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敬親長的現代小故事

孝敬親長的現代小故事

發布時間:2023-02-02 10:16:22

⑴ 關於孝敬老人的故事30字

1、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琯,字從律,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

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2、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

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3、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4、哭竹生筍

孟宗(?—271),字恭武,三國時吳國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5、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

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⑵ 有關於孝心的故事有哪些

1、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2、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3、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

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4、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

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5、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⑶ 現代孝親敬長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型,我急!!!

孝女彩金(現已拍成電影):故事發生在90年代,在梅州山區一個古樸的山村裡,一個出生不到30天的女嬰被一對農民收養,並取名「小彩金」。老兩口含辛茹苦把小彩金撫養大,日子雖然過得清苦,卻也其樂融融,小彩金也讀上了書。小彩金10歲那年,不幸降臨,小彩金的養父不慎摔成重傷,貧苦的家更是雪上加霜。養父不想讓小彩金受苦,決定託人將小彩金送回給親生父母,但小彩金決意留在養父母的身邊,用她稚嫩的肩膀擔起了家庭的全部負擔,悉心照顧老弱病殘的養父母,直到二老安然去世。

⑷ 關於現代『孝』的故事,200字以內,100字以上。

1、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2、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

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3、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4、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5、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4)孝敬親長的現代小故事擴展閱讀

作為封建專制主義的社會基礎和思想核心的傳統孝道在中國根深蒂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自古以來嚴重威脅著中國人特別是弱勢兒童的生存權、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人身自由權、獲得救助權、表達權、參與權、發展權、婚姻自由權、不作偽證權。

以至年長公民的社會保障權益(妨害社會進步,只能養兒防老——現在有的人都不需要「養兒防老」了,更容易暴露人性中的罪惡與孝道之本質)。中國的家庭暴力與社會腐敗(絕對權力,絕對導致腐敗;淫情暴孝,從小訓練;有禮有眾,無法無天。)問題形勢依然嚴峻。

⑸ 五則現代敬老孝親的故事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聖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士,當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後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為父母年老不願隨他到他鄉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後,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麼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勸。父母不願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為這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並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並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今一些素質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三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的「孝親」的典範。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鑽進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後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毛澤東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意要給癱瘓在床的母親洗衣服。李鵬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鵬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事例五
在全國以實施「跨世紀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任和義務,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⑹ 關於孝親敬長的故事 講述3則孝親敬長的故事

1、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

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

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戲綵娛親 老萊子,(東周)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假裝摔倒,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戲舞學嬌痴,春風動綵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鬧。

3、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

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親老思鹿乳,身掛褐毛衣。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⑺ 有關真實的孝親敬老故事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在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難想像他會熱愛人民。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真實的孝親敬老 故事 ,供大家參考。

真實的孝親敬老故事1

尊老敬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身為中國人,理所應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這一優良傳統,而不僅僅只是嘴上 說說 ,更要用實際行動來關心我們身邊的老人,盡可能地為他們著想,討他們的歡心。

我身邊的很多親人都是尊老愛老的好榜樣,都值得我學習。比如:姨媽、舅舅、三姨、爸爸、媽媽……平時爸爸和媽媽經常帶著我回奶奶、外婆家看望他們,我還經常看見爸爸媽媽給奶奶、外公外婆錢,還經常看見爸爸媽媽給他們帶很多禮物,奶奶、外公外婆看見我們回來,都特別高興,特別激動,有時連中午都捨不得去休息。看見爸爸媽媽這樣對待老人,我心裡很感動,我經常想:我以後也要像爸爸媽媽那樣尊敬老人孝敬父母。平時在家裡我會主動幫爸爸媽媽干 家務活 ,每次媽媽腰酸背痛的時候我都會過去給媽媽捶捶背,做做按摩,媽媽經常誇我是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其實爸爸媽媽不知道我的這些做法都是向他們學習來的。最讓我感動的是在外公住院的那段時間,姨媽、三姨、舅舅、爸爸、媽媽都圍在外公身旁精心地照顧他,有一次,我到醫院看望外公時,我看見外公疲憊地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這時姨媽正小心地給外公喂湯喝,喝完湯之後,三姨端來了一盆熱熱的水給外公洗臉擦身子,洗澡完,媽媽還給外公做按摩,因為外公說他躺在床上太久了,背都酸了、麻了,媽媽給外公按摩完,外公高興地說,這樣按一按他舒服多了,我還聽見媽媽說過外公住院的每天舅舅都幫外公端屎倒尿的,所有這一切我看到的、聽到的都讓我感動萬分,我的親人們用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我什麼是尊老愛老,從現在開始,我也要像爸爸媽媽,姨媽舅舅他們那樣做。

同學們,我們都要為身邊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經常回家看望長輩,給長輩捶捶背、洗洗腳,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打電話,其實,他們並不在乎你做的是什麼事,只要你有這份心他們就會感到很高興了。

尊老敬老,從我做起,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真實的孝親敬老故事2

那些曾經最原始的敬老故事,早已在人們心中灰飛煙滅了,那些曾經最感人的真情,在如今卻已泯滅。我想:「也許風會帶來友情,也許雨會帶來愛情,但時間卻不一定會帶來真情。」那些曾經的真情一味地被人們狠心地丟棄,驀然回首,想要去將它挽回時卻發現只是空夢一場,最後才發現人總是拚命去追求未得到的,而不去珍惜所擁有的。時光荏苒,歲月無情,光陰不會歸來,而我們摯愛的親人卻像秋天樹上飄下的落葉,悄無聲息地被大地收走。當我們隨著時間慢慢變老時,回憶當初的時候,才發現我們已經找不到理由去挽留。

他們對我們傾盡所有,我們卻自私地索要更多,他們一味地忍讓,我們卻依然囂張跋扈,他們隨時間慢慢老去,我們卻隨時間慢慢長大,到頭來,發現曾經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們,何時害怕他們的離去。他們?我們的父母,有人認為父母就是奴隸,他們要為我們奉獻一切,包括他們的生命,而我們卻只要享受他們帶給我們的一切,不需回報。在學習中,我們知道對父母應當孝順,因為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我們應當孝敬他們。而且我國有孝親敬老的優良傳統。有一則故事就是講孝的,這則故事發生於春秋時期,有一個叫潁考叔的小官去見鄭庄公。鄭庄公賞賜他飯食,他把肉片放在一邊,捨不得吃。庄公很奇怪,潁考叔說:「我的老母親從來沒吃過這么美味的肉食,請允許我拿回家孝敬我的母親。」庄公聽後十分感動。這則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位兒子在美食前,竟然能夠忍住美食的誘惑,心繫家中的母親,實屬不易呀!在21世紀中,誰還能在利益面前依舊保持一顆孝順的心呢?

歲月不饒人,當年的年輕人現在也慢慢老了,已經沒有了年輕時的強健的體質,沒有了年輕時一頭的黑發,只剩一把老骨頭與一頭白發。他們孤單,卻從不跟兒女們提起,總是面帶笑容地看著兒女們,不讓他們看出他的孤單。他們只想要兒女在最後的時光里陪伴他們,換來的卻是兒女們狠心的話語和嫌棄的眼神。他們傷心,卻不曾表露,他們總是為兒女們找借口,直到他們悄無聲息地離去,卻依舊換不到兒女在墓前那一聲爸、媽,只有兒女在他們跟前與他人的歡聲笑語。直到,時間也帶走了他們的青春,帶走了他們的一切,才發現因為不懂珍惜,所以錯失了那麼多自己曾經擁有的。他們後悔,可後悔卻換不來時間帶走的真情,有人說:「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後悔。」後悔什麼都不能帶來,所以請珍惜你現在擁有的真情,不要讓自己後悔。

現實生活未必同想像中的一樣,在不盡人意的時候只需記住,人生從來就沒有絕對的完美。銳利的歲月可以將一個骨肉豐盈的人,削減到無比瘦瘠。所以請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走過春、夏、秋、冬,找尋自己身邊的敬老故事,讓自己學會尊老、敬老。我知道敬老的道路是漫長的,但我也知道明媚的陽光就在下一個季節。

真實的孝親敬老故事3

劉奶奶是我們村裡一位極具富態的老太太,她慈祥,善良,面對每一個路過她家門口的人,她都會露出一個溫暖的笑容。

劉奶奶有四個女兒,在四十多年以前,農民們的生活條件都很貧困,重男輕女的現象也尤為嚴重。那時,對於大多數農民家庭來說,女嬰就像是一個個噩夢,剛生下來,就會被當場扼殺,有些被溺死,有些成為棄嬰。可劉奶奶並沒有這樣做,她把每一個女兒都健康地撫養長大。為了讓四個女兒都接受好的 教育 ,他和老伴什麼都干過,耕田,養豬,裁縫,砍柴……就這樣,四個女兒都平安健康的長大了。

劉奶奶本以為自己的一身會和老伴白頭到老,可是老伴卻在兩年前去逝了,只留下了空落落的房子。羊尚有跪乳之恩,烏鴉尚有反哺之情,四個女兒也都很孝順,為了不讓劉奶奶覺得孤單,他們周末時總會陪陪老人。他們也提議把老人接到城裡去住,但劉奶奶拒絕了,她說城裡沒有鄉下清靜,可實際上是捨不得住了四十幾年的老房子。

就在一年前,劉奶奶在菜地里昏倒一次,家人們得知後立刻把她送到醫院去。原來是人老了,經不住歲月的摧殘,各種小病纏了一身。住院時,劉奶奶的女兒們每天輪流照顧老人,24小時都從未離開過。這四姐妹也更加堅定的要把母親接到自己身邊,可仍遭到了拒絕。無奈,出院時,只得有把劉奶奶送到老房子,還帶回了一疊證明和各種瓶瓶罐罐的葯丸。

幾個月前,村裡公布要建一些基礎設施,要用到劉奶奶的房子,要拆遷,家人都知道這老房子意味著什麼,他們都堅決反對,寫信給鄉鎮,跟鄉鎮里沒日沒夜的鬧。當挖土機開來的時候四姐妹齊心協力站在挖土機前,絲毫沒有退步的樣子,決定另找建設用地。劉奶奶的老房子也這樣一直保留了下來,老伴的照片也一直高高的掛在牆上。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我國已經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隨著我國老年人的增多,敬老愛老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尤為重要的。不尊重老人,就是背離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對長輩的尊重,是下一代的參照,夕陽的幸福需要朝陽的回報。

古人雲:百孝善為先。只有這樣,才不會有: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遺憾。

真實的孝親敬老故事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應該孝敬父母,尊敬長輩,關愛老人。

有些人可能覺得人老了,就會太啰嗦讓人很心煩,會覺得他(她)反應遲鈍做什麼事情都太慢了;還會覺得很邋遢,看了讓人討厭……

可他們畢竟是我們的親人,是我們的長輩,我們也應該孝敬他們。

有一次,我與父母出去玩,正坐在公共汽車上。這時,門「吱呀」一聲就打開了,上來了一位七八十歲的老奶奶,她的背駝了,衣服也破破爛爛,許多地方打了補丁,手上還提了一個褪色的塑料袋,渾身還散發著一股濃濃的臭味。她一上來就向四周看了看,發現沒有座位,只好手抓住扶手。我看著這位年逾古稀的老奶奶,心裡十分糾結:我到底是讓座還是不讓座呢?我向四周看了看,座位上的人都是淡定哥淡定姐,沒有一個人肯讓座。如果我讓了,我就沒有座位了,這個座位是我好不容易才搶到的呀!站著腿多酸多累啊。如果我不讓給她,我就有了這個座位。可是,這樣說不定老奶奶就會摔倒,而且我也沒做到文明小公民中關愛老人這一條。我心裡十分的矛盾,好像一隻小天使說一定要讓給老奶奶,可另一隻小惡魔卻說千萬不能把座位讓給老奶奶呀!

突然,車停下了,眼前的情景一下子打斷了我的思路。這時老奶奶向前一撲,摔倒在車上,塑料袋中掉出了一些空的易拉罐和老舊的報紙,再加上老奶奶一身的臭氣,大家都用嘲笑的眼光看著她,還捂著鼻子躲避她,像對待有傳染性疾病的患者。正當我要起身幫助她時,耳邊傳來了一陣清脆又稚氣的聲音:「老奶奶,我來幫你。」伴隨著這清脆的童聲,小妹妹來到了老奶奶身邊,小心翼翼地把奶奶的「寶貝」放進塑料袋中,還用手把老奶奶扶起來,對老奶奶輕聲細語地說:「老奶奶,站著多累,來坐一坐。」「不用不用,還是你自己坐吧!」小妹妹聽出了老奶奶的推辭之詞,急了:「不行,還是你坐吧。」老奶奶慈祥的笑了。這時,我十分羞愧,明明自己可以辦到卻沒有行動,我心裡有一種負罪感,我真應該把座位讓給老奶奶。雖然我不知道她是誰,但是我們卻應該向這一位小妹妹學習,用行動去關愛身邊的每一位老人。

我們應該有孝親敬老的意識,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關愛老人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像小妹妹一樣尊敬長輩,關愛老人,這樣才能家庭和睦,社會和諧。

真實的孝親敬老故事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題記

敬老是一個永久的話題;老人則是話題中不曾褪色的字眼。人生的問卷答到這里,我們是否可以以耐心與愛心來續補這空缺的橫線,在老人的闡述中,重踏他們曾走過的路,從敬老的氛圍中感受炙熱的回憶……

大家都知道在當今社會中,有許多孤寡無助的老人在那沒有春天的氣息與色彩的養老院里生活,他們大部分人都是因為子女的嫌棄與厭惡來到這兒的。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因為外出打工而把老人丟棄在這兒。雖然,有些人認為在養老院里有人伺候,一日三餐的不是挺好的嗎?我們這些年輕人只要努力掙錢就行了。可是,老人們並不是那麼認為,他們最需要的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子女們的一聲慰藉。可是,就這一小小的祈願在他們身上都是些奢侈的事情。

子曰:孝,天之經;地之義;民之行也。

我們做晚輩的應該在長輩們最無助的時侯給予他們關心與愛護,給予他們一個溫暖的家。讓老人不再孤單。

就在今天,我一如既往的來到了這養老院,它還是那樣地凄涼,當我走在走廊看著這老人們的時候,突然有一位滿臉滄桑的中年男子走到了他們面前,替他們端茶送水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是親人呢。就在愣神之際,一個聲音喊住了我,我回頭一看,原來是院長。因為我是常客,偶爾有來幫幫忙,所以院長熟悉我。我好奇的問了問院長說:「這兒,什麼時候雇了這么一位貼心的人啦」?院長望瞭望那個男人說:「說起他呀,還真是個好人啊!每次周末的時候啊,他都會到這兒來照顧他們。」「我有好幾次都想結算工錢給他,可是他說什麼都不要。他還說啊,其實他很喜歡來這照顧他們,因為他看到他們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親人一樣,」「還說啊,這樣做能使他活的更充實。」「既然人家都這樣說了,那我還能說什麼呢?」「只是社會上這樣的人也不多啦!要是所有的人都能像他一樣,像你一樣,那該多好呀!」

聽著院長對我的表揚,我心裡樂滋滋的!

同學們,請行動起來,幫幫我們身邊的孤寡老人!哪怕他們啰嗦,哪怕他們已不再擁有年輕時的朝氣,但你一個小小的舉動興許就能讓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呢!讓我們行動起來,給他們一個幸福的晚年吧!那麼,你也將收獲快樂!


有關真實的孝親敬老故事相關 文章 :

★ 2021現代敬老經典故事事例

★ 關於孝親敬老的事跡材料

★ 有關小學生敬老事跡的簡介

★ 有關簡短的愛老敬老故事

★ 孝親敬老文章感人文章

★ 關於孝敬父母的故事800字範文

★ 有關於孝親敬老的詩歌

★ 尊老敬老愛老的感人故事5篇

★ 小學生孝親敬老的事跡及相關作文

★ 高一敬老的故事範文

⑻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大全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是,尊老敬老卻是每個人的本分。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從古至今,孝敬長輩是我們的傳統美德。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何況我們人類呢?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於尊老孝老的現代 故事 ,供大家參考。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1

每個家庭中,幾乎都有三四位老人,老人是家庭中最辛苦的,他們養育了我們父母那一代,也養育了我們這一代,所以一定要,尊敬老人、愛護老人和幫助老人。家裡的爺爺奶奶,撫養大了父母,如今父母已經獨立生活,爺爺奶奶只有孤單得帶在家裡,說起這些,我不禁想起一句歌詞:「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幫媽媽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圖兒女為家做出大貢獻呀,一輩子不容易就圖個團團圓圓!」是呀,常回家看看,讓老人感到溫暖,感受晚年的溫馨。

我們不光要尊敬家裡的老人,還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孟子曾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孔子所說的「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

在我們和父母上街的時候,坐公交車,看見年邁的老奶奶、老爺爺,主動讓個座,一個小小的舉動,換來一片笑臉。如果我們也站著,沒有人肯讓座,就攙扶一下爺爺或奶奶,不要讓他們摔倒。有條件的話,可以讓爸爸媽媽帶著,一起去敬老院,來慰問一下那些爺爺奶奶,大家一起唱 唱歌 、跳跳舞,在歡歌笑語中度過一天。尊敬老人、愛護老人、關心老人,是我們少先隊員應該保持的優良傳統,我還會更加努力,繼續發揚中華民族尊老愛老的美德!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2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的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這是我們每個年輕人應該做的事。——題記

時光有如落葉,悄悄而過。這么多年過去了,我忘不了的還是對奶奶的不敬,對於

這個我深感愧疚。

奶奶從小對我就好,十分疼愛我,事事都為我想。可我卻覺得奶奶太嘮叨了。每天在我耳邊嘮叨,就像唐僧念「緊箍咒」似的,好像我耳朵都長繭了。從這開始,我就十分討厭奶奶,恨不得馬上遠離她。

記得有一次,我們一家人在桌上吃飯,每個人都獅子大張開,吃的津津有味,有的人狼吞虎咽。可飯桌上唯獨奶奶吃的最慢,而且一小口一小口的吃,於是,我大發雷霆,對奶奶說:「為什麼我們一家人吃飯的樣子和你的樣子一點也不一樣,到底是不是一家人呀?」奶奶直瞪瞪地看著我,後來什麼也沒說。這件事惡化了我們之間的關系。

媽媽 教育 我說:「老人都是長輩,作為年輕人應該去尊敬老人,更何況是親人哪。」媽媽的一番話,我沒放在心上。

直到有一天,爸爸傷心地對我說:「瑤瑤,你奶奶去世了。」我有點驚訝,但也什麼沒說。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有點開始想念奶奶了,想起了與奶奶的爭吵,想起了奶奶對我的無私的愛,想起了我對奶奶的大不敬,我的眼眶有點澀,似乎也有點濕……

通過我自身的這件事,更讓我明白 :「世間上的老人,青春已被歲月偷走,再也不會回來,他們的生命即將到頭,我們作為年輕人,更應該讓老人感受溫暖開心地離去,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老人是我們的長輩,年輕人都應該 關愛老人,尊敬老人。直到今天,我對敬老有了比較深的理解了,可是,我那親愛的奶奶卻再也回不來了。

窗外下起了淅淅瀝瀝的雨,雨點打到窗前,放眼一望,是一個令人驚心動魄畫面。

一個老奶奶倚著拐杖,正在過馬路。她的背顯得有些駝,行動起來相當不便。老奶奶的老花鏡掛在鼻子上一看就是眼睛不好使 。她准備過馬路了,由於下過雨的地很滑,老奶奶不小心滑倒了。我打算跑過去把老奶奶扶起來,在那刻有一個小女孩也跑了過來,她連忙把老奶奶給扶了起來。而且還掂量了老奶奶全身,看到老奶奶沒事,她放心多了。這是多麼善良的小女孩啊!懂得去敬老愛老 我頓時感到十分後悔,我對奶奶那樣不敬,小女孩願意去幫助一個與她素昧生平的老人,這種精神值得贊嘆。

不論祖輩、還是父輩,我們都要去敬愛他們。他們的一生付出很多,他們的青春都已不在,留下的是那一根根銀白發。他們最需要的不是青春,而是有人去幫助自己,關愛自己,敬重自己 。

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把以前留下的遺憾彌補回來,大膽的去做,敬重、尊敬老人吧!讓他們心中留下一絲溫暖!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3

尊老是中華民族的美德 。——題記

在乘車時,不是會聽到或看到這樣的 標語 ;請為老人讓座。試問,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這一點呢?原因在於人們尊老愛老的意識已經薄弱,沒有這個意識了。

從古到今,有多少敬老、愛老的故事了。如漢文帝奉湯葯、彭德懷不忘老恩人......這些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故事。

老人們為了下一代成長嘔心瀝血,是多麼偉大啊!他們理應受到晚輩們的尊敬,敬老愛老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也學會了敬老愛老。

以前,我在家裡是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更不懂尊敬長輩,爸爸媽媽總是讓著我。五一放假時,爺爺因白內障到醫院做手術後,需要休息和補充營養。我就把什麼好吃的都給了他,爺爺要上葯,我就不厭其煩幫助他。我每天給爺爺的房間打掃衛生,把桌子,椅子擦得乾乾凈凈,還幫他整理床鋪,洗衣服。

有一天吃晚飯的時候,爸爸端著一隻雞腿笑嘻嘻地對我說:「子璇,這是特意為你准備的,趁熱吃吧!」我一看到雞腿,恨不得一口把它吃掉。可我剛想吃,想到爺爺,善待和關愛老人是我們晚輩應該做的,我怎麼能自己吃呢?於是,我說:「爺爺,還是您吃吧,您老身體不好需要補補。」爺爺說:「我年紀大了,牙不好使了,這雞腿我吃不動了,還是給子璇吃吧!」我聽後連忙說:「平時我吃的多了,現在您生病了需要補充營養,我怎麼能說呢?再說孝敬長輩是應該的。」這時,媽媽走過來說:「是啊,子璇長大了知道尊敬老人,這個雞腿還是你吃吧。」爺爺會心地笑了,說:「孫女懂事了,變得孝順了。」我聽了,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讓我們學會敬老愛老吧,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4

敬老是一個永久的話題,愛老則是話題中不曾褪色的字眼。

中國有句古語:「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在各種美德中占第一位。一個人如果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很難想像他會熱愛人民。古人也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應該尊敬別的老人;我們不僅要愛護自己的弟弟妹妹,還應該關心其他年幼的孩子。

就拿黃香來說:黃香,東漢人。少年時就善於寫 文章 。當時人們都稱頌他「天下無雙,江夏黃香」。但黃香最可貴的,就是他從小就知道孝順父親。

黃香九歲時,母親去世了,他悲痛欲絕,就把對母親的思念和愛全部傾注到父親身上。一個夏夜,天氣炎熱,他就用手持著蒲扇,對著父親的枕席使勁扇著,直到枕席冰涼為止。冬夜裡,天氣十分寒冷,黃香就先鑽到父親的被窩里,等到父親的被窩熱了,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覺。黃香長大後,朝廷覺得他是一個難得的人才,就讓他擔任魏郡太守。有一年,魏郡遭到了特大水災的襲擊,百姓們苦不堪言,黃香拿出自己的錢財救濟災民,百姓們沒有一個不感動的。

敬老、愛老,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這種美德繼續傳承下去。

也聽過這樣的故事:

彭彩金是廣東梅州一個小鎮上的女孩。1922年出生,才30多天的小彩金,被大山裡膝下無子的善良的養父養母抱養。但是,養父養母家境並不富裕:兩間破舊的小瓦房,三分菜地,就是他們的全部家當。小彩金的養母早年得了重病,全家就靠養父為別人修鎖掙來的一點微薄的收入來勉強維持生活。小彩金一天天長大了,因為家境貧寒,她在學習上比別人更加倍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證明了自己。不幸的是,養父在小彩金9歲的時候,不慎在家門口摔成了癱瘓。二老心疼小彩金沒人照顧,讓人幫忙尋找小彩金的親生父母,把她領回去。這時,小彩金已熱淚盈眶:「你們辛辛苦苦把我養大了,現在,你們比親生父母都更需要我。我是不會離開的,我要留下來照顧你們!」從此,彩金用她那稚嫩的肩膀挑起了家庭的重任。年僅9歲的她,攬下了家裡所有的活:種地、耕田、洗菜、挑水、洗衣、做飯、撿柴......除了當地政府給的每月40元的特困補貼外,一家生計就靠小彩金種地維持著。

因為沒有錢,小彩金學會了配置葯水幫養父打針。一日三餐,小彩金要把飯做好,端到二老的床前;每天還要幫養父母擦身、服侍二老上下廁所......每天早上5點到半夜,小彩金都像個陀螺似的忙個不停。但,她並沒有因為家務繁忙而放棄學業,依然每天都精心照料父母,直到二老都相繼去世......

聽到了這個故事,我鼻子一酸,潸然淚下:小彩金的孝順太讓人感動了,我也應該做個孝順之人!

敬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歷久彌新的高尚品質;是我們所應該傳承和發揚的美德;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來關愛老人吧!

尊老孝老的現代故事5

敬老愛老是我們每天所津津樂道的,但真正的敬老愛老又是怎樣的呢?

周一的早上總是匆忙的毫無理頭,在好不容易擠上公交車後,我悠閑的坐在公交車後排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逸悠哉。無意間看到前排的一個老人,兩鬢斑白,幾根頭發可憐兮兮的趴在頭頂,少的可憐。他張開胯子,手臂搭在大腿上,暈乎乎的坐著。

公交車在不太平坦的路上上下起伏,老人的身體隨著上下搖晃,一個光的可憐的腦袋在我面前不斷晃悠一上一下一上一下,頭頂的幾個雜發在陽光的反射下顯得格外刺眼。不一會兒我發現老人竟然迷糊得睡著了。聽見他輕微的鼾聲,我「撲哧」的笑了出來

老人正睡的安穩,不料一個剎車,我的身體從座位上彈起來,老人也因為慣性一頭撞向前排的椅子,撲了個狗吃屎,「哎喲」他嘶啞的叫了一聲,用手揉了揉腦門。

全車都在驚魂未定的情況下,老人的腦袋又開始搖晃,瘦弱的身子令人看著就擔心,一前一後一前一後,眼看又要撞上椅子了。一個身體支撐下了他,定神一看,一個年輕的小夥子用自己的身體墊住了老人的腦袋。

汽車輕微地起伏,老人卻倚在年輕人身上睡的安詳,打起了鼾。老人的頭略向前傾年輕人也就隨著移了移身子。

一個轉彎,老人的腦袋脫離了年輕人的身子,向一邊傾去。年輕人急中生智,把手臂一轉接住了老人就在這種情況下,年輕人手持著旁邊的鐵桿,用力地把身子向老人那裡靠好讓老人睡著更加舒服。他向窗外望瞭望,有低頭看了看正在酣睡的老人,會心的笑了笑。早上的陽光從窗外照射進來,氤氳著整車的人。一位年輕人給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當人肉睡墊真是一道獨特又美麗的風景。

一個提供給老人溫暖的依靠不正詮釋著「愛老敬老」嗎?把自己的身子讓給老人做肉墊,也許是因為想起自己的親長,也許也是因為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可無論如何,公交車上的一幕是叫人如此心暖。在這個滿是人情世故的生活中敬老愛老就體現在舉手之勞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讓我們在生活中小事中多給身邊的老人溫暖與關愛,捧著滿腔的溫情對待他們!


尊老孝老的現代 故事大全 相關文章:

★ 2021孝親敬老感人小故事

★ 有關孝老敬老作文400字

★ 誠信現代故事五篇大全

★ 現代名人青春勵志故事大全

★ 現代勵志故事大全

★ 尊老敬老的800字作文範文5篇

★ 2020重陽節陪伴老人的作文5篇

★ 現代故事2020匯總大全

★ 現代故事2020精選大全

★ 關於尊老愛老孝老倡議書參考範文素材大全

⑼ 孝親敬長的故事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裡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 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採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贊嘆不已。有詩贊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二十四孝_棄官奉親
滎陽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晉武帝時任河陽縣令。他事親至孝,當時父親已去世,就接母親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長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開時節,他總是揀風和日麗的好天,親自攙扶母親來林中賞花游樂。一年,母親染病思歸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隨即辭官奉母回鄉。上官再三挽留。他說:「我若是貪戀榮華富貴,不肯聽從母意,那算什麼兒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動,便允他辭官。回到家鄉後,他母竟病癒了。家中貧窮,他就耕田種菜賣菜,之後再買回母親愛吃的食物。他還餵了一群羊,每天擠奶給母親喝。在他精心護理下,母親安度晚年。 詩曰:
棄官從母孝誠虔,歸里牧羊兼種田;藉以承歡滋養母,復元歡樂事天年。

二十四孝_親嘗湯葯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恆,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恆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恆。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劉恆親自為母親煎葯湯,並且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恆天天為母親煎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葯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恆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贊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
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二十四孝_卧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面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卧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挨杖傷老
漢朝時,大梁有個叫韓伯愈的人,本性純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格,稍微有點過失,就舉杖揮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時,竟然傷心哭泣。他母親覺得奇怪,問道:「往常打你時,你都能接受,今天為什麼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覺得疼痛,知道母親還有力氣,身體健康,但是今天感覺不到疼痛,知道母親身體衰退,體力微弱。所以傷心禁不住流下了淚水。並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說明了他非常孝敬母親。
有詩頌曰:體念母親情至忱,母棰輕重甚關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頓起心酸淚濕襟。

二十四孝_孝感繼母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後人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二十四孝_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刮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並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里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
有詩頌曰: 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

⑽ 近代、現代孝敬長輩的故事

1、1956年,肖秀雲開始照顧婆婆楊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年過去了,肖秀雲一直堅持照顧婆婆,肖秀雲說,做孝順媳婦是自己一個簡單的想法。

楊金枝,今年已經101歲,兒媳肖秀雲,今年已79歲。楊金枝的獨子已過世近10年了,現在,兒媳肖秀雲和婆婆楊金枝住在八師一三四團下野地鎮鎮區保障性樓房一起共同生活,楊金枝的生活起居還和以前一樣都是肖秀雲照顧。

肖秀雲說,我和婆婆都出生於窮苦人家,我把婆婆當作自己的親娘一樣照顧,我有退休工資,婆婆也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平常她喜歡吃啥我就做啥,雞蛋糕、餃子等我都給她做著吃,她年齡大安的假牙,飯軟些她好吃。

楊金枝家在山東東明縣農村,1956年,楊金枝的獨子與鄰村姑娘肖秀雲結婚。結婚剛3個多月,楊金枝的獨子就支邊到八師一三四團。作為一名普通農村婦女,肖秀雲承擔起照顧家裡老人的重擔。肖秀雲說,吃飯的時候,我每次舀飯都是給她舀第一碗端給她,吃完飯給她洗好碗。

2、9月1日是學校開學的日子,當其他大學新生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大學校門的時候,來自肥城的學生於統帥卻是「背」著母親來到大學校園的。由於母親身患重病不能自理,從小學起,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做飯、打理農活……

可這並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少年,初中畢業他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鎮重點高中。此後,他開始了「背」起母親上學的日子。雖然於統帥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照顧母親,但是高考他依然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國石油大學青島校區錄取。昨天,於統帥帶著媽媽來到青島,繼續他的帶母求學之路。

拿到錄取通知書,於統帥的心裡很高興,但也伴隨著不安。因為到青島上大學,他放心不下母親,母親放心不下他。於是,於統帥做了一個決定,背著母親來上大學。

山東愛聯盟公益基金會長張瑛得知此事後,決定資助於統帥大學四年學費及租房費用,並為他們早早在石油大學附近租好了房子。昨天,在張瑛的幫助下,於統帥和母親來到了青島。

3、2008年10月,廣東電白縣沙琅鎮17歲少年邱炳強遭遇噩耗,父親舌癌不治去世。但厄運依然沒走遠,2009年,母親周紅霞由於連續加班超時而暈倒,腦內大出血,術後脫離危險卻造成半身癱瘓,失語,需要人長時間在身邊護理。

正值高二的邱炳強決定休學一年,一方面接手各種毽球表演節目自己賺錢,一方面開始了漫漫的替母維權路,官司一打一年半,自寫上訴狀,許多大人都應付不了的繁雜手續他都一一嘗遍。母親住院一年多,全靠邱炳強一人來照顧。

2011年,邱炳強輾轉來到深圳市西鄉中學復讀,母子二人租住在學校附近,早中晚學校住處來回跑,除了學習,邱炳強還是該校中國青少年毽球推廣中心的代課老師,上好文化課、堅持毽球訓練、表演賺錢、照顧母親,邱炳強事事安排妥當,2012年7月,他順利被武漢體育學院單招錄取。

邱炳強上了大學後,一直把母親帶在身邊照顧,但是讓邱炳強沒有想到的,2015年3月31日,周紅霞再次暈倒在地,被邱炳強的同學發現後,及時送往醫院。「當時我正在上海錄節目」,邱炳強說,自己每月都會出去表演三天,以此賺取母子的生活費用。

4、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在浙江紹興柯橋區稽東鎮石嶴村下塘自然村,老鄉們都在傳著一個「久病床前有孝子」的故事。村民們說的是村裡方慶傳和方雲美夫妻兩人,他們幾十年來照顧彼此的養父母,留下了以孝為本的好家風,影響著全村人。

方慶傳是養父母在1951年從鄰村抱回養育長大的。在其娶妻後不久,妻子卻患上尿毒症。雖然一家人竭盡全力救治,但受當時醫療條件以及家庭經濟限制,23歲的方慶傳依然失去了妻子。

而方雲美也和方慶傳一樣有著相似的經歷。1950年,只有4個月大的方雲美被養父母從嵊州領養回來,長大後也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選擇了離婚。

就是這樣兩個有著相似經歷的人,經人撮合,走在了一起,並在婚後育有一子一女。如今女兒出嫁,兒子也娶妻生子。而對於雙方的養父母,他們盡心盡孝,報答養育之恩。

5、國學大師黃侃,雖放浪形骸,卻奉母至孝。黃侃自幼喪父,由生母和慈母將他撫養長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黃侃回到家照顧了六個月,母親就去世了。黃侃大慟,吐血不止。

當時,清政府嚴捕革命黨人,黃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請好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這幅畫成為他的隨身寶物,一刻不離。

對慈母田氏,黃侃也是非常孝順。他在京鄂間千里來來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隨身攜帶一口棺材。這口棺材是其父黃雲鶴留給慈母的,本為黃父當年准備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給了慈母。慈母去世後,黃侃悲痛欲絕,按照古禮服喪。

以後,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全家設供祭祀,傷慟不已。

閱讀全文

與孝敬親長的現代小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長壽城區什麼店有閃光彩燈賣 瀏覽:313
漯河農村養老保險政策 瀏覽:128
如何清潔老人鞋 瀏覽:311
金華孝順有什麼好玩的 瀏覽:477
重慶老年大學待遇 瀏覽:858
邯鄲到長壽村坐什麼車 瀏覽:332
明星孝順的例子 瀏覽:102
82歲老人心臟搭橋能活多久 瀏覽:735
老人家任性 瀏覽:372
東莞新老年大學有招生嗎 瀏覽:412
給養老院老人的節目 瀏覽:529
養生產品怎麼選 瀏覽:205
老人盤核桃久了是有什麼寓意 瀏覽:811
新都結伴養老方式有哪些 瀏覽:862
神龍養生精華液怎麼樣 瀏覽:857
農民工養老怎麼辦 瀏覽:312
上海退休金查詢 瀏覽:889
60歲以上賭博 瀏覽:590
潮汕地區重陽節吃補品 瀏覽:864
老人電信手機屏摔了怎麼回事 瀏覽: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