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閱讀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閱讀

發布時間:2023-01-02 04:17:20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風俗據說由來已久。晉代周處《風土記》中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避除惡氣,以御初寒」的記載。到了唐代,這個習俗更是盛行,除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外,杜甫也在《九日寓藍田崔氏庄》里寫道:「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古人認為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消災避難,還能避免瘟疫,所以會直接把茱萸插在發髻上,也會用紫色的布囊包上茱萸的莖、葉或果實,系在手臂上。

重陽節插茱萸習俗的故事

相傳在東漢時,汝南縣發生了大瘟疫,有一個叫桓景的人在瘟疫中失去雙親,於是孤身一人進入東南山拜師學藝。桓景晝夜不輟,勤學苦練,只盼有一日學有所成擊退瘟魔!

有一天,師傅對他說:「今歲九月九日日月並陽,瘟魔再犯,你已得真傳,速速下山除害去吧!」給了桓景一包茱萸葉子、一瓶菊花酒,並且叮囑他可以讓百姓登高避禍。

桓景九月九日那天回到家鄉,帶領妻子鄉親登高避禍,每人隨身帶一些茱萸葉子,喝一口菊花酒,可以避免瘟疫。桓景安置好鄉親後與瘟魔激戰,最終殺死瘟魔,拯救一方百姓!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就有了重陽登高、喝菊花酒插茱萸的習俗。

⑵ 為什麼重陽節要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的原因

1、古人在頭上佩戴茱萸,或者是用茱萸製作成香囊,取祛病驅邪之功效,此後逐漸形成民俗。關於重陽節佩戴茱萸的習俗,至少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形成,西漢末《西京雜記》中,就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的記載。

2、重陽節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名重陽,也叫重九。在古人看來,孤陽不生,獨陰不長,重陽節其實是一個大凶的日子,需要辟邪消災。隨著歷史的發展,人們對重陽的關注重點,漸漸由避邪驅災轉向延年益壽。

⑶ 為什麼古代重陽節要插茱萸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驅蟲去濕、逐風邪。於是人們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裡,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重陽節與茱萸數態的關系,最早見於神話志怪小說《續齊諧記》中的一則故事:汝南人桓景隨費長房學道。一日,費長房對桓景說,九月九那天,你家將有大災,其破解辦法是叫家人各做一個彩色的袋子,裡面裝上茱萸,纏在臂上,登高山,飲菊酒。

九月初九這天,桓景一家人照此而行,傍晚回家一看,果然家中的雞犬牛羊都已死亡,而全家人因外出而安然無恙。於是茱萸「辟邪」便流傳下來。

(3)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閱讀擴展閱讀:

茱萸雅號「辟邪翁」薯哪源,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但是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要從重陽節俗的重心的潛移中去理解。

重陽在早期民眾的時間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緩沒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⑷ 重陽節又被稱為茱萸節,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因為茱萸代表的意思有避邪,重陽節插茱萸代表的意思有可以避邪,還可以驅趕疾病,避難消災,讓自己身體健康,讓家庭一帆風順。

重陽節是一直在古時候延伸過來的,從古代就一直有這個節日,古代用這個節日來祭拜老天和祖先,封賜秋收的豐收。重陽節應該是源於漢代,很多書籍都寫了重陽節插茱萸飲酒賞菊登高等活動,並且許多關於重陽節的民間傳說都源於漢代,以此推斷,重陽節的來歷就是與漢代有相關。



在現代生活中重陽節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的習俗,但是我們中國有著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國家把這一天改成敬老節,讓大家都關愛老人,讓我們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⑸ 重陽節為什麼要登高插茱萸

原因: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為了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這一習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

古人認為「九」為陽數,九月初九日正好是兩個陽數相重,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重陽」,也叫做「重九」。在中國文化中,陽為盛,為浩然之氣, 重陽之日要登高,佩戴茱萸,以驅災辟邪,重陽節得名於此。

(5)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閱讀擴展閱讀:

此外,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

現代重陽節仍然保留著吃重陽糕和喝菊花酒的習俗,「登高」尤其受人重視,特別是受老年人重視。其原因之一是「高」有高壽的意思,之二是登高的確可以鍛煉身體,還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1989年,國家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每到這一日,老年人們都喜歡登山秋遊,結伴賞菊,古老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意義與傳承精神。

⑹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每逢 重陽節 ,無論男女老少,都會在頭上插茱萸,或者在重陽節登高的時候插茱萸。那麼你知道重陽節為什麼插茱萸嗎?下面是由我整理的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以供大家參考。

更多重陽節相關內容推薦↓↓↓

重陽節為什麼敬老

重陽節的節日小知識

重陽節日的主要習俗

重陽節的寓意是什麼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

避難消災

民間認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重陽日,採摘它的枝葉,連果實用布縫成一小囊,佩帶身上,可用來避除邪惡之氣。

思念親人

文人們於重陽結伴出外登高賞茱萸,重陽節插茱萸還有思念親人的寓意。尤其在唐代,白居易、杜甫、寒山等幾十位詩人均有吟唱重陽登高及插茱萸的詩。最為膾炙人口的是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曰:「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節插茱萸的 傳說

重陽節插茱萸與一個傳說有關,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縣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就家家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那一帶的百姓受盡了瘟魔的蹂躪,人心害怕卻又毫無辦法。一場瘟疫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點兒喪了命。

病癒之後,恆景決心除魔,於是辭別心愛的妻子和父老鄉親,出去訪仙學藝,以除瘟魔。他四處訪師尋道,訪遍天下名山高士,終於打聽到東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上,住著一位法力無邊的仙長,叫費長房。

經過遙遠的路途和艱辛跋涉,恆景終於找到了那座高山,並見到了有著神奇法力的仙長。聽恆景說明來由後,仙長費長房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收他為徒,並教給他降妖劍術,還贈他一把降妖除魔的青龍劍。

之後,恆景廢寢忘食,不分白天黑夜地加以練習,終於練就了一身的非凡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到跟前,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來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應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他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密授避邪用法,讓恆景騎著仙鶴趕回家去。回到家鄉後,恆景按仙長的叮囑,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把鄉親們領到附近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備。

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意欲禍害人間。瘟魔剛撲到山下,突然聞到陣陣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氣,便戛然止步,臉色突變,這時恆景手持青龍劍追下山來,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了。從此以後,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避疫的風俗便年復一年地流傳下來。

有人分析認為,從節俗的原始意義看,茱萸與登高的結合應該是最早的。但是在宋元之後,佩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其變化的因由大概要從重陽節俗的重心的遷移中去理解。

重陽在早期民眾的實踐生活中強調的是避邪消災,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目前的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的地位最終蓋過了「避邪翁」(茱萸)。

什麼是茱萸

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葯,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葯。佩茱萸,中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

落葉喬木或灌本,稀常綠或草木。單葉對生,稀互生或近於輪生,通常葉脈羽狀,稀為掌狀葉脈,邊緣全緣或有鋸齒;無托葉或托葉纖毛狀。花兩性或單性異株,為圓錐、聚傘、傘形或頭狀等花序,有苞片或總苞片;花3-5數;花萼管狀與子房合生,先端有齒狀裂片3-5;花瓣3-5,通常白色,稀黃色、綠色及紫紅色,鑷合狀或覆瓦狀排列;雄蕊與花瓣同數而與之互生,生於花盤的基部;子房下位,1-4(-5)室,每室有1枚下垂的倒生胚珠,花柱短或稍長,柱頭頭狀或截形,有時有2-3(-5)裂片。果為核果或漿果狀核果;核骨質,稀木質;種子1-4(-5)枚,種皮膜質或薄革質,胚小,胚乳豐富。

中國民間把九月九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茱萸節、茱萸會,可見茱萸自古已廣泛被人們所喜愛。近些年來,隨著秦嶺山區茱萸市場的恢復和發展,茱萸酒的重新面世,給茱萸產地的縣區帶來了很好的經濟效益。我們不妨開發這一饒有興味的風土資源,大力研製開發茱萸酒、茱萸飲料、茱萸食品;並以重陽節為茱萸節,摒棄其迷信成分,以此日為契機,登高,野遊,飲茱萸酒,吟茱萸詩,既可鍛煉身體,活躍生活,陶冶情操,交流感情,融洽關系,又可以促進茱萸及其產品的生產,有益於身心健康,使人們康樂長壽。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相關 文章 :

★ 重陽節為什麼要賞菊和插茱萸 重陽節習俗介紹

★ 重陽節插茱萸寓意著什麼

★ 重陽節插茱萸為什麼能辟邪

★ 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有怎樣的傳說

★ 重陽節插茱萸的好處 重陽節插茱萸為何能辟邪

★ 重陽節為什麼插茱萸 重陽節插茱萸寓意介紹

★ 為什麼重陽節要佩戴茱萸

★ 重陽節插茱萸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插茱萸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⑺ 重陽節插茱萸指的是什麼 為什麼要插茱萸

說到重陽節,很多人就會想起一句古詩——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為這首詩,很多人對重陽節最深的印象就是插茱萸。那麼,為什麼重陽節要插茱萸?下面就讓我帶大家了解一下。

重陽節“插茱萸”

古人認為佩帶茱萸,可以辟邪去災。《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頭上,辟除惡氣而御初寒。

古人把茱萸作為祭祀、佩飾、葯用、避邪之物,形成茱萸風俗。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記載,漢高祖劉邦的寵妃戚夫人於每年九月九日,頭插茱萸,飲菊花酒,食蓬餌,出遊歡宴。

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中記述了這一情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由此可見,唐時重陽節登高茱萸插頭習俗的流行。茱萸是重陽節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為重陽節俗的主要標志,因此登高會也稱“茱萸會”,重陽節被稱為“茱萸節”。庸人張說《湘州九日城北亭子》詩雲:“西楚茱萸節,南淮戲馬台。”從節俗的原始意義看,茱萸與登高的結合應該是最早的。但在宋元以後,插茱萸的習俗逐漸稀見了。隨著人們生活狀態的改善,人們不僅關注現實生活,而且對未來生活給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長生與延壽。所以“延壽客”(菊花酒)的地位最終蓋過廠“辟邪翁”(茱萸)。

重陽節除了插茱萸還要佩茱萸

重陽佩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很盛行,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稱為茱萸囊,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重陽茱萸其實也和端午節的雄黃和菖蒲的作用差不多,目的在於除蟲防蛀。因為過了重陽節,就是十月小陽春,天氣有一段時間回暖;而在重陽以前的一段時間內,秋雨潮濕,秋熱也尚未退盡,衣物容易霉變。這段時間又是桂花盛開之時,所以民間稱之為“桂花蒸”,這時必須防蟲。茱萸有小毒,有除蟲作用,制茱萸囊的風俗正是這樣來的。

茱萸簡介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具備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能。木本茱萸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都是著名的中葯。佩茱萸,中國歲時風俗之一。在九月九日重陽節時爬山登高,臂上佩帶插著茱萸的布袋(古時稱“茱萸囊”)。

茱萸是一種落葉小喬木,開小黃花,果實橢圓形,紅色,味酸,可入葯。

山茱萸之果實山萸肉,味酸澀,性微溫,有補肝腎、澀精氣、固虛脫、健胃壯陽等功能,中醫常用以治療腰膝酸痛、眩暈、耳鳴、遺精、尿頻、肝虛寒熱、虛汗不止、心搖脈散、神經衰弱、月經不調等症。茱萸還是中成葯知柏地黃丸、益明地黃丸、愛味地黃丸、十全大補丸、六味地黃丸的主葯。

山茱萸含有生理活性較強的山茱萸甙、馬草鞭甙、皂甙、鞣甙,以及豐富的維生素C等營養成分。能抑制痢疾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利尿、降壓、防癌作用。

遍插茱萸的重陽節,你插對了么?

重陽節將至,又到了該插茱萸的時節。說到茱萸,你真的知道該插什麼嗎?

山茱萸?錯!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為什麼要插茱萸閱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丘市交養老金在哪交 瀏覽:316
襄陽養老金指紋電話 瀏覽:865
大同養老保險補繳2016 瀏覽:636
重陽節千壽宴 瀏覽:886
孝順故事200大全 瀏覽:41
怎麼寫老年公寓消防整改報告 瀏覽:12
佛教孝順父母因果故事 瀏覽:266
父母不考證怎麼辦 瀏覽:916
女的拿養老保險是幾周歲 瀏覽:411
政治我們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瀏覽:928
70歲以上駕車 瀏覽:268
老人如何補氣血吃什麼葯 瀏覽:364
觸動孩子孝順的視頻 瀏覽:841
念親恩重陽節作文 瀏覽:356
老年人披搭 瀏覽:242
社區老年的活動調查問卷 瀏覽:876
城鎮退休養老金標准 瀏覽:413
長老人斑怎麼祛掉 瀏覽:225
少女和父母吵架如何處理 瀏覽:936
養老金每個月交兩千多退休可以領多少錢 瀏覽: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