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重陽節吃重陽糕飲什麼酒
我國傳統習俗中重陽節經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比飲、怯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葯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重陽佳節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時間在農歷九月初九。「九九」 諧音「久久」, 古人便在此時祭祖、推行敬老活動。
(1)傳統重陽節吃重陽糕飲什麼擴展閱讀
古時菊花酒,是頭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的。九月九日這天,採下初開的菊花和一點青翠的枝葉,摻入准備釀酒的糧食中,然後一齊用來釀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飲用。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
時逢佳節,清秋氣爽,菊花盛開,窗前籬下,片片金黃。除登高插茱萸外,親友們三五相邀,同飲菊酒,共賞黃花,確實別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詩人們,賞菊飲酒,吟詩唱酬,給後世留下不少佳句。
❷ 重陽節可以吃什麼
下面為您解答這個問題。首先來說重陽節要吃花糕、糍耙、飲菊花酒。因為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重陽節最受歡迎的食品;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食俗;重陽飲菊花酒是因為酒與久同音,所以得出重陽節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
下面給大家介紹下重陽節可以吃的傳統食物:
重陽節喝菊花酒,重陽節喝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說法。
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秋天是吃螃蟹的季節,在不少地方,重陽這天是要吃螃蟹的。
菊花酒、羊肉面、螃蟹、菊花糕、無花果等。如菊花酒中的酒字同九同久諧音,而菊花正好是開在秋天在重陽節前後,寓意美好。而羊肉面中的羊字同重陽節中的陽字諧音。螃蟹正是在秋高氣爽的秋天使用合適。還有菊花糕是用重陽時開的菊花製作而成,氣味香甜;另外無花果有很高的食用價值。
❸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品 重陽節有哪些風俗
1、重陽糕:重陽節有吃重陽糕的習俗,重陽糕又叫花糕,因為“糕”同“高”,食用有步步高升、九九高壽等吉利的含義。
2、菊花酒:重陽節不僅要賞菊,還要喝菊花酒,重陽節喝菊花酒有著祛除災禍、祈求福澤的嗎,美好寓意,所以菊花酒也叫吉祥酒。
1、賞菊花:重陽節的時候,是菊花盛開的時候,所以自古以來,我國就有著重陽節賞菊花的習俗。
2、登高:重陽節登高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習俗之一了,重陽節的時候正是秋高氣爽,很適合登高望遠,並且重陽節登高也具有一定的辟邪避禍的寓意。
1、不能說節日快樂:重陽節並不是一個吉利的節日,對於古人而言九九相撞是為大凶,所以在重陽節的時候是不能相互說節日快樂的,而是要說平安、健康。
2、不能送菊花:重陽節雖然有著賞菊花、喝菊花酒等習俗,但是卻不能送菊花,因為菊花是祭祀用的花朵,是表達哀悼的花,所以是不能送菊花的。
❹ 重陽節經常吃重陽糕飲的是什麼 重陽節喝什麼
1、我國傳統習俗中,重陽節經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
2、菊花酒,是由菊花與糯米、酒麴信拍枯釀制而成的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賀世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還有白菊花酒。菊花酒,滑洞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❺ 重陽節飲食吃什麼最好 重陽節吃什麼好
1、重陽糕
重陽節有吃重陽糕的傳統食俗,重陽糕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一些重陽糕,還要加入棗子、栗子為餡料。因為重陽節有登高以避災的說法,而「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糕」是非常受大家歡迎的節日食品。
2、菊花酒
重陽還要飲「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古時菊花酒,是頭一年重陽節時專為第二年重陽節釀制的。傳說喝了這種酒,可以延年益壽。《荊楚歲時記》載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蓮耳,飲菊花酒,令長壽。」
❻ 重陽節日里有哪些風俗 重陽節會吃什麼食物
重陽節的風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等風俗。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之一,它又叫登高節、老年肢歲節、敬老節,節日時間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那麼對於重陽節日里有歷弊睜哪些風俗,還有哪些內容,可以繼續往下了解。
重陽節會吃重陽糕、螃蟹,還有飲菊花酒等。總之通過以上內容,相信大家對於“重陽節日里有哪些風俗”這個問題已有所了解,重陽節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每一項民俗活動都值得繼續傳承發揚下去。
❼ 重陽節吃重陽糕飲什麼酒
菊花酒
重陽佳節吃重陽糕,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葯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重陽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時節,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俗事象。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每到九九重陽這一日,各地都有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交流感情、鍛煉身體的活動。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重陽節其民俗活動甚多,文化內涵豐富。
重陽節民俗活動有曬秋、放紙鳶、登高、吃重陽糕、祭祀海神、祭祖、賞菊、辭青、享宴祈壽、飲菊花酒、佩茱萸等民間習俗。其中飲菊花酒是由於菊的獨特品性,菊成為生命力的象徵。菊花含有養生成分,晉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陽山中人家飲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壽的記載。重陽佳節飲菊花酒,是中國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葯酒,味道微微有一點苦,飲後可使人明目醒腦,而且具有祛災祈福的吉祥寓意。
菊花酒漢代已見。其後仍有贈菊祝壽和採菊釀酒的故事,如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陽日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梁簡文帝《採菊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濕沾羅懦”之句,是採菊釀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❽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 菊花 酒1、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
2、登高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
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4、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農歷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❾ 重陽節吃重陽糕是哪的風俗
1. 關於重陽節吃重陽糕的詩句
關於重陽節吃重陽糕的詩句 1.為什麼在重陽節要吃重陽糕
重陽節這一天要吃重陽糕是有來歷的:
重陽節的習俗要登高望遠。而吃重陽糕,那是由於沒有山的地方無高可登,有人就由登高想到了吃糕。以吃糕代替登高,表示步步升高。因為專在重陽吃,就被命名為「重陽糕」。後人在重陽節這一天,就有了吃「重陽糕」的習慣。
唐時,因為劉禹錫在做詩的時候不敢用「糕」字,以致重陽節又多了一個典故,叫做「題糕」。《邵氏聞見後錄》載:「劉夢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之,輟不復為。」這樣,才被宋祁開玩笑說:「劉郎不敢題糕字,虛負詩中一代豪。」
2.重陽節吃重陽糕的習俗
重陽吃重陽糕
九月食糕的習俗起源很早,「糕」之名,雖然起於六朝之末,但糕類食品在漢朝時即已出現,當時稱為「餌」。餌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與黍米粉兩種,黍米有粘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餌」。黍為五穀之長,黍在古代是待客與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們以黍米為應時的嘗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陽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嘗新食品。這也就是後世民間在重陽節,以重陽糕薦神祭祖的秋祭習俗淵源
朝時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陽節俗形成,糕類自然成為節令食品。到宋朝已習稱「重陽糕」,由於糕面有多種裝飾,重陽糕在明清以後又多稱為「花糕」。重陽花糕成為都市、鄉村的應節食品。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糙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糕在漢語中諧音「高」,糕是生長、向上、進步、高升的象徵。宋代民俗,在九月九日天亮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重陽糕上的諸種飾物也都有著各自的寓意。糕上的棗、栗、獅子之類飾品,都是中國傳統的祈子象徵物,它們明白地表示著人們在秋收時節祈求子嗣的願望。重陽還是出嫁的女兒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兒回家吃重陽糕,是重陽的另一節俗,所以重陽如端午一樣,被稱為「女兒節」。
3.關於重陽節的詩句和習俗有哪些
詩句:
1、唐代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九日齊安登高》: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譯文: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2、唐代孟浩然的《過故人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來這里觀賞菊花。
3、元代張可久的《折桂令·九日》: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
譯文:西風蕭蕭人已衰老滿頭白發,玉蝶愁飛明日黃花。
4、唐代王勃的《蜀中九日/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譯文:重陽節登高眺望家鄉,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只感無限煩愁。
5、唐代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譯文:九月九日眺望那故鄉的山川,鄉思歸心飛越那隱約的風煙。
習俗: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1、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3、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網——重陽節的習俗
4.重陽節處了吃重陽糕、登高、飲菊花酒、佩帶茱萸還有什麼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的起源》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
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
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的傳說 和大多數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也有古老的傳說。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
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病癒之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掉瘟魔。
恆景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在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在仙鶴指引下,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個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仙長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終於收留了恆景,並且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寶劍。恆景廢寢忘食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這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但是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降妖寶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溫魔刺死劍下,從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梁人吳均在他的《續齊諧記》一書里曾有此記載。 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
另外,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
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
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
5.寫關於重陽節的詩句和兩個習俗
詩句:
1、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2、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____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3、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4、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____孟浩然《過故人庄》
5、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6、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____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7、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____鄭谷《菊》
8、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9、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____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習俗: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重陽節有六大習俗包括:賞菊,登高,佩茱萸·簪菊花,放紙鷂,飲菊酒,吃重陽糕。
6.關於重陽節的古詩
九日
耿湋
??
重陽寒寺滿秋梧,客在南樓顧老夫。
步蹇強登游藻井,發稀那更插茱萸。
橫空過雨千峰出,大野新霜萬葉枯。
更望尊中菊花酒,殷勤能得幾回沽。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解琬
??
瑞塔臨初地,金輿幸上方。
空邊有清凈,覺處無馨香。
雨霽微塵斂,風秋定水涼。
茲辰采仙菊,薦壽慶重陽。
??
??
??
重陽山居
司空圖
??
此身逃難入鄉關,八度重陽在舊山。
籬菊亂來成爛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隨歷日三分盡,醉伴浮生一片閑。
滿目秋光還似鏡,殷勤為我照衰顏。
??
??
??
九日陪崔郎中北山宴
嚴維
??
上客南台至,重陽此會文。
菊芳寒露洗,杯翠夕陽曛。
務簡人同醉,溪閑鳥自群。
府中官最小,唯有孟參軍。
??
??
??
踏莎行
辛棄疾
??
夜月樓台,
秋香院宇。
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
當年宋玉悲如許。
??
隨分杯盤,
等閑歌舞。
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
重陽節近多風雨。
??
??
??
瑞鷓鴣
葛立方
??
井梧葉葉秋風晚。
東籬點點金錢滿。
開急為重陽。
日烘深院香。
??
幽姿無眾草。
莫恨生非早。
嚼蕊傍池台。
壽公桑落杯。
??
??
南鄉子 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蘇軾
??
霜降水痕收,淺碧鱗鱗露遠洲。
酒力漸消風力軟,颼颼,破帽多情卻戀頭。
佳節若為梧酬,但把清尊斷送秋。
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
??
??
九日次韻王鞏
蘇軾
??
我醉欲眠君罷休,已教従事到青州。
鬢霜饒我三千丈,詩律輸君一百籌。
聞道郎君閉東閣,且容老子上南樓。
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
??
??
九日黃樓作
蘇軾
??
去年重陽不可說,南城夜半千漚發。
水穿城下作雷鳴,泥滿城頭飛雨滑。
黃花白酒無人問,日暮歸來洗靴襪。
豈知還復有今年,把盞對花容一呷。
莫嫌酒薄紅粉陋,終勝泥中事鍬鍤{校本作「千柄鍤」}。
黃樓新成壁未乾,清河已落霜初殺。
朝來白露{校本作「霧」}如細雨,南山不見千尋剎。
樓前便作海茫茫,樓下空聞櫓鴉軋。
薄寒中人老可畏,熱酒澆腸氣先壓。
煙消日出見漁村,遠水鱗鱗山齾齾。
詩人猛士雜龍虎,(坐客三十餘人,多知名之士。)楚舞吳歌亂鵝鴨。
一杯相屬君勿辭,此境何殊泛清霅。
??
??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
??
??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7.重陽節為什麼要吃重陽糕
吃重陽糕的寓意,最早是由登高引申而來,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傳說登高可以避禍。而不能登高或不想登高的人,就在家中吃糕。吃重陽糕源於「登高」的「高」,「糕」字與「高」同音,象徵「人往高處走」、「步步高升」、「百事俱高」的祝福之意。
除此之外,重陽糕的寓意,還有祛邪避災。 明人謝肇制在《五雜俎》中記述:「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可迎福接吉,消災避邪」;另一個寓意是敬老之舉,江南流行一句話:「重陽不吃糕,老來與人告」。
過去,在重陽這一天,人們有蒸制重陽糕孝敬老人的習俗。重陽糕不僅自家食用,還饋送親友,稱「送糕」; 又請出嫁女兒回家食糕,稱「迎寧」。
8.關於元宵節、重陽節的詩句
1. 除夕——農歷十二月三十(公歷2月2日)。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凈凈,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門籠,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帶圖案的新衣。描寫除夕的詩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歲月去堂堂;
末路驚風雨,窮邊飽雪霜。
命隨年欲盡,身與世俱忘;
無復屠蘇夢,挑燈夜未央。
2. 春節——農歷正月初一(公歷2月3日)。春節習俗,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餚饌為主;並伴有撣揚塵、洗被褥、備年貨、貼春聯、貼年畫(門神鍾馗)、包餃子貼剪紙、貼窗花、貼福字、點蠟燭、點旺火、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描寫春節的詩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3.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公歷2月17日)。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其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稱為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中國幅員遼闊,歷史悠久,所以關於元宵節的習俗在全國各地也不盡相同,其中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子等是元宵節幾項重要民間習俗。描寫元宵節的詩句有:
元夕
【宋】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到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4. 清明節——農歷三月初三(公歷4月5日)。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描寫清明節的詩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公歷6月6日)。這一天的活動現在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描寫端午節的詩句有:
端午
【唐】文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公歷8月6日)。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在這一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禮拜七姐,儀式虔誠而隆重,陳列花果、女紅,各式傢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愛。描寫七夕節的詩句有:
七夕
【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綉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7.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公歷9月12日)。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輕松的歡娛。「民間拜月」則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描寫中秋節的詩句有: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8.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公歷10月5日)。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金秋九月,天高氣爽,這個季節登高遠望可達到心曠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聯系的有賞菊賦詩、插茱萸、吃重陽糕等風俗。描寫重陽節的詩句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❿ 重陽節吃什麼喝什麼 重陽節要吃什麼糕
1重陽糕是重陽節時所特有的一種糕點類食物,自古以來就有重陽節吃重陽糕的飲食習俗,重陽糕的材料是五穀類食物,營養豐富、風味獨特,而且具有很不錯的應節效果,重陽節時,不妨來上一塊重陽糕,體會下重陽節的傳統食俗。
2俗話說:「九月團臍,十月尖」,重陽節位於農歷的九月初九,處在一個吃蟹的好時候,此時的螃蟹肉質緊實、蟹黃飽滿、蟹膏豐腴,是最適合吃螃蟹的時間之一,因此,重陽節可以和家人一起吃吃螃蟹,聊聊天的同時,品嘗大自然的饋贈。
3柿子在深秋時分成熟上市,重陽節時,正好是深秋時分,此時,柿子已經成熟上市了,而且柿哪磨子紅彤彤的,寓意很好,重陽節時給家人的水果裡面,不妨買些柿子,柿子味道清甜可口,又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碳水化合物等營養成分,一般人群皆可適量食用,重陽節時,吃些柿子,應季又腔緩稿營養。
4重陽節時,正是菊花盛開的時候,心靈手巧的中國人會將菊花放在酒裡面,做成風味伍孝獨特的菊花酒,重陽節時,傳統的人家都是要喝菊花酒的,重陽日和家人圍在一起喝菊花酒、賞菊花也是很溫情的畫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