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重陽節石嘴山

重陽節石嘴山

發布時間:2022-12-31 03:14:31

1. 寧夏石嘴山市有多少年歷史

石嘴山簡介石嘴山市是寧夏重要的工業城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東跨黃河,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為鄰;西鄰賀蘭山與內蒙古阿拉善盟隔山相望;北依黃河水與內蒙古鄂托克左旗相鄰;南連銀川平原與自治區首府銀川市興慶區、賀蘭縣交界。石嘴山市成立於1960年,現轄大武口區、惠農區、平羅縣兩區一縣,土地總面積5309.5平方公里。總人口744291人,非農業人口佔全市人口的58.2%,有漢、回、蒙、滿等24個民族,回族人口點20.3%,呈現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市府所在地大武口區環境優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善。 石嘴山市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總面積4703平方千米。總人口744291人(2009年9月)。
市人民政府駐大武口區,郵政編碼:753000。代碼:640200。電話區號:0952。拼音:Shizuishan Shi。
石嘴山市 面積4703平方千米,人口744291萬人(2009年9月)。
石嘴山市轄2個市轄區、1個縣。
大武口區面積1007平方千米,人口25.9萬人。郵編753000。
惠 農 區面積1254平方千米,人口23萬人。郵編753200。
平 羅 縣面積2251.6平方千米,人口29.85萬人。郵編7534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石嘴山氣候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充足,降水量集中,蒸發強烈,空氣乾燥,溫差較大,無霜期短。夏熱而短促,春曖而多風,秋涼而短早,冬寒而漫長。年平均氣溫8.4℃~9.9℃。年最低平均氣溫-19.4℃~23.2℃,年最高平均氣溫32.4℃~36.1℃。年平均降水量的地理分布較為均勻,全市年平均降水量在167.5毫米~188.8毫米。年蒸發量在1708.7~2512.6毫米,是降水量的10~14倍,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南暢北通,西高東低,山川雄健,景色秀麗。賀蘭山岩畫閃射著先古文明的光彩,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漢墓夏冢,長城古塔,體現著土地的靈動和文化的燦爛;湖泊濕地星羅棋布,呈現出塞上江南的秀麗風光。 著名景點北武當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是國家2A級景區。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西北賀蘭山東麓,朝陽西街起始點。是一處集山、林、廟、地質遺跡、軍事體驗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區。景區內每年9月、10月舉辦北武當九九重陽登高節、廟會等活動。 北武當生態旅遊區由五個景點組成: 佔地1萬余畝的人工生態林區-大武口森林公園,它展現了西北乾旱荒漠地區生態建設的特有風貌。
星海湖 </B>
星海湖位於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城區東部,山水大道穿湖而過。總面積43平方公里,湖水面積20多平方公里。這里曾是明代古沙湖遺址,原為城市邊緣的一片濕地。石嘴山人民經過搶救性的治理,把一片泥淖改造成碧波盪漾、鳥翔魚躍的湖面。景區由百鳥鳴、金西域、南沙海、鶴翔谷、新月海、白鷺洲六個各具特色的景點組成。
大水溝 </B>位於平羅縣下廟鄉常青村,東至昊王渠外30米,緊臨201省道,南至下廟鄉暖泉村路口,西至原西軸廠區(含廠區),北至下廟鄉與崇崗鄉交接處的泄洪溝,佔地面積約20平方公里,絕大部分屬於山地和洪積扇地。
平羅玉皇閣 </B>國家3A級景區,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城北大街與富民街交匯處。是寧夏最大的道教場所,被稱為平地古建築的奇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佔地3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 介 紹 玉皇閣的台座分為4級,由南向北漸次升高,最高建築三母殿,距地面26.2米。
森林公園 </B>
石嘴山森林公園位於寧夏石嘴山大武口區西北部,背依賀蘭山,懷抱大武口市區,規劃建設面積667公頃,按規劃將建成融遊憩、娛樂、生產、野趣、體育、文化、宗教等活動為一體的風景旅遊區。它的建成,對大武口市區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美化家園、改善生態環境具有明顯作用。
石嘴山森林公園於1997年11月16日正式開工建設,平整綠化帶132萬平方米,清運土方60餘萬立方米,更換土方2萬立方米,種植35萬平方米的草坪和3萬平方米的苜蓿,共完成120個品種、32.1萬株樹木的栽植任務。先後建成了防風林、中日友好林、名人紀念林、青年志願林、少年世紀林、軍民共建林、警民共建林、沙生植物園等林區,樹木成活率達到93.8%以上。幾年來,園內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非常快,先後完成了全長11.7公里的四級揚水引黃灌溉工程、10萬立方米的蓄水池工程、3000米噴灌主管道和20套移動噴灌設施的安裝工作,鋪設壓力管道1500米,新建道路3000米。相繼建成並向遊人開放了荷花池、主大門、主大門廣場、亞熱帶植物園、文博館、回歸村等景點。其中,亞熱帶植物園盡現亞熱帶植物花卉,應有盡有;文博館收藏歷朝各代文物數千件,值得一去。
2000年,石嘴山森林公園綠化投資100萬元,在主幹道種樹1.1萬株。重點加大了高大常青樹的種植數量,共栽植3米以上高大常青樹木4500株,完成造林面積500畝,使栽植地段基本成林,較大地改善了森林公園的園林景觀和投資環境。森林公園集觀賞、游樂、餐飲、休閑於一體,被遊人譽為「戈壁綠洲」、「世外桃源」。
馬蘭花大草原 </B>是鄂爾多斯台地的一部分,距首府銀川30公里。這里草原面積10萬畝。陽春三月,大草原上馬蘭花爭奇斗艷,一派生機。每到秋季,牧草豐盛,牛羊肥壯,正是草原風光最美的季節。從2000年起,當地每年都在此舉辦「陶樂馬蘭花生態觀光旅遊節」。 平羅玉皇閣 平羅玉皇閣位於平羅縣城北端,始建於清代光緒元年,佔地面積4200平方米,是西北最大的道教寺院。玉皇閣規模宏偉,造型獨特,城隍、觀音、玉皇等12個殿堂高低錯落、重樓疊閣,殿內塑像更是形神各異、雕工精湛,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國家3A級景區,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石嘴山市平羅縣城北大街與富民街交匯處。是寧夏最大的道教場所,被稱為平地古建築的奇觀。始建於明永樂年間,佔地36000平方米,建築面積4200平方米。
玉皇閣的台座分為4級,由南向北漸次升高,最高建築三母殿,距地面26.2米。內有城隍殿、觀音殿、娘娘殿、三清殿、無量殿、洞賓殿、三官殿、三母殿,還有文昌閣、關帝閣、鍾樓和鼓樓等主體建築和大量為遊客服務的輔助設施。整座建築造型獨特,氣勢雄偉,登臨三母殿可憑欄西眺巍巍賀蘭山,東望滾滾黃河.
景區每年農歷四五月間舉行的城隍廟會盛大隆重,人們裝扮成牛頭、馬面、判官、小鬼等簇擁著被高高抬起端坐在神輿之上的城隍神像巡遊,稱之為出駕,含懲惡揚善、體察民情之意。
平羅玉皇閣建築群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至今已有580多年的歷史。整個建築群形式獨特、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工藝精美。高樓氣勢宏偉,小閣玲瓏剔透,陪襯有致,競相蓖美;樓閣山檐深遠,檐角翹指蒼穹,似雄鷹展翅欲飛;閣內所有殿宇盡為雕梁畫棟,或雕刻花卉獸禽,或彩繪山水人物,刀筆洗練,功庇深厚,是寧夏回族自治區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體,是西北地區最大的道教寺廟之一。
田州古塔 </B>
距平羅縣城20公里的田州塔,俗稱姚伏塔,矗立在姚伏鎮東一公里外的柳蔭叢中。塔呈平面六角形,八層樓閣式磚塔,高38米,塔頂呈六邊覆斗狀,塔底直徑為7.5米,南北各有一門,門牆上有對聯,對聯書法雋秀有力,對仗工整。
在數百年漫長的歲月里,田州古塔經歷了大小百餘次地震。後又於清乾隆年間(1783年)重修。1980年平羅縣人民政府撥款進行了維修。1985年再次被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沙湖 </B>該景區系國家首批5A級景區,為中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
沙湖旅遊區在距銀川市西北56公里平羅縣境內的西大灘。1990年開發建設,每年接待遊客都在50萬人次左右,已成為祖國西北地區頗負盛名的旅遊熱點,因其獨特優美的自然景觀而被選為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2007年5月8日,石嘴山市沙湖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兩千畝蘆葦、千畝荷池,盛產魚類、鳥類,這里棲居著白鶴、黑鶴、天鵝等十數種珍鳥奇禽。你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的場景,在水邊葦桿間、蘆叢底部更有鳥巢無數,每年春季,五顏六色鳥蛋散布其間,堪稱奇觀。
除了品種繁多的鳥類外,沙湖還盛產各種魚,在湖南岸的水族館里,可以看到幾十種珍稀魚類,包括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鯢)和體圍1米多的大鱉。
湖西四周有滑沙、騎駝、騎馬、游泳、垂釣、滑翔、沙灘排球、足球等游樂設施,還有旅遊飛機空中觀光節目。
開放時間:08:00-18:00
位置:位於寧夏平羅縣,距銀川市區56公里
面積:總面積8.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
沙湖,南沙北湖。這里是鳥的天堂、魚的世界、遊人的樂園。廣闊的沙湖萬畝水面宛如一幅巨大的銀色錦緞,初夏,新葦如茂林修竹,鬱郁蔥蔥,或如港汊,或如街巷,或如華蓋,或如屏障,微風吹來,綠影搖曳,婀娜多姿。
沙湖盛產魚、鳥。遊客可在觀鳥塔上遙看群鳥嬉戲。白鶴、黑鸛、天鵝等幾十種鳥類、數萬只在這里棲居,有時象移動的烏雲在天空左右盤旋,遮天蔽日。它們的窩巢就築在水邊的葦桿間、蘆叢底,每年春季,各種顏色的鳥蛋散布其間,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
沙湖的魚類與鳥群是大自然生物鏈上兩上相互依偎的環節。小魚兒是鳥的美食,鳥糞又是良好的魚餌,肥美的蘆根水草和豐富的浮游生物又是魚、鳥共同的食物。湖水裡常年生長著十來種魚,不僅有鯉、鰱、鱅、鯇、鯽,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大鯢)和體圍1米多的大鱉。在湖南岸的不族館里,還可以看到幾十種珍稀魚。
由於盛產魚類,在沙湖的餐館里,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每有嘉賓,必以剛剛出水的二三十斤重的鱅魚上席,鮮嫩可口,既飽口福、又飽眼福。遊客如有興趣,也可以親自釣魚、捕魚。
沙湖南面是一片面積3萬畝的沙漠,它和這萬畝湖水似乎是天造地設的伴侶,相互偎依,相映成趣,湖水碧波盪漾,沙海金浪起伏。
在銀川南門乘開往沙湖的旅遊專線車,車費10元,行程約1小時30分。 沙湖自然保護區 湖水如海,柔沙似綢,天水一色,葦叢若畫的沙湖,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美麗富饒的寧夏平原上,它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平原以北,距銀川市56公里,總面積8.2平方公里,沙漠面積12.7平方公里。
沙湖以自然景觀為主體,資源蘊藏量豐富,「沙、水、葦、鳥、山、荷」六大景源有機結合,構成獨具特色的秀麗景觀。沙湖自然保護區地處內陸,屬典型的大陸性氣候,屬中濕帶,沙湖獨特秀美的自然景觀和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是西部絲綢之路上埋藏的寶藏,靜靜地等待人們的發掘。
沙:位於沙湖南端一望無際的沙漠給人以豪放、博大的感覺訓練有素的沙漠之舟----駱駝載人進入大漠深處,陣陣悠揚的駝鈴聲清脆地在空中回盪,使人心神盪漾,如醉如痴。在這里,可以領略大自然的神奇,尋找前所未有的刺激和新奇。
水:霧海雲天作黛,月色空明水亦悠,鏡湖碧水充滿著盎然綠色,山綠水綠,構成一幅綠色的水彩畫,在這里游泳、盪舟都會時時感到清新舒暢,心曠神怡。
葦:沙湖東北面,蘆葦成片成叢,蘆葦幽深,遊艇在蘆葦中穿行,如同迷宮,不時驚起一串鷗鷺,令人興趣盎然。
鳥:沙湖是鳥的天堂,它水產豐富,無污染,更得到人類的格外關照,位於湖中心的「百鳥樂園」,又稱「觀鳥台」,是候鳥繁衍,棲息的理想之地,在此可觀賞到天鵝、大鴇、中華秋水鴨、海鷗、白鶴、灰鶴等11目24科,百萬只鳥類在這里流連,成為沙湖景色一絕。
山:沙湖西眺,巍巍賀蘭山山峰高聳,重巒疊嶂,山上山下溫差大,在初秋仲春微雨即成雪,雪積成山,日照不融,山上陽光明媚,山下常如披絮,形成「賀蘭晴雪」,為寧夏古代八景之一。
荷:集聖潔象徵與實用價值為一體的荷花,在埃及、印度、中國等國的古代文明中,即已展現芳蹤,而沙湖的體現塞外江南景色的萬畝荷花苑,其荷花面積,規模杭州西湖,承德避暑山莊等處荷花形成「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景觀。
石嘴山石嘴子公園
石嘴子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惠農區,黃河邊巍然挺立著如嘴巨石,俗稱石嘴子,此處即石嘴山地名來歷,歲月滄桑,雄風依然。惠農區地處寧夏最北端,東臨黃河,西依賀蘭山,南與平羅縣接壤,北與內蒙古烏海市相連,地理位置優越。
石嘴山市惠農區石嘴子公園於2006年7月20日開工建設,2007年6月15日竣工。公園沿黃河西岸呈帶狀分布,南起煤業橋,北至石嘴子,南北長7000米,東西寬50—200米,佔地面積1.5平方公里。公園採用了現代開放式園林的模式進行設計,集防汛、生態、旅遊、休閑、愛國主義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同時將石嘴子文化和黃河古渡金羊毛文化作為設計的主線,以彰顯公園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石嘴子公園重點圍繞「三條主線、三個廣場、三個船型碼頭、六處水面、六個出口」進行建設。「此外,公園內還布局建設了吊橋、曲橋、閣、亭等功能性設施以及船帆、旗桿、花架、榕樹等裝飾性工程多處。
石嘴山市惠農區全力推進城市建設步伐,增強城市聚集功能。石嘴子公園的建設不僅為居民提供了一個更加舒適的休閑娛樂活動場所,而且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居環境質量和城市生態環境,提升了城市聚集效應,進一步加快了惠農區城市化進程 【資源狀況】礦產資源 石嘴山市曾是資源依託型城市,現已探明有煤炭、硅石、方解石、石灰石、石灰岩、輝綠岩、白砂岩、白雲母、粘土、金、銅、鋁、鐵等十多種礦藏,尤以煤、硅石、粘土等非金屬礦藏蘊藏量大。煤炭儲量為25億噸,全國12煤種中該市就有11種;被譽為「太西烏金」的太西煤儲量達6.55億噸,是世界煤炭珍品,具有「三低、六高」(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高比電阻率、高機械強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塊煤率、高化學活性)的特點;被廣泛用於冶金、化工、建材等行業。硅石儲量5億噸,是硅系產品和玻璃工業的優質原料。粘土儲量1300萬噸,是陶瓷、水泥等建材工業的重要原料。
土地資源 石嘴山市地處銀川平原北部,得黃河灌溉之利,日照充足之便。土地肥沃,溝渠配套,林網交錯,現有耕地115萬畝,農業人口人均佔有4.05畝,居寧夏灌區首位。可開發利用的土地112萬畝,人均3.94畝,近期可開發利用的土地50萬畝,農業開發潛力極大。多年來,石嘴山市堅持不懈地開展植樹造林、封沙、封灘育林、育草和全民義務植樹,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一、二、三期工程、中德合作、中日合作項目、平原綠化項目和現在正在爭取的「綠色中國」項目以及興果富民工程等,使該市農業、林業建設取得了巨大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到2000年末,全市有林地面積362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過到8.1%。
旅遊資源 石嘴山市風景名勝點多面廣,開發前景廣闊。九曲黃河穿境而過,萬仞賀蘭山擦邊而行。東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之雄渾招人青睞;西看,「賀蘭山下果園成,塞上江南舊有名」名不虛傳;南有集大漠雄渾與江南錦秀為一色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沙湖,北有植物「大熊貓」之稱的四合木保護旅遊區和現代化的新型工業園區,中有碧野婆娑的萬頃良田。民族風情文化等八大文化由來已久;賀蘭山岩畫、古長城遺址、古生物化石、北武當廟、平羅玉皇閣、鍾鼓樓、田州塔等文物古跡熠熠生輝;大武口森林公園、大武口星海湖(北沙湖)水上公園、惠農萬畝枸杞園、萬畝紅柳園,平羅萬畝生態林等爭奇奪秀,後來居上。追今訪古,怡養性情,石嘴山的旅遊景觀景點令人留連忘返。
電力資源 現有國電大武口發電廠、國電寧夏石嘴山發電有限公司2家國有電力企業和一些地方電力企業,總裝機容量205萬千瓦。正在規劃建設一批企業自備電廠項目,預計到2008年,全市電力總裝機容量將達到400萬千瓦以上。

2. 惠農創城應知應會

石嘴山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市民
應知應會宣傳單
1.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和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
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基本原則: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3.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基本內涵:
國家富強、 民族振興、 人民幸福。
4.石嘴山精神:
五湖四海 自強不息
5.志願服務理念:

學習雷鋒 奉獻他人 提升自己
6.志願服務精神:
奉獻、友愛、互助、進步
7.志願服務「三關愛」:
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
8. 2014年社區志願服務活動主題—— 「鄰里守望」:
「鄰里守望」是關愛他人的一項志願服務內容,即鄰里之間多增加接觸,多溝通交流,大家互留電話、姓名、地址,相互幫助關心,互相關照、和睦相守,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良好社區關系,從而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質量,促進感情溝通交流,增強社區安全感和歸屬感。
9.石嘴山市民文明公約:
愛國愛市 遵紀守法 誠實守信 崇尚科學
團結友善 愛崗敬業 遵德守禮 愛惜公物
弘揚正氣 崇文明禮 孝老敬親 節儉養德
鄰里和諧 志願服務 關愛自然 文明出行
10.社區文明公約:
遵紀守法, 戒毒禁毒, 崇尚科學, 反對邪教。
學習雷鋒, 關愛他人, 扶弱助殘, 奉獻社會。
鄰里團結, 友愛互助, 家庭和睦, 愛幼敬老。
公用樓道, 暢通整潔, 垃圾袋裝, 嚴禁高拋。
車輛停泊, 規范有序, 飼養寵物, 處處管好。
晾衣種花, 水不滴下, 安裝空調, 排水有道。
公共設施, 自覺愛護, 栽樹種花, 注重環保。
強身健體, 齊齊參與, 書畫文娛, 陶冶情操。
家家學習, 勤讀書報, 踐行公德, 我定做到。
11.「我們的節日」:
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七夕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以及回族的開齋節、古爾邦節等少數民族節日。
12.文明餐桌:
文明餐桌就是不剩飯、不剩菜,吃不完打包。做到「文明用餐、節儉惜福」。
13.石嘴山市開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石嘴山市於2009年成功創建為自治區文明城市;2011年底,被中央文明辦確定為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2012年開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三年一個周期。
14.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對市民的要求:
(1)市民要關注要知曉;(2)市民言行文明,人際關系和諧;(3)市民要廣泛參與文明城市創建活動。
15.家庭美德:
尊老愛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儉持家、鄰里團結。
16.社會公德:
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
17.職業道德:
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
18.個人品德:
和善親切、謙虛隨和、理解寬容、熱情誠懇、誠實守約。
1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六進」活動:
進機關、村鎮、社區、學校、企業和軍營。
20.文明單位「五個一」:指「一堂」「一隊」「一牌」「一傳播」「一餐桌」。「一堂」即開設「道德講堂」;「一隊」即建立學雷鋒志願服務隊;「一牌」即有「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和「遵德守禮」提示牌;「一傳播」即建立網路文明傳播小組;「一餐桌」即實施文明餐桌行動,文明餐桌的主題是「不剩飯、不剩菜」。
21.「道德講堂」七個一流程:
自我反省、唱一首歌曲、看一部短片、誦一段經典、講一個故事、作一番點評和向「德」鞠躬。

3. 重陽佳節意休休——元明清詠重陽節詩詞賞析

重陽佳節意休休

——元明清詠重陽節詩詞賞析

王傳學

宋代以後的歷朝各代,重陽節仍然是重要節日,許多詩人留下了詠重陽節的傑出篇章。

元代詞人段克己的《滿江紅》,以花喻人,借物抒情:

雨後荒園,群卉盡、律殘無射。疏籬下,此花能保,英英鮮質。盈把足娛陶令意,夕餐誰似三閭潔?到而今、狼藉委蒼苔,無人惜。

        堂上客,須空白。都無語,懷疇昔。恨因循過了,重陽佳節。颯颯涼風吹汝急,汝身孤特應難立。謾臨風、三嗅繞芳叢,歌還泣。

段克己(公元1196—1254年)字復之,號遯庵,別號菊庄。金末元初文學家。早年與弟成己並負才名,趙秉文目之為「二妙」。金亡不仕,與成己避居龍門山,時人贊為「儒林標榜」。著有《二妙集》八卷(與成己合集),吳澄為之序雲:「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詞存集中。

金朝末年,政治衰敗,社會動亂。詞人懷著對金王朝的愚忠,既悲悼它的崩潰,又深感生不逢時,無力回天。於是寄情於歲晚菊花,意在喻人,聊以自勉。

開頭三句,首先展現了一幅秋天雨後的荒園圖。「律殘無射(yè)」,點明時值九月,此時的荒園秋風蕭瑟,秋雨無情,百花為之凋零,荒園雜草叢生。全詞以此開端,既深曲委婉地透露了詞人悲涼凄苦的情懷,又使人自然聯想到風雨飄搖的政治形勢像凜冽的秋風襲向詞人的心頭。這幾句,不僅交代了花的生活環境,也為全詞定下了凄清的基調。接下來,輕輕一轉,寫初開菊花的鮮嫩可愛。這和「雨後荒園」的環境氣氛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此花能保」,除了流露出花不逢時尚能自保的欣慰外,更隱含著歲月無情的擔憂。細細品味,詞人正是借花寫人,表達出在險惡的政治環境中潔身自保的追求和形勢逼人的憂慮。接下來「盈把」二句,由菊花而想到一生愛菊的陶淵明和屈原,陶淵明、屈原生活的年代離詞人已遠,可是他們與詞人所處的政治環境卻有許多相似的地方。他們沒有屈從於嚴酷形勢的壓力,而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反抗險惡的現實,為後世留下了千古英名。這里,詞人顯然是以他們高潔的情操來激勵自己,來表達自己的精神追求。上片最後三句忽又一收,由懷古自勉回到凄冷的現實之中,惜花以自惜,哀惋生不逢時。綜觀上片,處 處寫菊花,但卻無處不寄寓著詞人的身世之感。

下片由花寫到人,詞人首先哀嘆歲月匆匆,少年書生已成白發衰翁。往事如煙,功名未就,自然引起對已逝歲月的追懷。以下幾句便以無限悵惘的心情追懷疇昔,通過極朴實的語言,表達了自己難以言傳的苦衷,使人覺得凄婉悲愴。「颯颯涼風吹汝急」包含著對世事變遷的慨嘆、時不我待的哀惋、憐花惜人的深情。全詞至此,菊花的高潔品性與詞人的精神追求,菊花的零落憔悴與詞人的身世之慨已完全融為一體。「謾臨風、三嗅繞芳叢,歌還泣」,寫得纏綿幽深。詞人徘徊於花叢之中,顧花懷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憂傷之情表露無遺。「歌還泣」更是悲不堪言,正是情動於中發之於外,長歌當哭,更覺余情不盡。

通觀全篇,以花寫人,借物言情,花與人渾然一體,含蓄蘊藉,一往情深。

元代散曲家盧摯的《沉醉東風·重九》,抒寫了孤寂之感: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誰肯教白衣送酒?

紅葉:化用唐代紅葉題詩配佳偶的傳說。傳說某宮女題詩在紅葉上,投入御溝,隨水流出宮外,被某士子拾得,後巧結良緣。

白衣送酒:指江川刺史王弘派白衣僕人在重陽節給在籬邊賞菊的陶淵明送酒事。

重九,即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其時正當暮秋季節,天高氣爽,自然景物自有其獨特的佳處,然而又帶點衰瘋的氣象。作者面對此時此景,心生悲涼之感。

題詩在紅葉上讓它帶著情意隨御溝的流水飄走,觀賞菊花的人醉卧在歌樓上。開頭兩句借紅葉題詩的典故,寫出自己難於言說的情感無人可訴,只得借重陽賞菊一醉方休。接下來寫萬里長空雁影稀疏,月亮落了遠山變得狹長而顯清瘦,暮秋時節到處都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衰敗的楊柳,寒秋的鳴蟬,天地間一片哀愁。作者選用紅葉、黃花、長天、雁影、瘦山、衰柳、寒蟬這些凄清的意象,營造了暮秋蕭瑟、冷清的意境。最後借白衣人給陶淵明送酒的典故,感嘆重陽節,無人肯送酒來和自己一起解憂。表達了作者在重陽佳節,面對衰柳寒蟬的滿目秋景,卻無人作陪的哀愁。

元代散曲家張可久的《折桂令·九日》,抒遲暮思歸之情:

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

對青山強整烏紗:化用孟嘉落帽故事:晉桓溫於九月九日在龍山宴客,風吹孟嘉帽落,他泰然自若,不以為意。

這首小令既寫「重陽」的美好,更寫了遊子的愁腸。此時正值秋高氣爽,同時萬物也開始蕭疏。大雁南歸,更易引發遊子思鄉。秋野豐美多姿,而秋景卻最令遊子淚下神傷,給人一種滄桑的感覺。

前三句:「對青山強整烏紗,歸雁橫秋,倦客思家」, 意思是說,面對著青山勉強整理頭上的烏紗帽,歸雁橫越秋空,睏倦的遊子思念故鄉。這是詩人登高時所見之景,「秋」「歸雁」之意象傳達出睏倦遊子對家鄉的思念。作者的一生是在時隱時仕、輾轉下僚中度過的。此時,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厭倦官場的傾軋,望著南歸的大雁,內心感到無限惆悵。

接下來,「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三句,詩人由寫眼前景轉為對昔日生活的回憶,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詩人憶往昔歡樂生活時濃縮而成的意象。這里化用了宋代詞人晏幾道《鷓鴣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拼卻醉顏紅」,寫盡了宴客場景的繁華熱鬧。昔日官場生活,翠袖殷勤勸酒,金杯錯落頻舉,玉手彈奏琵琶,是多麼熱鬧,這里用的是以樂景寫哀情的反襯之法,與前面的「歸雁橫秋,倦客思家」形成強烈的對比,更凸現詩人此時的孤寂心境。

七八兩句:「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化用了蘇軾《九日次韻王鞏》的詩句:「相逢不用忙歸去,明日黃花蝶也愁。」由於添加了「西風白發」這一意象,因而在意境上更勝一籌;同時,倒裝加對偶的句式,韻律和諧,也可以看出詩人的匠心。這也是這首曲中的名句,是詩人有感於眼前之景,有思於今非昔比的境況而發出的深沉感慨:西風吹著滿頭白發,突然省悟到,人終有衰老之時,花亦有凋零之日,面對已凋謝的黃花,連蜂蝶都要發愁,何況人呢。人生易老,好景不常,遊子不要留戀他鄉。

末三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點寒鴉」,這里又化用宋代詞人秦觀《滿庭芳》的詩句「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詩人在此以景結情,寫出眼前的凄涼景象:回首茫茫天涯,只見一抹斜陽,幾只遠飛的寒鴉。這是景語,又是情語;這既是實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路途的寫照。蒼涼微茫的景色,反映出詩人漂泊無依的情懷,倦客之心、思鄉之情溢於筆端。

綜觀全曲,一個「思」字貫穿全篇。詩人由眼前實景寫起,觸景生情,憶往昔歡樂事,更添此刻思鄉之愁,最後,以景結鴉。

明代詩人文森的《九日》,思鄉情濃: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文森(公元1462—1525年)字宗嚴、明代詩人。歷任御史、南京太僕寺少卿。正德十年(公元1515年),進為右僉都御史。有《中丞集》。

首聯寫離家時久,心情沉重。三年過去,庭院里的菊花依舊在重陽盛開,可惜詩人此時仍身在異鄉為異客。頷聯寫對菊飲酒,思鄉情濃。詩人沒想到重陽節只能獨自飲酒,於是就把這里的菊花當作故鄉的菊花,對著菊花把盞,就像是回到了故鄉。把思鄉之情表現得更加濃郁。頸聯描繪遠景,借景抒情。廣袤的原野一望無際,天際的白雲和遠方的樹林融為一色;天氣寒冷,南飛的大雁正聚集在河灘上休憩。詩人借空曠蕭索的環境與自由南飛的大雁,表達思鄉而不得返鄉的孤獨愁苦之情。尾聯寫重陽之時獨自登高,心中感慨萬千。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獨看不到故鄉的蹤影。

沈德潛評價此詩:「語不必深,自然蘊藉。」此詩的語言自然、樸素,如首聯「三載」,「不在家」等,用語淺顯、直白。而思鄉之情含蓄蘊藉。尾聯以「京華」代指家鄉,以「無限意」表達心中的萬千感慨,不直言吐露思家的悲切,但思鄉之情已不言而明。

明代詩人李東陽的《九日渡江》,抒發了歸鄉的喜悅之情:

秋風江口聽鳴榔,遠客歸心正渺茫。

萬里乾坤此江水,百年風日幾重陽。

煙中樹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繞建康。

直過真州更東下,夜深燈影宿維揚。

李東陽(公元1447—1516年)字賓之,號西涯,謚文正,明朝中葉重臣,文學家,書法家,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以禮部左侍郎兼文淵閣大學士參與機務,後進太子少保、禮部尚書。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文章典雅流麗,工篆隸書。以台閣大臣主持文壇數十年,其為詩文典雅工麗,為首形成「茶陵詩派」。兼善書法,於篆隸造詣尤高。所著有《懷麓堂集》100卷、《懷麓堂詩話》1卷,又有《燕對錄》、《東祀錄》等

這是詩人於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主持應天(今南京)鄉試時所作。時詩人在鄉試放榜後,從南京渡江經揚州北上,恰值重陽,佳節思親,因有此詩。

首聯交代渡江時令、心境和景色。秋風拂衣,船工鳴榔,遠客思歸,都在寥寥十四字中狀寫出來。頷聯是流傳萬口的名句,它以萬里長江之永恆,反襯百年人生之短暫,因景生情,寓情於景,有不盡天地悠悠之感,萬期須臾之悲,涵蓋極大,感慨無端,耐人咀嚼。頸聯由前半幅重點寫「九日」,轉入重點寫「渡江」,由近及遠,富有層次感。籠罩在輕煙薄霧中的瓜步山,好像漂浮在江面上;那龍盤虎踞的鍾山,環繞著閱盡六代興亡的建康,氣象開闊,筆勢挺拔,讓讀者很好地領略到長江兩岸的形勝。尾聯寫舟行如飛,很快過了真州,又在萬家燈火中到了揚州。四句中用了瓜步、建康、真州、維揚四個地名,而又流轉自如毫無板滯之感,使人很容易聯想到杜甫也寫北歸之喜的「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的詩句。抒發了歸鄉的喜悅之情。

明代詩人顧炎武的《酬王處士九日見懷之作》,表露了亡國之痛:

是日驚秋老,相望各一涯。

離懷消濁酒,愁眼見黃花。

天地存肝膽,江山閱鬢華。

多蒙千里訊,逐客已無家。

顧炎武(公元1613—1682年),本名絳,別名繼坤、圭年,字忠清、寧人,亦自署蔣山佣。明末清初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他一生輾轉,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創立了一種新的治學方法,成為清初繼往開來的一代宗師,被譽為清學「開山始祖」。他學問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都有研究。晚年治經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其主要作品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古音表》、《詩本音》、《唐韻正》、《音論》、《金石文字記》、《亭林詩文集》等。

到了重陽節這一天,詩人似乎突然發現已經到了晚秋時節,不免感到心驚。想到與好友王處士天各一方,只能遙相矚望,離別思念的情懷唯有靠濁酒排遣,憂愁中滿目都是叢生的菊花。詩人感嘆道:且把自己這一腔報國的忠肝義膽留存給蒼天大地,讓故國的江山見證我斑白的鬢角吧。多謝承蒙你千里之外的關懷詢問,我是一個亡國之人,如同被放逐一樣,已經無家可歸了。

王處士,名煒暨,是詩人的好友。此詩寫出了他們雖天涯淪落,卻肝膽相照的的友情,寫得沉著深摯。這是一首酬答詩,但與一般應酬之作不同。它在抒寫離情別愫之中,又交織著對國家興亡的深沉感慨,而這兩種情感卻是如此有機地熔鑄在一起。整首詩蒼涼沉鬱,情切意深,表達了詩人對清朝統治者的不滿,頗能打動讀者的心弦。

明代詩人王燦的《客中九日》,表達了思鄉懷親之情:

細雨成陰近夕陽,

湖邊飛閣照寒塘。

黃花應笑關山客,

每歲登高在異鄉。

客中九日:指寄寓他鄉過重陽節。細雨夕陽,飛閣寒塘,渲染晚秋景象,詩人觸景生情,引出重陽思鄉之情。第三句的「笑」字運用得非常巧妙。黃花笑關山客在家人團聚齊登高的重陽日,卻獨自在異鄉登高,運用擬人手法,賦予黃花以人的情感。此句從黃花的視角看關山客,反映了詩人一種無可奈何、遠涉關山、離鄉在外的孤寂心情,以「輕松」筆調巧妙地寫出思鄉懷親之情。

此詩通過寫獨自在異鄉登高,表達了詩人思鄉懷親之情。全詩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前兩句先是以細膩的描寫點出了重陽節的景象,「細雨」、「陰雲」、「寒塘」、「夕陽」、「飛閣」,境界迷茫卻不盡孤寂;後兩句寫異鄉登高滿目黃花,讓人生出淡淡的鄉愁,將景與情交融為一體。

明代詩人王瓊的《九日登長城關樓》,抒寫了邊關豪情:

危樓百尺跨長城,

雉堞秋高氣肅清。

絕塞平川開塹壘,

排空斥堠揚旗旌。

已聞胡出河南境,

不用兵屯細柳營。

極喜御戎全上策,

倚欄長嘯晚煙橫。

王瓊(公元1459—1532年),明朝重臣,著名軍事將領。歷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個皇帝,由工部主事六品之官,直做到戶部、兵部和吏部尚書一品大員。被譽為才高正直,辦事認真,屢建功勛。王瓊一生做了三件被人稱贊的大事。一是治理漕河;二是平定宸濠叛亂;三是總制西北邊防。因此,歷史上稱他和於謙、張居正為明代三重臣。

長城關:又稱「邊防東關門」,位於花馬池新城(今寧夏鹽池縣城)北門外六十步。關上建有關樓,高聳雄偉,上書「深溝高壘」、「朔方天塹」、「北門鎖鑰」、「防胡大塹」等字。登臨遠眺,朔方形勝,畢呈於下。

「不用兵屯細柳營」:細柳營,是指西漢周亞夫當年駐扎在細柳的部隊。漢文帝年間匈奴侵犯大漢,漢文帝命周亞夫駐扎在細柳(今咸陽市西南),由於周亞夫治軍有方,最後贏取了勝利,所以他的部隊成為細柳營。此句是說有了河東牆的深溝高壘和高聳雄偉的長城關,可以少養兵丁,節省開支,以逸待勞,強化邊防。

自嘉靖七年至十年的四年中,從延綏到寧夏,直至河西走廊嘉峪關外,所謂明代「三邊」數千里邊防,統歸王瓊總制。王瓊在靈州、花馬池等地留下了足跡和詩文,他的詩反映出明代邊防的嚴酷現實和他忠於國事、勤勞為政的可貴精神。

這是一首由修築長城的將領寫的長城詩。長城關氣勢雄偉,登高遠眺,朔方形勢盡現眼底。此詩描寫詩人重陽節登上長城關樓時所見的雄闊景色,並以聽到敵軍已撤出黃河以南地區,軍中不用再戒備森嚴的消息,來襯托修築長城的作用和意義。全詩洋溢著豪邁興奮的感情,這在眾多的長城詩中並不多見。

明代詩人石茂華的《九月九日登長城關》,表現了戍邊將士立志保家衛國的情懷:

朔風萬里入衣多,

嘹嚦寒空一雁過。

魚澤灘頭嘶獵馬,

省嵬城畔看黃河。

香醪欲醉茱萸節,

壯志還為出塞歌。

騁望因高雲外盡,

鄉關回首愧煙蘿。

石茂華(公元1521—1583年)字君采,號毅庵。明中期大臣。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升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山西。萬曆元年(公元1573年)升都察院右都御史,總督陝西三邊軍務。此間,他數次平息了內外的兵亂,受到朝廷褒獎。後升任兵部尚書,掌南京都察院事。在巡察陝西、甘肅地區時,正值這里大飢荒,他奏准朝廷,蠲免徭賦,開倉救災,因操勞成疾,嘔血身亡。

這首詩選自《萬曆固原州志》。此詩是詩人九月九日重陽節登長城關時所作。

省嵬城:西夏城名。據《朔方道志》載:「省嵬山,在郡(指寧夏城)東北一百四十里黃河東岸,舊有省嵬城,橫枕河濱,為防禦要地,今屬套地內。」省嵬城在今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廟台鄉省嵬村,東距黃河約10公里。

詩的前兩聯描寫了邊塞的蒼涼風光:朔風萬里,長空孤雁,獵馬在魚澤灘頭嘶鳴,黃河從省嵬城畔流過。後兩聯寫戍邊將士的情懷:他們在重陽節飲酒欲醉,滿懷壯志唱著出塞歌。極目遠望高天雲外盡頭的故鄉,表示絕不辜負鄉親們的重託。

全詩以景襯情,表現了戍邊將士立志保家衛國、不負鄉親重託的高尚情懷。

明代詩人姜塘的《摘星樓九日登臨》,登樓攬勝,追思先賢:

重陽佳節意休休,

與客攜壺共上樓。

滿目山河增感慨,

一時風景寄遨遊。

武公不但歌淇澳,

賢女猶能唁衛侯。

更有三仁忠與孝,

高名千古出人頭。

摘星樓:樓名。傳說為商紂王所建,極高峻。又名妲已台。在河南省淇縣(朝歌)城西北隅,高十三米,面積為1500平方米的土台。相傳殷紂王在上面建一摘星樓而聞名。所謂摘星樓,言其極高,站在上邊能伸手摘下星星。後為紀念比干被紂王摘心而改為摘心台。

前四句寫登樓所見。時遇重陽佳節,詩人悠閑地與客人攜酒登上摘星樓。放眼壯麗山河,心生無限感慨。滿目深秋風景,引發思緒遨遊。

後四句寫登樓所思,憶朝歌名人。詩人所憶不但有被《詩經·淇奧》歌詠的衛武公;還有作《載馳》一詩,詩中載有「唁衛侯」情節的「賢女」許穆夫人。更有既忠又孝,被孔子贊為「三仁」的比干、箕子、微子。表達了詩人對前賢的仰慕之情。

清代詞人納蘭性德的《採桑子·九日》,抒寫了邊塞秋景和旅人秋思: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納蘭容若一向柔情細膩,這首《採桑子》卻寫得十分簡練壯闊,將邊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結合起來。僅用寥寥數十字寫透了天涯羈客的悲苦,十分利落。上片寫秋光秋色,落筆壯闊,「六曲屏山和夢遙」,點出邊塞山勢回環,路途漫長難行,遙應了「絕塞」一詞,亦將眼前山色和夢聯系起來,相思變得像流水一樣生動婉轉,意境深廣。下片更翻王維詩意,道出了不為登高,只覺魂銷這樣彷彿雨打殘荷般清涼警心的句子,輕描淡寫地將王維詩意化解為詞意,似有若無,如此恰到好處。結句亦如南雁遠飛般空曠,余意不盡。大雁能自由飛回家鄉,人卻在這深秋絕塞路上漸行漸遠。愁情沁體,心思深處,魂不堪重負,怎麼能不消魂?

清代詩人沈輅《九日登高台寺》,寫出了游寺的雅興:

萬里秋光客興賒,

同人九日惜年華。

台高不盡看楓葉,

院凈何須坐菊花。

對酒披襟形獨放,

憑風落帽笑誰加。

詩成合座皆珠玉,

歸去遲遲滿落霞。

這首詩選自《乾隆寧夏府志》。高台寺,系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十年(公元1047年),在都城興慶府(今銀川市)東15里處的黃河岸畔興建的規模宏大的佛教寺廟群。舊址在今銀川市東郊紅花鄉高台寺村。

時值重陽節,秋高氣爽,詩人與朋友趁著這好時光,興致勃勃地來登高台寺。站在高台上,滿眼看不盡楓葉一片,庭院清靜,何須在菊花叢中設宴。朋友們端著酒杯,披著衣衫,不受拘束,率性而為。

任憑大風吹落帽子,又有誰會嘲笑呢。(《晉書·孟嘉傳》:孟嘉在大宴中因風吹落帽而依然風度翩翩,當人們嘲諷他時,又能從容應對使四座嘆服。)在座的都是氣度寬宏,風流倜儻,瀟灑儒雅的士人,滿座寫的詩都是美如珍珠美玉的佳作。大家飲酒賦詩,都遲遲不願離去,直到落霞滿天。

這首詩寫詩人與朋友們在重陽節登高台寺賞景、宴飲、賦詩,盡興遊玩的情形,寫景壯闊,興致盎然,顯示了士大夫秋遊的雅興。

清代詩人妙信的《九日酬諸子》,表現了重陽節與朋友們相聚的情致:

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

遠天連樹杪,高月薄衣裳。

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

諸君才絕世,獨步許誰強。

妙信,字山愚,號詩禪,清代江南鎮江瓜州僧。是清代著名詩僧。其詩清新雅緻,講求意境,詩名頗高.

重陽節,詩人邀請朋友們到自己隱修的簡陋的寺庵,來飲酒觀賞菊花。"東籬約"典出東晉陶淵明詩「採菊東籬下」。時值深秋,遠方的樹梢連著天際,月亮升得很高,天氣很清涼,身上的衣服顯得單薄了。和朋友分別已經一年了,轉眼已到重陽節,已是降霜的季節。各位朋友都是冠絕當代,舉世無雙的傑出人材,還有誰能比你們強呢。

詩人於重陽日寫詩酬答朋友們,表示自己對朋友情誼的重視。重陽佳節,飲酒賞花,正是傾訴友情、吟詩作樂的好時光。這首詩便是描繪這樣的場面。詩寫得很細膩,很流暢,也很有情致。

清代詩人秋瑾的《九日感賦》,表現了濃郁的思鄉之情:

百結愁腸郁不開,

此生惆悵異鄉來。

思親堂上茱初插,

憶妹窗前句乍裁。

對菊難逢元亮酒,

登樓愧乏仲宣才。

良時佳節成辜負,

舊日歡場半是苔。

登樓愧乏仲宣才:仲宣,東漢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他出身士族大家庭,年輕就很有名。因為長安戰亂,避難荊州依附劉表,未被重用,後歸曹操。王粲在荊州時,登當陽城樓作《登樓賦》,賦中抒寫了自己久困他鄉,才能不得施展而產生的思鄉情緒。仲宣才,即指如王粲一樣的才能。

詩人懷著惆悵的心情來到了異鄉,心中的愁腸百繞千結陰郁不開。重陽節這天,詩人剛剛在堂上插上茱萸,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回憶起與妹妹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於是在窗前寫起思念妹妹的詩來。詩人面對盛開的秋菊,覺得在孤寂中難於飲到陶淵明喝的美酒;登上高樓,慚愧缺少王粲那樣的才能。詩人感嘆:美好的時光中,佳節枉被辜負了。那過去歡聚的地方,如今已冷落無人了。

此詩是詩人1896年婚後初來湘潭不久而作。秋瑾遠嫁他鄉,離開了親人,在佳節之時,心情格外苦悶。九月九日她在堂上插上了茱萸,在窗下提筆給妹妹寫詩;她對菊遣悶飲酒,登樓遠望故居。但這一切都使她因更加懷念當初的歡樂生活,而愁腸「郁不開」了。詩表現了秋瑾初嫁後濃濃的思鄉之情。

閱讀全文

與重陽節石嘴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因不養父母被起訴怎麼辦 瀏覽:741
孝順初中報名 瀏覽:168
上海退休工資舉例 瀏覽:400
上海職工退休金是多少 瀏覽:163
老年人撿東西吃怎麼回事 瀏覽:943
福清馬山養老院電話 瀏覽:763
寧波周末可以體檢的醫院有哪些 瀏覽:526
為什麼要父母上門提親 瀏覽:369
廈航退休金高嗎 瀏覽:835
老年痴呆SAM 瀏覽:734
異地退休老人在南京辦社保卡 瀏覽:826
重陽節出生的人起名字 瀏覽:568
目前老年痴獃人數 瀏覽:984
鄭東新區招教體檢哪些項目 瀏覽:799
長治市老年大學公眾號 瀏覽:110
60歲以上補繳農村養老保險嗎 瀏覽:221
父母用愛的名義毀了多少孩子 瀏覽:791
老人查血糖多少正常 瀏覽:169
職務犯罪養老金 瀏覽:425
新鄭養老公寓多少錢 瀏覽: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