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2021年重陽節是星期天,10月14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四。這一天休假可以陪家裡老人一起度過,因為重陽節又是老人節。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
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2020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25日弄九月初九星期日
2021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14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四
2022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04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二
2023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23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一
2024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11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五
2025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29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三
2026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18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日
2027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08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五
2028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26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四
2029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16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二
2030年重陽節是幾月幾日:10月5日農歷九月初九星期六
養生葯酒
秋季天乾物燥,萬物凋敝,一款益氣滋補的葯酒不失為送父親的好禮,選擇滋補葯酒時,最好以溫性中草葯浸泡葯酒為主,動物類浸泡的烈性葯酒不建議送老人,以免引起健康問題。
文玩核桃
不要小看文玩核桃,文玩核桃是一款集合養生、收藏、保值於一體的傳統佳禮,名貴的文玩核桃可謂價值不菲呢,送一款精緻的文玩核桃給老父親把玩,既可以凸顯品位、鍛煉身體,也可陶冶情趣,不失為上佳選擇。
親手做的糕點
糕點好吃與否在其次,關鍵在於親手製作的親人愛,相信在品嘗糕點的同時,老人們必然喜笑顏開,心內暖暖。
電子血壓計
很多老年人都喜歡醫療小電器,定期自己測個血壓用著也比較方便,價錢也不是很貴,比普通血壓計方便的是可以自測。小小的就算出去旅遊也可以隨身攜帶,不是很沉蠻不錯的選擇。
2. 重陽節幾月幾日
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是重陽節。古代有登高等習俗紀念這個節日。形成於戰國,唐代定為節日,又名重九,老人節。
3. 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重陽節是每年的九月初九。
重陽節屬於中國民間的傳節日,在《易經》中將九字定為陽數,九九則是兩個數相重,因此得名為重陽,重陽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正式成型於春秋戰國時期,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時期,是古老的民俗節日。
重陽節的特點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季秋豐收祭祀演變而來。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重陽節是最好的賞秋時期,中國南方還有些山區村落保留了「曬秋」特色。去鄉村賞民俗、看曬秋,已成為鄉村旅遊的一種時尚。
4. 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重陽節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在重陽節的時候人們會有踏秋,登高等活動,那麼重陽節是幾月幾號呢?5. 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節期在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日。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俗觀念中「九」在數字中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著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節名由來:
「重陽」之名稱由來,得名於古籍《易經》中的「陽爻為九」。在《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又為「極數」,指天之高為「九重」。「九」為老陽,是陽極數,兩個陽極數重在一起,九九歸一,一元肇始,萬象更新。因此古人認為重陽是一個值得慶賀的吉祥日子。
在古代有飲宴祈壽之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謂「兩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謂之「重陽」。明代張岱著《夜航船》雲:「九為陽數,其日與月並應,故曰『重陽』」。
6. 重陽節是每年的幾月幾日
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為重陽節,我國古代把九叫做「陽數」,農歷九月九日,兩九相重,都是陽數,所以重陽節又叫重九節。
九九重陽又與「久久」同音,因此重陽節又意味著長長久久,代表著人們的美好願望,重陽節又恰好在秋天,金秋佳節有著深遠的寓意。人們對重陽節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也有不少贊美重陽節的篇章。
重陽節的傳說故事
重陽節的核心是尊敬長輩、設宴祈福、登高賞菊。重陽節最早是在戰國時期形成的,到了漢代被正式定為一個傳統節日。相傳東漢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住的地方被瘟魔纏繞,父母也因此而死。
於是桓景就到東南山拜師學藝,想要打敗瘟魔。桓景學成之後,他的師傅給了他一包茱萸葉子和一瓶菊花酒。桓景回到故鄉,把茱萸葉子分給百姓,讓他們到高處去,這樣瘟魔就不敢靠近他們了,又喝了菊花酒,之後就去找瘟魔決斗,最終成功的將瘟魔殺死。從那之後,重陽節就產生了,並且還有插茱萸、喝菊花酒、登高的習俗。
重陽節風俗有哪些?
1、賞菊
重陽節在我國有悠久歷史文化積淀,因為重陽節的時候是菊花開放的最佳時間,也是賞菊的好時候,從古代起我國就有賞菊花的習俗,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為菊花節,而賞菊習俗也是從此刻流傳於世。
2、登高
重陽節的時候不僅是菊花開放的好時候,而且此時秋高氣爽,最是適合登高遠望。 自古代起,民間就有重陽節登高的傳統,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篇也很多,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3、插茱萸
茱萸味濃,有驅蟲的作用,古人認為在重陽節的時候插茱萸能夠祛除疾病、庇護身體。 很多人會在重陽節這天登高、采來茱萸,將茱萸插在門前,或者經過簡單的加工,做作成香囊,佩戴在身上。
4、喝菊花酒
菊花的食用價值很高,不少人還會將菊花釀進酒里,做成香甜可口的菊花酒,重陽節的時候用自製的菊花酒來招待客人,也是別具一番風味。人們會在這一天跟家人、朋友一起賞菊花、喝菊花酒。
5、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外形上沒有固定的形態,可以根據心意隨意變換,寬泛來說,各地吃的松軟糕類都可以稱之為重陽糕。有的地方還會在重陽糕上插一用紙做的紅旗,並點上蠟燭,意寓著紅紅火火,熱鬧喜慶之意。
7. 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v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又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秋遊賞菊、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
重陽節的起源: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遠游》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重陽節的習俗農歷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熱鬧非凡。
重陽節的風俗習慣:
1、賞菊
菊花,又叫黃花,屬菊科,品種繁多。我國是菊花的故鄉,自古培種菊花就很普遍。
2、登高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統一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3、佩茱萸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至南北朝最為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8. 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重陽節是農歷九月初九日。2022年的重陽節在10月4日。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的意義:
重陽節的意義是敬祖敬老、重視孝道、懂得感恩。
重陽是中國四大祭祖節日之一,還是新時代中國的「老人節」。是對中華孝傳統的一大承載,將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正是作為中華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適的價值,便是「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