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作文
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夜,已經很深了,可我卻還沒有進入甜甜的夢鄉,而是焦慮地坐在媽媽的病床旁,怕她又哪兒不舒服。 今天晚上,媽媽發起了高燒,而爸爸又不在家,照顧媽媽的這個重擔就落在了我的肩上,我服侍媽媽洗澡、上床睡覺。在微微的燈光下,我看見媽媽的眼旁有幾道淺淺的皺紋,雖是幾道淺淺的皺紋,可每一道都深深地刺痛著我的心。媽媽每天那麼辛苦的工作,不還是為了我嗎? 這時,外面下起了雷雨,還颳起了風,我看見媽媽的嘴唇微微地動了幾下,就急忙問:「媽媽,你哪兒不舒服?要不要喝點水?冷不冷啊?」「悅悅啊,我覺得比剛才更嚴重了,你去櫃子里找找還有沒有葯了。」我幾乎是奔到了櫃子前,徹底翻了一遍之後,沒發現一顆葯。我跑回媽媽的房間,說:「媽媽,沒葯了,我這就去給你買,你等我啊!」我穿上外套,也不顧腳上還穿著拖鞋,就跑出去給媽媽買葯,這時,風颳得更猛了,雨下得也更大了,似乎是老天爺在跟我作對,我沒有打傘就在雨中奔跑著,耳邊聽到市場上的大鍾響了十下…… 回到家之後,我連忙給媽媽服下了葯,然後不時地問一句:「媽媽,感覺好點了嗎?沒剛才嚴重吧?」直到媽媽說「好多了」之後,我才安心。 媽媽摸著我濕透了的臉蛋和頭發,也沒怪我沒撐傘,只是欣慰地說了一句:「我孝順的好孩子啊!」就把我緊緊地摟在了懷中
⑵ 送母親什麼禮物,最能體現出你是一個既懂事,又孝順的孩子
其實什麼禮物都比不上你自己、因為你就就是他們最好的禮物、只要你健健康康、開開心心就是他們最好的禮物、如果要買、那要看你了不了解你的母親、她喜歡什麼就給她買什麼?
⑶ 愛你媽媽,什麼才算最好的孝順
你的健康成長,你的幸福就是最好的孝順!】 讓父母省心,給父母最大的安慰就是你成功的人生! 也是孝順的一種方式啊!
⑷ 我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作文
你要想知道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可以明確地告訴你:我是一個孝敬父母的孩子。 我的爸爸今年已經36歲了,他是一名外交官,整天忙忙碌碌。早上,爸爸八點就要離開家,晚上六點鍾才能回來。媽媽也是一樣,在房地產公司工作,每天比爸爸起得還要早。父母實在是太辛苦了。試問,我又能為他們干點兒什麼呢?看到他們這么不容易,我真想為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雙手托著下巴左思右想,有了,就為他們泡一杯熱茶吧!對!就這么辦!說干就干,我從碗櫃中拿出了一個杯子和一袋茶葉。好了,開始練習沏茶了。首先,我把玻璃杯小心翼翼地放到了桌子上。然後,我拿出了一小袋茶葉,慢慢地往杯子里倒。接著,把玻璃杯小心地擱到了飲水機前,打了一杯熱水。聞一聞,茶好香啊!最後,我給玻璃杯蓋上了蓋子。瞧,杯里的茶葉有的挨挨擠擠,不肯分離;有的像一條條小魚在海洋中盡情遨遊;有的像小蝴蝶在翩翩起舞,可愛極了!還有的像秋天的落葉,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漸漸地,杯子里的水變成了深黃色。「叮咚」,媽媽回來了。我連忙去給媽媽開門,「媽媽,您回來了!」「是啊!今天你在學校表現怎麼樣啊?」「嘻嘻,挺好的,來,媽媽,我要給您一個驚喜!」我把媽媽拉到了屋裡,「看,媽媽,這是我精心為您准備的一杯熱茶。」「是嗎,那我可得嘗嘗。」媽媽喝了一口,我可以清楚地看到她眼裡的淚花。「真好喝,我的寶貝兒長大了!」我們母女倆抱在了一起。 此時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了發自內心的快樂。爸爸媽媽,我愛你們!
⑸ 哪種媽媽最容易養出孝順孩子
天下最平凡的是母親,最偉大的也是母親。母愛有無數的方式,或包容、或寵溺、或大度……作為媽媽,我們都希望孩子愛自己,而不是討厭自己。本文列舉了6種讓孩子喜歡的媽媽,希望你是那樣的媽媽。
不向孩子說另一半壞話的媽媽
父母吵架,是孩子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有些媽媽和另一半吵架之後,喜歡把孩子牽扯進來,經常向孩子抱怨另一半,說另一半的壞話,強迫孩子和自己站在同一戰線。
對於孩子來說,爸爸媽媽他都非常愛,要偏袒其中一方,詆毀另一方,會讓他感到非常為難和痛苦。因此,大人的問題有大人來解決,不在孩子面前說另一半的壞話,將負能量傳遞給孩子。
不用孝順綁架孩子的媽媽
「媽,你怎麼把我桌上的東西給吃了?那是朋友送給我的!」
「我生你養你容易嗎?才吃你幾口東西,你就對我大吼大叫,我以後還怎麼指望你孝順我?」
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家長都喜歡把孩子的任何事情都與孝順扯上關系,天天把孝順掛在嘴邊,給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和負擔。
總對孩子說要孝順這種說教式教育方式是沒有用的,關鍵在於家長怎麼做。父母要以身作則,尊重、孝順老人,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孩子耳濡目染,自然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
以上6種媽媽,有你嗎?
如果有,請為自己和孩子鼓掌!
⑹ 送母親什麼禮物,最能體現出你是一個既懂事,又孝順的孩子
如果你還是學生,你大不可必買什麼禮物。因為你現在還在花父母版的辛苦錢。你只要在讀權書的地方買一個當地的比較便宜的特產就可以了。回來以後,陪媽媽說說話,幫媽媽做做家務事情或者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你就是懂事又孝順的好孩子。當然,如果你工作了,有了自己的收入,那就可以為媽媽買一件過冬的棉衣,買一點水果食品之類的也可以。記住,如果是學生,就不要買了,回去和媽媽在一起,就是媽媽最大的幸福!
⑺ 你是一個孝順的孩子嗎300字作文
我是一個尊敬長輩、孝順父母的孩子。
每天,爸爸媽媽一進家門,我就會給他們拿拖鞋、拎包。吃飯的時候,我主動給他們夾菜;爸爸愛喝茶,每次我給他沏茶時都要放上幾個冰糖,看到爸爸美滋滋的品著我泡的茶,我的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我還經常幫著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如:掃地、擦桌子、洗碗、墩地等。爸爸媽媽都直誇我是個孝順、勤快的好孩子。
記得三年級放寒假時,外婆來我們家,因為外婆有高血壓、關節炎的疾病,所以我擔當了給外婆量血壓、貼膏葯、按摩等任務。每天,我還要和外婆一起出去健身、一起買菜、做飯、一起扭秧歌。外婆在我們家住得特別開心。逢人便誇我懂事、孝順,還特別勤快呢。
爸爸媽媽每天工作那麼辛苦,我已經長大了,就更應該要做一個知道體諒父母、尊敬父母、孝順父母的好孩子呀!
⑻ 你覺得媽媽愛孩子是應該的。孩子應該孝順媽媽。
母親對孩子是不求回報無私的奉獻
⑼ 孩子如何孝順父母
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我們剛剛提到的是父子關系,父子關系裡面最重要的就是孝道,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一個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像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親,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他那個存心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古代有一個很有名的孝子曾子(曾參),他有一次上山去砍柴,剛好他的朋友來找他,古代朋友來找可能都是走了二天、三天很長的路才到。他母親為人特別忠厚,想著朋友這么找來,這么遠來,那假如又沒見到曾參,這樣對朋友很不好意思。馬上她就往自己手上扎了一針,這一針紮下去,曾參馬上覺得心痛,馬上覺得一定是母親出事了,趕快快步趕回家裡來。結果一回家,看到他母親話還沒講,馬上跪下來說:母親,到底有什麼事,為什麼我的心一陣痛?結果母親才跟他解釋,因為有朋友過來,我想趕快叫你回來,所以我才這么做。所以古代為人子女的人確確實實是念念想著父母。 那我們現在想一想,我們自己對父母有沒有這樣的態度,為什麼沒有?我們回想一下小時候有沒有人教我們要孝順?沒有人教。每天腦子里想什麼?可能念念想的是自己。我們常常會跟小朋友說,小朋友,你母親喜歡吃什麼東西?他們都說不知道。結果我就問小孩子,我說:媽媽知不知道你喜歡吃什麼?他們說當然知道,有什麼、有什麼,講了好幾樣。我說你看媽媽念念為你想,都知道你想吃什麼,媽媽這么照顧你,你是怎麼樣去回饋母親的,居然連母親想吃什麼都不知道。 「親所好,力為具」,父母喜歡的東西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拿給父母,奉養父母。所以我們就跟小朋友說,以後買東西的時候先買什麼?先買母親喜歡吃的東西。藉由這個對比讓他們去感受到母親這么愛護我們,我們卻連這么生活的基本都不了解。所以古代人有這樣的孝心也是取決於他們的父母有做出好榜樣,再加上教育當中以孝道為根本,從小就教他孝。甚至於是鄰里鄉黨互相之間看到孝子都會非常的佩服尊敬,甚至於效法,所以當時候的社會風氣也很好。現在確實在社會上要聽到孝子容不容易?很不容易!所以我們現在已經斷了二、三代,必須從頭開始。 如何引導孩子盡孝道,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常常會從母親整個懷孕到生產,接著養育的整個過程,讓他去體會母親的恩德,所謂知恩者才能報恩,知恩才能報恩。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會跟小朋友說,佛陀有一次經過一個地方,看到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就先頂禮,跟這些白骨頂禮。頂禮完之後學生就問:佛陀,你為什麼跟這一堆白骨頂禮?佛陀就說;這些白骨可能都是我們過去的祖宗,我們應該對祖宗禮敬。拜完這一堆白骨之後,佛陀就叫學生把這兩堆骨頭比較黑的分一堆,比較白的骨頭分一堆。學生就問:這兩堆骨頭為什麼會一邊比較黑、一邊比較白?佛陀接著就說:這一堆黑的骨頭是母親的骨,因為母親在懷胎的過程,整個胎兒的營養都要從母親的身體當中抽出來,所以鈣質流失很多。然後因為整個養育過程非常操勞,所以母親身體就會日漸憔悴,而且在整個懷胎過程是十個月的時間,十個月懷胎是幾十斤重,非常辛苦。 我們做了一個活動,就是把一個雞蛋交給一個孩子,讓他們在那一天當中保護這一顆雞蛋。諸位朋友,結果怎麼樣?結果雞蛋幾乎是全軍覆沒。他們保護這個雞蛋差不多三分鍾又忘記了,漸漸就會蹦蹦跳跳,所以這么一蹦蹦跳跳,雞蛋馬上就破掉了。我們藉由這個體會跟學生講,你看你們保護一個小小的雞蛋一天都保護不了,而母親保護你這么大的一個自己的小孩,保護多久?十個月,所以非常辛苦。懷胎到後期的時候,躺都躺不舒服,覺都睡不好。十個月之後要生產,那更是很辛苦,也很痛苦。 生產的痛比癌症還痛,在產房裡面有一些生產用的床,在床上有兩根很粗的鋼柱,諸位朋友,為什麼有那兩根鋼柱?痛的時候可以拉一下,可以撐一下,把這個痛轉移到拉力當中來,所以相當辛苦。我們跟小朋友說那兩根鋼柱已經彎掉了,什麼樣的力量讓鋼柱彎掉?是母親生產痛的力量連鋼柱都拉彎了,所以這兩根鋼柱見證了母親生產的辛苦、辛勞。我們會接著跟小朋友說,母親生完產之後有沒有說痛死我了,還是她孩子長大之後,她會跟孩子說我生你的時候痛死了,有沒有這樣子講?都沒有。縱使她經歷了這么痛的痛苦,但是生完產之後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念頭是想著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現在如何。所以母親對孩子的關懷,連這么痛的痛苦她都能夠放下,這是母親生產的恩德。 等孩子生下來了,那更辛苦。所以我們有一個家長就說,她說懷孕還沒生下來以前,覺得希望趕快把孩子生下來;生完產之後,覺得很想把孩子再送回去,別生了。為什麼?因為生下來之後更辛苦,甚至於連覺都睡不好。我記得我那個小外甥,他一歲以前很多時間都在我們家待著,有時候晚上不睡覺在那裡吵,家裡的人是輪番上陣,一個換一個,因為手都快抱斷了。我也成了這個行列之一,但是我幾乎半個小時手都快斷了。所以確確實實母親養育孩子真是很辛苦、很辛苦。 孩子生出來母親要哺乳,就要趕快吃很多營養的東西來提供孩子。在懷孕期間很多的母親因為身體不適,也會常常嘔吐。但是這些母親還是勉強自己要把食物吞下去,為什麼?因為想著這些營養要吃下去才能讓胎兒更健康,所以在這整個生下來之後的養育工作,也是讓母親非常勞累。我聽我爺爺說,我母親生我們三個,那我們三個孩子都要哺乳,母親早上還得上班,所以早上上課上到第二節課,還要馬上利用下課時間趕回家裡來喂我們三個小孩吃奶,吃完之後馬上又跑回學校教書。我母親說她在養育我們小時候,常常下課時間太累了,一打鍾整個人就趴下來,就在講桌上睡著了。她說不知道有多少節課都是她的學生把她搖醒,老師上課了。確確實實又要工作、又要當母親、又要把家裡的事都能夠打理好,確實相當辛苦。 所以我們在引導的過程當中,讓孩子去理解到他們的整個成長都是讓母親非常辛苦,讓他能夠去感念母親對他們的恩德。很多的孩子在聽的過程也會很感動,甚至於有一些孩子眼淚都會掉下來。那我們進一步會引導小孩,我們既然知道母親的恩德,就應該懂得去報恩當一個孝子,那如何當一個孝子?是不是長大之後賺大錢給母親花?買大房子給母親住?這個太遙遠了。所以我們引導孩子是讓他能夠從當下開始落實在生活當中,引導孩子你拿一個拖鞋也是幫母親一個忙,甚至於幫母親拖拖地,幫母親分憂解勞,這都是盡一份孝心。 在教如何落實孝道最好的教材就是我們的《弟子規》,所以告訴孩子說只要你做到《弟子規.入則孝》的一條,就是盡了一份孝心。從哪裡開始盡?我們《弟子規》第一句話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從對父母講話的恭敬態度開始紮根,開始做起。像《弟子規》裡面有一句「冬則溫,夏則凊」,這個「冬溫夏凊」的典故是東漢有一位讀書人叫黃香,他的母親比較早過世,所以他就跟他父親獨自生活。因為父親的身體不大好,所以他就很體恤父親的狀況,冬天的時候因為天氣比較涼,他就先躲到被窩裡面去把被子弄暖和;夏天比較熱,他就先用扇子把床搧涼,再請父親上來睡,點點滴滴都是在觀察父母的需要在哪裡。 我們會進一步引導孩子,黃香看到了父母會冷、會熱,所以他懂得去做這一些工作。諸位小朋友,我們父母生活當中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