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勤勞節儉老人互相理解

孝敬勤勞節儉老人互相理解

發布時間:2023-03-01 11:11:12

❶ 孝道 孝敬父母即我們常說的「孝心」。 孝心是讓父母生活無憂,衣食無缺,常常與父母相互交流,相

孝敬父母就是要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靠老有所養。在保證他們生活無憂一時無缺的前提下,還要做到:
①和他們經常相互交流溝通相互理解:力爭克服代溝,要多站在父母的角度思考問題,想他們所想!
②常常看望父母,賠他們聊天,多說說讓他們開心高興的事情,聊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如工作學習事業上的進步,他們關心的新聞等!)(讓他們不愉快的話題盡量少說,實在要說,也要一帶而過!)(必要時說一些俏皮話,讓他們愉快身心:現在的老人並不需要你買給他們多少物品。他們最期盼的是精神上的關愛和享受!)
③為了不讓老人增加心理負擔,自己能夠解決的事情盡量不要麻煩老人,等問題解決了再告訴他們(讓他們放心!)
④老人無小事,他們一有需求,你一定要在第一時間趕到,隨時隨地幫助解決困難!
⑤定期幫助他們檢查一下身體,有病早治,無病放心。讓他們無憂無慮的生活,這是長壽的關鍵!

願天下所有父母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幸福到永遠!

❷ 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勤勞儉朴,孝敬父母

四、勤勞儉朴,孝敬父母
24、生活節儉,不互相攀比,不亂花錢。
25、學會料理個人生活,自己的衣物用品收放整齊。
26、生活有規律,按時作息,珍惜時間,合理安排課餘生活,堅持鍛煉身體。
27、經常與父母交流生活、學習、思想等情況,尊重父母意見和教導。
28、外出和到家時,向父母打招呼,未經家長同意,不得在外住宿或留宿他人。
29、體貼幫助父母長輩,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關心照顧兄弟姐妹。
30、對家長有意見要有禮貌地提出,講道理,不任性,不耍脾氣,不頂撞。
31、待客熱情,起立迎送。不影響鄰里正常生活,鄰里有困難時主動關心幫助。

❸ 如何做到孝敬老人長輩

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要正確區分孝敬在不同場合的具體要求,並按這些要求去做。孝敬父母表現在方方面面。愛父母,心裡想的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相信他是個"人"呢? 又有誰願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 漢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九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真摯最無私的,父母的養育之恩是永遠也訴說不完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揪著父母的心邁開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兒歌聲中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成長;災災病病使父母熬過多少個不眠之夜;讀書升學費去父母多少心血;立業成家鋪墊著父母多少艱辛。可以說,父母為養育自己的兒女付出了畢生的心血。這種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間最偉大的力量。 如果人類應該有愛,那麼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談到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愛祖國......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擔對父母應盡的贍養義務,而且要盡心盡力滿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情感方面的需求。特別對年邁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顧,耐心安慰。就說現在城市裡的大多數老人,雖然兒孫滿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錢花,但是孩子因為工作的緣故幾乎都不在身邊,平時恐怕很少見面,所以,在他們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與所有的親人團聚。不是有首歌中唱到"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捶捶後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為家做多大貢獻,只求個平平安安,團團圓圓! 所以將來不管我們走到哪裡,都要記著爸爸、媽媽;而且更要趁現在在他們身邊的時候,多孝敬他們。留意自己的父母 如果你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長大;如果你的父母還健在管你有沒有和他們同住;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媽媽的廚房不再像以前那麼干凈;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家中的碗筷好象沒洗干凈;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的鍋子不再雪亮; 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親的花草樹木已漸荒廢;如果有一天,你發現母親煮的菜太咸太難吃;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經常忘記關瓦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老父老母的一些習慣不再是習慣時......,就像他們不再想要天天洗澡時......;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不再愛吃青脆的蔬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愛吃煮得爛爛的菜;如果有一天,你發現父母喜歡吃稀飯;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他們過馬路行動反應都慢了;如果有一天,你發現在吃飯時間他們老是咳個不停,千萬別誤以為他們感冒或著涼,(那是吞咽神經老化的現象);如果有一天,你發覺他們不再愛出門...; 如果有這么一天,我要告訴你,你要警覺父母真的已經老了, 器官已經退化到需要別人照料了,如果你不能照料,請你替他們找人照料,並請你請你千萬千萬要常常探望,不要讓他們覺得被遺棄了。每個人都會老,父母比我們先老, 我們要用角色互換的心情去照料他,才會有耐心、才不會有怨言。當父母不能料理自己的時候,為人子女要警覺,他們可能會大小便失禁、可能會很多事都做不好,如果房間有異味,可能他們自己也聞不到,請不要嫌他臟或嫌他臭,為人子女的只能幫他清理

❹ 勤勞儉朴孝敬父母量三百字作文

勤勞儉朴,孝敬父母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現代中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必須遵守的行為規范。
(一)養成勤勞儉朴的作風
勤勞儉朴包括努力工作的節約用度兩個重要方面。勤勞是指勤奮工作,熱愛勞動的品質和行為。勤勞表現為自覺積極地參加各種必要有體力勞動的腦力勞動,勤奮工作,吃苦耐勞,忠於職守,重視勞動效率和質量等等。儉朴是珍惜勞動成果,不鋪張浪費,不追求奢侈享受,節儉朴朴實的生活作風的行為。
勤勞和儉朴是相輔相成的。勤勞意味著創造勞動成果,儉朴意味著愛惜勞動成果。在民間流傳著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個老師臨終時對兩個兒子說:「我辛苦了一生,沒什麼留你們,我只能給你們兄弟倆留下一塊匾。」這塊匾分成兩半,大兒子拿一塊「勤」字,他起早貪黑,拚命勞動,確實收獲不少,可他不知道節約,平時大吃大喝,結果家裡沒有一點積蓄,日子過得很艱苦。小兒子拿了」儉「的一半,他只知道節省,吃飯穿衣都盡量節儉,卻不知道去勞動創造,沒多久,家裡東西用完了,日子過得同樣很艱苦。後來,兄弟倆終於醒悟過來,把兩塊匾湊到一起,「勤儉」成了弟兄倆有致富法寶。這個故事說明勤勞和節儉是相互聯系的。勤勞是開源,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節儉是節流,節約社會財富,積累財富,以利再生產和合理消費。

❺ 什麼是孝親敬老怎麼理解孝親敬老的意思

1、孝親敬老是指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譽為「誠信禮儀之邦」。「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當今世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家庭價值自信。
2、父母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孝親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先輩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也因此被世人譽為誠信禮儀之邦。孝親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更是當今世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家庭價值自信。

❻ 孝敬老人作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孝敬老人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孝敬老人作文1

在這里,我只想問一句,孝敬老人不是應該的嗎?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人依仗著自己對老人好了點,就去和兄弟姐妹們去爭奪他們的財產?那是他們的啊,他們也需要養老。為什麼要仗著自己對老人好一點,就這樣為所欲為呢?為什麼現在社會上那麼多的人都要這樣子去做呢?你們心安嗎?

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們養大,給我們吃給我們喝,等父母慢慢地變老,失去了自理能力,得了大病小災,我們不就應該去照顧他們嗎?這正是我們來感謝父母的時候啊!為什麼我們很多人都依仗著照顧父母,來問父母要錢,做「啃老族」呢?尊老愛幼不是中華民族大家流傳著的美德嗎?什麼時候變成這樣了?這正是應該的啊,父母含辛茹苦養大我們,他們變老了,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照顧、孝敬他們呢?

希望大家能理解這一點:孝敬老人是我們的義務,是應該的,我們不應該依仗著這一點,再去奢求什麼了。

孝敬老人作文2

今天,我去姨婆家做客,我的這位姨婆啊,可是位熱心腸的老人家,並且燒得一手好菜,中午我就准備在他們家吃飯,我有口福了!

我到了姨婆家,姨婆很高興,她熱情地拿出許多好吃的水果招待我,我們坐在客廳里聊天,通過了這一次的聊天,我知道了姨婆喜歡吃蔬菜和水果,喜歡在家人在一起,喜歡看報紙,會燒營養飯,裡面有火腿腸、玉米、胡蘿卜、大豆……,還喜歡喝老人們一起散步、聊天、做廣播體操。

姨公喜歡吃水果,喜歡和姨婆在一起,喜歡聽話、有上進心的小朋友。他愛勞動,見到客人來了,就很開心,燒自己的拿手菜給客人吃,而且很喜歡安靜,雖然他的外孫很調皮搗蛋,但是他會永遠愛著他。

我們聊得正高興,姨婆卻喊我們吃飯了,我們馬上跑過去,開動了。我最喜歡姨婆燒的菜了,姨婆看我吃得正歡,臉上笑得像一朵盛開的花。

我覺得做老人也很辛苦的,他們為了孩子們,付出了辛勤的勞動,所以我們要尊敬老人,愛護老人,等我們長大了,要多多陪伴他們。

孝敬老人作文3

在快樂的寒假裡,老師布置了一項有趣的作業——拜訪老人。

我想:送什麼好呢?春聯吧。於是,從書法袋裡找出了春聯紙、毛筆、墨水瓶、筆架和墨硯,又搬來一張桌子。開始寫了,不一會兒,就完成了:「文明新風和睦來,幸福美酒勤勞換,春滿人間」;「和睦家庭福澤長,勤勞兒女財源盛,萬象更新」。

晚上,我去了姑姑家,因為那兒來了整桌老人。我吃完了飯,馬上拿出我已經寫好的兩幅春聯,然後打開,我先抓住上聯和下聯的最上方部位,春聯馬上豎了起來,老人們的眼光如同被吸鐵石吸住了,「哇噻!」奶奶第一個驚呀的叫了一聲,「這是?……」「這是春聯」我回答。又告訴了老人們是什麼字,老人們開心地笑了。我先把第一幅春聯給了姑姑,因為我們在那兒吃年夜飯。最後一幅是送給姐姐的奶奶,因為送給我奶奶的時候,奶奶讓我給別人,姐姐的奶奶會心地笑了。我祝福說「祝您長命百歲,福如東海」。「好!好!」奶奶回答說。也祝福所有的老人喜氣洋洋,洋洋得意!

孝敬老人作文4

十月,丹桂飄香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如期而至,終於來臨了!在放學的路上,我一邊走,一邊想,該為爺爺,奶奶,作些什麼。我安靜的坐在長石凳上,雙手搭在下巴下,東想想,西想西,抓耳撓腮,可還是想不出來......

走到家門口,我一拍腦門,想出來了,做一張賀卡,雖然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但同樣能代表我的孝心。

我選了一張顏色鮮艷,同時也代表了青春活力陽光的紙,我在紙上工工整整寫了5個大字:「重陽節快樂!」我還寫了對老人的祝福與希望。做完以後,我將紙悄悄的塞進書桌的縫隙里。我慢慢的走進書房裡,靜靜的聆聽書房裡的聲音。

爺爺很快就發現了我的賀卡,把我叫進房裡。我的心「撲通撲通」地之叫喚,爺爺深了一口氣,說:「這個賀卡是你做的吧,記住,你爺爺喜歡實際的,比如幫我掃掃地之類的。」我瞬間發現了爺爺身上,有著一種濃濃的朴實無華的味道,這種味道,在我的眼裡,也就是老人的象徵,默默無聞。

在今年,九九重陽,使我認識到了老人那默默無聞的精神。在此,我向各地老人表示祝福,希望你們快樂,幸福,健康!

孝敬老人作文5

重陽節那天,媽媽准備了很多水果。我好奇地問:媽媽,這是去哪裡?媽媽笑著說:「去敬老院看望鄰居婆婆。」

我和媽媽走過隧道,沒一會兒就到了。門衛叔叔很熱情地把我們帶到了娛樂室。我看見裡面有一台很大的電視機,前面排著很漂亮的椅子。有幾十位老人坐在那裡看電視。旁邊的一個房間里有幾張桌子,都有老人們在下棋、打牌等。我找到了婆婆,對她說:「婆婆,節日快樂!這是給您的禮物。」婆婆說:「謝謝,你們真好!」然後我們說了一些家常話,我說:「婆婆,我還要去看書,先回去了,再見!」回家的路上,媽媽對我說:「翔翔,尊敬老人是一種美德,每個人都要老的,你也不小了,應該懂事了,以後要多孝敬老人,在節假日里多去看看婆,知道嗎?」我邊走邊回答著自己的.決心……

孝敬老人作文6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我們一定要孝敬老人,不能惹爺爺奶奶生氣。

以前我小的時候不懂事,我總惹爺爺奶奶生氣,不知道要孝敬老人和長輩,自從我看了一本書里邊說要孝敬老人,所以我才開始知道要孝敬老人了。我要從現在好好的孝敬爺爺奶奶。

記得有一次,在家裡,我幫爺爺奶奶掃地拖地,可是這時「啪」的一聲響,妹妹把吃過的瓜皮扔到了地上!我告訴妹妹:「不要把瓜皮隨便扔在地上,要扔到垃圾桶里,把垃圾隨便扔到地上,這樣既破壞環境,還不文明,而且掃地的爺爺奶奶還得多掃好多垃圾,看到地上有垃圾應該積極主動撿起來,這樣掃地的爺爺奶奶就可以少掃一點了!」妹妹聽了我的話,點點頭說:「哥哥你說的對!」然後,她把扔在地上的瓜皮撿起來扔到了垃圾桶里!

吃飯的時候,我們要讓爺爺奶奶先坐下來,讓家裡長輩都坐下來,我們再坐下來,大家一起吃飯。

我們和爺爺奶奶說話時,不要大聲喊叫,而要和顏悅色地有禮貌地和爺爺奶奶講話,不要任性,聽爺爺奶奶的話。

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我們大家都應該孝敬自己家的老人。

孝敬老人作文7

那是在上周六,因病住院的姥姥病癒出院了,我和爸爸媽媽高高興興到醫院去接姥姥回家。

這天是入冬以來最冷的一天了,天空陰沉,北風呼號,風大得要把人吹到空中似的。路上的行人用厚厚的衣帽將自己裹得嚴嚴實實,行色匆匆。我們趕到病房時,發現姥姥在三姨的照顧下,已經早早地收拾好,正坐在床邊顧盼著我們的到來。

我們正要攙扶姥姥離開病房時,突然發現一個「重大失誤」:由於太興奮接姥姥出院,我們沒給姥姥帶棉衣。這可怎麼辦?如果這樣貿然出去,姥姥很有可能被凍感冒。正當我和媽媽手足無措時,爸爸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羽絨服脫下來,要給姥姥穿上,而自己只剩下一件毛衣。大家都說:「這樣可不行,你會凍壞的!」我突然想起,爸爸前段時間也感冒發燒了,至今還未痊癒,如果不穿羽絨服出門,肯定要加重感冒。於是,我也說:「爸爸,你這樣會感冒的,我們再想想其他辦法吧。」爸爸卻對我說:「姥姥生病剛好,不穿棉衣出去,不僅會感冒,還可能引發其他疾病。我年輕,即使感冒也很快就好了,關系不大。」最後,大家拗不過爸爸,讓姥姥穿上了爸爸的羽絨服。同病房的人看了,都齊聲誇獎爸爸的孝心。

孝敬老人作文8

一塊重陽糕,一束鮮花,一句祝賀語……這些都是重陽節必備的物品。然而今天在我家中,沒有鮮花,沒有重陽糕,卻依然回盪著親情的暖意。

重陽節的前一個晚上,我對媽媽說:「媽媽,奶奶喜歡花嗎?」媽媽笑著說:「肯定喜歡。」「那我就為奶奶做一朵花吧。」我說道。媽媽贊同地點點頭。我想了想,說:「就做一支菊花吧。」我先找來一張粉紅色的手工紙,再找來一支鉛筆,最後找來綠色和棕色的卡紙。先用剪刀把粉紅色手工紙剪成細條,再膠水貼在一起,然後用綠色卡紙對折,剪成葉片狀,還用棕色的卡紙包上鉛筆,最後將花、葉子、花桿貼在一起,再噴上香水。這樣,一朵香噴噴的菊花就大功告成了。我在心裡默默地想:「奶奶看了我做的菊花,一定會很高興。

我悄悄走到了奶奶的房間,舉起我親手做的菊花連蹦帶跳地走到奶奶身旁,對奶奶說:」奶奶節日快樂。」奶奶笑了,眼睛眯成了一條線,臉上那記載著歲月痕跡的皺紋都動起來。彷彿也在笑呢。

一塊重陽糕,一束鮮花都比不上我對你奶奶的孝心。讓我們把關愛老人之風傳向全國各地,給他們送去一片愛心,讓他們感受到「愛在重陽」。

孝敬老人作文9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一年一度的重陽到了,重陽節是爺爺奶奶們的節日,所以我想在重陽節這一天為奶奶做一件事。做什麼好呢?我冥思苦想,突然我想:奶奶年紀大了,頸椎移動出問題了,那我給奶奶捶捶背吧!

這天,我給爺爺、奶奶打電話讓他們來我家。要給他們一個驚喜。誰知道他們說:「我們很忙,不能來了。」我只能垂頭喪氣地坐在沙發上,忽然,我靈機一動,可以去爺爺、奶奶家啊!說走就走,我和爸爸,媽媽開車去爺爺、奶奶家。坐車的時候我覺得時間過的真慢啊~真恨不得馬上飛到爺爺、奶奶家,終於到了!我等不急了,就連問好都忘得一干二凈,立刻說:「奶奶,請你坐在椅子上。」

奶奶聽了莫名其妙,但還是坐下了,我站在椅子背後給奶奶捶起背來,我照著電視上學來的技巧,手握空拳,一下一下有節奏地捶起來,奶奶說:「我的乖孫子」我聽了心裡比喝了蜜還甜,我繼續給奶奶捶背。我想還有許多地方要按摩,接著我又幫奶奶揉揉腰,我揉啊揉啊,奶奶哈哈大笑起來!原來奶奶怕癢呀,我也跟著傻笑起來。

今年的重陽節,我感到很有成就感,因為我為爺爺,奶奶捶背。讓他們度過了一個開心的重陽節。

孝敬老人作文10

我是一個孝敬老人的孩子,如果你們不相信,那就來瞧瞧吧!

前幾天,我們去武侯祠,回來的時候,買了許多東西,我幫婆婆拎了一大袋。起初,婆婆不讓我拎,但是我說:「我已經長大了,我能行。」婆婆怕我累著了,還是不答應。我一把奪過婆婆手中的袋子,婆婆幸福地笑了。

昨天,爺爺婆婆帶我去白河邊玩,因為幾天前婆婆的腿扭傷了,走路不太方便,下樓時我扶著婆婆,笑著對她說:「我是您的小拐棍。」婆婆聽了心花怒放,直誇我是好孫子。到了河邊,我和爺爺一起玩「扔飛碟」的游戲,婆婆當裁判,我們玩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但卻興致不減。爺爺和婆婆非常快樂,彷彿回到了童年時代。這大概就是人們所說的天倫之樂吧!

在家裡,我經常幫爺爺婆婆幹家務。做飯前,我幫忙擇菜,飯好了,我幫忙拿碗筷。

孝順是疼愛,孝心是祝福。我們都應該孝敬老人、愛護老人,祝福他們健康長壽。

孝敬老人作文11

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這一天也是敬老節。不僅僅在這一天里要尊敬老人,在其他的日子裡也要尊敬老人。這一天有著許多習俗,比如說:陪老人賞菊花、登高處遙望遠處、遍插茱萸。這些在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里就提到過。

在這天里,我陪著外公外婆賞菊花,陪著他們一起去玩。在這天下午,我正在朗誦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我的話還沒說完,就聽見外公回了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對吧。」

我『』嗯『』了一聲,問外公:「外公,您怎麼知道的呢?」外公說:「我聽你回家時背古詩時記下來的。」「哦。」我說。我剛說完,外公就咳嗽了起來,我連忙去給外公倒熱水喝。外公喝完以後,已經不咳嗽了。外公說:「乖孫子。」外公說這句話的同時就笑了,臉上的皺紋慢慢的舒展開來,一下子年輕了幾十歲。

在這天里,我體會到了很多,重陽節不一定要做出動人的敬老事情,只用讓自己的外公外婆、爺爺奶奶開心就行了。

孝敬老人作文12

大家也許都聽過一首歌《常回家看看》。這首歌表達了父母希望兒女能夠常回家看看的願望,同時也體現了兒女回家看望父母,父母的喜悅心情是不能用語言來表達的。

父母的需要其實並不多,他們只是希望自己的兒女常來陪陪自己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

但是也有一少部分人,他們的良知彷彿被拋到九霄雲外,對自己的父母非常地不尊敬,有時對自己的父母大吵大鬧,甚至把自己的父母趕出家門。他們也有兒女,他們是否想過,如果在自己年過半旬時,身體虛弱時,自己的兒女將自己丟棄在門外,當時自己會怎麼想?自己的父母又會怎麼想?他們是否會知道自己父母的心裡是多麼難過、傷心啊!他們是否想一下,自己的父母是怎樣含辛茹苦地把他們養大,供他們上學,又是怎樣幫他們成家立業的?父母老了,而他們卻對自己的父母如此地不孝,他們的良知也許已經泯滅。

我希望天下有良知的兒女們,不要像我在上面我所講述的那類人學習,因為他們並沒有盡到做兒女應該盡到的義務。老人既然做到了他們做父母的義務,他們做兒女的也應該做到他們的義務啊!

天下的兒女們啊,孝敬並關愛自己的父母吧,自己的父母不容易啊!

願天下父母健康平安!

孝敬老人作文13

時光轉瞬即逝,不知不覺中又一年的重陽節到了,九九重陽,代表著天長地久,也代表著尊老、敬老、愛老。

無非給老人們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幫著干點家務,除了這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也不會再讓我們幹些什麼了。平常,老人們總是最疼我們。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就留給我們;有好喝的自己捨不得喝就留給我們;我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經常給自己添件新衣,卻拿來兒女穿舊了的衣服穿;也從沒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很揮霍的買許多貴重的東西從來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卻把留下的錢給我們買零食;更沒見過爺爺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學誤了點,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著,不讓我們在校門口乾著急。

秋天天氣轉冷,奶奶總是問我:「穿那麼少,冷不冷」這時我便會不耐煩地轉過頭去,煩躁的說上一句:「不冷不冷。」心裡還不住的埋怨奶奶太羅里吧嗦!往往我來不及聽爺爺說完這句話,就插上一句:「明白了,明白了!」就覺得整天聽著一句話,耳朵都快聽出繭子來了。

歸根結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個老人不想得到晚輩的重視與尊重呢雖然我們不可能有太多的資金與精力去給全體老年人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園,但我們能夠從身邊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點一滴的愛去感動他們。

孝敬老人作文14

孝敬老人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人如果不知道孝敬自己的老人,很難想像他會熱愛自己的祖國。孝敬老人是我們青少年應該具備的良好品德之一,在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對我進行正確的教育,給我講這方面的故事,比如,烏鴉反哺,羔羊跪乳等,教育我要懂得孝敬父母和老人,還有我們以前學過的「子路背米」的故事,也都給我做出了榜樣,激發了我頌揚孝敬老人的精神。

有一次,姥姥不小心在樓梯上滑倒了,扭傷了腳和腰,躺在床上不能動,平時都是姥姥給我做飯洗衣,現在我已經長大了,我給姥姥洗碗、拿葯、擦地……睡覺前我還給姥姥洗腳,看見姥姥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我心裡非常高興,我一定要多多孝敬姥姥,讓姥姥每一天過得幸福、快樂。

「百善孝為先」,我們要從小做起,做一個尊老愛幼的好少年。

評語:通過一件小事和幾個成語故事體現出孝敬老人不僅是青少年應該具備的良好品德,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孝敬老人作文15

孝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同樣也要孝敬長輩。

記得又一次,我陪媽媽去逛街的時候,坐上了公共汽車。突然,一位老奶奶上了公交車,媽媽說:「快讓位,讓老奶奶坐下。」我聽了媽媽的話,連忙起身說:「老奶奶您坐著吧!」老奶奶笑呵呵地說:「你真是一個乖孩子呀。」我聽老奶奶這樣誇我,心裡美滋滋的。媽媽突然把我叫了過去說:『『以後見到老人,一定要讓位,這是基本禮貌,聽到了沒有。」我說:「聽到了。」

回到了家,爺爺奶奶來了,媽媽做了一大桌子的菜。我看見了全是我愛吃的菜。我迅速的拿起筷子,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媽媽看見了,嚴肅的說:「讓爺爺奶奶先吃,我們在吃,這點知識你都不懂,真是不懂禮貌。」我聽完了以後又吃了起來。

等爺爺奶奶走了以後,媽媽說:「以後不能在這個樣子了,這個樣子不禮貌。一定等爺爺奶奶先動筷子,我們才能動筷子,這是對老人的一種孝順。以後千萬不要在這個樣子了。我聽了以後,感到心裡很後悔,以後爺爺奶奶不愛我了怎麼辦?我下了一個決心,一定要懂禮貌孝順老人。

我們一定要孝敬老人,坐車時一定要給老人讓座,不能像我一樣忘了基本禮貌!

❼ 家風家教徵文

家風家教徵文 (一):我的家風故事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那麼什麼是家規呢?

家規、家訓其實就是在家庭里形成的道德標准和行為規范,也是所說的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

家風也是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

家訓家規也就是古時一個家族的家法。

我出生於70年代初,小的時候家裡就有一些不成文的家規,比如:家中來客人了,吃飯時小孩子是不能上桌一同用餐的,因為習慣所以覺得很自然。

現在的小孩如果平時沒有這方面的教育就因為來了客人而不允許其上桌用餐會覺得委屈的,甚至會憎恨起無辜的客人。

這不能怨孩子,父母應該自責,"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看你如何教育。

家規家訓最好從孩子小的時候抓起,從娃娃抓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待孩子養成了不好的習慣後再去教育,讓他們改正就很有難度了。

記得當女兒還小的時候(大概四歲吧),一家三口回家過春節。吃飯的時候,我將一塊魚籽用筷子夾給了父親,然後將另一塊夾給了母親,女兒端著碗在旁邊眼巴巴地等著,卻沒能如願,滿臉的不解和失望,我只是裝作沒看見。

在自己家裡吃飯的時候,無疑這些東東都是她的了,事後給女兒講了"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的道理,孩子聽後點了點頭表示明白了。

第二年再次回家過年,因為開飯的時間有點晚,家中幾個一起玩的孩子都覺得餓了,看到飯桌上擺著做好的幾道菜就想大快朵頤,被女兒攔住了,"讓爺爺先吃"邊說邊跑到爺爺的身邊說:"爺爺你就先吃一口吧,我們都餓了,您先吃一口我們幾個就可以吃了",大人們聽了都笑著稱贊說:"這孩子真懂事!"我就是這樣在生活中通過一件件小事將家規家訓無形地滲透給孩子,讓她在不知不覺中學習、理解並遵守家規,成為一個敬老孝親、愛國奮進的好學生、好青年。

每個家庭的家規都有所不同,有成文的,也有不成文的,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可能成為家規的載體。

在生活點點滴滴中影響著我們的心靈,塑造著我們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向前發展。相信在這些良好家規的影響和教育下,我們偉大祖國的未來一定是輝煌的、燦爛的。

家風家教徵文 (二):凡事靠自己的努力

邵徳朋

說起家風,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靠自己。這感受的由來還要從父輩們的事情說起。

我爸爸兄弟三個。由於家庭貧窮,我爸老大,必須回農村老家照顧弟弟們上學,放棄了在南海艦隊留員(當年全軍只有一個名額)。我的叔叔們比較爭氣,都考學出去了,大叔在濰坊電廠,小叔在河口區政府。叔叔們參加工作後,條件都逐漸的好了起來,可是家裡從來不給他們添麻煩,要求不做違背原則上的事情,家風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形成了。

小時候,家裡種蘋果園,叔叔想通過單位給幫忙處理一些蘋果,爸爸每次都是拒絕了。因為他的原則是——違背原則的事不要做,掙錢要賺踏實錢。

後來,我和我哥逐漸長大,一直沒有享受到"有關系"的好處。我大叔當時在濰坊電廠電校當校長,上完電校即可安排在電廠上班。能有到電廠上班的機會在那時別人都很羨慕,說我家以後孩子上班沒有問題了,但是我爸不讓我們去,說別人誰去不管,你們就是不能去,要好好的學習,靠自己的努力去生活。

在此後的幾年裡,我度過了艱難的求學之路。參加工作以後,我起初也想通過長輩的關系,能夠給找個好點的工作,但是被叔叔拒絕了,自己出去闖盪吧,不然早晚就吃虧的。

當時我還非常的生氣,很羨慕別人的親戚朋友給找的"捷徑",感覺比別人高人一頭樣子,特別是在我們村裡也有個在電廠上班的同姓叔叔,給老家兄弟們又是找工作,又是幫忙做生意什麼的。就在前年的時候,那個同姓的叔(正處級幹部)被檢察院帶走了。這時才深刻的體會到,父輩們堅持不照顧、不走捷徑,而是給予最大的支持和幫助,方乃順利走好人生之路。

家風家教徵文 (三):樸素的傳承

劉硯華

小時候,家境貧寒,父母是從吃不飽穿不暖的苦日子中熬過來的,我和弟弟雖然沒受過飢寒,但是受父母的影響,節儉成了作風,樸素成了習慣。

父母講求儉朴。油田建設初期,父親從利津老家招工來到東營,成為勝利油田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母親作為家屬,七十年代初來油田參加勞動。

自我懂事起,看到的便是父親工作三班倒、白天黑夜加班幹活的敬業與艱辛,看到母親忙碌的下稻田、一日三餐不按時不按點兒的勤勞與不易。經常聽父母講剛來油田時,體力勞動強度大,卻吃的簡單,住的簡陋,條件非常艱苦,干打壘的房子他們住過,就著鹹菜只喝稀飯不捨得買饃的罪他們受過,除了幹活就是睡覺的枯燥生活他們也經歷過。

剛到油田不久,生活本來就不寬裕,又遇上了家裡老人生病住院,為此還背上了不少的外債。一個月三十幾元的工資,養活著一家老小。父親兄弟四個,都在老家,生活更是艱難。父母重情義,自己處處節儉,但是老家的弟兄們有個大事小情,都要無償地援助,一家人卻一年到頭不捨得添件新衣服。也許是艱苦的日子過久了,節儉便成了習慣。如今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住上了樓房,存有了積蓄,一月幾千塊錢的工資應該說該享享福了。可是父母在吃上穿上還是保持著樸素的風格,什麼剩菜剩飯都不捨得扔掉,經常說:以前這樣的剩飯剩菜都吃不上,如今的日子豐衣足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知足嘍。

家庭和睦友善。父母雖然識字不多,但是為人憨厚正直,團結鄰里,與人為善。他們的言行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做晚輩的,耳濡目染,讓我們學會了感恩知足,懂得了和睦友善的處世之道。我是家中的老大,還有一個弟弟,弟兄倆雖然都變成了三口的小家,但是我們相互體諒、相互幫助,相處融合、不分彼此。在照顧父母、家庭瑣事等方面,我們也不計較誰多誰少,各自盡著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我家兒子每年大學放假回來,住在爺奶、叔嬸家的日子多過自己的小家,叔嬸也把他當成親生地看待,什麼零花錢、逢年過節買新衣服等都一樣不少,孩子們被和睦幸福包裹著,享受著親情。

父母掌管的這個大家庭,雖然沒有算不上是什麼家風,但是"樸素、節儉、誠信、和睦"的氛圍卻影響著我們這個小家。我和妻子在工作上積極努力,對單位忠誠盡職;對待父母也是恪守孝道,經常為他們買一些好吃好喝的東西,以盡孝心;兒子品學兼優,懂事孝順,在大學入了黨,被推薦到山東大學讀研,還被導師信任的委以"重任",負責主持項目管理實踐等工作。有時與兒子開玩笑:你身上的優秀品質是怎樣煉成的呢?兒子自豪加調侃地回答:一是"優秀基因";二是"成長環境".是啊,我也這么認為。如今的父母教育孩子,整天講道理不如用健康的身心和良好的行為影響孩子。

向來都是柴米油鹽的父母家,雖沒有很深的文化底蘊,但是傳統美德卻代代相傳,傳遞著樸素真誠,傳遞著和睦友愛,讓大家庭中的每位成員無時不刻地享受著幸福一家人的親情與美好!

家風家教徵文 (四):好家風,伴我行,要傳承

郝旭光

每一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家風家訓,而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在家風家訓的熏陶中成長,家風家訓如同雨露般滋潤我們成長。在良好家風的影響下,我健康茁壯地成長著。我的身上已深深烙上了家風的印跡:孝敬長輩、勤勞節儉、甘於奉獻。

首先來說說我的爸爸,聽別人說我的爺爺在年輕的時候,在戰場上犧牲了,當時我爸爸才十幾歲,往後的日子我爸爸就和我後來的爺爺共同生活,雖然沒有血緣關系,但是在他們相處的近四十年的時間里,我爸爸對他就像是對待親生父親一樣,從來沒有跟他頂過嘴,甚至連一點小小的爭吵都沒有,在後期爺爺生病,卧床不能自由行動的時候,是爸爸一直守護在他的身邊,照顧爺爺的飲食起居,他們兩個人的和睦相處也成為我們村裡的一段的佳話。由於受到爸爸的身體力行的影響,在我長大成人後,同樣懂得了孝敬長輩是多麼光榮和驕傲的一件事,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主動考慮父母的感受,( )多為他們分憂解難,不讓他們太為自己操心,在後期爸爸生病的時候,我也是盡心盡力的去照顧他,只是最終也沒有得到上天的眷顧。

再來說說我的奶奶及全家,奶奶是出生在20世紀30年代的人,她經歷了我們這代人想都無法想像的生活,沒有吃的,沒有穿的,打我記事起,她就經常給我講述當時生活的苦,能吃上一口吃的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因此她在生活中是最為勤勞節約的一個人,家裡面所有想要扔的東西她都要看看,是不是還能有什麼別的作用,經常說"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但我當時覺得是不是有點太嚴重了,當我開始上高中、大學的時候,隨著學費的增長,物價的.上漲,我深深意識到節儉的重要性,雖然從小受家裡的影響,自己也知道節儉,但是在上大學的日子裡,爸爸為了讓我能夠在大學吃的好一點,放棄了原來比較舒適的工作環境,來到一線高溫的環境,僅僅是為了一個月多掙200元錢,為了能夠讓我在大學的生活更加寬裕一些,爸爸不辭辛苦,每天下班後回家幫媽媽干農活,而在這樣的高強度勞動下,全家人甚至一年到頭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會買上一兩斤肉,平時基本都是靠著自家地裡面的糧食和蔬菜過日子,到了冬天和春天沒有菜的時候,就靠著提前曬乾的豆角、白菜、蘿卜等來應付,並且家裡的飯菜從來都是,這頓吃不完,下頓再吃,從來沒有一個人捨得把它們倒掉,受到全家人這種勤勞節儉的生活品質的影響,我在大學也是刻苦學習,每天在保證吃好的前提下,節約每一分錢,在我們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使得我們的大學生活過的非常的順利,最終也順利畢業,找到工作單位。

最後來說說我的姐姐,在我姐姐16歲初中畢業時,當時由於中考沒有考好,但也能上個中專,那時候的中專畢業是包分配的,也是很不錯的選擇,但當時我11歲,馬上就要上初中,爺爺又重病在身,全家的收入只是爸爸每月的幾百元錢,還有種地賣糧食的錢,要是姐姐繼續上學的話,當姐姐上大專的時候我上高中,經濟壓力相當的大,就在此時,姐姐提出自己選擇不念了,說弟弟學習比較好,將來會有前途,希望出去打工,為爸爸分擔家裡的負擔,雖然當即遭到了爸爸的拒絕,但是姐姐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家裡人商量,最終家裡仍然不同意,但她還是選擇了放棄學業,在城裡的餐館里打工,和爸爸一起供我上學,現在回想起來,真的是很可惜,也覺得自己虧欠姐姐和家人的太多了,我現在只有好好工作,才對得起姐姐及家人對我的付出。

這就是我家裡的幾個故事,我從爸爸身上學到了孝敬長輩,百善孝為先;從奶奶和全家人的身上學到了勤勞節約,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創造財富,節約生活的一粒米、一滴水,匯聚出更大的力量;從姐姐身上學到了甘於奉獻的精神,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要甘於奉獻自己的力量,奉獻自己的才華,來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這些良好的家風家訓伴隨著我健康成長。

目前我也是身為爸爸的人了,我一定以身作則,將家裡的優良的家風家訓展現在孩子面前,讓她在成長的過程中明白孝敬長輩、勤勞節儉、甘於奉獻是多麼快樂而有意義的事情。

家風家教徵文 (五):讓優良家風源遠流長

張亮亮

中華文化傳承千百年,歷久彌新,恩澤了無數炎黃子孫,之所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沿傳千百年不絕,是因為其核心"孝"道,孝作為各大世家的家訓家風,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和傳承優良家風必不可少的,傳承中華文化必以"孝"道為核心。

還記得央視一套的一則公益廣告。勞累一天的年輕的母親,晚上給自己的孩子洗完腳,又大汗淋漓地端著一盆水給自己的婆婆洗腳。孩子沒有睡覺,跟在後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著也端著一盆水走向這位年輕的媽媽。

人間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樓道,那不太穩健的腳步,還有那微波盪起的水花,孩子純真的笑臉,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聲:"媽媽,洗腳。"多麼溫馨與幸福啊。年輕媽媽滿臉的疲憊瞬間化成世間最美的笑容,人間的真情與天倫之樂的幸福展露無遺。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而孝心的培養要從娃娃抓起,裡面的兩位母親,一位慈祥可愛,一位賢惠孝順,而裡面的兩個孩子,一個以身作則,一個懂事可愛,受母親的影響,小小年紀就懂得孝敬父母。這則廣告感動了無數人,很好的詮釋了"家風"這個詞語,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孝",呼籲現在的人們要常回家看看,關愛老人與兒童。 "媽媽,洗腳"這稚嫩的童聲依然回盪在我們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詞,"中華美德,代代相傳"也成了我們行動的指揮棒。

我們中華民族有重視家風的傳統,講究道德,勤儉持家,看重親情,嚴於教子。隨著社會的發展,應該在新的條件下,繼承和發揚這個優良傳統。孩子的未來其實就掌握在成年人的手中,所以,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為子女的成長營造良好的家風。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的基礎性教育,良好的家風是未成年人成長的基石。 家風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經常的教育。因此,家長首要的任務就是要形成一種有利於孩子成長的良好家風。

家風是一個家族歷經歲月的沉澱,世世代代的相傳,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優良的風氣,是一種讓後代繼承人立身於社會,讓後代繼承人終身受益的品質。形成優良家風,"孝"是不可或缺的,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孝者必繼先人之志,傳承先輩之業。這使得優良家風能夠經久不衰,這是傳承家風的核心內容。子曰:"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為人子要孝順尊敬

父親,為人父要關愛教育兒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風,這也是構建和諧家庭達成"家和萬事興"的基本途徑。

百善孝為先。孝作為中華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淵源。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家風主要是教育後人成為棟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學孝,羔羊尚且跪乳,烏鴉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萬物靈長自詡?古人較為重視家風的作用,培養子女以孝為核心的倫理道德體系,更兼以悌、忠、信、禮、義、廉、恥,讓繼承的後人懂得進取,胸懷凌雲,心系國家民族之榮辱,會為社會創造價值,為人民謀福。這也正是我們當代面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

一個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國魂,一個民族必須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❽ 勤儉孝順   樂於助人——我的家風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我的父親母親都是普通的老百姓,他們沒有教過我什麼大道理,但是他們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讓我懂得勤儉節約、孝敬老人、樂於助人等做人的美德,讓我受益終生。

一、勤儉節約。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的父母親教會我的。我生活在農村,兄妹四人,小時候日子過得緊緊巴巴的。父親是一名工人,常年在外上班,母親在家照顧我們兄妹四人和年邁的爺爺奶奶。父母親從小就教育我們要勤儉節約。

從小我就記著媽媽每天都拿著一個記賬本,把每天的支出都記下來。我小時候的衣服都是媽媽買布給我做的,有時候穿姐姐們穿小的。一年四季就那麼兩三身衣服。我小時候有時候挺羨慕別的孩子穿漂亮的新衣服。當我給媽媽說我想要新衣服的時候,媽媽就教育我:「不管新衣服,還是舊衣服,只要穿得乾乾凈凈,我們就不丟人。」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母親年齡大了,每次我要給母親買一些新衣服的時候,她總是說:「現在和舊社會比起來真是太好了,那時候一身衣服一年從頭穿到尾。現在我的衣服都穿不完,不要給我買。」受母親的影響,現在我也從來不買特別貴的衣服。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我常對母親說,「你年紀大了,看見什麼想吃就買著吃吧!」可是母親總是不捨得,她老是覺得外邊的貴,說:「這些我都會做。」有時候帶她去外邊吃飯,她總是嘮叨:「這么貴,吃一次飯花一兩百塊錢,都能買好幾袋面了。」在父親和母親的影響下,我們兄妹幾人都很節儉,過日子也精打細算。

小時候,父親在外工作,常年不能回家。家裡養了幾頭牛,種了五六畝地。從我記事起,媽媽每天要拉著架子車種地,給牛割草,她像個男人一樣頂起了這個家。從外邊回來進門就開始做飯,做家務。每天都太累了,她往床上一躺就睡著了。多年來,母親一直都沒有丟下農活。今年母親已經78歲了,身體還硬朗,就是腿疼。她自己還種一些菜去賣菜,我們都說:「媽媽,你腿疼,你就歇歇不要幹活了!」可是她一下都閑不住,總是悄悄地去干。受母親的影響,無論在工作和生活中怎樣辛苦,我都積極樂觀地去面對,笑對生活每一天。

二、孝敬老人。

我記得小時候,父親常年在外工作,母親一個人,照顧我們兄妹四人,還有年邁的爺爺奶奶。記得我七歲那年,有一天中午,奶奶出院子里倒水,站在那棵樹邊,叫了一聲「小麗,快扶我」。然後就卧床不起,當時的醫學條件也不發達,現在我知道這應該是腦血栓。奶奶一癱瘓,卧床十幾年。這十幾年,母親每天照顧老人,洗衣服,做飯,從來沒有怨言。還被評為村裡的好媳婦兒。母親媽用自己的言行為兒女們做了榜樣。我們兄妹四人,吃飯先給爺爺奶奶端飯,好吃的先給爺爺奶奶。

婚後,我在家裡孝敬公婆,尊敬老人,婆婆逢人便說,娶的媳婦比閨女還親。如今女兒長大了,每次上學回來,他都會給家裡的爺爺奶奶,姥姥,以及姑姑舅舅姨媽帶一份禮品。孩子在上學期間,經常給爺爺奶奶打電話,噓寒問暖,老人逢人就誇孩子懂事。看到我們家傳承了孝敬老人的美德,孩子如此懂事,我也無比欣慰。

三、樂於助人。

小時候家裡生活比較拮據,糧食不夠吃,有時候要吃玉米面饃。每次我二姐吃飯的時候,看見玉米面饃就開始哭,媽媽的就悄悄的給她一個好面和玉米面摻在一起的兩摻饃,才能把她給哄好。但是即便如此,每次家門口有討飯的,母親總是會給他端一碗飯,拿兩個饃。小時候,我也不懂事,就問媽媽:「你為什麼要給他們吃的?」媽媽說:「能要到家門口,肯定是有難處,咱們少吃一點,省一點給他們。」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現在條件好了,我們有時候給母親一些錢,她自己省吃儉用,也不捨得花,自己攢起來。可是遇到鄰里鄉親有什麼困難,看到誰家生活比較拮據,她就悄悄給別人送一些錢。她總說:「別人有難處了,我能幫就幫一下吧!」受母親的影響,在生活中遇到有困難的人,我總是竭盡所能去幫助。

父親母親是普通人,他們沒有給我們留下太多的物質財富,但是他們養育了我,教會我許多做人的道理:愛國愛家、勤勞儉朴、尊老愛幼、樂於助人等許多道理,他們的教誨讓我受益終生!我也要以身作則,給女兒做一個好榜樣,讓淳樸的家風代代傳承!

閱讀全文

與孝敬勤勞節儉老人互相理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健身環老年人 瀏覽:17
父母持證上崗需要准備什麼 瀏覽:25
老年人表情包製作 瀏覽:842
當父母突然不管你了意味著什麼 瀏覽:706
加盟養老院連鎖30萬 瀏覽:653
社保的退休標准 瀏覽:153
袁心玥父母干什麼 瀏覽:874
體檢腎需要體檢哪些 瀏覽:847
父母屬兔的要馬屬相的孩子怎麼樣 瀏覽:75
肺炎支原體檢查能查出什麼 瀏覽:898
朋友因父母不在了而哭啼怎麼安慰 瀏覽:679
企業養老保險基金分析 瀏覽:854
無錫駕照體檢去哪裡 瀏覽:758
老人機對方聽有迴音怎麼解決 瀏覽:904
上海居委會老年活動 瀏覽:132
東南亞和泰國哪個適合養老 瀏覽:742
為什麼有的人退休金 瀏覽:372
青島農民養老保險哪個檔次好 瀏覽:524
馬化騰交不交養老金 瀏覽:527
太平重陽節 瀏覽: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