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孝敬的經典繪本

關於孝敬的經典繪本

發布時間:2023-02-07 00:08:37

㈠ 適合孩子看的孝敬父母的課外書

有《弟子規》是孝敬父母的孩子愛看愛聽的書。「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
還有《媽媽再愛我一次》《給老爸老媽的健康枕邊書》

父母:苦萊花。抗戰的題材。主人公是一個偉大的母親。

《三字經》《陳毅孝敬父母》和《孔融讓梨》
等都適合。

㈡ 請給我幾本有關孝順的書(書名,作者,內容簡短一些)

1、《孝敬父母: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孝敬父母: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是針對所有生而為兒女的現代人所發出的振聾發聵的吶喊。《孝敬父母: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填補了目前市場的空白。無論你有無信仰背景,《孝敬父母: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對社會不斷進步、人情日漸冷漠的現代新型家庭關系,提出了全新的思考與挑戰。

2、《按照聖經孝敬父母》

作者是劉志雄和王愛君,由南方出版社2011年出版,本書共有六章分別是:一個被遺忘的誡命、一個被忽略的應許、孝敬父母在現實生活中的難處、孝敬父母應該從哪些方面實行、孝敬父母所遇到的難處、如何幫助別人孝敬父母六個方面孝敬父母。從目錄來看,本書的邏輯應該是層次遞進地論述孝敬父母這個主題。下面我就梳理下本書的大綱以及我對這本書內容的回應。

3、《孝敬父母》

本書內容包括:剡子扮鹿取奶孝雙親;介子推背母上綿山;潁考叔講孝道感召庄公;曾參恪盡孝道;子路背米;樂正子采蜜伺母等。

4、《給老爸老媽的健康枕邊書》

《給老爸老媽的健康枕邊書:孝敬父母的第一本書》是一本為中老年朋友帶來健康、幸福的書。它旨在幫助中老年人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了解合理的營養、健康的運動和生活方式對身心健康的影響,教會中老年朋友如何預防和應對疾病的困擾。

5、《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簡介:《傅雷家書》的出版,是一樁值得欣慰的好事。它告訴我們:一顆純潔、正直、真誠、高尚的靈魂,盡管有時會遭受到意想不到的磨難、污辱、迫害,陷入到似乎不齒於人群的絕境,而最後真實的光不能永遠掩滅,還是要為大家所認識,使它的光焰照徹人間,得到它應該得到的尊敬和愛。

(2)關於孝敬的經典繪本擴展閱讀

孝順的故事

1、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四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㈢ 有關孝敬的書籍有哪些

《讓青少年懂得孝敬父母的故事》這本書里有100多個古今中外典型的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如虞舜孝順父母、仲由背米孝雙親、曾參克盡孝道等等很多。

㈣ 《愛心樹》讀後感

讀完某一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愛心樹》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愛心樹》讀後感1

孩子需要金錢,大樹沒有,卻給了他蘋果;孩子需要房子,大樹沒有,卻給了他樹枝;孩子需要船隻,大樹沒有,卻給了他自己的樹干,大樹很快樂……過了很久,孩子已成了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又回到了那棵給予他很多很多,但自己卻只剩下樹墩的大樹旁。孩子累了,不像從前一樣和大樹一起捉迷藏、玩耍。大樹吃力地挺直了腰,讓孩子坐在自己身上。孩子坐下了,大樹很快樂……

這個故事就是《愛心樹》。

讀到這兒,你是否已經流下了感動的眼淚?這是一棵平凡朴實的樹,也是一棵為了自己深愛的孩子而給予了他太多太多的愛的樹。

孩子這時可能在沉思:大樹給予我的難道只是蘋果、樹枝與樹干嗎?這些東西能夠用金錢來衡量嗎?我留給大樹的是什麼呢?也許只有那溫暖又深遠的回憶。孩子用他那雙已經渾濁的眼睛注視著四周的這一切,依然是熟悉的地方,可曾經枝繁葉茂的大樹已經變成了蒼老孤獨的樹墩。孩子的心裡充滿著憂傷,淚水模糊了雙眼,他哭了:「大樹給予了我一切,甚至是生命,而我卻只有索取。我後悔啊……」

是啊,大樹的無私奉獻,大樹的博大胸懷,都讓我們感動。他為男孩付出了那麼多,卻一點兒也不求回報。在我的生活中,也有兩棵這樣的大樹在時時庇護著我,為我遮風避雨,他們就是我親愛的爸爸、媽媽。無論何時何地,他們一直在我身旁,給我世上最深最厚的愛,讓我無憂無慮地健康成長。而我卻習以為常地享受著這一切,不以為然。今天《愛心樹》讓我感到了心靈的觸動,我的眼睛也濕潤了。爸爸、媽媽對於我只有無私的給予,卻從不求回報。正如詩中所雲:「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可不能做那故事中的孩子。我也要做一個懂得感恩懂得愛的孩子。

《愛心樹》讀後感2

從前,有一棵愛心樹,她是一棵蘋果樹,她非常喜歡一個小男孩,因為小男孩每天都到她身邊玩:他有時抓著樹枝盪鞦韆,有時在樹蔭下打盹,樹很快樂。 有一天,男孩來了,樹高興的讓他玩,但他搖了搖頭,說要錢買玩具,樹讓他摘走了她身上所有的蘋果,男孩帶著蘋果高興的走了,樹很高興。

過了很長時間,男孩又來了,樹高興極了,還是讓男孩上來玩,男孩說他要成家立業,需要房子。樹讓他砍斷樹枝去蓋房。男孩抱著她所有的樹枝開心的走了,樹很欣慰。一個盛夏,男孩又回來了,樹雀躍萬分,依然讓他玩,男孩還是搖頭:「我老了,想造船離開這里。」樹讓男孩砍斷她的樹干去造船,男孩完成了心願,離開了這里,看著男孩遠去的背影,樹很高興,可是……

多年後,男孩又回來了,樹很抱歉的說「抱歉,孩子,我現在沒有蘋果,沒有樹干,也沒有樹枝了。」「沒關系,我現在只想坐在樹根上休息。」男孩坐了下來,樹感動得熱淚盈眶……。有一棵大樹,春天我們倚著她幻想,夏天我們靠著她談心,秋天我們繞著她收獲,冬天我們依著她看雪,這棵樹,就是我們的父母。

當我們長大的時候離開他們,只有當我們有求於他們或遇到麻煩時,我們才會回家……親情無價,從我們咿呀學語到入校求學,我們每個成長過程都緊緊揪住了他們的心,他們為之高興,為之擔憂,甚至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

家是溫暖的港灣,家是呵護心靈的庇護所,我們每個人都會這樣說,可又有誰能這樣惦記自己的父母呢?

《愛心樹》讀後感3

《愛心樹》這本書是世界繪本的經典作品之一,媽媽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給我買了這本書,我不識字的時候媽媽就經常給我讀,等我識字就自己讀了。

這本書內容是這樣的:從前有一棵蘋果樹,它喜歡上一個男孩兒。男孩兒每天會跑到樹下採集樹葉給自己做王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的王者。他也經常爬上樹干,在樹枝上盪鞦韆,吃樹上結的蘋果,同大樹捉迷藏。累了的時候就在樹蔭里睡覺。男孩兒愛這棵樹,非常非常愛它。大樹很快樂。但是時光流逝,孩子逐漸長大,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個年齡段男孩都會到大樹這兒來拿走它的一樣東西。就這樣大樹最後只剩下樹墩了,男孩兒也變成了一個年邁的老爺爺了。男孩兒對大樹說:「我現在需要的實在不多,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坐坐,好好休息。」大樹說:「你看,我這個老樹墩,正好叫你坐在上面休息。來吧,孩子,坐下吧,坐在我身上休息吧。」

讀完這個故事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爸爸媽媽把我從一個小寶寶哺育成一個健康的少年,他們就像故事裡的這棵大樹,無條件地為我的成長付出一切,不求回報。而我就好像故事裡的小男孩,可以完全地信任和依賴這棵大樹。爸爸媽媽對我的付出我會深深地記在心底,好好學習,快樂長大,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媽媽曾經告訴我這個故事還說明一個道理:「助人為快樂之本。」只有心裡常常想著關心別人,幫助別人,才會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這是一本我非常喜歡的書,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閱讀和欣賞這本經典的好書。

《愛心樹》讀後感4

《愛心樹》這本繪本是美國著名的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的作品。它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精彩故事:一棵有求必應的蘋果樹和一個貪得不厭的男孩組成的悲傷的動人的故事。

有一棵蘋果樹,它愛上了一個男孩。男孩幾乎每天都跑到樹下,收集葉子,扮森林的國王,扒樹干,盪鞦韆,吃蘋果。可是,時間過得飛快,男孩漸漸長大,不再與大樹玩耍,大樹常常感到寂寞。有一天,男孩突然來到大樹底下,對大樹說:「我長大了,想要一些錢,買東西玩,你能給我一些錢嗎?」大樹它沒有錢,便把果實給了男孩,讓它去賣錢。過了好久,男孩老了,他又來找大樹,說:「我只想找個地方休息,老樹根就是我休息的最好的地方。」男孩有氣無力的說。男孩坐在了老樹根旁,大樹盡量挺直「腰板」,讓男孩靜靜的躺下來休息,大叔很快樂。

愛心樹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我,在男孩需要幫助的時候,大樹把自己所有的果實,樹干,樹枝都給了男孩。通過這個,我想:媽媽就像書中的這棵偉大的樹,媽媽對我的關心,照顧是我這輩子都報答不了的。

記得我有一次得了重感冒,媽媽又是給我喂湯葯,又是陪我吊點滴,跑上跑下,忙個不停,過了幾天,我的病完全好了,媽媽來接我回家,這時,我發現媽媽消瘦了許多。頓時,我的眼淚溢滿了眼眶。

父母這棵愛心樹是多麼偉大呀。他們總是不斷的滿足我的要求,我會好好孝敬父母。我非常感謝美國的著名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因為他寫的愛心樹告訴了我一個道理:只要讓別人快樂,這時,你自己的心裡也同樣快樂!

《愛心樹》讀後感5

我最近讀了一本書名叫《愛心樹》,從前有一棵樹它喜歡上一個男孩,那個男孩常常跟大樹玩捉迷藏。小男孩有時候爬上大樹去摘樹上的果子吃,有時候採集葉子給自己做一個王冠。他把自己當做就是森林之王。小男孩有時候會爬到樹上盪鞦韆,他玩的開心極了。大樹始終覺得很快樂,那個小男孩喜歡這棵大樹。棵大樹為他付出一切,直至讓小男孩砍走樹枝、樹干、甚至付出身體但大樹也覺得快樂。

讀完了這本書,最林我感動的話是小男孩把樹枝卡砍走了但大樹依然還覺得快樂,可小男孩只懂得索取不懂得回報。

最後小男孩回來了他還問大樹索取東西,大樹就慈祥的說: 「那去吧孩子!」於是小男孩把大樹的樹干給砍掉了做了一艘船駕走了但大樹還覺得很傷心、傷心因為大樹知道小男孩走的時間很長所以大樹才覺得很傷心、難過。小男孩不管帶走了什麼東西大樹都覺得很快樂,因為大樹和小男孩的感情很深。

我看到小男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獻,要是我是那個小男孩的話我會天天給打樹澆水、施肥,讓大叔長的更茁壯。

愛心樹這本書讓我聯想到我和媽媽的關系,媽媽常常給我買新衣服,輔導我的學習,關心我的生活健康飲食.....媽媽我問付出的太多了。為了讓媽媽少操點心。我應該每天幫媽媽做點家務,媽媽累了,就給她敲敲背,捏捏腿。讓媽媽做個幸福的媽媽!

《愛心樹》讀後感6

謝爾·希爾弗斯坦用美國鄉村布魯斯音樂的節奏,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大樹給予了一個男孩成長中所需要的一切,把無私、博大的愛給予了小男孩,而自己卻不圖一絲一毫的回報。這是個什麼樣的故事呀!

我請10歲的女兒一起來讀這本不同凡響的書,女兒的直覺反應是這本書有太多太多的內涵,多得有些她都讀得不太懂。是什麼讓她費解呢?女兒說,她不理解大樹為什麼對男孩這么好?男孩為什麼老是不高興?不理解大樹什麼都不需要,大樹自己什麼都沒有了,連最後剩下的樹墩也會挺直身子讓男孩坐下來休息。

我突然明白了,這正是天才的謝爾大叔的高明之處!閱讀的理解需要人生體驗來支持。我自己就是因為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後,才更加理解父母對自己的那份愛心,才更加理解「給予」二字的崇高含義。

我要在下次孩子生日的時候,鄭重地送給她一本,讓她用成長的經歷,用「心」來讀懂這本書;我還要在下次回家的時候,給自己的父母獻上這么一本,我要告訴二老,自己早就讀懂了這份愛心,只是從來也沒有用合適的方式來表達。

在這篇大作里,天才謝爾大叔用足了美國鄉村布魯斯音樂的表現手法。美國鄉村音樂的特點是風格純樸直白,如平常說話的形式,帶有敘述性;它的曲調簡單重復、多半沒有旋律,節奏平穩,有很多低音線條和有力的節奏,而且還略帶有幾分淡淡的憂郁氣息。

天才謝爾大叔的作品雖然簡潔,但給人留出廣闊的想像空間;雖然平白,但因其顫動的心弦給人以心靈的沖擊;雖然憂傷,但卻填充了心中那份微微的缺憾。

心有多重,人生就有多重,愛有多深,人生就有多沉。讓我們記住這位撼動人們心靈之樹的大師——謝爾·希爾弗斯坦。

《愛心樹》讀後感7

一棵無私奉獻的大樹,為了一個男孩的快樂,奉獻出了他的所有,並盡全力幫助那個男孩,不求任何回報。

男孩幼年時代有時候用落葉做樹冠,裝成森林之王;有時候爬上樹盪鞦韆或者吃樹上的果子;有時候還在樹蔭下休息。一些年過去了,男孩不來了,大樹很孤單。一些年又過去了,男孩來了,要走了果子,賣錢去了。一些年後,男孩又來了,要走了樹枝,蓋房去了。一些年後,男孩來了,要走了樹干,做船去了。一些年後,男孩又來到樹下坐到了樹墩上。

文中最後幾句寫的是男孩最後一次回來的時候和一個把自己的全部奉獻給他的大樹的對話,這幾段雖然很簡單,但是表達著大樹覺得她對男孩的付出還不夠多,但依我看,大樹的付出,早已夠了。

讀了這篇文章,我想起了關於我和媽媽的一件事。那是一個很黑,很冷清的夜晚,我生病了,發著高燒,媽媽發現後馬上把我背到了醫院,一路上,我又是哭又是鬧,一點兒也不安靜,媽媽累極了,但她一點兒也沒有要我下來走的想法,還是一邊安慰我一邊快步背我往前走,到了醫院,媽媽又是拿葯,又是照顧我,我看見那豆大的汗珠從頭上流下來,我心裡竟然沒有一絲為媽媽著想的想法,現在想想真不應該,最後得知要住院的我,心裡有點不開心了,因為不能回家看電視玩游戲了,心裡變煩躁了,在醫院的那些時間,我對媽媽一點都不好,天天都埋怨她,有時候還不理她,現在一想,媽媽就像文章中的這棵大樹,而我就是那個不斷索取的小男孩!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故事,讓我明白,做一個不斷奉獻,看到別人快樂,自己就快樂的人,回報才是真正的快樂,索取永遠得不到快樂。

《愛心樹》讀後感8

今天,我看了一個故事,名字叫《愛心樹》。講的是一棵蘋果樹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樹在男孩小的時候經常和男孩一起玩兒,讓他爬她的樹干,在樹枝上盪鞦韆,吃她的蘋果,和他玩兒捉迷藏,累了就在大樹的陰涼里休息。男孩長大之後就不再和樹一起玩兒了,男孩不斷地向大樹要各種各樣的東西,大樹總是盡一切能力滿足他,直到自己變成了一塊老樹根。

我喜歡這棵樹,更心疼這棵樹。在整個故事中,樹一直在為男孩奉獻自己的一切:葉子、蘋果、樹枝、樹干。當男孩想當森林之王的時候,樹給他葉子做王冠;當男孩想得到玩具的時候,樹給他自己的蘋果,讓他到城裡把蘋果賣掉換錢;當男孩想要一座房子的時候,樹給他樹枝讓他蓋房子;當男孩想造船的時候,大樹給他樹干,讓他造一條船去他自己想去的地方;當男孩想休息的時候,樹給他自己唯一剩下的樹根……樹把一切都給了男孩,他只希望男孩能夠快。只要男孩快樂,大樹就很快樂。但是樹不求回報,還總是說「很抱歉,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以給你的了。」

我不喜歡那個男孩,他在故事中一直在索取,最後竟然把喜歡他的大樹變成一塊老樹樁,一點都不顧樹的感受。當樹同意拿走蘋果時,男孩便把蘋果都通通拿走了;當男孩需要一棟房子時,他就把大樹所有的樹枝帶走了。男孩很長很長時間才來看望樹,而且每次來都是來向樹要東西的,他很自私,所以我不喜歡他。

我們應該學會像樹一樣給予別人東西,但是要注意給予給誰。

《愛心樹》讀後感9

每一個生命都是一棵樹,終將衰老,終將死亡。要緊的是,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在世界上走一回,我們將收獲什麼,留下什麼,值得深思。

這本書主要是說:有一棵大樹它非常喜歡和一個小男孩玩耍。每次和小男孩玩耍的時間,它都覺得很快樂。但是時光流逝,孩子逐漸長大了,孩子陪大樹玩耍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孩子對大樹的要求卻越來越多,第一次要錢第二次要房子,第三次要船,每一次大樹都滿足了他的要求。不管孩子有什麼要求大樹都盡自己的能力去滿足他,當大樹看見孩子得到自己的幫助而開心的樣子,大樹也會覺得很開心。

我剛剛買到這本書的時候,引入眼簾的是封面上的的一句話——「看了這本書後,孩子會更愛媽媽。」我認為這句話說得對極了,百分之百的正確!確實如此,看了這本書後,孩子會更愛媽媽。因為這本書中的大樹就是媽媽的化身,而我們就是那個孩子。可當我們常常向媽媽伸出小手,向媽媽索取東西時,我們是否想過:媽媽能把這樣東西給我們的時候是需要付出什麼的嗎?汗水還是什麼別的嗎?當然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想過,我們只知道去享受得到這件物品時的快樂,從來沒有想過媽媽。然而媽媽呢?她對我們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不求回報,只要看到孩子快樂,她就感到滿足了。

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立刻就被大樹的無私、不求回報給感動了,但是讓我最為感動的還是——當大叔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男孩時,它還是覺得很快樂。還有,樹就像我們的父母,我們向他們索取了那麼多,難道不應該感恩,不應該回報他們嗎?我們不能總被施愛,我們應當學會感恩。如果一個懂得愛的人,那這個人就一定會感恩。

《愛心樹》讀後感10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坐在沙發上一起讀了《愛心樹》一文,這篇文章使我深受觸動。

《愛心樹》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與一棵大樹之間的故事,男孩小時候,大樹陪他一起玩耍;長大後,大樹讓男孩摘下自己的蘋果賣了去買玩具;成年後,大樹讓男孩砍下樹枝和樹葉去蓋房子;中年時,大樹讓男孩砍下樹干去造船遠航;男孩老了,大樹就讓他坐在樹墩上休息。

文中的大樹為男孩付出了一切——自己的果實、樹枝樹葉、樹干,即使變成了樹墩也想著為男孩做點什麼,大樹是多麼愛男孩啊!他的愛是多麼偉大啊!而男孩卻只知道索取,並不懂得回報。每次拿走自己想要的,就很長一段時間不理大樹,只有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才會再來找大樹,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生活中我也有一棵這樣的愛心樹,就是我的媽媽。她總是默默地為我付出,夾菜時總是把最好的留給我,每天都給我洗衣服、做飯,總是盡全力滿足我的願望。記得有一個下雪天,早上媽媽騎著電動車送我上學,地面結冰很滑,突然前面有一個人摔倒了,媽媽為了躲避她一打方向,我們也跟著摔倒了。媽媽的腿被壓在車下動彈不得,她卻沒有管自己的腿,而是連忙扭頭用關切的眼神看著我,問:「你摔到哪兒沒?」我說沒有,媽媽才放下心來,緩慢地推開車子艱難地站起來,打電話讓爸爸送我去上學。晚上回到家我才得知媽媽的腿摔骨折了,我十分感動。在媽媽養傷期間,我總是找機會為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端飯、倒水、拿拖鞋,媽媽說沒白疼我。

我們要珍惜生命中的「愛心樹」,去愛護並報答他們。

《愛心樹》讀後感11

周六的作文課上,我們看了一本十分感人的繪本,叫《愛心樹》。

這個故事講的是一棵極為普通的大樹默默地陪小男孩成長,默默地為小男孩奉獻出自己所有的故事。當小男孩還是孩童時,他可以爬上樹干玩耍,可以和大樹捉迷藏,可以拉著枝條盪鞦韆,熱了他可以在樹下乘涼,餓了可以吃樹上的果實,累了可以在樹下靠著樹干睡覺。當男孩長大需要金錢時,大樹給了他果實;男孩需要房子,大樹給了他樹枝;男孩要遠行,需要船,大樹給了他樹干。最後當年老的男孩回到大樹身邊時,大樹已經一無所有,不過他還可以讓男孩坐在僅存的樹墩上休息。雖然這棵大樹為男孩付出了全部,但它很快樂!很快樂!年老的男孩顫抖著雙手,回憶著和大樹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

我被這棵大樹無私的奉獻精神所感動,也被這偉大的愛所震撼!一棵極為平凡的樹,卻又是一棵不平凡的樹,它為自己深愛的小男孩付出了許多許多。雖然它為小男孩付出的'——也許在常人的眼中看來只是微不足道的東西,可就是那些微不足道的東西蘊含了它對小男孩深深的愛!雖然現在它已經一無所有,但它對小男孩深深的愛卻依然存在。無論小男孩在天涯海角,它的愛都會跟隨著小男孩,伴隨著小男孩,永遠不會分離!也許它會先死去,但它的愛卻永遠不會消失,依然會跟隨著小男孩一起走。如果小男孩先死去,它無法為小男孩舉行葬禮,不過它的愛會來到小男孩身邊和他一起被埋葬進土地,一起升上天堂,永遠永遠在一起,永遠永遠不分離,用深深的愛永遠陪伴著小男孩!

愛心樹的愛,永遠存在!

《愛心樹》讀後感12

某一天早上,媽媽問我:「你還記得《愛心樹》那本書嗎?」我點點頭,表示記得。於是,媽媽說:「你覺得那棵樹對小男孩好嗎?你覺得那棵樹像誰?你想當那個小男孩嗎?」媽媽對我提了一連串的問題。

頓時,我的腦子里印出了那本書的圖畫和文字,我沉思片刻。過了一小會兒。我高興的說:「我覺得那棵樹對小男孩很好,總是跟他玩耍。那棵樹像媽媽,男孩無論做什麼,他都開心。我不想當那個男孩,因為我不想讓媽媽最後像那棵樹一樣只剩下一個」樹樁「。」

媽媽聽了,高興的話都說不出來了,緊緊地抱著我,不停地親我,吻我。我心裡美滋滋的,都有點不好意思了。

又過了一會兒,媽媽又問:「孩子,你是想讓媽媽當那棵樹呢還是不想讓媽媽當那棵樹?」

這個問題可把我給難住了。我想:「書里說,樹原先是在跟孩子玩,後來卻把所有都給了孩子。」想到這里,我脫口而出:「我不想讓媽媽當那棵樹。」沒想到媽媽卻反問了一句:「你不想讓我跟你玩?於是,我被媽媽」打「了下來。又開始思考,既然我要讓媽媽後來也好好的,有了,我說:」我想讓媽媽前面當那棵樹,後面不當那棵樹。「

這回媽媽聽了,抱的更緊了,親的更用力了。我心裡就像喝了一罐密一樣甜。

當我們聊完時,我希望我和媽媽的聊天內容可以一路伴隨著我。

《愛心樹》讀後感13

這個周末,我讀了一本書。這是一本兒童讀物,叫《愛心樹》。說不定你們小時候都讀過這本書,但一定沒讀懂這本書的最終意義。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謝爾希爾弗斯坦,是一位享譽世界的藝術天才,集詩人、插畫家、劇作家、作曲家、鄉村歌手於一身。這本書雖是繪本,卻有一個大道理。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從前有一棵大樹,它喜歡上了一個男孩兒。男孩兒每天會跑到大樹下和它一起玩耍。但在孩子長大後,他不但不回報大樹,反而一次次像大樹索取,最後大樹被折騰得只剩下一個老樹墩。它最後卻把僅剩的那個老樹墩讓給了那個孩子,讓他坐在那兒休息。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想對大樹說:「大樹啊大樹,你怎麼就那麼傻啊!小男孩一次次向你索取,你也可以拒絕呀!」

我還想對文中的小男孩說:「小男孩兒,大樹已經向你付出了那麼多,你不但不回報他,反而得寸進尺,你難道不害臊?」

其實,這個故事還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手法,這棵大樹比喻的就是那一位位慈愛的父母啊,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放下一切,不斷的付出,他們是多麼的偉大啊!

這時,我突然聯想到,小時候我有一次發高燒了,在睡夢中叫了起來,說著胡話,睡在身旁的爸爸從睡夢中驚醒,摸了摸我的額頭,燙的嚇人,立馬跑到隔壁房間,叫醒了正在睡覺的媽媽。爸爸連忙背起我,在媽媽的護送下把我送進了醫院。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醫生說沒啥大礙,這時爸媽才鬆了口氣。爸爸把我抱在懷里還時不時的問我,哪裡不舒服,哪裡難過之類的。這時我發現爸爸已滿頭大汗,為了我他們操碎了心,連覺都沒睡。謝謝你們,爸爸媽媽。我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份愛,失去了永遠就不會再回來了。

正如唐朝詩人孟郊所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愛心樹》讀後感14

今天,我讀了一本叫《愛心樹》的書。

這本書講了一棵大樹和一個小男孩的故事,這個小男孩小時候每天都來到大樹底下和大樹一起玩。他有時候採集樹葉給自己做王冠,有時候爬到樹幹上盪鞦韆,餓了就吃樹上的蘋果,累了就在樹蔭下睡覺……小男孩非常愛這棵大樹,大樹也非常喜歡這個小男孩。時光流逝,小男孩漸漸長大,他再也不會天天和大樹一起玩了,大樹感到很孤獨。後來有幾次小男孩來看大樹,大樹每次都非常開心,它每次都高興地說:「孩子,爬到我的身上盪鞦韆吧!吃蘋果吧!到樹蔭里來吧!……」但是男孩沒有答應大樹的要求,還在忙自己的事。男孩長大了,需要錢,要娶個妻子需要房子,到遠方去需要一條船。大樹就給了他身上的蘋果、樹枝、樹干,自己只剩下一個老樹墩,但是大樹還是很快樂。慢慢地那個男孩變老了,走不動了,他最後來到樹墩旁,大樹還是非常高興地叫他坐到樹墩上好好休息。

讀完這本書,我被大樹的愛深深感動,它為了這個小男孩獻出了自己的一切,我想:書中的那棵大樹不就像我們的爸爸媽媽嗎?我們不就像書中小男孩嗎?有時候媽媽嘮叨我們,我們就會沖媽媽發火。現在我懂了,媽媽這樣做只是關心我們,愛我們。今後我一定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不再惹爸爸媽媽生氣了,我要跟他們大聲說:「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愛心樹》讀後感15

端午假期,我讀了繪本——《愛心樹》。

這本繪本主要講了一個小男孩和一棵大樹的故事。孩子很喜歡大樹,而大樹呢,也很喜歡孩子。小男孩幾乎每天都會跑到樹下收集樹葉,做成各種標本,也常常爬上大樹,在樹上盪鞦韆,與大樹玩捉迷藏。累了、倦了,還會在樹蔭底下休憩打盹兒。大樹和孩子互相陪伴,嬉戲,孩子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但是,時光流逝,孩子慢慢長大了,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大樹感到很孤寂。

有一天,孩子回來看大樹,大樹對他說:「來吧,孩子。再到我的樹上盪鞦韆,或者到樹陰底下睡會兒覺。」「我已經長大了,不再玩這些啦,我需要一點兒錢。」大樹回答:「我沒有錢,我只有一些蘋果和樹葉,你把蘋果摘下來賣了吧!」孩子爬到樹上,拿走了大樹的蘋果,高興地賣了錢。後來,孩子接二連三地拿走了大樹地樹枝和樹干,去自己享受了。只有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才想到了大樹。最後,孩子變老了,走不動了,他又來到大樹跟前,而大樹呢,只有一個老樹墩了。大樹看見孩子,就熱情地招呼他,「來吧,到我這里來坐一會兒吧!」孩子說:「可以啊!」孩子就坐到了大樹墩上,這時的大樹是那樣的高興和激動。

讀完這本繪本,我覺得文中的那棵大樹就是我們的爸爸、媽媽,文中的那個孩子就像我們。孩子只有碰到困難和坎坷的時候,才會來找大樹;而大樹,一直都是無私奉獻著,盡全力支持孩子。只要孩子提出要求,大樹都是盡其所有付出,可大樹自己卻從未向孩子索求過什麼,他只是熱切地盼望能見到自己的孩子,見到了,就高興,心滿意足。其實,我們的父母就是那棵愛心樹,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懂禮貌,做一個懂得感恩、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㈤ 《二十四孝圖繪本三種》txt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二十四孝圖繪本三種》(郭居敬)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提取碼:mnhr

書名:二十四孝圖繪本三種

作者:郭居敬

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

頁數:192

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繪刻本名著新編:二十四孝圖繪本三種》是周殿富先生遴選清及現代著名畫家三家繪本編著而成。分別是清代王素、任伯年和現代畫家李霞的《二十四孝圖》。三種版本,各有風格。王素本為此類作品中的麟角之作,畫風古典精細,色彩麗而不艷;任伯年的作品,人物塑造與線條自有陳洪綬、任熊之遺響;李霞的作品則獨具一格,筆墨行雲流水酣暢淋漓,人物造型表情生動,既有傳統中國畫之畫風,又集現代繪法技法於一爐。三位名家合集出版,既有欣賞價值,亦有收藏價值。

㈥ 孝敬父母的童話故事

童話,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字眼,一種令所有 兒童 歡欣鼓舞的文學體裁,它承載了兒童多少美妙的 奇思妙想 ,寄託了兒童多少神奇的 精神體驗 。下面是我為您整理的孝敬父母的 童話 故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孝敬父母的童話故事篇一:孝順的小狗
小朋友,狗忠實於自己主人的故事你們也許都聽過了。但是,小狗孝順自己媽媽的故事,你們聽過沒有呢?下面,我就給你們講這樣的一個故事。

好多好多年以前,在廣東省的東莞縣有一個人名叫陳恭隱。他家養了一條狗,這條狗渾身的毛都是雪白雪白的,但四隻蹄子卻是黑色的,好像是穿了四隻黑靴子。而尾巴呢,又是棕紅色的,真是好玩極了。陳恭隱是個讀過書有學問的人,由於他的父親是被奸臣害死的。所以他發誓這輩子永遠也不作官,也不跟那些當官的人來往,於是他就把家搬到了深山裡。

他養的那條三種顏色的狗非常聰明,十分懂事。每當陳恭隱出去散步的時候,狗就會在前面為他探路。一旦發現山裡有豺狼啊老虎啊什麼的,便馬上跑回來,叼住主人的衣服往回拽,然後又掉過頭去大聲地吼叫,嚇唬那些野獸。到了夜間,這只忠心的狗還總是在主人的屋前屋後溜達,為主人守夜呢。

過了幾年,這只狗生了五隻小狗,都長得跟媽媽一樣好看。小狗長了大一些的時候,陳恭隱把它們送給了幾家鄰居。這些小狗都能像它們的媽媽一樣,為主人看守門戶。

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小動物長大以後,都自動地離開媽媽,去過自己的生活,而它們的媽媽也不再去照顧她們了。它們分開以後,各不來往,像不認識似的。但陳恭隱養的這只狗卻很特別,小狗被送到各家以後,狗媽媽常常抽空去看望它們。教它們怎樣守衛門戶,怎樣防範敵人。而小狗見媽媽來了,都高興得不得了,又是蹦又是跳,擺著尾巴,請媽媽吃自己碗里的東西。

過了很久,五隻小狗都長得很大、很壯實了。而狗媽媽卻已經老了,身體很弱,背上還長了許多癩瘡,她不能像以前那樣逐個去看望她的孩子了。這時候,小狗很為媽媽擔心呢,它們每天早晨都趕回來看媽媽,爭著為媽媽舔干凈身上的臟東西。每到新年,小狗就會一起回來給狗媽媽拜年呢,它們一個勁地朝著媽媽擺著尾巴。狗媽媽坐在中間,一會兒親親這個,一會兒舔舔那個,好像在說:“噢,你們真乖,我的好孩子。”

終於有一天,這只忠實的狗老死了。五隻小狗圍著她,嗚嗚地哀叫著。它們是在哭嗎?它們多麼希望媽媽能睜開善良的眼睛,再看看她們一眼,希望媽媽能再親親它們呀。主人陳恭隱也非常非常地難過,他蹲在一旁嘆了好多好多口氣,輕輕地對小狗說:“唉,行了,人死不能復生,狗也一樣啊。你們的主人都等著你們呢,回去吧,啊……。”但是小狗還是不肯走,陳恭隱把狗媽媽搬到山上一棵大樹下,用鋤頭挖好坑後,把這只陪伴他多年的狗埋葬了。以後,五隻小狗經常來到這小土墳前,來來回回地走著,叫著,多少年了都是這樣。

小朋友,你們說,這五隻小狗,像不像孝順父母的孩子呀?你們喜歡它們嗎?
孝敬父母的童話故事篇二:孝順的小烏鴉
很久以前,烏鴉媽媽生了一隻可愛的小烏鴉。

烏鴉媽媽非常疼愛自己的孩子,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去捉蟲子喂他。

在媽媽的精心撫育下,小烏鴉漸漸長大了。

一天,烏鴉媽媽對小烏鴉說:“孩子,你已經長大了,應該自己生活了。”

小烏鴉點了點頭,告別了媽媽,開始了獨立生活。

在動物世界中,大多數動物在長大後都要和父母分開,獨立生活。

小烏鴉身體強壯,很快就成了一個捉蟲能手。

一天,他正在吃東西,忽然看見媽媽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地在追一隻小蟲子。

小烏鴉喊了一聲媽媽,就撲了過去。烏鴉媽媽拉著小烏鴉的手,關切地問:“孩子,你現在過得好嗎?有沒有挨餓?”

烏鴉是益鳥,可以吃大量的害蟲,保護莊稼更好地生長。很多西方國家把烏鴉當做吉祥和長壽的象徵。

小烏鴉看著衰老的母親,哽咽著說:“媽媽,我很好。您現在年紀大了,該享享清福了。以後,我來養活您,一定讓您吃得飽飽的!”

從此以後,小烏鴉天天都去捉蟲給媽媽吃,人們都誇小烏鴉是個孝順的好孩子。
孝敬父母的童話故事篇三:愛心香蕉
松鼠兄弟去探望生病的老考拉。

最近,老考拉的肚子好大,便秘很厲害。

老考拉摸著“化糞池”般的肚子,說現在就想吃香蕉。

森林裡,只有猴子大叔有一片香蕉林,可是大夥都知道,猴子大叔脾氣不好,很難從它那兒得到香蕉。

松鼠兄弟急了,老考拉無兒無女,行動又不便,該怎麼辦呢?

哥倆找到猴子大叔,想用自己最好的東西,去換猴子的香蕉。

松鼠哥哥先問:

“猴子大叔,我用兩袋最香最脆的堅果換你一串香蕉,好不好?”

“不行!”猴子不耐煩地說,“我牙痛,吃不了堅果,你還是自己留著吧!”

“那麼,我用幾枚新鮮美味的鳥蛋換你一串香蕉,行不行?”松鼠弟弟試探著問。

“不行!我現在吃素,不吃這玩意兒。”,猴子火氣非常大,“再說,你偷了人家的蛋,鳥媽媽會很傷心的!”

“猴子大叔,”松鼠哥哥靈機一動,問,“我能用一樣東西換你的香蕉嗎?”

“你還有什麼寶貝?”

“其實是一個消息——老考拉得了嚴重的便秘,它想吃香蕉通通便……”

一聽這話,猴子臉色大變,一時沒吭聲。

“如果這香蕉是給松鼠爺爺吃,我會送你一串;但要是給老考拉吃……”它突然轉口說,“我就送你一筐!”

“太感謝了!為什麼呀?”松鼠兄弟喜出望外,不解地問。

“因為孝敬父母大多數人都能做到,那是孝心;”猴子頓了頓接著說,“但能善待他人的父母卻非常難得,那是愛心!我猴子生平最敬重的,就是這樣的人……”

猴子說完,摘了一筐黃橙橙的香蕉,送給了松鼠哥倆兒。

松鼠兄弟抬著香蕉,既興奮又感動。它們要告訴老考拉,這是用一種叫“愛心”的東西,從猴子大叔那兒換來的“愛”心香蕉。

猜你喜歡:

1. 簡短的親情小故事

2. 親情的童話故事

3. 幼兒經典童話故事大全精選

4. 中國古代孝道故事

5. 母愛為題材的童話故事

㈦ 《愛心樹》讀後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收集的《愛心樹》讀後感(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愛心樹》讀後感1

在一個萬里無雲的星期天,我在家裡看了一本書,是美國作家希爾弗斯坦所寫的《愛心樹》。看了之後,令到我非常感動。

從前,有一個小男孩,他很喜歡和一棵大樹玩耍,大樹很高興,小男孩也很開心。他們都有很深厚的感情,每天小男孩都到那棵大樹下玩,玩累了,就在大樹底下乘涼並休息,那是多麼開心!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年的那個笑男孩已經長大啦,他沒有回來和大樹玩耍,大樹覺得很孤獨。有一天,"小男孩"回到了大樹那裡,大樹看見"小男孩",便很高興地邀請他一齊玩,但"小男孩"卻說:"我現在已經長大了,需要金錢做點生意,但是可沒有人肯把錢給我。"大樹聽到了,說:"那你把我的果子摘下來,拿出去換點錢吧。"說完,"小男孩"把大樹的果子都摘下來,高高興興地走了。大樹幫助了"小男孩",覺得很快樂。過了好久,小男孩又回到了大樹身邊,說:"我現在長大了,需要房子來成家立室。"大樹聽到後,連忙說:"那你就把我的樹枝砍下來,搭成房子吧。"說罷,"小男孩"把大樹的樹枝砍下來,高高興興地走了,大樹覺得很開心。又過了很久,"小男孩"又會來了,說:"我成家立室失敗了,想要一條船出海流浪。"大樹聽了,說:"那你把我的樹干砍下來,做成船出海去吧。"之後,"小男孩"把樹干砍下後,做成小船,出海去了。幾年以後,當年的小男孩已經是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他回到大樹身旁,而以前高大的大樹,現在卻只是一個老樹墩了。"小男孩"靜靜地坐在老樹墩上……

這個感人的故事使我有很多體會,這棵大樹是因為愛這個"小男孩",所以才幫助他、愛護他。那不就像我們的父母嗎?父母那無私的愛,把我們當成是"掌上明珠"那樣對待,我們就在父母溫暖的懷抱裡面無憂無慮地成長著,而父母要負擔那麼多的責任啊!他們把我們帶到這個美麗又繽紛多彩的世界上,但要把我養大成人,是多麼難啊!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我們的父母,要好好地對待他們,要做他們的好孩子。

《愛心樹》讀後感2

《愛心樹》是美國繪本作家謝爾·希爾弗斯坦寫的一本圖文並茂的小說,他的作品被翻譯成30多種語言,全球暢銷。這部小說也許是你讀的最快的一本小說,我和孩子一起讀了有近十遍,可是每讀一次就有更深的體會。孩子也能從中得到啟示。

故事說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棵蘋果樹,它非常喜歡一個小男孩。小男孩經常找樹玩,吃樹上的蘋果,在樹上盪鞦韆,或是在樹下收集樹葉,把他們做成皇冠,想像自己就是森林之王,累了,就在涼快的樹蔭里睡覺,大樹快樂極了。但是,男孩長大了,他不再找大樹玩,大樹經常感到寂寞,非常想念男孩。男孩第一次回來了,大樹十分高興,可是,男孩沒有心情陪大樹玩,他想買很多東西,需要錢,大樹就給他蘋果,讓他拿到集市上去賣錢,男孩不假思索地照做了。很久很久,孩子沒有再來看望大樹。大樹很難過。男孩第二次回來找樹,大樹很高興,孩子說他有了妻子和孩子,需要一棟房子,大樹又讓他把自己的樹枝砍斷,拿去造房子,男孩毫不猶豫地用樹枝造了一棟房子,大樹依然很快樂。孩子又有很長時間沒有來看望大樹了,男孩當他終於又回來第三次來找樹的時候,大樹非常高興,孩子說他需要一條船,駕著它到遠方去,大樹讓孩子把的樹干砍斷做船,於是孩子把樹干砍斷,做了一條船,駛走了。男孩第四次來找樹說他老了,很累,需要一個地方休息,大樹連忙讓他坐在自己唯一剩下的樹墩上,孩子馬上坐下來了,大樹仍然快樂。就這樣,大樹無私地奉獻了自己的所有,而男孩卻始終都沒有想到給予大樹一點快樂。

故事淺顯易懂,是一個溫馨、又略帶哀傷的動人故事。男孩不停地向樹索取他想要的東西,從來沒有想到過樹的感受,樹為男孩子獻出了自己的所有一切,無怨無悔,卻還非常快樂。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樹的無私、無怨,最催人淚下的是樹奉獻出了一切,卻很快樂。樹的唯一的快樂就是看到她所愛的孩子能來看他,無論孩子的什麼要求,只要她能做到的他都會答應。

讀著讀著,就想到父母和孩子。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上,都不是無牽無掛的,父母給予其生命,他們就是我們生命中的那棵愛心樹,在我們需要他們的任何時候,都會毫無怨言地幫助我們,支持我們。而我們,尤其是現在的孩子,多像那個男孩,有了快樂獨自享受,一有困難,一有挫折,才會想起他們。所以現在的孩子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從中能深刻體會到愛心樹是長在哪裡的。

《愛心樹》讀後感3

讀了這本繪本,終於明白為什麼它能夠引起眾多人的感情共鳴。本書講述的是一棵大樹與小男孩的一生的不同時期的對話和交流。男孩從喜愛大樹到一味索取,毫無感恩之心。而大樹多年來一直以一樣的態度呵護男孩,傾其所有給男孩,這像極了生活中的母子關系,更讓我想到了我和我的妹妹。

妹妹僅比我小一歲,在我出生那年的月子里,我的胳膊便被燒煤的火炕給燙傷了。一直留著一道很長的傷疤。從此,母親便心有愧疚,事事偏袒我,告誡姐姐妹妹無論何事都讓著我。所以,我毫無懸念的成了家裡的中心。媽媽買的東西我先吃,買的衣服我先挑,做家務時我先躲得遠遠的,妹妹沒念什麼書,她最先工作,掙得第一筆工資是給我買了禮物,聽說我要繼續深造又給我生活費,而我被寵著,被嬌慣著,把家人對我的關愛,忍讓變成了理所應當的。直到後來我工作後聽媽說妹妹已經還清我倆上學讀書時借的債,讓我別再有心理負擔時,我醒悟了,要知道當時的我工作好久了卻分文沒給過媽媽,我勉強能養活自己。爸爸媽媽不是妹妹一個人的,我理應有擔當,有責任。面對多年來我的所作所為,我只有深深的愧疚。

妹妹更像那棵愛心樹,本該是我來照顧她,我倆好像角色互換了。她對待每個家人都是如此,她自己開玩笑說,她屬牛,就是一任勞任怨為他人的命,但是她依舊很開心,因為她把愛都給了家中的每位成員。

我也比較慶幸,沒有完全像小男孩一樣,一味索取,不懂感恩。現如今,我們都有了自己的家庭,我會把妹妹和我的故事講給孩子聽,用行動證明我悟到了有付出才會心安理得的享受付出後的快樂。

《愛心樹》讀後感4

放假前,學校安排每個老師和學生一起共讀《愛心樹》,可整個寒假我的時間一直排的很滿,既要接送媽媽一周三次往返醫院做透析,還要接送兒子上英語,根本不能靜下心來讀書,直到今天是上交讀後感的最後一天,才坐下來,找到這本書品讀一番。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段時間自己的爸爸媽媽一下子都被病魔打到,讓我很害怕失去他們的原因,今天讀了小男孩和大樹的故事,我的心情特別激動,彷彿自己就是那個一直只知道索取的小男孩,而父母是那棵從不計回報無私的愛著我和哥哥的大樹,這才讓我意識到原來我是那麼脆弱,那麼的自私,常常忽視早已力不從心的父母,甚至有時候煩躁的對他們的關愛亂發脾氣,往往這個時候,父母還在哄我著不懂事的我。現在回想起來,滿是愧疚,我想,為什麼人往往要等到快要失去時才會珍惜,才會懂得?

慶幸此時讀到這個故事,讓我及時醒悟,懂得感恩,懂得回報,尤其是我們的年老多病的父母,他們從賦予我們生命的那一刻起,就不計回報的愛著我們,直到他們失去生命的那一刻,才會終止,而我們呢?為他們做了些什麼呢?既然不再是「幼稚的的小男孩,」那就像大樹一樣愛我們的'父母吧,老了的他們像個孩子似的,需要我們的寵愛,和大樹一起感受「樹的快樂」!

《愛心樹》讀後感5

這個假期里我讀了一本書——《愛心樹》,意思就是:一棵不斷給予的樹。這是一本繪本,圖與文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所以自然地保持了繪本渾然一體的藝術感覺。簡簡單單的文字和畫面,沒有任何修飾與色彩,卻講述了一個令人動容的寓言,溫馨中略帶著哀傷。它使我們重新思考自己與父母、與孩子、與朋友、與世界……的關系。故事內容是有一棵大樹,它喜歡上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每天跑到樹旁玩,盪鞦韆、捉迷藏。餓了吃蘋果,累了在樹陰下休息。有一天孩子長大了,孩子需要一些錢,大樹給了孩子一些蘋果到城裡賣。過了一些時間,大樹把樹枝給了孩子造房子,又過了一些時間,大樹又把樹干給了孩子造船,大樹變成了老樹墩,大樹有些傷心,孩子變老了,只能坐在樹墩上休息。

我覺得這個故事中大樹就像那個男孩子的媽媽,小男孩只知道索取,而父母只知道奉獻。但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孩子看的。雖然它的文字非常淺白,但故事中的哲理也許只有飽嘗索取與付出的成人才能深深地去思考。我覺得我們是那有求必應的家長,孩子的要求我們想方設法的滿足,一旦不能達成所願孩子就會撒潑打滾,這是我們想要的嗎?我覺得我們還是個貪得無厭的家長。我們總是讓孩子做這做那,完成我們大人的目標,這難道不是我們在向孩子索取嗎?讓孩子替我們完成夢想嗎?

索取與付出是應該成正比的,我們對孩子的付出,就應該換回孩子對我們真誠的回報,這個回報不是金錢不是成就而是他們的愛。

《愛心樹》讀後感6

《愛心樹》是美國作家謝爾·希爾福斯坦創作的一本繪本閱讀作品。書中用簡單的黑白線條畫和質朴的文字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和一棵大樹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這本書說的是有一棵大樹非常喜歡一個小男孩,這個小男孩也很喜歡大樹,他經常在大樹邊玩耍,和大樹捉迷藏。大樹有了小男孩的陪伴天天都感到很快樂。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小男孩慢慢的長大了,他有了許多的新夥伴,很少再去陪伴大樹了,大樹感到了孤寂。後來小男孩因為生活原因又來找大樹,向大樹提出了要錢、房子、船和娶妻,大樹為了滿足他的要求,讓小男孩摘下了自己的果實和樹葉,砍掉了自己的樹枝和樹干,最後變成了一截樹墩。雖然如此,大樹卻感覺很快樂。最後,男孩老了,累了,又回到了大樹的身邊,坐在了大樹的樹墩上,男孩又留在了大樹的身邊,大樹非常快樂。

這本書里的大樹就好像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在我們小的時候,他們照顧我們,陪我們玩耍。等我們長大了,他們又千方百計的要滿足我們的要求,為了我們的生活傾盡自己的所有,毫無保留的愛著我們。而我們孩子呢,小時候依靠爸爸媽媽的照顧,長大了還要他們操心。

讀了這本《愛心樹》後,我覺得很感動,我知道了爸爸媽媽的愛有多麼偉大。我以後一定要更愛我的爸爸媽媽,聽他們的話,不再讓他們為我操心。等我長大了,我要好好照顧爸爸媽媽,做他們的依靠,讓他們好好休息休息。

《愛心樹》讀後感7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閱讀了《愛心樹》,書裡面主要講了,有個小男孩兒很喜歡在大樹下去玩,大樹也很喜歡小男孩,他把能獻給男孩兒的都獻給了他,但是男孩兒漸漸長大,也不愛在樹上玩耍了,大樹非常的孤單。

有一次男孩兒去看望大樹了,可是男孩兒想要買些好玩的東西,需要錢,大樹就把樹上結的蘋果給了男孩兒,讓男孩兒去換些錢,大樹很快樂!又不知過了多久,男孩兒又來到樹下,他需要房子,需要船,大樹就把自己的樹枝和樹干都給了男孩兒,讓男孩兒用來建房子和造船,大樹就只剩下一個樹墩了,雖然如此,可是大樹很快樂!因為男孩兒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

又不知過了多久,男孩兒老了,也很累了,他來看望大樹了,大樹用他僅有的木墩讓男孩兒坐在上面休息。

讀完這篇文章後,我覺得大樹就像我們的父母,男孩兒就像我們,大樹把他所有的東西都獻給了男孩兒,男孩兒最後也長大了,他到大樹這兒來的時間也少了,大樹也很想念男孩兒,因為男孩兒長大了事情就多了,很少來看望大樹,大樹感到很孤獨。所以我們要向大樹學習,當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就要去幫助別人,這樣自己遇到困難的話,別人就會來幫我,就像書裡面一樣,大樹一直都在幫助男孩兒,但是男孩兒長大了,也不知道去感恩大樹,等到我們的父母老了的時候我們就要去感恩和孝順他們,多陪陪他們,多看看他們,這樣他們就會很高興,很快樂!

《愛心樹》讀後感8

今天,我讀完了一篇文章,其實呀,這也不是什麼書,只不過是一篇文章罷了。不過,這是一篇講述了一段耐人尋味的精彩故事。這篇文章就是叫《愛心樹》!

《愛心樹》講的是一棵大樹和一個孩子的故事。小孩子和大樹一起玩耍,盪鞦韆,吃樹上的果子。大樹老了,小男孩也長大了。大樹把她所有的東西全給小男孩了,讓他去造房子造船。最後大樹變成了一個樹樁。樹兒會哄一個頑皮的小男孩,真不容易!

愛心樹的故事深深地打動了我。在小男孩需要幫助的時候,它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成果、樹枝、樹干都無私地貢獻給了小男孩。通過這個感人的故事知道了一個道理,只要讓別人快樂,看到別人的微笑,自己的心裡就覺得非常快樂。也使我想到了爸爸媽媽對我的愛,他們總是對我精心地照顧,天天為我操勞,在我需要幫助的時候,他們總是想方設法滿足我的要求。父母這棵愛心樹是多麼偉大呀。我以後一定要好好聽爸爸媽媽的話,做一個好孩子,好好孝敬父母。同時我還非常感謝美國的作者歇爾?希弗爾斯坦,因為他給我們帶來了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愛心樹》。

《愛心樹》讀後感9

看了《愛心樹》這個故事,讓我非常感動。這顆愛心樹它很善良,因為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大樹卻沒有想到自己,而是把自己的全部都獻給了一個小男孩,不圖一絲匯報。讀完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敬愛的老師,親愛的爸爸媽媽以及所有關心愛護我的親人,她們對我只有付出,不求回報,我感謝所有關心愛護我的親人。從小男孩身上我懂得了只會所取不會奉獻適當苦的,也不會得到快樂的。

我讀了《愛心樹》這本書,使我懂得了大樹就是父母,男孩就像我自己,不管什麽事,我做錯還是做對,父母都會原諒和容忍我,我高興的時候,父母也高興,我不高興時父母想辦法讓我開心。他們就像大樹一樣把所有的愛都給了我,父母的愛就像避風的港灣,我長大以後回報他們對我的愛。

我從中感到:小男孩在童年時和愛心樹相處的很快樂,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有許許多多的想法和要求。每一次愛心樹都滿足了他的願望,可直到小男孩變成了老人他還是一無所有,沒有得到任何的快樂。

從小男孩身上我懂得:只會索取不會奉獻是痛苦的,也不會得到快樂!

《愛心樹》讀後感10

今天課間操的時候,趙老師給我們講了《愛心樹》的故事。

《愛心樹》講的是一個男孩和一棵大樹的故事。男孩小的時候,總愛爬樹,盪鞦韆,大樹很快樂。男孩長大一點了,大樹還把自己的蘋果送給男孩,後來男孩需要一座房子,大樹就把它的枝幹送給了男孩,大樹就只剩樹幹了,可是它還很快樂!(我問:大樹為什麼只有樹幹了還很快樂?貝貝說:老師說因為大樹幫助了別人很快樂!)等男孩老一些了想去遠方需要一條船,大樹就把它的樹干給男孩做船了。大樹就只剩下樹墩了。等男孩老得走不動的時候,坐在樹墩上。

大樹幫助了別人,犧牲了自己。我都被大樹感動了,差點哭了。

今天中午吃飯的時候,貝貝突然說課間操看《愛心樹》的故事了,說大樹讓她很感動,差點掉下眼淚。我問她大樹哪點讓她感動,她說大樹犧牲自己幫助別人讓她感動。晚上,因老師說可以把讀後感寫下來,就讓她說一下,可她說著說著就不願意說了,我聽她的聲音有點想哭的感覺,我想她可能怕自己哭了,就匆匆結束了。

沒想到這本書會讓孩子有這么深的感受,我一定也買一本,孩子多看兩便也許會有更多的感受!

《愛心樹》讀後感11

看了《愛心樹》這本書,我很感動。覺得大樹就像媽媽,小男孩就是寶寶。

從小時候大樹媽媽就跟小男孩捉迷藏,給小男孩盪鞦韆,長大後大樹媽媽為小男孩付出很多,只要小男孩有需要,大樹媽媽就會給他自己身上的蘋果,樹枝,樹干,使小男孩換到了錢,造起了房子,做成了小船去遠航。而大樹媽媽只剩下一個老樹墩,當小男孩老了,走不動了,但他還是大樹媽媽的孩子,大樹媽媽還是很愛他,當孩子需要一個安靜的地方坐坐,大樹媽媽讓小男孩坐在了它的老樹墩上,小男孩又跟大樹媽媽相依在一起,大樹很快樂。生活中像大樹媽媽那樣,總是無私地付出的爸爸媽媽,有很多很多;像小男孩那樣的,接受到爸爸媽媽關心的寶寶,也有很多很多。

早上,我們在父母催促下上學,晚上我們在父母的叮囑聲中上床睡覺。因為有了爸爸媽媽的關愛,我們才能快樂的長大。只要用心去觀察,你會發現媽媽的愛很深,期望我們做到更好更優秀。所以我們不要忘記媽媽的愛,要用感恩的心去對待父母。

《愛心樹》讀後感12

讀了《愛心樹》 這本繪本,我被書中的大樹無私的愛深深的打動了。

書中講述了有一棵樹非常愛一個小男孩,它把全部的愛都奉獻給了這個小男孩。因為愛,它把蘋果奉獻給了這個小男孩讓他去換錢 ;因為愛,它又把樹枝奉獻給了這個小男孩讓他去蓋房子;因為愛,它又把樹干奉獻給了他,讓他去造船遠航。後來男孩老了累了需要休息,大樹什麼都不能做了,仍用它僅剩的老樹墩當做座位讓他心愛的孩子坐下休息,為男孩做最大的努力。

透過了這本書,我想起了那含辛茹苦把我養大的媽媽,回憶起媽媽對我那無私的愛——因為愛 ,我摔了跟頭她甚至急得比我還痛苦;因為愛,當我生病時,媽媽甚至可以整夜不休地守在我的床頭……。媽媽就如同這棵愛心樹一般,一直甘心情願為我們付出到老,無怨無悔,無私奉獻。母愛是不可代替的,母愛是最偉大的、最無私的;但我們作為孩子是不能象小男孩對待大樹一樣對待父母的,只索取不付出,付出總應有回報,一個人要有感恩的心,一個人想要獲得別人的愛和關懷,首先得學會關愛別人!特別是對你默默無聞地、無怨無悔地付出愛的人!但願天底下所有的孩子都能懂得並珍惜這份愛!

㈧ 文明禮儀方面幼兒繪本推薦

文明禮儀方面,幼兒繪本我認為有一個是焦作幼兒禮儀教育繪本小冊子,連續五本是不錯的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孝敬的經典繪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應對農村養老 瀏覽:396
四級殘疾證養老保險 瀏覽:698
淮安養生毯有哪些 瀏覽:266
關於重陽節去敬老院的感恩活動 瀏覽:984
敬老院室外設施 瀏覽:780
如何改善年輕人朋克養生的想法 瀏覽:386
養老嬪葬一站服務機構 瀏覽:517
養老金第一年多少 瀏覽:292
怎麼補兒童體檢手冊 瀏覽:897
給老年人吃的 瀏覽:945
父母嫌割雙眼皮貴怎麼辦 瀏覽:995
什麼是導引養生手術 瀏覽:759
當父母不同意自己時怎麼辦 瀏覽:640
老年人用工協議樣本 瀏覽:92
50歲人晚上失眠怎麼辦 瀏覽:776
老年人的服務費多少 瀏覽:836
怎麼選老年人放大鏡 瀏覽:91
社保處退休去世 瀏覽:916
老年人晚上睡覺老是腿軟怎麼回事 瀏覽:457
幫父母貸款有哪些危險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