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國學孝敬父母情景劇劇本

國學孝敬父母情景劇劇本

發布時間:2023-02-06 07:33:50

⑴ 國學書里的第二課無違為孝的內容。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不違背禮。」在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樊遲:「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健在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過世後,安葬的時候要按照禮的要求,祭祀的時候要按照禮的要求。」
孟武伯(孟懿子之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除了疾病,不可有其它事情讓父母擔憂。」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現在所稱為孝的,只是說能夠奉養父母.跟犬馬一樣,人都能豢養他們,如果沒有敬重之心,那跟圈養犬馬有什麼區別呢?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⑵ 近代、現代孝敬長輩的故事

1、1956年,肖秀雲開始照顧婆婆楊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年過去了,肖秀雲一直堅持照顧婆婆,肖秀雲說,做孝順媳婦是自己一個簡單的想法。

楊金枝,今年已經101歲,兒媳肖秀雲,今年已79歲。楊金枝的獨子已過世近10年了,現在,兒媳肖秀雲和婆婆楊金枝住在八師一三四團下野地鎮鎮區保障性樓房一起共同生活,楊金枝的生活起居還和以前一樣都是肖秀雲照顧。

肖秀雲說,我和婆婆都出生於窮苦人家,我把婆婆當作自己的親娘一樣照顧,我有退休工資,婆婆也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平常她喜歡吃啥我就做啥,雞蛋糕、餃子等我都給她做著吃,她年齡大安的假牙,飯軟些她好吃。

楊金枝家在山東東明縣農村,1956年,楊金枝的獨子與鄰村姑娘肖秀雲結婚。結婚剛3個多月,楊金枝的獨子就支邊到八師一三四團。作為一名普通農村婦女,肖秀雲承擔起照顧家裡老人的重擔。肖秀雲說,吃飯的時候,我每次舀飯都是給她舀第一碗端給她,吃完飯給她洗好碗。

2、9月1日是學校開學的日子,當其他大學新生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大學校門的時候,來自肥城的學生於統帥卻是「背」著母親來到大學校園的。由於母親身患重病不能自理,從小學起,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做飯、打理農活……

可這並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少年,初中畢業他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鎮重點高中。此後,他開始了「背」起母親上學的日子。雖然於統帥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照顧母親,但是高考他依然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國石油大學青島校區錄取。昨天,於統帥帶著媽媽來到青島,繼續他的帶母求學之路。

拿到錄取通知書,於統帥的心裡很高興,但也伴隨著不安。因為到青島上大學,他放心不下母親,母親放心不下他。於是,於統帥做了一個決定,背著母親來上大學。

山東愛聯盟公益基金會長張瑛得知此事後,決定資助於統帥大學四年學費及租房費用,並為他們早早在石油大學附近租好了房子。昨天,在張瑛的幫助下,於統帥和母親來到了青島。

3、2008年10月,廣東電白縣沙琅鎮17歲少年邱炳強遭遇噩耗,父親舌癌不治去世。但厄運依然沒走遠,2009年,母親周紅霞由於連續加班超時而暈倒,腦內大出血,術後脫離危險卻造成半身癱瘓,失語,需要人長時間在身邊護理。

正值高二的邱炳強決定休學一年,一方面接手各種毽球表演節目自己賺錢,一方面開始了漫漫的替母維權路,官司一打一年半,自寫上訴狀,許多大人都應付不了的繁雜手續他都一一嘗遍。母親住院一年多,全靠邱炳強一人來照顧。

2011年,邱炳強輾轉來到深圳市西鄉中學復讀,母子二人租住在學校附近,早中晚學校住處來回跑,除了學習,邱炳強還是該校中國青少年毽球推廣中心的代課老師,上好文化課、堅持毽球訓練、表演賺錢、照顧母親,邱炳強事事安排妥當,2012年7月,他順利被武漢體育學院單招錄取。

邱炳強上了大學後,一直把母親帶在身邊照顧,但是讓邱炳強沒有想到的,2015年3月31日,周紅霞再次暈倒在地,被邱炳強的同學發現後,及時送往醫院。「當時我正在上海錄節目」,邱炳強說,自己每月都會出去表演三天,以此賺取母子的生活費用。

4、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在浙江紹興柯橋區稽東鎮石嶴村下塘自然村,老鄉們都在傳著一個「久病床前有孝子」的故事。村民們說的是村裡方慶傳和方雲美夫妻兩人,他們幾十年來照顧彼此的養父母,留下了以孝為本的好家風,影響著全村人。

方慶傳是養父母在1951年從鄰村抱回養育長大的。在其娶妻後不久,妻子卻患上尿毒症。雖然一家人竭盡全力救治,但受當時醫療條件以及家庭經濟限制,23歲的方慶傳依然失去了妻子。

而方雲美也和方慶傳一樣有著相似的經歷。1950年,只有4個月大的方雲美被養父母從嵊州領養回來,長大後也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選擇了離婚。

就是這樣兩個有著相似經歷的人,經人撮合,走在了一起,並在婚後育有一子一女。如今女兒出嫁,兒子也娶妻生子。而對於雙方的養父母,他們盡心盡孝,報答養育之恩。

5、國學大師黃侃,雖放浪形骸,卻奉母至孝。黃侃自幼喪父,由生母和慈母將他撫養長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黃侃回到家照顧了六個月,母親就去世了。黃侃大慟,吐血不止。

當時,清政府嚴捕革命黨人,黃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請好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這幅畫成為他的隨身寶物,一刻不離。

對慈母田氏,黃侃也是非常孝順。他在京鄂間千里來來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隨身攜帶一口棺材。這口棺材是其父黃雲鶴留給慈母的,本為黃父當年准備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給了慈母。慈母去世後,黃侃悲痛欲絕,按照古禮服喪。

以後,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全家設供祭祀,傷慟不已。

⑶ 怎麼樣孝敬父母一段話

你想怎樣孝敬父母呢,用幾句話寫出來
我愛您們!你們把我輔養教育長大不易,您們捨不得吃穿,唯獨用在我身上的您們捨得,我要好好孝敬您們,一同出去游出玩水!
平時如何孝順父母的寫一段話(至少三句話)
媽媽,你們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你們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你們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們再也不要覺得,你們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該的;我們更不要對父母的艱辛付出和無限關愛,視而不見,無動於衷,甚至怨氣沖天。

因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現在要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
孝敬父母寫一段話
這是用行動證明

幾句話

不足可信
怎樣孝敬父母(用幾句話表明)
人生在世,莫以善小而不為,而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我想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最基本的道德底線。今天,恭喜你,你會查詢這樣一個經驗,說明你已經具備基本的孝心。現在,80後、90後,甚至是00後的朋友們,父母承擔著非同尋常的生活壓力,作為子女的我們,如何去孝敬父母,甚至不能說孝敬了,如何可以讓父母少操心?
一年級孝敬父母的一段話
孝敬父母不能等:有人說,等我們有錢了,讓老人家坐在錢堆上隨便花;等我有時間了,帶著父母,暢游天下,在有生之年瀟灑個痛快!那是不可能的,等待我們有錢了,父母的牙還能啃得動包米嗎?等我們有時間了,想帶著父母去周遊世界,他們還能上得去飛機嗎?等我們,可父母年紀不可等,當我們靜下心來好好想一想時,對父母孝心,其實不就是在我們平時的「滋潤」中完成。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父母上了年紀,究竟還能有多少個春秋?別讓日後自己徒增遺憾,落淚以視悲哀!「孝盡父母的事情永遠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錢能夠得到全部表達的。父母要錢干什麼?他們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更不是在這種時候還自鳴得意的認為老人是欠了我們的,甚至為此而和老人慪氣!當父母上了年紀所缺的應該是與兒孫其樂融融的相處!也就是在父母難於動身時的一個代步,在口渴時的一杯茶水,在寂寞時候的陪伴,在生病時的一次次問候……這些都是老人內心所渴望的!感恩父母養育情,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的生命就傾注了父母無盡的愛與祝福,為我們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或許,父母不能給我們奢華的生活,但是,他們給予了一個人一生中不可替代的——生命!感恩父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只要能讓他們感到欣慰,這就夠了。
寫一寫,我們應該怎樣做才是孝順父母寫4條
經常跟父母通電話有時間盡量回家陪父母

買點父母愛吃的食物

陪父母去逛逛他們想去的地方
孝敬父母,我們怎樣做的作文
孝敬父母是一種美德,也是做為子女的我們應該做的。

我曾在報紙上看到這樣一段話「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華麗樂章,因為—真心似金;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加以詮釋,因為—自己讀懂,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慢慢加熱,因為—早已溫存。」是啊,父母為了讓我們有一個好的生活、學習環境,整天不辭勞苦地工作,原本帥氣的爸爸和漂亮的媽媽臉上的皺紋與額頭上的白發也是越來越多,父母為了我們犧牲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以前那個頑皮、動不動就對父母發脾氣的女兒現在已經長大了,懂事了,我們該讓父母歇歇了。

每天清晨是誰為你做好了可口的早餐?是誰叫你起床?是誰每天都准備了香噴噴的飯菜?是誰幫你把衣服洗干凈?是誰在你對什麼有所疑問時耐心地指導?又是誰一直在為你默默地付出而沒有一句怨言呢?那個人不是別人而是我們的父母,父母為我們做得夠多了,該讓他們歇歇了。

我們應該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說:幫父母洗洗鞋呀!幫父母拿一下鞋呀!幫父母錘錘背!以前我們受到別人的幫助,以及老師同學的鼓勵都會銘記在心,可是,父母為我們做的卻認為是理所當然。每次我們過生日,父母就會給我們一個個驚喜,可是,又有誰曾記得父母的生日呢?俗話說:「孩子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當我們都高興得慶祝自己的生日時,別忘了對母親說一句感恩的話 。

當父母幸苦一天後,回到家,幫母親倒一杯水,說一句:爸爸媽媽您們辛苦了,父母都會感動不已,激動地誇贊我們說:「哦!我的孩子終於長大了,懂事了。」

父母親對孩子的愛是最單純的,他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細心地照顧著我們、保護著我們,為我們遮風擋雨,當我們取得成功時而高興時,父母親也在為我們高興,當我們難過時,父母親卻比我們還難過。

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華麗樂章,因為—真心似金;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加以詮釋,因為—自己讀懂,唱給父母的歌,不需要慢慢加熱,因為—早已溫存
10件孝敬父母的一句話
1、《論語.里仁》:「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2、孝順經不起等待,別等有錢才說孝順;

3、最貼心的孝順,就是多陪陪看成的父母,這才是他們最想得到的;

4、送父母一件衣服、一頂帽子,其實他們已經非常甜蜜了;

再多的想不起了,建議你去孝子心查找下,裡面有些孝順好文章
幫我找一篇關於孝敬父母的不超過300字的一段話
吃水不忘挖井人,兒子不忘父母恩。我家四口人,父親母親,弟弟和我。父親因工作需要經常出差。母親既要上班又要帶弟弟,還得搞家務。忙的她經常夜裡12點以後才睡覺。我看在眼裡痛在心裡。所以在節假日我回到家裡後抓緊時間完成作業就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早上幫媽媽買菜,摘菜,洗菜然後再幫媽媽拖地板,擦桌子,照看弟弟。有一次,媽媽感冒了,頭痛的不得了,躺在床上,不想動,急的我趕緊跑到大街上的葯店裡買了感冒葯和消炎葯,回到家裡按葯盒上的說明,讓媽媽吃下去,並且讓媽媽喝了大量的水,然後給媽媽蓋上被子,媽媽睡了半天起來以後,她的感冒好憨了。我記得從我5歲時,凡遇到媽媽的生日和母親節,我總要給媽媽製作一張精美的卡片,上面寫著祝媽媽「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或者是「祝媽媽生日快樂」「節日愉快」!
寫一份美滿家庭孝敬父母教育子女一段話
先有爹娘後兒孫

後來樣子看前身

您要想使兒孫孝

好樣原來在自身

苦沒有白吃的!

栽下菩提樹,

收獲吉祥花

春天不播種

秋天收獲啥

您一定是在栽福根!

老人像樹根,要想枝繁葉茂,花香果甜,就一定培根澆水,根深蒂固

您如果不信,您看看身邊哪有一個不孝兒孫興業發財的!?

一定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想開看淡:魯迅說:我贊同佛家的觀點:人生來就是受苦的!要不天下的嬰兒生下來都大聲啼哭。中國的字音通理,字形藏意。享受---就是享完就受;受了---甘願受了罪,吃了苦就了帳了!否則---

恨怨惱怒煩

人生五毒丸

半丸就得病

一丸就送命-----------以上是聽國學大師潘守宇的講座筆記

⑷ 國學經典故事情景劇小劇本

國學一直以來都是中華民族燦爛的 文化 精華,國學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很多 國學經典 中的 故事 被引用到課堂教學中。以下是我為大家准備的國學經 典故 事劇本,希望大家喜歡!

國學經典故事劇本 範文 篇1
曾參養志

曾子,名參,字子輿,是春秋時期魯國南武城人,從小就很孝敬父母,以其孝行而著稱鄉里。孔子將“孝道”的學問傳述給他,在《孝經》當中,與曾子以一問一答的形式,把孝道表露開解無遺。孔子囑托曾子一定要把孝道發揚光大,可見曾子的孝心孝行非同一般。

有一次,曾子到山裡頭去砍柴,只有母親在家。不巧,家裡突然來了客人。母親一時不知所措,惟恐因待客不周而失禮,情急之下,她就用力咬了自己的指頭,希望曾子在山裡頭心能有所感應,趕快回家。果然,母子連心,曾子正在山中砍柴,突然感覺一陣心痛,他馬上就想到了母親,於是就趕緊背著木柴趕回家中。

又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蒸梨給年邁的婆婆吃。當時梨蒸得還不熟,她就端給婆婆吃。曾子看了非常生氣,也很懊惱,就把妻子休出家門。從此,曾子父兼母職,也沒有再娶。

還有一次,曾參與父親曾晳一同在瓜地里勞作,曾參稍不留神,斬斷了瓜苗的根,曾晳看到孩子不知愛惜物力,做事不謹慎,舉起手上的大杖就向曾參的背部打去。曾參見父親因自己做錯事而生氣,心裡很慚愧,也不逃避,就跪在地上受罰,可身體承受不住,便暈倒在地,不省人事,過了很久才慢慢蘇醒過來。

曾參剛睜開眼睛,就想到了父親。為讓父親安心,他歡歡喜喜地爬了起來,整理好衣冠,恭恭敬敬地走到父親面前行禮,向父親問道:“父親大人,剛才孩兒犯了大錯,使得父親費了很大的力氣來 教育 我,您的身體沒有什麼不舒服的地方吧?”

問候完父親,父親見曾參似乎沒有什麼大礙,稍放了心,曾參於是退回了房間,拿出琴開始高聲彈唱起來,他希望歡樂的音樂與歌聲能傳到父親耳中,讓父親更加確認自己的身體無恙,可以安心。

聽到這件事的人都很敬佩曾參對父親的孝順,可孔子很不高興,對門下的弟子們說:“曾參來了,不要讓他進來。”弟子們有些奇怪。曾參知道後,內心很是惶恐不安,老師如此生氣,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可仔細檢點反省,卻又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於是,就請其他同學去向老師請教。

孔夫子此時便向前來請教的弟子說道:“舜在侍奉他的父親瞽瞍(ɡǔsǒu)的時候非常盡心,每當瞽瞍需要舜時,舜都能及時地侍奉在側;但當瞽瞍要殺他的時候,卻沒有一次能找到他。如果是小的棍棒,能承受的就等著受罰;可如果是大的棍棒時,就應該先避開。這樣,瞽瞍就沒有犯下為父不慈的罪過,既保全了父親的名聲,舜也極盡自己孝子的本分。而如今,曾參侍奉他的父親,卻不知愛惜自己的身體,輕棄生命直接去承受父親的暴怒,就算死也不迴避。倘若真的死了,那不是陷父親於不義么?哪有比這更不孝的呢?”

弟子們恍然大悟,曾參感嘆地說:“我真是犯了大錯呀!”於是就很誠懇地向孔夫子拜謝並悔過。

智慧小語:曾子一生秉承孔老夫子的教誨,依教奉行,專心致力於孝道,也用自己一生的行持來告訴我們,如何順承親意,如何將孝道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真正的孝道,不只是表面的順從。除了養父母之身,更要養父母之心,全父母之德。
國學經典故事劇本範文篇2
上行下效

有一天,齊景公宴請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舉杯助興,高談闊論,直到下午才散。酒後,君臣余興未盡,大家一起 射箭 比武。輪到齊景公,他舉起弓箭,一支箭也沒射中靶子,然而大臣們卻在那裡大聲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聽了,很不高興,他沉下臉來,把手中的弓箭重重地摔在地上,深深嘆了一口氣。

正巧,弦章從外面回來。景公傷感地對弦章說:“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晏子死了已經17年了,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人願意當面指出我的過失。剛才我射箭,明明沒有射中,可他們卻異口同聲一個勁地喝彩,真讓我難過呀!”

弦章聽了,深有感觸。他回答景公說:“這是大臣們不賢。論智慧,他們不能發現您的過失;談勇氣,他們不敢向您提意見,唯恐冒犯了您。不過呢,有句話說'上行下效’。國君喜歡穿什麼衣服,臣子就學著穿什麼衣服;國君喜歡吃什麼東西,臣子也學著吃什麼東西。有一種叫尺蠖(huò)的小蟲子,吃了黃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變成黃色;吃了藍色的東西,它的身體就又變成藍色。剛才您說,17年來沒有人再指出過您的過失,這是否是因為晏子去世後,您就聽不進批評而只喜歡聽奉承的話呢?”

齊景公聞言豁然開朗。

智慧小語:只有真心願意接受批評,才會經常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建議。如果總是聽到別人恭維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
國學經典故事劇本範文篇3
孺子可教

《史記·留侯世家》中講了一個張良敬老的故事。張良,原姓姬,是戰國時期韓國的貴族,他的祖父、父親都做過韓國的宰相。公元前230年,秦國滅掉韓國,張良因此與秦國結下深仇大恨。後來因為行刺秦始皇沒有成功,遭到通緝,於是張良就改名換姓,逃到下邳(pī)躲藏。

一天,張良悠閑地在下邳橋上散步,有一位穿著粗麻衣服的老人,走到張良面前,故意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橋下。張良心下納悶,緊接著聽到老人喊他:“小子,去給我把鞋子撿上來!”張良非常惱怒,但他念及老者年紀大了,便忍氣吞聲地到橋下撿鞋。鞋撿上來了,沒想到老人又沖著張良伸出腳,說:“給我穿上鞋!”張良心想:好人做到底,既然已幫他把鞋撿上來了,也就跪著替他穿上鞋。老人穿上鞋,站起身大笑而去。張良感到驚訝,目送老人離去。老人離開了約一里遠,又返回來說:“真是孺子可教啊!五天後天一亮在此地等我。”張良心想這老者是個奇人,必有來歷,於是恭恭敬敬地答應下來。

五天後的黎明,張良依約前往。但老人已先等在那裡了,他生氣地說:“跟老人家有約,卻遲到了,五天後同一時間,你再來這里。”又過了五天,公雞剛啼叫,張良就趕緊穿衣出發,等到橋頭一看,老人還是先到了。老者十分氣憤,對張良說:“又遲到了,五天後你再來。”五天後,還沒到半夜張良就到橋頭等候。不久,老人也來了,見張良早他到達,很高興,說:“年輕人就該這樣。”隨即拿出一本書,說:“這本書讀了就可以做君王的老師。十年後就可以發跡。十三年後,年輕人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老人沒有再說 其它 話就離開了,從此以後張良沒有再見過這位老人。等天亮一看,原來老人送的書是《太公兵法》,張良就常常研讀它。

相傳《太公兵法》是姜子牙幫助周武王討伐商紂後所寫的兵書。張良後來果真利用書中的兵法,輔佐劉邦建立了漢朝。

智慧小語:張良的敬老尊賢與持之以恆的態度,為自己贏得了信任與賞識,也正因為他懷著恭敬之心去研讀老者所授之書,才能真正領悟書中精髓,並因此受益。

看了國學經典故事劇本還看:

1. 國學經典小故事演講稿精選

2. 國學經典勵志故事

3. 小學國學經典故事演講稿

4. 國學經典故事十則

5. 關於國學經典小故事

⑸ 經典小品劇本國學

國學課本劇 國學小劇本 《我們的國學冬令營》 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書院2012年冬令營第一期推出第一幕:第一天—廚房 【齊聲】(歡快地……)我們的國學冬令營,我們的快樂大本營。【王】話說,我們的國學冬令營啊,先從這做飯開始——(做出「請」的動作)【趙】(疑問)做飯?我可從來沒有做過什麼飯啊。【邢】那就讓我們走進廚房吧:廚房清灶台凈案板潔油鍋正。(做出相應動作)【史】好吧,那就讓我們走進廚房吧:刀握偏很危險洗不凈 易生病。(做出相應動作) 【齊聲】(歡快地……)我們的國學冬令營,我們的快樂大本營。【王】對飲食勿揀擇。看看,這是我做的芹菜肉絲。(做出相應動作)【史】食適可勿過則。瞧瞧,這是我做的糖拌西紅柿。(做出相應動作)【趙】我說小史同學,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後。西紅柿可是我切的啊。【邢】我說你們兩個啊,兄道友弟道恭,這西紅柿還是你們兩個共同買的吧。(大家笑聲響起來,《相親相愛一家人》音樂響起來……) 第二幕:第二天—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 【齊聲】(歡快地……)我們的國學冬令營,我們的快樂大本營。【王】話說,我們的國學冬令營啊,第二天來到了青少年閱讀體驗大世界——(做出「請」的動作)【趙】(驚喜地)啊,這里是書的海洋啊。非聖書屏勿視蔽聰明壞心志。(做出相應動作)【史】(求助狀)姐姐,我看這本《論語》,屬於「聖書」吧?【邢】(指點狀)of course。你可要好好讀書啊。【史】Thank you 。我會好好按照鄧老師和《弟子規》上教給我們的方法去讀的。【齊聲】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寬為限緊用功工夫到滯塞通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做出相應動作) 第三幕:第三天—孝 【齊聲】(歡快地……)我們的國學冬令營,我們的快樂大本營。【趙】話說,我們的國學冬令營啊,第三天我們都哭了——(做出相應動作)【賈王鄧】父母呼【齊聲】應勿緩(做出相應動作)【賈王鄧】父母命【齊聲】行勿懶(做出相應動作)【賈王鄧】父母教【齊聲】須敬聽(做出相應動作)【賈王鄧】父母責【齊聲】須順承(做出相應動作) 【王】冬則溫夏則凊。感恩父母給予我以生命,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做出相應動作)【史】晨則省昏則定。感恩父母給予我以生命,讓我每一天都能夠健康成長。(做出相應動作)【邢】(感激地傾述狀)出必告反必面。感恩父母給予我以生命,這一次回家後,我一定要親口對爸媽說:爸爸,我愛您;媽媽,我愛您。【趙】(感激地決心狀)居有常業無變。感恩父母給予我以生命,這一次回家後,我一定要更加好好學習,不能讓學業荒廢。【齊聲】親愛我孝何難。感恩父母給予我以生命,謝謝爸爸,謝謝媽媽,您們辛苦啦。(鞠躬) 第四幕:第四天—悌 【齊聲】(歡快地……)我們的國學冬令營,我們的快樂大本營。【趙】話說,我們的國學冬令營啊,第四天我們笑得好開心——(做出相應動作)【王】凡出言信為先。我感恩邢姐姐,扶著我走過了那麼艱難的道路。(做出相應動作)【邢】詐與妄奚可焉。能夠作為王妹妹的領路人,我是多麼幸福啊。(做出相應動作)【史】話說多不如少。我感恩趙姐姐,扶著我也走過了那麼艱難的道路。(做出相應動作)【王】惟其是勿佞巧。能夠作為史弟弟的領路人,我也是多麼幸福啊。(做出相應動作)【齊聲】還有我們一起運送氣球的環節,感恩大家陪伴我以成長。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互相握手或者擁抱) 【第五幕】第五天——告別 【齊聲】(歡快地……)我們的國學冬令營,我們的快樂大本營。【邢】話說,我們的國學冬令營啊,今天我們就要分手了——(難過地) 【齊聲】弟子規聖人訓,感恩老師啟迪我以智慧。(鞠躬)【王】(堅定決心)老師放心吧,首孝悌,我一定會做好。【史】(堅定決心)老師放心吧,次謹信,我也一定會做好。【邢】(堅定決心)老師放心吧,泛愛眾而親仁,我一定一定會做好。【趙】(堅定決心)老師放心吧,有餘力則學文,我也一定一定會做好。 【賈王鄧】謝謝,謝謝同學們。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齊聲】(鞠躬)謝謝,謝謝老師。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熱烈鼓掌)(《同一首歌》或者《難忘今宵》音樂響起……) 【全劇終】 北京市老百姓國學書院2012年冬令營第一期推出

閱讀全文

與國學孝敬父母情景劇劇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社區養老的機構 瀏覽:168
襄陽市人社局網站養老金查詢 瀏覽:707
我國農村養老風險及其應對策略 瀏覽:661
西湖區宗教機構養老 瀏覽:489
父母贈與孩子房子需要怎麼上稅 瀏覽:64
養老院小視頻怎麼拍 瀏覽:606
崑山社保交幾年退休 瀏覽:314
60歲高壓150是否需要喝降壓葯 瀏覽:706
馬群的銀城郡頤老年公寓 瀏覽:836
養老保險每年能交多少錢 瀏覽:796
年輕人沒有錢怎麼養老 瀏覽:862
重陽節敬老院里好熱鬧 瀏覽:52
石河街道敬老院 瀏覽:506
養老院招收什麼人 瀏覽:49
重慶西站到長壽怎麼坐公交車 瀏覽:850
普通人怎麼吃比較養生 瀏覽:708
續費養老保險要帶什麼 瀏覽:931
全身體檢體檢什麼項目 瀏覽:438
抗疫典型孝順 瀏覽:890
人不在了養老金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