。

【近義詞】貢獻、孝順 【反義詞】不孝、忤逆、虐待 【出處】 《詩大序》:「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孝順是什麼意思?
【解釋】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雙親。他是個~的孩子。

【拼音】[ xiào shùn ]

【反義詞】不肖、忤逆

【出處】《國語,楚語上》:「勤勉以勸之,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8)孝順的另一種含義擴展閱讀:

【近義詞】孝敬

【拼音】[ xiào jìng ]

【解釋】孝順尊敬(長輩):~公婆。把物品獻給尊長,表示敬意:他帶了些南邊的土產來~老奶奶。

【近義詞】貢獻、孝順

【反義詞】不孝、忤逆、虐待

【出處】 《詩大序》:「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孝的含義是什麼
需要從理論到實踐進行再認識。

《十三經》中的《孝經》把孝當作天經地義的最高准則。設身處地,救災防災。

高度集中的政權與極端分散的農民雙方要互相配合。這一課題關系社會長治久安,必有豐厚的成績。

進入現代社會、深入到千家萬戶的傳統觀念,人們把忠孝視為天性,三年無改於父之道」的訓條,社會老齡化現象對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課題,要使生活在最基層的個體農民。「五四」以來,要保證對廣土眾民的大國高度集權的有效統治。

新型家庭一對夫婦要照顧兩對父母,深入研究,父沒觀其行。對中華民族的發展,體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文化建設。

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細胞是家庭,從而構成社會的基本細胞,將心比心;第二條,形成民族價值觀的共識,把倫理學,把孝說成罪惡之源,體恤天下為人父母之心懷。子女剛出生時父母日夜守護,甚至作為區別人與禽獸的標志,假以時日。

小農生產的家庭對國家有納稅的義務,傳統觀念規定的某些孝道行為規范。只要群策群力。

第一條,安居樂業,在統一的國家協調下,亡故後常思念父母的養育恩德,所以有「天下無不是父母」, *** 重道德倫理。個體農民從中受到實惠,有些學者沒有歷史地對待孝這一社會現象和行為。

古代農業社會,出現大量獨生子女,卻不是聖人想出來的,更關繫到民族興衰,幾千年來以家庭為基礎培育起來的,則天下太平,不能看作是古代聖人想出來專門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父慈子孝的最高原則是「孝」。家庭是中國古代一家一戶的基層生產組織,反之則亂。

我國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從哲學本體論的高度。保證實現國家。

今天對孝道的理解和詮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新形勢。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後來北宋的張載作《西銘》。農業生產是中國古代社會根據自然環境的合理選擇,防止內戰,家庭仍然起著安全港灣的作用。

忠孝是聖人提出來的,因而、本體論組成一個完整的孝的體系,國家有保護小農的責任,無論父母或者子女;鞏固基層社會秩序。它是我國古代長期社會實踐的歷史產物,起了積極作用。

當前社會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抵禦外患、政治學,孝比忠更基本,減少對立,所以有「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難以照辦,在《孝經》的基礎上,為子女做榜樣固有「父在觀其志,出於反對封建思想的目的,另一個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是忠,我國社會結構正在轉型過程中,子女懂事後對父母要「晨昏定省」,忠孝二者相較,我國就建立了多民族統一的大國。從秦漢開始,真心切切,從事生產,任勞任怨孝道思想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准則之一、君主有效統治的最高原則是「忠」。

孝道是古代社會歷史的產物,功不可沒。幾千年來,因為它不符合歷史實際,是不對的,則天下治,建成它並維護它要有兩條保證,增加鄉黨鄰里和睦,增強民族凝聚力,才能從事大規模跨地區的工業建設,融忠孝為一體;孝道貫穿始終,「國」與「家」的關系協調的好、心性論,父母在世時要孝順。
怎樣理解孝字的意義
孝是中華傳統文化中對做人、立身、處世的基本要求.在中華文明史中,孝文化以其強勁的活力歷久彌堅、世代傳承.那麼,在當今社會談孝有何意義呢?省社科院副院長劉玉堂教授表示,在當今談孝文化有著深刻的新時代內涵和現實意義. 劉教授說,公民道德建設提出「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裡面的「明禮」等內容就包含有孝的內涵;孝對構建現代和諧社會同樣具有現實意義.劉教授認為,一個和諧的社會應該包含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在人與人的和諧裡面必然有父母與子女的關系,那麼父母慈愛、子女孝順也就構成了家庭的基本和諧.這樣,由家庭細胞構成的社會做到和諧也就不難了.那麼人與自然如何和諧呢?劉教授認為,大自然里動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如果人們能用孝的精神善待一棵老樹、善待大自然,那麼人與自然也就很容易做到和諧共存了. 孝文化的傳承,對青少年教育意義重大.讓孩子們懂得愛父母,由此做到愛家鄉故土、愛社會民族.劉教授同時表示,孝文化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同樣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他說,有人形容現在的農村有些地方是「38、61、99」,青壯年外出打工,農村只剩下婦女、兒童、老人,好多是隔代撫養,那麼講孝對於家庭和睦意義尤其重大. 劉教授強調,講孝道、孝義、孝心當然很好,對新時代也有很強的現實意義,但孝也必須在道德和法律的規范之下,講孝也要講法律的底線,講孝要有遵守法規的前提.。
「孝順」一詞的來源,意思?有何典故?
至聖先師孔子曾經說過一句話:「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意思就是說:我們身體的任何地方,都是父母給我們的,每個人都要好好保護.品行端正、照顧年老的父母、順從父母,這些都是我們做得到的事,應該都要好好的去執行. 孝,就是孝敬,順,就是有時老人也像個孩子,我們就要順著他們,不做無謂的爭吵.我們希望每個人都能孝順父母,更希望社會上不會再出現傷害父母、不孝的例子.孝順是中國人的特有風俗,別的國家可能都沒有這種孝順的精神,所以也希望孝順的精神,可以永久保存下去.典故;哭竹生筍: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典故:嘗糞憂心:庾黔婁,任縣令時赴任不滿十天,忽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要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❾ 孝順是什麼

判斷一個人的品質往往會以某些高尚品德為標准,比如孝順就是很多女生選擇男朋友的標准。如果一個人不孝順,那麼更沒有辦法相信他對其他人會是真誠的。所以孝順的人必定會有基礎品德。真正的孝順不是愚孝,那麼什麼是孝順真正的定義呢?

現在不少人工作生活繁忙,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給父母寄錢,在他們心裡,給予父母物質上的需求就是孝順的表現,其實不然,有很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都非常孤獨,需要家人的陪伴,需要話語和心靈上的交流,金錢對他們來說已經不再重要,所以錢的給予往往沒有陪在父母身邊更好,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什麼是孝順真正的定義,在盡心奉養父母的同時,還要順從父母的意志,當然這里的順從也需要有自己的判斷,要看清事實,不可以愚孝。願意付出時間陪伴父母,願意耐心和父母進行交流,互相之間交換想法,真正走到對方的心裡。讓父母活得開心,輕松,這才是真正的孝順。

❿ 孝順的意思

孝順的意思畢鋒: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讀音:[xiào shùn]。

詞性:動詞。

結構:孝(上下結構)順(左右結構)。

出處:《國語·楚語上》:「勤勉以勸之,孝順以納之,忠信以發之,德音以揚之。」

近義詞:孝敬。

反義詞:不肖、忤逆。

孝順的造句如下:

1、媽媽含辛空漏茹苦的培養我長大,我以後一定要好好的孝順我最愛的媽媽。

2、他對父母可是一寸丹心,十分孝順。

3、這孩子很孝順,這輩子就指望他為我們兩個老人養老送終了。

4、這個小手虧晌兒子,也真孝順。果然沒有叫父親失望。

5、那個人是我的慈祥的父親,是我媽媽的值得依靠的丈夫,還是我奶奶的孝順兒子。

6、孝順父母是一種美德。

7、她對父母很孝順,大家都說她是個好女兒。

8、光君對父母百依百順,真是個孝順兒子。

閱讀全文

與孝順的另一種含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檢心電圖哪些不過關什麼情況 瀏覽:201
烏拉特街區居民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837
快樂的重陽節中預作文500字 瀏覽:300
村官沒有養老保險 瀏覽:408
玻璃廠老人住哪裡 瀏覽:727
養生知識做直播怎麼講 瀏覽:706
新余養老機構有哪些 瀏覽:368
安陽市開發區敬老院 瀏覽:864
孝順家政 瀏覽:337
開養生館需要准備什麼物資 瀏覽:615
蘭州市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 瀏覽:820
鋼筋工工人退休年齡 瀏覽:774
重陽節工會慰問金申請報告 瀏覽:427
小熊養生壺面板開關鍵在哪裡 瀏覽:869
重陽節在哪一年哪一月 瀏覽:234
長壽竹的別稱 瀏覽:327
達到退休年齡能補繳養老保險 瀏覽:380
英國父母年薪多少 瀏覽:992
老人輪椅怎麼開視頻 瀏覽:956
建信養老飛月寶年利率多少 瀏覽: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