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孝順父母一定不是好人,這種觀念是強盜邏輯,你認為呢
這句話存在以偏概全的問題。從“不孝順父母一定不是好人”這個角度上來看,雖然不能算強盜邏輯,但已是用片面的觀點看待整體問題的以偏概全,確實有失偏頗。為什麼這樣說呢?
提倡孝敬老人,“百善孝為先”、“孝不如順”可以理解,生活實際中是美好的願望。但說“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就過了,而且孝也不能愚孝。
所以,表述要准確。事實上不孝順父母的人也真不一定是壞人。
2.理是孝順的理
孝順,是順從父母之意願而去執行,但是東漢的趙岐在《十三經註疏》的批註是對孟子“不孝有三 ,無後為大”的解釋是:於禮有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
兒女對父母的第一不孝就是看到父母有作出違背道德倫理,危害社會和他人的行為,不應該去支持,要做思想工作,勸說和制止他們有危害的行為,以免讓父母遭到別人的嫌棄。
所以說,孝順父母也包括要幫助父母中止不對的行為,不是盲目地孝順。
對父母盡孝是必須的,但好的傳統是靠人們自覺自願遵守並傳承的。對於善惡必須有正確的理解,並不是要靠壓服來順從。“不孝之人不可交”,針對的是真不孝的人,不是不順父母的人。
贊同孝道與一個家庭具體存在的情況是兩個概念。
“不孝順父母一定不是好人”的說法,確實存在強迫性邏輯思維。“你養我小,我養你老”、“母慈子孝”,孝順是相互的。
在外作惡多端,對父母十分的孝順的人有沒有,有。有個強拆民房的人,對母親非常孝順,母親要去拜佛,他馬上送去,還幫母親出錢開光物品。這樣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不孝順父母的人對外人好的也大有人在,在外面幫助別人,得到人們的好評。這樣的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我們判斷事物不能像小孩子一樣,不黑即白,不白即黑,這種非此即彼的判斷本身是比較愚昧的,存在思維邏輯的問題,才會產生這種具有偏執的認識。
看事物不要絕對,不能非此即彼。那些從小虐待孩子、把孩子不當人對待的父母,孩子長大不孝順不一定就是壞人。
另外,不孝順也不是不贍養,這也是兩碼事。有的子女也贍養,能盡責任盡孝,但做不到噓寒問暖,被父母說成不孝,不見得是不孝。
現實生活中,做到真正的孝順是什麼樣子?孝不孝順的標準是什麼?是憑父母說,憑兒女說?還是憑外人說?只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所以,“不孝順一定不是好人”說得太過,存在錯誤認知。孝順的人不一定是好人,不孝順的人不一定是壞人。
“不孝順父母一定不是好人”?說得過於絕對化。不能為了要讓人孝順,或是為了提倡孝順道就用這種偏激的邏輯一概而論,一刀切的說法反而讓人難以接受。
事實上不孝順也存在不得已的原因,比如國家利益至上的人,那些當兵、搞科研、堅持在一線崗位的人,沒法盡孝父母,就不是好人?
所謂孝這個概念,其實就是最基礎的感恩心理。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虎毒不食子的。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父母不值得孝敬的情況也有存在。可是要追根溯源,有些情況就與老人的教養方式有關,有的是對孩子太溺愛所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通過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孩子的言行舉止,孩子不孝順,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但父母完成了責任把孩子撫養長大,父母老了,不贍養父母,兒女不孝順父母的確實沒做得好。
所以,“不孝順父母的人一定不是好人”這個觀點,確實存在邏輯混亂,有行道德綁架之實,不分情況地一棍子打死一船人,是邏輯混亂的道德綁架。
3.孝順父母理所應當,但不能搞道德綁架
孝順父母無可爭議,但確實也有為一己私利打壓子女、無事生非、無理取鬧的父母。生而不養就是遺棄,老了子女不贍養,是因果報應。
凡事都有因果,有因必有果。孝順父母做得好的人,有愛心、善心、孝心。
父母不善,孩子從小就受父母行為觀念影響。父母怎麼對待爺爺奶奶的行為會深深的印在孩子腦海中,形成因果報應。
或者由於父母性格使然而使孩子小時侯並不快樂,而孩子大了認為這都是父母的罪過,沒考慮到這是父母本身的匱乏所致,這屬於是不能體諒父母的表現。
身為父母者在對待子女上做到大公無私,心無偏袒,一視同仁,教育子女時以身作則,父母做得好,兒女不用道德綁架也會孝順。
有些家庭會出現父子如仇讎的現象。像這種家庭就不能用統而概之的普世道德觀來對應。
這種個例屬於特例,不能用這種例子推翻整個普世道德觀。每個人不光有父母,可能還有子女,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子女不懂孝道,不尊重父母。
普世的道德觀是道德觀,特例是特例,不能一概而論。說事情最怕斷章取義,孝順也不能搞斷章取義的一刀切。
“下堂老母不贍養”是“男尊女卑”思想造成的。
人非聖賢,相信大多數父母都願意給孩子好的教育和影響。不能原諒父母過錯的人,需要調整心態,增加“同理心”,“可憐天下父母心”。
雖說不是所有父母都值得孝敬,但是你知道的也不一定就是事實,一定也有受別人影響的看法參雜其中。母親改嫁可能存在著不得以的苦衷,兒女要能體諒為母的苦楚。
“子不孝,父之過”,不行道德綁架的孝道。
望設身處地想想如果自己父母中有一方拋棄另一方和孩子,老了回來了讓孩子養老的事,孩子心裡有何感受?
自己沒有攤上無情無義,拋妻棄子,從未盡過撫養義務,卻胃口特大,貪心不足的父親的人,不要指責別人不孝。
事有多面,人有多樣。父母有教導孩子的責任,但本身有局限性沒法引導孩子,就要靠孩子自己努力改變自身。孝與不孝,不必道德綁架。
不論旁人怎樣說,需要的是自己努力做到問心無愧。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真的別再用混亂的邏輯道德綁架孝道。
電視節目中那些對比十月懷胎的母親,拋妻棄子的老父更令人討厭。父親沒盡過養育責任,可老了老了,落魄至極卻涼薄之心不改,極盡惡行還振振有詞逼兒女贍養。不是當事人,永遠不能感同身受。
所以,道德綁架成就的只能是表面的孝,不能令人心服口服;用賭咒發誓的話威逼的孝不如順,是愚孝。
父母是山,給弱小的兒女以真切地依靠,父母是水,無私的滋潤著自己的孩子,這樣的父母兒女自然會孝順。
有書君覺得老話“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貧家無孝子”說得有道理。所有的善行首先講求的是孝,要看心中有沒有孝,而不能考究他的行為,如果考究行為的話,那麼許多人就沒法遵循孝道。
孝順父母包含著親情、感恩、尊重。作為兒女,父母是每個人小時侯的依靠,在這個世界上父母是最親的人,你可以因為無親情不感恩,但至少別侮辱父母,尊重父母是孝順父母最後的底線,也是做人的底線。
為了自己的後代不再受不良因素的影響,自己要做好父母的角色,要盡力做到孝,以此來改變家風,造福後代。
期望在子女和父母之間,建立一種相對民主的關系,遵紀守法形成良性循環,放棄愚孝。
2. 我個人認為不孝敬父母的人是不可以交朋友的,你怎麼看這問題
首先,我們需要先搞清楚一個大前提條件:是 正常情況下 的不孝順?還是 非正常情況下 導致的不孝順?
非正常情況:比如 「不公平對待,從小毆打虐待孩子到大,不當人看」,「有違倫理綱常」,「犯了子女無法原諒的莫大過錯或罪過」等等。這是沒有問題的,錯不在他(她),我們是可以與其交朋友的。只要本人沒有什麼其他問題即可。
正常情況:
需要從理論和實際兩個方面來看:
理論上,總的來說,確實如此,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我們最好不要對其抱有任何幻想。畢竟全世界約七八十億人口,人生的道路上不差這一個過客。所以沒必要冒這種不必要的風險。
現實中,朋友分很多種,萍水相逢,酒肉朋友,普通朋友,要好朋友,知己,莫逆之交,生死之交等等。所以這類人雖然說平常能盡量不接觸就不接觸,但是有句話叫「物盡其用」。
也就是說,原則上要盡量避免或降低與這類人產生瓜葛和聯系的幾率。不過具體情況時要具體對待。 比如說,當我們不可避免的碰到這類人時, 從人際交往上來說,我們不需要當場當面表達任何意見和態度。只需要心裡明白,然後做做表面應付的功課就行了,隨機應變。 當我們有所需求,並且沒有其他辦法,必須需要他幫忙的時候,就可以嘗試利用一下和他(她)「認識」這層關系。也未嘗不可,物盡其用嘛。我們通常稱之為「利益交換」。
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進行總結:我們最好不要和這類人做真朋友,最多最多隻能做假朋友,一個能盡量不見就不見的表面朋友,一個能盡量不用就不用的工具即可。 因為有些話沒必要說的太死,有些事情也沒必要劃分得那麼涇河分明,那麼絕對。 也就是說,有些話有些事情可以說絕做絕,不過有些話\事情最好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切記在這里,我們可不要去關心會不會再見的問題。。。
這個問題就像「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的道理。不孝敬父母的人此人沒有一點良心、道德,人該有的最資本的都沒有。一個連父母都看不上,連老人都看不順眼的人,還能看起誰?還能看起你?還能看起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就是這個道理。
但是,如果父母沒有對子女扶養過,父母老了也沒有道理讓子女來贍養的義務,這就是因果報應。權利和義務本來就不對等。
孝敬父母是做人有沒有愛心的底線,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尊重、不孝敬,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他連最起碼的愛心都沒有。
和這樣的人沒必要交朋友。因為,交朋友的底線是,能相互尊重,彼此關愛。◉‿◉
朋友還是可以交的,不過是那種普通朋友,交心的朋友還是算了。不管咋樣,父母把我們從小養到大,含辛茹苦,我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對待父母,我們都應當孝敬,父母做的再不對,再有錯,想想曾經,我們都不能和父母較真。否則那真是連動物都不如了,連父母你都不放在心上,那是得有多自私啊,又會把誰當回事呢?
說的太對了,一個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的人,對朋友更不好不可交往。
這要看他的父母是否是真正對子女有沒有愛心的人如果父母自私刻溥心狠從來不關心子女那還有必要去孝敬嗎
絕對不可交!恩重如山,愛比海深的父母都不孝敬,作為朋友的你,能及其父母的功德瑪?你在他眼裡算什麼?至親的人都不孝敬,會尊重你一介外人嗎???
這是公認的,不孝敬父母忘記養育之恩的人,對待朋友絕沒真情。只知索取,不懂感恩。永不可交。
對,對極了,他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對朋友能好嗎?這樣的人不可交
現在不孝敬父母太厲害了,不讓養狗,不讓交朋友。。。大家還是多多孝順吧,弄不好以後孝順進去徵信,連出門坐車,貸款都限制了。
3. 「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值得深交。」您覺得我說得有道理嗎
《論語》說: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
有子乃孔門高足,孔子去世以後,他曾代師講學。
倘每個人都不履行"孝悌"這一基本責任,天下又將是何種模樣,人們又該如何生存和發展?當今社會,穩定與發展乃國計民生所必須,而謀此大局則有賴於通過"孝"這一基本實踐來培養每個公民的愛人敬人之心,舍此則天下太平必會如無源之水無根之木而不能久長。
4. 不要和不孝順父母的人做朋友
說真的~一翻感情經歷以後
發覺~只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才是最無私的
反過來
我們專對父母做了什麼屬呢
將來~我們將成為別人的父母
我們又將如何
如果不孝順父母~連最基本的感情都不會珍惜~
這樣,不令你心寒嗎
如果你的朋友不孝順父母~建議不要深交
天下間有沒有不好的父母?
也是有的
相信你的父母不只那N分之一
5. 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還可交嗎
父母的恩情難酬難報,因為有了父母的生、養、育才有今天的我們,專所以,孝順父母是兒女屬們應盡的職業。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有些人把父母講的話說成是啰嗦,把父母的觀點看成是陳腐,把父母的要求當成是負擔,甚至有個別人還會虐待父母呢……試想: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豈能會去愛別人呢?絕對不會。可以這樣說吧,「百善孝為先」,一個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的人,就不可能做得到忠誠於誰,熱愛於誰,就算他(她)暫時去忠誠和熱愛誰了,那也是經受不住時間的考驗的。因此,一個不孝順父母的人是絕對不可交的人。
6. 不孝敬父母的人就一定不可交嗎,我看未必,你說呢
對待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就個人而言,那些不孝敬父母的人,就是不懂得感恩的人,我是不願意和他們交往的。
我不想和大家抬杠,也許你會說,有些父母不稱職,孩子小的時候,他們不為孩子付出,老了卻非要孩子們孝敬之類的事情,畢竟是少數,既然在這里提出問題,我們只說大眾情況下如何對待。更何況,即使父母再不稱職,也是他們給你的生命,讓你看到了這個世界的光明,僅此一點,你就要有感恩的思想,更何況,你不孝敬父母也是一件違法的事情。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孩子,供他們吃穿,供他們上學,怕他們受到傷害,保護他們長大成人,其中的艱辛,只有當我們有了孩子後,才深有體會。
一個跟父母也會勾心鬥角的人,不適合做朋友,不孝順父母的人一定不可交。
7. 對自己父母不孝順的人值得交往嗎
對父母不孝順的人,堅決不能與之交往。父母於兒女有生育養育之恩,可以說恩重如山,對於父母之恩都不報的人就是徹頭徹尾的自私鬼,忘恩負義之徒;他們與別人交友都是有目的的,對別人的熱情都是假的,遠離他們,才是安全的。
俗話說 ,百善孝為先 ,一個連自己親生父母都不孝的人 ,會跟你真的要好嗎 ?我是絕對不會和這種小人交往的 !
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好不到那裡去!能孝順自己父母的人壞不到那裡去!理由?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理!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