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陽節手抄報圖片內容都要,字要能看清楚。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重陽節,亦稱登高節、重九節、九月九、茱萸節、菊花節等。是農歷九月九日。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陽糕等。現在我國將九月初九日定為敬老節。
Ⅱ 重陽節手抄報
重陽節手抄報 :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內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容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Ⅲ 重陽節手抄報。
可以上網找,如果不好了,先再來找選一個好不嘛呀
Ⅳ 重陽節的手抄報有哪些
500x338 40k jpg
重陽節手抄報圖片欣賞(一)_...
Ⅳ 重陽節手抄報大全
Ⅵ 重陽節手抄報怎麼做
重陽節的來歷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望遠,思念親人。正如詩中所說:「每逢佳節 倍思親。」那麼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呢? 原來,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因此稱為「重 陽」。重陽節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 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隨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就帶著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只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Ⅶ 重陽節手抄報:有關重陽節的詩句有哪些
重陽節的詩句
1、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2、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
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____孟浩然《過故人庄》
4、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5、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____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6、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____鄭谷《菊》
7、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8、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____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9、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____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
10、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____序燈《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11、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____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12、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____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3、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____文森《九日》
14、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黃。____張可久《滿庭芳·客中九日》
15、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____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16、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____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17、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____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
18、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____辛棄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19、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____曹雪芹《螃蟹詠》
20、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氣欲重陽。____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21、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22、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____文森《九日》
23、朔方三度重陽節,河曲干旌歲歲忙。____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
24、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____妙信《九日酬諸子》
25、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____周密《掃花游·九日懷歸》
26、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____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27、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____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
28、九日登高處,群山入望賒。____趙時春《原州九日》
29、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____李白《九日龍山飲》
30、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____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製得枝字》
Ⅷ 重陽節手抄報怎麼畫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備陪埋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素材。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可以用中國的國畫寫意來表達。
Ⅸ 重陽節手抄報的內容寫什麼
重陽節,中國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
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等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1、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2、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3、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4、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 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5、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 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6、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 鄭谷《菊》
7、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 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8、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 李白《九日龍山飲》
9、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 江總《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
10、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 王勃《蜀中九日 》
Ⅹ 重陽節的手抄報怎麼畫
重陽節由來: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重陽回節,起源於戰國時代答,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