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如何對待不孝順的兒女

如何對待不孝順的兒女

發布時間:2022-12-29 03:34:27

Ⅰ 如何對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問題,感到很苦惱。有些老居士也遇到了同樣的逆緣,嚴重時會障礙自己的修行。對於這個問題,我建議大家可以用佛法中因果和無常兩個觀念來解決:

首先,要以因果的觀點來看待家人之間的關系。

無論是修行人還是普通人,都應該養成一種好習慣——「遇事反省自己、不看對方的缺點。」這樣才能使矛盾得到真正的化解。從因果的角度看,你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是和睦還是矛盾,並不都取決於子女,而是由你往昔的業力導致的,也就是「自作自受」。

具體來說,從今生的因果看,當子女不孝順時,先不要著急批評他們,先要靜下心反省自己:自己年輕時,對父母是否孝順?如果發現自己當年並不孝順,那就不要再抱怨子女了,很可能是自己給子女做出了壞榜樣,根源在於自己。這時應該在佛菩薩面前真誠懺悔。

從三世因果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如何,並不僅僅取決於今生的所作所為,而是源自多生累劫的因緣。即使你年輕時很孝順,但無法知道你在前世和父母結下的是善緣還是惡緣,是你欠父母的,還是父母欠你的。

《觀無量壽經》中有這樣一個公案:在釋迦牟尼佛的時代,印度有個摩揭陀國,國王叫頻婆裟羅。頻婆裟羅因年老無子,擔心沒有王位繼承人,於是請來相師占卜。相師說:「山中有一位道人,三年後將死去,會來投胎為太子」。國王大喜,但是因為求子心切,他等不及三年,竟然派人殺死了道人。不久,王後韋提希夫人果然懷孕,生下一位太子,名叫阿闍世,阿闍世王子正是道人的轉世。他長大後,受奸臣挑撥,舉兵政變,篡奪了王位,囚禁了父親,並斷絕食物,想餓死父親。韋提希夫人要求去探望老國王,得到兒子的同意後,就偷偷把蜂蜜和炒麵混在一起塗在身上,給老國王充飢。過了一段時間,阿闍世見父親仍然健在,很奇怪,當他得知是母親偷偷帶去了食物,就把母親也囚禁起來,甚至還想殺害母親。韋提希夫人非常傷心,向佛陀虔誠祈禱,於是佛陀現身在她面前,告訴她與王子的前世因緣,並開示了凈土法門。

從這個公案可以得知,假如我們過去世與子女結下了惡緣,今生就會遇到不孝的子女。反過來看,如果我們過去世與子女結下了善緣,加上這一世與子女之間能保持善心,那麼,此生不僅能得到孝順的子女,來世還能生於天界。

《涅槃經》中有這樣一個公案:從前,有一對母女同渡恆河,不幸被河水所溺。這時母親想:「我的女兒如果不淹死,我死亦無妨。」女兒也同時想:「我的母親如果不淹死,我死亦無妨。」母女二人同時發起了堅定、清凈的善心,因此一念善願,二人雖未修過禪定,死後卻同生於梵天。

因此,遇到不孝的子女,不必怨天尤人,更不應該加深惡緣,而要反省自己、修正自己,對子女充滿善心,這樣才能把惡緣轉化為善緣。只要充滿善心,即使沒有生兒育女,只有一位保姆相伴,她也會像孝順的子女一樣孝敬你。甚至於一隻寵物也會同樣地善待你——當你孤獨的時候,它會陪伴你;當你生病的時候,它會搖著尾巴來安慰你。有些寵物為了報恩,甚至能在災難中挽救主人的性命,這樣的故事很多。這些現世的果報,不僅源於往昔的業因,更源於今生善心的力量。

其次,我們還可以從無常的角度來化解家人之間的矛盾。

如果仔細算一算,一生之中,家人相聚的時間能有多少?上學的上學、上班的上班,大家要各忙各的事,相聚的機會其實並不多,還有太多的無常會隨時侵襲。在這樣短暫的相聚中,家人之間要彼此珍惜,不應執著於小小的矛盾,要盡量包容對方、結下善緣。

從更宏觀的角度看,子女不孝順父母、父母對子女不公、先生不關懷太太、太太不包容先生等現象,都是輪回中的常態,不必過於執著。關於家人之間的無常,密勒日巴尊者在《覺悟世間虛妄歌》中唱到:

父在之時子不在,子在之時父已逝,

二人縱聚亦無實,孺子我往修正法,

赴馬牙白岩禪修。母在之時子不在,

遊子歸時母已逝,二人縱聚亦無實,

孺子我往修正法,赴馬牙白岩禪修。

妹在之時兄不在,兄歸家時妹飄零,

二人縱聚亦無實,兄修有義之佛法,

赴馬牙白岩禪修。

因此,如果遇到了不孝的子女,不要以世俗觀點來看待,更沒有必要過度執著,而應該以佛法觀點來改變自己,遵從密勒日巴尊者的教導,把精力投入於真正有意義的佛法修行中。

Ⅱ 對於不孝順的子女該怎麼辦

法律分析:子女不孝順父母,不贍養父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解,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解決糾紛。對於不孝子女,作為父母應該先自我反省,看這些年對於子女的教育過程中是否存在對於子女的過分溺愛或者其他方面的問題,導致今天這方面事情的發生了,另外一方面,還是應該與自己的子女好好溝通,交流一下,爭取情感方面的感化,讓自己的子女顧及親情方面的因素,如果這樣還是不能夠解決的話,那麼如果涉及到贍養老人義務不履行方面的問題,只能夠無奈對簿公堂的法律途徑解決了。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十四條 贍養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贍養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負有贍養義務的人。

贍養人的配偶應當協助贍養人履行贍養義務。

第七十五條 老年人與家庭成員因贍養、扶養或者住房、財產等發生糾紛,可以申請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其他有關組織進行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其他有關組織調解前款糾紛時,應當通過說服、疏導等方式化解矛盾和糾紛有過錯的家庭成員,應當給予批評教育。

人民法院對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或者扶養費的申請,可以依法裁定先予執行。

Ⅲ 對於不孝子女應該怎麼辦

首先要自我檢討。子女不孝,說明父母自小的教育有問題,是自己種的因,才有今天的果。
其次,就要跟孩子好好溝通,看看還有沒有挽回的餘地,也許能喚醒他們的良知,重新經營良好的家庭。
第三,如果溝通無果,那就咬咬牙,自己好好過下去,就當沒有這個小孩,學會習慣無兒無女的生活,這個世上,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孩子能覺悟,願意回來,就當意外驚喜;不回來,也就這樣過了

Ⅳ 兒女不孝順怎麼處理

1、好好談談:告訴他父母對我們的恩情重如山,父母為了培養我們成人付出了不少心血,讓他慢慢懂得,父母對我們好並不是天經地義,需要學會感恩,孝順父母;

2、將心比心:每個人以後都會有自己的孩子,試讓他想像,如果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後和他一樣對自己不孝順,自己會是怎樣的感受,將心比心之後就會明白孝順的重要性;

3、不要使用暴力:在和不孝順父母的人進行交流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使用暴力,以免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一定要靜下心來,耐心和對方講解。
望採納!

Ⅳ 對付不孝之子有哪些方法

具體如下:

一、要耐心對待、耐心教育、耐心說服,使之回心轉意。

二、繼續關心不孝的子女,不要寒心,要熱心相待,達到以心換心的目的。

三、要求同存異,社會越開化,老少之間的不同思想越加深,對青年人也要理解。不能因為存在「代溝」,而認為子女不孝。

四、要依法辦事,可以向法院起訴,法律規定,子女必須對父母履行贍養義務,對不孝子女,法律可判處強制執行,如拒絕履行撫養義務,可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條 父母不履行撫養義務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獨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給付撫養費的權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

(5)如何對待不孝順的兒女擴展閱讀:

孟子列舉了五種不孝的行為,這五種惡習即使放到今天,也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價值。

一、好吃懶惰

原文:惰其四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釋義:四肢懶情,不懂得贍養父母,是第一種不孝。

解讀:放眼當下,社會浮躁不堪,現代的年輕人已經被電子產品綁架,科技發達帶來便利快捷的同時,也讓人變得越來越懶惰。懶惰會讓人學會逃避問題,並且變得滿口謊言,時間長了,會讓一個人充滿負能量。很多人知道自己應該獨立,但到了二三十歲還要靠父母養著,是典型的巨嬰,媽寶男。這種人會一直依靠父母,吸父母身上的血,而不懂得如何贍養父母。

二、好飲酒

原文: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

釋義:不懂得珍惜時間,喜歡酗酒,這是第二種不孝。

解讀:酒本身就是一種慢性穿腸毒葯,喝多了喝醉了自然會讓父母家人擔心,畢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是很大的不孝,不孝敬自己的父母,你的兒女將來也不會孝敬你,有因必有果。

三、貪戀財利

原文: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

釋義:偏財好利,並過於偏愛妻子和兒女,而不去贍養自己的親生父母。這是第三種不孝。

解讀:在利益面前,很多人會違背道德,作出一些錯事,導致兄弟鬧翻,讓做父母的傷心欲絕,有的甚至為了向父母索取利益,把他們告到了法庭上,這就是大不孝。還有些人成家後,心裏面只裝著老婆孩子,而完全不關系父母。

四、縱欲好色

原文: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

釋義:過於放縱自己,沉浸於聲色享樂之中,讓做父母的蒙羞,這是第四種不孝。

解讀:這種人是最自私的,他們只會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做任何事情不會考慮家人朋友感受,沉迷於聲色享樂,縱欲好色之人,就算擁有好的命也沒用,再好的命也經不起「作賤」,這種人早晚會耗盡家財,貧病潦倒孤獨離世。

五、逞勇斗毆

原文: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釋義:逞能,喜歡打架斗毆之人,終會殃及父母,這是第五種不孝。

解讀:打架斗毆之事絕不是好事,這種人不論輸贏,一則損害自身形象,另一方面也會殃及父母,不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精神上都會帶來重負,此為不孝。

Ⅵ 你覺得父母要如何應對不孝子女呢

不孝軸子女一定和小時候的教育有關,沒有教育好看出來不孝的時候已經挺難去改變了,只能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地補這一塊的教育

Ⅶ 兒女不孝順,父母該怎麼做

別怪兒女不孝順,其實很多都是父母教育的問題?父母不以身作則的。經常打罵孩子,包辦溺愛.....

那我們的父母該怎麼做呢?

第一:父母得以身作則。

家長多對父母孝順點,好一點,多花時間來陪父母,不求給老人們最好的,也得多抽時間陪陪父母,兒女們生長在一個和諧其樂融融的家庭里,自然會耳融目染,從父母身上學到優秀的品德。

第二:父母應該學會「裝」。

父母如果能掌握一些心理學知識和技巧,可以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

第三:培養孩子對弱者的憐憫之心。

憐憫弱者與孝順父母其實是一回事。當孩子長大後,父母逐漸老去,也會成為一個弱者。對社會來說,弱者是索取少、奉獻多的一群人,而對孩子來說,父母也屬於索取少、奉獻多的人。

所以,不尊重窮人的人往往不孝順父母。很多人喜歡在孩子面前吹噓自己官大、錢多、關系硬,這樣的人不僅絕對培養不出孝子,還會培養孩子的非道德行為。

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體驗感。

如果你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送他去醫院,並受到了別人的稱贊,這時就會產生一種良好的道德體驗感,今後還會不斷地做好事。培養孩子的孝順之心同樣如此。所以,父母平時要試著讓孩子為家裡做點事,並及時稱贊孩子,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

父母是人倫之始,陰陽之道,陰為母,陽為父。陰陽和,才能萬物生長,陰陽不合,精神痛苦,情不投意不合,即生育的子女,性質一定不好,兒女不孝順或者兒女缺乏。

父母是一家的天福星,以志為根。即以全家安樂為己任,造福一家。上要尊老,下要愛幼。用感恩心去完善一切,讓家庭上下和睦。

父母要向子女宣揚老人、老祖宗的功德,做尊老敬老的盡孝榜樣給子女看,用感恩先輩的恩德,來啟蒙後代。

不安排老人做事,他們喜歡什麼就做點什麼,但要多關心老人,常勸他們多休息,給兒女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

小孩子是否健康與母親關系很大,有無智慧與父親關系很大,是否福德庄嚴就看父母是否經常以快樂的愛心去做事做人。

子女不聽話,不孝順,首先要問自己是否也不孝順老人,是否有做不對的地方。對上不認可父母(老人)的功德,對下(子女)怎麼教育都不到位。

孩子不明理等於是果子酸了。果子酸了要在樹根上下功夫。

不要怨恨子女,更不能打罵子女,因為子女的成敗也與父母本身的心性德行有關,第二要考慮到自己教育的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

教育孩子五步曲:養、育、教、領、導,但不許管。重點要培德,把道德教育好。

「管」是父母任著自己的性子,找兒女的錯處,拂逆他的性子,所以往往越管越管不好。因為用脾氣管兒女,不但管不好,反把兒女的脾氣激起來,碰起性來,甚至父子成仇,都是父母不明白道的緣故。

孩子不用管,全憑德行感化。明白他的個性,幫他砍小枝、留大枝。不嬌、不溺、不打、不罵。多鼓勵,常肯定,少批評,不用物質誘惑。

正人先正己,父母要先化除為稟性,涵養天性。懂得先克己,方能教化兒女。不論兒女孝不孝,但問自己慈不慈。

小孩是自己的,也是社會的,是天地的。小孩教不好,小的影響自己家庭,大的影響社會,也有負天地之恩。把孩子教育好,責任重大。

Ⅷ 對付不孝子有什麼辦法

養兒防老」實際上是一種有備無患的養老策略,自古至今,經久不衰。之所以延續至今,便是中國孝道文化代代傳承所帶來的實際效應。

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國的養老方式也在逐步的轉變,在這個轉變過程中難免會衍生出諸多的問題。如:兒子不孝,父母失去了「養兒防老」的願景,不知如何是好。

那麼,面對兒子的不孝順,父母該怎麼辦呢?提供三種應對方法:

方法一:養不教父之過,言傳身教,擺明利害關系;

方法二:提出調解申請,尋求幫助,維護合法權益;

方法三:把控養老錢財,自力更生,做到自主養老。

接下來,會針對這三個方法進行詳細闡述,並給出合理建議,相信你會得到該有的收獲。

養不教父之過,言傳身教,擺明利害關系

父母有沒有想過兒子為什麼不孝順?是因為他本性如此,還是因為你曾經的溺愛,亦或者你對自己的父母亦是如此。

言傳身教在家庭教育中意義重大,不應該是空話,如果父母從小讓孩子看到你們孝敬老人,相信孩子長大後也不至於不孝。

之所以說的這么直接是因為許多父母只關注當下孩子不孝順,而不去反思為什麼會造成這一結果。

「昨日因,今日果」,父母需要給兒子闡明這個道理。

父母需要找個合適的時間,推心置腹的對兒子說:「你們現在這樣,你們的孩子是看得到的,等你們老了,也會像我一樣!」

父母如此將心比心的去和兒子說,有良知的人都會觸動,會去考量這個問題。而作為父母一定不要罵罵咧咧,讓他產生逆反心理,做到足夠的尊重。

假如這樣還不能讓兒子轉變的話,那麼就要找到突破口,就是你們兒媳和親戚。找到兒媳做一下思想工作,不管結果如何,總要去試一試,假如可以統一思想,認為需要為自己的子女「以身作則」,那麼事情也就有了轉機。

假如兒媳也說不通,那就去找比較有威嚴的親戚,讓他替你們出頭,對兒子進行施壓。假若兒子迫於壓力,同意了贍養,那麼你們接下來只需要「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相處即可。

Ⅸ 對子女不孝有哪些對策

子女不孝不僅使我們老年人生活上陷入困難,更使我們心理受到了很嚴重的傷害,而心理的傷害比生活上的麻煩危害更大。

為此,我們老年人需要調整心態,採取一些措施,以減少因子女不孝給我們帶來的傷害。

(1)注重感化力量

面對子女的不孝,我們老年人要適度寬容,耐心教育,慢慢感化。從不孝到孝順,往往要有一個過程。如不孝敬老年人會受到人們的譴責;法律會對虐待老年人的事件給予懲罰;很多人直到兒女生育後,體驗到育兒的辛苦,才體會到父母養育自己的艱辛,這時才孝心蒙發,改變對老年人的態度。

在這些事件的過程中,老年人要抱有寬容的態度,在感化教育的同時要耐心等待。

(2)學會調整心態

我們老年人應該認識到養育子女是本分,不應指望得到多少回報。老年人如果遇到子女不孝時,可以這樣自我寬慰:「我把你們養大成人,我做了該做的,問心無愧,至於你們怎樣對待我,自己想想吧!」抱有這種心態,就不會對子女過於渴望得到回報,避免內心失衡。

(3)檢視自己問題

子女不孝有時候也不全是子女的問題,個別老年人脾氣倔強、偏執等因素也是兒女不孝的原因。作為老年人也應反省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過分,哪些事情處理得不當傷了子女的心,從而對自己進行調整,以消除感情障礙,使子女發自內心地孝順自己。

(4)經常保持溝通

代溝,隔代有溝。父母與子女之間若不能常常溝通,時日長久了,之間的鴻溝必然會越來越大,最終導致互相無法理解。如若兩輩人溝通順暢了,相互理解了,孝順與和睦也自然會回到家中。

(5)學會換位思考

人皆為父母,也皆為兒女。當兒女的做法與我們老年人想像中的情景不相符時,我們不妨換位思考,想想自己的父母。

在我國歷史的千年長河中,兒女總是虧欠父母的,代代流傳至今。而這卻恰恰是一種哺育的美德,而並非晚年的缺憾。如果能夠想通這些,我們心理因子女不孝而產生的受害感覺就可以減輕一些。

(6)及時排解煩惱

俗話說:「牙齒也會磕嘴唇,左手也會碰右手。」我們老年人與子女即便再如何親密無間,生活中也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但磕完碰完,我們卻應及時和兒女進行溝通。一家人哪有隔夜仇,在愉快的溝通過程中,氣出了,心情也舒坦了,煩惱自己也就排解了。

多想兒女好處當我們老年人與兒女發生矛盾時,若只是一味念叨他們的過錯,認為他們不孝,這只會使得家庭氣氛陷入僵局。

如若在發生矛盾之後,多想兒女們的好處,不但可以緩和矛盾,亦可緩解自己內心的壓力,兒女們也會念及父母的寬宏大量而更加親近您。一舉兩得,您又何樂而不為呢?

(7)請別人規勸

當子女不履行贍養我們老年人的義務時,可請親朋好友一同對他們進行勸說。有時還可以求助於子女最信任、交往最密的人來規勸他們,效果可能會更好些。

最後,假如子女如果實在不孝,一意孤行,不聽勸說,教育感化不過來,我們老年人也可求助於法律,用法律途徑來讓子女完成他們贍養老年人的義務。

閱讀全文

與如何對待不孝順的兒女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家庭老年活動中心 瀏覽:606
花生米加什麼煮飯養生最好 瀏覽:51
老年人唱戲機戲曲下載 瀏覽:275
長壽用什麼材料好 瀏覽:21
男人看美女可以延長壽命嗎 瀏覽:720
養老繳存基數40萬什麼意思 瀏覽:29
長壽康痛風茶對治療關節痛風有用嗎 瀏覽:141
醫院的體檢報告單是什麼樣的 瀏覽:760
長壽奏鳴曲 瀏覽:376
防老年痴呆的舞蹈 瀏覽:137
桂林市單位養老保險基數 瀏覽:620
父母不能交心怎麼辦 瀏覽:347
50歲還能移民美國 瀏覽:582
老人小腸打結什麼症狀 瀏覽:491
70歲男人再婚 瀏覽:246
孝順的兒子想你爸 瀏覽:463
重慶市退休金 瀏覽:327
什麼菜是名副其實的長壽菜 瀏覽:80
養老稅交了怎麼看 瀏覽:816
黃岩60歲老人補助金在哪裡領 瀏覽: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