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當代孝心的故事事例
百善孝為先,原心不原跡,原跡貧家無孝子。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當代孝心的 故事 事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喜歡可以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喔!
當代孝心的故事事例1
孝順父母,是一種中華美德,我曾在一本書里看到過一個故事:古時候,有個姓閔名損,字子騫的人。在他很小的時候母親就不幸過世了。父親娶了後妻,後妻又連續生了兩個弟弟,她對閔損很不好,經常把好東西都留給自己的孩子,所以閔損經常缺衣少食。
在一個嚴寒的冬天,子騫的父親外出辦事,要子騫駕車。冰天雪地,子騫身上蘆葦做的衣服哪裡能抵擋住冬天的嚴寒!雙手被凍僵了,嘴唇凍紫了。一陣寒風吹過,子騫劇烈抖動的身體實在沒法抓緊韁繩,一失手,駕車的轡鞍就掉了,這引起了馬車很大的震動。坐在後面的父親身體猛晃,很是生氣,心想:這么大了連馬車都駕不好!便要下車呵斥。正要斥罵時,突然發現子騫臉色發紫,渾身顫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開子騫的衣襟,頓時臉色大變,眼睛濕潤:原來,子騫的「棉衣」里全都是一絲絲的蘆葦絮,沒有一片棉花的影子!這樣寒冷的天氣,怎麼能忍受的了呢。讓孩子在三九天里受這樣的冷凍這樣的苦,是自己沒有做到作父親的責任啊!這時,父親也火冒三丈,沒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這樣惡劣,居然對一個孩子都如此狠毒。當即決定把妻子趕出門去。子騫聽後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含淚抱著父親說:「母親在的時候,只有我一個人寒冷,可是如果母親不在的時候,家裡的三個孩子就都要受涼挨餓了」 他的這番話使父親非常地感動,於是就不再趕他的後母了。看到閔子騫一點都不懷恨於心,後母深受感動,她對自己的行為感到相當的後悔,最後也把子騫看成和自己的小孩一樣的愛護。
同學們,其實孝順父母很簡單,當爸爸下班回家,你可以給他揉揉肩,捶捶背,說一聲:「爸爸您辛苦了!」當爸爸媽媽幫你做事情,你一定要說:「謝謝爸爸媽媽!」……讓我們一起把這種美德傳承下去吧!
當代孝心的故事事例2
孝,簡簡單單,孝是報答,是 母親節 的一束康乃馨;孝是耐心,耐心聽取父母啰嗦卻意義匪淺的話;孝是關心,是父母生病時的一聲問候。今天,我認識了一個人,他叫羅必炎,更是給我上了一節生動的孝心課。
羅必炎有八位父母。他的生父生母為了追求當時的自由,把他交由奶奶撫養,他被奶奶撫養到七歲。八位老人現有七位已相繼離去。羅必炎十分孝順,懂得感恩,為七位老人送終。現在僅剩一位老人,這位老人提出的所有要求,羅必炎都會盡力做到。他怕魚刺卡到老人,他便親自把魚刺挑出來。老人有什麼事,他總是第一個趕到。
「香九齡,能溫席。」九歲的小黃香就能用自己的體溫為父親暖被窩,這並不是為父母做了一件多麼偉大的事,卻被人們傳頌至今。以前的日子,我是一個任性,愛發脾氣的孩子,經常對自己的父母大發脾氣,大喊大叫,有一點不順心的事就和爸爸媽媽鬧矛盾,對他們橫眉冷對,胡亂頂撞,惹他們生氣。有一次,奶奶感冒了,媽媽見了,立刻打電話跟店長請假。媽媽帶著奶奶來到醫院,奶奶老了,走路十分緩慢,媽媽便扶著奶奶上樓梯,我看著她們的背影,忽然想到,我對媽媽發脾氣,大喊大叫,可是媽媽卻對奶奶如此孝順,我真是自愧不如,我以後一定要像媽媽一樣孝敬長輩。,媽媽用她的實際行動影響著我!
古人雲: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所以,心中有孝,才能感悟充滿孝心的世界,心存感恩,才能體驗生活給予我們的一切;孝心——不一定非得是那種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它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感激之心。
「百善孝為先」,說到「孝」人人都懂得,也都常掛在嘴邊。但沒有多少人認真為自己的父母盡過孝。所以我要大聲呼籲:讓我們行動起來,讓孝心發揚光大,讓孝道傳承下去。
當代孝心的故事事例3
假如我是一顆種子,那母親就是灌溉我的水源,父親就是滋養我的土地,他們不管結果,只是一味地付出,不斷地辛勞,無私地奉獻。謝謝您媽媽,也謝謝您爸爸,有了你們所做出的努力,我才能懂得 文化 ,汲取知識,才能茁壯成長,感謝你們,我親愛的爸爸、媽媽。
在我眼裡,媽媽就是法官,掌管全家的大小事物,同時也是「家庭教師」,專門幫我檢查作業和指導我寫 作文 ;爸爸就是護士,任何的跌打損傷都由爸爸全權負責,同時他又是位「偉人」,總教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而我在父母的眼裡就是一個「書生」,要成為狀元,只能勤讀詩書。是你們給了我這個家,一個溫暖而舒適的家。感謝你們,親愛的爸媽。
還記得那一次,學校開家長會。老師決定讓同學們選出自己認為寫得最好的一篇作文,在家長會當天朗讀,這回我可束手無策了,因為我從小膽子就很小,就連見著一隻小老鼠我也會大驚失色。糟了,還有幾個同學就輪到我了,我緊張不安。終於,我戰戰兢兢地站上講台,台下全是陌生的面孔,本來滾瓜爛熟的 文章 也開始「變」得陌生了。突然,我看到了兩張熟悉的面龐,那就是坐在第一排的媽媽和爸爸,他們的目光那樣的親切,看著他們,我心裡如釋重負。我響亮地朗讀起那篇牢記在心的作文。我的勇敢贏得了家長們的陣陣掌聲,我看了看爸爸和媽媽,他們正對著我投上贊許的目光。這時,我似乎懂得了我的幸福正是爸媽的微笑。
爸爸媽媽感謝你們,你們的一絲白發,一道皺紋,一次擔憂都是因為我。而我的感恩之心將會填平所有你們為了我曾留下的傷痕,用我的行動為你們爭光。在這世界有誰最偉大——那就是我的爸媽!
當代孝心的故事事例4
母親節來臨,網路又沸騰了。人們曬出了各種各樣,准備已久的精美禮物。圖片、文字層出不窮,可謂「長江後浪推前浪」。漸漸的,原本是給予母親的感恩和敬意,無意中蒙上了一層「秀」的面紗,但孝順不等於作秀。
從幼兒園起,每個母親節,我都會送給媽媽一個小禮物,有時是一張 賀卡 ;有時是陶泥掛件;有時是 折紙 作品。記憶最猶新的是那一年,想到媽媽的生日和母親節離得很近,就相差一兩天,一個念頭從心底油然而生:送媽媽一個 蛋糕 ,在她生日那天,提前過一個母親節!
接下來的日子裡,我焦急地等待著,恨不得坐上時光穿梭機,立刻飛到媽媽生日那天。盼星星,盼月亮,終於,那神聖的一天到來了。那天晚上,媽媽恰巧不在家,我迫不及待地拉開抽屜,拿出了20元零花錢,拉著老爸,跑向了附近的裕達餅家。走進店門,冷櫃里琳琅滿目的蛋糕,看得我眼花繚亂,買哪一個呢?我來來回回地度了幾圈,目光被一個蛋糕吸引了:蛋糕不大,放在一個愛心形的陶瓷杯里,鋪著雪白的奶油,鮮紅的草莓旁插著兩根餅干棒,簡約而精緻,是媽媽喜歡的類型,就是這個!我付了錢,欣喜地跑回了家,等待著媽媽回家。
咔噠」,門開了,媽媽回來了。我連忙提起蛋糕,跑到門邊,遞到媽媽面前,激動地大喊:「媽媽, 母親節快樂!生日快樂!」「寶貝你記錯了,今天不是母親節。」媽媽笑開了花,臉也亮晶晶了。
我調皮地一笑,糾正道:「我知道呀,今天是你的生日,所以就順便提前過一個母親節。」媽媽聽了,抱住我快樂地笑了,我也高興地笑了,心中溢滿了甜甜的味道。
20元的小蛋糕,並不是價值不菲的高檔禮品,但在媽媽眼裡卻彌足珍貴。「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禮物不在於價值與數量,千里送鵝毛,禮物看似輕賤,一文不值,但從千里之外而來,重的是情深義重。當禮物的動機變了,鑽石也不如那根鵝毛珍貴。真正的愛是心底的一泓清泉,它深藏在我們心靈的深處,它很普通,很尋常。只要有一顆孝順的心,每天都是母親節。
當代孝心的故事事例5
古人雲「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青少年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孝敬父母, 不是光用嘴巴來說的;也不是只給予父母金錢和物質上的滿足,卻很久都沒有回過家陪父母聊天、說過自己的心裡話的;更不是因為工作忙沒時間而借故很久都沒有回過家陪陪父母的,而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孝敬父母,並不是體現在要做一番轟轟烈烈、驚天動地的大事情;而是體現在平時為父母做的一點一滴的小事情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體現。
電視台常播放這樣一則 廣告 :一位年輕的媽媽給自己的母親洗腳,並且告訴老人這對她的腳有好處。這一切都被自己的孩子看見了,有一次當她下班回到家的時候,自己的孩子一邊端著洗腳水向她走來,一邊說:「媽媽,洗腳!」端不穩水的小朋友,水花濺到她一臉。這種發自內心的孝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的。
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工作累回家休息時給父母遞上一杯熱茶;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傷心、難過時送給父母一句溫暖而又安慰的話語;孝敬父母,是在父母勞作累時給父母捶捶背、捏捏腿。而這些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
我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腿腳不利索的老人,她的兒子和兒媳看他不順眼、礙事,覺得他是個累贅,她的兒子和兒媳就商量送他到郊外的一片樹林里。有一天晚上,他的兒子和兒媳趁他睡的時候,便悄悄的將他背起。這時老人8歲的孫子突然起來了,他不明白他爸爸媽媽在干什麼,便悄悄地跟著爸爸媽媽來到郊外的一片小樹林里,進了林子,只見他的爸爸媽媽將他的爺爺扔在了只鋪了一張席子的草叢里,而且只給了他的爺爺一床薄薄的被子。「哦!原來,爸爸媽媽是想丟下爺爺。」於是,他像大人一樣對他的爸爸媽媽說:「爸爸、媽媽,等你們老了以後,我也把你們背到這里來,也給你們一床薄薄的被子,一張席子。」爸爸媽媽聽見了兒子的一番話後,後悔莫及,他們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的殘忍,多麼地傷人!於是趕緊把老人給背會家,好好的贍養了,並且告訴自己的兒子以後要好好孝敬父母,不要走他們的後塵。由此可見,孝敬父母對於我們來說是多麼重要!
其實,孝敬父母很簡單。只要在父母下班回到家時給父母遞上一杯熱茶;在父母傷心難過時送給父母一句溫暖的話語;在父母工作勞累時給父母捶捶背、捏捏腿。哪怕只是對父母噓寒問暖,講講學習的近況,都能體現出孝敬父母,都能夠讓父母心滿意足。
父母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無償地付出了艱辛,是多麼的偉大啊!他們理應受到孩子們的孝敬,孝敬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孝敬父母,弘揚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吧!
❷ 現代有哪些孝順自己父母的故
1、王希海
王希海,大連孝子,2011中國十大孝子提名獎,中華傳統文化論壇義工。為照顧因腦出血成為植物人的父親,當年23歲的王希海不僅放棄了出國工作的機會,還放棄了成家的念頭。
在照顧父親的過程中,他目睹了醫院中生活的老人的林林種種,王希海漸漸體悟到了生活的真諦。他用照顧父親的經驗照顧其他老人,其間他幫助的臨終老人有一百多個。
2、陳斌強
陳斌強是一名人民教師,2007年,陳斌強的母親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不能自理。
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家住縣城的陳斌強,每周都會將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摩托車30公里,帶著母親去上班,到了周五,又將母親「綁」回家中照料。一連五年(截至2012年),風雨無阻。
3、王凱和王銳
王凱和兄弟王銳是黑龍江省蘭西縣人。2007年,兩人年近80歲的母親在老伴去世後,提出想到外面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
因為母親暈車,王凱和王銳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製作了一輛重達350公斤的人力「房車」,起名「感恩號」。
兄弟倆兩次從家鄉出發,徒步拉著八旬老母,歷時517天,行程37000公里,游遍包括北京、香港在內的1000多個城市和鄉鎮。他們創造了人間奇跡,感動了全國無數人。
4、陳錄雪
陳錄雪,四川成都雙流縣人。2006年因為帶著老母親去青城山遊玩,母親無意中說:「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外面還有這么好的地方,早知道這樣我做乞丐也要來這里的。」
母親的這句話深深刻在陳錄雪心上,於是他買來一輛二手車改造成房車,帶母親全國旅遊。母親生於1913年,如今已百歲了。
2006年至今,他帶著母親旅行,走過了大半個中國,他將孝行融入到旅遊中,為社會傳遞正能量,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他曾經受到全中國100多家媒體的爭相報道,中央電視台也進行過專門采訪,他所到之處遇到的每一個人都會被他感染、感動!
5、張尚昀
河南小伙張尚昀家境貧寒,考入長春稅務學院不久,因母親患重度腦部殘疾生活陷入困頓。
為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他把患病的母親從農村老家背負到長春,白天背著母親外出打工掙錢,為老母治病,晚上守著母親挑燈夜讀,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學業,在六個學期中五次拿到獎學金,以筆試第一名的成績,在數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被錄用為河南省稅務系統公務員。
❸ 急用當代孝順父母的事例
田世國捐腎救母
事例如下:
2004年9月底,在深圳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的田世國得知母親劉玉環患尿毒症後,偷偷跑到上海中山醫院作了血樣檢查;配型成功後,瞞著母親,毅然將自己的一個腎臟移植給她。
是04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田世國之所以入選「感動中國」人物,該活動組委會認為,親人間通過捐腎延續病人生命,在中國屢見不鮮,但絕大部分是父親或母親捐腎給年幼的子女,或是兄弟、姐妹間捐獻身體器官。田世國捐腎時38歲,其母已經68歲,像他這樣晚輩捐腎給年邁的長輩,非常罕見,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孝敬長輩的優良傳統。他用自己的故事解讀了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帶給人們感
人至深的心靈沖擊。
❹ 孝順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曾參,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2、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得知母親因為不好意思藏起尿濕的褲子,主動要求去清洗。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
3、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有一天,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
4、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席子讓父親睡。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讓父親睡。
5、子路借米孝敬父母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❺ 近代、現代孝敬長輩的故事
1、1956年,肖秀雲開始照顧婆婆楊金枝和一家人的生活。年過去了,肖秀雲一直堅持照顧婆婆,肖秀雲說,做孝順媳婦是自己一個簡單的想法。
楊金枝,今年已經101歲,兒媳肖秀雲,今年已79歲。楊金枝的獨子已過世近10年了,現在,兒媳肖秀雲和婆婆楊金枝住在八師一三四團下野地鎮鎮區保障性樓房一起共同生活,楊金枝的生活起居還和以前一樣都是肖秀雲照顧。
肖秀雲說,我和婆婆都出生於窮苦人家,我把婆婆當作自己的親娘一樣照顧,我有退休工資,婆婆也享受國家優惠政策,平常她喜歡吃啥我就做啥,雞蛋糕、餃子等我都給她做著吃,她年齡大安的假牙,飯軟些她好吃。
楊金枝家在山東東明縣農村,1956年,楊金枝的獨子與鄰村姑娘肖秀雲結婚。結婚剛3個多月,楊金枝的獨子就支邊到八師一三四團。作為一名普通農村婦女,肖秀雲承擔起照顧家裡老人的重擔。肖秀雲說,吃飯的時候,我每次舀飯都是給她舀第一碗端給她,吃完飯給她洗好碗。
2、9月1日是學校開學的日子,當其他大學新生在家長的陪伴下走進大學校門的時候,來自肥城的學生於統帥卻是「背」著母親來到大學校園的。由於母親身患重病不能自理,從小學起,家庭的重擔就落到了他稚嫩的肩膀上,做飯、打理農活……
可這並沒有壓垮這個堅強的少年,初中畢業他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考入鎮重點高中。此後,他開始了「背」起母親上學的日子。雖然於統帥每天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照顧母親,但是高考他依然考出了639分的高分,被中國石油大學青島校區錄取。昨天,於統帥帶著媽媽來到青島,繼續他的帶母求學之路。
拿到錄取通知書,於統帥的心裡很高興,但也伴隨著不安。因為到青島上大學,他放心不下母親,母親放心不下他。於是,於統帥做了一個決定,背著母親來上大學。
山東愛聯盟公益基金會長張瑛得知此事後,決定資助於統帥大學四年學費及租房費用,並為他們早早在石油大學附近租好了房子。昨天,在張瑛的幫助下,於統帥和母親來到了青島。
3、2008年10月,廣東電白縣沙琅鎮17歲少年邱炳強遭遇噩耗,父親舌癌不治去世。但厄運依然沒走遠,2009年,母親周紅霞由於連續加班超時而暈倒,腦內大出血,術後脫離危險卻造成半身癱瘓,失語,需要人長時間在身邊護理。
正值高二的邱炳強決定休學一年,一方面接手各種毽球表演節目自己賺錢,一方面開始了漫漫的替母維權路,官司一打一年半,自寫上訴狀,許多大人都應付不了的繁雜手續他都一一嘗遍。母親住院一年多,全靠邱炳強一人來照顧。
2011年,邱炳強輾轉來到深圳市西鄉中學復讀,母子二人租住在學校附近,早中晚學校住處來回跑,除了學習,邱炳強還是該校中國青少年毽球推廣中心的代課老師,上好文化課、堅持毽球訓練、表演賺錢、照顧母親,邱炳強事事安排妥當,2012年7月,他順利被武漢體育學院單招錄取。
邱炳強上了大學後,一直把母親帶在身邊照顧,但是讓邱炳強沒有想到的,2015年3月31日,周紅霞再次暈倒在地,被邱炳強的同學發現後,及時送往醫院。「當時我正在上海錄節目」,邱炳強說,自己每月都會出去表演三天,以此賺取母子的生活費用。
4、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在浙江紹興柯橋區稽東鎮石嶴村下塘自然村,老鄉們都在傳著一個「久病床前有孝子」的故事。村民們說的是村裡方慶傳和方雲美夫妻兩人,他們幾十年來照顧彼此的養父母,留下了以孝為本的好家風,影響著全村人。
方慶傳是養父母在1951年從鄰村抱回養育長大的。在其娶妻後不久,妻子卻患上尿毒症。雖然一家人竭盡全力救治,但受當時醫療條件以及家庭經濟限制,23歲的方慶傳依然失去了妻子。
而方雲美也和方慶傳一樣有著相似的經歷。1950年,只有4個月大的方雲美被養父母從嵊州領養回來,長大後也組建起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因為種種原因,最後選擇了離婚。
就是這樣兩個有著相似經歷的人,經人撮合,走在了一起,並在婚後育有一子一女。如今女兒出嫁,兒子也娶妻生子。而對於雙方的養父母,他們盡心盡孝,報答養育之恩。
5、國學大師黃侃,雖放浪形骸,卻奉母至孝。黃侃自幼喪父,由生母和慈母將他撫養長大。1908年,生母周氏病重,黃侃回到家照顧了六個月,母親就去世了。黃侃大慟,吐血不止。
當時,清政府嚴捕革命黨人,黃侃被迫逃亡日本,但思母不已,便請好友蘇曼殊畫了一幅《夢謁母墳圖》,這幅畫成為他的隨身寶物,一刻不離。
對慈母田氏,黃侃也是非常孝順。他在京鄂間千里來來去去,都是侍母而行,每次奉母出行,必隨身攜帶一口棺材。這口棺材是其父黃雲鶴留給慈母的,本為黃父當年准備自用的,但因棺材太小,就留給了慈母。慈母去世後,黃侃悲痛欲絕,按照古禮服喪。
以後,每逢生母、慈母生日、忌日,黃侃必率全家設供祭祀,傷慟不已。
❻ 現代社會中有孝心的人都有的誰有啥感動人的事例最好是感動中國人物里邊的。
1.當代孝子捐腎救母——田世國 (感動中國人物)田世國在2004年用身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他把生命的一部分回饋給病危的母親。
2.年過半百的王凱、王銳兩兄弟騎三輪車擬用10個月帶母親游全國。
❼ 請例舉兩個當代孝敬父母的典範人物
我認為最典範的應當屬於王鳳儀老先生,老善人不僅完全做到了純善至孝,孝經中與弟子規所講的孝道老善人都完全篤行,做圓滿了。並且把他的善行推及天下,這個孝不僅僅是奉養父母,更多的是立身行道。還有南師懷瑾也是孝道典範,雖然南師從戎報國,很少親自侍奉父母,但南師繼承和發揚了中華國學,傳播了儒家孝道精義,南師數十年如一日每夜必為父母誦經禮佛。這就是孝經講的天子之孝,愛敬施與四海,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❽ 孝順父母的人,要現代的,有名的。要有事例,急啊
林秀貞------「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做朋友!」、「人人管閑事,世上無難事!」、「人人都幫人,世上無窮人!」,這樣看似平平常常,卻又飽含深刻道理的朴實語言,出自一位樸素的農村婦女之口確實感人,她不僅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況且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林秀貞是河北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她30年如一日,義務贍養了6位無任何血緣關系的孤寡老人,為8名殘疾人安排就業崗位,幫助他們解決各種生活困難,還出資4萬多元幫助鄉村中小學改善教育條件,資助14名貧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專院校,受到群眾的高度贊揚。
2007年2月26日,2006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台如期舉行,獨臂英雄丁曉兵,藍領專家孔祥瑞,排爆專家王百姓,氣象學家葉篤正,好軍醫華益慰,著名學者季羨林,愛心大姐林秀貞,陽光少年黃舸,青島愛心群體微塵,慈善家霍英東, 十位人物獲此殊榮,組委會給林秀貞的頒獎詞是:「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聖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
愛自己親人的人,是人;愛別人親人的人,是神!我們被這個普通農村婦女感動著,讓我們記住著朴實的語言,讓我們實踐著這個朴實的語言,從小事做起,從身邊事做起,去傳承世間著偉大的愛心吧!
❾ 有關孝順的名人事例
有關孝順的名人事例:
1.曾參,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版所措,權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
2.陳毅見久別的母親,心裡很激動,上前握住母親的手,關切地問這問那。得知母親因為不好意思藏起尿濕的褲子,主動要求去清洗。把尿褲和其它臟衣服都拿去洗得乾乾凈凈。
3.王祥對父母孝敬,從不懈怠。有一天,繼母要吃鮮魚,天寒地凍,無處購買。王祥冒著凜冽寒風,在河上脫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躍出兩條鯉魚,他高興地拿回家孝敬繼母。
4.漢朝時期,孝子黃香的母親早逝,他知書達理,在炎熱的夏天,他用扇子扇涼席子讓父親睡。冬天則先鑽進被窩溫熱被子讓父親睡。
5.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❿ 現代孝的事跡
203年感動中國人物之一:陳斌強---孝更絕倫足可矜
頒獎辭
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這樣評價陳斌強:
陳斌強自身的朴實行為給他的學生,也給整個社會上了極為生動的一課。他是一個真正有師德的好老師。
推選委員吳孟超說:
陳斌強付出的孝心,不僅撫慰母親,也撫慰每一位中國人的心,這種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可以作為社會的良葯。
事跡:
陳斌強,38歲,浙江磐安縣冷水鎮中心學校初中語文教師。
陳斌強9歲時父親因車禍去世,媽媽獨自撫養三個孩子長大。2007年,媽媽得了老年痴呆症,喪失了日常生活能力。陳斌強決定再困難也不能丟下母親。為了能每天親自照顧母親,他用一根布帶把母親綁在自己身上,騎著電動車行駛30公里去學校上班。開始同事們都不太理解,說:「這樣帶在身邊照顧,一兩天倒可以,一年兩年怎麼吃的消?」可陳斌強做到了,一連五年,風雨無阻帶著媽媽上班。
照顧母親的生活異常辛苦。陳斌強一天到晚連軸轉:晚上9時,服侍母親睡下;凌晨1時,准時起床抱母親上廁所;清晨5時,鬧鍾響起,他要趕在師生之前起床,將母親房間打掃干凈,處理好母親的大小便;早上7時喂過母親吃飯後,開始學校一天的工作。
盡管生活上的事兒很多,可是陳斌強的教學任務卻一點也沒落下。他總說:「我是跑著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