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地藏經里講怎樣孝敬父母
華嚴經雲:諸供養中 法供養最 孝順父母一般強調供養身體和心理。 最為重要的是慧命。如果能夠幫助父母往生極樂,諸佛贊嘆 三界中最孝之人。 《地藏經》開示之一:如何智慧的孝敬父母 探討如何「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 我們需要探討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廣設方便,勸誘其母,令生正見」。 在這個地方,我接觸過很多的朋友,他們在勸說父母學佛的時候都非常的積極,發心非常好。因為他知道有一個非常好的寶貝,然後他想去孝敬他的父母,他就拚命的跟父母說著這個問題,但多數不得法。哈哈,即使釋迦牟尼佛,他在孝敬父母的時候,也請了一位菩薩幫忙,來演示這部《地藏經》,請了哪一位菩薩,就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演繹了地獄是個什麼事情和如何孝敬父母的,這是善巧方便。 我們在這個世間當中,如何能做到有智慧的善巧方便,是很難的。你比如說,如果你父母的心落鬼道上了,貪心特重的話,落到餓鬼道,貪心就重。然後當中,你如果給他錢,給他兩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五萬」;如果送五十萬塊錢,他會考慮到「你是不是還有一百萬」。你這樣的話,並不是在「廣設方便,勸誘父母」。 在這個地方,拿出時間來探討一下: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當中,應該如何的勸誘父母,能讓他們得到真利益? 第一條:你應該有智慧。 何謂有智,需在無我相,無我見,無我的境界上處理與父母的關系。如果你沒有智慧的話,就不可能到達「無我」的境界當中。 如果你真的想讓你的父母學佛,在佛陀所教育的范圍內,能得到真正的利益,那你的思維模式應該是「無我」境界的。也就是你(智慧)必須到達「無我」的境界。,否則就是麻煩,就會因你著他們是你的父母相,而度不了他們;或是就是躲避(不管他們,不見他們),你仍然度不了他們。這一點,我也試過很多次。而且多數的情況下,很多的修行人跟他們的父母是逆緣,很少有幾個善緣的。(煩惱即菩提)而在這個逆緣的時候,你如何幫你的父母去修行,學佛,去得到真正的利益。首先你是「無我」的境界。如不這樣,你就會因與你的父母們同時著情執心,(情重理智就會下降)不可能處理好父母的關系,就會根本幫不了他們,你更鬧心。這是第一條,首先要有無我般若智慧。 第二條:你要符合「人事」。 符合我們現在當代社會的人倫道德,符合孝順子孫的人倫要求去做任何事。 你首先,該孝敬父母的時候孝敬父母,該稱念父母的時候稱念父母,該請父母吃飯的時候請父母吃飯。該給父母洗腳時就給父母洗腳,只要是人,就應找不到你在孝敬父母方面的缺點,最好找不到你在做人上的任何缺點,但這一切的東西,處在第一條的那個「無我」的境界當中,就好像你在演戲一樣。你知道你叫林心如,你演的叫紫薇格格,演完了以後,你還叫林心如,不要與紫薇格格混淆了。就好像我們穿一身戲服。在這個地方,我叫回家人。那我就是回家人,跟大家一起演一場戲似的。我並沒有感覺「啊,今天來了50個人聽,明天來了5個人聽」。如果那樣的話,怎麼樣,我就掉進去了。我只在演戲,眾生因他們因緣而生的。所以,這一點,做好人事,做好演戲這方面,無非我們演的技巧如何了,這第二條是非常關鍵的。 第三條:情重,那恨就越大 有些時候,你非常的愛你父母,你跟他們說「父母,學佛吧,你看佛法多好啊」。如果你跟父母是逆緣的話,他就會因你掛念的這種情執,反而就不去學。 我見過有這樣的一位朋友,他的父親得了一個病。他因為修行,知道父親的壽命非常麻煩。但是他想了一些辦法,為父親續命,做了很多的事情。當中,他又回去勸他的母親「母親,如果是父親身體好了,你學佛吧」。他母親就說「好,可以的,但不要花很多錢,一定讓你父親身體好了」。日後,因機緣成熟了,他父親的病好了,而且沒有花很多的錢。後來他就過去問他母親了;「母親,你這回學佛了吧,要講信用」。他母親回頭就告訴他「我本身是佛,學什麼佛」。這個事情我是親眼見到過的,這位朋友,當時氣的差點沒背過氣兒去。但是最後發現,他為什麼這樣生氣,就是因為他太愛他的父母了,太掛念他的父母了。而他不知道,就他這種掛念使他失去理智。所以,當他們不符合他的這種感受的時候,他就會特別的難受,不重情並非沒有情,而是因知道動情對父母只有害,不利於父母學到真正的東西,而相對的不著情,是這樣的。 第四條:嚴持戒律 我們在勸父母學佛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一個修行人,在一個范圍內,我如何做到一個很好的人。如果你幹了很多在社會當中不值一提的壞事。然後你父母就對你這樣學佛的,造成謗佛,你這樣是不可能讓你父母學到佛法的。 你知道嗎,人勸人真的沒有用。你在前面走,做的非常好。然後他們覺得「你看我的孩子就是學佛以後,吃素身上特清靜,臉上也好看」,然後你父母就覺得吃素挺好的,他們也跟著吃素。根本不用天天跟你父母說,「你們如果吃素得到一種很好的利益。」(尤其不能對認為你迷信的父母講,吃素後身後會有五位菩薩跟著你)再比如說,你通過學佛變得非常的孝敬父母,嚴持做人的戒律,你父母自然而然就感覺到「這佛法挺不錯的,看我兒子或女兒通過學佛變得這樣孝順我了」。而不需要跟他們說「我這佛法非常有利益,不恭敬三寶,聽信邪法會下無間地獄的。」如那樣講你母親「嘭」的一下,「你才下無間地獄呢」。哈哈,人總是喜歡聽好聽的聲音,只有改變自己的人,才能引導別的改變,尤其對父母改變的影響。 戒律是自我改變的標尺,不要去改變你的父母,要通過持戒後的改變而去影響你的父母。 第五條:在表象當中,順應父母的心思;在心性當中,一定不要拿他們當父母。 要把父母當成在修行當中一個關卡。是你成佛的陪練者,也可以說你成佛的心是因他們而發得,在跟父母談論的時候,關鍵不能被「父(母)女」「父(母)子」的這種情執騙了,非常關鍵。有很多的人,因為他宿世間有出家的因緣,(他這個「家」怎樣出,就會讓其感覺到沒有世間親情,自然而然就要出家了,)而這種宿世間他發過願要出家因緣到了,他就感覺到特痛苦。他感覺到「為什麼別人的父母對孩子那麼好,我父母拿孩子不好,為什麼看我哪都不好?為什麼這樣對我不公平?」。這點怎麼樣產生的,首先你被父母情執騙了。再此願力所至,讓你斷了世間情執心好出家的,哈哈,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是因自己願力生成,怪不得任何人。 只要你是修行人,說實話,那擺在你面前的:首先是如何能順應父母的心,然後在心性當中,跟父母保持相對獨立,不能被父母情感所騙。 記得在年輕的時候,離開家庭,進社會,那個時候不修行,沒智慧與定力,就出去找了很多的朋友,拜了很多的兄弟,(就是鐵哥們),當時是因一直在父母的保護圈裡。當離開這個保護圈的時候,內心當中因為特別依存這種保護圈,就產生了一種自然而然的害怕與依賴。這種東西本身就是被父母的情騙了。做為一個修行者,擔當是基本條件,是根。這當中如有出家的因緣時,更不要叫親情騙了,不然特痛苦。而且有可能生成怨恨,很重的怨。這種怨恨在法界當中是很難解開的,必須要瞭然而知。 你真正愛他們,就不要愛他們。 第六條:一定要順導,不能逆導 在讓父母們接受佛法的時候,一定要順著父母的心,不要順著你著相所學的佛法。因這要求你自身的功德福報非常好,然後你父母看到你通過學佛獲得很大的利益,而自然而然影響他們去學佛。一定不去用一種道理來指導他們。尤其象教育孩子一樣心情的教育他們,最可怕是自己認為學到一定程度了(自認為)差別心,分別心又很重的朋友,就會因父母們達不到自己內心的標尺,為發泄內心由愛生恨的心理壓力,而和父母將關系鬧僵了。 如你這樣說「佛陀說常輕三寶,信邪,一定會下無間地獄的」。不但教育不了你的父母,還形成很重的邪見,在這里是不能使用異相方便,使用怪異嗔責,讓父母們生畏懼,來修行佛法的。這也不符合人倫道德的,而且會形成沒有辦法逾越的隔閡。在這個地方一定要知道,順著父母的心情來。 我記得我修凈土的時候,持清靜戒,過午不食。父母感覺到我特苦,(我沒修的時候170多斤,修了後110多斤,瘦的非常難看。)然後我的父母特心疼。一次我們一起出去,要了菜,我的一個長輩叨著一塊肉放在我的嘴裡,非要讓我吃掉,如果當時沒有智慧,不能順父母的心來,就很難處理的,(其實持戒都是心戒,是戒對這種東西的貪婪的心,而並不是表象的戒。)我就問自己「怎麼樣做啊」,我就選另一個方向,把這個肉吃下,吃下去以後,過了沒有五分鍾,我說我想吐。其實根本沒想吐,然後用手指撥嗓子,吐的什麼東西都吐出來了。我父母從那時開始,再不逼我吃飯了。所以呢,在這個地方,你一定順著父母的心,而不能一味的講道理, 恆順一切眾生,即供養諸佛,更何況自己的父母了。
『貳』 有關孝敬父母的經文
經文:「當照耶和華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並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申 5:16)。
父母為兒女受劬勞之苦,保育扶持,至於長大成人,處處皆是由於父母的犧牲、愛護和教養。為了感恩圖報,兒女應當孝敬父母。何況父母之恩,昊天罔極,絕非供奉甘脂所能報答。所以古人注重孝敬,而以供養為次要。
按照聖經,除了人事關系之外,又加上神的旨意,命人孝敬父母,得他所應許的福,諸事亨通順利,又在神所賜的地上能長久居住。我們相信,人對於父母的關系正當了,對人類間其他一切關系就可以融洽無間,互助與團結的精神可以因而增強,社會的事業可以順利地進展,外來的侵略更能齊心抵禦;這樣,這個民族的生命是一定可以長久的。可惜猶太民族違背了神的誡命,用奉獻於神作為不奉養父母的理由。這樣奸詐的存心,終究不能逃避神的懲罰。虧損人的,決不能討神的歡喜。打著神的旗號而去苦待別人,那真是罪上加罪了。信神的人,應當心口如一,誠誠實實地遵守神的律法,對於父母盡孝敬的心,神必將所應許的福賜給我們。
祈禱:求主幫助我們孝敬父母,為我們的父母感謝贊美你。更求主饒恕我們不孝敬的罪孽。禱告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叄』 孝敬父母使你得福經文在哪裡
弗6:2 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
『肆』 佛家形容孝心的語句
原始佛教應該是不太講孝道的,也可以說它是把他從一家一戶的小孝內,擴展到「一切男子是我父,容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大孝,因此是使我們升起慈悲戒殺之心。
但佛教傳到中國後與儒家的倫理綱常相結合,也開始贊揚孝道,如《觀經》里就有凈業三福: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父母恩重難報經》、《盂蘭盆經》、《地藏菩薩本願經》更是佛家的《孝經》。
摘錄一些經文給你吧:
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阿難合掌白言。世尊。如來是三界大師。四生慈父。眾人歸敬。以何因緣。禮拜枯骨。佛告阿難。汝等雖是吾上首弟子。出家日久。知事未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
——《父母恩重難報經》
大善快問!我正欲說,汝今復問。善男子!若比丘比丘尼、國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公百 官、萬民庶人,行慈孝者,佛歡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飯食,安盂蘭盆中,施十方自恣僧,福樂無極。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 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若一切佛弟子,應常奉持是法。
——《佛說盂蘭盆經》
『伍』 佛說,兒女為什麼要孝順父母
佛教是很重視孝順長輩與父母的。
如《盂蘭盆經贊述》中記載:「經曰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者述曰。第二明其述孝有二。一述孝心。二述孝事。此述孝心也。曩裁我母生我勞悴。懷恩既重。理須酬報。是以阿含經雲。佛告諸比丘。常念孝順供養父母。涅槃經雲。寧於一日受三百鑽以鑽其身。不應起一念惡心向於父母。何以故。父母恩重故。依末羅經。母懷子十月。如負太山之重。乳哺三年。育養之恩。號天罔報。縱令從地積聚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所得功德。不如供養父母一分功德也。」
可以看出佛陀對孝心和孝事是非常贊同的,認為父母生我養我,恩重如山,理應報答。因此在阿含經中也說,我們要常思念,孝順,供養父母。涅槃經中也說,寧願自身受三百鑽,也不應對父母起一個惡念,因為父母恩重難報,母親懷胎十月,如負泰山之中,哺乳三年養育之恩,用盡一生也難報,即使用地上乃至二十八重天的所有珍寶用來布施他人,所得到的功德不如供養父母的一分功德。
『陸』 佛教孝敬父母
1 孝順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實在講,「孝順」圓圓滿滿做到是成佛。唯有佛,才能夠盡孝,佛以下的孝順,都做得不夠圓滿,這是我們必須要知道的。
2 你要是真正明白了,我們要想把孝順做到圓滿,就一心念佛,念到自己往生凈土,見到阿彌陀佛了,你的孝順就圓滿了。
3 經上講得很清楚,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就充滿智慧,具足大的能力,你的家親眷屬無論在哪個世界,無論在哪一道,你都看清楚,你也都聽到,只要緣一成熟,什麼叫緣成熟?你勸他念佛,他肯聽、肯接受,這就叫緣成熟了,你就有能力去幫助他。
4 佛經里常講「佛度有緣人」,生生世世家親眷屬,跟你有緣,你都能幫助他們脫離六道、往生不退成佛,這叫大孝,這叫真孝。
5 所以在眼前,對於父母生活,尤其是晚年精神上的生活,我們都能夠照顧到就好。最重要的,是勸父母念佛,那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不能接受,那是因為你自己的佛沒學好;你要學好了,他們自然就會接受。
6 自己真正要學好,才能影響他們,所以自己要精進不懈,要有耐心,要堅持到底,機緣成熟的時候,他們會接受的。
7 如果你認真努力地修持,學佛之後跟沒有學佛之前,判然是兩個人,使你父母感覺到,你學佛之後,變得特別孝順,對他們特別好,他們生歡喜心,對佛就會有好感。
8 萬萬不可以看到父母沒學佛,一天到晚批評他、責備他,說他業障重,將來要墮惡道。父母聽到你這個話起反感,那你是大不孝,「佛不能學,愈學愈不得了,愈學愈不孝順」,這就錯誤了,你雖然是好心,你的方法錯誤,起了反作用。一定要知道,要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紹給他,讓他很歡喜,他就會很樂意地接受。
『柒』 佛經關於孝敬父母的開示
這就多了!最具代表性的首推《佛說父母恩難報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父母回於子,有大增益答,乳哺長養,隨時將育,四大得成。
右肩負父、左肩負母,經歷千年,正使便利背上,然無有怨心於父母,此子猶不足報父母恩。
若父母無信,教令信,獲安隱處;
無戒,與戒教授,獲安隱處;
不聞;使聞教授,獲安隱處;
慳貪,教令好施,勸樂教授,獲安隱處;
無智慧,教令黠慧,勸樂教授,獲安隱處。
如是信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為、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御、天人師、號佛、世尊教,信法教授,獲安隱處。
諸法甚深,現身獲果,義味甚深。
如是智者,明通此行,教令信聖眾。
如來聖眾甚清凈,行直不曲,常和合,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見慧成就。
所謂聖眾——四雙八輩,是謂如來聖眾,最尊最貴,當尊奉敬仰,是世間無上福田。
如是諸子,當教父母行慈。
『捌』 念吉祥咒的前提是孝敬父母,哪些佛經原文講孝敬父母請用佛經原文回答,佛法怎麼定義孝敬父母
講孝敬父母的佛經有《十善業道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佛經里定義孝敬父母的原文,意思深廣無有邊際,如果從現實意義來說,可以從四個層次上來說明。
養父母之身:衣食良葯,使之便利,無有缺失,樣樣具足。
養父母之心:為人謹慎,愛語長存,聽言順從,為其安心。
養父母之志:常行善舉,當為榜樣,明理於己,巧勸於人。
養父母之德:所做圓融,德行滿溢,父母常思,覺悟今生。
真正的孝敬父母,就是永無止境的要求自己不斷的提高境界,落實一切的責任、義務的同時,用真心去感應父母的一切作為,使之向其好的方向發展。而念吉祥咒的目的,是滅除三毒煩惱(貪嗔痴),勤修佛法三寶(戒定慧)的方法之一,我說的希望你都能體會。
阿彌陀佛
『玖』 子女孝敬父母的應該念什麼經文
建議念《地藏經》。《地藏經》被譽為是佛門中的孝經,恭敬念誦,必定受益無窮。
『拾』 佛說孝順父母的福德,大到不可思議
《本事經》里說:「世間聰慧人,恭敬於父母,恆時修供養,常生歡喜心」。意思是說,世間有智慧的人,都會對父母特別恭敬,恆時供養,讓父母心生歡喜。
釋迦牟尼佛在多部經典中宣說了子女孝順父母的福德。下列若干:
1.世間和出世間的恩德有四種:第一種就是父母恩。
2.母親對我的恩,我用一劫(百千萬億年)的時間來說也說不完。媽媽思念孩子,沒有什麼比得上。從懷孕開始十個月,行住坐卧受苦惱卻不能說出來。想要吃什麼穿什麼,雖然得到了也不歡喜,擔憂的心沒有一刻休息,一心就想著好好生下這個孩子。當遇到產難時,就像百千把刀來割。如果平安生下孩子,大家都歡歡喜喜,寶寶一聲哭啼,十個月受的苦,媽媽都忘光了,就像聽到美妙的音樂一樣快樂。寶寶睡在媽媽的肚子里,由媽媽的甘露泉喂養,這個恩德,就算高山也比這低,就算大海也比這淺。如果能夠隨順母親,不違背母親的心意,天人都要護念他,福德是無盡的。如果用一劫的時間,每天早、中、晚,割自己身軀的肉來養父母,這樣都不能報答父母對我一天的恩。
3.世界上誰最富有,誰最貧窮?家裡有媽媽在,這叫做富。媽媽不在,叫做窮。媽媽在的時候,叫做日中,媽媽不在了,叫做日落。媽媽在時,叫做月明,媽媽不在了,叫做黑夜。所以大家要好好孝養父母,這和供養佛的福德是一樣,沒有差別的。
4.有福的人,請一百個持戒高僧大德,一百個仙人,一百個朋友到裝滿七寶的地方,供養百千種上妙珍膳,垂瓔珞,以百寶庄嚴床卧具,以百葯治療病。就這樣做百千劫,這樣得到的福德,還不如一念孝順心,用一丁點東西,供養自己的父母,侍奉自己的父母,不如供養父母功德的百千萬分之一。
5.佛說:從地上積累珍寶,積累到二十八天,拿這么多珍寶去布施別人,不如供養自己的父母。
6.最大的善,不會大過孝;最大的惡,不會大過不孝。
7.世上要是沒有佛,好好侍奉父母,侍奉父母就是侍奉佛。
8.如果把父親放在左肩上,母親放在右肩上,這樣千萬年,衣被飲食,床座卧具,病瘦醫葯,即於肩上放屎尿,也報不了父母恩。
9.在家居士,如果不供養父母師長,這是「失意罪」。
10.修世間法的時候,要從供養父母師長里修。
11.我曾經因為四件事情舍棄我的生命,一是,為破眾生各種煩惱。二是,為了讓眾生平安快樂。三是,為了除掉自己貪著自己的身體。四是,為了報答父母生我養我的大恩。
12.我不但今天贊嘆孝順父母,我在無量劫中經常贊嘆的。
13.如果人少許供養父母,這樣獲得的福德無量,而少許不順父母,罪也無量。
14.有八種人,你要毫不猶豫的去布施:一父、二母、三佛、四弟子、五遠來之人、六遠去之人、七病人、八看病者。
15.有四種恩最難報答。一是父恩,二是母恩,三是如來恩,四是法師恩。所以供養這四種人,會得到無量福報。
16.用飯食供養賢聖,這不如孝順侍奉父母親。
17.我世世都奉持諸佛至孝之行,所以我德高福盛,然後成為天中之天,三界獨步。
18.世上的父母應該極親極愛的,可是眾生輕慢父母不尊重;我現在為了摧伏這種我慢,所以為此出家救護。
19.菩薩世世都用時令鮮果供養佛陀比丘和父母,菩薩世世都這樣對父母——如果父母睡著了,不敢吵醒父母,如果要叫醒父母,都用好聽的聲音。如果有好吃的,不會獨吃,總是先給父母吃。
20.人生世間,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行仁義,不學經戒,不畏後世者,其人身死,當墮地獄。
21.眾罪最惡的,其中之一就是不孝父母。
22.如果不孝順父母,自己的東西都拿給妻子兒女,或者把父母的東西,自私給妻子兒女。父母好話,自己不肯聽從,甚至為護老婆而罵父母,這種人叫做「世間最大劫賊」。
23.不孝父母,輕慢尊長,將墮落三惡道。
24.想往生西方凈土,要修三種福。第一種就是孝順供養父母師長,不殺生,修十善業。第二種是受三皈依戒,不犯戒,不犯威儀。第三種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經典,也勸別人讀。
25.得到大財物,要先供養父母師長和尚法師。
26.菩薩於無量阿僧祇劫,孝養父母,衣服飲食,房舍卧具,乃至身肉骨髓。因為這樣孝順供養父母的因緣,自致成佛。
27.眾僧是出三界的福田,父母是三界內的最大勝福田。
28.佛告訴迦葉長老說,眾生惱亂父母,讓父母心憂惱,得多病報。供養自己父母和病人,得少病報。對父母沒有愛敬心,得醜陋報;愛敬父母尊長,得端正報。
29.佛對阿難說,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慈心孝順供養父母,這個功德殊勝難量。我過去世,慈心孝順,供養父母,甚至捨身肉濟救父母危急苦厄。我以這個孝順供養父母的功德上為天帝,下為聖王,乃至成佛,三界特尊,都是因為孝順父母的福報。
30.如果讓父母生氣,子女會遇到生活中的各種不順,牴觸頂撞父母,沖父母發脾氣,很快就會有不順。
願所有眾生都能夠孝順父母,供養父母。願我們把一切布施、一點一滴善行的功德全部都迴向給父母。願一切如母眾生皆能遠離痛苦煩惱,究竟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