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是怎樣由來的

重陽節是怎樣由來的

發布時間:2023-01-21 17:41:08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很多人對於這個節日的來歷都是不太了解的,我今天為大家整理好了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的相關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1

《續齊諧記》記載:東漢時期,黃河旁邊有一個叫桓景隨師傅費長房游學累年。這個費長房出現在許多故事中,是一個得道高人,一天,他突然對徒弟說:「九月九日,你家中會有災禍有災,應該出門避禍,讓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桓景聽後照著他師傅的話做了,然後全家登山。

再後來,桓景同學得道成仙,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人物,而故事裡的這些習俗卻流傳了下來。

其實真正的重陽節歷史要比上面這個故事發生的東漢久遠得多。

重陽節最早的源頭是上古的豐收節(似乎歐洲也有),農歷九月九日,秋天末期,天氣轉涼,各種農作物也被收割放進去了糧倉,古人便利用這冬天前的這一個吉利的日子慶祝豐收,並舉行大規模的祭祀祖先的活動。當然,這一期活動的主角,便是上古華夏部落裡面有一定威望的老人。再後來在漫長的歲月中逐漸演變成了現在這種敬老節,變成老年人唱主角的節日看來也是有原因的。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數字9本來就是最大的數,9月9日為極大之數,大上加大,兼有紅色、危險的含義。歷來在中國民間,重陽節登高除了開頭故事裡辟邪的作用,還是一個古代的消防節。家家戶戶除了祭祀豐收神靈、祖先,往往還要祭祀火德星君祝融。

很多東亞(日本、朝鮮也有)神話故事裡面,每年農歷9月9日火神祝融准時下到人間,施展威力,彰顯他在凡世間的權威。每到這一天,從城鎮到鄉村,濃煙滾滾的火災是常事。因為東亞文化中數字9是至陽之數,再加上一個9豈不是要大火!

因此,在東亞某些地區還殘存著重陽節吃冷食的習慣,就是怕點起灶火引來火神祝融,要是他老人家心情不爽,家裡豈不是要付之一炬!

在越南、中國南部某些地區重陽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在中午沐浴、敬祖先,並且在屋裡醒目的地方放著盛滿水的木桶 的習俗,這主要就是以備突如其來的、神仙降下來的火災。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2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老年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在這一天舉行登高賞秋、感恩敬老等諸多活動。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有著多種說法。

《續齊諧記》中對重陽節由來的記載

《續齊諧記》,是一本古代中國神話志怪小說合集。作者是南朝梁吳均。書中記載了重陽節的由來。據說汝南郡有一個人,名叫桓景。此人志趣高潔,不慕榮華,一心只想修仙學道。他拜當時著名的道士費長房為師,苦心修學道法。

有一天,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日,你家裡會有一場災禍。你現在趕緊回家,通知你的家人,各自佩戴一個香囊,胳膊上還要捆紮一個吳茱萸枝條,然後登上高山之巔,在山上喝點菊花酒,才能夠躲過這場災禍。」

桓景對費長房的話非常信服,他立即起身趕回家中,按照費長房的教誨,讓家人們做好各種准備,然後在九月初九這天,帶領家人們一起登上高山之巔。一直到天色已晚,桓景才帶領家人回到家中。到家裡一看,只見家中的雞犬牛羊等畜禽已經全都死去。

桓景的經歷傳開以後,人們都效仿他,在每年九月初九這一天,舉行登高賞秋、佩戴吳茱萸等活動,「 今世人九曰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蓋始於此 」。

重陽節由來的'其他說法

除了《續齊諧記》中的記載,重陽節的由來還有其他多種說法。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載:「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 」,認為重陽節是人們為了養生長壽而舉行的一個節日。除此之外,重陽節還有祭祖、祭拜神靈、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等多重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意義。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3

重陽節起源在《易經》中的九之陽數相重,還有種說法是先秦前有在九月豐收時祭天帝和祭祖的活動,那時候有了重陽節求壽的習俗。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在農歷九月九日。古人認為九月的重陽節是一個吉祥的日子。在古代,人們習慣在重陽節登高祈福,在秋天賞菊花,祭祀祖先。到目前為止,它還增加了敬老的內涵。

重陽節、除夕節、清明節和玉蘭盆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祭祖節日。重陽節在其歷史發展演變過程中,融合了多種民俗,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民間觀念中,「九」具有長壽的意義,寄託了人們對老年人健康長壽的渴望。

② 重陽節由來是什麼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屈原的《遠游》詩中,就有「集重陽入帝官兮」之句。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重陽節的習俗農歷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飄香,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熱鬧非凡。

到了漢代,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後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為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被正式定為節日,則始於唐代。此後的宋元明清,每逢九月初九,宮廷、民間都會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唐代的許多大詩人如王勃、孟浩然、李白、王維、杜甫等,都留下過關於重陽節的詩篇。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兒女的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陽糕的製作古人比較講究,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有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小紅紙旗,點蠟燭燈。意欲用「點燈」、「吃糕」來代替「登高」,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點都稱之為重陽糕。

③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 又稱「重九節」、「踏秋」,漢族傳統節日,具體時間是農歷的九月初九。自古以來,就受到人們的重視,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重陽節是怎麼來的,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肯定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農歷九月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關於重陽節的由來,源於道教的一個神仙 故事 :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戶戶就會有人病倒,甚至天天有人喪命,這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慘不忍睹。

當時汝南縣有個青年叫恆景,有一年瘟疫奪走了他的父母,自己也差點兒喪了命。恆景病癒後,他辭別了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恆景歷經艱險,終於在一座古山裡找到了一位法力無邊的仙人,仙人為他不辭勞苦、為民除害的精神所感動,決定收他為徒,給他一把降妖寶劍,並密傳授降妖劍術。恆景廢寢忘食,日夜苦練,終於練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藝。

有一天,仙人把恆景叫到跟前,對他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如今你的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這時,仙人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瓶菊花酒,並授以避邪秘訣,讓恆景立即騎著仙鶴趕回家去。

恆景回到家鄉,在九月九日早晨,他按照仙人的囑咐把鄉親們領到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狂風怒號,北風驟起,天昏地暗,隨著幾聲凄厲地吼叫,瘟魔沖出汝河,撲到山下。就在這時,瘟魔突然聞到茱萸的奇味和菊花酒的醇香,臉色突變,瑟瑟發抖,不敢前行。說時遲那時快,恆景手持降妖寶劍,立即奔下山來,經過幾個回合的激烈搏鬥,恆景將溫魔刺死,瘟疫消除。從此,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登高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據說,在中原人的傳統觀念中,雙九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所以人們把重陽節又叫老人節。

九九重陽,還有歷史淵源。早在春秋戰國時,屈原在《遠游》中寫道:「集重陽入帝宮兮,造旬始而觀清都」。三國時曹丕在《九日與鍾繇書》中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他已明確寫出重陽飲宴了。晉代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說明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習俗。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至明代,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慶賀,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此風俗一直流傳到清代。

99重陽節意思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 中國傳統節日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與 除夕 、 清明 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曰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自魏晉重陽氣氛日漸濃郁,倍受歷代文人墨客吟詠,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 文化 遺產名錄。

重陽節食物

重陽糕亦稱「花糕」,漢族重陽節食品。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因在重陽節食用而得名。南朝時已有。多用米粉、果料等作原料,製法因地而異,主要有烙、蒸兩種,糕上插五色小彩旗,夾餡並印雙羊,取「重陽」的意思,現在仍流行。

亦稱「花糕」、「菊糕」、「發糕」等。為重陽節的傳統食品。以米粉、豆粉等為原料,發酵,更點綴以棗、栗、杏仁等果饢、加糖蒸制而成。起於唐代以前,至宋代,汴京(今河南開封)、臨安(今浙江杭州)及各地十分盛行,在為普遍的習俗。

糕的製作,品種各目繁多,其上並插彩旗,極受 兒童 的喜愛。此後一直盛行不衰,直至近代。《淵鑒類函.歲時.九月九日》引隋杜台卿《玉燭寶典》:「九日餐餌,其時黍秫並收,因此粘米加味嘗新。」又《歲時雜記》:「重陽尚食糕,......大率以棗為之,或加以栗,亦有用肉者。」宋邵博《邵氏聞見後錄》:「劉夢得作九日詩,欲用『糕』字以五經中無此字,輒不復為。宋子京以為不然,故《九日食糕》詩:飆館輕霜拂曙袍,糗糍花影斗分曹。劉郎不敢題糕字,空負詩家一代豪。遂為古今絕唱。」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綵小旗,摻飣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之肉類。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蠻。」

宋吳自牧《夢梁錄.九月》:「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為絲簇飣,插小彩旗,各日重陽糕。」宋周密《武林舊事.重九》:「都人是月......且各以菊糕為饋,以糖肉秫面雜糅為之,上縷肉絲鴨餅,綴以榴顆,標以彩旗。又作蠻王獅子於上,又糜栗為屑,合以蜂蜜,印花脫餅,以為果餌。」明劉侗、於奕正《帝京景物略.春場》:「九月九日......餅面種棗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准紙彩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女來食花糕。」明謝肇浙《五雜俎》引呂公忌曰:「九月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月作糕之意。」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習俗介紹

★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 重陽節的節日來源你知多少

★ 重陽節的起源是怎麼來的

★ 重陽節怎麼來的

★ 古人是如何過重陽的 各個時代的人過重陽節的方式介紹

★ 重陽節喝酒的風俗是怎麼來的

★ 重陽怎麼來的

★ 重陽節是怎麼來的 重陽節來歷意義介紹

④ 重陽節的來歷

從中國的傳統文化《易經》中來講,重九是一「陽」登勤之日,地氣上升,天氣下降,古人為了避免接觸不正之氣,登高以避邪氣。

民間傳說中的重陽節登高避邪一說,與梁朝吳均編寫的《續齊諧記》一書有關。該書中記載了汝南桓景有關。

桓景四處尋師訪道 ,在山上遇到一位神通廣大的仙人。隨後,桓景拜人為師,廢寢忘食的勤學苦練,學成了一身神通的本領。

有一天,師父告訴桓景:農歷九月九日,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的家中有災禍 ,趕緊回去,讓家人插上茱萸囊,系在手臂上,然後,與家人帶著菊花酒到山峰中登高,到山上暢飲。


民間還有句諺語:「喝了蘿卜湯,全家不遭殃」。

重陽節有地方「吃辣蘿卜湯」。

在山東菏澤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

而山東棗庄的滕州出嫁不到3年的女兒,忌諱回娘家過節,這源於「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文獻:《易經》、《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⑤ 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麼

重陽節 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與 春節 、 清明 節和 中秋節 一同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那麼你知道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麼嗎?下面我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重陽節的由來

重陽節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由於年代久遠,跟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一樣,重陽節的形成已經不易考察明確,但民間流傳著眾多關於重陽節起源的說法。其中有一種說法是認為重陽節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一種儀式。

「大火」即心宿二( 天蠍座 的主星),是古代用作確定季節的標志。「大火」在季秋九月隱退,故而《夏小正》有「九月內火」之說。大火星的隱退,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這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內心產生了莫名的恐懼,因此,在「內火」時節,正如其出現時需要迎火儀式那樣,人們也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

現在我們雖然很難知曉古人的祭拜儀式,但從後世重陽節習俗中,我們可以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有些地區重陽節有祭灶神的習俗,灶神就是家居的火神,這便是古代九月九祭祀「大火」的遺俗。

漢劉歆在《西京雜記》中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可見,古人是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相對應的春秋大節,而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便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候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代代傳承。

為什麼重陽節叫敬老節

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與長久的「久」同音,是長壽的象徵,所以我國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也稱「敬老節」。

在我國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美德也體現在節令風俗中。不僅是老年人的福祉,而且是文明進步的體現,更是重陽節的內涵和價值所在。

對於重陽節的意義,將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正是作為中華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長輩也許還沒成為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卻仍然需要。

如今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國家養老不可能,家庭養老是唯一的出路。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夠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重陽節成為老人家、敬老節是對「尊老、敬老、愛老」的一種傳承,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適的價值,便是「感恩」。

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但重陽節的意義,卻是永恆的。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其中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更應為人所真正認知並深深銘記。

重陽節習俗有哪些

重陽節的習俗有:登高、賞秋、賞菊、佩茱萸、放紙鳶、吃重陽糕、喝菊花酒、感恩敬老。重陽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時間是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重陽節源於天象崇拜,是根據上古時代,秋季豐收後祭祀演變而來的。

登高是重陽節的悠久風俗。在古代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被稱為「登高節」。因為古人對山嶽是十分崇拜的,所以在重陽節當天都會去登高。關於重陽節賞菊花的習俗。因為古代有菊 文化 ,人們認為菊本是天然花卉,於是慢慢形成賞菊贊菊的菊文化。此外,重陽節還可以稱為重九節、祭祖節、登高節、曬秋節等。

茱萸是一種中葯的果實,因為在吳越地出產的茱萸質量是最好的,所以又叫吳茱萸。在古代,人們在重陽節登山時插上茱萸就可以驅蟲去濕,於是便把茱萸佩戴在身上。放紙鳶是我國南方過重陽節的習俗之一。據民間 傳說 放紙鳶就相當於「放晦氣」,風箏飛得越高,那麼晦氣也會離人遠遠的。而且風箏飛得越好,那麼福氣就越濃。

重陽糕又叫菊糕、五色糕。在重陽節當天,用此糕搭在兒女的頭額,即可祝願子女萬事順意。古代的重陽糕有九層,形狀像寶塔一樣,在上面還做了兩只小羊。其中「羊」通「陽」有諧音之意。飲菊花酒是因為菊花本身是有一定的養生成分。所以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祛災祈福必飲的吉祥酒。

重陽節適合吃什麼水果

吃橘子

橘子富含維生素C與檸檬酸,前者具有美容作用,後者則具有消除疲勞的作用。如果把橘子內側的薄皮一起吃下去,除維生素C外,還可攝取膳食纖維eu——果膠,它可以促進通便,並且可以降低膽固醇。橘皮苷可以加強毛細血管的韌性,降血壓,擴張心臟的冠狀動脈。

吃蜜柚

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左右,柚子紛紛上市,其果大形美,色鮮皮香,瓤胞豐腴,汁胞晶瑩,酸甜適中,風味濃郁,實為秋冬水果中的佳品。由於其皮厚多汁易於存放,故又有「天然水果罐頭」之稱。柚子外形渾圓,象徵團圓與美滿,常為民間秋冬佳節闔家團聚必備之佳果。因為是柚子的「柚」和庇佑的「佑」同音,柚子即佑子,被人們認為有吉祥的含義。

吃石榴

重陽節吃石榴也正是時候,石榴形狀如瘤,皮內有子,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食用,其口味大致有酸、甜兩種。鮮艷奪目的石榴紅如瑪瑙、白似水晶,十分惹人喜愛,石榴鮮食味甜微酸,加工製成飲料也清涼可口。石榴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以及維生素E族的含量居高,蛋白質、脂肪以及鈣等含量也不低,其中維生素的含量要比蘋果高出很多倍。

吃獼猴桃

獼猴桃有著「水果王」之稱,是一種高檔的水果品種,10月就可成熟上市,重陽節吃正好合適。獼猴桃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它除含有較豐富的蛋白質、糖、脂肪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外,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維生素C含量,據分析,每百克果肉含維生素C100~420毫克,在水果中居於前列。此外還含有多種氨基酸。

吃無花果

現代研究發現,無花果中含有補骨脂素、佛柑內酯等活性成分及芳香物質苯甲醛,可抑制癌細胞生成,可預防肝癌、胃癌的發生,延緩、抑制移植性肉瘤、自發性乳癌、淋巴肉瘤的發展或惡化,最終可致腫瘤壞死、退化。無花果含有的大量糖類、脂類、蛋白質、纖維素、維生素、無機鹽和人體必需的氨基酸等營養成分,能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重陽節的由來是什麼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的節日起源

★ 重陽節的來歷

★ 重陽節的來歷和習俗簡介

★ 重陽節的傳說及來歷

★ 重陽節的來歷簡介

★ 關於重陽節的來歷

★ 重陽節的來歷和傳說

★ 關於重陽節來歷

★ 重陽節來歷的典故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⑥ 重陽節的來歷是什麼

重陽節的起源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是源於《易經》中九之陽數相重。

第二種說法是先秦之前有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際祭天帝、祭祖的活動,而當時也有了重陽節求壽的習俗。

第三種說法是起源於祭祀儀式,因為我國南方地區在重陽節仍然有重陽祭灶的習俗。

4、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是怎樣由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痴呆症西醫治療 瀏覽:905
八十歲老年人血糖173 瀏覽:302
湖北女性養生茶價位多少 瀏覽:259
孝順講解 瀏覽:729
雙腿截肢老年人賠多少錢 瀏覽:267
享受特殊津貼退休年齡 瀏覽:460
到達退休年齡公司可以終止勞動合同么 瀏覽:136
80歲透析的風險 瀏覽:2
上海閘北之星養老院 瀏覽:360
五月十幾號退休當月有沒有工資 瀏覽:871
中國省部級領導退休年齡多少 瀏覽:302
給老人家包紅包多少寓意好 瀏覽:143
養老機構心理咨詢服務包括 瀏覽:709
網購花光積蓄怎麼跟父母交代 瀏覽:643
敬老院十四孝 瀏覽:893
老人用的護膝多少錢一個 瀏覽:56
老年痴呆多久去世 瀏覽:113
南京養老院招聘 瀏覽:574
寒門子弟父母如何教出狀元子女 瀏覽:280
福田區社區養老院 瀏覽: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