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搜集重陽節和詩人王維的資料
重陽節,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兩九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祭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傳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內涵,於重陽之日享宴高會,感恩敬老。登高賞秋與感恩敬老是當今重陽節日活動的兩大重要主題。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游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有《王右丞集》。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1)搜集重陽節資料的途徑擴展閱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白話譯文: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Ⅱ 【油田第十二小學】家長您好!今晚語文作業:搜集傳統文化如傳統節日(中秋節,元宵節,重陽節,七夕等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成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中國文化主要可以歸納為三種:1.宗法文化 2.農業文化 3.血緣文化.
這三種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並且隨著歷史的演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作用越來越緊密.例如:在封建社會的大家庭裡面,血緣關系十分重要,特別強調輩分和地位的等級差距,因此十分重視家族家規,它們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國家的一些制度更具有凝聚力和威信,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我們常常可以看見宗法文化對封建統治和人們思想產生的影響;我國自古以來直至今日還是一個農業大國,正所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以農業為主的經濟形態必然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文化制度。
簡要的說就是:
中國傳統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國地域內的中華民族及其祖先所創造的、為中華民族世世代代所繼承發展的、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歷史悠久、內涵博大精深、傳統優良的文化。
它有四種形式的文化內容: 物質、行為、制度、精神(四種文化形式的具體表現)
編輯本段中華傳統文化細品__
與一般的宗教相比較,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在於它從哲學、科學的角度上揭示宇宙、社會、人生的本質和意義的,既是充分說理的,又可以讓人進行實證,這些內容不是一般宗教能隨便解釋得了的。所以,它與一般的宗教是不同的,它的魅力在於比一般的宗教更具有說服力的。一般的宗教都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的,只有通過虔誠地相信,才能感到神的存在,不能問、不要問為什麼,是什麼道理。可是在物慾橫流的社會中,在各種色象的誘惑下,很多人是經不起引誘的,他們都會對自己的信仰發生動搖的。特別是一些宗教不能正確科學地解釋自身,而且往往與科學思想是有抵觸的(這不是說科學是正確的,科學也是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而科學的道理又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它認識的是物質,是事物直觀的可見的表象。在科學日益發達的今天,宇宙飛船上天,原子彈爆炸,互聯網技術,生物技術上的成就,科學觀念是很易被人們接受的。由於以上原因,人們對信仰發生動搖也是很正常的,這也正是這種原因,有些基督教的牧師、天主教的神甫都背判了自己的信仰,成為上帝的罪人。更頭甚者,有些神甫和牧師還染上了艾滋病,有媒體報道,他們之所以染上艾滋病是由於不正當的性行為造成的,這說明他們已經遠離自己的信仰,淪為上帝的罪人了。但是我們應當承認,天主教、基督教的大部分教徒的人格還是高尚的,但是從發展的趨勢看,基督教和天主教、依斯蘭教,都沒有發展前途,因為它們都不能為科學思想所接受,最終會被人們所拋棄。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種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學發達,人們的文化水準提高,認識能力增強的情況下,越是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在人們沒有文化愚昧的情況下,中國傳統文化是不易推廣與傳播的,因為它不具備傳播這種文化的軟體與硬化。在中國歷史上,無論什麼時候,哪一個封建王朝都沒有真正徹底的貫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來都沒有象《聖經》文化和《古蘭經》文化那樣,左右一個國家的政治經濟的命運。現在最有利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徹底貫徹,而這種貫徹是民主的、自由的,人們自覺自願地接受的,不願接受馬上就可以反對,而不是象歐洲中世紀歷史上的《聖經》文化,和現在《古蘭經》文,是強迫的。
用現代語言把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表達出來,使人們真正的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並不是我有什麼能耐,而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本來就包涵的本質。再者,這也是人類歷史發展到今天的必然的產物,因為大家都有文化了,語言也表述能力也加強了;第三、科學已經很發達了,我可以藉助科學上的發現和科學語言,對其理論體系進行系統細致地表述,這樣就更有說服力與感染力。以上各點,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優勢所在。中國傳統文化,還有語言和文字上的優勢,這在以前的帖子中都談到了,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編輯本段中國傳統文化主要包括
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清朝大辮子、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回答者: 藝蘭雅 - 試用期 二級 2009-11-19 20:09
1.中國傳統文化大全
★傳統縱覽★:仁、義、禮、智、信、忠、孝、悌、節、恕、勇、讓;琴棋書畫、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四大發明、民間禁忌、精忠報國、竹、民謠、黃土、長江、黃河、紅、月亮...
★農業文化★:農家、農民起Y、鋤頭。
★皇宮官府★:宮廷文化、帝王學。
★諸子百家★:
儒家(孔子、《論語》、孟子、《孟子》、《荀子》 ;仁、義、禮、智、信;中庸)
道家(老子、莊子;道德,無為、逍遙)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
法家(韓非、李斯、《韓非子》)
名家(鄧析、惠施、《公孫龍子》)
陰陽家(鄒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縱橫家(鬼穀子、蘇秦、張儀、《戰國策》)
雜家(呂不韋)
農家(《呂氏春秋》)
小說家
兵家
醫家
★琴★:笛子、二胡、古箏、蕭、鼓、古琴、琵琶。《茉莉花》、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廣陵散》、《平 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陽簫鼓》、《胡笳十八拍》、《漢宮秋月》、《陽春白雪》、《 漁樵問答》)
★棋★:中國象棋、中國圍棋,對弈、棋子、棋盤。
★書★:中國書法、篆刻印章、文房四寶(毛筆、墨、硯台、宣紙)、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豎排線裝書。
★畫★:國畫、山水畫、寫意畫;敦煌壁畫;八駿圖、太極圖(太極)。
★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傳統文學★:《詩經》、漢樂府、孫子兵法、三十六計、先秦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 四大名著
★傳統節日★:元宵節、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粽子、賽龍舟、屈原)、中秋節、重陽節、臘八節(大年三十、紅包、守歲、團圓飯)、除夕、春節(元日)為代表。
★中國戲劇★:崑曲、湘劇、京劇、皮影戲、越劇、川劇、黃梅戲;京戲臉譜。中國傳統文化之崑曲
★中國建築★:長城、牌坊、園林、寺院、鍾、塔、廟宇、亭台樓閣、井、石獅、民宅、秦磚漢瓦、兵馬俑。
★漢字漢語★:漢字、漢語、對聯、謎語(燈謎)、歇後語、熟語、成語、射覆、酒令等...。
★傳統中醫★:中醫、中葯、《黃帝內經》、《本草綱目》、《千金方》
★宗教哲學★:佛、道、儒、陰陽、五行、羅盤、八卦、司南、法寶、算命、禪宗、佛教、觀音,太上老君;燒香、拜佛、蠟燭。
★民間工藝★:剪紙、風箏、中國織綉(刺綉等)、中國結、泥人麵塑、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鳳眼、千層底、檐、鷲。
★中華武術★: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峨嵋、崆峒、昆侖、點蒼、華山、青城、嵩山。
★地域文化★:中土文化、江南文化、江南水鄉、塞北嶺南、大漠風情、蒙古草原、天涯海角、中原。
★民風民俗★:禮節、婚嫁(紅娘、月老)、喪葬(孝服、紙錢)、祭祀(祖);門神、年畫、鞭炮、餃子。
★衣冠服飾★:漢服(漢族)、唐裝(漢族盤領袍)、苗服(苗族)、維服(維吾爾族)、綉花鞋、老虎頭鞋、偽唐裝(滿族馬褂)、旗袍(滿族)、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絲綢。中國傳統服飾 漢服
★四大雅戲★:花鳥蟲魚、牡丹、梅花、桂花、蓮花、鳥籠、盆景、鯉魚;
★動物植物★:龍、鳳、狼、麒麟、虎、豹、鶴、龜、大熊貓...;梅蘭竹菊: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柏。
★器物隨身★:玉(玉佩、玉雕..)瓷器、景泰藍、中國漆器、彩陶、紫砂壺、蠟染、古代兵器(盔甲、大刀、寶劍等)、青銅器、古玩(銅錢等)、鼎、金元寶、如意、燭台、紅燈籠(宮燈、紗燈)、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芭蕉扇、桃花扇、裹腳布。
★飲食廚藝★:出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酒、茶道;吃文化、中國菜、八大菜系(魯、 川、 粵、 閩、 蘇、 浙、湘、徽)、餃子、團圓飯、年夜飯、年糕、中秋月餅、筷子;魚翅、熊掌...
★傳說神話★:女媧補天、盤古開天地、後羿射日、嫦娥飛天、誇父逐日···
★神妖鬼怪★:神仙、妖怪、鬼怪、幽冥;玉帝、閻羅王、黑白無常、孟婆、奈何橋···
2.中國傳統文化一覽表
-漢服(漢族)、藏袍(藏族)、苗服(苗族)、蒙古袍(蒙古族)、旗袍(滿族)、中山裝、其他少數民族服飾、木屐、綉花鞋、翹頭履
-中國書法、篆刻印章、中國結、崑曲臉譜、湘劇臉譜、川劇臉譜、京戲臉譜、皮影、武術
-秦磚漢瓦、兵馬俑、桃花扇、景泰藍、玉雕、中國漆器、紅燈籠(宮燈、紗燈)
-木版水印、甲骨文、鍾鼎文、漢代竹簡
-茶、中葯、文房四寶(硯台、毛筆、宣紙、墨)、四大發明
-豎排線裝書、剪紙、風箏
-佛、道、儒、法寶、陰陽、禪宗、觀音手、孝服、紙錢
-樂器(箏、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龍鳳紋樣(饕餮紋、如意紋、雷紋、回紋、巴紋)、祥雲圖案、中國織綉(刺綉等)、鳳眼
-彩陶、紫砂壺、蠟染、中國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劍等)、青銅器?鼎
-國畫、敦煌壁畫、山清水秀、寫意畫、太極圖
-石獅、飛天、太極
-對聯、門神、年畫、鞭炮、謎語、餃子、舞獅、中秋月餅
-鳥籠、盆景、五針松、毛竹、牡丹、梅花、蓮花
-大熊貓、鯉魚、芭蕉扇、風箱
-黑頭發黃皮膚、丹鳳眼
-紅旗、天安門、五角星、紅領巾、紅太陽、長江、黃河
-唐裝(漢族盤領袍)、唐巾、深衣(漢族男裝)、襦裙(漢族女裝)、直裰(漢族男裝)、綉花鞋、老虎頭鞋、旗袍(滿族)、偽唐裝(滿族馬褂)肚兜(滿族)、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後的鳳冠
-泥人麵塑、鋤頭、束發戴冠(漢族)、清朝大辮子(滿族)、苗族銀飾(苗族)、銅鏡、大花轎、水煙袋、鼻煙壺、筷子
-華表、牌坊、長城、園林、寺院、古鍾、古塔、廟宇、亭、井、黃土、民宅
-漢字、數字8、6、4
-唐詩、宋詞、《三十六計》、《孫子兵法》、《西遊記》、《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詩經》
-金元寶、如意、燭台、羅盤、八卦、司南、棋子與棋盤、象棋、圍棋
-黃包車、鼻煙壺、鳥籠、長命鎖、糖葫蘆
-玉佩、鷲、千層底、刺綉、絲綢、檐
另外我國有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很多事情有各種禮儀和習俗……
每個地方還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中華民族》《中國歷史名人》《中國語言文字文化》《中國宗教文化》《中國宗法禮俗》《中國世界遺產》《中國姓氏文化》《中國國學思想》《中國傳統道德》《中國圖騰文化》《中國古建築文化》《中國園林文化》《中國古橋文化》《中國名山文化》《中國文化名城》《中國中醫葯》《中國茶文化》《中國酒文化》《中國陶瓷文化》《中國絲綢文化》《中國服飾文化》《中國書法文化》《中國繪畫文化》《中國文化名鎮》《中國民樂文化》《中國民間藝術》《中國曲藝文化》《中國戲曲文化》《中國武術與傳統體育》《中國民俗文化》《中國龍文化》《中國數字文化》《中國色彩文化》《中國養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中國神秘文化》《中國古代文學經典名篇》《中國性文化》 《中國錢幣文化》《中國文史典籍》《中國科技與發明》《中國天文歷法》《中國度量衡器》《中國皇室文化》《中國古代官職》《中國科舉教育》《中國法律刑罰》《中國宮室車馬 》《中國衣食什物》《中國古代軍事兵器》《中國古代商賈貿易》
[編輯本段]傳統音樂
中國傳統音樂是指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方法、採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態特徵的音樂,不僅包括在
歷史上產生、流傳至今的古代作品,還包括當代作品。可見,傳統音樂包括「國樂」但不包括「新音樂」,但它們都是「中國音樂」。傳統音樂是我國民族音樂中一個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傳統音樂與新音樂的區別並不在於創作時間的先後,而是在於其表現形式及風格特徵。如二胡獨奏曲《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雖是近代音樂作品,但其表演形式屬中華民族所固有,所以也是傳統音樂。相反,學堂樂歌、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因其音樂形態特徵借鑒了西方音樂,故不是傳統音樂。
另外一個回答:
中國傳統文化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憂國憂民、以德化人、和諧持中等思想,對當前的素質教育有借鑒意義。 、
1.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為了與天地斗爭,中國人民從來就不肯輕易認輸,總是不屈不饒地抗爭。《易傳》總結為"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發展,激勵著中華兒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奮進,永不屈從於外來的壓迫。自強不息還體現為一種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徵,形成中國人講名分、重氣節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孟子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謂大丈夫"。這使得人們追求一種獨立完善的人格,這種美德流傳下來,成為人們為國家、為民族奮爭的精神力量,並推動著社會的發展。
2.憂國憂民的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孔子的"詩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再到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都打上了這種憂患意識的烙印。從岳飛的"笑談渴飲匈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這種憂患意識就是一種愛國精神,體現了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懷。
3.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以寬厚之德包容萬物,即厚德載物。如戰國時代,齊桓公開創的稷下學宮匯集了當時儒、墨、道、法、陰陽、名、縱橫等諸家學派,當時在稷下學宮講學和游學的大師有淳於髡、鄒衍、田駢、孟子、荀子等諸子,號稱諸子百家。這些大師在學宮里自由講學、自由辯論,開創了我國文化史上百家爭鳴的先河,為中華文化的繼往開來做出了巨大貢獻。一般認為,從漢武帝開始,我國便形成了儒家文化佔主導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實際上我國文化發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補為基本線索的,而這一線索本身就體現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風范 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與國家的存亡聯系起來,把禮義廉恥提高到國家興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則更是以禮釋仁,認為"仁"與"禮"是相互制約、相互統一的,而"仁""禮"的統一就是德。孔子所強調的"德",一是指統治階級的統帥之德,要求以此德來統治百姓,擁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倫理之德,以此德來感化百姓,保持和諧。這種崇德思想不斷發展和泛化,並在家庭倫理中得到完全的體現。這使得我國古代在文化傳遞和教育過程中始終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進行教育的內容是禮、樂、射、御、術、數,他把禮放在首位,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動中的典型反映。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張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來尋求家庭倫理的和諧,尋求社會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個社會秩序的穩定。
5 和諧持中的思想境界 中國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諧,即認為每一個事物都應按照其自身的規律自然地發展。這其中包括人與人的和諧、個人自我身心的和諧及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就會促使社會穩定,家庭和睦;個人身、心間的和諧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寵辱不驚,進退有據;人與自然的和諧就能互得其利,持續發展。儒家所講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最終目標主要是要達到第一種和諧,而佛教、道家則側重於後兩種和諧。道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對我們今天學習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保護環境尤有借鑒意義。中國傳統文化還認為,要達到上述的3種合諧,就必須堅持"中庸"之道,即做事要適可而止、恰到好處,反對走極端。\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中華民族的祖先用勞動和智慧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延續不絕,一直影響到今天的生活。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力量的客觀要求,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實需要。全面、系統地挖掘、整理和介紹中華傳童文化,則是中國學者義不容辭的光榮任務。有鑒於此,幾十位對於傳統文化素有研究的學者通力協作,編纂了這部《中華傳統文化大觀》,奉獻給各位讀者。
文化是人類精神活動和實際活動的方式及其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由於人們生活實踐的復雜多樣,文化也相應地具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層次。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數千年以前,中國就以獨具特色的黃河文化而聞名。其後,經過炎黃子孫長期的創造和積淀,中華文化愈豐富多姿、博大精深,其成就、其影響,舉世罕見。
自己找精華寫
Ⅲ 搜集有關中秋、端午、重陽、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的詩詞、對聯、燈謎。
中秋節燈謎:
清風拂面中秋夜 (猜:四字常用語一)
謎底: 發揚光大
【氣象詞語謎】 中秋月夜座談會 (猜:氣象用語一)
謎底: 明晚多雲
【電腦詞語謎】 中秋月餅 (猜:電腦名詞一)
謎底: 節點
詩文謎】 時逢中秋產於滬 (猜:五言唐詩句一)
謎底: 海上生明月
詩文謎】 中秋過後又重陽 (猜:鄭板橋詩句一)
謎底: 一節復一節
【詩文謎】 中秋國慶緊相連 (猜:鄭板橋詩句一)
謎底: 一節復一節
【詩文謎】 中秋望月 (猜:《紅樓夢》詩句一)
謎底: 時逢三五便團圓
中秋節詩詞:
離別一何久,七度過中秋。
蘇轍(宋代) - 《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唐代)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白居易(唐代) -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
蘇軾(宋代) - 《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隱(唐代) - 《嫦娥》
中秋節對聯:
天上一輪滿 人間萬里明
清光同普照 秋色正平分
天開清曠域 人在大明宮
兩儀皆皎潔 四海倍澄明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素風
冰壺明雪魄 銀漢漾金波
人逢大治無窮樂 月到中秋分外明
海上蟾生情共寄 天邊鳥倦念當歸
幾處笙歌邀月老 萬家糕餅樂中秋
海畔驪龍珠復得 天心玉兔鏡初磨
三五良宵開玉宇 大千世界拱冰輪
皓月丹霞明上下 狂歌勁舞樂團圓
佔得清秋一半好 趁將明月十分圓
霓裳舞勁通明殿 玉女歌酣不夜城
笙歌聲里千家月 餌餅香中百歲心
人影歡移花樹下 蟾光高掛玉樓頭
葉落疏桐秋正豐 花開叢桂夜來香
百年眷念波千疊 一片冰心月九垓
月下有樓皆博餅 天涯無客不思家
心隨皓月同升起 血與滄波共漫流
最是蟾精無貴賤 平分秋色到蓬瀛
三五良宵秋澄銀漢 大千世界光滿玉輪
桂花開際香雲成海 月輪高處玉窟為宮
銀漢無塵水天一色 金商應律風月雙清
月兔霜娥上方拱照 瓊樓玉宇到處沾光
端午節燈謎:
1)人到三十山壓頂,轉身橫豎受制約。(打一節日) 答:端午。
(2)一下去了八十八,剩下小二遭火災。(打一節日食品) 答:粽子。
(3)寨前壟上押寶去東航。(打一節日習俗) 答:賽龍舟。
(4)秋分後,春分前上下一起用水泡。(打一節日飾物) 答:香囊。
(5)公事未辦成,看似落湯雞。(打一節日習俗用品) 答:喝雄黃酒。
(6)重陽戴草帽,水邊草上會詩聖。(打一節日習俗用品) 答:菖蒲。
(7)是等重午那天結對風中去蘇南。(打一節日習俗用品) 答:艾草。
(8)潮退見日出,轉眼至黃昏。(打一節日地名) 答:汩羅江。
(9)小時能吃味道鮮,老時能用有人砍,雖說不是剛和鐵,渾身骨節壓不彎。(打一物) 答:竹子。
(10)身穿著蓑衣,肉兒香又甜,要脫去那蓑衣,就會手兒黏。(打一節日食品) 答:粽子。
端午節詩詞: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
盧肇(唐代) - 《競渡詩 /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小雨濕黃昏。重午佳辰獨掩門。
李之儀(宋代) - 《南鄉子·端午》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張耒(宋代) - 《和端午》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湯顯祖(明代) - 《午日處州禁競渡》
綵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雲鬟。佳人相見一千年。
蘇軾(宋代) - 《浣溪沙·端午》
端午節對聯:1、千載招魂悲楚仕
萬人撫卷嘆離騷
2、去穢除邪,千戶門前懸虎艾
尊賢弔古,萬人江岸喝龍舟
3、汨羅沉沒一流恨
湘楚長懷千古羞
4、難得鍾情 兩遭流放離騷賦
惟懷義膽 一佐報國厄運橫
5、義報祖國 放逐難泯詩人志
魂牽桑梓 情愛唯傾荊楚山
6、包粽子,舉國歡宴聚親友,
賽龍舟,把酒吟詩慰聖賢
7、我為他哭屈落水
他為我輩壯升天
8、不畏汨羅河水深
甘冒東海浪濤激
9、時逢端午思屈子
每見龍舟想汨羅
10、應懸虎艾賽龍舟吃粽子
莫賦閑詩撒怨氣嘆屈公
重陽節燈謎:九九重陽日,蜻蜓點點心 果實名 蘋果
2、「不妨風雨到重陽」 四字常言 有點過節
3、秋到重陽人重聚 商品 香煙
4、「待到重陽日」 古代科舉名詞 探花及第
5、「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四字禮貌用語 後會有期
6、九月九,釀新酒 歷法用語二 重陽,立春
7、「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 四字民俗 重陽登高
8、重陽節前,門口邂逅 植物 蘆薈
9、「重陽淚落如珠」 2字勸慰詞 節哀
10、重陽時節與君逢 香港導演 王晶
11、外出轉眼重陽到 蔬菜名 蘿卜
12、重陽節登山,兒童節游泳 六字口語 上有老下有小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重陽節燈謎的答案~
重陽節燈謎答案:
1、蘋果
2、有點過節
3、香煙
4、探花及第
5、後會有期
6、重陽,立春
7、重陽登高
8、蘆薈
9、節哀
10、王晶
11、蘿卜
12、上有老下有小
重陽節詩詞:九月九日望鄉台,他席他鄉送客杯。
王勃(唐代) - 《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宋代) - 《醉花陰·薄霧濃雲愁永晝》
佳節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蘇洵(宋代) - 《九日和韓魏公》
人老去西風白發,蝶愁來明日黃花。
張可久(元代) - 《折桂令·九日》
天與秋光,轉轉情傷,探金英知近重陽。
李清照(宋代) - 《行香子·天與秋光》
重陽節對聯:1. 拈菊欣憶舊; 撫幼勵承先。 2. 觀菊來瑞鶴; 繞膝戲玄孫。 3. 題糕驚僻字; 飛屐發豪情。 4. 避惡茱萸囊; 延年菊花酒。 5. 鼓琴仙度曲; 種杏客傳書。 6. 熟是題糕手; 徒誇賜菊榮。 7. 冒雨先尋菊; 迎晴便插萸。 8. 臨風烏帽落; 送酒白衣香。 9. 院閉青霞入; 松高老鶴尋。 10. 黃花開正好; 秋雨落宜時。 11. 黃花如有約; 秋雨即時開。 12. 秋奉椿萱茂; 菊同蘭桂馨。
春節燈謎:
1、春節一一送點禮 (打一字)
2、春節一日有人來 (打一字)
3、春節三人又聚首 (打一字)
4、春節三日 (打一字)
5、春節三日前頭干 (打一字)
6、春節三日去雲南 (打一字)
7、春節三日在廠里 (打一字)
8、春節三日多雲 (打一字)
9、春節三日奪高產 (打一字)
10、春節三日守橋頭 (打一字)
11、春節三日有人來 (打一字)
提示:往下拉可看到答案~
答案:
1、裺
2、夫
3、最
4、人
5、 金
6、 天
7、 仄
8、會
9、位
10、休
11、 從
春節詩詞:
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薛道衡(隋代) - 《人日思歸》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
高適(唐代) - 《除夜作》
一年將盡夜,萬里未歸人。
戴叔倫(唐代) - 《除夜宿石頭驛》
鄉心新歲切,天畔獨潸然。
劉長卿(唐代) - 《新年作》
衣懶換,酒難賒。可憐此夕看梅花。
吳文英(宋代) - 《思佳客·癸卯除夜》
春節對聯:
綠竹別其三分景 紅梅正報萬家春 橫批:春回大地
2
年年順景則源廣 歲歲平安福壽多 橫批:吉星高照
3
五更分兩年年年稱心 一夜連兩歲歲歲如意 橫批:恭賀新春
4
五湖四海皆春色 萬水千山盡得輝 橫批:萬象更新
5
悠悠乾坤共老 昭昭日月爭光 橫批:歡度佳節
元宵節燈謎: 敞雁雙飛(打一字)。 從
顛三倒四(打一字)。 淚
鳳頭虎尾(打一字)。 幾
彈丸之地(打一字)。 塵
四個晚上(打一字)。 羅
熙熙攘攘(打一字)。 侈
連聲應允(打一字)。 哥
孩子丟了(打一字)。 亥
春末夏初(打一字)。 旦
冬初秋末(打一字)。 八
包頭界首(打一字)。 甸
古文觀止(打一字)。 故
爭先恐後(打一字)。 急
百無一是(打一字)。 白
上下一體(打一字)。 卡
另有變動(打一字)。 加
異口同聲(打一字)。 諧
半耕半讀(打一字)。 講
池塘亮底(打一字)。 汗
內里有人(打一字)。 肉
謝絕參觀(打一字)。 企
開門日正中(打一字)。 間
李時珍所著(打一字)。 苯
一口咬破衣(打一字)。 哀
非正式協定(打一字)。 葯
有一點不準(打一字)。 淮
宿鳥戀枝頭(打一字)。 術
床前明月光(打一字)。 曠
入門無犬吠(打一字)。 問
一人背張弓(打一字)。 夷
說話的技術(打一字)。 團
第二次握手(打一字)。 觀
對影成三人(打一字)。 奏
總是玉關情(打一字)。 國
柴門聞犬吠(打一字)。 潤
我獨不得出(打一字)。 圄
三點河旁落(打一字)。 可
二十四小時(打一字)。 舊
兩點天上來(打一字)。 關
元宵節詩詞: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
朱敦儒(宋代) - 《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故園今夕是元宵,獨向蠻村坐寂寥。
王守仁(明代) - 《元夕二首》
宣和舊日,臨安南渡,芳景猶自如故。
劉辰翁(宋代) - 《永遇樂·璧月初晴》
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盧照鄰(唐代) - 《十五夜觀燈》
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
元好問(金朝) - 《京都元夕》
元宵節對聯:上聯:元夕萬家宴;
下聯:宵月千里明。
上聯:放出花燈,天上銀河失色;
下聯:聽來簫鼓,人間茅屋生春。
上聯:萬點春燈,銀花有色;
下聯:一輪皓月,玉宇無塵。
上聯:玉燭長調千門樂;
下聯:花燈遍照萬戶明。
上聯:銀燈大放春來日;
下聯:金吾不禁夜行天。
上聯:九華燈炬雲中掛;
下聯:五彩鰲山海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