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國學經典里關於孝敬父母的句子

國學經典里關於孝敬父母的句子

發布時間:2022-09-25 07:04:38

『壹』 與孝順長輩有關的經典名句(50條)

與孝順長輩有關的經典名句【篇一】 1.樹小扶直易,樹大扳伸難。

2.誰願意用自己身上的肉血還我母親越來越年輕,如果是一個孝心有為青年,那請表個態吧!

3.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拉法格

4.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5.想在網上幫父母買過年禮物,偏偏快遞公司不送到我們這,只想獻點孝心,沒想到被快遞拒絕了、

6.父疼子兮情綿綿,子對父兮二目圓,二十四孝子需讀,善待慈父孝為先。

7.羊有跪乳之情,鴉有反哺之義。而人也應有盡孝之念,莫等到欲盡孝而親不在,終留下人生的一大遺撼,要想將來不後悔莫及,從此刻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去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8.孝順,孝順,越孝越順。

9.要家庭幸福,那就做一個孝順的人吧。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的人,才有對得起父母的疼愛。這個世上,不管你走多遠,都走不出父母的牽掛,父母才是希望你越過越好的人,才是無私幫助你的人。

10.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

11.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12.變為傳統,世界將更完美。你會發現,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會知道,孝敬是滿足,付出是快樂。選擇孝敬老人吧!行動就是證明!

13.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14.每個人都知道「感恩」兩字是什麼意思,大多數人都口口聲聲說,自己要感恩,說的都很好,可是能做到感恩的人有幾個人呢?要做到感恩,就必須要有實際行動,不能只說不做。父母養育了我們,給予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愛,老師給了我們知識,還有其他人等,我們要感謝他們,對我們的教導和養育之恩!——王傑

15.母親您好似一杯茶,寒夜裡飲您的溫馨,孤獨中飲您的清醇,流淚時飲你的淡薄,一生一世飲您的點點滴滴的關愛,是您絲絲的柔情

16.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

17.共產主義不僅僅表此刻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此刻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與孝順長輩有關的經典名句【篇二】
18.母愛是最偉大的,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所以子女的孝也是應該永遠的。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懂得孝順,佛門里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19.以前的時候,我們總以為,孝順父母就是給予他們很多的物質,為他們做很多的事情。卻不知,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和顏悅色地對待父母,才是為人子女最大的孝順。

20.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21.樹杈不修要長歪,子女不教難成材。

22.希望一切安好。珍惜擁有,過好當下。孝順父母公婆,教育好孩子,疼惜伴侶,好好工作。

23.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

24.父愛如山,母愛似水;子愛如詩,女愛似畫。

25.生而為人,最基本的就是要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要好好孝順他們!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26.日子悠然,父愛默然,緣份天然,孝心自然,有時漠然,內心瞭然,有時淡然,今朝必然,節日燦然,祝福誠然,盡孝欣然,願父怡然!

27.親善產生幸福,禮貌帶來和諧。

28.百善孝為先,兄弟和為貴,子弟戒驕怠,夫妻莫猜忌。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勞動。

29.父母慈懷甘付一生愛,兒孫孝道喜傳萬古心。

30.父母天地心,大小無厚薄。

31.母親的愛,慈祥的手,撫摸著你,斷了的弦,無法彈出的音,微笑的話,只有自己明白,我了解,離開樹的葉,是離別的聲音,孤獨的走在路上,放棄所有夢想,站在陽光下,卻只是拒絕正視它。我曾迷失在無法消散的迷霧中,不斷的尋找答案,尋找著卻錯過了時機。一度的失落、潦倒並且感到怕,我愛你媽媽,你讓我轉變方式,讓我遠離心中的憂傷,你改變了我的世界。——李景聰

32.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33.詩書立業,孝悌做人。

34.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池田大作
與孝順長輩有關的經典名句【篇三】
35.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

36.父母的愛應該是這樣的:它能激發起孩子對周圍的世界,對人所創造的一切關心,激發起他為人民服務的熱情!

37.生活讓我變得懂事起來,生活也讓父母變得蒼老了許多,看著媽媽臉上的皺紋和爸爸兩鬢的白發不由得心疼起來,看著他們倆笑了,笑得如此地欣慰,他們是那麼地愛我。

38.我愛我的媽媽,更感謝我的媽媽。媽媽就像太陽一樣時刻溫暖著我。每當想起母親,那一幅幅母親關愛我的畫面就出現在我的腦海里。

3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40.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41.為人子,止於孝;為人夫,止於慈。

42.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宋〗何鑄

43.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何鑄

44.在我看來,人生在世無非有兩件事要做,一是孝敬父母,二是實現自己夢想。

45.賢不肖不能夠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46.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於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於大舜見之矣。——孟子

47.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48.孝心是人間的美德。孝心是中國的美德。孝心是世界的美德。

49.孝心是……,孝心是捶不完的背,孝心是一句真摯的話,孝心是一杯喝不盡的茶。

50.呵呵呵父親節你們在網路上的孝心讓那些沒有父親的人看到是多麼諷刺的笑話。
應該孝順長輩的優美文案句子集合(50句)
應該孝順長輩的優美文案句子(篇一)
1.人的一輩子就是為了幾個事,一個是結婚和一個完整的家庭,一個是孝敬父母,一個是賺錢買車買房。

2.「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

3.家是安穩的歸宿,家是永遠的追尋,無論家多麼貧苦,它依舊是我們最安逸最豪華的驛站,因為那裡有父母。父母漸漸蒼老的容顏,記載著我們走過的漫長而艱辛的歲月,也許我們未來得路很長,也許它充滿了曲折,不過總會有個人給我們引路,那就是爸爸媽媽。有父母的地方永遠是可以安然甜睡的港灣。

4.在我看來,人生在世無非有兩件事要做,一是孝敬父母,二是實現自己夢想。

5.學習一些養生之道,教會父母。家中常備常用中成葯,如板藍根附桂理種丸金匱補腎丸等。另備熱水袋刮痧板拔火罐按摩椅足浴盆等保健產品。

6.經常給父母拍照,尤其是帶女朋友或者有寶寶時。

7.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8.父疼子兮情綿綿,子對父兮二目圓,二十四孝子需讀,善待慈父孝為先。

9.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10.母愛是最偉大的,百善孝為先。父母對我們的愛是無私的,所以子女的孝也是應該永遠的。我們學佛人一定要懂得孝順,佛門里常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

11.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12.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13.燒香拜佛,不如孝順父母,「百善孝為先」,行百件善事不如在家給雙親倒一碗水。舉頭三尺有神明,用心孝順父母者,必有厚福。

14.母愛乃世界上最偉大的勢力。——阿瑟·米

15.風是愛的呼喚,雨是情的交融,最愛你的人,最牽掛你的人,永遠是你的父母,是永遠可以突甜睡的港灣,那就是——父母的懷抱。

16.百善孝為先,兄弟和為貴,子弟戒驕怠,夫妻莫要猜忌。

17.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五千年傳下的美德。不孝敬父母,甚至辱罵,打罵父母的是畜牲而不是人!
應該孝順長輩的優美文案句子(篇二)
18.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完美的人,這就是母親。——奧斯特洛夫斯基

19.從蹣跚學步到自主自立,從咿咿學語到出口成章,有誰還曾記得兒時那雙生怕自己摔倒的雙手,誰還記得那種充滿期盼的目光。隨著時光的流逝,父母已慢慢老去,感恩這一詞語又距我們父母多遠呢?——蘇淞琳

20.要家庭幸福,那就做一個孝順的人吧。百善孝為先,孝順父母的人,才有對得起父母的疼愛。這個世上,不管你走多遠,都走不出父母的牽掛,父母才是希望你越過越好的人,才是無私幫助你的人。

21.曾幾何時「父母在,不遠行」那些常回家看看的期許,以變成無法實現的諾言。為了生活有些人遠走他鄉,不管多遠,家中年邁的父母是永遠的牽掛。他們帶我們來到這美麗的世界,陪我們長大,教會我們做人。理所當然是我們最該感謝的人,用一輩子去感謝。祝願所有父母都健康長壽,安度晚年。「你養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22.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

2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24.父母惟其疾之憂。

25.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善勿望報,回頭但看你兒孫。

26.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乾涸。

27.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

28.孩子是父母帶到這個世上的,但不是為了父母而活,當然了孝順父母是一定的。在電視上看到這句話,非常贊同。

29.中國人自古就講:「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何況父母之恩,即使以高山大海喻之亦不為過。其實,「孝」首先是人的一種需要,是人的一種特殊情感活動。孝順父母,心裡才踏實,生活才充實,才能享受真正的天倫之樂,才能走完沒有遺憾的人生。不敬不孝者,表面上看像是佔了什麼便宜,實際上不但會使老人有所失,也會給自己帶來也許是難以挽回的損失。

30.我們一定要孝順父母,能多為他們做就多為他們做些事。我始終覺得唯有愛和陪伴是最大的孝順。小時候聽父母嘮叨慣了,長大了就讓我們都嘮叨一些吧。人一生平安和健康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31.希望一切安好。珍惜擁有,過好當下。孝順父母公婆,教育好孩子,疼惜伴侶,好好工作。

32.賢不肖不能夠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33.修德於細微之處,助老於平常之時。

34.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
應該孝順長輩的優美文案句子(篇三)
35.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瓦普察洛夫

36.人生在世,什麼事情都不能靠別人,不能偷懶。養育孩子,孝順父母,維護夫妻關系,認真工作,什麼都不能偷懶。

37.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38.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宋〗何鑄

39.百善孝為先,兄弟和為貴,子弟戒驕怠,夫妻莫猜忌。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勞動。

40.堯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綱

41.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42.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最大,你陪我長大,我陪你變老。

43.最真摯最親近最知心的朋友,感恩節到了,我最最第一想到的就是你,感恩感謝你的關懷,感激感懷你的幫助,感動感謝你對我做的一切……請接受我最最最真心的祝願:一生平安、幸福如意!

44.每個人都知道「感恩」兩字是什麼意思,大多數人都口口聲聲說,自己要感恩,說的都很好,可是能做到感恩的人有幾個人呢?要做到感恩,就必須要有實際行動,不能只說不做。父母養育了我們,給予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愛,老師給了我們知識,還有其他人等,我們要感謝他們,對我們的教導和養育之恩!——王傑

45.沒有陽光,就沒有溫暖的日子;沒有雨露,就不會五穀豐登;沒有水,就不會有生命;沒有父母,就不會有我們自己;沒有親朋好友,就感受不到人間真情!這些淺顯的道理我們都懂,但是缺乏的恰恰是對感恩的認識,常常忘掉的卻是感恩的心理。

46.以後不要亂發脾氣了,多考慮家裡,也不要做讓自己以後會後悔的事情,多孝順父母吧,他們老了,有皺紋白發了,經不起折騰。以前總覺得這些會很晚到來,沒想到會這么快,最看不得父母的長白頭發。

47.甜不過蜂蜜,親不過母女。

48.一個女人把她的時間和青春給了你,為你生兒育女孝順父母操持家庭,難道不應該更被他尊重和愛護嗎?時間從來不是消磨感情的借口。

49.我愛我的媽媽,更感謝我的媽媽。媽媽就像太陽一樣時刻溫暖著我。每當想起母親,那一幅幅母親關愛我的畫面就出現在我的腦海里。

50.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名言名句50條

1、前行的征途中,拄著雙拐的人雖然步履艱難,但只要有一顆奮發不息的心則可以登上成功的峰巔。

2、大樹已枯死,春天就失去意義,人生沒有追求,美好便沒吸引力。人生最大的悲哀莫過於心死!

3、別人可以給你做一雙超級好穿的鞋子,但路必須我們自己走,生命中的一切我們都要自己承受。

4、每個人都會累,沒人能為你承擔所有的傷悲和疲憊,所以人總有那麼一段時間要學會自己長大。

5、人生不可能總是順心如意的,但是持續朝著陽光走,影子就會躲在後面。刺眼,卻表明對的方向。

6、人生絕不會什麼東西都能獲得,不得不學會放棄,也許在放棄的同時你就追尋到了另外一種完美。

7、落葉很在乎自己的舞姿;流星很注重那最後一刻的光芒;我們更應該珍惜我們人生的全過程。

8、一般認為幸福存在在於閑暇。為管怎麼說,我們為爭取閑暇而工作,為生活在和平環境而戰爭。

9、人要有骨氣,尤其是男人,凍死迎風站,餓死不低頭,要堅持你所堅持的,總有人認為你是對的。

10、有建樹的人,並非具備了比一般人更優越的條件,相反,他們要經過更多的磨練,走更艱辛的路。

11、要有一顆很熱的心,一雙冷若冰霜的眼,一雙很勤勞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12、根本不必回頭去看咒罵你的人是誰?如果有一條瘋狗咬你一口,難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嗎?

13、我為成功而生,不為失敗而活,我為勝利而來,不向失敗低頭;我要歡呼慶祝,不要啜泣哀訴!

14、愛一個人而那個人不愛你是很讓人難受的,但更痛苦的是,愛一個人,卻永遠都沒勇氣告訴他。

15、如果你想成功,那麼請記住:遺產為零、誠實第一、學習第二、禮貌第三、刻苦第四、精明第五。

16、為你的難過而快樂的是敵人,為你的快樂而快樂的是朋友,為你的難過而難過的才是你的知己。

17、為人一生三碗粥,自己吃一碗、給朋友留一碗、送給過路人一碗,如果都自己吃會把你撐死。

18、你可以選擇堅持,也可以選擇放棄。沒有對錯。我是說對愛情來說,但是重要的是堅持你的選擇。

19、如果人生是一次賭局的話,洗牌的是上帝,但是打牌的卻是我們自己,打的好壞全在於我們。

20、聰明人什麼事情都能感悟出人生的道理,木頭學什麼理論也是木頭,最多是個寫滿哲學的木頭。

21、人生經歷,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只有嚴肅認真地邁出每一步的人,才談得上人生的重量和價值。

22、社會上要想分出層次,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競爭,你必須努力,否則結局就是被壓在社會的底層。

23、性格決定命運,氣度決定格局,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思路決定出路,高度決定深度。

24、我們的煩憂,莫過於放不下曾經的美好,太執著於一個走遠的人,一段枯萎的情,一件塵封的事。

25、在人生的前半,有享樂的能力而無享樂的機會;在人生的後半,有享樂的機會而無享樂的能力。

26、只要下定決心克服恐懼,便幾乎能克服任何恐懼。因為,請記住,除了在腦海中,恐懼無處藏身。

27、禮貌,是兒童與青少年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禮貌是一面照出他肖像的鏡子。

28、與其是無數遍地重溫那個虛幻的玫瑰式的夢,還不如去一個靜靜的湖畔采一朵金黃色的野菊花。

29、無論什麼時候,記住尊嚴這兩個字,做人是要有尊嚴,有原則,有底線的。否則,沒有人會尊重你。

30、困難與折磨對於人來說,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錘,打掉的應是脆弱的鐵屑,鍛成的將是鋒利的鋼刀。

31、人在最悲痛、最恐慌的時候,並沒有眼淚,眼淚永遠都是流在故事的結尾,流在一切結束的時候!

32、人生在世,該端起的時候要端起,該放下的時候要放下。人生在世,需要的就是這份從容灑脫。

33、閑暇無事和孤單一樣,也是社會上苦難的根源。鮮花是繁衍的詩意,是內在生命力搏動的象徵。

34、彩雲飄在空中,自然得意洋洋,但最多隻能換取幾聲贊美;唯有化作細雨,才能給世界創造芳菲。

35、你不欠孩子什麼,永遠都不,養他們長大,不讓餓壞病壞,讓他們接受教育,你欠父母的太多。

36、既然他有勇氣去死,他應該有力量去干斗爭。拒不接受苦難不是力量的表現,而是懦弱的表現。

37、只要有一種無窮的自信充滿了心靈,再憑著堅強的意志和獨立不羈的才智,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38、命運旅途中,每個人演出的時間是規定的,冥冥中註定,該離場的時候,多不捨得,也得離開。

39、生命太短,沒留時間給我們每日帶著遺憾醒來。所以去愛那些對你好的人,忘掉那些不知珍惜的人。

40、你可以藐視天下人,可以傲,但是只讓你自己知道就行了,除非你當了超人或者宇宙之王什麼的。

41、感覺累的時候,也許你正處於人生的上坡路。堅持走下去,你就會發現到達了人生的另一個高度。

42、在懶漢的眼裡,汗是苦的,臟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在勤者的心上,汗是甜的,美的。

43、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人,他願意跟你平平淡淡地過一輩子,一定是平平淡淡,一定是一輩子。

44、人一生下就會哭,笑是後來才學會的。所以憂傷是一種低級的本能,而快樂是一種更高級的能力。

45、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與別人共處逆境時,別人失去了信心,他卻下決心實現自己的目標。

46、真正的成熟是你在合適的時機做該做的事,順其自然,既不瞻前顧後,也不左顧右盼,活得自在。

47、當一個小小的心念變成成為行為時,便能成了習慣;從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決定你一生的成敗。

48、能沖刷一切的除了眼淚,就是時間,以時間來推移感情,時間越長,沖突越淡,彷彿不斷稀釋茶。

49、最長的莫過於時間,因為它永無窮盡;最短的也莫過於時間,因為我們所有的計劃都來不及完成。

50、梯子的梯階從來不是用來擱腳的,它只是讓人們的腳放上一段時間,以便讓別一隻腳能夠再往上登。

名句作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與孝順長輩有關的經典名句(50條)》內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想獲取更多名句內容可以點擊 有關孝的名言警句 專題。

『貳』 論語孝順父母的名言警句

1.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就是說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為人之道,那麼他的行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憂。」就是說父母的年紀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們一來對他們的壽命感到喜悅,一來又時時刻刻為他們的衰老而擔憂。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就是說父母在的時候,不要出門遠游,如果非得要遠游在話,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為孝乎。」是說,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之難就在於孝敬父母的時候的臉色一定要和顏悅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來孝敬父母。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是說不要違背父母的意願。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是說對於父母最擔心是他們的身體健康。
2. 孔子關於孝的詩句
答案
論語學而第一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論語為政第二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還有這些
孔子對於要求子女孝敬父母做的一些具體行為,典籍中還有如下一些記載: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父母在世時,要以禮侍奉;死了,要以禮安葬,並且按禮儀祭祀。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關心父母的病痛是講求孝道之關鍵。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就是要求子女經常在父母面前盡些孝心
3.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和解釋
論語為政第二 【原文】 2·5 孟懿子(1)問孝,子曰:「無違。
(2)」樊遲(3)御(4),子告之曰:「孟孫(5)問孝於我, 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
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注釋】 (1)孟懿子:魯國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孫,名何忌,「懿」是謚號。
其父臨終前要他向孔子學禮。 (2)無違:不要違背。
(3)樊遲:姓樊名須,字子遲。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6歲。
他曾和冉求一起幫助季康子進行革新。 (4)御:駕馭馬車。
(5)孟孫:指孟懿子。 【譯文】 孟懿子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就是不要違背禮。」
後來樊遲給孔子駕車,孔子告訴他:「孟孫問我什麼是孝,我回答他說不要違背禮。」樊遲說:「不要違背禮是什麼意思呢?」孔子說:「父母活著的時候,要按禮侍奉他們;父母去世後,要按禮埋葬他們、祭祀他們。」
【評析】 孔子極其重視孝,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無論他們在世或去世,都應如此。但這里著重講的是,盡孝時不應違背禮的規定,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孝。
可見,孝不是空泛的、隨意的,必須受禮的規定,依禮而行就是孝。 【原文】 2·6 孟武伯(1)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2)。」
【注釋】 (1)孟武伯:孟懿子的兒子,名彘。武是他的謚號。
(2)父母唯其疾之憂:其,代詞,指父母。疾,病。
【譯文】 孟武伯向孔子請教孝道。孔子說:「對父母,要特別為他們的疾病擔憂。
(這樣做就可以算是盡孝了。)」 【評析】 本章是孔子對孟懿子之子問孝的答案。
對於這里孔子所說的父母唯其疾之憂,歷來有三種解釋: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慎小心,這就是孝。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時擔憂,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擔憂了,表明父母的親子之情。
3.子女只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憂,其他方面不必過多地擔憂。本文採用第三種說法。
【原文】 2·7 子游(1)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2),不敬,何以別乎?」 【注釋】 (1)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吳人,比孔子小45歲。
(2)養:音yàng。 【譯文】 子游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如今所謂的孝,只是說能夠贍養父母便足夠了。
然而,就是犬馬都能夠得到飼養。如果不存心孝敬父母,那麼贍養父母與飼養犬馬又有什麼區別呢?」 【評析】 本篇還是談論孝的問題。
對於「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一句,歷來也有幾種不同的解釋。一是說狗守門、馬拉車馱物,也能侍奉人;二是說犬馬也能得到人的飼養。
本文採用後一種說法,困為此說比較妥貼。 【原文】 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1)。
有事,弟子服其勞(2);有酒食,先生(3)饌(4),曾是以為孝乎?」 【注釋】 (1)色難:色,臉色。難,不容易的意思。
(2)服勞:服,從事、擔負。服勞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長者或父母;前面說的弟子,指晚輩、兒女等。 (4)饌:音zhuàn,意為飲食、吃喝。
【譯文】 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評析】 本篇的第5、6、7、8章,都是孔子談論有關孝的問題。孔子所提倡的孝,體現在各個方面和各個層次,反映了宗法制度的需要,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
一個共同的思想,就是不僅要從形式上按周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且要從內心深處真正地孝敬父母。
4. 孔子論語中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和翻譯
春秋·孔子《論語》中關於「孝順父母」的句子為: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白話釋義: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2)國學經典里關於孝敬父母的句子擴展閱讀:
《論語》的思想主要有三個既各自獨立又緊密相依的范疇:
倫理道德范疇——仁,社會政治范疇——禮,認識方法論范疇——中庸。仁,首先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真實的狀態,折中真的極致必然是善的,這種真和善的全體狀態就是「仁」。
孔子確立的仁的范疇,進而將禮闡述為適應於仁、表達仁的一種合理的社會關系與待人接物的規范,進而明確「中庸」的系統方法論原則。「仁」是《論語》的思想核心。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論語
5. 十條論語中關於孝的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為政第二》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學而第一》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先進第十》
曾子曰:「吾聞諸夫子:孟莊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與父之政,是難能也。」——《子張第十九》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就是說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為人之道,那麼他的行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憂。」就是說父母的年紀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們一來對他們的壽命感到喜悅,一來又時時刻刻為他們的衰老而擔憂。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就是說父母在的時候,不要出門遠游,如果非得要遠游在話,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為孝乎。」是說,子夏問什麼是孝,孔子說:孝之難就在於孝敬父母的時候的臉色一定要和顏悅色。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來孝敬父母。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是說不要違背父母的意願。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是說對於父母最擔心是他們的身體健康。
6.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7. 論語關於孝的名言警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 《禮記》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 《禮記》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 《論語》 孟武伯問孝,子曰: 「 父母惟其疾之憂。
」—— 《論語 · 為政》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 孔子 長幼有序。
——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 —— 孟子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 孟子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 —— 孟子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 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 吾未聞也。 孰不為事?事親, 事之本也; 孰不為守?守身, 守之本也。
—— 孟子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 孟子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 孟子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 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 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 惰其四支, 不顧父母之養, 一不孝也; 博奕好飲酒, 不顧父母之養, 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 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 孟子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 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 《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 —— 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 庄。
8. 論語中關於孝的句子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就是說父母健在的時候,觀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觀察他的行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為人之道,那麼他的行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則以喜,一則以憂。」就是說父母的年紀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們一來對他們的壽命感到喜悅,一來又時時刻刻為他們的衰老而擔憂。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就是說父母在的時候,不要出門遠游,如果非得要遠游在話,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以為孝乎。」是說,子夏問什麼是孝內,孔子說:孝之難就在於孝敬父母的時候的臉色一定要和顏悅色。
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來孝敬父母。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
是說不要違背父母的意願。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是說對於父母最擔心是他們的容身體健康。

『叄』 國學中關於盡孝感恩的詩句

1. 國學經典中關於孝順父母,感恩的語句

百孝經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

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兒照樣還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考廉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

孝親不教親生所愛親敬親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福祿皆因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

孝子貧窮終能好不孝雖富難平安

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腹孝天理還

孝貴心誠無它妙孝字不分女共男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

翁婆身上能盡孝雙落孝來又落賢

和睦史弟就為孝這孝叫做順氣丸

和睦妯娌就是孝這孝家中大小歡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為先

孝字傳家孝是寶孝字站高孝路寬

能孝何在貧和富量力盡心孝不難

富孝鼎烹能致富貧孝菽水可承歡

貧孝孝中有樂趣富孝孝中有吉緣

富孝瑞氣滿潭府貧孝祥光透清天

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心不容一時寬

趕緊孝來孝孝孝親由我孝壽由天

親在當孝不和孝親歿知孝孝難全

生前盡孝親心悅死後盡孝予心酸

為人能把祖先孝這孝能使子孫賢

賢孝子孫錢難買著孝買來不用錢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齊家家能好孝字治國國能安

天下兒孫盡學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賭都是孝孝子成材親心歡

戒殺放生都是孝能積親壽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積親福孝非凡

真心為善是真孝萬善都在孝里邊

孝子在世聲價重孝子去世萬古傳

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難周全

念得十遍千個孝消災免難百孝篇

2. 中華誦國學經典誦讀的感恩的詩

遊子吟⑴

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⑵。

臨行密密縫⑶,意恐遲遲歸⑷。

誰言寸草心⑸,報得三春暉⑹。

注釋譯文

聽語音

詞句注釋

⑴遊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⑵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

⑶臨:將要。

⑷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⑸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⑹報得:報答。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3. 關於感恩父母的詩句有哪些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出自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意思是: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2.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意思是: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十五》,意思是:母親在月圓之夜聽到杜鵑的聲音,就想起離鄉在外的兒子,雖然南北相隔,但是仍然深深牽掛。

4.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出自清代蔣士銓的《歲末到家》,意思是:她正在為我縫棉衣,針針線線縫得密,我寄的家書剛收到,墨跡還新。

5.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出自元代王冕的《墨萱圖》,意思是:慈祥的母親倚著門盼望著孩子,遠行的遊子是那樣的苦啊。

4. 感謝感恩的詩句

1、除夜作

唐代: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霜鬢 一作:愁鬢)

譯文:

我獨自在旅館里躺著,寒冷的燈光照著我,久久難以入眠。是什麼事情,讓我這個遊客的心裡變得凄涼悲傷?

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2、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

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3、遊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4、別老母

清代: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

譯文

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

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5、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代: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譯文:

五月的天山仍是滿山飄雪,只有凜冽的寒氣,根本看不見花草。

只有在笛聲《折楊柳》曲中才能想像到春光,而現實中從來就沒有見過春天。

戰士們白天在金鼓聲中與敵人進行殊死的戰斗,晚上卻是抱著馬鞍睡覺。

但願腰間懸掛的寶劍,能夠早日平定邊疆,為國立功。

5. 關於感恩盡孝的成語

舐犢情深、感激涕零、感恩戴德、父母之邦、父愛如山、恩深義重、恩重如山、千恩萬謝、敬謝不敏、感極涕零、感激不盡、感恩懷德 、恩重泰山、大恩大德、

【伯俞泣杖】指孝順父母.

【班衣戲彩】指身穿綵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後以之為老養父母的孝親典故.

【班衣戲采】相傳老萊子七十歲時穿綵衣作兒戲以娛親.後以之為老養父母的孝親典故.

【斑衣戲彩】指身穿綵衣,作嬰兒戲耍以娛父母.後以之為老養父母的孝親典故.

【承歡膝下】承歡:舊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時依於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舊指侍奉父母.

【慈烏反哺】慈:奉養;慈烏:烏鴉的一種,相傳能反哺其母;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慈烏返哺】慈:奉養.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綵衣娛親】傳說春秋時有個老萊子,很孝順,七十歲了有時還穿著彩色衣服,扮成幼兒,引父母發笑.後作為孝順父母的典故.

【定省溫凊】定省:古代兒女早晚向父母問安;溫凊:冬溫夏凊的略語,溫是溫被,凊是扇席.形容子女非常孝順.

【反哺銜食】反哺:烏雛長大後,銜食哺母烏.小烏又銜食喂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恩情.

【反哺之情】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報答恩情.

【反哺之私】反哺:幼鳥長大後,銜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報答養育之恩.

【父慈子孝】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對子女慈愛,子女對父母孝順.

6. 尋求孝親感恩詩歌,感恩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

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兒照樣還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

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福祿皆因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

孝子貧窮終能好,不孝雖富難平安

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復孝天理還

孝貴心誠無它妙,孝字不分女與男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

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和睦兄弟就為孝,這孝叫做順氣丸

和睦妯娌就是孝,這孝家中大小歡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為先

孝字傳家孝是寶,孝字門高孝路寬

能孝何在貧和富,量力盡心孝不難

富孝鼎烹能致富,貧孝菽水可承歡

貧孝孝中有樂趣,富孝孝中有吉緣

富孝瑞氣滿潭府,貧孝祥光透青天

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心不容一時寬

趕緊孝來孝孝孝,親由我孝壽由天

親在當孝不知孝,親歿知孝孝難全

生前盡孝親心悅,死後盡孝予心酸

為人能把祖先孝,這孝能使子孫賢

賢孝子孫錢難買,這孝買來不用錢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齊家家能好,孝字治國國能安

天下兒孫盡學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賭都是孝,孝子成才親心歡

戒殺放生都是孝,能積親壽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積親福孝非凡

真心為善是真孝,萬善都在孝里邊

孝子在世身價重,孝子去世萬古傳

孝經孝文把孝勸,立即盡孝莫鬆散

父母雙全正宜孝,孝順溫和孝味甘

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

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獸實可憐

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難周全

念得十遍千個孝,消災免難百孝篇

7. 尋求孝親感恩詩歌,感恩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兒照樣還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孝廉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動天福祿皆因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孝子貧窮終能好,不孝雖富難平安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復孝天理還孝貴心誠無它妙,孝字不分女與男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和睦兄弟就為孝,這孝叫做順氣丸和睦妯娌就是孝,這孝家中大小歡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為先孝字傳家孝是寶,孝字門高孝路寬能孝何在貧和富,量力盡心孝不難富孝鼎烹能致富,貧孝菽水可承歡貧孝孝中有樂趣,富孝孝中有吉緣富孝瑞氣滿潭府,貧孝祥光透青天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心不容一時寬趕緊孝來孝孝孝,親由我孝壽由天親在當孝不知孝,親歿知孝孝難全生前盡孝親心悅,死後盡孝予心酸為人能把祖先孝,這孝能使子孫賢賢孝子孫錢難買,這孝買來不用錢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孝字齊家家能好,孝字治國國能安天下兒孫盡學孝,一孝就是太平年戒淫戒賭都是孝,孝子成才親心歡戒殺放生都是孝,能積親壽孝通天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積親福孝非凡真心為善是真孝,萬善都在孝里邊孝子在世身價重,孝子去世萬古傳孝經孝文把孝勸,立即盡孝莫鬆散父母雙全正宜孝,孝順溫和孝味甘羊羔跪乳尚知孝,烏鴉反哺孝親顏為人若是不知孝,不如禽獸實可憐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難周全念得十遍千個孝,消災免難百孝篇。

8. 弟子規中有沒有感恩父母的語句,或者是感恩他人的,求大神列舉一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葯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讀:

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父母教導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是為了我們好,應該恭敬的聆聽。做錯了事,父母責備教誡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使父母親生氣、傷心。(君子聞過則喜,小人聞過則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體貼,二十四孝的黃香(香九齡),為了讓父親安心睡眠,夏天睡前會幫父親把床鋪扇涼,冬天寒冷時會為父親溫暖被窩,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早晨起床之後,應該先探望父母,並向父母請安問好。下午回家之後,要將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訴父母,向父母報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離家時,須告訴父母要到那裡去,回家後還要當面稟報父母回來了,讓父母安心。平時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父母親所喜好的東西,應該盡力去准備,父母所厭惡的事物,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壞習慣)。要愛護自己的身體,不要使身體輕易受到傷害,讓父母親憂慮。(曾子曰:「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養,不可以做出傷風敗德的事,使父母親蒙受恥辱。當父母親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是很容易的事;當父母親不喜歡我們,或者管教過於嚴厲的時候,我們一樣孝順,而且還能夠自己反省檢點,體會父母的心意,努力改過並且做得更好,這種孝順的行為最是難能可貴。

父母親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態度要誠懇,聲音必須柔和,並且和顏悅色,(子夏問孝。子曰:「色難。」)如果父母不聽規勸,要耐心等待,一有適當時機,例如父母情緒好轉或是高興的時候,再繼續勸導;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氣,此時我們雖難過得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於不義,使父母一錯再錯,鑄成大錯。父母親病了,吃的葯要自己先嘗,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燙;父母親病倒在床上,要日夜護理,不離開他們的身邊。

父母去世之後,守孝期間(古禮三年),要常常追思、感懷父母教養的恩德。自己的生活起居必須調整改變,不能貪圖享受,應該戒絕酒肉。辦理父母親的喪事要哀戚合乎禮節,不可草率馬虎,也不可以為了面子鋪張浪費,才是真孝順。祭拜時應誠心誠意,對待已經去世的父母,要如同生前一樣恭敬。

9. 《中庸》、《論語》等國學或者國外的書關於感恩與責任方面的句子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2、哀哀父母,生我劬(qú,過分勞苦)勞。

3、報國之心,死而後已。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不積跬(kuǐ)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6、大丈夫處世,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室乎?7、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

8、多行不義必自斃。9、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10、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11、見侮而不鬥,辱也。

感謝欣賞本文,經典語句請關註:國學最經典的句子富含哲理的句子。

『肆』 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6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對那些經典的名言警句很是熟悉吧,名言警句易於留傳,是濃縮的精華。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名言警句嗎?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1

1、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2、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長幼有序。孟子

4、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5、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6、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7、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8、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9、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0、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11、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12、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1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4、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5、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16、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18、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9、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馬克吐溫

20、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21、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22、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3、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2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25、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26、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27、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28、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29、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30、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31、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32、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33、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34、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前蘇聯馬雅可夫斯基

35、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3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7、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8、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39、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40、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41、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馬雅可夫斯基

4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43、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44、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45、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4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47、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48、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49、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50、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51、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52、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53、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5、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5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57、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58、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59、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2

1、養兒方知娘辛苦,養女方知謝娘恩。

2、人最終總要離開母親。

3、沒有比巴格達城更美麗,沒有比母親更可信賴。

4、父親健在的時候,不知有父親的可貴。

5、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報母恩。

6、兒子娶妻後就是自己的兒子,可是女兒終身都是自己的女兒。

7、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8、你若想了解女兒,只要看她和什麼樣的人交往。

9、一個男孩比十二個女孩增添的麻煩還多。

10、從小不知老娘親,育兒才知報娘恩。

11、父母的愛,為諸德之基。

12、母親的低語總是甜蜜的。

13、只生不養的母親不是真正的母親。

14、母親的擊打決不會使孩子殘廢。

15、不記當初娘養我,但看今朝自養兒。

17、父母天地心,大小無厚薄。

18、慈母淚,有化學分析不了的高貴而深沉的愛存在其中。

19、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

20、人們聽到的最美的聲音來自母親,來自家鄉,來自天堂。

21、寧死做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

22、要知父母恩,懷里抱兒孫。

23、獨柴難燒,獨子難教。

24、娘痛兒,路樣長;兒痛娘,線樣長。

25、養女容易嫁女難。

26、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27、母愛之愛,春天常在。

28、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

29、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鹽好。

30、子女是父母的至寶。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3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4

1、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意思是: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12、全世界的母親多麼相像!她們的心始終一樣。——瓦普察洛夫

13、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4、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15、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羅曼·羅蘭

16、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馬雅可夫斯基

17、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亞米契斯

18、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9、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

20、沒有和平的家庭,就沒有和平的社會。——池田大作

21、動天之德莫大於孝,感物之道莫過於誠。——何鑄

22、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2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24、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25、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5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3、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4、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5、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6、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7、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8、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9、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10、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11、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12、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13、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5、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6、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7、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8、長幼有序。——孟子

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2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2、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24、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25、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6、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27、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8、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9、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30、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31、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32、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3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34、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35、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36、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37、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38、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39、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40、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1、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42、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43、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44、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45、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46、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47、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48、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49、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50、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51、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52、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53、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馬克·吐溫

54、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馬雅可夫斯基

55、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莎士比亞

56、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57、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58、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59、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迅

60、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61、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62、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63、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64、父母惟其疾之憂。——孟武伯

65、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66、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子曰

67、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曰

6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曰

69、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子曰

70、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7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7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春秋)《孟子·盡心上》。

73、千萬經典,孝義為先。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清)《增廣賢文》。

74、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勸報親恩篇》。

75、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勸報親恩篇》。

76、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三國志·魏書》。

7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清)李毓秀《弟子規》。

7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明)《增廣賢文》。

79、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80、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春秋)《孟子·離婁上》。

81、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8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83、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6

1)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2)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3)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4)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5)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6)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7)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8)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9)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0)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1)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2)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3)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14)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15)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16)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17)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18)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19)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20)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21)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22)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23)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24)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25)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26)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7)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8)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29)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

『伍』 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

導語: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以下是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名句 ,歡迎大家過來分享。

1、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2、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3、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7、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8、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9、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10、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1、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1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1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14、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6、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19、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出自(清)《增廣賢文》

20、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出自《勸報親恩篇》。

21、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3、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4、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5、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6、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7、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動報親恩篇》。

28、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29、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曾子說:“孝有三點,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給父母帶來恥辱,再次是能養活父母。”出自(春秋)《禮記》。

30、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為他們衰老而擔憂。”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1、子曰:“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孔子說;“父母在世,不遠離家鄉,如果要出遠門,必須有明確的去處。”出自(春秋)《論語•里仁第四》。

32、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孔子說:“當今的孝子,只是說能夠供養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馬,都能得到飼養。若對父母不孝敬。那供養父母和飼養狗馬有什麼區別呢?”出自(春秋)《論語•為政第二》。

33、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34、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35、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林語堂

36、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37、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8、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39、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 ---但丁

40、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41、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42、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43、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44、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45、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46、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47、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48、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9、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50、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陸』 關於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的名言警句

1.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名言警句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名言警句 1.關於孝敬父母的名言警句古詩句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禮記》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

——《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長幼有序。

——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孟子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孟子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

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孟子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孟子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

——《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莊子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

——《孝經·聖至章》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事親以敬,美過三牲。

——摯虞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孟郊內睦者,家道昌。——林逋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蘇轍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

——陳宏謀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

——周秉清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

——老舍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費孝通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

——(法)雨果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法)拉法格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

——(英)培根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

——高爾基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

——(法)司湯達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

——(英)狄更斯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

——(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前蘇聯) 馬雅可夫斯基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

——鮑蒙特和弗萊徹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

——(美國)羅素。
2.孝敬父母的詩句、格言或諺語
1、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2、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4、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5、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6、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9、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0、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1、長幼有序。——孟子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4、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5、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3.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有關名言詩句
尊敬師長孝敬父母的有關名言詩句:一、尋雍尊師隱居唐代:李白群峭碧摩天,逍遙不記年。

撥雲尋古道,倚石聽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鶴眠。

語來江色暮,獨自下寒煙。釋義:群峰陡峭上摩碧天,逍遙世外不用記年。

撥開濃雲尋找古老的山間古道,奇樹聽那塗塗的流泉。溫暖的花叢中卧著青牛,高高的松枝上有白鶴在眠。

與雍尊師交談起來一直到江水已籠罩在暮色里,我只好獨自走下煙雲彌漫的寒山。二、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唐代:白居易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何用堂前更種花。釋義:綠野堂建成之後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指著宅子說這是裴令公的家啊。

裴令公的桃李學生遍布天下,哪裡用得著再在門前屋後種花呢?三、遠師唐代:白居易東宮白庶子,南寺遠禪師。何處遙相見,心無一事時。

釋義: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遠禪師,什麼時候能再相見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沒有世俗之事的時候吧。四、遊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釋義:慈祥的母親手裡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五、思母元代:與恭霜殞蘆花淚濕衣,白頭無復倚柴扉。去年五月黃梅雨,曾典袈裟糴米歸。

釋義:看到寒霜把蘆花摧殘,不禁落下了傷心的淚水;滿頭白發的老母親再也不會到門口倚靠者柴門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梅雨時節,家中糧斷,只好典當袈裟糴米回家,奉養母親。
4.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和名言
1、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2、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4、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5、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6、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7、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8、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9、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白話釋義:只有我們孝順父母,父母喜從心生,健康長壽,我們何憂?

朝代:春秋,作者:孟軻,出處:《孟子·萬章章句上》

10、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

白話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朝代:西漢,作者:戴勝,出處:《禮記》
5.關於孝敬父母的格言警句,名言,故事傳說,詩歌等
故事

清朝人李應麟,居雲南昆明,從小溫順善良。他的母親不幸去世後,便勸父親再娶。他用賣卜的收入來供養父母。應麟對待繼母雖然十分孝順,但是繼母卻將他視為眼中釘,百般刁難,常常對他施以棍棒。每當這時應麟總是跪著,恭敬如初,絲毫沒有抗拒之意。他的父親卻輕信繼母讒言,將他逐出了家門。應麟仍無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備好禮品回家祝賀。不久應麟聽說繼母病了,急忙回家進行護理,並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醫抓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繼母病癒。同時應麟對待繼母所生孩子格外親和,終使繼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關系改善,勝過親生。

贊曰;不憂繼母逐離鄉,母病回家侍葯湯;將弟視同親手足,母終悔恨變慈祥。

格言、名言警句

* 兒行千里母擔憂

* 河裡孩子岸上娘

* 娘痛兒,路樣長;兒痛娘,線樣長

* 娘想兒,長江水;兒想娘,哭一場

* 娘想兒,長如江;兒想娘,扁擔長

* 打在兒身,疼在娘心

* 寧死做官的爹,不死討飯的娘

*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鹽好

* 甜不過蜂蜜,親不過母女

* 女是娘的羅裙帶

* 娘掛閨女,記在心裡,閨女掛娘,急斷肝腸

* 十朵菊花九朵黃,十個女兒九個像娘

詩歌

《母別子》

【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

關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敕賜金錢二百萬,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掌上蓮花眼中刺。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一始扶行一初坐,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別離。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應似園中桃李樹,花落隨風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洛陽無限紅樓女。

但願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於汝。
6.關於孝順的名言名句
父母惟其疾之憂。

——孟武伯 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

不敬,何以別乎!——子游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子曰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子曰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

出自《勸報親恩篇》。 2.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

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

出自《孝經》。 6.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7.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8.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

出自《勸報親恩篇》。 9.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10.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

出自《三國志·魏書》。 11.孟子曰:「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孟子說:「(在舜的眼中看來)兒子與父母親的關系相處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兒子不能事事順從父母親的心意,便不成其為兒子。」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說:「尊敬自家的長輩,推廣開去也尊敬別人家的長輩;愛撫自家的孩子,推廣開去也愛撫別人家的孩子。」

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13 .孟子曰:「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孟子說:「親愛父母親,便是仁;尊敬兄長便是義。」出自(春秋)《孟子·盡心上》。

14.孟子曰:「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 孟子說:「只要人人各自親愛自己的雙親,各自尊敬自己的長輩,那麼,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

出自(春秋)《孟子·離婁上》。 15 .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讓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讓父母分擔你的憂愁。出自《勸報親恩篇》。

16.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東西,子女要盡力為他們准備;父母厭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

殘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7.親有過,諫使更。

恬吾色,柔吾聲。 意思是:父母有過錯,勸他們更改。

要面帶笑容,語調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8.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意思是:父母疼愛我,做到孝有什麼困難呢;父母討厭我,仍盡孝,才為賢德。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19.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

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2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 意思是:成千上萬部經典上都說,孝和義是人首先應當做到的。

出自(清)《增廣賢文》 21. 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 意思是:要時刻體貼、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操心。

出自《勸報親恩篇》。 22. 首孝弟,次謹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其次要謹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3.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意思是:身上受傷,父母憂慮;道德敗壞,父母蒙羞。

出自(請)李毓秀《弟子規》。 24. 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順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愛兒子。出自《大學》 25.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參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開始,敬愛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誠是道德的方向。

曾參是恰恰具有這四種道德的人。'出自《家語·弟子行》。

26.孝子親則子孝,欽於人則眾欽。 意思是:你對父母孝順,你的子女對你也孝順;你敬重別人,別人也敬重你。

出自(宋)林逋《省心錄》。 27.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意思是:小羊跪著吃奶,小烏鴉能反過來喂養老烏鴉,以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出自(明)《增廣賢文》。

28.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給他們吃飽穿暖;孝敬父母還不要叫父母生氣,熱愛、尊敬父母才是全孝。

出自《動報親恩篇》。 29.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

意思是:養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養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順你,你就必須首先孝順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7.有關孝敬長輩的古詩或名言
長幼有敘,私妻子,報得三春暉,人為貴。

——孟子老吾老,三不孝也。父母俱存,損有餘,不可不知也,四不孝也。

——孟子仁之實:「父母惟其疾之憂,益不足,莫大於孝,五不孝也:大尊尊親,是禽獸也,人皆有之,孰為大。——孟子惟孝順父母,若美惡之不可移,朋友有信,可以解憂;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二樂也,不擇地而安之。

孰不為事,而王天下不與存焉?事親。——孟郊內睦者?事親為大,兄弟無故。

君子有三樂,而滋成行義之美也。——孟子不得乎親,其次弗辱,家道昌;不順乎親,事之本也,不可以為人,吾未聞也,以危父母,子曰,夫婦有別。

——《禮記》父母之年,不顧父母之養,事親是也,吾聞之矣。——荀子天地之性。」

——《論語·為政》父母之所愛亦愛之。——摯虞父子不信,孰為大。

——林逋慈孝之心?守身為大,忠臣不諂其君;好勇鬥狠。——孟子孝子之至,三樂也。

——孟子事。——《呂氏春秋》孝子不諛其親;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從耳目之欲,守之本也,以及人之幼。

——莊子事其親者,其下能養。——武則天誰言寸草心,從兄是也;仰不愧於天。

——《論語》孟武伯問孝,二不孝也,以及人之老。——司馬遷事親以敬,則家道不睦。

——孟子無父無君。一則以喜,孝莫大於嚴父,達愛敬之文,不可以為子,俯不怍於人,莫大乎尊親;好貨財。

天下可運於掌,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義之實孝有三;人之行;博奕好飲酒。——孟子君子有三樂,一則以懼;守,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孔子長幼有序,美過三牲,若命之不可易。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

——孟子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孝之至也?守身,不顧父母之養,人之本也,斷長續短,一樂也;幼吾幼;孰不為守,君臣有義,臣子之盛也。——《孝經·聖至章》父母者。

——莊子禮者,惰其四支。——孟子父子有親,以為父母戮。

——孟子世俗所謂不孝者五,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8.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愁看淚眼枯。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出自清代黃景仁的《別老母》

白話文釋義: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所以把帷帳撩起,依依不捨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停,眼淚也流幹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卻要掩柴門凄慘地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

2,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出自唐代:孟郊《遊子吟》

白話文釋義: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制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呢?

3,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勞。——出自先秦:佚名《蓼莪》

白話文釋義:看那莪蒿長得高,卻非莪蒿是散蒿。可憐我的爹與媽,撫養我大太辛勞!

4,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出自春秋《禮記》

白話文釋義:孝順的行為可以分成三個等級:最高一等的是言語、行為和內心都能尊敬父母,其次一等是不打罵侮辱父母,對他們好,再下一等的是能給他們養老送終。當然連養老送終都做不到的就是不孝了。

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出自秦漢《孝經·聖治章第九》

白話文釋義:天地萬物之中,以人類最為尊貴。人類的行為,沒有比孝道更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沒有比敬重父親更重要的了。

『柒』 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

古人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學習。那麼有哪些 名言 是關於孝敬父母的呢?下面我為你分享的是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的內容,希望你會喜歡!

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

1)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2) 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3) 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4)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6)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 教育 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7)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8)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9)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10)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11)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2)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3)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14)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15)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古人孝敬父母的 名人名言

1)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2) 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3)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4)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5)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6)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7)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8)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9)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0)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王永彬

11)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12)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3) 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4) 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1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孝敬父母的古代名人名言

1) 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2) 詩書立業,孝悌做人。——王永彬

3) 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4) 父慮後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5) 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6) 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7) 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8)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9)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10) 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對聯 集錦》

11)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2) 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13)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4)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15) 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6)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7) 黃昏,你把清晨驅散的一切收集回來;羊群歸棚,孩子回到母親身邊!——薩福

18) 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19)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20) 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意思是:妻子賢惠,她的丈夫災禍就少,子女孝順,父母就心情舒暢!——出自(明)《增廣賢文》

看了古人孝敬父母的名言還會看:

1. 古人名人孝敬父母名言

2. 孝心方面名人名言

3. 關於孝的名言詩句

4. 感恩孝順的名人名言

5. 感恩孝心的名人名言

『捌』 關於曾國藩家訓中孝敬父母的哲理句子四十句

關於曾國藩家訓中孝敬父母的哲理句子【篇一】

1.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2.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

3.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穩當,次求變化;辦事無聲息,既要老到,又要精明。

4.侍親以得歡為本。

5.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6.艱苦則筋骨漸強,嬌養則精力愈弱。

7.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8.心至苦,事至盛也。—— 曾國藩

9.家勤則興,人勤則儉,永不貧賤。

10.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曰長傲,曰多言。—— 曾國藩

11.積勞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12.世事多因忙裡錯,好人半自苦中來。

13.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則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氣習,則難望有成。—— 曾國藩

14.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15.凡辦大事,半由人力,半由天事。

16.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二句,所謂守約也。

17.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曾國藩

18.千古聖賢豪傑,既奸雄欲有立志者,不外乎一個「勤」字。

19.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20.*則委屈從人,尚未必果能相合

關於曾國藩家訓中孝敬父母的哲理句子【篇二】

21.家和則福自生。—— 曾國藩

22.事後論人,局外論人,是學者大病。事後論人,毋將智人說得及愚。局外論人,每將難事說得及易。

23.人生適意之時,不可多得

24.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

25.三忌:天道忌巧,天道忌盈,天道忌貳。

26.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27.精神愈用而愈出,智慧愈苦而愈明。

28.三寡:寡言養氣,寡視養神,寡慾養精。

29.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30.夫知之而不用,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

31.聽言當以理觀。一聞在輒以為據,往往多失。—— 曾國藩

32.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33.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34.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做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

35.人人料必勝者,中即伏敗機,人人料必挫者,中即伏生機。

36.有惻隱之心者,必有羞惡。—— 曾國藩

37.國家之強,以得人為強。—— 曾國藩

38.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39.凡人無不可為聖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曾國藩

40.能食淡飯者方許嘗異味,能溷市囂者方許游名山,能受折磨者方許處功名。

可以拿來當座右銘的曾國藩家訓句子


可以拿來當座右銘的曾國藩家訓句子(篇一)

1.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2.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76.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3.無好小利。

4.凡人望子孫為大官,余不願為大官

5.君子出則忠,入則孝,用則知,舍則愚。

6.獨立之行,不徇流俗,然怨不可不恤也。高義之事,弗避小嫌,然累不可不慮也。

7.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8.內斷於心,自為主持。

9.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

10.富貴氣太重,亦非佳象耳。—— 曾國藩

11.兄弟之間,一言欺詐,終不可久

12.擇友為人生第一要義。

13.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國藩

14.患不能達,不患不能立;患不穩適,不患不崢嶸

15.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曾國藩

16.百種弊病,皆從懶生。—— 曾國藩

17.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曾國藩

18.凡將舉事,必先平意清神,清神意平,物乃可正。—— 曾國藩

19.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20.有才幹,定要表現之。—— 曾國藩

可以拿來當座右銘的曾國藩家訓句子(篇二)

21.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曾國藩

22.積勞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23.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24.處有事當無事,處大事當如小事。

25.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

26.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27.凡事留餘地,雅量能容人。—— 曾國藩

28.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29.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與人分名即受福之道

30.以方寸為嚴師,左右近習之人,畏清議

31.做好人,做好官,做名將,具要好師,好友,好榜樣。

32.文人富貴,起居便帶市井。富貴能詩,吐屬便帶寒酸。

33.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可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二句,所謂守約也。

34.蒞事以明字為第一要義。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

35.特患業之不精耳。—— 曾國藩

36.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曾國藩

37.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曾國藩

38.居高位者,以知人曉事二者為職

39.凡辦一事,必有許多艱難波折,吾輩總以試心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廢,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虛則不動客氣,不挾私見,終可為人共亮。

40.君子貴於自知,不必隨眾口附和

適合家庭教育的曾國藩家訓經典句子


適合家庭教育的曾國藩家訓經典句子【篇一】

1.家勤則興,人勤則健。

2.治家八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3.禁大言以務實。

4.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5.三知:知命,知禮,知言。

6.無實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禍。—— 曾國藩

7.人德八本:「習勤崇儉謙謹敬恕毋貪去私專一有恆。」

8.凡與人交際,當求其誠信之素孚;求其協助,當量其力量所能為

9.少勞而老逸猶可,少甘而老苦則難矣

10.事以急敗,思因緩得。

11.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2.不自是,有此三者,自然鬼伏神欽,到處人皆敬重。」「蓋凡帶勇之人,皆不免稍肥私囊。余不能禁人之苟取,但求吾身不苟取。以此風示僚屬,即以此仰達聖主。」

13.利可共而不可獨,謀可寡而不可眾。獨利則敗,眾謀則泄。

14.名節之於人,不金帛而富,不軒冕而貴。士無名節,猶女不貞,雖有他美,亦不足贖。故前輩謂爵祿易得,名節難保。

15.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16.人於平旦不寐時,能不作一毫妄想,可謂智矣。—— 曾國藩

17.夫知之而不用,與不如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

18.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曾國藩

19.王政不能有恩而無威。

20.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適合家庭教育的曾國藩家訓經典句子【篇二】

21.不輕進人,即異日不輕退人之本;不妄親人,即異日不妄疏人之本

22.居有惡鄰,坐有損友,藉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23.蒞事以明字為第一要義。明有二,曰高明,曰精明。

24.人各有性,冷者自冷,豪者自豪也。

25.務須咬牙厲志,蓄其氣而長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餒也。—— 曾國藩

26.放開手,使開膽,不得瞻前顧後。

27.惟正己可以化人,惟盡己可以服人。—— 曾國藩

28.失意事來,治之以忍,方不為失意所苦。快心事來,處之以淡,方不為快心所惑。

2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30.君子所性,雖破萬卷不加焉,雖一字不識無損焉。

31.天下斷無易處之境遇,人問哪有空閑的光陰。

32.處事貴熟思緩處,熟思則得其情,緩處則得其當。—— 曾國藩

33.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

34.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曾國藩

35.人而不勤,則萬事皆廢,一傢俱有衰象。

36.作文以思路宏開為必發之品

37.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46.有氣則有勢,有識則有度,有情則有韻,有趣則有味

38.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獲,但問耕耘。

39.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 曾國藩

40.讀書之法,看、讀、寫、作

曾國藩最經典的家庭教育家訓句子


曾國藩最經典的家庭教育家訓句子【篇一】

1.習大字,總以間架緊為主

2.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3.古來豪傑,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惟數萬人困於堅城之下,最易暗銷銳氣。弟能養數萬人之剛氣而久不銷損,此是過人之處,更宜從此加功。

4.作文以思路宏開為必發之品

5.有才幹,定要表現之。—— 曾國藩

6.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

7.不輕進人,即異日不輕退人之本;不妄親人,即異日不妄疏人之本

8.若日日譽人,人必不重我言矣。

9.買書不可不多,而看書不可不知所擇

10.氣忌盛,心忌滿,才忌露。

11.寧可數日不開仗,不可開仗而毫無安排算計。—— 曾國藩

12.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13.霹靂手段,方先菩薩心腸。

14.智慧愈苦而愈明。—— 曾國藩

15.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 曾國藩

16.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17.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

18.好名當好有實之名,無實則被人譏議,求榮反辱

19.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20.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曾國藩最經典的家庭教育家訓句子【篇二】

21.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22.名者,造物所珍重愛惜,不輕以予人者

23.讀書之法,看、讀、寫、作

24.腳踏實地,不敢一毫欺人。—— 曾國藩

2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6.以能立能達為體,以不怨不尤為用。

27.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28.吏治不分皂白,使賢者寒心,不肖者無忌憚

29.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

30.取人為善,與人為善;樂以終身,憂以終身。

31.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32.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76.凡事非氣不舉,非剛不濟

33.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34.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曾國藩

35.善觀人者觀己,善觀己者觀心。

36.神正其人正,神邪其人奸。

37.舉止端莊,言不妄發。

38.處事速不如思,便不如當,用意不如平心。—— 曾國藩

39.治家八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40.總宜獎其所長,而兼規其短。—— 曾國藩

曾國潘家訓中關於家庭的啟示句子


曾國潘家訓中關於家庭的啟示句子【篇一】

1.盡人事以聽天,吾唯日日謹慎而已。—— 曾國藩

2.凡辦一事,必有許多艱難波折,吾輩總以試心求之,虛心處之。心誠則志專而氣足,千磨百折,而不改其常廢,終有順理成章之一日。心虛則不動客氣,不挾私見,終可為人共亮。

3.因循二事,誤盡一生,鼓舞精神,方破此弊。

4.凡畏人,不敢妄議論者,謙謹者也;凡好譏評人短者,驕傲者也

5.特患業之不精耳。—— 曾國藩

6.天地之道,剛柔互用,不可偏廢。太柔則靡,太剛則折。剛非暴戾之謂也,強矯而已;柔非卑弱之謂也,謙退而已。趨事赴公,則當強矯;爭名逐利,則當謙退。

7.天下之理,滿則招損,亢則有悔

8.守篤實,戒機巧,守強毅,戒剛愎。

9.常常提其朝氣為要。

10.不為聖賢,便為禽獸;莫問收獲,但問耕耘。

11.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12.獨享大名為折福之道。

13.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曾國藩

14.多躁者必無沉毅之識,多畏者必無卓越之見,多欲者必無慷慨之節,多言者必無質實之心,多勇者必無文學之雅。

15.內斷於心,自為主持。

曾國潘家訓中關於家庭的啟示句子【篇二】

16.為人不可過於聰明。—— 曾國藩

17.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曾國藩

18.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

19.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20.禍福由天主之,善惡由人主之

21.另起爐灶,重開世界。—— 曾國藩

22.心常用則活,不用則窒

23.居有惡鄰,坐有損友,藉以檢點自慎,亦是進德之資。—— 曾國藩

24.人宜減者決減之,錢宜省者決省之。

25.米已成飯,木已成舟,只好聽之而已。

26.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27.治家八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28.天下事無所為而成者極少

29.夫知之而不用,與不知同;用之而不盡,與不用同。

30.為人不可過於聰明。

『玖』 孝敬父母經典名言

孝敬父母經典名言1

1、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禮記》

2、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3、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4、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5、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6、長幼有序。——孟子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9、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0、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1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2、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1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14、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15、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6、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7、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8、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9、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20、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2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孝敬父母經典名言2

1 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2 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3 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4 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訊

5 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6 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7 一個天生自然的人愛他的孩子,一個有教養的人定愛他的父母。_林語堂

8 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9 母愛勝於萬愛莎士比亞

10 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11 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12 愛國主義深深紮根於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13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14 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15 經典語錄:父母在,不遠游,遊必有方。 子曰

16 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17 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8 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19 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後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20 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21 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22 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裡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出自(春秋)《論語?學而第一》。

23 禮者,斷長續短,損有餘,益不足,達愛敬之文,而滋成行義之美也。荀子

24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 子曰

25 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26 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馬遷

27 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28 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29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30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1 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32 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33 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 子曰

34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35 出入扶持須謹慎,朝夕伺候莫厭煩。 意思是:父母出入(門)要小心攙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厭煩。出自《勸報親恩篇》。

36 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 《增廣賢文》

37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兒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個既孝敬又賢惠的名聲。出自《勸報親恩篇》。

38 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39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40 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41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 。

42 父母惟其疾之憂。 孟武伯

4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孟子

44 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 名賢集》。

45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46 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47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48 好飯先盡爹娘用,好衣先盡爹娘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49 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50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51 慢人親者,不敬其親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別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會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國志?魏書》。

52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名人名言

53 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54 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55 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56 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 子曰

57 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58 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9 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60 有難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子夏

61 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62 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孝敬父母經典名言3

1、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2、父子不信,則家道不睦。——武則天

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4、內睦者,家道昌。——林逋

5、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蘇轍

6、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李毓秀

7、凡為父母的,莫不愛其子。——陳宏謀

8、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9、長者問,對勿欺;長者令,行勿遲;長者賜,不敢辭。——周秉清

10、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1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12、母親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1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14、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古羅馬)西塞羅

15、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古羅馬)維吉爾

16、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法)雨果

17、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18、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法)拉法格

19、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20、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於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英)培根

21、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前蘇聯)高爾基

22、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23、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24、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法)司湯達

25、老年,好比夜鶯,應有他的夜曲。——(德)康德

26、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27、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28、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29、就是在我們母親的膝上,我們獲得了我們的最高尚、最真誠和最遠大的理想,但是裡面很少有任何金錢。——(美)馬克·吐溫

30、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31、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32、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拾』 國學經典中關於孝順父母,感恩的語句

百孝經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

為人須當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

孝子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兒照樣還

自古忠臣多孝子君選賢臣舉考廉

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

孝親不教親生所愛親敬親孝乃全

可惜人多不知孝怎知孝能感動天

福祿皆因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觀

孝子貧窮終能好不孝雖富難平安

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腹孝天理還

孝貴心誠無它妙孝字不分女共男

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

翁婆身上能盡孝雙落孝來又落賢

和睦史弟就為孝這孝叫做順氣丸

和睦妯娌就是孝這孝家中大小歡

男有百行首重孝孝字本是百行原

女得淑名先學孝三從四德孝為先

孝字傳家孝是寶孝字站高孝路寬

能孝何在貧和富量力盡心孝不難

富孝鼎烹能致富貧孝菽水可承歡

貧孝孝中有樂趣富孝孝中有吉緣

富孝瑞氣滿潭府貧孝祥光透清天

孝從難處見真孝孝心不容一時寬

趕緊孝來孝孝孝親由我孝壽由天

親在當孝不和孝親歿知孝孝難全

生前盡孝親心悅死後盡孝予心酸

為人能把祖先孝這孝能使子孫賢

賢孝子孫錢難買著孝買來不用錢

孝字正心心能正孝字修身身能端

孝字齊家家能好孝字治國國能安

天下兒孫盡學孝一孝就是太平年

戒淫戒賭都是孝孝子成材親心歡

戒殺放生都是孝能積親壽孝通天

惜谷惜字都是孝能積親福孝非凡

真心為善是真孝萬善都在孝里邊

孝子在世聲價重孝子去世萬古傳

此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難周全

念得十遍千個孝消災免難百孝篇

閱讀全文

與國學經典里關於孝敬父母的句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50歲劉葉琳的老公是誰 瀏覽:675
養老保險開資計算器 瀏覽:807
公司體檢查出尿酸高怎麼辦 瀏覽:624
體檢中的過敏史填什麼 瀏覽:112
委託父母買房公證需要哪些手續 瀏覽:388
周浦長樂敬老院 瀏覽:174
虛擬養老服務平台有哪些 瀏覽:346
養老院房租怎麼做帳 瀏覽:295
鄉鎮敬老院消防工作匯報 瀏覽:499
老年人做壽送什麼禮物 瀏覽:684
伯父死了伯母50歲改嫁 瀏覽:641
84歲老人血壓控制在多少合適 瀏覽:571
北京養老品牌有哪些項目 瀏覽:943
入編體檢後合格什麼時候通知 瀏覽:471
開展重陽節慶祝活動 瀏覽:957
一個月三百退休金 瀏覽:443
70歲以上男老戲骨照片 瀏覽:892
孝敬父母作文600 瀏覽:789
秋季養生喝哪些潤肺茶呢 瀏覽:366
長壽珠哪裡有賣 瀏覽: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