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九月九吃什麼
九月九重陽節可以喝菊花酒、吃螃蟹、吃糍耙、吃重陽糕等。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
②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重陽節吃重陽糕、栗子糕、糍粑、菊花酒、螃蟹、羊肉面、九品羹等傳統食物。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古時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飲宴祈壽等習俗,如今添加敬老的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重陽糕是重陽節傳統節令食品,常見於江浙滬地區。重陽糕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粉、粳米粉、赤豆、白糖等。重陽糕五顏六色,糕面上撒有木犀花,又稱桂花糕。
栗子糕以栗子泥夾金糕片和澄沙餡製作而成。糕分5層,上中下為黃色栗子泥,中間夾紅、褐兩色的金糕、澄沙。具有色澤艷麗、質地松軟細膩、香甜適口的特點。
③ 關於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大家對於 重陽節 了解多少呢?重陽節就在農歷的九月初九,如今是一個專屬於老人的節日,知道重陽節吃什麼嗎?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關於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以供大家參考,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重陽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為標志,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羊肉面
「羊」與「陽」諧音,應重陽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頂上的「一」,有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的寓意,以應「九九」之典。京城給九十九歲老人過生日叫「白壽」。有錢人家當日可舉行以羊肉為主的宴會,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兒最肥的季節,羊肉性暖,可以禦寒。
螃蟹
螃蟹富含蛋白質,被稱之為優質蛋白質食物。蟹肉較為細膩,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維生素A、E和B族維生素較高,特別是蟹黃中富含維生素A,有益於視力及皮膚健康。這對需要補充營養的人大有益處。
俗話說:「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重陽節還有吃螃蟹的習俗。鄭板橋詩:「佳節入重陽,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陽吃蟹傳統的佐證。重陽佳節正值九月,秋菊飄香,螃蟹膏黃味美,肉肥細嫩,正是食蟹的大好季節。
石榴
重陽節吃石榴也正是時候,石榴形狀如瘤,皮內有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食用,其口味大致有酸、甜兩種。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B族的含量居高,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等含量也不低,其中維生素的含量要比蘋果高出很多倍。石榴汁含有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有助消化、抗胃潰瘍、軟化血管、降血脂和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多種功能。可防止冠心病心病、高血壓,可達到健胃提神、增強食慾、益壽談話派延年之功效,對飲酒過量者,解酒有奇效。
重陽節習俗
曬秋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廣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復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檯屋頂架曬、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這種村民晾曬農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場景,逐步成了畫家、攝影家追逐創造的素材,並塑造出詩意般的「曬秋」稱呼。
放紙鳶
放紙鳶是南方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鳶為主要特徵的。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鳶亦現在的風箏。在民間傳統,重陽節除了登高,放紙鳶也是一個特色。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歷史悠久。古代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重陽登高習俗源於此時的氣候特點以及古人對山嶽的崇拜。登高「辭青」也是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登山祈福」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登高的地點,沒有統一的規定,登高所到之處大抵分為登高山、登高樓、抑或是登高台。高風俗其由來大致有四:其一是源於古人的山嶽崇拜;其二是源於「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其三是源於登高「辭青」;其四是源於附會上一個荒謬 傳說 「桓景登山避災」。
登山祈福
遠古時古人對山嶽的崇拜,形成「登山祈福」習俗。《禮記·祭法》記載:「山林川穀丘陵,能出雲,為風雨,見怪物,皆曰神。」文獻記載古人對山既敬畏又充滿崇拜,「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已流行開來。 在西漢,《長安志》中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之記載。
按照天地日月運行規律,農歷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是「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的氣候,地勢越高清氣越聚集,於是「重陽登高暢享清氣」便成了民間爭相趨之的重要民俗事象。
登高「辭青」的說法則源於大自然中的節氣。重陽為秋節,節後天氣漸涼,草木開始凋零,重陽節登山「辭青」與古人在陽春三月春遊「踏青」相對應。
重陽節登高避災之神話傳說始於東漢,傳說當時河南有個叫桓景的術士認為這一天里會有瘟氣降臨,人們要離開自己的家,盡可能到高處去,才能平安。桓景在九月九日登高以避災的荒謬 故事 ,見於南朝梁吳均的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代替茱萸),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祭祖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之一,古代民間素有祭祖祈福的傳統。古時重陽祭祖的傳統習俗在嶺南一帶仍盛行,人們會在每年的重陽節舉行祭祖活動。無論是祭祖活動還是登高遠望,其最根本的作用是增強人們 文化 認同感,加強家族和社會的凝聚力。
賞菊
重陽日,歷來就有賞菊花的風俗,所以古來又稱菊花節。賞菊習俗源於菊文化。菊本是天然花卉,因其花色五彩繽紛且傲霜怒放而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農歷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中國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
辭青
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 清明 節)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如果說上巳節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游的節日,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間有 清明節 「踏青」,重陽節「辭青」的風俗。
享宴求壽
重陽節的求壽之俗,有現存文獻記載的最早見於漢代。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在祭天祭祖的基礎上加入了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重陽時節的大型飲宴活動,其實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祭祀宴飲發展而來。
佩茱萸
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茱萸是一種可以做中葯的果實,因為出產於吳越地(今江浙一帶)的茱萸質量最好,因而又叫吳茱萸。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 兒童 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茱萸香味濃,具有明目、醒腦、祛火、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插茱萸等古俗則是民間登山驅風邪的行為,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重陽節清氣上揚,濁氣下沉,人們用天然葯物茱萸等調整體魄健康,使其適應自然氣候變化。
關於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相關 文章 :
★ 2020重陽節吃什麼
★ 2020重陽節吃什麼菜
★ 2019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 關於重陽節的有關知識
★ 重陽節的節日小知識
★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 九九重陽節為什麼給父母送東西
★ 2020重陽節喝什麼酒
★ 寒露節氣有哪些習俗
④ 重陽節可以吃什麼
下面為您解答這個問題。首先來說重陽節要吃花糕、糍耙、飲菊花酒。因為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重陽節最受歡迎的食品;吃糍耙是我國西南地區重陽佳節的食俗;重陽飲菊花酒是因為酒與久同音,所以得出重陽節要喝菊花酒的這一說法。
下面給大家介紹下重陽節可以吃的傳統食物:
重陽節喝菊花酒,重陽節喝菊花酒,九九與久久諧音,與酒也同音,因此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說法。
吃重陽糕,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秋天是吃螃蟹的季節,在不少地方,重陽這天是要吃螃蟹的。
菊花酒、羊肉面、螃蟹、菊花糕、無花果等。如菊花酒中的酒字同九同久諧音,而菊花正好是開在秋天在重陽節前後,寓意美好。而羊肉面中的羊字同重陽節中的陽字諧音。螃蟹正是在秋高氣爽的秋天使用合適。還有菊花糕是用重陽時開的菊花製作而成,氣味香甜;另外無花果有很高的食用價值。
⑤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重陽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1) 菊花 酒1、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
2、登高
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當然人們登高也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享受一番,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更有吸引力。如隋時孫思邈《千金方月令》: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為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
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記隋代風俗,已與後世近似。在南宋的《夢粱錄》卷五載:日月梭飛,轉盼重陽。是日‘孟嘉登龍山落帽,淵明向東籬賞菊’,正是故事。南宋韓元吉《水調歌頭九日》上片:今日我重九,莫負菊花開。
試尋高處,攜手攝展上崔嵬。放目蒼崖萬仞,雲護曉霜成陣,知我與君來。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尖埃。描寫了重陽賞菊及登高觀景的韻致。
3、佩茱萸簪菊花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重陽節時人們還喜歡佩戴菊花。茱萸雅號辟邪翁,菊花又名延壽客。
4、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5、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農歷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⑥ 重陽節的傳統飲食都有哪些分別有著怎樣的寓意呢
重陽節我在我國承傳許久的傳統佳節日,是中國老百姓十分重視的一個節日。重陽節也像很多節日一樣竹貴日當日要吃的特色美食,那樣重陽節要吃什麼傳統食物?重陽節的價值和寓意你清楚嗎?一起來了解一下。
吃柿子風俗習慣,在中國民俗還有一種傳奇。據《奇園奇所奇》中詳細介紹:有一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訪出城私訪,這一天恰逢重陽節。他已一天未食,覺得挨餓口乾,當行到剩柴村時,只看見家家戶戶牆倒樹凋,均是兵火所燒,朱元璋暗暗哀嘆,一望環顧,只有東北隅有一樹柿子正熟,遂採收食之,約食了10枚便飢餓感,又寂寥時間一長而走。
⑦ 重陽節一般要吃什麼東西啊
重陽節要吃重陽糕和重陽米果。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
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7)中國的重陽節吃什麼擴展閱讀
重陽節的其他習俗:
1、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
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2、登山秋遊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1989年,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第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⑧ 9月9什麼節日,吃什麼飯
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吃重陽糕、菊花酒等。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
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的宴會發展來的。拜神祭祖及求長壽、飲宴等,構成了重陽節的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