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日本和中國重陽節對比

日本和中國重陽節對比

發布時間:2020-12-11 16:38:59

❶ 菊花如何澆水

菊花澆水的水質以含礦物質少的河水、塘水、貯存的雨水為好。水溫要求與土壤的溫度接近,冬季要在中午水暖時澆,夏季要在早晨或傍晚是澆。菊花澆水是一件經常而細致的工作,也是菊花生長好壞的關鍵。

澆水多少要根據天氣看土、看苗的情況而定,高溫乾旱季節,蒸發量大,每天澆水1-2次;低溫和陰雨天,應少澆或不澆。遇到大雨時應及時傾盆倒水,以免菊根受澇腐爛死亡。

看苗即掌握菊花不同生長期的需水規律,新移栽及換盆菊苗第一次水必須澆足,幼苗期澆水量不宜過多,隨著菊苗長大,氣溫也逐漸增高,水量就要增多。摘心整形後蒸發量較小,澆水量也要減少,待發芽後再恢復正常。生長期後含蕾待放時,需水量較多,開花後水量應減少。看上即澆水前檢查表土是否發白,土發白才澆,忌連續對潮濕的盆土澆水,盆土長期過於潮濕會造成菊苗萎黃或死亡。澆水或雨後若有泥漿濺污葉片,應及時用清水沖洗干凈,否則容易落葉。

(1)日本和中國重陽節對比擴展閱讀:

菊花在植物分類學中是菊科、菊屬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為多頭菊、獨本菊、大麗菊、懸崖菊、藝菊、案頭菊等栽培類型;有按花瓣的外觀形態分為園抱、退抱、反抱、亂抱、露心抱、飛午抱等栽培類型。不同類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種各樣的品種名稱。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唐·孟浩然《過故人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在古神話傳說中菊花還被賦予了吉祥、長壽的含義。

菊花-網路

❷ 四個叔叔五伯公,人人手中提扁蔥。明日本是重陽節,欲與家公飲幾盅。猜一動物

能灬

❸ 端午節的由來

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的別稱之多,間接說明了端午節俗起源的歧出。事實也正是這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等等。迄今為止,影響最廣的端午起源的觀點是紀念屈原說。在民俗文化領域,我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都與屈原聯系起來。傳說屈原投江以後,當地人民傷其死,便駕舟奮力營救,因有競渡風俗;又說人們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為蛟龍所食,後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做成後來的粽子樣。

端午節的習俗主要有:吃粽子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賽龍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於形狀有稜角、內裹粘米而得名,後者顧名思義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節吃粽子,在魏晉時代已經很盛行。這種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兩個節日里食用。粽子還是一種節日往來的禮品。到了唐宋時期,粽子已極為有名,市場上常有粽子賣。現在,我們過端午節仍然免不了要吃幾只粽子。粽子有不少花樣,有南北之別,東西之分。南方常用紅棗、花生、鹹肉等混在糯米中製成,也多見不雜別的食品,而去品味粽葉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棗、果脯等作為粽子的餡心。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經成了中國傳統的象徵,在人們心中占據著一定的位置。 過去端午節還有躲午的習俗,此種習俗源於一 種信仰,即:五月為「 惡 月」 ,瘟瘡蔓延,重五是個不吉利的日子,所以父母都於是日將未滿周歲的兒女帶往 外婆家躲避,以逃脫災禍,故稱躲午。這無疑是古代科學不發達而產生的觀念,因為五月酷暑將至,蚊蟲滋 生,在沒有醫療衛生設備的民間,容易發生傳染病,遂給人們帶來一種恐懼心理,於是產生躲午習俗,如今這一節日的一些古老習俗已經隨著社會變遷而消失了,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仍然流行 。

❹ 亞洲那幾個國家過重陽節

【韓國】韓國古代將重陽稱為重九,從新羅時代就有在這一天登樓吟詩的習俗。到了高麗朝,九月初九的宴會甚至成為帶有國家性質的習俗。習俗活動主要有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戲,放風箏。

【日本】日本的重陽節於平安時代由中國傳入,平安朝的王公貴族每逢農歷九月初九便在宮中舉辦賞菊宴。日本人還會在重陽節前一天晚上將棉布放在菊花上,待重陽節被露水打濕後來擦拭身體,以此祈求長壽。習俗活動主要有吃茄子,吃栗子飯祭菊。

(4)日本和中國重陽節對比擴展閱讀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重陽節

❺ 亞洲有哪幾個國家過重陽節

韓國,日本,朝鮮等也是過重陽節的,韓國,日本也各有自己的過節習俗比如 韓國:吃花煎、花菜,玩花煎游戲,放風箏。
日本:吃茄子(😂),吃栗子飯祭菊。

❻ 中國傳統文化的論文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
它不僅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內和現
實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容,
也對世界文化的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足以使中國人、
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
它是中華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近代落伍了的中國正在
走向現代化,
雖然中國人的思想觀念,
思維、
行為和生活方式都在發生著重大的
變化,
中國文化也在全方位地轉換和發展,
但是這種轉換和發展本身就是從傳統
開始的。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
本身具備文化科學價值,
它是中華民
族智慧的結晶,
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
但是現在不少人有
這樣一個幻覺,以為只要中國還在,中國人還在,普通話還在,關於中國的學問
和文化遺產還在,
中國的傳統文化就還安安穩穩地存在著,
甚至是發展著,
不管
是令人欣喜地還是令人討厭地。
所以我們會同時聽到
「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文化
的世紀」和「走向開放的中國仍然面臨鏟除封建主義的重任」的聲音。可是現在
的問題恰恰在於,
這兩種似乎對立的說法的共同前提,
即中國傳統文化的活生生
的存在,幾乎快要消失了。

❼ 每個月有什麼代表花

1-12月代表花分別是水仙花、杏花、桃花、杜鵑花、牡丹花、梔子花、荷花、桂花、菊花、芙蓉花、山茶、梅花。
1、一月水仙花
水仙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我國民間的清供佳品,每過新年,人們都喜歡清供水仙,點綴作為年花。
水仙花對生活的要求簡單樸素,適宜的陽光和溫度,一盆清貧的水,就滋養了它的一生。
2、二月杏花
杏花是古老的花木,公元前數百年問世的《管子》中就有記載,因此,至少在中國已有二三千年的栽培歷史。盛開時的杏花,艷態嬌姿,繁花麗色,胭脂萬點,占盡春風。杏花的花期為2月份到5月份,花期較長,杏花來了,春天也就來了。
3、三月桃花
中國是桃樹的故鄉。公元前十世紀左右,《詩經·魏風》中就有「園有桃,其實之淆(園子里的樹上結滿了鮮桃,那些甜美的果實可吃個飽)」的句子。桃花在中國文化中有豐富的含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桃花怒放千萬朵,色彩鮮艷紅似火。)」,朵朵盛開的桃花暗示了古代少女對愛情的嚮往。
4、四月杜鵑滿
杜鵑花在中國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神農本草經》。到唐代,出現了觀賞的杜鵑花,杜鵑花就已移栽入庭園栽培,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對杜鵑花情有獨鍾,不但寫下了許多贊美杜鵑花的詩句,而且還親自移植栽培。
5、五月牡丹
牡丹花雍容華貴,自古以來就為國人所喜愛。牡丹有不畏權勢的含義,傳說在一個隆冬大雪飄舞的日子,武則天在長安游後苑時,曾命百花同時開放,以助她的酒興。紫羅蘭在春天盛開,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爭艷在深秋,梅花斗俏在嚴冬。
薔薇、芍葯開在早上,夜來香、曇花開在夜間,要使百花服從人的意志,在同一時刻一齊開放,是難以辦到的。但是百花懾於武後的權勢,都違時開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葉,傲然挺立。武後大怒,便把牡丹貶至洛陽。牡丹一到了洛陽,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艷,錦綉成堆。
6、六月梔子
梔子,為茜草科常綠灌木。梔子除了觀賞價值高,還是很著名的染料和葯材。
7、七月荷花
荷花相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一個美貌侍女——玉姬的化身。當初玉姬看見人間雙雙對對,男耕女織,十分羨慕,因此動了凡心,在河神女兒的陪伴下偷出天宮,來到杭州的西子湖畔。西湖秀麗的風光使玉姬流連忘返,忘情地在湖中嬉戲,到天亮也捨不得離開。
王母娘娘知道後用蓮花寶座將玉姬打入湖中,並讓她「打入淤泥,永世不得再登南天」。從此,天宮中少了一位美貌的侍女,而人間多了一種玉肌水靈的鮮花。中國人熱愛荷花高潔的品格,其精神可謂世代傳頌。
8、八月桂花
桂花是中國傳統十大花卉之一,集綠化、美化、香化於一體的觀賞與實用兼備的優良園林樹種,桂花清可絕塵,濃能遠溢,堪稱一絕。尤其是仲秋時節,叢桂怒放,夜靜輪圓之際,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在中國古代的詠花詩詞中,詠桂之作的數量也頗為可觀。
9、九月菊花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中國人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
10、十月芙蓉
芙蓉原產於我國,四川、雲南、湖南、廣西、廣東等地均有分布,而以成都一帶栽培最多,歷史悠久, 蜀後主孟昶時,在城牆上遍種芙蓉,故成都又有「芙蓉城」之稱,簡稱「蓉城」或「蓉」。自唐代始,湖南湘江一帶亦種植木芙蓉,繁花似錦,光輝燦爛。從此,湖南省便有「芙蓉國」之雅稱。
11、十一月山茶
茶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蜀漢時期(公元221-263年)。當時人們就非常看重茶花的地位,茶花被列為「七品三命」。
山茶自古以來就是極富盛名的木本花卉,在唐宋兩朝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境,十七世紀引入歐洲後也造成轟動,也因此獲得「世界名花」的美名。
12、十二月梅花
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引種到韓國與日本,中國文學藝術史上,梅詩、梅畫數量重多。自古以來,它和松、竹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歷來為詩人所題詠,畫家所描繪,藝人所雕刻,遊人所嚮往。梅花品行高潔,不畏嚴寒。

❽ 日本過重陽節嗎

沒有這個節日。但是日本有「敬老日」,9/16,放假一天。

❾ 端午節的風俗和來歷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戴香包頗有講究。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雞趕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情郎。小夥子戴著心上人送給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圍男女的評論,直誇小伙的對象心靈手巧。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習慣。種種節俗,如采葯,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葯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斗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閱讀全文

與日本和中國重陽節對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遼寧省公務員養老保險條例 瀏覽:725
每年體檢有多少錢 瀏覽:893
寧波市贍養老人每個月多少錢 瀏覽:473
老爸70歲生日買什麼送他 瀏覽:69
2016年6月15日關於養老金的增加 瀏覽:414
如何寫信跟父母說自己借錢了 瀏覽:565
養老保險剩九年每月補繳多少 瀏覽:822
都江堰護理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766
長壽小康廠什麼時候建 瀏覽:175
老人腦出血術後多久恢復正常 瀏覽:834
泰國和三亞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132
70歲指的是 瀏覽:331
如何讓中老年人記住歌詞 瀏覽:509
老年痴呆晚期病人呼吸不暢 瀏覽:76
中人退休工資怎樣計算的 瀏覽:747
老年痴呆者攻擊行為 瀏覽:939
82老人肺結核如何治療 瀏覽:600
歌曲孝敬農村爹和媽 瀏覽:134
網上怎麼交養老保險保費 瀏覽:103
老年人咳喘偏方 瀏覽: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