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傳統文化美德是什麼
傳統美德包含如下內容:仁 、義 、禮 、智、信、孝、悌、忠、廉、恥、勤、勇、敬、恕、謹、儉、忍、友、慈、和.希望以上能夠幫到你
㈡ "中華文化","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精神"出現順序
中華文化","中華傳統美德","中華民族精神"
好象是吧。(*^__^*) 嘻嘻……
㈢ 中國傳統文化美德的名言警句
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
意是: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對別人的老人不好;敬愛自己的老人,就不敢怠慢別人的老人。出自《孝經。天子章》
不師者,廢學之漸也。
意思是:不向老師學習,這等於開始漸漸地放棄對學問的追求。出自《呂衡州文集·與族兄皋請學春秋書》。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
意思是: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專長技術的師傅。出自《苟子》。
古之學者必有師。
意思是:古來學習的人必須有老師教導。出自韓愈《韓昌黎集·師說》。
疾學在於尊師。
意思是:要很快學得知識才幹,首先在於尊敬老師。出自《各氏春秋·勸學》。
君子隆師而親友。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尊敬老師並和善地對待朋友。出自「《荀子·修身篇》。
君子之學也,說義必稱師以論道,聽從必盡力以光明。
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研究學問、說明道理時必稱老師是如何教導的,並努力發揚光大。出自《呂氏春秋》卷四《尊師》。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
意思是: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出自《朱舜水集·勸興》。
人不可以不就師矣。
意思是: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出自(漢)王符《潛夫論·贊學》。就:靠近。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意思是: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後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麼回事。出自〔唐〕韓愈《師說》。
人冀子孫賢,而不敬其師,猶欲養身而反損其衣食也。
意思是:人希望自己的子孫有作為,卻不知道重視老師的作用,這就好比想保養自己的身體。但又不穿衣,不吃飯似的。出自(清)王卓《今世說》卷一。冀:希望。敬:重視;人雖有性質美而心辨知,必將求賢師而事之,擇良友而友之。
意思是:人即使本質很好,又有聰明才智,但也要向老師學習,這擇高尚的朋友互相幫助。出自《荀子·性惡》。辨:慧。
若要好,問三老。
意思是:要想把事情辦好,要向有經驗的老年人請教。見於(明)唐海《中山狼》第三出。
師以質疑,友以折疑。師友者,學問之資也。
意思是:拜師解答疑難,交友辨析疑難,師、友對做學問很有幫助。出自(清)李惺《西漚外集·冰言補》。
師友貴隆親,古學當自反。
意思是:師友之間貴在尊敬和親熱,考察古代文化應當反躬自問。出自(宋)劉過《湖學別蘇召叟》。
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敬學。
意思是:教師得到敬重,然後知識才有較高的地位,百姓才能重視學問。出自(漢)韓嬰《韓詞外傳》。
師者,人之模範也。
意思是;當老師的人,是人們學習的榜樣。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哉!師哉!桐子之命也。
意思是:老師呀老師,簡直是兒童的生命,致力於求學,不如下功夫去找尋好的老師。出自(漢)楊雄《法言·學行》。
師道立則善人多。
意思是:形成尊師重教的風氣,則具有良好行為的人就多。出自《海瑞集·贈陳元山任古田司訓序》。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是:三個人同路走,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師長的人。我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把他們的缺點作為自己的借鑒而改掉。出自《論語·述而》。
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意思是:善於學習的人,不用老師費大勁就能收到雙倍的效果,並感謝老師的功勞;不善於學習的人,老師辛勤地教,結果卻事倍功半,他不檢查自己,反而埋怨老師。出自《禮記·學記》。逸:安逸;輕松。庸:功勞。
㈣ 傳統中華文化旅行著傳統美德徵文
所謂的「美德少年」——就是有著至善至純美麗品德的好少年,它不是一張純粹簡單的獎狀,而是浸透著一言一行的修身品行, 美德是一曲美妙的音符,根植在每個人的心裡。美德是靈魂的力量,催人奮進。美德是生命的財富,讓你尋到生命的價值。美德是一種境界,無時不在,無所不在。讓我們相約美德,攜手共進美德,爭當「美德少年」! 弘揚中國傳統美德——誠信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古老民族,在歷史的長河中積淀下許多為人所一生受用的真諦。誠信——人們說的最多,追求最多的德行。作為新一代的少年,我們更應該把誠信二字作為做人的基本原則。宋慶齡奶奶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在她當了國家的副主席後,她誠信的高尚品格仍不變。一次,她去幼兒園對小朋友許下承諾,「六一」兒童節那天和小朋友們一起過節日。可是那天天氣突變,颳起了大風,下起了大雨,老師和同學們都以為宋慶齡奶奶不會來了,當她們失望地望著窗外灰濛蒙的天時,宋慶齡奶奶的車奇跡般地出現在校園門口,孩子們驚喜地笑了,老師用激動的心情緊緊握住了宋慶齡奶奶的手,宋慶齡奶奶對老師說了一句話:「既然我說了,就得守信。」從宋慶齡奶奶的故事中,我們明白了,誠是誠懇,信是守信,誠信是一句承諾,誠信是許諾後的行動,誠信更是一根堅強不屈的脊樑。 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有時還真有點難,可是,我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戰場上,某戰士為部隊開拓前進道路,不惜以自己身體引爆敵人埋下的地雷,以致身負重傷,命在旦夕。報紙上連續不斷報導他的事跡,稱他為黃繼光式的英雄,當部隊老將軍得知這位戰士生命垂危,將不久於人世時,便去醫院探望,並給他頒發軍功章,將軍問戰士還有什麼話要說,戰士說:「有句話,指揮員不讓我說。」將軍問:「為什麼?」戰士說:「指揮員說已經報導了,全國都知道我是英雄了,說了影響不好。」將軍追問:「怎麼回事,你說!」戰士說:「我不是英雄,我是不小心,跌倒在地上,碰到地雷的。」將軍受到極大的震動,沉思良久,最後說:「把事實真相說出來和用身體引爆地雷陣同樣需要巨大的勇氣,你仍是名副其實的英雄,軍功章你受之無愧!」 泰戈爾說過:「虛偽永遠不能憑借它生長在權力中而變成真實。」是呀,謊言始終都是謊言,總有露餡的一天,何不學會誠信呢?誠信,可以讓友誼加深,下面就來看看我的故事:有一次,一位同學喊我去她家裡玩,我經過家長的同意,答應了她的要求。可是,天有不測風雲,那一天,下起了大雨。爸爸媽媽勸我不要去了,但是,我執意要去。爸爸發怒了,說:「你要去自己去,看她來不來接你!」我獨自走出家門。在約定的地點,我看見同學的身影,便不顧一切的跑上去。她見了我,激動的說:「我還以為你不來了呢!」從此我們的友誼更深了。現在,我回憶此事,覺得非常值得,雖然爸爸罵了我,但是我用誠信的品格換取了真誠的友誼。誠信猶如一潭清澈幽雅的湖水,寧靜、淡泊、美麗,她總是以自己樸素而又潔凈的面容向人展示著自己的美麗,可就是這樣一潭清澈、幽雅、淡泊的湖水會讓你的人生更加完美。同學們,我們為何不做一個誠信的孩子呢?
㈤ 我想知道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有那些(舉例子)」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抄個宏富的整襲體,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本價值追求,蘊含著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有著獨特的民族特質。就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而言,剛健有為、厚德載物、貴和尚中、仁民愛物、修已安人、義以為上、天人合一、整體為上等,都反映了當時的文化精神,如: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愛國主義的深厚情懷,和諧統一的博大胸襟,崇德重義的高尚情懷,文化中國的理想追求,勤勞勇敢的質相秉性,等等。這些基本的價值理念,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價值,反映出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質,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性。
孝以順敬雙親,劬勞報恩,人子事親,順承意命
㈥ 中國的傳統美德是什麼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
拓展資料:
「仁、義、禮、智、信」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基本要求,帶動整個社會道德體系的發展和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在整個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國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重德行、貴禮儀,在世界上素來享有盛譽。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礎,始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和發展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從口頭傳承到文字記載,內容博大而精深。
但歸納起來,在歷史典籍里加以明確、歷代歷朝基本形成共識的內容主要是「仁、義、禮、智、信」五個要素。當然,在傳統道德方面還有很多表述,但大部分都包含在這五大要素之中,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延伸,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豐富,或者是這五大要素的發展。
隨著歷史的發展,特別是到魏晉之後,官方、民間出現了道德認識的不同觀點、不同主張,對「仁、義、禮、智、信」也進行了多種闡述,進行了新的創造和新的規范。盡管如此,「仁、義、禮、智、信」作為傳統道德之主要架構並沒有發生根本改變。其間,特別是作為宋明理學的「頂梁」人物程顥、程頤、朱熹等思想家在這方面的貢獻最為突出。
二程將「仁、義、禮、智、信」發展為「五常全體四支」說,即「仁義禮智信五者,性也。仁者,全體;四者,四支。」意思是說,如果把「仁」看作是整個身體,「義禮智信」則是身體的四肢。朱熹則提出「仁包四德」的著名論斷。
㈦ 中國的傳統美德具體有哪些
中國傳統美德有:
1、尊老愛幼:例如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及帶小孩的乘客讓座,就屬於傳統美德的表現行為之一。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指中國五千年歷史流傳下來,具有影響,可以繼承,並得到不斷創新發展,有益於下代的優秀道德遺產。概括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習慣的總和。
它標志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它也是我國人民兩千多年來處理人際關系、人與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關系的實踐的結晶。
㈧ 綜合性學習(10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傳統美德薪火相傳。光明中學准備開展一次以「走進傳統文化,傳承『
小題1:人與人相互親愛。(或「仁愛」) 小題2:仁人志士、殺身成仁、仁至義盡、仁義之師、仁義道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小題3:①愛親人,孝敬父母;②無私地關愛他人;③熱情地幫助人;④以寬廣的胸懷待人(寬容)。 小題4:示例:素不相識,卻出手相助。不是親人,卻雪中送炭。4年的電話傾談,4年的噓寒問為老人撐起幸福的藍天。 ㈨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美德的好事
中華傳統美德故事——謙虛禮貌 與孝順是中國傳統文化美德之一英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最適合送給父母的智能手機有哪些
瀏覽:274
上海返滬知青增加養老金
瀏覽:149
父母不撫養殘疾兒子怎麼辦
瀏覽:800
80歲老人過世算高壽嗎
瀏覽:286
北京農民戶籍退休金
瀏覽:34
糖尿病老年人便秘偏方
瀏覽:993
工傷十級退休年齡
瀏覽:489
男方父母第一次來家應該注意什麼
瀏覽:766
長壽喝多少酒最好
瀏覽:782
養生壺里的茶葉放多少水
瀏覽:250
車禍死亡死者父母80歲應賠多少
瀏覽:931
80歲的老人吃止痛葯
瀏覽:204
海南養生堂的天然維E多少錢
瀏覽:459
老人家額溫38度
瀏覽:431
父母沉迷保險怎麼買
瀏覽:256
中醫養生保健師考什麼
瀏覽:395
老年痴呆症的子女均由監護權嗎
瀏覽:366
70一80歲的老太油畫
瀏覽:722
購買什麼資產適合養老
瀏覽:708
機關事業養老金調整方案
瀏覽: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