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的意義有敬老、敬祖以及感恩等等,在很久之間,民間就有在重陽節登高祈福、插茱萸、拜神祭祖等習俗,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就說明了這一個團圓的日子,表達了詩人心中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除了祭祖的意義外,重陽節還代表著思念、團聚,現在也代表了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Ⅱ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的意義在於敬老、團圓。重陽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在古代,九是非常尊貴的數字,它和「久」同音,表達了人們希望生命長久、長壽的美好願望,而在現代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倡導人們敬老、愛老。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為讀音和「久久」不謀而合,所以也被人們賦予了長壽的含義,在1989年的時候更是被定為「敬老節」,告誡人們要多關心身邊的老人。
因此現在重陽節的意義主要是為了倡導人們尊老、敬老,多多陪伴身邊的老人,也就是重視孝道,在古代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佳句,而現階段老年人口不斷增加,如何讓他們安享晚年,就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
生命長久、健康長壽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為歷代文人墨客吟詠最多的幾個傳統節日之一。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Ⅲ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的意義在於敬老、團圓。重陽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在古代,九是非常尊貴的數字,它和「久」同音,表達了人們希望生命長久、長壽的美好願望,而在現代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倡導人們敬老、愛老。
在《易經》中,九月九日,表示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所以稱為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重陽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在我國的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節,還與「久久」同音,且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所以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
1989年,我國還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寓意「久久」長壽之意。所以後來重陽節被立為才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我們中國人是一個有著尊老傳統的群體,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詩經》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勞」的詩句,「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更是膾炙人口。而現階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會壓力,賦予了文化色彩濃郁的重陽節更多更沉重的現實意義。
不管怎麼說,重陽節只有一天,我們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時間里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只有以此為契機,形成長效機制,從制度上加以保證,從風氣上加以影響,從觀念上加以調整,這才是重陽節真正的意義。
重陽節,一個承續著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和中國人美好的節日,不應再被現代中國人所忽略。其中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更應為人所真正認知並深深銘記。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但重陽節的意義,卻是永恆的。
1、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
2、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疏籬下、試覓重陽,醉擘青露菊。——吳文英《一寸金·秋感》
4、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徐燦《菩薩蠻·秋閨》
5、鳳城歌管有新音。 —— 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
6、晚酣留客舞,鳧舄共差池。 —— 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7、自摘霜蔥宜薦俎。 —— 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Ⅳ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的意義在於敬老、團圓。
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為讀音和「久久」不謀而合,所以也被人們賦予了長壽的含義,在1989年的時候更是被定為「敬老節」,告誡人們要多關心身邊的老人。
在古代,九是非常尊貴的數字,它和「久」同音,表達了人們希望生命長久、長壽的美好願望,而在現代重陽節被定為「老人節」,倡導人們敬老、愛老。
重陽節各地的習俗
1、港澳
在港澳人的習俗中,清明為「春祭」,重陽為「秋祭」。重陽登高祭祖的傳統風俗延綿至今。在港澳地區,古老的重陽節,今已演變為一個多元化的節日。
2、廣西
隆安縣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覓食,俗語說:「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明是春祭,重陽作為秋祭,重陽拜山是嶺南風俗之一,慎終追遠、顧本思源的傳統數千年來沿襲至今。
3、福建
海澄縣重陽節放風箏為戲,稱為「風槎」。相傳九月初九是媽祖羽化升天之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Ⅳ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的意義在於敬老、團圓。
九九重陽,九九與「久久」同音,自然容易被賦予長久長壽的含義,西漢時候人們就開始在此時設宴求壽。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這可以說是重陽節在新時代中國的新表現形式,將重陽節的意義,從先人轉向了今人,從歷史轉到了當下。
從歷史文化傳承來說,尊老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別的民族咱們不管不論,但是中華民族之所以是中華民族,之所以血濃於水,之所以歷盡滄桑生生不息,之所以「人情味」非常濃厚,尊老敬老愛老是一個重要方面。
九月九日重陽節的來歷
九九重陽,早在春秋戰國時的《楚詞》中已提到了。屈原的《遠游》里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這里的「重陽」是指天,還不是指節日。
三國時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則已明確寫出重陽的飲宴了:「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到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Ⅵ 重陽節的意義
一、意義
在古代的時候,重陽節的意義本身就在於希望全國各地的人們可以尊老,愛老,敬老,在1989年重陽節正式成為我國的敬老節,可以組織老人們一起登山交流,不僅可以鍛煉身體,而且還可以陪伴長輩。
重陽節在漢代的時候,相傳是由漢高祖劉邦的一個侍女被逐出宮,嫁給一個窮人之後,將這項過重陽節的習俗帶給了人們,因此大家都學會了喝菊花酒,在那一天吃蓬餌,以及佩戴助浴來去邪,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持自身長壽。
三、習俗
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等。
Ⅶ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的意義是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
重陽節與除夕、春節、清明、端午、七月半等均是中國傳統的祭祖節日,祭祖是主要節日做節的一大主題。中國古代屬於農耕社會,農業文明,是極其重視祖先經驗的一種文明形態。
重陽節在歷史延續過程中,既融合了眾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眾多文化內涵,是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的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
(7)人們過重陽節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重陽習俗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漢代作品《西京雜記》中收錄了古時重陽節求壽之俗。
唐朝時,重陽節被定為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正式將農歷九月九日列為國家認定的節日是在唐德宗李適年間。
Ⅷ 重陽節的意義是什麼
重陽節的意義是敬老以及登高。
重陽節自古以來就有登高望遠、賞菊吟回秋的習俗。近年來,隨著我答國老年社會的提前到來,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佔到我國總人口的10%以上。在金錢至上、物慾橫流的沖擊下,敬老孝親、尊老敬老成為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大背景下,1989年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敬老、孝老、愛老的風氣。
作為傳統節日重陽節,它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濃濃情思。
(8)人們過重陽節有什麼意義擴展閱讀: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期。相傳重陽為元帝得道之辰。關於重陽習俗活動的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季秋紀》:「(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九月農作物秋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遠古時期,重陽節作為一種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的宴會發展來的。拜神祭祖及求長壽、飲宴等,構成了重陽節的基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