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生版重陽節手抄報資料模板
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簡單的重陽節手抄報怎麼做呢?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小學生版重陽節手抄報的圖片模板小學生版重陽節手抄報圖1
小學生版重陽節手抄報圖2
小學生版重陽節手抄報圖3
小學生版重陽節手抄報圖4
小學生版重陽節手抄報圖5
小學生版重陽節手抄報圖6
小學生版重陽節手抄報的資料一、重陽節的古詩
1、《重陽宴集同用寒字》
唐·張登
錫宴逢佳節,窮荒亦共歡。
恩深百日澤,雨借九秋寒。
望氣人謠洽,臨風客以難。
座移山色在,杯盡菊香殘。
欲識投醪遍,應從落帽看。
還宵須命燭,舉首謝三官。
2、《重陽日至峽道》
唐·張籍
無限青山行已盡,回看忽覺遠離家。
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二、重陽節的習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放紙鷂
放紙鷂是惠州過重陽節的主要習俗。換句話說,惠州民間過重陽節是以放紙鷂為主要特徵的。此習,除惠州流傳的民謠中有敘述以外,光緒《惠州府志》亦有記述。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各地過重陽節的風俗
除了以上較為普遍的習俗外,各地還有些獨特的過節形式。
重陽節在陝北正式收割的季節,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陽,收呀么收秋忙。穀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場」。陝北過重陽在晚上,白天是一整天的收割、打場。晚上月上樹梢,人們喜愛享用蕎面熬羊肉,待吃過晚飯後,人們三三兩兩地走出家門,爬上附近山頭,點上火光,談天說地,待雞叫才回家。夜裡登山,許多人都摘幾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兒的頭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們沿襲舊俗,要蒸九層的重陽米果,我國古代就有重陽「食餌」之俗,「餌」即今之糕點、米果之類。宋代《玉燭寶典》雲:「九日食餌,飲菊花酒者,其時黍、秫並收,以因粘米嘉味觸類嘗新,遂成積習」。清初莆仙詩人宋祖謙《閩酒麴》曰:「驚聞佳節近重陽,纖手攜籃拾野香。玉杵搗成綠粉溼,明珠顆顆喚郎嘗」。近代以來,人們又把米果改制為一種很有特色的九重米果。將優質晚米用清水淘洗,浸泡2小時,撈出瀝乾,摻水磨成稀漿,加入明礬用水溶解攪拌,加紅板糖摻水熬成糖濃液,而後置於蒸籠於鍋上,鋪上潔凈炊布,然後分九次,舀入米果漿,蒸若干時即熟出籠,米果面抹上花生油。此米果分九層重疊,可以揭開,切成菱角,四邊層次分明,呈半透明體,食之甜軟適口,又不粘牙,堪稱重陽敬老的最佳禮饌。
一些地方的群眾也有利用重陽登山的機會,祭掃祖墓,紀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陽祭祖者比清明為多,故俗有以三月為小清明,重九為大清明之說。由於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媽祖羽化升天的忌日,鄉民多到湄洲媽祖廟或港里的天後祖祠、宮廟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國成立後,重陽節的活動充實了新的內容。,我國重陽節定為老人節。第到這一日,各地都要組織老年人登山秋遊,開闊視野,交流感情,鍛煉身體,培養人們回歸自然,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Ⅱ 重陽節手抄報簡單內容
重陽節手抄報內容如下:
1、朋友,重陽節到了,願你把我的問候當成剪刀,剪斷煩惱;把我的祝福當成蜂蜜,甜到心底。祝福你身體健康,事業騰達,家庭美滿,幸福平安,節日快樂!
2、滄海一粟,九九回歸;天涯浪子,黯然傷神;親朋滿座,只差一人;快馬一鞭,歡喜滿心;終踏鄉路,靜聽鄉音;疾見親友,頓感溫馨!
3、人生是場旅行,總有些難忘的風景;相逢是那樣美妙,相知是那樣美好;工作固然重要,心情也要調好;偶爾發個祝福簡訊,算是給你重陽問好!
4、又是重陽九月九,幾杯薄酒送問候:一杯福臨門,二杯樂悠悠;三倍好運伴,四杯事業優;五杯愛情好,六杯煩惱休;七杯合家樂,八杯解煩憂,九杯情久久!
5、九九重陽去登高,遍插茱萸在身旁。滿眼都是菊花香,心中思念更綿長。只願親朋都安康,幸福歲月萬年長。祝福聲聲隨風揚,一直送到你身旁。祝重陽節幸福安康!
6、懷念,是親情的眷戀;思念,是親情的羈絆,登高思親,九月九日重陽節,祝家人身體安康,幸福合樂!
7、重陽節,心情好,憂愁拋,幸福繞,收入高,事業好,飲食巧,不變老,煩惱消,困難少,九九重陽,快樂吉祥!
8、無論天涯海角,總有一條牽掛的線,始終圍繞在你身邊,逢年過節就出現在你眼前,重陽節到了,祝願我的朋友幸福健康,平安快樂,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9、藍天作信封,白雲作信紙,流星是我的特快專遞。送你清風讓你心曠神怡,送你細雨洗去你疲勞的汗跡,送你彩虹通向夢想之旅,祝你重陽節快樂!
10、生活是那麼美好;工作固然重要,心情也要調好;總有些事無法忘掉,總有些人在身邊縈繞;相逢是那樣奇妙,偶爾發個祝福簡訊,算是給你重陽問好!
11、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思念殷切。重陽登高望明月,風高雲白,繁星似雪。問候永不停歇,祝福連綿不絕。提前祝你重陽節愉快合家歡樂!
Ⅲ 重陽節的手抄報怎麼做
工具/原料:紙張、筆。
1、首先在手抄報的中間畫上一個圓形,並在圓形邊緣畫上花朵裝飾,中間寫上主題文字。
Ⅳ 1一9歲重陽節手抄報簡單
Ⅳ 重陽節手抄報
要繪制優秀的重陽節手抄報,需要適合主題的文字內容進行填充,像比較簡短的重陽節來歷,重陽節故事,重陽節諺語等等都是和不錯的選擇,下面和我一起來看重陽節手抄報,希望有所幫助!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
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
人吳均之《續齊諧記》載:傳說東漢時,汝南縣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發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東南山拜師學藝,仙人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學苦練。
一日,費長房說:「九月九日,瘟魔又要來,你可以回去除害。」並且給了他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他家鄉父老登高避禍。於是他便離開回到家鄉,九月九那天,他領著妻子兒女、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分給大家樣隨身帶上,瘟魔則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鬥,最後殺死了瘟魔。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故事一直傳到現在。
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唐代的《初學記》和宋代的《太平御覽》等多種重要類書都轉述了吳均《續齊諧記》里的這個故事,並認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婦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災的習俗由此而來。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 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日登巴台 唐 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台。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題塗溪 唐 白居易
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九日醉吟 唐 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閏九月九日獨飲 唐 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 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齊山登高 唐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登山 唐 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
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
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
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
靈仙如彷彿,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
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
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台,願言長相思。
鼓琴仙度曲; 種杏客傳書。
此聯本為元代文學家馬祖常的詩句。馬氏《石田山居》八首之最末一首曰:「淮南窮僻地,先世有林廬。花曙鳴山鳥,芹春躍岸魚。鼓琴仙度曲,種杏客傳書。朋輩如相覓,休嗔禮法疏。」平仄相諧,對仗工穩,心緒清曠者多喜此聯。
孰是題糕手; 徒誇賜菊榮。
上聯事關劉禹錫,前已言之。下聯點化黃巢的《不第後賜菊》,其詩曰:「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此聯妙在兩個字:「孰」與「徒」。一「孰」字盡顯了滿腔豪氣,當仁不讓的情懷隱然可見。至於「徒」字則譏諷了浮華虛飾之徒。兩聯對仗工穩,意緒相反相成,頗為不易。
三徑歸時歲月在;滿城近日風雨多。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中有句雲:「三徑就荒,松菊猶存。」上聯用之。下聯用著名的「一句詩」:滿城風雨近重陽。據惠洪《冷齋夜話》載,北宋潘大臨工於詩,貧甚。臨川謝逸致書問:「近新作詩否?」大臨答雲:「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氣蔽翳。昨日清卧,聞攪林風雨聲,遂題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來,遂敗意。只此一句奉寄。」此事想來不禁令人唏噓。
1、重陽晴,一冬凌;重陽陰,一冬溫(京)
2、重陽晴,一冬晴;重陽陰,一冬冰(蘇)
3、重陽無雨一冬晴(蘇、浙、鄂等)
4、重陽無雨,九月無霜(皖)
5、重陽無雨,冬至多雨(湘)
6、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干(贛)
7、重陽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晴一冬(閩)
8、重陽有雨,下年雨缺(陝)
9、過了重陽節,一怕霜來二怕雪(鄂)
Ⅵ 重陽節的手抄報
重陽節的手抄報如下:
准備工具:紙張,筆。
1、首先在手抄報的左上角畫上一位老奶奶,注意畫出人物的表情、皺紋等細節,在人物的下方畫上一個不規則邊框,並在左下角畫上小草。
Ⅶ 重陽節又簡單又漂亮的手抄報怎麼做
九九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同學想知道重陽節又簡單又漂亮的手抄報怎麼做,一起來看一下!
1、 在左上角畫四分之一的圓,畫上高低起伏的地面,上面有兩棵樹,兩位老人背對著並肩站在一起,上方有「重陽」兩個字。
2、 右上角畫一支桂花樹的枝條,上面有桂花和樹葉。
3、 月亮與地面為金黃色的,「重陽」兩字是深黃漸變成淺黃色,樹葉為深黃色,樹干是褐色,桂花是黃色,樹葉為綠色。
4、 背景是黃色漸變成白色,老人穿著深藍和深綠色的衣服。
5、 空白處畫上深黃色的橫線,方便寫字,這樣,九九重陽節手抄報就完成了。
Ⅷ 重陽節手抄報一年級簡單又漂亮
重陽節手抄報:
重陽節的禁忌
九是數字之中最大的數字,所以相傳這一天也是大凶日。按照中國傳統之中「逢凶化吉」的思維轉換模式,有理由相信,節日喜慶的外表是為了完成奇月奇日由凶轉吉,一系列的節日活動是為了鎮壓住凶氣、戰勝凶氣而設立。所以在這個辟邪的日子裡,不適合說節日快樂,而是說身體健康或者家人平安。
重陽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傳承至今除了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外又添加了尊老敬老等內涵,已經成為中國敬老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全國各地群眾特別是老年朋友的喜愛。
營造尊老愛幼社會氛圍。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歷來受到人民群眾重視,始終是社會的主流文化,每逢重陽佳節全國各地群眾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表達對老年朋友的尊敬和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