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九月九為什麼是重陽節
把 重陽節 叫做老人節,雖說少了些歷史 文化 底蘊的襯托,但也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潮流,體現我們那源遠流長的傳統 民俗文化 。一起來看看九月九為什麼是重陽節,歡迎查閱!
九月初九重陽節也稱什麼節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重陽節又叫老人節原因
敬祖——重陽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
中國人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總不會忘記祭拜死去的先人,其中有著多重心理作用,其中至為重要的一種,便是受儒家影響,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中國普遍採用的儀式。重陽節與 除夕 、 清明 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在重陽節這天,很多地區有祭祖的習俗,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家族觀念和祭祖觀念在現代化進程中正日漸淡薄。這讓現代人失去的,是「家」所蘊含的最溫情也是最根基的凝聚力,以及人們精神世界的沉澱和厚重。
敬老——重陽日還是新時代中國的「老人節」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
孝道——重陽是對中華孝傳統的一大承載
對於重陽節的意義,將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發見的正是作為中華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長輩也許還沒成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卻仍然需要。如今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國家養老不可能,家庭養老是唯一的出路。莫非只有等到老去那一天,子女不管不顧、凄涼等死之時,才會明白孝道的深意?
感恩——重陽中包含最大的普世價值
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適的價值,便是「感恩」。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夠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感恩的關鍵在於回報意識。回報,就是對哺育、培養、教導、指引、幫助、支持乃至救護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並通過自己十倍、百倍的付出,用實際行動予以報答。
重陽節,一個承續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中國人美好的節日,不應再被現代中國人所忽略。其中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更應為人所真正認知並深深銘記。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但重陽節的意義,卻是永恆的。
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唐朝時,重陽節才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到了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到了清代,這種風俗依舊盛行。
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一些地方把夏歷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九月九為什麼是重陽節相關 文章 :
★ 2020九月九為什麼要登高
★ 重陽節為什麼是老人節
★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有何寓意
★ 老人節為什麼是重陽節
★ 重陽節是什麼意思
★ 老人節為什麼定在重陽節
★ 九月九日重陽節有哪些習俗
『貳』 九九重陽節的來歷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老年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這一天舉行登高賞秋、感恩敬老等諸多活動。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
除了《續齊諧記》中的記載,重陽節的由來還有其他多種說法。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認為重陽節是人們為了養生長壽而舉行的一個節日。除此之外,重陽節還有祭祖、祭拜神靈、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意義。
『叄』 為什麼有九九重陽的說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
為什麼九月九日稱為重陽節
?
所謂陽,《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兩九相重,古人認為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
『肆』 重陽節為什麼是九月九日
根據《周易》的理論,「六」為陰數,「九」為陽數,所以九月九,就是九又重九、陽數相重的日子,這才有了「重陽節」的名稱由來,也稱「重九節」。
重陽節,早在戰國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間,是固定在農歷九月初九的一個傳統佳節。重陽節,這個彷彿黃昏色調、染盡秋意菊香的節日,是祭祖節、是登高節、是敬老節、是菊花節。
在祭祖心理和敬老意識中,有「人間重晚晴」的生命情懷,在登高望遠和菊韻秋香里,「有暗香盈袖」的生活詩意,而在「我言秋日勝春朝」的重陽節,更可以有一份「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的壯志豪情與天高地闊。
把老人節定為九月九日的原因
在中國人民的觀念中,九有著長久的意味。普遍的觀念認為,重陽節之所以被定為老年節,就是因為中國人圖吉利,認為九九有久久的意味。再加之九是最大的數字,因此九月九就被賦予了「久壽」的含義。而隨著這種觀念的傳播,九月九的重陽節也就慢慢有了老人節的稱號。
還有一個原因是在古時就有重陽「求壽」的說法。漢代《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也就是說,早在漢朝人們就已經給九月九賦予了長壽的含義。
古人認為天地自然的四季變化和人的一生是相符的,而深秋的重陽正是對應著體力衰竭的老年。所以在這一天,老年人更是要通過登高,飲菊酒等方式來祈禱長壽。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重陽節是在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