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重陽節詩配畫圖片
B. 重陽席上賦白菊古詩配畫
展開來全部
醉蓬萊·重九自上君猷
(北宋)蘇軾
笑勞生一夢,羈旅三年,又還重九。華發蕭蕭,對荒園搔首。賴有多情,好飲無事,似古人賢守。歲歲登高,年年落帽,物華依舊。
此會應須爛醉,仍把紫菊茱萸,細看重嗅。搖落霜風,有手栽雙柳。來歲今朝,為我西顧,酹羽觴江口。會與州人,飲公遺愛,一江醇酎。
C. 簡單的重陽節怎麼畫旁邊寫一首古詩
步驟如下:
1、首先我們要在手抄報的上方寫下「九九重陽節」五個字做標題,然後在手抄報的下方畫上一些秋天盛開的菊花作裝飾。
2、在標題的下方畫上太陽、山峰、草叢、房屋等圖案,還可以在太陽前方、山峰上方畫一些向遠處飛翔的秋雁。
3、在手抄報的下方添加一些花草的圖案豐富手抄報的內容,以免我們的手抄報看起來過於的單調。
4、用藍色、綠色、紅色、橙色、黃色給手抄報中的天空、草叢、菊花等圖案以及「九九重陽節」字樣添上顏色。
5、用紫色、藍色、橙色、紅色等顏色給手抄報中的山峰上色,這里我們還可以在山峰內部畫一些特殊的圖案讓我們的手抄報看起來更加夢幻。
6、在手抄報內大面積空白的地方畫上間距相等的橫線,注意這里要避開手抄報中的裝飾圖案,這樣一幅好看的九九重陽節主題手抄報就畫好了。
D. 【高分】求能與重陽節的詩歌搭配的圖畫,最好清晰度高一點【急需】
重陽節的圖片
E. 重陽節手抄報怎麼畫上面還寫著古詩
流傳千古的重陽節詩詞,一定要寫在手抄報。
1.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登高
3.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4.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5.九日藍田崔氏庄
唐杜甫
老去悲秋強自寬,興來今日盡君歡。
羞將短發還吹帽,笑倩旁人為正冠。
藍水遠從千澗落,玉山高並兩峰寒。
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滿園花菊鬱金黃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7.九日感賦
近現代秋瑾
百結愁腸郁不開,此生惆悵異鄉來。
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
對菊難逢元亮酒,登樓愧乏仲宣才。
良時佳節成辜負,舊日歡場半是苔
8.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鴻雁那從北地來
9.行香子
宋李清照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薄衣初試,綠蟻新嘗,漸一番風,一番雨,一番涼。
黃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時往事愁腸。那堪永夜,明月空床。聞砧聲搗,蛩聲細,漏聲長。
10.南歌子
宋呂本中
驛路侵斜月,溪橋度曉霜。短籬殘菊一枝黃。正是亂山深處、過重陽。
旅枕元無夢,寒更每自長。只言江左好風光。不道中原歸思、轉凄涼。
F. 重陽節賀卡怎麼做,好看又簡單三年級
重陽節賀卡怎麼做?好看又簡單。在這里向你學習,恭喜你小朋友,你很有心。我們簡單的講解和了解一下學習賀卡的製作方法。相信很多朋友和小編一樣喜歡自己做一些小手工。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如何做重陽節卡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工具/原料
剪刀、橡皮擦、鉛筆、水筆、折紙
方法/步驟
1/8 分步閱讀
首先我們把所有要用到的材料准備好,剪刀、橡皮擦、鉛筆、水筆,如下圖所示。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著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准備一些可口的飲食。這樣就可以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這位小朋友,你想的很好,執著簡單就好,三年級的小朋友。
G. 重陽節的手抄報怎麼畫三年級
重陽節手抄報畫法:
重陽節習俗
1、 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3、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
4、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
民間歌謠:
菊花黃,黃種強;菊花香,黃種康;九月九,飲菊酒,人共菊花醉重陽。
九月九,是重陽;放紙鷂,線愛長。
八月中秋哥送餅,九月重陽妹送鞋。
九月九風吹滿天哮。
重陽無雨一冬晴。
H. 重陽節手抄報怎麼畫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中國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備陪埋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利用的素材。重陽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可以用中國的國畫寫意來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