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博愛縣有哪些鎮
截至2019年5月,博愛縣下轄5個鎮: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磨頭鎮、孝敬鎮。具體介紹如下:
1、柏山鎮
柏山鎮位於博愛縣東北部,距縣城六公里,北依太行山脈,總面積26.8平方公里,其中山區面積9.2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33公頃。
2、月山鎮
月山鎮是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下轄的一個鎮。屬於河南省經濟強鎮,轄區人均耕地面積少。交通便利,有月山火車站與全國聯通;旅遊資源豐富,中原三大名寺之一的月山寺風景區及位於這里。
3、許良鎮
許良鎮位於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在太行山下,丹河之溪,素有「太行山下小江南」之美稱。該鎮總面積29.9平方公里。
4、磨頭鎮
磨頭鎮位於太行山南麓,河南省博愛縣西部,與沁陽市接壤,耕地2.8萬畝,竹林3100畝,鎮域面積46.5平方公里,是一個農工商綜合鄉鎮。
5、孝敬鎮
孝敬鎮位於焦作市博愛縣西南端,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9千米。南依沁河,西枕丹河,5.5萬畝耕地,9000畝灘地。
❷ 博愛縣的郵政編碼是什麼
博愛縣
❸ 孝敬鎮的介紹
孝敬鎮位於焦作市博愛縣西南端,鎮政府所在地距縣城9千米。南依沁河,西枕丹河,轄28個行政村,4.8萬人,5.5萬畝耕地,9000畝灘地。1轄孝敬、蔣村、留村、張村、任村、大岩、小岩、程村、小王莊、扒庄、西王賀、東王賀、西內都、中內都、東內都、東界溝、西界溝、吳庄、徐庄、南水屯、北水屯、趙郭、東原庄、塢庄、唐村、齊村、雙廟、木杴庄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東界溝村。博王路(博愛縣城到王賀,又名X-026公路)穿境而過。名勝古跡有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湯帝殿。
❹ 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博愛縣孝敬鎮下轄村委會有哪些
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博愛縣孝敬鎮下轄村委會包括孝敬村民委員會、張村村民委員會、蔣村村民委員會、留村村民委員會、任村村民委員會、大岩村民委員會、小岩村民委員會、程村村民委員會、小王莊村民委員會、扒庄村民委員會、西王賀村民委員會、東王賀村民委員會、西內都村民委員會、中內都村民委員會、東內都村民委員會、東界溝村民委員會、西界溝村民委員會、吳庄村民委員會、徐庄村民委員會、南水屯村民委員會、北水屯村民委員會、趙郭村民委員會、東原庄村民委員會、塢庄村民委員會、唐村村民委員會、齊村村民委員會、雙廟村民委員會、木杴庄村民委員會。
❺ 焦作有博愛縣嗎
博愛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總面積492平方千米。縣轄7個鎮、3個鄉:清化鎮、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陽廟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蘇家作鄉。縣人民政府駐清化鎮中山路。1927年從沁陽縣析出,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之博愛,設置博愛縣。1927年(民國16年),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部丹河以東四鄉一十五圖和崇下鄉四圖的部分村莊劃出,增設博愛縣,縣治清化鎮,直屬河南省轄。1938年至1945年日軍侵佔博愛時改為清化縣。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博愛縣歸平原省新鄉地區轄。1952年冬,平原省撤銷,博愛縣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1954年博愛縣歸焦作市轄。1960年10月博愛縣並入焦作後,取消縣建置,改設城關人民公社、陽廟人民公社、金城人民公社、界溝人民公社、紅旗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復博愛縣,仍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1966年「文革」開始後曾一度有「紅衛縣」之稱)。1983年9月1日,博愛縣歸焦作市轄。
❻ 博愛縣的歷史沿革
1927年從沁陽析出,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之博愛,設置博愛縣。
夏朝隸屬覃懷地,商代屬畿內,周武王時屬野王邑。
戰國時先後隸屬鄭、晉、魏、韓國。
秦屬野王縣。
西漢初屬殷國,漢高祖二年(前205年)屬野王縣,東漢屬河內郡。
三國時屬魏冀州河內郡。
兩晉屬司州河南郡。
隋朝屬河內縣。
唐武德三年(620年)設太行縣(縣治清化鎮)。武德四年廢太行縣並入河內縣。
宋、元、明、清屬河內縣。
民國2年(1913年)河內縣更名沁陽縣。
民國16年(1927年)8月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部丹河以東四鄉一十五圖和崇下鄉四圖的部分村莊劃出,增設博愛縣,縣治清化鎮,直屬河南省轄。
1938年至1945年日軍侵佔博愛時改為清化縣。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屬平原省新鄉地區轄。
1952年平原省撤銷,屬河南省新鄉地區轄。
1954年歸焦作市轄。
1960年10月並入焦作市,取消縣建置,設城關、陽廟、金城、界溝、紅旗人民公社。
1961年9月恢復博愛縣建置,仍舊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文革期間一度有紅衛縣之稱。
1983年9月1日後歸焦作市轄。
2005年,博愛縣鄉鎮區劃調整:撤銷界溝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孝敬鎮管轄,孝敬鎮人民政府駐東界溝村;撤銷張茹集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金城鄉管轄,金城鄉人民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高廟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清化鎮管轄,清化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2012年8月18日,10月28日,經河南省政府批准,將博愛縣蘇家作鄉整建制劃歸焦作市山陽區管轄。
2015年1月19日,博愛縣舉行街道辦事處掛牌儀式,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截至目前,博愛縣轄清化鎮街道辦事處和鴻昌街道辦事處、許良鎮、月山鎮、柏山鎮、磨頭鎮、孝敬鎮、金城鄉、寨豁鄉。
❼ 河南省焦作市博愛縣
博愛縣位於河南省西北部。總面積492平方千米。總人口42萬人(2002年)。 博愛縣轄7個鎮、3個鄉:清化鎮、柏山鎮、月山鎮、許良鎮、陽廟鎮、磨頭鎮、孝敬鎮、寨豁鄉、金城鄉、蘇家作鄉。縣人民政府駐清化鎮中山路。
概況
1927年從沁陽縣析出,取孫中山先生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中之博愛,設置博愛縣。 建縣前的隸屬關系是:夏朝建立冀州覃懷之域,博愛隸屬「覃懷地」。商代因距商都較近,屬畿內所轄,有商畿舊地之稱。周武王時,設野王邑,博愛隸之。戰國時,博愛先後隸屬鄭國、晉國、魏國、韓國。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廢分封制為郡縣制,改野王邑為野王縣,博愛隸屬野王縣,屬三川郡轄。西漢初,項羽立司馬 為殷王,博愛縣為殷國地。漢高祖二年(公遠前205),劉邦率魏王(豹)滅了殷,復為野王縣,博愛隸之,屬冀州河內郡轄。東漢屬司隸河內郡轄。三國時屬曹魏治理,仍為冀州河內郡轄。兩晉屬司州河南郡轄。南北朝沿革同兩晉。北魏屬懷州河南郡轄。隋朝,改野王縣為河內縣,博愛隸屬河內縣,屬河內郡轄。唐武德三年(620年),從河內縣析置太行縣(縣治現清化鎮),武德四年(621年)廢太行縣仍並入河內縣,屬河內郡轄。五代河內縣屬懷州轄。宋朝開皇初年,仍為河內縣,屬河北西路懷州河內郡轄。金代河內縣屬河東南路懷州郡轄。元代初仍稱河內縣,懷孟路設總管府,河內縣屬總管府轄,仁宗延 六年(1319年)改懷孟路為懷慶路,屬中書省燕南河北道懷慶路轄。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懷慶路為懷慶府,河內縣屬懷慶府轄。清代隸屬關系與明代同。1913年(民國2年)廢府存縣,河內縣改名為沁陽縣,博愛隸之,屬河南省河北道轄。
發展歷史
1927年(民國16年),馮玉祥主豫時,根據吉鴻昌將軍的呈請,將沁陽縣東北部丹河以東四鄉一十五圖和崇下鄉四圖的部分村莊劃出,增設博愛縣,縣治清化鎮,直屬河南省轄。1938年至1945年日軍侵佔博愛時改為清化縣。1949年8月建立平原省,博愛縣歸平原省新鄉地區轄。1952年冬,平原省撤銷,博愛縣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1954年博愛縣歸焦作市轄。1960年10月博愛縣並入焦作後,取消縣建置,改設城關人民公社、陽廟人民公社、金城人民公社、界溝人民公社、紅旗人民公社。1961年9月,恢復博愛縣,仍歸河南省新鄉地區轄(1966年「文革」開始後曾一度有「紅衛縣」之稱)。1983年9月1日,博愛縣歸焦作市轄。
自然資源
博愛縣自然資源豐富,風光秀麗,氣候適中,素有「金博愛」和「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譽。境內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系太行山余脈,山地、丘陵面積165.77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34%,最高海拔950米;南部為沖積平原,面積321.96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66%。境內有沁河、丹河、小丹河、大沙河、勒馬河、蔣溝河、泉組河、幸福河等主要河流8條,地表逕流總量0.73億立方米。氣候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熱量充裕,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北部山區已探明有鋁粘土、鐵礦、硫鐵礦、石灰石、白雲石、煤等15種礦產資源。縣內林木茂盛,森林覆蓋率達22.4%,境內1.8萬畝竹林,為華北地區面積最大的人工栽培竹林。博愛竹編工藝精湛,久負盛名,俗稱「清化竹器」,歷史上被列為皇家貢品。境內旅遊資源豐富,有省級風景區青天河風景區和歷史上曾與少林寺齊名的月山寺以及圪當坡、下伏頭等景區,竹林清雅、幽山空谷、古剎鍾罄、碧水險峰,是游覽觀光消閑的絕佳勝地。
地理位置
博愛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干線四通八達,是晉煤外運的咽喉要道和主要集散地,焦枝、鄭太、侯月鐵路橫穿北部,境內月山火車站是華北地區最大的一級編組站之一。主要公路二線有鄭常、新濟、焦溫、焦克等過境省級公路。博愛縣至晉城跨省公路是晉煤外運的六大公路要道之一。
經濟情況
博愛縣經濟雄厚,物產豐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全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農業和農村經濟初步形成了以糧食、蔬菜、畜禽養殖、食用菌和花卉等6大產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特別是清化生薑、四大懷葯和新興的花卉產業馳名中原。工業經濟門類齊全,鄉鎮企業和私營經濟比較發達,主要工業品有新型節能燈具、電腦列印紙、慶大黴素、維腦路通、化肥?回火輪胎鋼絲系列、啤酒、糠醛糠醇、汽車配件、水泥系列、絲綢等百餘種,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地區。 郵編:454450 代碼:410822 區號:0391
❽ 博愛縣有哪些鎮
清化鎮(原清化鎮和高廟鄉合並的),許良鎮,磨頭鎮,柏山鎮,月山鎮,寨豁鄉,孝敬鎮(原孝敬鎮和界溝鄉合並的),金城鄉(原金城鄉和張茹集鄉合並的),陽廟鎮,蘇家作鄉
❾ 界溝屬於哪裡
界溝屬於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最南端,兩省三縣結合部,南臨華佗故里安徽省亳州市,東襟孔子故里河南省夏邑縣,西毗京九鐵路木蘭站和商荷、商亳高速。全鎮總面積67平方千米,歷史悠久,古時為虞國南塞。該鎮特色農業主要以煙葉種植。主要土特產有總統粉皮、安哥拉兔毛等。旅遊景點有包河晾米台。1955年建界溝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86年撤鄉設鎮。
行政劃分:
界溝、王橋、賈庄、邢營、呂樓、韓南、杜庄、范庄、王樓、趙樓、沈老家、邵古同、韓老樓、韓大、魯庄、張店、張集、孫庄、朱橋、劉沿、楊店、玉皇、李庄、徐大、徐暗樓25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