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形容不孝順的成語
六親不認liùqīnbùrèn
[釋義] 六親:父、母、兄、弟、妻、子。不認所有親屬。形容不通人情世故;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不徇私情。
[語出] 《史記·管晏列傳》:「上服度則六親固。」
[正音] 親;不能讀作「qìnɡ」。
[近義] 寡情絕義 鐵面無私
[反義] 與人為善 普渡眾生
[用法] 常含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主謂式。
Ⅱ 表示不孝順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不孝順的成語有:六親不認、逆子貳臣、逆子賊臣、無情無義、大逆不道。
1、六親不認[liù qīn bù rèn]:形容不重天倫,不通人情,對親屬都不顧。 有時也指對誰都不講情面。
[出處]《史記·管晏列傳》:「上服度則六親固。」
2、逆子貳臣[nì zǐ èr chén ]:貳臣:由舊朝投降後在新朝又擔任官職的人。忤逆不孝的兒子,不忠的大臣。
[出處]瞿秋白《魯迅的精神》:「魯迅從進化論進到階級論,從紳士階級的逆子貳臣進到無產階級和勞動群眾的真正的友人,以至戰士。」
3、逆子賊臣[nì zǐ zéi chén]: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出處]《敦煌變文·降魔變文》:「唯有逆臣賊子,欲謀王之國政,懷邪抱佞,不謹風謠。」
4、無情無義[wú qíng wú yì]:沒有一點情義。形容冷酷無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二回:「好!寶玉,我今日才知道你是個無情無義的人了!」
5、大逆不道[dà nì bù dào]: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 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出處]《史記·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於江南;大逆無道」。
Ⅲ 沒有孝心的人用成語來怎麼形容
【成語】: 不肖子孫
【拼音】: bù xiào zǐ sūn
【解釋】: 不肖:不象,不賢。指品德差,沒出息,不能繼承先輩事業的子孫或晚輩。
【出處】: 《莊子·天地》:「親之所言而然,所行而善,則世俗謂之不肖子。」《孟子·萬章上》:「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
【舉例造句】: 造廟的時候,他的祖宗就捐過錢,現在他卻要來吹熄長明燈,這不是不肖子孫? 魯迅《彷徨·長明燈》
【拼音代碼】: bxzs
【近義詞】: 紈絝子弟、後繼無人
【反義詞】: 孝子賢孫、後繼有人、繼往開來
【燈謎】: 最壞的後代
【用法】: 作賓語;指不好的子孫
【英文】: unworthy descendants
Ⅳ 形容不孝順的詞語有哪些
不孝之子,逆子貳臣,逆子賊臣,無後為大,鴞鳥生翼,衣冠梟獍.
Ⅳ 人們常用哪些詞語形容不懂得孝順父母的人
形容不懂得孝順父母的人常用的詞語有:
忘恩負義,不肖子孫,不孝之子,白眼狼,敗家子孫等等。
Ⅵ 對不孝子的形容詞語
大逆不道
忤逆不孝
Ⅶ 對父母不孝的詞語有那些
大逆不道: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大逆,指危害君父、宗廟、宮闕等罪行。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桀驁不馴:性情強暴不馴順。 出處: 《漢書·匈奴傳贊》:「其桀驁尚如斯,安肯以愛子而為質乎?」
不孝之子:不孝順的子孫。
逆子貳臣:貳臣:由舊朝投降後在新朝又擔任官職的人。忤逆不孝的兒子,不忠的大臣。
逆子賊臣:不忠不孝的反叛臣子。
無後為大:舊時認為沒有子孫後代是最為不孝的事。
鴞鳥生翼: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比喻忘恩負義。
衣冠梟獍:相傳梟是吃母的惡鳥,獍是吃父的惡獸。舊時比喻不孝的人。
不孝的解釋
1、不孝敬父母。古代罪名之一。
(1)形成過程: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重要的罪名是《北齊律》中規定的十種重罪,即「重罪十條」。
具體是指:反逆(造反的行為)、大逆(毀壞皇帝宗廟、山陵和宮殿的行為)、叛(叛變的行為)、降(投降敵國的行為)、惡逆(毆打、謀殺尊親屬的行為)、不道(兇殘殺人的行為)、不敬(盜用皇帝器物及對皇帝不尊重的行為)、不孝(不侍奉父母、不按禮制服喪的行為)、不義(殺本府長官和授業老師的行為)、內亂(親屬間的亂倫行為)。
(2)隋朝《開皇律》在北齊「重罪十條」基礎上正式形成了「十惡」制度。
「十惡」是:一曰謀反,二曰謀大逆,三曰謀叛,四曰惡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義,十曰內亂。
2、舊時父母喪事中用於自稱。
清 田蘭芳《皇清太學生信菴袁公(袁可立孫)墓誌銘》:「康熙三十年歲次辛未十一月初十日,不孝男僩、偉泣血納石。」
【五不孝】《孟子·離婁下》:「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肢),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Ⅷ 形容人不孝順的成語
【不來孝之子】:bù xià自o zhī zǐ,不孝順的子孫。作主語、賓語;多用於自謙。
【忤逆不孝】:wǔ nì bù xiào,忤逆:不順從。不服從和孝敬父母。作謂語、定語;指不孝敬父母。
【先意承志】:xiān yì chéng zhì,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作謂語、定語;指奉承上級。
【先意希旨】:xiān yì xī zhǐ,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同「先意承志」。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先意承指】:xiān yì chéng zhǐ,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同「先意承志」。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先意承顏】:xiān yì chéng yán,指孝子不等父母開口就能順父母的心意去做。後指揣摸人意,諂媚逢迎。同「先意承志」。作謂語、定語;指奉承上級。
Ⅸ 弟弟一點都不孝順父母,心寒,成語怎麼表達
大失所望 心灰意冷 心如刀割 萬念俱灰 等等都可以用來表達心寒
Ⅹ 形容人不忠不孝的成語
忠孝不並
【讀音】:zhōng xiào bù bìng
【解釋】:並:並行。指忠孝難以兩全。
【出處】:唐·令狐德《大唐故柱國燕國公於君碑銘》:「忠孝不並,我兒須人輔弼,卿宜抑割,豈可徇以私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