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孫權的孝順成不了大業

孫權的孝順成不了大業

發布時間:2023-02-07 01:03:43

1. 「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到底有多強呢

劉景升即劉表,漢末群雄之一,被推舉為荊州牧期間,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荊州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尤其是在戰亂之中,卻能將荊州治理成了一方安定樂土。在他病逝之後,蔡瑁等人廢長立幼,推舉劉表的二兒子劉琮繼任荊州牧,而就是這個蠢東西,在曹操南征之時,舉州投降,把老子辛辛苦苦營造的江山拱手相送。對於投降自己的劉琮,曹操大罵其豬狗不如,卻對自己的敵人孫權大家贊賞,於萬軍之前說了上面的那句話。那麼,孫權到底有多強呢?

(孫權故居,富陽龍門)

——善騎射,有雄略

俗話說:虎父無犬子。孫堅善射,孫權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有蘇軾的詞《江城子 密州出獵》為證:「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詞中的「孫郎」即孫權。《三國志·吳志·孫權傳》載:「二十三年十月,權將如吳,親乘馬射虎於凌亭,馬為虎傷。權投以雙戟,虎卻廢。常從張世,擊以戈、獲之。」詞作者蘇軾以此自喻,表明心跡,決心像孫權一樣射殺一頭老虎給大家看。

他深謀遠慮,智勇雙全。他披堅執銳,親率兵士,馳騁沙場。前半生沒有打過什麼大敗仗,反而取得了赤壁之戰、奪取荊州之戰和猇亭之戰「三大戰役」的勝利。他在開展軍事、外交活動和擴大地盤的同時,還注重發展生產、興修水利、免除租稅、崇尚節儉,以至富國強兵。

孫權在位二十四年,壽七十一歲,乃蜀漢延熙十五年也。後人有詩曰:「紫髯碧眼號英雄,能使臣僚肯盡忠。二十四年興大業,龍蟠虎踞在江東。」就連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稱其為:「孫權是個很能乾的人。」看來,孫權,還真是強!

只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再神勇之人,也有他的不足之處。陳壽批評孫權:「性多嫌忌,過於殺戮,愈到晚年越凶。」

2. 孫權 到最後為什麼都沒有成就大業

孫權從一個涉世未深的青年,十九歲就繼承父兄之業,在艱難環境中成長為一名卓越而老練的政治家 . 傑出而能乾的外交謀略家。在內政、外交、軍事、經濟各個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樹。不僅是三國時期第一流的政治家,而且在中國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也是屈指可數有作為的帝王之一。推進三國鼎立,孫權是至關重要的人物,起了主要作用。孫權聰明仁智,冠蓋當世;舉賢任能,勝於曹劉;雄略征伐,稍遜魏武;立國江南,功著千秋。孫權之所以不能統一天下,並非是「保江東,觀成敗」,而是「保江東,圖王業」,未達目的。諸葛亮就說個孫權不是一個「志望已滿」、「利在鼎足」的人,而是「智力不侔了故 限江自保」。又說:「權之不能越江,猶魏賊之不能渡漢,非力有餘而利不取也。」諸葛亮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下面再作具體闡述。孫權不能統一天下,舉其大端,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孫權所處天時、地利、人和均為劣勢。不足以滅蜀並魏。所謂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因素是相互影響的,三者又各包含兩個方面:天時含政治憑藉和事會機運;地利含形勝險要與人物殷阜;人和含得賢才與人心歸服。魏謀臣劉曄說:孫權雖有雄才,故漢驃騎將軍南昌侯耳,官輕勢卑。這就是說孫權政治憑藉不厚,沒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勢,也沒有劉備帝室之胄的正統之義,只能後發制人。在曹劉爭相稱帝的時候了把自己奪取天下的雄心深藏不露,以便充分利用曹劉敵對的空隙,朝秦暮楚,討取便宜。東吳地利有長江之險上此為一長;但地處低下而仰攻蜀魏,又是一短。只中國傳統文化在中原,人眾物盛,而又居高臨下。所以歷代南北對峙幾基本上是北方戰勝南方。孫權雖得江東才俊,而山越屢叛,人和也只得了一半。等到孫權鎮撫了山越,揮兵西進之時,曹操已南下。使得他未能在北方多務之時竟長江所有而喪失了機運。所以陳壽說:「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御,卑辭魏氏」。

其二,東吳名將過早凋零。東吳開國的文臣武將,約四十人全部在孫權生前早早謝世。周瑜、魯肅、呂蒙三位大將,文武兼資,他們制定了東吳政權的立國方針,偏偏最早辭世。東吳十二員虎將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陵統、徐盛、潘璋、丁奉,有十人凋落在孫權稱帝之前。孫策的突然早夭,幾乎使孫氏集團瓦解。孫權的大批謀臣驍將的過早謝世,使得東吳爭雄天下的實力大大衰 落。曹魏地廣,人才眾多,一輩輩成長。吳蜀地狹,.賢才非唯本土所產,因漢末亂世分之於四方,因此大批凋零後,人才難繼。可以說,這是蜀與吳相繼滅亡於北的重要原因。

其三,爭奪荊州,吳雖得實利,但也削弱了同盟,增強了曹魏。從逐鹿中原角度看,可以說是戰略失策。曹魏占天下三分之二,吳蜀合力相抗,尚且不敵。而又自相殘殺,大大削弱了抗衡力量。假如關羽得志荊襄之時,孫劉合力前進,劉備率益州之眾出秦川,孫權率江東之眾全力指向合肥、徐州。東西萬里全線出擊下彼此呼應,乘銳助勢,蠶食魏境,中原震動,人心思變,前途不可預料。孫權忌憚關羽,戰略轉向,雖一時得志。卻成就了曹氏篡漢。三國鼎立遂成不易之局。夷陵戰後,魏強、蜀弱、吳孤。此後,吳蜀雖重新結好,也頻頻東西相應出擊曹魏。終於因力弱而又各存異心,都希望對方替自己火中取栗,所以吳蜀的北伐均以失敗而告終。

其四,孫權短於臨陣突敵,戰功不著,直接影響他爭天下的進程,孫權親臨戰陣所指揮的戰役,多次失敗。有的是在絕對優勢情況下失敗,說明孫權應變將略,不是他的長處。這也是帝業不成的一個重要原因。縱觀中國歷史,凡是在亂世活動中的開國之主,無不善馭戎機。孫權雖也膽氣豪壯,可惜所遇對手道高一尺,孫權無所施其巧。在決機兩陣之間把不住時機。因而建功不著,大業難就。

其五,孫權稱帝,晚年昏聵。大凡帝王都好大喜功,且多疑忌,晚年尤甚。公元229年,孫權48 歲稱尊號,即皇帝位。從此,東吳政權從頂峰走向衰敗,孫權從明智走向昏聵,甚至暴虐。孫權稱帝建都武昌,是一種前進的姿態;稱帝後建都建業,實際意味著限江自保。孫權不聽勸諫,封遼東公孫淵為燕王,派重兵護送遼東使者,致使賀達等一萬將士沒入遼東,.晚年的孫權更是忠奸不分,設校事官、察戰官。大搞特務統治,信用佞臣呂壹等殘害忠良。特別是孫權寵愛魯王孫霸,無端廢太子孫和上造成大臣各有彼此,舉國分裂。孫權逼死陸遜。殺害吾粲、朱據等肱股大臣。使吳國政治出現了空前的危機。朝臣人人自危,邊將外叛。種下了亡國之禍,何談統一。

其六,曹魏重點防吳,孫權無隙可乘,不能建奇功。魏文帝曹丕三次大舉伐吳,兩次臨江,雖無功而還,但其戰略計劃先吳後蜀了十分明顯。公元234 年,吳蜀聯合北伐,魏明帝西守東進,他親自出征孫權,孫權聞風而退。在曹魏嚴密設防下,無論孫權,還是陸遜,出師皆無功,更不用說其他諸將。

綜上所述:孫權不能統一天下,因受歷史條件局限,有著多種原因,並非志存偏安。曹操、劉備、孫權都沒能完成統一大業,而是各自創立了鼎足三分的國家。漢末群雄紛爭了只有他們建成了功業。都是那個時代一流的英雄。

http://hi..com/jiangdonglieying/blog/item/8b207d30a216e0a05edf0ee2.html

3. 為什麼說孫權比較孝順

為什麼說孫權比較孝順?

孫權性格多謀善斷,謙虛服人,懂事理。為什麼孫策會把大權給了孫權?那時候的孫權年紀輕輕,二十齣頭,資歷不深,難以服眾。

孫權孝順母親有那些呢,曾記得孫權把妹妹許配給劉備,被吳夫人找到房間里罵,說了句:你好大的膽子,你放肆,深知不好的孫權,立馬跪下,立刻認錯,從這可以看出孫權是真的孝順卻不敢與之爭吵。

孫權的孝順體現在他對江東基業的重視,對江東百姓的負責,把對父母的孝順變成對江東的孝順,這才讓江東立足於三國。

閱讀全文

與孫權的孝順成不了大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江蘇農村養老模式 瀏覽:137
老年人腹股溝疝氣 瀏覽:228
長壽花大約多少種 瀏覽:308
臨沂多大年齡退休金 瀏覽:390
偏癱老人如何化痰 瀏覽:981
柳州市退休金認證 瀏覽:902
網上很火孝順漫畫 瀏覽:393
父母沒讀過書書面語怎麼說 瀏覽:305
如何說服父母給錢賺錢 瀏覽:554
老年痴獃人多久死 瀏覽:7
致重陽節詩句 瀏覽:6
養老年審完什麼時候可以繳費 瀏覽:653
敬老院健康體檢慰問詞 瀏覽:505
讀報父母恩咒怎麼迴向 瀏覽:546
孝敬爹和娘啊 瀏覽:413
孝敬主題班會結束語 瀏覽:173
江蘇退休金2015新政策 瀏覽:553
退休年齡河北省 瀏覽:680
鶴壁市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303
例假來了體檢什麼 瀏覽: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