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關於重陽節,中秋節,端午節,清明節的古詩
端午 五月五日 (梅堯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後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和端午 (張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不知原是木蘭舟。 雲旗獵獵翻青漢,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醉諷離騷不解愁。 午日處州禁競渡 (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 五日·選一(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極目煙雲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可憐江北海西頭。 五絲(唐·褚朝陽)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於姬。錦綉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端午日賜衣 (唐·杜甫)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 事古人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 億兆同歸壽,群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數,五音調夏鈞。 舊來傳五日,無事不稱神。 穴枕通靈氣,長絲續命人。 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 方殿臨華節,圓宮宴雅臣。 進對一言重,遒文六義陳。 股肱良足詠,鳳化可還淳。 競渡詩 (唐·盧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鼙鼓動時雷隱隱,獸頭凌處雪微微。 沖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 浣溪沙(宋·蘇軾) 輕汗微微透碧紈。明朝端午浴芳蘭。流香漲膩滿晴川。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齊天樂 (宋·楊無咎)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衫裁艾虎。更釵鳧朱符,臂纏紅縷。撲粉香綿,喚風綾扇小窗午。沈湘人去已遠,勸君休對酒,感時懷古。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漸引入陶陶,醉鄉深處。卧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菩薩蠻 (宋·陳義) 包中香黍分邊角。彩絲剪就交絨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義重。對景承歡寵。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漁家傲(宋·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正是浴蘭時節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驪時一弄。猶松等閑驚破紗窗夢。 念奴嬌 (宋·張榘) 楚湘舊俗,記包黍沈流,緬懷忠節。誰挽汨羅千丈雪,一洗些魂離別。贏得兒童,紅絲纏臂,佳話年年說。龍舟爭渡,搴旗捶鼓驕劣。誰念詞客風流,菖蒲桃柳,憶閨門鋪設。嚼徵含商陶雅興,爭似年時娛悅。青杏園林,一樽煮酒,當為澆凄切。南薰應解,把君愁袂吹裂。 喜遷鶯 (宋·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筵羅列。鬥巧盡輸少年,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舫,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棹晚,載菏花十里,一鉤新月。 花心動 (宋·史浩) 槐夏陰濃,筍成竿、紅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瓊,角黍堆金,又賞一年佳節。寶觥交勸殷勤願,把玉腕、彩絲雙結。最好是,龍舟競奪,錦標方徹。此意憑誰向說。紛兩岸,遊人強生區別。勝負既分,些個悲歡,過眼盡歸休歇。到頭都是強陽氣,初不悟、本無生滅。見破底,何須更求指訣。 賀新郎 (宋·許及之) 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門艾釵符關何事,付與痴兒呆女。耳不聽、湖邊鼉鼓。獨炷爐香熏衣潤,對瀟瀟、翠竹都忘暑。時展卷,誦騷語。新愁不障西山雨。問樓頭、登臨倦客,有誰懷古。回首獨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與。漾不到、瀟湘江渚。我又相將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漁父。君有語,但分付 重陽採桑子 重陽 毛澤東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 (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 (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得枝字 韋安石 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 醉花蔭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於長安還揚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賦韻 (南朝 陳)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沉醉東風 重九 (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 (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 九日應製得歡字 李嶠 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 仙杯還泛菊,寶饌且調蘭。 御氣雲霄近,乘高宇宙寬。 今朝萬壽引,宜向曲中彈。 九日言懷 令狐楚 二九即重陽,天清野菊黃。 近來逢此日,多是在他鄉。 晚色霞千片,秋聲雁一行。 不能高處望,恐斷老人腸 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製得歡字 宋之問 令節三秋晚,重陽九日歡。 仙杯還泛菊,寶饌且調蘭。 御氣雲霄近,乘高宇宙寬。 今朝萬壽引,宜向曲中彈。 九日得新字 孟浩然 初九未成旬,重陽即此晨。 登高聞古事,載酒訪幽人。 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 九日五首 杜甫 舊日重陽日,傳杯不放杯。 即今蓬鬢改,但愧菊花開。 北闕心長戀,西江首獨回。 茱萸賜朝士,難得一枝來 九月九日 崔善為 九日重陽節,三秋季月殘。 菊花催晚氣,萸房辟早寒。 霜濃鷹擊遠,霧重雁飛難。 誰憶龍山外,蕭條邊興闌。 過裴舍人故居 劉長卿 慘慘天寒獨掩扃,紛紛黃葉滿空庭。 孤墳何處依山木,百口無家學水萍。 籬花猶及重陽發,鄰笛那堪落日聽。 書幌無人長不卷,秋來芳草自為螢 酬皇甫郎中對新菊花見憶 白居易 愛菊高人吟逸韻,悲秋病客感衰懷。 黃花助興方攜酒,紅葉添愁正滿階。 居士葷腥今已斷,仙郎杯杓為誰排。 愧君相憶東籬下,擬廢重陽一日齋。 九日進茱萸山詩五首 張說 九日重陽數,三秋萬實成。 時來謁軒後,罷去坐蓬瀛。 《中秋》 (唐)李朴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宋】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清明日出遊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 人倚鞦韆笑,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迴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閣望洛城贈韓道士 【唐】白居易 風光煙火清明日,歌哭悲歡城市間。 何事不隨東洛水,誰家又葬北邙山。 中橋車馬長無已,下渡舟航亦不閑。 冢墓累累人擾擾,遼東悵望鶴飛還。 清明日觀妓舞聽客詩 【唐】白居易 看舞顏如玉,聽詩韻似金。 綺羅從許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風老,無嫌酒盞深。 辭花送寒食,並在此時心。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鍾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 【唐】李嶠 遊客趨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煙乘曉散,榆火應春開。 日帶晴虹上,花隨早蝶來。 雄風乘令節,餘吹拂輕灰。 清明 【宋】高翥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B. 求與中國傳統節日民俗有關的古詩
元宵節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元宵節在古代又稱元夕、上元節,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是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也是新的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自古以來就備受人們關注。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詞作《生查子·元夕》的時間、場景設定就在元宵之夜。詞中用今夕對比的方式,來展現物是人非的傷感之情,「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相愛的人趁著月上柳梢,暗暗約定好在黃昏之後想會,情真意切。而在今年元夜,月與燈還似去年一般好,只是「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節日里,歡笑是別人的,詞人只剩傷感。
古風插畫
除夕
高適《除夜作》
除夕,原意是「歲除」,取「除舊布新」之意,每年農歷的最後一天,家人歡聚,共迎新年。唐代詩人高適的《除夜作》,寫除夕之夜,遊子與家人的兩地之思。「故鄉今夜思千里,雙鬢明朝有一年」,詩人既悲嘆除夕夜與故鄉遠隔千里,可思可想不可見,又有感於新年將至,年華易逝,也從另一方面襯托出了「年味」。
C. 有關中秋,端午,重陽,春節,元宵節的詩句各一句,謝謝
有關中秋,端午,重陽,春節,元宵節的詩句如下:
一、《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宋·蘇軾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二、《已酉端午》
元·貝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三、《歲夜詠懷》
唐·劉禹錫
彌年不得意,新歲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幾多?
以閑為自在,將壽補蹉跎。
春色無情故,幽居亦見過。
四、《元夕二首》
明·王守仁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賴有遺經堪作伴,喜無車馬過相邀。
春還草閣梅先動,月滿虛庭雪未消。
堂上花燈諸第集,重闈應念一身遙。
五、《京都元夕》
金·元好問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長衫我亦何為者,也在遊人笑語中。
D. 九九重陽節古詩
九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金風飄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覽八紘外,天文七曜披。臨深應在即,居高豈忘危。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九九重陽節古詩,歡迎閱讀參考!
醉花陰
作者:李清照(宋)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唐代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安登高
作者:杜牧 唐代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謝新恩
作者:李煜 唐 體裁:詞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
茱萸香墮,紫菊氣,飄庭戶,晚煙籠細雨。雍雍新雁咽寒聲,愁恨年年長相似。
訴衷情
作者:晏殊 宋 體裁:詞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遠村秋色如畫,紅樹間疏黃。
流水淡,碧天長。路茫茫。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
採桑子·九日
納蘭性德 清代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九月十日即事
作者:李白 唐 體裁:五絕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日寄鄭豐
作者:皇甫冉 朝代:唐
重陽秋已晚,千里信仍稀。
何處登高望,知君正憶歸。
還當采時菊,定未授寒衣。
欲識離居恨,郊園正掩扉。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王勃 唐代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重陽席上賦白菊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體裁:七絕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李都尉重陽日得蘇屬國書
作者:白行簡 唐 體裁:五排
降虜意何如,窮荒九月初。
三秋異鄉節,一紙故人書。
對酒情無極,開緘思有餘。
感時空寂寞,懷舊幾躊躇。
雁盡平沙迥,煙銷大漠虛。
登台南望處,掩淚對雙魚。
旅中過重陽
作者:朱慶餘 朝代:唐
一歲重陽至,羈游在異鄉。
登高思舊友,滿目是窮荒。
草際飛雲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籬畔菊,今日為誰黃。
重陽日有作
作者:杜荀鶴 朝代:唐 體裁:七律
一為重陽上古台,亂時誰見菊花開。
偷撏白發真堪笑,牢鎖黃金實可哀。
是個少年皆老去,爭知荒冢不榮來。
大家拍手高聲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重陽述懷
作者:高翥 朝代:宋
年年客裹過佳期,時節難逢莫皺眉。
酒量且為重為盡,杯行不必再三辭。
登高興懶詩仍賦,懷古懷深淚自垂。
縱使西風落烏帽,黃花猶戀鬢邊絲。
重陽
作者:胡仲參 朝代:宋
漫浪江湖已十霜,一秋強半又重陽。
可憐白日渾閑度,偶對黃花覺自傷。
客舍題詩書感遇,市樓沽酒慰凄涼。
登高不為酬心賞,直欲憑欄望故鄉。
重陽登高偶作
作者:寇準 朝代:宋
務閑留上客,佳節值重陽。
旨酒浮仙菊,清歌繞畫梁。
高城明落日,疏樹覺微霜。
且盡登臨興,餘歡尚未忘。
重陽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風卷車塵弄曉寒,天涯流落寸心丹。
去年醉與茱萸別,不把今年作健看。
重陽
作者:陳與義 朝代:宋
去歲重陽已百憂,今年依舊嘆羈游。
籬底菊花唯解笑,鏡中頭發不禁秋。
涼風又落宮南木,老雁孤鳴漢北州。
如許行年那可記,謾排詩句寫新愁。
曲江重陽
作者:楊萬里 朝代:宋
煙描水寫老秋容,嶺外秋容也自濃。
如見大賓新露菊,若歌商頌曉風松。
插花醉照濂溪井,吹發慵登帽子峰。
莫問明年衰與健,茱萸何處不相逢。
重陽日憶遠
作者:楊億 朝代:宋
逆旅重陽節,窮秋萬里身。
金英浮酒盞,珠淚濕衣巾。
為客飄蓬遠,思家落葉頻。
只應蝴蝶夢,夜夜得相親。
重陽前一日
作者:張栻 朝代:宋
九日明朝是,清樽強自開。
蕭蕭疎雨暗,滾滾大江來。
野菊閑無數,沙鷗靜不猜。
何須騎台飲,此興亦悠哉。
秋登蘭山寄張五
作者:孟浩然 唐 體裁:五古
北山白山裡,隱者自怡悅。
相望試登高,心隨雁飛滅。
愁因薄暮起,興是清秋發。
時見歸村人,沙行渡頭歇。
天邊樹若薺,江畔舟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行香子
作者:李清照 宋詞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水龍吟
作者:辛棄疾 宋詞
只愁風雨重陽,思君不見令人老。行期定否,征車幾兩,去程多少。有客書來,長安卻早,傳聞追詔。問歸來何日,君家舊事,直須待、為霖了。
從此蘭生蕙長,吾誰與、玩茲芳草。自憐拙者,功名相避,去如飛鳥。只有良朋,東阡西陌,安排似巧。到如今巧處,依前又拙,把平生笑。
木蘭花 重陽前幾日,籬下始見菊放數花,嗅
作者:段成己 金詞
人生行樂須聞早。休惜一尊花下倒。無情歲月不相饒,轉首吳霜紛莫掃。佳時苦恨歡悰少。鏡里衰顏難再好。
試將離恨說渠儂,天若有情天亦老。
九日登高
作者:王昌齡 唐 體裁:七律
青山遠近帶皇州,霽景重陽上北樓。
雨歇亭皋仙菊潤,霜飛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鬢花宜壽,翡翠橫釵舞作愁。
漫說陶潛籬下醉,何曾得見此風流。
九日登巴台
作者:白居易 唐 體裁:五古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台。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得新字
作者:孟浩然 唐 體裁:五律
初九未成旬,重陽即此晨。
登高聞古事,載酒訪幽人。
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
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
採桑子
作者:朱敦儒 宋詞
天高風勁塵寰靜,佳節重陽。葉下瀟湘。碧海晴空一陳霜。
安排弦管傾芳醞,報答秋光。晝短歌長。紅燭黃花夜未央。
南歌子
作者:趙長卿 宋詞
此日知何日,他鄉憶故鄉。亂山深處過重陽。走馬吹花、無復少年狂。
黃菊擎枝重,紅茱濕露香。扁舟隨雁過瀟湘。遙想萊庭、應恨不同觴。
減字木蘭花
作者:向子諲 宋詞
年年岩桂。恰恰中秋供我醉。今日重陽。百樹猶無一樹香。
且傾白酒。賴有茱萸枝在手。可是清甘。繞遍東籬摘未堪。
鷓鴣天
作者:張孝祥 宋詞
桃換肌膚菊換妝。只疑春色到重陽。偷將天上千年艷,染卻人間九日黃。
新艷冶,舊風光。東籬分付武陵香。尊前醉眼空相顧,錯認陶潛是阮郎。
南歌子
作者:呂本中 宋詞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
生查子
作者:辛棄疾 宋詞
一天霜月明,幾處砧聲起。客夢已難成,秋色無邊際。
旦夕是重陽,菊有黃花蕊。只怕又登高,未飲心先醉。
金菊對芙蓉
作者:辛棄疾 宋詞
遠水生光,遙山聳翠,霽煙深鎖梧桐。正零瀼玉露,淡盪金風。東籬菊有黃花吐,對映水、幾簇芙蓉。重陽佳致,可堪此景,酒釅花濃。
追念景物無窮。嘆少年胸襟,忒煞英雄。把黃英紅萼,甚物堪同。除非腰佩黃金印,座中擁、紅粉嬌容。此時方稱情懷,盡拼一飲千鍾。
卜運算元
作者:石孝友 宋詞
折得月中枝,坐惜青春老。及至歸來能幾時,又踏關山道。
滿眼秋光好。相見應須早。若趁重陽不到家,只怕黃花笑。
水調歌頭
作者:方岳 宋詞
醉我一壺玉,了此十分秋。江濤還此,當日擊楫渡中流。問訊重陽煙雨,俯仰人間今古,此意渺滄洲。天地幾今夕,舉白與君浮。
舊黃花,新白發,笑重遊。滿船明月猶在,何日大刀頭。誰跨揚州鶴去,已怨故山猿老,借箸欲前籌。莫倚闌干北,天際是神州。
旅中過重陽
作者:朱慶餘 朝代:唐
一歲重陽至,羈游在異鄉。
登高思舊友,滿目是窮荒。
草際飛雲片。天涯落雁行。
故山籬畔菊,今日為誰黃。
十日和張少監
作者:徐鉉 唐 體裁:七律
重陽高會古平台,吟遍秋光始下來。
黃菊後期香未減,新詩捧得眼還開。
每因佳節知身老,卻憶前歡似夢回。
且喜清時屢行樂,是非名利盡悠哉。
早發
作者:李郢 唐 體裁:五律
野店星河在,行人道路長。
孤燈憐宿處,斜月厭新裝。
草色多寒露,蟲聲似故鄉。
清秋無限恨,殘菊過重陽。
唐代李白《九日龍山飲》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唐代杜甫《九日寄岑參》
出門復入門,兩腳但如舊。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軒,飲食錯昏晝。
寸步曲江頭,難為一相就。
吁嗟呼蒼生,稼穡不可救。
安得誅雲師,疇能補天漏。
大明韜日月,曠野號禽獸。
君子強逶迤,小人困馳驟。
維南有崇山,恐與川浸溜。
是節東籬菊,紛披為誰秀。
岑生多新詩,性亦嗜醇酎。
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
唐代盧照鄰《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 九月九日旅眺》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浪淘沙
作者:趙鼎 宋詞
霜露日凄涼。北雁南翔。驚風吹起不成行。弔影蒼波何限恨,日暮天長。
為爾惜流光。還是重陽。故人何處艤危牆。寄我相思千點淚,直過瀟湘。
千秋歲
作者:王之道 宋詞
斜風橫雨。咫尺高城路。紅蓼岸,蒼葭浦。滯留春色晚,棲泊郵亭暮。信杳杳,鵲聲近有無憑據。
腸斷家何處。又見重陽度。多少恨,從誰訴。黃雞斟白酒,自促供搜句。歸去好,人生莫被浮名誤。
朝中措
作者:范成大 宋詞
身閑身健是生涯。何況好年華。看了十分秋月,重陽更插黃花。
消磨景物,瓦盆社釀,石鼎山茶。飽吃紅蓮香飯,儂家便是仙家。
重陽日鄂城樓送屈突司直
作者:劉長卿 唐 五律
登高復送遠,惆悵洞庭秋。
風景同前古,雲山滿上游。
蒼蒼來暮雨,淼淼逐寒流。
今日關中事,蕭何共爾憂。
重陽
作者:文天祥 朝代:宋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秋色老梧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重陽感懷
作者:劉兼 朝代:唐 七律
(一)
重陽不忍上高樓,寒菊年年照暮秋。
萬疊故山雲總隔,兩行鄉淚血和流。
黃茅莽莽連邊郡,紅葉紛紛落釣舟。
歸計未成年漸老,茱萸羞戴雪霜頭。
(二)
載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極寬。
蜀國江山存不得,劉家豚犬取何難。
張儀舊壁蒼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
獨對斜陽更惆悵,錦江東注似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