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下哪個不是重陽節的詩句
1. 關於重陽節的哪個詩句
關於重陽節的哪個詩句 1.需重陽節古詩十首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代詩人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過故人庄》唐代詩人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3、《九日得新字》唐代詩人孟浩然,初九未成旬,重陽即此晨。登高聞古事,載酒訪幽人。落帽恣歡飲,授衣同試新。茱萸正可佩,折取寄情親。
4、《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代詩人盧照鄰,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5、《九日齊安登高》唐代詩人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6、《重陽》唐代詩人趙嘏,節逢重九海門外,家在五湖煙水東。還向秋山覓詩句,伴僧吟對菊花風。
7、《重陽日寄韋舍人》唐代詩人趙嘏,節過重陽菊委塵,江邊病起杖扶身。不知此日龍山會,誰是風流落帽人。
8、《重陽日至峽道》唐代詩人張籍,無限青山行已盡,回看忽覺遠離家。逢高欲飲重陽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9、《重陽阻雨》唐代詩人魚玄機,滿庭黃菊籬邊拆,兩朵芙蓉鏡里開。落帽台前風雨阻,不知何處醉金杯。
10、《重陽日有作》唐代詩人杜荀鶴,一為重陽上古台,亂時誰見菊花開。偷撏白發真堪笑,牢鎖黃金實可哀。是個少年皆老去,爭知荒冢不榮來。大家拍手高聲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2.關於重陽節的古詩大全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賞析:這首詩中,「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於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
「異客」則更強調了遊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
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繫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
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2、《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唐·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賞析:這首詞是作者婚後所作,抒發的是重陽佳節思念丈夫的心情。
傳說李清照將此詞寄給趙明誠後,惹得明誠比試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詞數闋,然終未勝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3、《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賞析:頷聯為唐詩名句,夾敘夾議,寫出了詩人矛盾的心情。
「難逢」、「須插」的言外之意是應把握當前及時行樂,不要無益地痛惜流光,表現了一種通達的生活態度。「菊花」是扣合重陽節的習俗。
4、《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賞析:用白描的手法寫雁過江上南飛,與客提壺上青山的一副美景。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寫的淋漓盡致。
詩人用「涵」來形容江水彷彿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懷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傳達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廣,不獨指雁影。「與客攜壺」是置酒會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樂事,「翠微」來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對於眼前景物的愉悅感受。
5、《滿江紅·喜遇重陽》清·宋江 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 見碧水丹山,黃蘆苦竹。
頭上盡教添白發,鬢邊不可無黃菊。 願樽前長敘弟兄情,如金玉。
統豺虎,御邊幅,號令明,軍威肅。 中心願,平虜保民安國。
日月常懸忠烈膽,風塵障卻姦邪目。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
賞析:群雄「開懷痛飲」之時,宋江顯然想得遠些。先強調弟兄情分再是為眾人的前程的憂慮和思考。
重陽節飲酒賞菊。宋江在這時候吟出「降詔」,「招安」自然為英雄們的悲劇打下了伏筆。
宋江將時光催人老的恐慌,輕松消解進了佳節帶來的神清氣爽,這是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平靜。6、《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賞析:這首詩作於公元755年(天寶十四年)。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首聯二句概言邊塞無事,重陽佳節,眾人按照傳統的慶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歡樂之景。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頷聯二句意指封常清治軍雷厲風行,又能在和平時期時刻保持謹慎。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頸聯二句是詩人信手描寫節日里戰士們的歡愉活動,所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些笛聲、歌聲里都蘊含著深深的思鄉之情。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尾聯二句是稱頌在封常清的英明領導下,邊境安寧,因而將士們能在重陽佳節高歌豪飲。
7、《九日龍山飲》唐·李白 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舞愛月留人。
賞析:在詠菊詩中,「龍山之會」、「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這個典故與自己的龍山之游緊密結合在一起抒發了內心的失意憤懣、曠達灑脫的復雜感情。
8、《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宋·江總 心逐南雲逝,形隨北雁來。 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賞析:九月九日,勉強登高,卻無人送酒同歡,遙想故園的菊花,大概在戰場旁,寂寞地開放吧。
江總,南朝陳詩人。陳亡,入長安,仕於隋,後辭官南歸,這首詩寫於南歸途中。
從詩的第三句中「籬下菊」的用典可知,詩人在表達對故鄉的懷想和思舊之情的同時,流露出了歸隱田園的情懷。到了重陽,文人墨客,則常常詩思泉涌,情感難抑。
南陳詩人江總的《於長安歸還揚州九月九日行微山亭賦韻》和唐代詩人岑參的《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就是兩首著名的重陽佳作。9、《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賞析:詩歌開頭就承題,「九月九日望鄉台」,點明了時間是重陽節,地點是玄武山,此處將玄武山比作望鄉台,以此來表達鄉愁,思鄉之情倍增。
「他席他鄉送客杯」,點明了詩人當時是在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倍感凄涼。詩歌的前兩句就勾勒出了一個易讓人傷感的環境,正逢重陽佳節,又是客中送客,自然容易勾起濃郁的鄉愁,於是就很自然地引起了下兩句對鴻雁看似無理之問:「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
3.關於重陽節的古詩有哪些
關於重陽節的古詩有: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3、《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更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4、《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5、《九日齊安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6、《行軍九日思長安故園》——唐·岑參
強欲登高去,無人送酒來。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7、《採桑子·九日》——清·納蘭性德
深秋絕塞誰相憶,木葉蕭蕭。鄉路迢迢。六曲屏山和夢遙。 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南雁歸時更寂寥。
8、《重陽席上賦白菊》——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中國傳統節日。
1989年農歷九月九日被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
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
4.關於重陽節的詩句和習俗有哪些
詩句:
1、唐代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九日齊安登高》: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譯文:塵世煩擾平生難逢讓人開口一笑的事,滿山盛開的菊花我定要插滿頭才歸。
2、唐代孟浩然的《過故人庄》: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譯文:等到九九重陽節到來時,我還要來這里觀賞菊花。
3、元代張可久的《折桂令·九日》: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
譯文:西風蕭蕭人已衰老滿頭白發,玉蝶愁飛明日黃花。
4、唐代王勃的《蜀中九日/九日登高》: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譯文:重陽節登高眺望家鄉,異鄉的別宴上喝著送客的酒,只感無限煩愁。
5、唐代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譯文:九月九日眺望那故鄉的山川,鄉思歸心飛越那隱約的風煙。
習俗:
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采中草葯、遍插茱萸、擺敬老宴、吃重陽糕、制葯酒養生、飲菊花酒等活動。
1、登高: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陽糕: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3、賞菊並飲菊花酒: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
4、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網——重陽節的習俗
5.重陽節的古詩大全四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日齊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 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日作(唐)王縉
莫將邊地比京都,八月嚴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無.
九日(唐)楊衡
黃花紫菊傍籬落,摘菊泛酒愛芳新.
不堪今日望鄉意,強插茱萸隨眾人.
醉花蔭(宋)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沉醉東風 重九(元)關漢卿
題紅葉清流御溝,賞黃花人醉歌樓.
天長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時候,衰柳寒蟬一片愁,
誰肯教白衣送酒.
九日(明)文森
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野曠雲連樹,天寒雁聚沙.
登臨無限意,何處望京華.
以上供參考。
6.關於重陽節的詩句有什麼
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詩:1、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____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2、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____杜牧《九日齊山登高》3、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____孟浩然《過故人庄》4、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____鄭谷《菊》5、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____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6、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
____序燈《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7、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____李白《九月十日即事》8、九日龍山飲,黃花笑逐臣。____李白《九日龍山飲》9、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
____文森《九日》10、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____盧照鄰《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11、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
____曹雪芹《螃蟹詠》12、三載重陽菊,開時不在家。____文森《九日》13、握手經年別,驚心九日霜。
____妙信《九日酬諸子》14、朔方三度重陽節,河曲干旌歲歲忙。____齊之鸞《九日登清水營城》15、九日登高處,群山入望賒。
____趙時春《原州九日》16、重陽獨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____杜甫《九日五首·其一》17、重九開秋節,得一動宸儀。
____韋安石《奉和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製得枝字》18、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____蘇洵《九日和韓魏公》19、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____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20、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____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21、是節東籬菊,紛披為誰秀。
____杜甫《九日寄岑參》22、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____杜甫《九日寄岑參》23、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
____杜甫《九日藍田崔氏庄》24、白頭太守真愚甚,滿插茱萸望辟邪。____宋祁《九日置酒》25、萬里秋光客興賒,同人九日惜年華。
____沈輅《九日登高台寺》26、思親堂上茱初插,憶妹窗前句乍裁。____秋瑾《九日感賦》27、香醪欲醉茱萸節,壯志還為出塞歌。
____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28、不負東籬約,攜尊過草堂。____妙信《九日酬諸子》29、重陽初啟節,無射正飛灰。
____陰行先《和張燕公湘中九日登高》30、重陽佳節意休休,與客攜壺共上樓。____姜塘《摘星樓九日登臨》31、九日悲秋不到心。
鳳城歌管有新音。____晏幾道《鷓鴣天·九日悲秋不到心》32、池館隳摧古榭荒,此延嘉客會重陽。
____韓琦《九日水閣》33、轅門菊酒生豪興,雁塞風雲愜壯游。____王瓊《九日登花馬池城》34、霜風漸欲作重陽,熠熠溪邊野菊香。
____蘇軾《捕蝗至浮雲嶺山行疲苶有懷子由弟二首·其二》35、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____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劉明府容》詞:1、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2、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3、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
只覺魂銷。____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4、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____李清照《行香子·天與秋光》5、問他有甚堪悲處?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____辛棄疾《踏莎行·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6、芙蓉金菊斗馨香。
天氣欲重陽。____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7、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____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8、暗凝佇。近重陽、滿城風雨。
____周密《掃花游·九日懷歸》9、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____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10、紫萸一枝傳賜,夢誰到、漢家陵。
____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11、重陽過後,西風漸緊,庭樹葉紛紛。____晏殊《少年游·重陽過後》12、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
____徐燦《菩薩蠻·秋閨》13、疏籬下、試覓重陽,醉擘青露菊。____吳文英《一寸金·秋感》14、又是重陽近也,幾處處,砧杵聲催。
____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15、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
____晏幾道《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16、又是過重陽,台榭登臨處,茱萸香墜。____李煜《謝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17、可惜重陽,不把黃花與。
____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18、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____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19、一年最好,偏是重陽。
____吳文英《惜黃花慢·菊》20、近重陽、偏多風雨,絕憐此日暄明。____姚雲文《紫萸香慢·近重陽》21、喜遇重陽,更佳釀今朝新熟。
____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小令:1、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
7.描寫重陽的詩句古詩詞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 九月九憶山東兄弟》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
——鄭谷《菊》佳時倍惜風光別,不為登高。只覺魂銷。
——納蘭性德《採桑子·九日》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孟浩然《過故人庄》。
8.關於重陽節的詩句
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白居易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開。 閑聽竹枝曲,淺酌茱萸杯。
去年重陽日,漂泊湓城隈。 今歲重陽日,蕭條巴子台。
旅鬢尋已白,鄉書久不來。 臨觴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題塗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鋪楓葉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賓守,或可重陽更一來。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頭還白,無情菊自黃。 一為州司馬,三見歲重陽。
劍匣塵埃滿,籠禽日月長。 身從漁父笑,門任雀羅張。
問疾因留客,聽吟偶置觴。 嘆時論倚伏,懷舊數存亡。
奈老應無計,治愁或有方。 無過學王績,唯以醉為鄉。
閏九月九日獨飲 【唐】白居易 黃花叢畔綠尊前,猶有些些舊管弦。偶遇閏秋重九日, 東籬獨酌一陶然。
自從九月持齋戒,不醉重陽十五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參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
霜威逐亞相,殺氣傍中軍。 橫笛驚征雁,嬌歌落塞雲。
邊頭幸無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
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我來不得意,虛過重陽時。 題輿何俊發,遂結城南期。
築土按響山,俯臨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彈霜絲。
自作英王胄,斯樂不可窺。 赤鯉涌琴高,白龜道馮夷。
靈仙如彷彿,奠酹遙相知。 古來登高人,今復幾人在。
滄洲違宿諾,明日猶可待。 連山似驚波,合沓出溟海。
揚袂揮四座,酩酊安所知。 齊歌送清揚,起舞亂參差。
賓隨落葉散,帽逐秋風吹。 別後登此台,願言長相思。
㈡ 哪個不是重陽節別稱
「清氣澄余滓,杳然天界高。」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詩句,將秋氣高遠的重陽時節展現在人們眼前。重陽節的時間在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民間流傳已久的民俗節日,歷朝歷代的人們對重陽節有豐富多彩的別稱,今天的老黃歷就為你介紹。
重九節
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節。
踏秋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三日「踏春」相對應。依據傳統,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現代社會,很多傳統在變化,但是重陽登高依然盛行。
女兒節
重陽節又名「女兒節」,若有女子新出嫁,娘家必贈送重陽旗與時鮮盒,稱為送「重陽節盒」。據晉代《搜神記》記載,丁氏女遭惡婆婆虐待,永無休息之日,不堪忍受折磨,於九月九懸梁自盡,死後冤魂不散,托告世人,勸人家善待媳婦,請於重陽節讓她們休息。於是人們為丁氏女立祠祭祀。後來每逢重陽節,父母都要把出嫁的女兒接回來團聚,稱之為過女兒節,實質上也是讓婦女休息之意。
登高節
重陽最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菊花節
菊是長壽之花,又為文人們贊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徵,所以人們愛它、贊它,故常舉辦大型的菊展。菊展自然多在重陽舉行,因為菊與重陽關系太深了;因此,重陽又稱菊花節,而菊花又稱九花。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
茱萸節
重陽節有佩茱萸的風俗,因此又被稱為「茱萸節」。茱萸是重陽節的重要標志。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還被人們稱為「辟邪翁」。
老人節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寓意,故而重陽節又有「老人節」之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一些地方把農歷九月初九日定為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我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老人節」、「敬老節」。
老年節
2012年12月28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為老年
㈢ 2003年10月23號是不是重陽節
2003年10月23號不是重陽節。重陽節是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2003年的重陽節是農歷2003年 九月 初九日 ,公歷2003年10月4日。
"農歷2003年九月初九日"查詢信息如下:
公歷:2003年10月4日星期六天秤座
農歷:羊年 九月 初九日
四柱:癸未 辛酉 庚戌
節氣:
生誕:重陽節 中國老年節(義務助老活動日)
二十八宿:婁
甲子納音:釵釧金
距今:已過去4711天
㈣ 49-10-30陰歷是啥不是重陽節
是的,1949年10月30號是重陽節,己丑年,甲戌月,癸已日,31號是萬聖夜,是甲午日。
㈤ 以下哪一項不是重陽節的傳統習俗 觀賞菊花 爬山登高 掃墓祭祖 佩戴茱萸
《唐詩三百首》向來有幾種注釋本流行,如清章燮的《唐詩三百首註疏》,清李盤的專《注釋唐詩三百首》等屬,其中以陳婉俊的《唐詩三百首補注》較為簡明。在古代的唐詩選本中,清人孫洙的《唐詩三百首》最為流行。今人喻守真有《唐詩三百首詳析》中華書局版,對藝術特色的講解甚為詳切。今人唐詩選本較多,茲介紹兩種:一是葛兆光《唐詩卷》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收唐詩282首,凡七十八家,選詩頗具眼量,小傳、注釋新見迭出,自成一家;一是馬茂元《唐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選詩500餘首,按體例排列,注釋簡明,分析詳備。
㈥ 登高節、雙九節、曬秋節、重五節以下哪一項不是重陽節的別稱
重五節不是,應該是重九節。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的別稱有老年節、重九節、登高節、祭祖節、雙九節、曬秋節、敬老節、九九重陽等。
㈦ 朝族、延邊的老人節是幾月幾日謝謝 不是重陽節的那個!
中國老人節農歷九月初九,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我國傳統的敬老老人節
朝鮮、哈尼等族傳統節日。因地區不同,時間也不盡相同,黑龍江省在
㈧ 在古代,哪些不是重陽節的目的(
登高遠眺、祭祖、踏青、放紙鳶 踏青不是重陽節的節日目的。因為重陽節是在秋天,也沒有青可踏。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
重陽節的節日目的
1、祈福:如今人們過重陽節的目的就是為了祈福平安、祈福吉祥、祈福好運、祈福健康,所以即便如今重陽節不是法定節假日,但民間依舊會慶祝重陽節,並保留了登高祈福、吃重陽糕、喝菊花酒、饗宴祈壽、曬秋、佩戴茱萸等等習俗,根本原因就是為了達到祈福的目的。
2、表達對天象鬼神的敬畏:重陽節最開始出現的目的就是表達對天象鬼神的敬畏,所以每當重陽節到來的時候,古人們都會祭祀天神、祭祀祖先。直到今天祭祀鬼神的事情已不常見了,只有在個別地區會祭祀鬼神,但重陽節最初的節日目的依舊被人們銘記著。
㈨ 以下哪個不是重陽節的習俗登高遠眺、祭祖、踏青、放紙鳶
您好。
踏青不是重陽節習俗。因為重陽節是在秋天,也沒有青可踏。
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節期為每年農歷九月初九。「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祈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重陽節源自天象崇拜,起始於上古,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據現存史料及考證,上古時代有在季秋舉行豐收祭天、祭祖的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中收錄,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希望能夠幫到您,謝謝,望採納。
㈩ 九月初九由來傳說故事_2020年九月初九是不是重陽節
不同節日的背後都有不同的意義,並且也擁有不同的 故事 ,而在九月初九當中也有一個節日,那麼2020年九月初九是不是 重陽節 呢?九月初九由來 傳說 故事是什麼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關於九月初九由來傳說故事_2020年九月初九是不是重陽節。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2020年九月初九是不是重陽節:是的
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月初九由來傳說故事
其一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葯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雲:「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其二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坐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產生莫名的恐懼,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歷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承,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2020年重陽節的詩詞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九日齊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3、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4、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5、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
九月初九由來傳說故事_2020年九月初九是不是重陽節相關 文章 :
★ 2020重陽節的由來
★ 老人節為什麼定在重陽節
★ 2020關於重陽節的習俗與禁忌
★ 九九重陽佳節的來歷
★ 重陽節的民間故事
★ 2020重陽節是幾月幾日
★ 2020重陽節為什麼插茱萸
★ 重陽節的起源和習俗大全
★ 2020重陽節是老年人節日嗎
★ 重陽節的起源地是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