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歷九月九為什麼人們會選擇爬山
農歷九月九也就是重陽節,重陽節有爬山的風俗,沒有山的地方也要找當地一個最高處爬上去,叫做「登高」。
重陽登高這個風俗,據說是從東漢時一個名叫桓景的人登山避禍開始的。桓景拜方士費長房為師。費長房通醫術,能夠醫治各種疾病,還會捉鬼。更有一種神通,即在同一時間,別人可以相隔千里的不同地方看見他。
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初九,你家有災難,必須讓全家人用紅布做成小口袋,袋裡裝茱萸,掛在手臂上,再爬山登高,飲菊花酒。桓景知道老師說的必定有道理,全部照辦,到傍晚回家時,見家中所有的牛、羊、雞、犬都死了。從此以後,人們以為在這天登山、插茱萸、飲菊花酒可以避災躲禍,漸漸形成風俗。現在人們乘著秋高氣爽時節,登高遊玩,倒不是為躲避災禍,而是一種戶外休閑的活動。
『貳』 重陽節為什麼要爬山
重陽節自古便有登高的習俗,從李白的「樂游原上清秋節」,李商隱的「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王維的「遙望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詩句中已可窺見重陽登高的風貌。那重陽節為什麼會有登高的傳統呢?
說法一
古人偏要定在九月九日登高呢?這也有一種說法。因為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所以才登高以避邪氣。這種稅法不免牽強附會,然而,九月九正值仲秋時節,秋高氣爽,登高遠望,嘯詠騁懷,活動筋骨,所以,人們於重陽登高,在時令上是最合適不過的。
說法二
後漢時代有名的仙人費長房,有一天對他的弟子恆景說:「九月九日,你的家人將有災難,如果你帶了全家打小,人人用紅袋盛茱萸,掛在手臂上,登高飲菊花酒,便能避禍消災了。」恆景屆時果然照師傅所說,全家上山遊玩,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見所有的雞,狗,牛,羊等家禽,家畜;全部死光。恆景這才明白,原來這些家禽家畜,作了他們全家大小的替死鬼了。恆景避災之說,雖為神話,然而後世之人卻代代相傳,並視九月九為登高避災、飲酒聚會之期,久之乃漸漸成為我國的特殊風俗。現代人又將九月九視為敬老愛老孝老節日,以升華中華名族贍養孝敬老人的傳統美德。
說法三
又據《晉書》記載,東晉時代的著名文人孟嘉,即陶淵明的外祖父,是晉大司馬桓溫手下的參軍大將。九月九日重陽節這天,桓溫邀集賓客幕僚登龍山宴會,在山頂大擺宴席,飲酒賦詩。大家杯盞相酬,興致很高。突然間,一陣風刮過,把孟嘉的帽子吹落在地。盂嘉這時已經有幾分酒意,只顧觀賞美景,並未察覺。桓溫便叫在座的孫盛作文嘲笑他。孫盛也是當時很著名的文人,遵照桓溫的命令,在席間寫了一篇文章責難孟嘉,不料孟嘉雖有醉意,依然文思敏捷,孫盛的文章剛作好,他立即提起筆作文答辯,由於文采甚美而傳為佳話。這是登高覽勝,以至於樂而忘形的故事。在詠重陽節的詩里,常見有「龍山落帽」或「落帽」,都是以這事為典故的。
『叄』 重陽節登高,這一習俗源於哪個朝代
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習俗都有它的由來,這些節日的到來,也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都是根據古代的流傳下來的,那麼古代之所以把這些節日定在一個時間,主要就是為了紀念一些人。農歷的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而這個九月初九也有著長長久久的意思,重陽節賦予著一個美好的願望,那就是長壽。這一天了,有很多人會去賞菊花,還會去登高,那麼重陽節登高,這一習俗源於先秦朝代。
一定不要忘記重陽節那天回家看一看,工作再忙沒有親人重要,其實作為父母的他們也是非常注重儀式感的,如果在重陽節這一天回家去陪陪他們,他們肯定會很開心。
『肆』 重陽節為什麼要爬山
重陽節登高跟一個歷史故事有關,據說古代有一個人因為父母得瘟疫去世了。後來他學了一身本事回到家鄉讓得瘟疫的人上山,還每人給了一杯菊花酒。最後瘟疫被趕走了,也就有了登高能驅逐瘟疫一說。
重陽節登高的習俗,能在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並且和登高相聯系的有吃重陽糕的風俗。
(4)重陽節爬擴展閱讀
其實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則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除了登高,飲菊花酒也流傳至今,菊花向來就代表著美好,這樣一來人們對於菊花的印象就更好了。
重陽節在當時代表著一種信仰,也代表著對美好生活的祝願跟嚮往,被流傳至今也是在懷念之前,是我國傳統的民風習俗。
『伍』 重陽節一定要登山嗎
重陽節不一定非要登山,要看自己的身體情況,直接安排,最後再安排是否登山活動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每當重陽節,我們總會想起這首詩,也會想到一項傳統的戶外活動:登高望遠。
登高是古代重陽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古人登高的最初目的是避禍消災,並不在於山高不高,而在於儀式感。從現代健康角度來說,登高的關鍵,更不在於山高——有時山太高會有害健康,而在於心情和運動。
我們通常所說的登高,就是指爬山運動,這是一項體育鍛煉,可增強肺活量、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腦血流量,對心、肺、腦等器官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同時,秋天的氣候適宜,不冷也不熱,而山上的溫度會比地面的溫度稍微低一些,涼爽舒適,讓運動鍛煉也成為一種享受。而說到享受,當然,秋日登高帶給我們的,更是視覺和心靈上的慰藉:天高雲淡,丹桂飄香,落葉如錦,楓林如火,色彩豐富、層次分明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忘卻一切煩惱。
不過,對於老年人而言,秋日登高,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首先,爬山的時間最好避開氣溫較低的早晨和傍晚;其次,爬山運動,記得速度放緩,上下山時可根據溫度,適度增減衣服;此外,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更要量力而行,以免發生意外。
其實,即使爬不動山,秋日裡也可以多到公園走走,和老伴、和家人、和朋友一起,不要「遍插茱萸少一人」,呼吸新鮮空氣,欣賞假山湖水,也是一樣的愜意與舒心,盡情享受這個金色的季節!
『陸』 重陽節爬山有什麼意義
爬山是一種非常健康的戶外運動,爬山可以增加肺部活動量,呼吸新鮮空氣又能夠鍛煉身體,因此周六日不妨約上三五知己一起爬山遊玩。重陽節又稱為登高節,那麼, 重陽節爬山有什麼意義 ?下面我來給大家介紹重陽節登高的意義。
重陽節爬山有什麼意義不少人都讀過這首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也知道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重陽節是什麼意思,剛開始的時候可能也會疑惑重陽節是什麼意思,但是久而久之就過去了。那麼重陽節爬山有什麼意義?
重陽節別名“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等,在有些地方也被稱為“祝壽節”、“女兒節”等,今天也被稱為“老人節”、“敬老節”。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要爬山登高,"九九登高"中的"高"與"糕"諧音,重陽花糕還有"好運長長久久,生活步步高升"寓意. 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非凡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預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爬山注意事項爬山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但同時對爬山愛好者的身體素質有一定的要求,如果不講究運動規律,不僅起不到相應的作用,還會產生諸多身體不適。我就來總結一下爬山注意事項有哪些。
1、首先要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爬山雖好,但很“挑人”,如果自身患有心臟病,則不能進行爬山,容易引發心肌梗塞、心絞痛等疾病。實在想爬山的話,最好選擇坡度較緩的小山,且要注意勞逸結合。此外,患有高血壓、癲癇、肺氣腫、眩暈症等疾病的人群,最好不要爬山,可以進行一些幅度較小、強度較小的運動,比如散步、太極等等。
2、爬山之前要多喝水,爬山的過程中也要時不時地喝水,既可以稀釋血液,也可以避免在爬山過程中出現身體缺水的情況。也可以喝一些含糖、電解質的飲料,以補充體力。
3、爬山的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爬山前做一些熱身運動,爬山時不宜追求速度,如果感到身體勞累或者出現心慌、氣短、胸悶等症狀,應該原地休息。
4、爬山要走人比較多的路線,通訊工具保持暢通,隨時和外界取得聯系。
5、爬山過程中如出現扭傷,不能進行局部按摩或者熱敷,最好冷敷,時間為20分鍾到半個小時,能起到鎮痛和消腫的作用。
精彩推薦:
怎樣保護眼睛 夏天吃什麼降火 耳朵裡面長痘痘 乳房下垂 坐飛機流程 跳繩的好處 牙齦出血 拔罐減肥 飯後多久可以運動
『柒』 重陽節爬山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爬山的寓意:1、登高祈福:古人有山嶽崇拜的傳統,登高是為了祈福。2、登高暢享清氣:重陽被認為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的地方清氣越聚集。3、登高「辭青」:與陽春三月的春遊「踏青」相對應。4、登高避災:源自東漢時期「桓景登高避災」的傳說。
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1、遠古時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習俗。西漢戴聖《禮記·祭法》:「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文獻記載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
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2、按照天地日月運行規律,重陽這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爭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3、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4、重陽節登高避災之神話傳說的故事背景發生在東漢,傳說當時汝南(今河南上蔡西南)有個叫桓景的術士認為這一天里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的荒謬故事,見於南朝梁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
『捌』 重陽節爬山的作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爬山的作文5篇,歡迎大家分享。
重陽節也叫登高節。由於九月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這一天推行敬老活動。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一家去爬「小兩山」。
我們開車來到山腳。在我們眼前出現的是長長地、寬闊地、干凈的石級,石級兩旁豎著大理石欄桿,欄桿上雕刻著各種各樣精美的圖案,真是賞心悅目。
我立刻興奮地叫著,像電影里的蝸牛肚子里加了汽油似的,向前飛奔。一口氣沖過了一百零三個石級,把爸爸媽媽甩得無影無蹤,我站在上面得意洋洋,哈哈大笑。
我們再走了十八個石級,來到了福安寺,媽媽叫我拜佛,我假裝拜了拜,其實我在念念有詞:「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出了福安寺,爬了四百零三個石級,來到了山頂,看見了大雁塔。這座塔分為七層,底面是正六邊形。從這里向下望去,靈江彎彎曲曲,像一條長一百九十七點七公里的巨蛇。東面能看見一座座高樓大廈,最近的就是湖畔尚城――我的家。靈湖在太陽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像一顆璀璨的明珠,真美!
小兩山在哪?我不告訴你,這是秘密!
重陽節這天,秋風送爽、天高雲淡,父母帶我去縣城南爬山,感受暮秋的景色。
我們來到媽媽熟悉的一個村——小張家口村,她告訴我們這個村是明清時代的重要關卡,山裡保存著山、石、土、磚四種長城,今天我們的目的地就是土邊長城。隨著村裡的向導爺爺一路往前走,到了山腳下,才發現原來的路早已經過封山育林長滿了荊棘,可是不死心的我們,硬是踩著枯枝敗葉一步步往山頂爬,時不時被腳下的棗針、枯草扎進褲腿、扎進腳底,既痛又癢,很不舒服,走到半山腰我真想放棄,這時我想起了《爬天都峰》里的老爺爺和小男孩,相互鼓舞爬上峰頂的情景,便回頭大聲喊落在後面的媽媽,鼓勵她繼續往前爬。就這樣,我們艱難地爬了兩個多小時,終於登上了土邊長城。回頭望去,已經有條明顯的小路,難怪魯迅先生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變成了路。」我們不正是為這山造路之人嗎?再看看這些殘留的長城,經過幾百年的風雨沖刷,依然堅強地屹立山頂,真叫人佩服啊!站在城頂四處望去,遠處高樓林立,那是媽媽單位的一所大學,看樣子面積好大好大;近處層林盡染,這一片金黃、那一片火紅,還有翠綠、橘黃等等各種絢麗的色彩,那一樹樹的葉子更是五彩繽紛、形態各異,有圓形的、五角形的、鋸齒形的、針形的、心形的……令人目不暇接。我和爸爸每遇到一種不同形狀、顏色的葉子,就採下來,放進袋子里,回來時采了滿滿一袋子。小酸棗的葉子已經全部落下,青青的'枝幹上掛滿紅彤彤的小圓棗,貼近地皮出,還偶爾有一些紅色、紫色、藍色的小花競相開放……忽然一陣風吹來,耳邊響起嘩啦啦的響聲,各種顏色、形狀的葉子撲面而來,隨後飄向大地母親,讓人感覺到了落葉歸根的溫暖。
啊!秋天,你是美麗的象徵,你是絢麗的色彩,你是成熟的季節,我愛你,秋天!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龍港!我最喜歡家鄉的重陽節了!每到九月初九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扶老攜幼,背插茱萸,上附近的山登高望遠,熱鬧非凡。
那天上午,爸媽們都陪著爺爺奶奶悠然緩步登山,有說有笑。山中一條大路彎彎曲曲伸向山頂,道路兩旁鬱郁蔥蔥,景色宜人。老人們不時做在青石凳上,小憩一會,閑話家常,欣賞著四周的美景,上空飄盪著歡樂的氣息。我們小孩子可以不管那麼多,盡情奔跑,盡情探險,在人縫間穿梭、嬉鬧。
咦!一陣濃濃的花香飄進我們的心間。「是菊花開了!」我們喊叫著,觀賞著,彷彿也成了一朵美麗的菊花仙子在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菊花叢中翩翩起舞了。
最有趣的要算中午了,我和爸爸廣闊的草地放起風箏來。
我站在遠方,握著線,爸爸舉著我最喜歡的「燕子」風箏。我喊了聲:「放!」爸爸立即放手,我就快速奔跑起來。風箏一下子就飛了起來。我將自己的風箏線漸漸放長,「燕子」風箏也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雲彩上天上也成了風箏的世界。飄揚著各種各樣、琳琅滿目的風箏,有:「蝴蝶」「大灰狼」「小兔子」……
飛了好久,我就從屋裡拿出剪刀,「咔嚓」一聲,風箏線斷了,「燕子」風箏帶著我們的憧憬、希望、夢想,自由自在地隨風飄向海角。
玩累了,跑倦了,當然還有美味小吃等著你哦!到了傍晚,奶奶拿出珍藏的重陽糕,形狀多樣,三角形的、圓形的、星形的。顏色各異,每種顏色的口味各不相同。吃了一口,保准你會還想吃一口。我一口氣就吃了好幾個!大人們還品起了菊花酒來……
重陽節健身、熱鬧、噴香、迷人,我喜歡重陽節!
重陽這一天,艷陽高照,我們約好去登山。
挺掃興的是,一大早太陽就這么灼灼逼人,烈日當空,雖然時值深秋,卻宛若盛夏,前一天滿滿的興致減了大半了,因為重陽節之故,又這么一大幫人組織起來登山,所以還是努力讓自己堅持到山頂。
一路上,無心領略沿途風景與前幾次有無變化,只顧著隨上山的人流不斷向上攀登,到得好漢坡的公路上已是10:20,我們在路邊坐下休息,這時,有身著運動裝的參賽者,從山下陸續跑來,看他們的樣子已很累了,這應該是跑在最後邊的幾位了,有揮著旗的負責人跟在他們後邊減著:加油、不求名次只求堅持到底。
休息過後,繼續,走至好漢坡,臨時設的露天舞台旁圍有很多人,一手持話筒的主持人站在台中,詢問台下哪位是年紀的長者,要請上台來做采訪。最後,請到一位老爺爺登台做訪。我遠遠聽著,有些好玩,便走過去,站到前排,看個究竟去。
那位爺爺說,他今年七十九,一年要登七次梧桐山。
主持人問爺爺,為什麼獨自一人登山。
爺爺答,同兒子孫子一起來的,他們還在下邊還沒上來,爺爺要比他們早20分鍾登上山。
聽到這,台下嘩然,掌起四起。
爺爺接著說,他每次登上梧桐山後,都要作詩一首,今天也作了七絕兩首,要念給我們聽聽。
聽到這,我來了興致,給爺爺熱烈鼓掌。有趣,有趣。
爺爺的兩首詩第一首隻念了一遍,第二首主持人又念了一次,我只記了個大概,如下:
一笑(諧音,是否是這兩字不得而知,我猜這前兩字應該是爺爺的名諱)老叟七十九
滿頭白發心不老,
七登梧桐意興高。
後續未及聽完,同伴要繼續登頂了,因為怕正午的陽光更強,那時爬山更熱。所以,雖然有點留戀,還是走了。
今天是重陽節,在重陽節有爬山登高的習俗。因此,我們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一家人來到德勝岩爬山。
買好東西,我們一行人就開始登山了。瞧,一馬當先的是大表哥,後面緊跟著姐姐和表妹,後面就是我和小表哥了。我和小表哥真是羞愧不已,自己的年齡、個子都比小表妹大、高,竟然爬山還追不上小表妹;但最讓我佩服的還是外公了,今天就是外公的70歲生日了,看他身上背一個大包,手上抱著小表弟,還時不時扶扶外婆,望著外公矯健的步伐,根本不像一位70歲的老人,在我的想像中就像一位年輕的小夥子。
一路上還有很多人叫賣飲料和食物,還看見了許多人挑著擔子往上爬,我心裡想,這些人挑著擔子,我們一點東西都不拿,兩腳都像灌了水一樣,很難走動了,他們挑著擔子,還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他們當然就比我更累,但從他們一步一步的腳印里我打心眼兒里的敬佩他們。
在半山腰我碰到了同學朱堅定,從我們的談笑中,我更加堅強了,於是下定決心:一定要爬上山頂。可能是我的決心打動了老天爺,我們不一會兒就爬上了山頂,站在山頂是向下望,清風徐徐吹來,這感覺真好。
我們下了山,坐在車上,我一次又一次的回頭,心想:重陽節爬山登高的習俗還在我們身邊流傳下去,下年我一定還來。
『玖』 重陽節爬泰山應注意什麼氣溫如何
現在爬泰山爬的過程抄會很舒服,不熱不曬,但是到了山頂就會冷了。看你怎麼安排,如果是白天爬接著下來不看日出的話,帶個厚的外套就行了。要是晚上爬就要多穿衣服,到了上面也要租大衣了。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降低0.6度左右,可以提前看一下當天的具體天氣。另外建議傳防滑性好的鞋子,帶些水和吃的,山上東西不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