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中國式孝順的弊端

中國式孝順的弊端

發布時間:2023-01-06 20:01:37

❶ 中國式的「孝順」是不是一種道德綁架

中國式孝順到底是不是道德的綁架呢?我覺得有綁架的成分,也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當然也有很多父母是理解孩子的並不會拿自己長輩的身份去要求孩子怎樣。下面我就從中國式孝順是道德的綁架這樣方面來對問題進行分析:




因為「孝順」,我們錯過的太多失去的太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長輩是理所應當的,但請不要加上順從這個意思!

❷ 中國式的「孝順」是不是一種道德綁架

任何東西只要加了這個中國式,就成為了貶義詞。中國和中國式是兩個概念!談到中國式孝順就不得不提與00後與爺爺奶奶輩的矛盾應該幫誰?作為70後,80後或許我們會就是就算知道是上一輩的錯也會強壓到下一輩身上。這件事很普通但缺包含了中國式孝順,中國式教育。因為很明顯中國式孝順最大的缺點就是孝和對錯是個矛盾不可兼得!中國式教育無論對錯都全推個孩子。

❸ 中國的「孝道」是害人的毒瘤

唐太宗李世民(599—649 ),在位23年(627-649)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軍事家,卓越的政治家,著名的理論家、書法家和詩人,中國最有作為的皇帝,千古一帝.並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國力最強大的大唐帝國。

唐太宗不僅在事業上有著宏偉的成就,在其個人家庭生活上也是非常幸福的,這要原於他的四大美女,給他帶來了幸福美滿的夫妻之情!唐太宗李世民大概是中國歷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政治上,他協助父親李淵一手建立了中國所有朝代中最為強盛的唐朝;軍事上,他打遍天下無敵手,平定了當時與其一起逐鹿天下的各路英豪;愛情上,他更是桃花運不淺,一口氣把最賢慧的長孫無垢、天才美女徐惠妃、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前朝公主大楊妃等四大極品女人全部攬入懷中。同行中的前趙皇帝石虎雖然擁有四萬名美女常伴左右,卻沒有一個被歷史銘記的;唐玄宗李隆基雖然晚年得到一代美人楊玉環,但最後眼睜睜看著她被弔死,所以縱觀五千年華夏歷史,唐太宗無疑是中國最有桃花運的君主。那麼這四位極品女人到底有多好呢?

一、最完美的皇後(長孫無垢)
稱職的皇後不在少數,但是集好兒媳、好妻子、好皇後、好國母於一身的卻不多,而且更難得的是她有位萬中無一的好丈夫。說起長孫皇後的出身,許多人並不知道她是胡人的後代,祖先是北魏拓跋氏,隨著北魏孝文帝的姓氏改革,幾經折騰她們家這一支最後改姓長孫,她的父親長孫晟在隋朝官至右驍衛將軍。長孫無垢很小時就知書達理,飽讀經書,在今天的孩子們剛剛邁進中學大門的13歲時,她已經邁進了洞房,嫁給了正值雨季,時年17歲的李世民,古代的人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很早熟,長孫無垢在13歲的年紀就已能盡行婦道,悉心事奉公婆,照顧丈夫起居,無需娘家操心,儼然一個稱職的李家二少奶奶。就孝道而言,長孫無垢不僅做得好,而且做得有始有終,即使後來成了母儀天下的大唐帝國皇後,她還是一如既往地保留著好兒媳應有的美德,對退休賦閑的太上皇李淵侍奉有佳,每天早晚都去請安,時時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宮女怎樣調節他的生活起居,與尋常百姓家的兒媳們並無兩樣。這樣的孝道恐怕在歷代皇後中難有匹敵者,即使有,出自真心的又能有多少。

對於李世民,長孫無垢在丈夫身份變遷的不同階段,她成功飾演了不同類型的妻子。李世民21歲隨父在晉陽起兵,一路東征西討,打入關中,建立大唐,隨後又與王世充、竇建德等豪強作戰,短短數年,就平定了偌大的一個中國。在這段戎馬征戰的歲月,長孫無垢緊緊追隨著李世民在各處奔波,沏茶洗衣,事無巨細,竭力照料其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戰事之餘能得到貼心暖肺的撫慰,從而使他在作戰中更加精神抖擻,成功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戰役。李世民登上皇位之後,長孫無垢作為統馭六宮的正宮,對後宮的其他妃嬪,她也真正當一家人一樣寬容大度,經常規勸丈夫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妃嬪,完全沒有爭風吃醋的意思。正因如此,唐太宗的後宮女人雖多,卻很少出現爭風吃醋的事,真正像一家人一樣和睦相處,這在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

皇帝們的右手握著天下,左手握著女人,然而左右手不免碰到一塊兒,所以後宮干政常常成為封建王朝的一個毒瘤,即使是歷朝的明君偶爾也免不了這個俗。譬如李世民,夫妻相處多年,他深知長孫無垢的人品和才具,所以就常與她談起一些軍國大事。但長孫無垢卻把做皇後的尺寸拿捏得很准,她不願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預國家大事,她有自己的一套處事原則,那就是男女有別,應各司其職,說白了就是該女人家管的事我管,不該我管的我哪能插手。她曾經這樣婉言拒絕李世民:母雞司晨,終非正道,婦人預聞政事,亦為不祥。唐太宗卻堅持要聽她的看法,長孫皇後拗不過,說出了自己經過深思熟慮而得出的見解:「居安思危,任賢納諫而已,其它妾就不了解了。」她提出的是原則,而不願用細枝末節的建議來束縛丈夫,她十分相信李世民手下那批謀臣賢士的能力。「居安思危」和「任賢納諫」這兩句話看似簡單,卻影響巨大,即使是在今天,我們國家的領導人們也時常提到居安思危或是廣開言路。一個女人能說出這樣見地深遠的畫,實屬難得。而放在當時的貞觀年間,隨著天下大勢基本平定,很多武將漸漸開始疏於練武。李世民就時常在公務之暇,招集武官們演習射技,名為消遣,實際上是督促武官勤練武藝,並以演習成績作為他們升遷及獎賞的重要參考。由此造成的結果是,尚武的傳統延續下去,唐朝成為歷史上外患最少的朝代。

作為母親,長孫無垢對孩子們的要求也是很嚴格的。那一件事來說,她為李世民所生的嫡長子承乾基本由乳母遂安夫人養大,溺愛之心甚至超過了長孫無垢。尤其在太子東宮的日常用度上,遂安夫人屢次要求增加,為此她時常在長孫皇後面前磨嘰,說什麼「太子貴為未來君王,理應受天下之供養,然而現在用度捉襟見肘,一應器物都很寒酸。」。但長孫皇後不為所動,回復道:「身為儲君,來日方長,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啊!」 就這樣,太子宮中的費用十分緊湊一直寒酸到她去世。

二、天才美女(徐惠)

如果說李世民是軍事天才,那麼徐惠就是文學天才。在別的孩子的舌頭還在舔腳趾的時候,她的舌頭已經開始給爹媽點名了,那時她才五個月大。4歲時,當別的孩子還只認得一二三四的時候,她已經把《四書》、《五經》念得滾瓜爛熟了。8歲時,她已經能出口成詩了,而且辭致清麗,頗有水準,所以早早的她就出了名,而且名氣翻山越嶺跑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世民雖然不荒淫,但也好色,這樣的好女子豈能放過?於是一道聖旨召為才人,將一代才女攬入懷中。入宮對徐惠來說是一件僅次於來到這個世上的好事,因為宮中的藏書超過任何一個地方的收藏,求知慾極旺的她得以有機會遍覽群書,才學和見識也進步的更快了。李世民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對徐惠日益禮顧,頗懷眷戀,於是將她由二十七世婦最末一級才人一下晉遷為九嬪中的第八級充容。有一次,太宗派人召人請徐惠,徐惠遲遲不來。李世民等了很久,才見徐惠珊珊來遲,便大為惱火。容光煥發的徐惠見李世民一臉怒氣,只是嫣然一笑,揮筆寫下了一首詩,遞給丈夫。詩文寫到:

朝來臨鏡台,妝罷暫徘徊。

千金始一笑,一召詎能來。

(《全唐詩》此詩名為 進太宗)

李世民看了忍俊不禁,氣一下子全消了。除文學造詣外,徐惠在政事上也頗有眼光。李世民晚年多次遠征高麗,同時修建了奪處豪華的宮殿,統治漸趨腐化,搞得老百姓怨聲不斷。貞觀二十二年(648),徐惠上《疏建》給李世民,指出「黷武玩兵,先哲所戒」,例舉「秦皇並吞六國、晉武奄有三方,反成覆財之業」。說明「地廣者,非長安之術;人勞者,為易亂之符」。進諫太宗節儉,不宜大興土木,「卑宮菲食,聖王之所安;金屋瑤台,驕主所慮;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李世民看後頓時悔悟,稱贊徐惠所言有理,並重重獎賞了一番。

然而紅顏薄命,太宗過世後,徐惠相思成災,太醫開方熬葯,她竟然堅決不喝,鐵了心想隨夫而去。就愛情而言,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習慣了一個人的存在,而對方卻突然消失了,徐惠這樣做也在情理之中。就在李世民去世的第二年,徐惠得償所願,從容去世,終年24歲。

三、至尊紅顏(武則天)

紅顏薄命這四個字在武則天身上算是栽了跟頭,她擁有天仙般的容貌,連擁有過無數美女的李世民都贊嘆道「美容止,美容止啊!」,侍寢完畢,李世民在回味無窮之際給她起了個名字叫「媚」。不過上天送給她最好的禮物不是臉蛋,而是她的命,可以說她的命完全對得起自己的容貌。李世民晚年沉湎女色,體內郁毒久積引發背部惡瘡,太子李治因此經常侍候父親,一來二去,他與武則天見面的機會就頻繁起來。兩人年齡相近,乾柴碰上烈火,一頂大大的綠帽子就落在了李世民的頭上。難得的是,李世民並沒有發現,武則天的命硬可見一斑。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逝,武則天與所有嬪妃被送到感業寺削發為尼。按說,她的好運也就到此為止了。然而,那頂綠帽子發揮了它的余溫,李治接過了皇位後,依然念念不忘武則天,經常往來於感業寺,並於兩三年後重召武則天入官,晉封「昭儀」。武則天32歲那年,她如願以償當上了皇後。雖然武則天的年齡比李治大5歲,但她的命卻遠比丈夫硬,終於在弘道元年(683年),熬死了李治。又經過九年的准備,公元690年,武則天認為稱帝的條件成熟,先借佛僧法明之口,廣造輿論:「武後為彌勒佛轉生,當代唐為天子。」接著又一手導演了,以唐睿宗為首的六萬臣民上表勸進,請改國號的壯舉。至此,水到渠成,則天武後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的「萬歲」聲中,登臨大寶,實現了夢寐以求的夙願,改唐為「周」,自號「聖神皇帝」。這一年,她已經67歲。古人七十已是古來稀,相當的高壽了,然而武則天一干就是十五年,直到82歲。

從武則天參與朝政,到被迫退位,前後長達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史稱「貞觀遺風」。誠如宋慶齡對她的中肯評價:武則天是「封建時代傑出的女政治家」。

四、亡朝公主(大楊妃)

皇帝取到公主的不在少數,不過其中大多以國與國之間的聯姻為主。想楊廣一生荒淫無道,自己和自己的接班人都不能安然老死,女兒能安全活下來已經的非常的不容易。而這位大楊妃更為神奇的是以亡國公主身份,嫁給了一位新朝天子,而這位新朝天子李世民還是她的表哥(李淵和楊廣是表兄弟)。

最讓人贊嘆的是,大楊妃差點把大隋朝的血統與李世民的結合,成為大唐朝的正統。大楊妃應該是李世民晉封秦王後的第一位妃子,長孫皇後去後,李世民一度想立為皇後,但群臣以她是隋煬帝之女而強烈反對,最後只得作罷。而她的兒子吳王李恪是少有的文武全才,李世民寵愛的不得了,質量遠比長孫皇後的幾個兒子高出很多。李世民曾想該立李恪為太子,然而一乾重臣尤其是太尉長孫無忌極力反對,最終帝國交給了能力偏低的李治,才有了後來的武則天及其大周。

❹ 中國當下社會中的孝文化面臨哪些困境

現在的社會基礎還有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經完全不適合孝道的傳播了,因為當時傳播的環境是由於由小農經濟並且宗法制的存在,但是在我們的今天,我們很難能夠看到這兩種法制的存在,所以孝道已經缺少了這種宗親制的傳播載體,在我們當今的這個時代里很難存活。並且現在的社會秩序不需要純粹的使用孝道去維護,而是要用法律以及人文素養等關鍵的東西去維護。孝文化已經消失的很快了,所以必須要受到我們的重視才可以度過這樣的困境。

當今的孝文化面臨著非常多的困難,但這正是我們年輕人需要逐步去克服掉的。

❺ 中國古代孝文化利弊分析

孝文化,可以加強人的德行修養,始社會的風氣更好,便於統治階級的統治,但卻給人的思想上了枷鎖始人循規蹈矩,不敢創新,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沒有了勇於冒險的精神,悲哀!

❻ 中國的傳統「孝道」害了多少孩子

中國傳統教道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並沒有害人。反倒是現在的人應該多學習些。尊重老人。

❼ 幫忙找一下中國傳統孝道的弊端,並舉出例子

中國傳統的孝道,並非是孝敬父母。《孝經》里真正講孝敬父母的文字也不多,真正孝道的含義,就是皇權思維的延續,所謂「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為臣綱」,真正目的是落在最後一句上。

實質目的是維護「家天下」的思維。比如《二十四孝》裡面的「郭巨埋兒」,就是典型的殺人犯思維,不但不犯罪,反而要學習,歌頌。

宣揚孝道,就是宣揚精神束縛,保持高度統一,無條件遵從上級。

❽ 中國式的「孝順」是不是一種道德綁架

個人認為已經成了道德綁架的一種。

很少人能接受「孩子和父母平等」但父母確實只是孩子法律上的監護人。這一點我就想說說我們家,我們家是提倡「孩子和父母平等」的家庭。雖然不被老人接受,因為我奶奶就是那種傳統思想,我經常叫我爸媽名字,她就會說你幹嘛這樣叫不禮貌之類的話。但是我爸媽認為在家庭關系之中,大家都是平等的關系,怎麼樣相處舒服就怎麼樣來。

像現在大多數家庭,子女一定要按照父母制定的路線才是「正確」的,你活著活著就不是自己了。

談孝順,理解上就是贍養父母盡心盡力,遵從父母意志。假如你遵從了父母,你的自主不就沒了嘛!讓你不去外地工作,不讓你去更遠的地方上大學。這時候,你是選擇遵從還是反抗呢!像這種家庭,是我都要選擇反抗了。但凡獨立了,父母叫你乖一點,你還不是當面一套背著一套?

有個故事:一個家庭里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自己有套房子,小兒子跟父母住一起。結果從父親走了之後,大兒子一直惦記家裡的兩套房產,一套為了給父親下葬買了,剩下一套大一點的房子。這時候,大兒子就開始一直惦記這套大房子了,裝模作樣的帶著母親有時候去吃吃飯,實際就是想套路母親將房子賣了,一分完錢就啥事也不管。但事實上呢,大兒子自己有套大房子,從來沒主動的說過接母親過去住。小兒子一直盡心盡力照顧母親,卻有時候被這個母親撈不到好。而且大兒子甚少給錢拿到家裡。你說小兒子很孝順了吧!但他的母親就是覺得大兒子好。我想說這樣的母親小兒子還能繼續孝順她,也是辛苦小兒子了。

現在的社會,在孝順這個問題上,真的不能盲目,應該有你自己的主見。就好像有時候你做再多事情,卻被一個什麼都沒做的搶去了風頭。我想說:孝順真的是道德綁架太嚴重了。



❾ 孝道文化的孝道弊端

在我們這個國家,不孝是最大的罪過,一個人哪怕有一千萬樣優點,只要沾上不孝一條,可能立刻遭到大家的群起而攻。但我冒天下之大不韙,實話實說,中國的孝道其實大有問題,實在不值得在沒有經過改造便匆匆提倡。
《孝經》雲:「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這里怎麼會有「事君」一條呢?別小看這一條,威逼利誘,盡在其中。《孝經》又雲:「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另外,《禮記·祭義》雲:「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違抗君命,可能會在當時傷及身辱及名,自然是不孝,這是威逼。利誘呢,可以揚名,所謂「不遺父母惡名,可謂孝矣」。因此,《禮記·祭義》說:「居處不庄, 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陣無勇, 非孝也。五者不遂,災及於親,敢不敬乎?」孝如果發展到這一步就成搞笑了。
另外,傳統的孝道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宗法制度的問題。有若說「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而這句話的潛台詞其實就是「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也」。為什麼說百善孝為先呢?因為他們的邏輯是:你對父母至親都不愛,你會愛誰?你只能是禽獸!可為此便「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好不好呢?首先顧及到身邊的人自然是好的,但是這也容易帶來一個誤區:儒家的愛是推己及人的,最先自然是推及至父母雙親。但是,這不代表推及至父母雙親就算完了!這還只是第一步!如果只做到這一步,對社會的危害是極大的!莊子謂「選則不遍,教則不至」,有所偏重,必然有所忽略,掛一漏萬,在所難免。因為人人都只有家族觀念而沒有社會觀念,那麼這個社會就必將淪為以私利維系的宗法社會!私利自然沒有錯,私利也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源泉之一,但是只有私利沒有功利,甚至為私利而傷害公利,卻是要不得的!這種思想起源於以家庭為單位的農業生產中,經思想家規范化而形成。在這個層面上來說,君主專制制度就是因為要維護家族的私利才會出現的。沒有哪一個國君不把自己以及自己家族的利益放在首位,為此,他們可以犧牲一切!而當我們感嘆中國社會凝聚力薄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大家都還是一腦子家族觀念。盡管現這個家族觀念已經因不再聚族而劇退化成了家庭觀念,但因為利益范圍更小,所以更加根深蒂固了!而對於君王們來說,人民一盤散沙,缺乏社會凝聚力才是對他們的政權,他們的家族利益有利的!這也就是魯迅所說的:「他們(人民)的像沙,是被統治者『治』成功的,用文言來說,就是『治績』。」
另外可以討論的是將「孝」由倫理學概念進而發展至形而上學概念的問題,其代表人物是理學大家張載張橫渠。《西銘》是張載論孝的文字,雖然較長,但很能表現張載的思想,姑且盡數摘下:
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聖,其合德;賢,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殘疾、惸獨、鰥寡,皆吾兄弟之顛連而無告者也。於時保之,子之翼也;樂且不憂,純乎孝者也。違曰悖德,害仁曰賊,濟惡者不才,其踐形,惟肖者也。知化則善述其事,窮神則善繼其志。不愧屋漏為無忝,存心養性為匪懈。惡旨酒,崇伯子之顧養;育英才,穎封人之錫類。不弛勞而厎豫,舜其功也;無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體其受而歸全者,參乎!勇於從而順令者,伯奇也。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女於成也。存,吾順事;沒,吾寧也。
很多道學家詬病《西銘》是由於張載用天父地母的說法將「孝」的范疇擴大,將對於老少病殘鰥寡孤獨的照顧統歸於「孝」,已經有墨子「兼愛思想」的徵兆——他甚至還在《張子正蒙·誠明》中說「愛必兼愛,成不獨成」,直接提到了「兼愛」一詞。我專門提到這個將父母引申到天地的問題是想說,理學由此可以導向對於天子對君王的忠,這首先是有問題的。其次,我認為對於老少病殘鰥寡孤獨的照顧應該算是在贍養雙親外的社會公德,充不得孝。贍養雙親是責任,而社會公德僅僅是義務,這里的概念混淆可以作為一個補充。

❿ 現代中國式的「孝順」是否也算是一種道德綁架

現代中國式的“孝順”就是一場道德綁架,在中國的傳統觀念當中一直信奉著“百善孝為先”,所以孝順在中國的歷史長河當中是被放在首要位置的,但是掙脫固有思想來看中國式“孝順”,這就是封建社會遺留下來的陋習。

其實這個問題真的很難解決,如果選擇了孝順,那麼自己將失去真愛,如果選擇真愛將傷到父母的心。於是周邊的人都會勸你放下自己的選擇。順從父母的意願。這就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因為現在講究人人平等,父母和孩子是一樣的,我們承認確實父母的養育之恩大過天,但是每一個人都有選擇權利且權利平等,我們要孝順,但絕對不是愚孝。在社會中我們不要用孝順來定義善惡好壞,更不要用孝順對他人進行道德綁架。

閱讀全文

與中國式孝順的弊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簡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017 瀏覽:456
一般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瀏覽:348
有多少人不給親生父母聯系 瀏覽:352
水源管理員80元體檢都查什麼呢 瀏覽:439
廣東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政策 瀏覽:656
江西女退休年齡 瀏覽:294
年輕父母應該怎麼選擇嬰兒床 瀏覽:799
退休金2018月人均 瀏覽:238
基督教十誡講章孝敬父母 瀏覽:278
多久體檢一次比較好有副作用嗎 瀏覽:902
唯一的長壽市 瀏覽:722
2020年許昌養老金什麼時候補發 瀏覽:707
九九重陽節開展旱教活動 瀏覽:1000
2019豐台老年大學招生簡章 瀏覽:295
不在戶口地交社保退休 瀏覽:5
河北省石家莊老年大學地址 瀏覽:872
廣陵區體檢中心怎麼走 瀏覽:485
父母戶口遷入昆明有什麼好處 瀏覽:964
比爾蓋茨孝順父母不能等 瀏覽:456
父母挑錯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瀏覽: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