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現在不孝敬父母的例子

現在不孝敬父母的例子

發布時間:2022-12-26 15:10:59

Ⅰ 不孝的事例有哪些

古代的李元禮(619年-672年),唐高祖李淵的第十子。立為徐王。李元禮有3子,淮南王李茂性格酷薄,行為惡劣。父親李元禮卧病在床時,元禮寵姬趙氏貌美,李茂逼迫欲奪之。李元禮叱責李茂,李茂憤恨,屏斥李元禮的侍衛,斷絕了父親的葯膳。說:「既得五十年為王,更何煩服葯?」李元禮最終餓死,李茂後襲封父爵。上元年間,此事泄露,李茂被流放振州而死。

現代的在上海某城郊,有六十多歲的兄妹倆將七十九歲的老母親趕出家門,老人被遺棄五日後由於飢寒交迫不幸身亡。滅絕人性的行為激起民憤,當地檢察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以分別以《遺棄罪》判處兒子有期徒刑六年半,女兒有期徒刑一年半,緩期二年執行。人的道德缺失,法律的懲處力度如隔皮撓癢是整個社會虐待老人,婦女兒童等弱勢群體的根本原因

當張文撒下第一個謊就不得不用更多謊去圓。8月27日晚上,家人為他辦「升學宴」,張文在家人催促下回到家,面對父親要看錄取通知書的要求,再也無法圓謊的他,對父親和奶奶拔刀相向,隨後墜樓身亡。

前日,從醫院ICU轉入普通病房養傷的父親張勇,得知兒子的真實經歷後,十分鍾之內沒有說一句話。隨後,瞪大了眼睛,一字一頓地說:「我不恨我娃兒,這3年他天天圓謊過得辛苦。」說完之後,眼淚噴涌而出:「我只恨我和他媽媽做得不好,對他的關心不夠。」

每個早上的7點半左右,張勇值夜班下班的時間,正是張文去「上學」的時間。張勇說,兒子都是鬧鍾一響就起床,從不「遲到」。通常是一個進門一個出門,幾乎沒有什麼交流。 每個中午,父親下班回家吃午飯的時間會再次和兒子重合。在飯桌上,父子二人很少交流,偶爾張勇會批評兒子吃飯耍手機。有時,張文就跟爸爸主動說起學校要補課,補課費是多少。這些「像模像樣」的信息,更讓張勇對兒子無一絲懷疑。

隋煬帝弒父殺兄
604年7月,文帝卧病在床,楊廣認為自己登上皇位的時機來了,迫不及待地寫信給楊素,請教如何處理文帝後事。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了文帝手上。文帝大怒,隨即宣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正在此時,宣華夫人陳氏衣衫不整地跑進來,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調戲她,使文帝頓悟,拍床大罵。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岩草擬詔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楊廣得到的密報,謀殺了文帝。楊廣又假傳文帝遺囑,要楊勇自盡,楊勇未及回答,派去的人就將楊勇拖出殺死。楊廣以弒父殺兄的手段奪取了皇位。

Ⅱ 不孝敬父母的例子

我真的很瞧不起不贍養老人的人,其實,在我看來,不應該稱之為人,而是連畜生都不如
外婆共有六個兒女,除了老大和最小的是兒子外,中間四個都是女兒,我的媽媽排行第二,比我的大舅舅(占時這樣稱呼,至於原因,當你看完後就明白了)剛好小一歲,當我還在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小舅舅那時還在上大學,就是當時的師專一類的,大舅舅女兒比我大一歲,九十年代初,因為家庭條件不好,父母就到廣東打工掙錢給我和我的孿生姐姐上學,因為家裡沒人照顧,所以就把我和姐姐放到了外婆家開始上一年級,外婆家在農村,大舅舅是挨著外婆家住的,因為他們家的房子就是他結婚是分給他的,那時記憶里就是大舅舅和舅媽老是打架,一打架,我表姐就哭著大叫,反正,大舅舅和舅媽不喜歡外公外婆,現在才得知說是外公外婆帶了我們這兩個外甥女,現在又給小舅舅帶小孩,說沒給她帶,其實,她這是說的風涼話,後來她們也去廣東打工了,表姐不一樣的是外公外婆照看,我們小時候都在一起玩的,也就因為外婆照看了我們,舅媽對我的父母也有意見,其實,我們真的沒有招她惹她,舅媽是那種典型的農村婦女中的厲害角色,有時候我都覺得大舅舅是粑耳朵,舅媽倒是很顧她的娘家人,好像只有她的父母才是父母,丈夫的父母就不是父母了,我在外婆家生活了三年後就回自己家上學了,後來,表姐考上了大學,外公外婆都很為她感到高興,我們是一天天的在長大,外公外婆卻是一天天的老了,現在兩個老人在家還種了地,去年還收了幾千斤玉米,這些年,都是外公的四個女兒每年都有給錢給他們花,小舅舅也給,但他是因為有兩個小孩在家外公外婆帶著,小孩學費,零花錢這些,所以,我覺得他寄錢是應當的,小舅舅這個人也沒什麼責任心的,反正就是那種很自私的人,什麼事都想要扯到錢上面去,因為我小姨條件要好些,所以小舅舅就老是打小姨的主意,大舅舅這些年,錢是給過,比如,過年了,外公沒錢了,就打電話給他要錢,他是答應了,明明是可以從銀行寄的,現在這么方便,但是他叫他的小姨妹(也和外公一個鎮)給到外公300塊,他這么做是什麼用意,無非就是想讓大家一個傳一傳的,說他給了老人錢花,真的,想起來就覺得他這種行為可恥,但是這300塊中,當時表姐考上了碩士,外公就給了200塊給她,後來又是過生,又給她100塊,差不多大舅舅給的錢就轉了到手,轉到他女兒手裡去了,小時候在外婆家,我們吃什麼她吃什麼,有什麼好吃的都是一起吃,從來沒有說外公外婆對我有什麼私心,都是一視同仁的,去年,大舅舅在鎮上買了房子,表姐也快畢業了,她學校離家也就一兩個鍾的車程,她回去的話都不會回去看外公外婆,倒是常大包小包提著東西去看她自己的外婆,偶爾回去一趟,外公外婆知道了,就會把家裡好吃的但他們平時不捨得吃的東西拿出來弄給她吃,留她在家住,她也不願意,總是嫌家裡臟吧,農村養了畜生本來就是這樣子的,在農村長大的人都應該知道的吧,大舅舅和舅媽現在在廣東這邊做核桃生意,就是進些貨來自己擔著出去買,當然,進貨的時候好的進少一點,做個樣板,不好的就多進,給你看的當然是好核桃,但買給別人的就是鐵核桃,鐵核桃是吃不到裡面的肉的,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調包",從他們的職業來看,我想,你們就知道他們的心腸究竟好不好了,稍微有良心的人都不會這樣做,因為這樣買的話他們利潤就高多了,我常在想,大舅舅舅媽是這個樣子,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的碩士表姐也如此呢,去年年底外婆過生日,她都沒去,她也在她鎮上的家啊,從鎮上到外婆家,走路20分鍾就到了,後來她說不知道外婆過生,也許是她真的不知道,但是她在父母卻是可以告訴她的,只因,他們心中,根本就沒有老人的存在,前幾天,外婆生病了,比較嚴重,幾個女兒知道後都往家裡寄了錢,現在她們正打算把外婆接到身邊照顧,兩個兒子有沒有寄錢或是打電話回家問候,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在我心裏面,我沒有舅舅,一個都沒有,說真的,我瞧不起他們,人家都說養兒防老,我有時候就想,為什麼外婆生下他們的時候不一屁股坐死算了,這樣的人含辛茹苦的把他們養大,外公外婆得到的是什麼,心酸啊,不氣他們已經就是好事了.
此生,最痛恨不孝敬老人的人,畢竟,老人沒有做對不起你的事.

Ⅲ 近現代中國不孝的例子有哪些緊急…

有兄弟三個,最小的弟弟最受寡母寵愛,現在也40多歲了,一直沒有正經工作,可以說是游手好閑,結了兩次婚,夫妻倆在家裡啃老。老母70多歲了,仍然「寵愛」著這個小兒子,予取予求,幫小兒子跟兩個大兒子要錢,甚至賣了自己的祖產房子,把錢交給小兒子花用。受寵的小兒子對老母完全談不上孝順,據說連個好臉都難得給予。
這受寵的小兒子40多歲了,仍然「立」不起來,對父母無孝可言,對兄弟無友愛可言,對妻子兒女也沒有盡到該盡的義務。人們大可以罵這個敗家子,但是他從小就這樣么?至今仍然「無條件」寵愛小兒子的老母在這裡面扮演什麼角色呢,只是可憐的不被孝順的老人么?她從年輕時候起,是怎麼「愛」這個逆子的呢?批註:

Ⅳ 不孝敬父母的事例

一個女兒,因為父母從小就對她很嚴厲,她一直記恨在心.長大後,父母年紀也大了,她卻不管她父母,把她父母扔到一個山區中,一個月只給他們送一斤的蔬菜,250升的水.終於在又一次,女兒上山去給父母送菜,發現父母已死去,興奮極了.但卻因此從山上掉了下來,不幸摔死了.

Ⅳ 不孝的行為有哪些

1.讓老人獨守空巢 目前來說這是普遍現象 子女在外地工作上班,一年之中很少回家,父母年紀越大,越想讓他們陪在身邊,哪怕多回家看看也好,可他們總會以工作為借口拒絕,寧願和朋友聚會玩樂也不願陪陪父母,這就是「不孝」
2.啃老 父母已經年邁 本應該有子女贍養,哪怕現在大多數父母都有退休金,或者都給自己養老准備一些錢,不需要他們贍養,也決不該再去向父母索要,有些子女索要不成,反而埋怨父母,這種啃老的行為就是最大的不孝。
3.讓老人帶孩子 「老人帶娃」已經成了趨勢,年輕人生,老年人養,最可怕的是好多年輕人還以為這是理所當然,認為自己賺錢養家,老年人無所事事,可他們沒想到,自己的父母早已年邁,需要休養,這種生而不養,推給父母,也是「不孝」
4.不贍養自己的父母,對於撫養我們長大的父母,當他們年邁之後,身為子女的我們不對其贍養,很多城市農村都有這種現象,屢見不鮮,更有的父母將其告上法庭。

Ⅵ 不孝敬父母的事例

一個女兒,因為父母從小就對她很嚴厲,她一直記恨在心。長大後,父母年回紀也大了答,她卻不管她父母,把她父母扔到一個山區中,一個月只給他們送一斤的蔬菜,250升的水。終於在又一次,女兒上山去給父母送菜,發現父母已死去,興奮極了。但卻因此從山上掉了下來,不幸摔死了。

Ⅶ 現代不孝的故事

楊麗娟,甘肅省蘭州市女子,從16歲開始痴迷香港歌手劉德華,此後輟學開始瘋狂追星。楊麗娟的父母勸阻無效後,賣房甚至賣腎以籌資供她多次赴港及赴京尋見劉德華。2007年3月22日,曾經赴香港參與劉德華歌友會,實現生平夙願,跟偶像合照。不過,其父最後由於楊麗娟的「追星」行為而跳海身亡。

楊父跳海,自殺身亡

2007年,楊麗娟一家三口借款1.1萬元,於3月19日來到香港。楊氏一家抵港後租住油麻地一間旅館,由於旅費有限,兩日後便四處露宿。他們到港翌日,三人一早便趕到觀塘「華仔天地」向職員表示想見華仔,幾經請求,職員答應會再聯絡。但三人擔心情況有變,一度趕到中環政府總部打算遞信給特首曾蔭權,又到有關部門求助,希望港府代出頭安排,但不得要領。稍後,三人接到「華仔天地」回復,趕返觀塘再講出心願,才獲職員承諾代為安排。
楊麗娟後來再獲安排在25日參加慶祝華仔的歌迷生日會,楊氏一家滿心歡喜,但楊女與其他歌迷一樣,與華仔合照後未有機會道出心聲。楊父得悉後非常難過。當晚楊氏一家三人到尖沙咀星光行一間通宵營業快餐店「打躉」,但兩母女於26日凌晨一覺醒來,發現楊父已不知所終,上留下一封12頁紙的遺書,於是報警,消防員搜索後,在附近海面救起楊父,惜送院後不治。
楊勤冀在遺書中稱,女兒參加歌迷聚會見到了偶像,但劉德華對女兒「和許多人一樣」,沒有與她單獨會面及給予簽名,「這不公平」。楊勤冀的遺願是:「你應該見楊麗娟,為她簽個名,救救她,除了你,她已隔絕了這個世界,只有你,才是她心靈的呼喚。」

Ⅷ 有哪些不孝敬父母的故事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1.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2. 親嘗湯葯
漢文帝劉恆,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後所生。高後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母親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帶;母親所服的湯葯,他親口嘗過後才放心讓母親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興禮儀,注意發展農業,使西漢社會穩定,人丁興旺,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他與漢景帝的統治時期被譽為「文景之治」。
3. 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裡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於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曾參學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而》)的修養方法,相傳他著述有《大學》、《孝經》等儒家經典,後世儒家尊他為「宗聖」。
4. 百里負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順。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父母死後,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國去,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所積的糧食有萬鍾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吃著豐盛的筵席,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為父母親去負米,哪裡能夠再得呢?」孔子贊揚說:「你侍奉父母,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後思念哪!」(《孔子家語·致思》)
5. 蘆衣順母
閔損,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曾贊揚他說:「孝哉,閔子騫!」(《論語·先進》)。他生母早死,父親娶了後妻,又生了兩個兒子。繼母經常虐待他,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一天,父親出門,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和鞭打,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要休逐後妻。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父親十分感動,就依了他。繼母聽說,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6.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鑽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隻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7. 戲綵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為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盡揀美味供奉雙親,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綵衣,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進屋時跌了一跤,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少年喪母,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其後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換取喪葬費用。上工路上,於槐蔭下遇一女子,自言無家可歸,二人結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為董永抵債贖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蔭,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言畢凌空而去。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9. 刻木事親
丁蘭,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面見,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

10. 行佣供母
江革,東漢時齊國臨淄人,少年喪父,侍奉母親極為孝順。戰亂中,江革背著母親逃難,幾次遇到匪盜,賊人慾殺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邁,無人奉養,賊人見他孝順,不忍殺他。後來,他遷居江蘇下邳,做僱工供養母親,自己貧窮赤腳,而母親所需甚豐。明帝時被推舉為孝廉,章帝時被推舉為賢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將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19. 恣蚊飽血
吳猛,晉朝濮陽人,八歲時就懂得孝敬父母。家裡貧窮,沒有蚊帳,蚊蟲叮咬使父親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吳猛總是赤身坐在父親床前,任蚊蟲叮咬而不驅趕,擔心蚊蟲離開自己去叮咬父親。

20. 扼虎救父
楊香,晉朝人。十四歲時隨父親到田間割稻,忽然跑來一隻猛虎,把父親撲倒叼走,楊香手無寸鐵,為救父親,全然不顧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終於放下父親跑掉
21. 哭竹生筍
孟宗,三國時江夏人,少年時父亡,母親年老病重,醫生囑用鮮竹筍做湯。適值嚴冬,沒有鮮筍,孟宗無計可施,獨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頃,他忽然聽到地裂聲,只見地上長出數莖嫩筍。孟宗大喜,採回做湯,母親喝了後果然病癒。後來他官至司空。

22. 嘗糞憂心
庾黔婁,南齊高士,任孱陵縣令。赴任不滿十天,忽覺心驚流汗,預感家中有事,當即辭官返鄉。回到家中,知父親已病重兩日。醫生囑咐說:「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嘗一嘗病人糞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婁於是就去嘗父親的糞便,發現味甜,內心十分憂慮,夜裡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幾天後父親死去,黔婁安葬了父親,並守制三年
23. 棄官尋母
朱壽昌,宋代天長人,七歲時,生母劉氏被嫡母(父親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時,朱壽昌在朝做官,曾經刺血書寫《金剛經》,行四方尋找生母,得到線索後,決心棄官到陝西尋找生母,發誓不見母親永不返回。終於在陝州遇到生母和兩個弟弟,母子歡聚,一起返回,這時母親已經七十多歲了。
24. 滌親溺器
黃庭堅,北宋分寧(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詩人、書法家。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

Ⅸ 真實案例警示!不孝父母的慘痛報應!

1、孝者存逆者亡

楊璞、楊富兄弟倆與母親在一塊兒居住,倆兄弟都各有妻兒,楊璞忠厚孝順,楊富卻天性涼薄。

有一天漲大水,洪水將到。楊富不管老母兄長死活,先用船載著妻兒往北山逃命去了。楊璞無可奈何,危急之中急忙背著老母登上一座小土坡。剛到坡頂,四面洪水滔滔而來,許多房屋都被沖毀。楊璞正為來不及照顧妻兒痛心,忽然看見有個婦女抱著孩子,乘在一根大木頭上漂了下來,他趕快盡力救上土坡,一看卻正是自己的妻兒。

第二天水退了,他四處查問兄弟一家人,才知道他們的船剛到北山下,被一棵大樹倒下來壓翻,全家都被水淹死了。

2、兄弟棄親不養

杭州人陳子樂,生有兩個兒子,老大叫陳桐闕。因為父母年紀漸大,眼看著就只能吃活不能幹活了,老大對老二說:「我們不如分了家好。」老二說:「我早就想分了。」於是倆兄弟分開產業,各自開伙,誰都不管父母的飢餓寒冷。鄰居們看不過,但怎麼勸說都不管用。老父母生活無著,只得乞討度日。

不久,老大生了兒子,沒耳朵沒鼻子,其丑無比;老二也生下兒子,渾身是毛,像是猴子。兄弟倆還不知悔改,怨天怨地,認為自己沒做壞事,怎麼生的兒子會這樣?怨恨的話還沒說完,晴天一聲霹靂,把老大打死在地。又過幾天,老二上山砍柴,被兩只老虎分屍,血骨遍地。遠近的人都說,這是不孝養父母的惡報。

3、久停父棺遭報應

大觀人羅鞏,把亡父裝入棺材後,久久都不入土安葬。他只顧在外游學鑽營,想撈個一官半職,由於一直沒能如願,便經常在神像前禱告。

有天晚上,他夢見神人怒氣沖沖地斥責他說:「你得罪了上天,竟還敢禱告求功名!」羅鞏訴說無罪。神人說:「你久停父棺,不設法安葬,怎能說無罪!」羅鞏忙說:「我還有兄長,沒安葬父親,為什麼只怪我呢?」神人說:「你是讀書人,當然應該明事理。你兄長貧窮又無知識,雖也有罪,但不能深責。」羅鞏醒來後,對神人怪罪之事,仍然半信半疑。但不久,他就得了中風症,怎麼也醫治不好,終身潦倒不堪。

4、厚妻子薄父母

恩平縣有個人叫倫芬,很小就死了父親,母親含辛茹苦撫養他成人,後來,倫芬到佛山做小生意發了,買了房子,娶了老婆。他一直拚命賺錢,生怕餓著老婆,凍著兒子,卻從沒想到老母一人在家辛苦過日子。有朋友勸他:「你疼愛老婆孩子,可說是無微不至,但你老母親一人在家,不知過得如何,你能放得下心嗎?」倫芬竟然回答說:「我母親雖老,身體還好。家中有兩畝田,她可以自耕自食。老年人不用吃多少,穿多少,用不著我照顧。」朋友後來在背後感慨嘆息說:「父母是樹根樹干,妻兒是樹枝樹葉。不顧老母只顧老婆兒子,就如壞了樹根,還妄想開花結果呢!」果然,倫芬的老婆很早就死去了。他的兩個兒子既無出息也不孝順。到他年老的時候,以致凍餓而死。正是「忤逆還生忤逆兒」,這話說得確切。

5、不孝父母翁姑

新會有個女人,從小就好吃懶做,性格又乖張驕橫,父母怎麼教她都不聽。長大後嫁到趙家做二兒媳婦,也只知道有丈夫一人,其餘上下左右,全不放在眼裡。丈夫與兄長在外地做生意,每年回家一兩次,平日就和公公婆婆與兩妯娌在家過日子。有一次,婆婆生病了。大嫂殷勤侍奉湯葯,這二媳婦卻找借口溜回娘家,對婆婆的病不聞不問。娘家父母只輕輕地說她幾句,她竟然懷恨在心,從此再不回娘家,連老父親病重,叫人喚她也不回去。隔了一天,這忤逆女人正在廚房煮飯,忽然牆壁倒下,把她壓死。人們都說是不孝順父母的報應。

6、雷轟逆子

常熟縣有個忤逆子區某某,平時性情就乖戾暴躁。他經常亂罵母親,母親都含淚忍受。

有一天,他回家時見飯還沒有煮熟,就又辱罵母親。忽然雷聲隆隆,閃電不斷向他身體纏來。他心中發慌,害怕極了,急忙叫妻子搬口大水缸來遮蓋他。妻子說:「我常常勸你對老人好一點,她到底是你親身母親,你不聽。現在禍到臨頭,恐怕大水缸也不管用。」話還沒說完,電光一閃,霹靂一聲,這忤逆子已身首斷成兩截。腦袋懸在母親身邊,身體拋在門外。好幾百人前來圍觀,都驚異得吐舌頭。後來那地方再沒有敢罵父母的了。

這是康熙元年五月二十三日的事情。作人子女的,都應該警戒啊!

7、棄母赴任

雷州知府某某,是滿州人。他攜帶妻子上任,卻丟下瞎眼老母在京城,臨行前,他慌稱路費不夠,說到任後就派人來接母親去,又說這住房已交了一年房租,錢庄每月按時送生活費來,母親無可奈何,只好聽他擺布。

誰知他走了不到一月,房主就來要房租,也沒有錢庄送生活費的事,老人生活無著,飢寒交迫,痛罵忤逆子欺騙母親,如其不死,哪還有天理!

這忤逆子上路後,由於行李中銀錢太多,引起了船夫歹心。船經過高郵湖時,碰巧岸上舉行廟會,隨員們都上岸遊玩。船夫乘逆子夫妻睡著,把兩人殺死,屍體拋入水中,然後揚帆而去。

8、逆婦現報

番禺縣何某某,外出經商前囑咐妻子要孝順母親,不想這女人忤逆,經常欺侮老人。有天晚上蚊蟲多,老母叫她:「阿嫂,點個火來照照好扇蚊子!」她裝聾作啞,老母連叫多聲,她才答應:「你拿個火來,讓我照著火柴,然後點火給你!」氣得老母不行。

這女人還胡編了首歌,經常哼哼:「惡故鳥,尾彎彎,我為媳婦甚艱難,早起九點都嫌慢,一洗完臉催煮飯,不洗瓜菜即受罵,洗凈燒菜又罵一番。唉,休自嘆!待我擺布你,要你坐不得,眠不得,瞧你還有何法與我為難!」

不久,何某某從上海回家,給老母買了許多東西,因為老母平日愛喝酒,他就取出一瓶,擰開蓋子放在桌上。他老婆一把抓過去說:「我受氣太多了,現在我要先喝消氣。」說完咕嘟咕嘟喝了一大口,不料她消受不起,由此得了重病,恰如她所詛咒的坐不得,眠不得,以致死去。

9、夫妻忤逆現報

青田縣居民倪九,從小與母親都相安無事,自從娶了老婆後,受老婆蠱惑,認為母親原來是婢女侍妾出身,就再不恭敬。兩口子讓老母親成天在廚房忙活,如同老媽子,自己卻逍遙自在。

這天剛收完稻穀,他叫老母殺雞煮飯。忽然狂風暴雨驟起,山上滾下一塊大石頭,正好砸在倪九夫婦房間里,兩口子都被壓死。老母親在廚房煮飯,安然無恙。

鄰居們說,倪九夫妻忤逆,才遭受這樣的報應。

10、逆子現報

聽朋友講,有個忤逆子遭報應的事:這逆子的母親年紀老了,仍然被當作佣婦指使,煮飯燒菜,勞累不堪。

有一天朋友來家,逆子叫母親煮麵條。因為柴禾較濕,火燒不旺,一時不能煮好。逆子一邊不停催促,一邊罵罵咧咧。老母心慌忙亂,剛煮熟就端了出來,卻忘了放鹽。逆子大發脾氣,把滾燙的面條向母親潑去,燙傷了老人的腳。老母親又痛又傷心,不由得大哭起來,連鄰居們都憤憤不平。

隔不幾天,這逆子在熬桐油時,被桐油燙傷了腳,皮破肉爛,怎麼也醫不好,以至於痛死。天道報應,就是如此快捷!

Ⅹ 請舉一些不孝順的事例,謝謝了!!!

民倪九,從小與母親都相安煞事,自從娶了老婆後,受老婆盅惑,認為母親原來是婢女侍妾出身,就再不尊敬。兩□子讓老母親成天在廚房忙活,如同老媽子,自己卻逍遙自在。
這天剛收完稻穀,他叫老母殺雞煮飯。忽然狂圓暴雨驟起,山上滾下一塊大石頭,正好砸在倪九夫婦房間里,兩□子都被壓死。老母親在廚房煮飯,安然無恙。
鄰居們都說,倪九夫妻忤逆,才遭受這樣的報應。

有個忤逆子遭報應的事:
這逆子的母親年紀老了,仍然被當作佣婦指使,煮飯燒菜,勞累不堪。
有一天朋友來家,逆子叫母親煮麵條,因為柴禾較濕,火燒不旺,一時不能煮好,逆子一邊不停催促,一邊罵罵咧咧,老母心慌忙亂,剛煮熟就端了出來,卻忘了放鹽,逆子大發脾氣!把滾燙的面條向母親潑去,燙傷了老人的腳。老母親又痛又傷心,不由得大哭起來,連鄰居們都憤憤不平。
隔不幾天,這逆子在熬桐油時,被桐油燙傷了腳,皮破肉爛,怎麼也醫不好,以至於痛死。天道報應,就是如此快捷

新會有個女人,從小就好吃懶做,性格又乖張驕橫,父母怎麼教她都不聽。長大後嫁到趙家做二媳婦,也只知道有丈夫一人,其餘上下左右,全不放在眼裡。丈夫與兄長在外地做生意,每年只回家一兩次,平日就和公公婆婆與兩妯娌在家過日子。有一次,婆婆生病了。大嫂殷勤侍奉湯葯,這二媳婦卻找個借□溜回娘家,對婆婆的病不聞不問。娘家父母只輕微地說她幾句,她竟然懷恨在心,從此再不回娘家,連老父親病重,叫人喚她也不回去。隔了一天,這忤逆女人正在廚房煮飯,突然牆壁倒下,把她壓死。人們都說是不孝順父母的報應。

杭州人陳子岳,生有兩個兒子,老大叫陳桐闕。因為父母年紀漸大,眼看著就只能吃飯不能幹活了,老大對老二說:「我們不如分了家好。」老二說:「我早就想分了。」於是兩兄弟分開產業,各自開伙,誰都不管老父母的飢餓寒冷。鄰居們看不過,但怎麼勸說都不管用。老父母生活無著,只得乞討度日。
不久,老大生了個兒子,沒耳朵沒鼻子,真丑無比老二也生下個兒子,渾身是毛,象是猴子。兄弟倆還不知悔改,怨天怨地,認為自己沒做壞事,怎麼生的兒子會這樣?怨恨的話還沒說完,晴天一聲霹靂,把老大打死在地。又過幾天,老二上山砍柴,被兩只老虎分屍,血骨遍地。遠近的人都說,這是不孝養父母的惡報

沈老太太是一位慈祥的老婦人,雖已雞皮鶴發,可是精神很健旺,常常喜歡與人講述她生平所見所聞的故事。講起來總是娓娓動人,每使聽者樂而忘倦。最難得的就是,她講的故事,常含有勸善懲惡的因果意義,不僅使人聽了精神快樂,還能發生很大的感化作用。下面一件就是沈老太太常常向人津津樂道的故事:

很久以前,高川地方有一個乞丐,原來在鄉間有一簡陋的茅屋,自從某年高川發生水災以後,他那一所聊蔽風雨的茅屋給無情的洪水沖走了。從此他才成為無家可歸的乞丐,只得帶著七十多歲的老母,不到三十歲的嬌妻,在一座破廟中住下來。

這是一座供奉土地神的神廟,地方很小。由於連年天災,當地的民眾,衣食也很難維持,誰也沒有餘錢捐款修廟,原來住的廟祝,早因無法生活而離開。在乞丐一家沒有住進去以前,久已空無一人,屋內到處結滿蛛網,屋頂上處處都是漏洞。可是在乞丐一家看來,災後找到容身的歸宿,也覺得之不易,雖然說不上滿足,倒也並沒有什麼怨尤。

周拔,是明代正德年間浙江省平陽縣人。自幼讀書,過目不忘,七歲能文,還擅吟詩,有小神童之稱。到十六歲的時候,詩文更有不平凡的造詣,名噪一時,在當地獲得『平陽才子』的美譽了。可是很可惜的,因為他天才很高,大家都稱贊他,父母更溺愛他,養成他狂妄驕傲的性格,目中無人;暴躁如雷的脾氣,動輒發怒。鄰居的伯叔們,家中的兄弟們,都為了愛他的天才,於他的壞脾氣,處處容忍、時時讓步。就是他的父母親,也對他千依百順,深恐他發怒,對於他的壞脾氣,從來不敢加以訓斥。哪知這樣不僅不能造就他的天才,反而害了他的終身。周拔的狂焰,一天比一天的高漲;周拔的脾氣,一年比一年的暴躁了。

有一年,周拔准備赴京應考。他的父母千方百計,東借西湊,替他籌劃赴京的旅費。延請裁縫,裁製赴京的新衣。在他父母來說,為他赴京應考的准備,已盡了最大的努力。可是從來不知滿足的周拔,還是百不稱心。他嫌旅費太少,又嫌新衣不稱身,袍子太寬,褲子太長,帽子的式樣太舊,鞋子的顏色太深。總之,這樣不對,那樣不是,父母費了很多的心計,反而招致他滿口的牢騷,滿腹的怨恨。他的父親實在忍不住了,才教訓他說:『拔兒!你不要嫌旅費不夠多,也不要嫌新衣不漂亮,要知父母為你准備赴京,籌劃旅費,縫制新裝,已經傷盡了腦筋,添了多少的白發,像你這樣的不知滿足,我是沒有辦法的了。』周拔聽了父親的話,不僅沒有感動,反而咆哮著大言不慚的說:『我是天上下凡的文昌星,我是一個大貴子,像你這樣一個草包的土老兒,還有資格做我父親嗎?我不是你生的,你沒有資格做我的父親。』他那素來容忍的父親,受了兒子這樣的侮辱,竟也氣得當場昏暈過去,經延醫急救,才把他的父親救醒過來。

這天夜裡,周拔被攝至冥府。冥王對他說:『你現在雖具人形,可是你平日太忤逆父母,因此阿賴耶識中種下了很多畜生的種子,徒有人的軀殼,卻是畜生的心,日後心田中畜生的種子結出果來,你就要失去人身,墮落為畜生。』

周拔聽了冥王的話,很不服氣,居然侃侃答辯說:『我平日對待父母,只是據理直言,怎能算是忤逆不孝呢?況且我是一個絕頂聰明的才子,怎麼會墮落為愚蠢的畜生呢?冥王!你的一番話,還不能使我折服。』

這一位冥王,並不似一般世人想像中面目極為凶惡的閻羅王。聽了周拔傲慢的答辯,並沒有發怒,還是很和善的繼續解釋說:『你現生聰明,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這是因為你前生有善行,所以今生聰明。可惜你今生沒有好好地保持善良的種子,反而恣意的狂妄、驕慢、暴躁、忤逆等種種惡劣的現行,薰習成染污的畜生種子,把原來善良的種子,摧殘殆盡,你將要失去人身,墮落畜生,勢所必然。你狂妄到旁若無人,目空一切,那麼你的報應,將墮落為驢,給人遮除兩目,推磨受鞭。』

周拔聽了冥王以上進一步的說明,頗覺大有道理,深知惡報難逃,大起恐慌,驚惶而醒。當天就得了急病,牙關緊閉,喉間發出驢鳴,延請名醫會診,都不能斷定是什麼病,發病不到兩天,就在嗚嗚的驢鳴聲中一命嗚呼。(取材自暗室燈)

閱讀全文

與現在不孝敬父母的例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金是十三薪嗎 瀏覽:688
長壽花怎麼保養最好 瀏覽:40
表明孝敬 瀏覽:804
金源養老院 瀏覽:849
伊春廠辦集體退休金 瀏覽:428
父母一方死亡兒子戶口怎麼遷出 瀏覽:13
冰雪大世界60歲 瀏覽:585
百色2015年養老保險政策 瀏覽:279
怎麼與老年人交流溝通 瀏覽:801
山東省公務員退休工資 瀏覽:699
養生白酒有哪些大品牌 瀏覽:80
局級女幹部退休年齡 瀏覽:787
社會實踐敬老院照片 瀏覽:855
房子小父母來看望住不下怎麼辦 瀏覽:73
延長退休年齡干預了人力市場自由 瀏覽:523
廣東省養老機構規范化建設指引 瀏覽:576
老年人可以吃糟蛋嗎 瀏覽:457
工作3年有多少養老金 瀏覽:794
新出台養老金交滿15年 瀏覽:785
河南息縣農村養老保險怎麼交 瀏覽: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