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三寬家長學校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的觀後感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從小培養孩子尊師重道。先做事版再做人,父母以把孩權子培養成人為此生最大的事業。
孝順,是一個家庭的責任,是作為父母為孩子樹立的一個好榜樣。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在生活中把傳統美德深入到孩子的思想和行動中。
在學校中,尊敬師長,對於為自己傳道受業解惑的老師,教育孩子要絕對的尊敬和愛戴。
另外,作為父母,要以言行約束自己,做一個合格的父母,尊重孩子的意見,關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環節,給予孩子尊重和合理意見,讓孩子從心底里尊重父母,不強迫,不壓制。孩子不愚孝,不跟風,有自己的想法,有理想有抱負,三觀正,思想健康。為人父母,要把此事作為己任,在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的家庭長大的孩子,我覺得會培養出一個心理和身體都健康的好孩子。
Ⅱ 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父如何培養一個孝敬母的孩子寫心得體會
寫作思路:從尊重,理解,孝敬、以身作則、批評方面來描寫培養一個孝敬母的孩子的心得體會。
1、平衡親子關系,相互尊重
許多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沒有處在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上,要麼是疼愛過度,要麼是過於嚴厲,很難權衡。
家長要懂得尊重孩子,幫助、指導孩子的生活與學習,而不是完全掌控。給孩子適當獨立的空間,他才有思考的餘地。否則,孩子只是按吩咐行事,被要求孝敬,而不是主動地孝敬。
2、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辛苦與不易
現在的孩子多數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賺錢辛苦、養家勞累,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父母也盡力地讓孩子吃好、穿好、用好。
家長可以適時提提自己工作的事情,讓孩子知道賺錢不容易,不應隨意揮霍。這樣既能引導孩子合理消費,還能讓孩子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並從心底對父母產生感激和敬重之情。
3、從生活小事開始,培養孩子孝敬父母
教育子女孝敬父母的一般要求是: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愁,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
從日常小事抓起,把要求變為孩子的實際行動。如父母下班回家時,孩子表達問候;父母勞累時,孩子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父母外出時,孩子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父母生病時,孩子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等。
4、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孝敬長輩的榜樣
父母對待長輩的態度,直接影響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
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年邁的父母親。如果平時因居住地較遠、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休假時要盡量抽時間帶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盡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共聚同樂。孩子也會耳濡目染,逐步培養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5、如果孩子不孝敬老人,及時批評
有些孩子們可能覺得老人家啰嗦、邋遢,嫌棄他們。當家裡的孩子對待自己的爺爺奶奶或者是外面的老人表現出蔑視或不滿時,爸媽們要記得及時批評孩子的這些不禮貌的行為。要在孩子第一次表現出不禮貌行為時就及時制止,而且一旦發現孩子再犯,應該讓孩子嘗嘗適當的苦頭。
Ⅲ 三寬教育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學習內容
三寬教育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的孩子,孝敬父母的孩子,這個孝順的孩子他是不需要怎麼特殊的培養的,平時可能是因為家長的原因吧,可能學到一些。
Ⅳ 三寬家長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學習感想
百善孝為先。
關於如何讓自己孩子成為一個孝順父母的人,「童話大王」鄭淵潔在他的一本書中講個這樣一個事:
很多年前,電視機剛剛興起不久,一些大城市,開始有平板電視出現。
有一天,家住北京的鄭淵潔帶著他十歲左右的兒子鄭亞旗去商場裡面買電視機。我們知道,90年代,平板電視機是很多普通人家買不起的奢侈品牌。家裡面有一台平板電視機是一件足以讓孩子驕傲和高興的事。小亞旗跟著他的父親高高興興的去了。
帶電視機回家的路上,鄭亞旗跟父親說:「爸爸,我們是不是走錯路了?」
鄭淵潔說:「沒有,這台電視機是送給你爺爺奶奶看的。」
聽到爸爸這樣說,小亞旗心裏面有點不高興。
鄭淵潔猜透了兒子的心思,語重心長的跟兒子說:「爺爺奶奶今年都60多歲了,他們還能看多少年呀!你還小,我還年輕,以後什麼高科技的東西都能見到,但是你爺爺奶奶未必就有機會……」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一對一輔導 浙江小學一年級語文一對一輔導,小學一年級語文一對一在線輔導班/補習,小學一對一網上輔導機構-海風教育
十歲的鄭亞旗聽了父親的話,默默地點了點頭。
童話大王鄭淵潔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孩子做了一個如何孝敬老人的榜樣。
他說:
「如果想讓你的孩子長大後孝順你,你只需要在孩子面前孝敬他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就行了。」
現在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是如何做的呢?他們錯誤的認為,只要自己對孩子好,孩子長大後一定會對自己好。通常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等價交換——對孩子好,孩子就會對你好
父母認為,孩子是懂得知恩圖報的。自己勞心勞肺的為孩子忙了大半輩子,等自己老了以後,孩子不可能不報恩,不可能不管自己,不可能對自己置之不理。
事實證明,那些越是溺愛孩子的父母,最後越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和厚待。
他們反而像粘粘糕一樣,整天黏著父母,甚至到了成年,結婚生子以後,還在花父母的養老金,沒有錢就找父母要,動不動就會給父母哭窮。
有的孩子成年以後,因父母拒絕給他零花錢,反而動手毆打自己的父母,這樣的事件,不是偶然。打開各網路平台,你會發現虐待父母的子女,大有人在。
唏噓之餘,我們真應該坐下來冷靜考慮一下,如何不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白眼狼」,最起碼,讓他成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2】訴苦說教——為了生你,錯過了晉升的機會
還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記住自己的恩情,會不斷的在孩子面前嘮叨:「那一年,因為生你,我失去了晉升的機會。長大以後不孝順。就對不起我。」
「你看,為了供你上好大學,我們累死累活,等我們老了,不會動了,你一定要好好伺候我們呀!」
「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你好?忙完工作又要忙家裡,你再不爭氣,我還能指望誰?」
……
父母以為,把這些話說給孩子聽,孩子會銘記在心,並且感恩戴德。其實,不然!
父母對孩子說這些話,不但不會讓孩子記住父母的恩,反而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困惑和負擔。
【3】裝病顯弱——博取孩子的同情心和不忍
我們身邊還有一種父母,在孩子面前裝弱,以此來博取孩子對他的同情和憐憫。《都挺好》中的蘇大強就是這類父母的典型代表。
無論與哪一個孩子在一起,蘇大強都會耍自己的小性子,就會無病呻吟,以引起子女的關注。
並且,他還很會演戲。一會兒說自己這不舒服,一會兒又說自己那不舒服,搞的幾個子女手忙腳亂。
蘇大強是命好,攤上了三個孝順的孩子,雖然女兒蘇明玉知道他的秉性,卻不跟他計較。
如果孩子不孝順,你即使真病,他也不會來探望你。到那個時候,才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走投無路的時候。
Ⅳ 如何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寫心得體會二百子
寫信得200字,內容是如何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孩子,你可以按照這個思路來寫。
怎樣做到孝敬父母,比如平時幫父母做家務,學會遇到問題的時候面對面委婉的溝通,平時對父母的做法表示理解,這些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你可以以這些話題做一個連貫,用語言敘述出來表達完整就可以了。
Ⅵ 三寬家長教育心得體會如何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培養
中國農業出版社
農業農村部直屬的大型綜合出...
關注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孟子「孩提之意,無不知愛其親也」就道出了春秋時期人們敬老的情形。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報答養育之恩,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歷來受到人們的稱贊。《新三字經》里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是漢代湖北一位因孝敬長輩而名留千古的好兒童。他9歲時,不幸喪母,小小年紀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席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小黃香不僅以孝心聞名,而且刻苦勤奮,博學多才,當時有「天下無雙,江夏黃童」的贊譽。
孝敬父母,是中小學生品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國務院批準的教育部制定的《21世紀振興教育行動計劃》把「孝敬父母」作為新世紀中小學品德教育的一項任務來提出,可見,國家對這個問題是何等的重視。
令人不安的是,當今青少年中,孝敬父母之風每況愈下。常可以看到這樣的鏡頭:吃過飯後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關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凡此種種,值得憂慮。
有無孝敬父母的習慣,不單單是孩子和父母的情感關系,其實質是一個能否關心他人的大問題。在家裡能養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到社會中,才有可能做到關心同事,也才有可能做到對祖國的忠誠。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孩子連他的媽媽也不愛,他還會愛別人、愛家鄉、愛祖國嗎?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1)要讓孩子明理,知道沒有父母便沒有孩子的一切(軀體、智慧、思想等等),父母恩深似海。作為孩子有孝敬報答的責任,這是做人的道德。古語「鴉有反哺之義」指的就是孩子必須盡孝的問題。
(2)讓孩子了解父母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現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況,不知道父母的錢是怎樣得來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錢買這買那,認為父母給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經地義的。這樣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從心底里孝敬父母。為此,作為外出打工父母應當有意識地經常把自己在外工作和收入的情況告訴孩子,從而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錢來之不易。自然,孩子會逐漸珍惜自己的生活,也會從心底里產生對父母的感激和敬重。
(3)要讓孩子知恩圖報。從留守孩子來說這個「報」是對待父母講道德禮儀。家長應要求孩子:一是對待父母有禮貌,如與父母講話要得體,關心父母的工作、身體,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二是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四有」新人,讓父母在精神上得到安慰;三是聽從父母的教導,改正自己的不足;四是拓展對父母的愛,把對父母的愛拓展到對師長的愛、同學的愛、人民的愛、祖國的愛。這樣的愛就是對父母做好的愛。
(4)從日常小事訓練培養孩子孝敬父母的行為習慣。如要求他聽從父母教導,關心父母健康,分擔父母憂慮,參與家務勞動,不給父母添亂。主動關心家長健康,當父母勞累時,孩子應主動幫助或請父母休息一下;當父母外出時,孩子應提醒父母是否遺忘東西或注意天氣變化;當父母有病時,孩子應主動照顧,多說寬慰話,替他們接待客人等。總之要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學習情況,合理分配,具體指導,耐心訓練,熱情鼓勵。這樣不但有利於孩子養成家務勞動的習慣,也有利於孩子不斷增強孝敬父母的觀念:「父母養育了我,我應為他們多做事」。
(5)父母本人也要做孝敬長輩的楷模。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直接受父母對待長輩態度的影響。家長不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還要時刻不忘照顧自己年邁的父母親。如果說平時在外打工或工作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處,那麼回家後要盡量抽時間帶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幫老人做些家務,同老人共聚同樂,盡一份子女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如此日久天長,孩子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也會逐步養成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好習慣。
Ⅶ 三寬家長學校如何培養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的觀後感
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孝敬父母,首先他們自己就是一個榜樣,可以,平時好好的孝敬父母,讓孩子學習
Ⅷ 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心得300字
今天,我准時的坐在沙發上收看於丹老師的講座。
於丹老師主要講了三個主題: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她在第一個主題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後,孩子只有秋天才會來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又過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干砍了做獨木舟。」中年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中年長出了一根根白發,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這個人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曬太陽。」這正是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而又不求回報的養育著我們。孝為德之本,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擔愛與責任。
要想成就別樣的人生,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
看完講座,我對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Ⅸ 如何培養一個孝順的娃
做為一個女人,都希望自己能有一個乖巧懂事的孩子,雖然懷孩子生孩子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是當自己當上了媽媽後,這所有的一切都變成了喜悅。培養優秀健康的兒童是很重要的。如果方法不正確,只會拔苗助長,讓孩子得不償失。而且無非建立正確的是非觀,使孩子變得不忠不孝。第一:溺愛和放縱孩子
現在孩子們是家裡的寶貝,被老人父母寵愛,要什麼就給什麼,想吃什麼就買什麼,想去哪裡玩就去哪裡,不想吃,給你買零食;不想起來,就讓你睡到天大亮。這些看似對孩子很好,實際上卻傷害了孩子。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懶惰的習慣,不僅是孩子自理能力極差,而且還不懂什麼是感恩。如果溺愛孩子,孩子的思想觀念就不夠正確,難辨是非。以後你老了,孩子也要養你到老,他如果是非不分,你會好過嗎?
第二:很少和你的孩子交流
有時候,父母很忙,孩子就交給家裡的老人帶著,因為年齡比較高,在視覺、聽覺等方面都不在行,而且孩子不能很好的溝通,這樣容易影響孩子的溝通能力;還有一種情況是,父母工作太忙,忽視了與子女的溝通,這不利於親子關系的長遠發展,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太少跟孩子交流,不懂孩子的想法,你就好比「塑料」爸媽,他們跟你不夠親,一個屋檐下住著就像陌生人似的。即使到你老人,你們之間也會很冷漠。那在他心裡「孝順」二字還會重要嗎?第三類:觀念落後,欺騙孩子
有的人代孩子喜歡用舊思想,比如在家裡的老人說什麼,用老的傳統去要求孩子,這樣是不利於孩子對於社會發展適應的。建議家長要踐行自己對子女的承諾,多了解新的育兒觀念。孩子也會變得愛撒謊。家長要了解幼兒的年齡特徵,並為孩子做個好榜樣用愛心故事來感染幼兒正處於一種發展性的自我中心階段,難免會表現出「小氣」「霸道」等現象。家長要了解幼兒的這一年齡特徵,允許孩子表現出這種與孝順相悖的行為,以避免幼兒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
這些帶娃方式真是害慘了娃,趁早糾正還來得及,否則苦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