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為什麼不能插茱萸

重陽節為什麼不能插茱萸

發布時間:2023-02-07 10:25:27

重陽節插茱萸的意義 為什麼要插茱萸呢


你可能感興趣: 2020年修造吉日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呢
重陽節插茱萸風俗據說由來已久。晉代周處《風土記》中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的記載。到了唐代,這個習俗更是盛行,除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外,杜甫也在《九日寓藍田崔氏庄》里寫道:「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古人認為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災避難,還能避免瘟疫,所以會直接把茱萸插在發髻上,也會用紫色的布囊包上茱萸的莖、葉或果實,系在手臂上。

⑵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佩茱萸呢

據南朝文學家吳均在《續齊諧記》里記載,重陽節登高、佩茱萸的習俗源於漢代「桓景避難」的傳說。

傳說東漢時汝南人桓景拜仙人費長房為師。有一次費長房對桓景說,某年九月初九有大災,要他速速回家,告訴家人縫一些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系在臂上,然後登山飲菊花酒,這樣才能躲過大禍。

到了九月初九這一天,桓景按照師父的話做了,帶著全家人登山,果然平安無事。晚上回到家中,發現雞犬牛羊全都死了。此後人們每到九月初九就登高、野宴、佩戴茱萸、飲菊花酒,以求免禍。這雖然是個荒誕的故事,但卻反映出了先民的心理。

總結:

茱萸屬於茴香科,莖葉可以入葯,據說有避疫的功效,可見九月初九插茱萸,排除避邪這一說法不論,還真有些益處。也許增年益壽,預防瘟病才是古人佩戴茱萸的真正原因。

⑶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進入到十月之後,也就到了人們期盼已久的國慶節,但是在十月里還有一個節日是不容錯過的,那就是重陽節,那麼你知道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嗎?小編就給大家解答一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一、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據說在重陽節的時候插茱萸可以辟邪求吉,躲避災禍,所以就有了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了。
重陽節又叫做茱萸節。茱萸入葯,可制酒養身祛病。古人把山茱萸作為祭祀、避邪之物,在戰國時期,茱萸就是一種十分受人們歡迎的植物了,人們會把它做成各種各樣的東西戴在身上。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由此可見,在重陽節的時候,茱萸可以說是人們不可缺少的一種東西了。
文人們於重陽結伴外出登高賞茱萸,尤其在唐代,白居易、杜甫、寒山等幾十位詩人均有吟唱重陽登高及插茱萸的詩。最為膾炙人口的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見,不僅是一些普通的百姓,茱萸在一些文人墨客的眼中也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東西,是重陽節的必備之物。
茱萸是一種中草葯,常綠小喬木,有驅蟲祛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茱萸原本名叫山萸,相傳在戰國時期,趙王有頸椎病,一位姓朱的御醫就是用茱萸治好了趙王的病,之後趙王就將山萸更名為山朱萸,後演變為茱萸。
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重陽節除了插茱萸的習俗之外,民間還有登高望遠,喝菊花酒、賞菊、吃重陽糕、踏青等一些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重陽節也逐漸成為了一個人們尊老愛老的節日。
二、九九重陽節意義
重陽節又稱:登高節、茱萸節、重九節、老年(人)節。重陽節在每年農歷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重陽節的美食就是重陽糕,重陽糕有一則來源甚早的說法,《南齊書》卷九上說,劉裕篡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台。等他即位稱帝後,便規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據說後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給士兵的干糧。
九月九日重陽節也正是菊花盛開的時候。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菊是長壽之花又為人們所贊賞為凌霜不屈的對象且又為辟邪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自古有說法,重陽節又稱菊花節。所以賞菊也正是應了那時候的風景。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又叫"老人節",1989年,我國重陽節正式定名為老人節。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定為全國的敬老日。中華民族素有尊老敬老傳統美德,重陽節前後,黨和政府以各種形式開展敬老活動,比如召開座談會、老人宴、銀發旅、搞體檢、贈禮品、幫勞動等等。
重陽節的意義,其實很簡單,不過是國家體恤老人的一個節日,所以又稱「老人節」,大概也希望在外的遊子都能回家陪伴父母爺爺奶奶,這應該才是重陽節的意義。
三、重陽節的風俗
1、插茱萸
古人認為茱萸能夠祛除疾病,帶來庇護。所以在重陽節的時候,會採集來茱萸,有的直接插在門前,而有的會經過簡單的加工,製作成香囊,佩戴在身上。
2、登高
重陽節時節不僅僅菊花盛開,而且天高氣爽,更是適合登高,從古代,民間就有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篇也很多。
3、吃花糕
重陽節敬老,登高以避災,"糕"與"高"同音,又有"步步高升"、"壽高九九"之含義,所以"重陽花糕"成了普受歡迎的節日食品,重陽吃花糕始於西漢,當時稱為"蓬餌",亦即黍糕。
重陽節吃花糕的起因,緣於重陽登高習俗,有山的地方可爬山登高,而無山可爬的地方,就想法找彌補和替代的辦法,因"糕"與"高"諧音,就出現了吃花糕的習俗。
4、菊花酒
重陽佳節,中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

⑷ 人們在重陽節插茱萸,是為了表達什麼呢現在為何很少見人插茱萸了呢

在咱們傳統民族節日中,中秋佳節過完,而且是一年中十分重大一個節日,不夠一個月時間,為什麼這時候冒出一個重陽節?

由於王維這首詩文章標題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顯然直接把茱萸插在頭上的處理方式,一般都是老爺們乾的事情,她們不在意美觀大方,僅僅圖的便捷,在爬山時插頭頂,出山回家以後就把茱萸給扔掉。

換句話說,古時候,佩戴茱萸香囊比插茱萸應用場景范圍更廣。你說這個民間風俗為什麼沒落了呢?閑閑金融覺得,這其實跟社會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相關,香囊在古代十分普遍,而當代特別小眾,主要原因是被淡香水取代,而避免蚊子層面又有很多驅蚊花露水!

因此,茱萸香囊沒落了,也沒有人來插茱萸了。

⑸ 重陽節插茱萸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插茱萸的寓意:能驅邪治病。

插茱萸是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流行於黃河中下游、淮河、長江流域等地。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時,民間采茱萸插戴頭上,亦有用茱萸製成囊佩帶的,俗信能驅邪治病。

茱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山茱萸科的山茱萸,一種是芸香科植物吳茱萸,它是一種常綠小喬木,樹幾乎可以長到一丈多高,葉為羽狀復葉,初夏開綠白色的小花,結實似椒子;秋後成熟。果實嫩時呈黃色,成熟後變成紫紅色。

民俗特色:

舊時漢族民間節日風俗。古代風行九九插茱萸的習俗,所以又叫做茱萸節。相傳始於東漢,晉代成俗。至唐代,插戴茱萸、裝飾美容、祝頌延年益壽。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歷史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秋高氣爽,正是茱萸成熟之時,茱萸被認為能祛病驅邪,所以古人或頭插茱萸枝,或臂佩茱萸囊,登高游興,並把重陽節稱為登高節、茱萸節、茱萸會。

直至民國時期,一些文人秋季聚會請貼的常用款式為:「×月×日,登高萸觴,候光。」到民國以後,茱萸風俗逐漸衰退。但民俗仍然保留著。

⑹ 重陽節要配茱萸,茱萸是一種什麼植物其寓意又是什麼

重陽節風俗習慣非常多,高瞻遠矚,拜祖祈願,賞菊飲菊花酒,吃蟹吃重陽糕這些,也有一項風俗習慣活動插茱萸,針對茱萸好多人不明白,更不知道重陽節的茱萸如何配戴。那樣,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重陽節插茱萸是什麼植物呢?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我的介紹吧。

「茱萸」主要有三種:吳茱萸、食茱萸和山茱萸。前兩者歸屬於同菊科植物,三種外觀設計和類型也是有共同之處。

吳茱萸亦稱之為茱萸、吳萸。王維詩中的茱萸指的是吳茱萸。食茱萸又被稱為欖子、艾子。在朝天椒並沒有傳到中國以前,古代人用食茱萸取代朝天椒做調味料,或葯用價值。山茱萸屬山茱萸科,與重陽茱萸徹底無關緊要,僅因果子色紅類似芋類,由「朱芋」轉訛而成的,至今仍然有「芋頭肉」的稱呼。除開這三種比較常見的茱萸外,名稱帶有「茱萸」還因多種多樣,但是和重陽節所使用的茱萸不屬一類的科種。

⑺ 重陽節插茱萸這個習俗為什麼沒能流傳到今天

宋元之後插茱萸的習俗就逐漸少見了,現在的人們不太重視節日的習俗了就更讓人覺得沒有人再插茱萸了。那麼為什麼在重陽節要插茱萸呢?

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風俗逐步稀見了。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刻日子中著重的是避邪消災。跟著人們日子狀況的改善,人們不僅重視的現實日子,而且對未來日子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位置終究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⑻ 重陽節登高飲酒插茱萸,不是為了敬老,而是為了辟邪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在這一天,講究的人會和古人一樣登高望遠,插茱萸,賞菊花。再有空的話,就跟著志願者們參加一些敬老愛老的活動。

重陽節歷經數千年的時代變遷,每一個發展的重要時期,都被加入了新的元素。最早的時候,是先秦時期的人們為了慶祝豐收,會在九月舉行祭祀活動。

他們把希望寄託在「天」和祖先身上,希望有「天」和祖先的庇佑,來年能有一個好的收成。

到了漢代,雖然重陽節距離真正被定下來還有很長一段 歷史 ,而且這一階段也並沒有重陽節這個稱呼,但並不妨礙人們在九月初九這一天「 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

這段話出自漢代的《西京雜記》,可見在這一時期,人們就已經在九月初九這天,有了佩戴茱萸、吃菊糕、飲菊花酒的習俗。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茱萸是種什麼植物?據考證,茱萸種類分類很多,最為常見的就是山茱萸和吳茱萸兩種。之前有人認為山茱萸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很多地方都有,就認為人們佩戴的是山茱萸。其實不然,真正佩戴的是吳茱萸。

這種植物是一種比較名貴的中草葯,又比較高的葯用價值。最重要的是它身有異香,有驅蟲避災的作用。

古時候人們生活的自然環境比現在要好得多,但是醫療技術非常差,九月初九這一天登山的話,如果被蛇蟲叮咬,這可不是讓人掉以輕心的事情。

如果登高之前佩戴有異香的吳茱萸,就會避免蛇蟲靠近自己,達到驅蟲的目的,從而保證自己的生命不受威脅。久而久之,佩戴茱萸就被冠上了驅災辟邪的效用。

但要認真說起來,登高插茱萸其實是有一段故事佐證的。

傳說東漢時期,有個叫做桓景的人跟隨方士費長房學習道術。某日,費長房告訴桓景:「 九月九日汝南有災疫降臨,你把全家人的臂上都佩上盛著茱萸的小布袋,到蕭山上飲酒,方可避難 。」

桓景對費長房的話深信不疑,不假思索的就照辦了。帶著全家人佩戴茱萸去往蕭山飲酒,到了晚上回到家裡,發現雞都死光了。

這個故事的可信度到底高不高,沒有人能說得明白。或許是費長房為了宣傳自己的道術,編撰出來的一段故事,我們也無從得知。但在這個故事傳開以後,九月初九這天,登高、插茱萸和菊花酒等活動,就漸漸地被人們所接受。

而且這個故事明確的告訴我們登高、插茱萸、飲酒是有辟邪去災的作用。以現在的眼光看,多少有些迷信的成分在,但對於把一切都寄託給「天」的古人來說,這幾種習俗,倒是值得發揚光大的。

還有人以為,插茱萸、飲菊花酒是為了敬老,其實這和敬老一點關系都沒有。我們可以帶著茱萸回來送給老人,並且敬他們一杯菊花酒,或者做別的一些事情。但是這種行為真正意義上來說是敬老,給他們插茱萸、飲酒的行為才是為了辟邪。

而且在古時候,九月初九這一天人們是有祈願長壽的活動,但是和敬老沒有多大關系。這樣的行為是針對大多數人的,而不單單指的是年邁的老人家

重陽節的敬老行為是現代才有的含義,不論是在現代還是古代,「九」這個數字是單數中最大的數字,又同於「久」。因此,九月初九這一天又被叫做重九節,所以重陽節又被賦予了長長久久的含義。

現代人就把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也叫做老人節,旨在宣傳愛老敬老,恪守孝道。

從這個觀點上來看,古人的重陽節似乎和我們的老人節沒有什麼共同之處,其實這個觀點大錯特錯。

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可能大部分人會選擇過清明、過端午、過春節,但是對於重陽節似乎看的沒有多重。殊不知重陽節和清明節、端午節還有除夕,是我國古代四大祭祀節日,這四個節日的分量,在古人眼裡是一樣的。

只是現代人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在九月初九這一天出去登高、賞菊、飲菊花酒、插茱萸等,但是古代重陽節里的祈願長壽這個習俗,和我們現代的老人節是有相同之處的。

過老人節不僅僅是希望老人們晚年生活幸福,有所依仗,更是希望他們 健康 長壽。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盡管現代有些人在孝道這方面做得不盡人意,我們經常也會看到相關方面的新聞,但大部分人還是做得比較好的。

即使不能長期陪伴老人,但是物質服務和問候是必須有的。

⑼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是什麼植物

導讀:重陽節習俗特別多,登高望遠,祭祖祈福,賞菊飲菊花酒,吃螃蟹吃重陽糕等等,還有一項習俗活動是插茱萸,對於茱萸很多人不懂,更不知道重陽節的茱萸怎麼佩戴。那麼,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重陽節插茱萸是什麼植物呢?感興趣的朋友趕緊來瞧瞧我的介紹吧。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風俗據說由來已久。晉代周處《風土記》中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的記載。到了唐代,這個習俗更是盛行,除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外,杜甫也在《九日寓藍田崔氏庄》里寫道:「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古人認為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災避難,還能避免瘟疫,所以會直接把茱萸插在發髻上,也會用紫色的布囊包上茱萸的莖、葉或果實,系在手臂上。

重陽節插茱萸是什麼植物

茱萸屬芸香科植物,分布於長江流域和華南一帶。茱萸苦辛性溫,功在溫中、行氣、止痛。茱萸對嘔吐吞酸、腹痛瀉痢均有奇效。茱萸外用對高血壓、慢性消化不良、口腔潰瘍等病也有一定的療效。

茱萸是一味中葯,分吳茱萸和山茱萸。《中國葯學大辭典》解釋,本品南北皆可,入葯以「吳地」為佳,所以又稱吳茱萸。以前有人認為「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茱萸是山茱萸,實為張冠李戴。山茱萸雖為傳統中葯,有滋補益精的功效。

重陽節與茱萸的關系,最早見於《續齊楷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

當然以上故事可能只是一個傳說,但茱萸「辟邪祈福、消禍求平安」的寓意卻流傳了下來,後世人們在重陽節的時候,採集結了果子的茱萸,或置於布囊中佩掛在手臂上,或插戴在頭上,以祈福消禍求平安,並給了茱萸「辟邪翁」的雅號。

茱萸有三種

「茱萸」主要有三種:吳茱萸、食茱萸和山茱萸。前兩者屬於同科植物,三種在外觀和性質也有相似之處。

吳茱萸亦稱為茱萸、吳萸。王維詩中的茱萸指的就是吳茱萸。食茱萸又稱欖子、艾子。在辣椒沒有傳入中國之前,古人用食茱萸替代辣椒做調味品,或葯用。山茱萸屬山茱萸科,與重陽茱萸完全不相干,只因果實色紅類似芋類,由「朱芋」轉訛而來的,至今仍有「山芋肉」的叫法。除了這三種常見的茱萸外,名字含有「茱萸」的還有多種,但與重陽節所用的茱萸不屬於一類的科種。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宋元之後逐漸不見了,但重陽期盼避邪消災祈求長生與延壽的願望將會一直流存在人們的心裡。

重陽節的茱萸怎麼佩戴

從避禍避災到祈福祈壽的文化心理變遷,從重陽節的兩個民俗事象——茱萸、菊花——也可以得到反映。茱萸是一種葯用植物,常綠小喬木,秋天會結成熟後呈紅紫色的、氣味辛香的小果實。人們採集這結了果子的茱萸,或置於布囊中佩掛在手臂上,或插戴在頭上,並給了茱萸「辟邪翁」的雅號。

除此之外,「簪菊」的習俗也很普遍,如杜牧詩歌《九日齊山登高》中所言「菊花須插滿頭歸」。菊花又名「延壽客」、「不老草」。插茱萸與登高的結合,比簪菊要早。但宋元之後,佩茱萸之風漸少,簪菊之風日盛。

「辟邪翁」與「延壽客」,同樣是對於生命的追求,但兩者的意義指向有所不同。插茱萸,是出於對疾病災禍的恐懼尋求躲避消解,指向當下;簪菊花,是隨著生活狀況的改善、對現實世界把握度的上升,更多指向對於未來的祈盼,希望長壽延年,將來的生活幸福美滿。「延壽客」的地位最終蓋過「辟邪翁」,正是基於這樣一種邏輯的演變,而從「登高節」發展到「敬老節」,同樣基於此。

⑽ 重陽節又被稱為茱萸節,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因為茱萸代表的意思有避邪,重陽節插茱萸代表的意思有可以避邪,還可以驅趕疾病,避難消災,讓自己身體健康,讓家庭一帆風順。

重陽節是一直在古時候延伸過來的,從古代就一直有這個節日,古代用這個節日來祭拜老天和祖先,封賜秋收的豐收。重陽節應該是源於漢代,很多書籍都寫了重陽節插茱萸飲酒賞菊登高等活動,並且許多關於重陽節的民間傳說都源於漢代,以此推斷,重陽節的來歷就是與漢代有相關。



在現代生活中重陽節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但是我們中國有著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國家把這一天改成敬老節,讓大家都關愛老人,讓我們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為什麼不能插茱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孝敬父母的作文初三500字 瀏覽:245
福州晉安區老年大學課程表 瀏覽:548
怎樣應對農村養老 瀏覽:396
四級殘疾證養老保險 瀏覽:698
淮安養生毯有哪些 瀏覽:266
關於重陽節去敬老院的感恩活動 瀏覽:984
敬老院室外設施 瀏覽:780
如何改善年輕人朋克養生的想法 瀏覽:386
養老嬪葬一站服務機構 瀏覽:517
養老金第一年多少 瀏覽:292
怎麼補兒童體檢手冊 瀏覽:897
給老年人吃的 瀏覽:945
父母嫌割雙眼皮貴怎麼辦 瀏覽:995
什麼是導引養生手術 瀏覽:759
當父母不同意自己時怎麼辦 瀏覽:640
老年人用工協議樣本 瀏覽:92
50歲人晚上失眠怎麼辦 瀏覽:776
老年人的服務費多少 瀏覽:836
怎麼選老年人放大鏡 瀏覽:91
社保處退休去世 瀏覽: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