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河南商丘重陽節

河南商丘重陽節

發布時間:2023-03-04 19:54:21

Ⅰ 河南都有什麼風俗習慣

河南文物古跡非常豐富,目前共發現各類有價值的文物點28168處,其中有51處(54項)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政府已公布第一、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共527處(參見 河南省博物院)。1999年初,省政府同意公布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200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3614處。河南共有7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即洛陽、開封、安陽、南陽、商丘、鄭州、浚縣。另外還有2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鎮),即許昌、禹州、濟源、淇縣、沁陽、淮陽、汝南、新鄭、新縣、朱仙鎮、荊紫關鎮、竹溝鎮、社旗、濮陽、湯陰、衛輝、睢縣、鄧州、陳橋、登封、鞏義。

八千年前至五、六千年前即出現了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殷商時代安陽附近出現了相當發達的文明。自周至宋又先後有10多個朝代在河南建都,因而文物古跡遍布全省,成為河南主要旅遊資源。如:上古文化遺址,太昊陵、東周王陵、北宋皇陵等古代陵墓,古陽城、夏台、姜里城遺址、龍亭等古代城池、宮庭建築遺址,蘇秦故里、玄奘故里、杜甫故里等名人故居,白馬寺、少林寺、相國寺、龍門石窟等遺存,周公測景台、觀星台等古代天文設施,洛陽太學、嵩陽書院、應天府書院等古代學府。自唐而盛的少林武術,源於明初的陳氏太極拳,影響極廣。中嶽嵩山、滾滾黃河、清涼世界雞公山、奇特的岩溶洞穴等,則是主要自然旅遊資源。

Ⅱ 各地重陽節的風俗

各地重陽節的風俗大全

每當秋高氣爽、菊花飄香的時節,我們又一次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節日——重陽節。以下是我搜索整理的關於各地重陽節的`風俗大全,供參考閱讀,喜歡就趕緊收藏起來吧!想了解更多相關信息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重陽節各地習俗:河北省

香河縣九月九日,有姻親關系的家庭會互相送禮,稱為“追節”。永平府以重陽的天氣占未來晴雨。重陽節若下雨,這幾個日子也都會下雨。典周縣境內無山,縣民多於重陽節上城樓登高。

重陽節各地習俗:山東省

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卜湯,有諺語道:“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娘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重陽節各地習俗:陝西省

西鄉縣重陽節,親友以菊花、菊糕相饋贈。士子以詩酒相賞。據說婦女此日以口采茱萸,可以治心疼。

重陽節各地習俗:江蘇省

重陽節,南京人家以五色紙鑿成斜面形,連綴成旗,插於庭中。長洲縣重陽節吃一種叫做“駱駝蹄”的麵食。無錫縣重陽節吃重陽糕、九品羹。

重陽節各地習俗:上海市

上海豫園於重陽節辦菊花會,以新巧、高貴、珍異三項評分定高下。

重陽節各地習俗:浙江省

紹興府重陽節互相拜訪,除非親友家有喪事,才往靈前哭拜。桐廬縣九月九日備豬羊以祖,稱為秋祭。同時也在重陽節綁粽子,互相饋贈,稱為重陽粽。

重陽節各地習俗:安徽省

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重陽節各地習俗:湖北省

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重陽節各地習俗:福建省

長汀縣農家采田中毛豆相饋贈,稱為毛豆節。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

重陽節各地習俗:廣東省

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重陽節各地習俗:廣西省

懷集縣以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男女老少,傾城而出,賽神酬願,皆用大炮。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重陽節各地習俗:四川省

舊時南溪縣讀書人於此日在龍騰山岑山樓聚會,紀念詩人岑參,稱為“岑公會”。民間舊俗,重陽前後要以糯米蒸酒,制醪糟。俗話說:“重陽蒸酒,香甜可口”。

重陽節各地習俗:山西省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跡,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重陽節各地習俗:河南省

1983年開封市第七屆人大常委會第17次會議決定把菊花命名為開封市“市花”,每年10月18日至11月18日為“菊花花會”的會期。南陽喊山大賽以“祝您長壽健康”、“白頭偕老”、“家庭美滿”等美好話語為主要內容,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喊出獨特的心裡話。屆時,99位老人將一同參加登山比賽,登頂後進行喊山大賽,工作人員將藉助分貝儀,根據選手的聲音大小決出比賽名次。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為戲。

;

Ⅲ 河南省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1、 花木蘭傳說(虞城縣)
2、 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汝南縣)
3、 盤古神話(泌陽縣、桐柏縣)
4、 白蛇鬧許仙傳說 (鶴壁市淇濱區)
5、 董永與七仙女傳說(武陟縣、汝南縣、西平縣、遂平縣)
6、 柳毅的傳說 (衛輝市)
7、 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輝縣市)
8、 邵原創世神話群 (濟源市邵原鎮)
9、 漢族敘事長詩《郭丁香》 (固始縣)
10、 愚公移山傳說 (濟源市)
11、 趙氏孤兒傳說 (溫縣)
12、 大禹神話傳說 (禹州市)
13、 王莽攆劉秀傳說 (西平縣、遂平縣)
14、 靈寶黃帝傳說 (靈寶市)

民間美術(9項)
1、 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封市)
2、 黃河澄泥硯 (鄭州市惠濟區、孟州市、陝縣)
3、 汴京燈籠張 (開封市)
4、 柘城李秀山泥塑 (柘城縣)
5、 農民畫 (舞陽縣、汝南縣)
6、 虢州石硯 (靈寶市)
7、 秦氏絹藝 (滑縣)
8、 方城石猴 (方城縣)
9、 民間剪紙 (陝縣、靈寶市、盧氏縣、輝縣市、魯山縣)

民間音樂 (13項)
1、 板頭曲(南陽市)
2、 中州箏派 (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3、 籌音樂 (許昌市)
4、 司馬懿得勝鼓(溫縣)
5、 超化吹歌 (新密市)
6、 嗩吶 (沁陽市)
7、 大銅器 (西平縣、遂平縣、郟縣)
8、 河南盤鼓 武陟縣、開封縣)
9、 官會響鑼 (項城市)
10、 軋琴 (舞鋼市)
11、 信陽民歌 (信陽市)
12、 鄭王詞曲 (沁陽市)
13、 西坪民歌 (西峽縣)

民間舞蹈(13項)
1、火龍舞 (孟州市)
2、蘇家作龍鳳燈 (博愛縣)
3、高抬火轎 (沁陽市)
4、齊天聖鼓 (靈寶市)
5、回民秧歌 (項城市)
6、大仵民間舞蹈 (柘城縣)
7、跑帷子 (湯陰縣)
8、花挑舞 (固始縣)
9、艾庄銅器舞 (許昌縣)
10、豫西獅舞(洛陽市大里王獅舞、鞏義市小相獅舞)
11、麒麟舞 (蘭考縣、睢縣)
12、火綾子(商城杈傘舞) (商城縣)
13、雙人旱船舞 (臨穎縣)

民間戲劇及曲藝(28項)
1、 豫劇(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2、 曲劇(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3、 越調(周口市)
4、 大弦戲(滑縣、濮陽縣)
5、 羅卷戲 (汝南縣、滑縣、內黃縣、通許縣*、范縣、鄧州市)
6、 目連戲(南樂縣)
7、 道情(太康縣)
8、 宛梆(內鄉縣)
9、 四平調(商丘市、濮陽縣)
10、 大平調(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1、 皮影戲 (靈寶市、羅山縣)
12、 杠天神 (新蔡縣)
13、 懷梆 (沁陽市)
14、 河洛大鼓(洛陽市)
15、 河南墜子(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16、 王屋琴書 (濟源市)
17、 灶書 (固始縣)
18、 絲弦道 (平輿縣)
19、 鑼鼓書 (三門峽市)
20、 清豐縣柳子戲 (清豐縣)
21、 河陽花鼓戲 (孟州市)
22、 二股弦 (武陟縣)
23、 光山花鼓戲 (光山縣)
24、 南陽曲藝 (南陽市)
25、 扁擔戲 (新蔡縣)
26、 揚高戲 (三門峽市)
27、 二夾弦 (開封市、睢縣、滑縣、延津縣)
28、 落腔 (內黃縣、輝縣市、長垣縣、淇縣)

體育競技及雜技(2項)
1、東北庄雜技 (濮陽市)
2、心意六合拳 (漯河市、淮陽縣)

手工技藝(13項)
1、 杜康釀酒工藝(伊川縣、汝陽縣)
2、 鈞瓷燒制技藝 (禹州市)
3、 鎮平玉雕工藝 (鎮平縣)
4、 泥咕咕 (浚縣)
5、 棠溪寶劍鑄造工藝 (西平縣)
6、 汝瓷燒制技藝 (寶豐縣、汝州市)
7、 唐三彩 (洛陽市)
8、 汴綉工藝 (開封市)
9、 太平車製作技藝 (平輿縣)
10、 五里源松花蛋製作技藝 (修武縣)
11、 武陟油茶製作技藝 (武陟縣)
12、 東岸桃核雕花工藝 (上蔡縣)
13、 寶豐酒釀造工藝(寶豐縣)

民俗節慶(6項)
1、「重陽節」民俗 (上蔡縣)
2、大營社火 (陝縣)
3、浚縣民間社火 (浚縣)
4、打鐵花 (確山縣)
5、地坑院民俗 (陝縣)
6、東西常罵社火 (靈寶市)

文化空間(10項)
1、 馬街書會 (寶豐縣)
2、 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陽縣)
3、 浚縣正月古廟會(浚縣)
4、 老子生日祭典 (鹿邑縣)
5、 帝舜傳說 (濮陽縣)
6、 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新鄭市)
7、 洛陽關林朝聖大典 (洛陽市)
8、 嫘祖祭典 (西平縣)
9、 火神祭祀 (商丘市睢陽區)
10、 中嶽古廟會 (鄭州市)

民間知識(8項)
1、 少林功夫(少林寺)
2、 太極拳(溫縣)
3、 八卦符號文化(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4、 洛陽牡丹栽培技藝 (洛陽市)
5、 洛陽水席 (洛陽市)
6、 開封又一新糖醋軟熘鯉魚焙面 (開封市)
7、 開封馬豫興桶子雞 (開封市)
8、 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 (開封市)

中醫中葯(5項)
1、洛陽正骨 (洛陽市)
2、百泉葯會(輝縣市)
3、針灸銅人 (河南省中醫葯管理局)
4、四大懷葯種植與炮製 (焦作市)
5、禹州中醫中葯炮製技藝 (禹州市)

Ⅳ 河南重陽節吃什麼

河南重陽節吃:菊花、重陽糕、菊花酒、菊花糕、服食菊花瓣等。具體如下:
1、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風俗不同,但很多地區都會選擇吃重陽糕。菊花,是我國名花也是長壽名花,後來會選擇使用一些菊花糕寓意長壽。還有的人會在重陽節時飲菊花酒。
2、重陽節不管是來歷也好還是寓意也罷,都是在寓意長壽美好久久。而且菊花在早些年間就成為眾多詩人詩中的一景。早在屈原筆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
3、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五曾在重陽贈菊給鍾蹈,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

Ⅳ 重陽節起源於什麼地方

重陽節起源於如今的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出現於上古時期。最初的重陽節源自於古人對天象的崇拜,因為重陽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而九是世間最大的數字,具有特殊的意義。人們會在重陽節這一天舉行祭拜先祖、登高望遠等活動。

Ⅵ 重陽節的時間是什麼河南過重陽節的習俗都有什麼

重陽節的習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歷九月稱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里,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為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希望採納!

Ⅶ 重陽節的起源地是哪裡

發源於河南駐馬店市上蔡縣。
較早有關重陽節的傳說,見於梁朝吳均版的《續齊諧權記》:「汝南桓景,隨費長房游學累年。長房謂日九月九日汝家中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婓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蝸禍可除。景如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鶪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日,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上蔡古稱蔡地,西漢時屬汝南郡治所。上蔡的歷史名人,最著名的要數李斯,縣城西南的李斯樓村就是秦國宰相李斯的故里,村莊周圍還有李斯墓等遺跡。孔聖人在上蔡留下的東西也不少,他當年周遊列國,其間在蔡國呆了3年,「孔門七十二賢」中,有6位是上蔡籍人士。
蔡侯望河樓又名看花樓,位於看花樓村的蔡國故城西城垣之上,東距蔡候路300米,西距開龔路200米,為當年蔡侯登高眺望汝河和四周風景之處,故稱蔡侯望河樓,後九九重陽節起源於此,故又稱其為重陽登高處。
上蔡縣每年均有國際重陽節,重陽節是河南省申報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Ⅷ 河南商丘的文化風俗是以那個民族為主飲食習慣以那種口味為主呢

漢族。佔全市總人口的1.85%。

商丘市主要有回、漢2個民族,但也有其他少數民族在此定居。這些民族是: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傣族、黎族、土家族、土族、撒拉族、裕固族等。漢族人口占商丘市總人口的98.1%,河南商丘的文化風俗、飲食習慣皆以漢族為主。

截至2016年底,商丘市共有少數民族43個,少數民族總人口16.6萬,佔全市總人口的1.85%,主要有回、蒙古、滿族等。回族人口16萬,其中回族人口總數居河南省第二位。屬於民族大市,少數民族千人以上的鄉(鎮)、街道39個,其中民族鄉(鎮)4個,少數民族聚居村93個。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顯著特徵,是典型的民族散雜居地區。

1、飲食

商丘是中華烹飪鼻祖伊尹的誕生地,烹飪匯古今於一爐,地方特色各類名吃有千餘種之多。商丘菜法取乎自然,用料真實,原汁原味,有色香味濃之譽,無華而不實之嫌。所用器皿也是大盤子、大碗,看上去大開眼界,吃起來大氣磅礴。其中,比較有特色的、盡顯中原傳統烹飪技藝的菜餚有砂鍋羊肉、子衣燉甲魚、烏雞燉子衣、垛子羊肉、蟲草燉葫蘆雞腿、炸八寶葫蘆鴨、蔥燒梅花參、翡翠魚肚、三秋烤河鰻等。還有開花燒餅、蔥油餅、胡辣湯、油茶等一些特色小吃。

2、火文化

商丘市睢陽區是「三皇之首」、「火祖」燧人氏發明鑽木取火的地方,是「火神」閼伯司火的勝地。「燧皇陵和閼伯台作為中國火文化的發源地和重要流傳地,承載著中國火的發明史和管理史。燧人氏發明的人工鑽木取火,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新紀元。

3、風俗舞蹈

商丘市民間舞蹈有竹馬和旱船。竹馬、旱船傳入朱集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竹馬,是以竹篾為骨架,用鐵絲或繩子捆紮成形。用染上各種顏色的麻作為馬身的全毛和馬尾,馬頭用布包纏並飾以彩繪,脖子上掛一串雞蛋大的銅鈴,將竹馬裝扮得栩栩如生,酷似活馬。馬腹背處留出空位供演員站立。表演時男女人數相等,多者各12人。

旱船的製作是用竹篾綁紮成船狀,四周用綵綢圍起來,在下部畫水浪波紋。船上面用四根竹竿撐起一個布涼棚,前後以各色花朵和綉球裝飾點綴。乘船人打扮成油頭粉面、身穿古裝的小姐,搖船人則扮作白發銀須的老艄公。在商丘市流傳的還有花籃舞、推小車、踩高蹺、鬼會、舞龍燈、老背少、獨桿轎等一些各具特色的民間舞蹈節目。

擴展材料:

商丘氣候

商丘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多偏北風,寒冷乾燥;春季風多日暖,乾旱少雨;夏季受偏南風影響,炎熱多雨,水熱配合較好,適宜農作物生長,但亦間有陣雨、冰雹帶來危害;秋季雨量偏少,日照充足。按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候平均氣溫10℃以下為冬季,22℃以上為夏季,10-22℃之間為春、秋季。商丘市冬季較長,夏季次之,春、秋兩季明顯較短。

商丘市市區多年來平均年降水量711.9毫米,相應降水總量5913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76.8毫米,徑流總量640.5萬立方米。

閱讀全文

與河南商丘重陽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四歲女孩60多斤怎麼辦 瀏覽:681
蘄春農村養老保險費用 瀏覽:313
給父母寫一封信怎麼寫 瀏覽:651
30歲女兒每月要給父母多少錢 瀏覽:291
重陽節吃橘子意義 瀏覽:569
萬年松養老金怎麼算 瀏覽:397
老年人室內有什麼活動 瀏覽:189
孝順的人不幸福 瀏覽:57
大班重陽節菊花 瀏覽:875
濱湖區馬山鎮峰影養老院 瀏覽:72
敬老院委託管理協議 瀏覽:335
父母如何讓孩子越學越笨 瀏覽:959
老年公寓老人入住怎樣管理 瀏覽:682
溫江養老院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941
為什麼入職體檢需要孕檢 瀏覽:565
50歲以後注意的10件事 瀏覽:978
保時安電子氣體檢測儀怎麼調地址 瀏覽:967
白露前後怎麼養生 瀏覽:298
腦梗老年人夜尿多怎麼辦 瀏覽:334
體檢檢出肺腫瘤怎麼辦 瀏覽: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