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羊跪乳 鴉反哺說的是哪兩個成語
羊羔跪乳
原文:「羊羔跪乳」語出古訓《增廣賢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故事:
很早以前,一隻母羊生了一隻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別的動物欺負小羊,羊媽媽用頭抵抗保護小羊。一次,羊媽媽正在喂小羊吃奶。一隻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你瘦了很多。吃上的東西都讓小羊咂了去。你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羊媽媽討厭母雞的話,就不客氣地說:「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一刀,對你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後,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
烏鴉反哺
比喻奉養長輩的孝心。出自《本草綱目·禽部》載:「慈烏:此鳥初生,母哺六十日,長則反哺六十日。」
在傳說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烏鴉——是一種通體漆黑、面貌醜陋的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但他們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在養老、敬老方面堪稱動物中的楷模。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後,當母親年老體衰,不能覓食或者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並且從不感到厭煩,一直到老烏鴉臨終,再也吃不下東西為止。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烏鴉反哺」。
『貳』 有關羊的成語和祝賀語,越多就採納
三陽(羊)開泰——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洋洋(羊羊)得意——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姿態。
喜氣洋洋(羊羊)——充滿了歡喜的神色或氣氛。
揚(羊)眉吐氣——揚起眉頭,吐出怨氣。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狀態後高興痛快的樣子。
『叄』 求「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典故。
羔羊跪乳 烏鴉反哺的故事
羔羊跪乳
相傳,小羊對它媽媽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片孝心,媽媽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情不自禁地流下眼淚……小羊為了報達母羊的養育之恩,每次吃奶都是跪著的。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便是「羔羊跪乳」。
據說,烏鴉小時侯,都是由它媽媽辛辛苦苦地飛出去找食物,然後回來一口一口地喂給它吃。漸漸地,小烏鴉長大了,烏鴉媽媽也老了,飛不動了,不能再飛出去找食物了。這時,長大的烏鴉沒有忘記媽媽的哺育之恩,也學著媽媽的樣兒,每天飛出去找食物,再回來喂媽媽,照顧老烏鴉,並且從不感到厭煩,直至老烏鴉自然死亡,這就是「烏鴉反哺」。
據記載,「反哺」是烏鴉的習性。烏鴉的雛鳥長大,必銜食飼其母。《本草綱目》中稱烏鴉為慈鳥:「此鳥出生,母哺60日,長者反哺60日,可謂慈孝矣。」後來人們便將反哺比做子女孝敬父母。
束皙在《補亡詩》中說:「嗷嗷林鳥,受哺於子」。蘇轍的詩中也提到:「馬馳未覺西南遠,鳥哺何辭日夜飛」。都說的是烏鴉由母鳥養大,在母鳥衰老不能覓食時,小烏鴉便銜食喂母鳥,以為回報。由此「烏鴉反哺」與「羊羔跪乳」便成了比喻子女對父母感恩盡孝的成語。
『肆』 帶有『』羊……跪乳『』的成語有哪些
羊羔跪乳
原文:「羊羔跪乳」語出古訓《增廣賢文》,原文是「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
故事:
很早以前,一隻母羊生了一隻小羊羔。羊媽媽非常疼愛小羊,晚上睡覺讓它依偎在身邊,用身體暖著小羊,讓小羊睡得又熟又香。白天吃草,又把小羊帶在身邊,形影不離。遇到別的動物欺負小羊,羊媽媽用頭抵抗保護小羊。一次,羊媽媽正在喂小羊吃奶。一隻母雞走過來說:「羊媽媽,近來你瘦了很多。吃上的東西都讓小羊吸收了。你看我,從來不管小雞們的吃喝,全由它們自己去撲鬧哩。」羊媽媽討厭母雞的話,就不客氣地說:「你多嘴多舌搬弄是非,到頭來犯下擰脖子的死罪,還得挨一刀,對你有啥好處?」氣走母雞後,小羊說:「媽媽,您對我這樣疼愛,我怎樣才能報答您的養育之恩呢?」羊媽媽說:「我什麼也不要你報答,只要你有這一片孝心就心滿意足了。」小羊聽後,不覺下淚,「撲通」跪倒在地,表示難以報答慈母的一片深情。從此,小羊每次吃奶都是跪著。它知道是媽媽用奶水喂大它的,跪著吃奶是感激媽媽的哺乳之恩。這就是「羊羔跪乳」。
『伍』 左邊一隻小羊後面有存字,右邊一隻老羊下面一個禮字。打一成語
答案是【愛禮存羊】
建議提問的朋友遇到正確答案時,能夠及時將最快回答正確的答案採納,免得其他朋友以為前面還沒正確的答案而費盡腦筋。
採納他人的答案,既是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肯定,提問者和答題者雙方都能獲得財富值,正所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如果覺得我的回答未徹底解決你的問題或有其它疑難,盡可向我發起追問,亦可求助於我的團隊。
『陸』 有關羊的成語精選
成語 是中華 文化 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接下來由我給大家帶來關於有關羊的成語,方便大家學習。
有關羊的成語
1、【成語】: 羊腸九曲
【拼音】: yáng cháng jiǔ qǔ
【解釋】: 羊腸:像羊腸一樣崎嶇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許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嶇曲折的小徑和彎彎曲曲的河道。也指道路的艱難。
【拼音代碼】: ycjq
2、【成語】: 羊腸小道
【拼音】: yáng cháng xiǎo dào
【解釋】: 曲折而極窄的路(多指山路)。
【出處】: 唐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詩:「火龍明鳥道,鐵騎繞羊腸。」
【舉例 造句 】: 前面彎彎曲曲,盡是羊腸小道,岔路甚多,甚難分辨。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九回?
【拼音代碼】: ycxd
【 近義詞 】: 崎嶇小道、羊腸小徑
【 反義詞 】: 康莊大道、陽關大道、通衢大道
【用法】: 作主語、賓語;用於山路等
【英文】: narrow meandering footpath
3、【成語】: 羊觸藩籬
【拼音】: yáng chù fān lí
【解釋】: 羊角勾掛在籬笆上。形容既不能進,也不能退。
【出處】: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一回:「前無所往,退無所歸,羊觸藩籬,進退兩難。」
【拼音代碼】: ycfl
【近義詞】: 羝羊觸藩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進退兩難
4、【成語】: 羊公之鶴
【拼音】: yáng gōng zhī hè
【解釋】: 羊公:指晉朝征南大將軍羊祜。原指羊公不舞之鶴。現比喻名不副實。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庾失小望,遂名之為羊公鶴。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客試使驅來,氃氋而不肯舞,故稱比之。」
【拼音代碼】: ygzh
5、【成語】: 羊很狼貪
【拼音】: yáng hěn láng tān
【解釋】: 比喻狠毒貪婪 。
【出處】: 語出《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舉例造句】: 孰為邦蟊,節根之螟;羊很狼貪,以口覆城。 ★唐·韓愈《鄆州溪堂詩》
【拼音代碼】: yhlt
【近義詞】: 羊狠狼貪
【用法】: 作謂語、定語;指貪婪
6、【成語】: 羊毛塵量
【拼音】: yáng máo chén liàng
【解釋】: 羊毛尖上塵土的重量。比喻微不足道的東西。
【出處】: 《俱舍論·分別世品》:「積七兔毛塵,為一羊毛塵量。」
【拼音代碼】: ymcl
7、【成語】: 羊入虎群
【拼音】: yáng rù hǔ qún
【解釋】: 比喻好人落入壞人的手中,處境極端危險。
【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九娘》:「竊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拼音代碼】: yrhq
【近義詞】: 羊落虎口、羊入虎口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處境極端危險
8、【成語】: 羊踏菜園
【拼音】: yáng tà cài yuán
【解釋】: 喻慣吃蔬菜的人偶食葷腥美食。
【出處】: 三國·魏·邯鄲淳《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夢五藏神曰:『羊踏菜園!』」
【舉例造句】: 二哥在山中,已是長素,忽寄若干肉至,得無羊踏菜園乎?然不欲虛妹一片至情,為妹一飽食,然後復素。 ★清·韓廷錫《山中答孟韓妹書》
【拼音代碼】: ytcy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人的飲食
9、【成語】: 羊貪狼狠
【拼音】: yáng tān láng hěn
【解釋】: 狠:兇狠。原指為人兇狠,爭奪權勢。後比喻貪官污吏的殘酷剝削。
【出處】: 《史記·項羽本紀》:「因下令軍中曰:『猛如虎,很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舉例造句】: 見良人終身有托,要脫離風月排場。老虔婆羊貪狼狠,逼令他改嫁茶商。 ★元·馬致遠《青衫淚》第四折
【拼音代碼】: ytlh
10、【成語】: 羔羊素絲
【拼音】: gāo yáng sù sī
【解釋】: 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用小羊羔的皮毛縫制衣服,用素絲作為裝飾。舊時稱贊士大夫正直節儉,品德與儀表一樣美。
【出處】: 《詩經·召南·羔羊》:「羔羊之皮,素絲五;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拼音代碼】: gyss
有關羊的成語精選相關 文章 :
★ 關於羊的成語大全
★ 含有「羊」的成語大全
★ 羊的成語故事精選
★ 形容羊的好詞語
★ 跟羊有關的成語
★ 帶羊的成語
★ 帶有羊字的成語
★ 羊的成語大全
★ 與羊有關的成語及解釋
『柒』 有關羊的成語有哪些
你好
帶羊字的成語
虎皮羊質 餓虎攢羊 餓虎見羊 餓虎逢羊
臧穀亡羊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虎盪羊群 臧穀亡羊
羊續懸魚 羊落虎口 羊觸藩籬 羊腸九曲
羊羔美酒 亡羊之嘆 素絲羔羊 順手牽羊
鼠穴尋羊 瘦羊博士 舍策追羊 驅羊戰狼
牛羊勿踐 鳥道羊腸 買王得羊 賣狗懸羊
狼羊同飼 餓虎擒羊 昌歜羊棗 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
爭雞失羊 羊質虎皮 以羊易牛 羊毛出在羊身上
羊腸小道 羊入虎群 羊腸鳥道 羊狠狼貪
亡羊補牢 問羊知馬 屠所牛羊 亡羊得牛
使羊將狼 替罪羊 如狼牧羊 十羊九牧
牽羊擔酒 肉袒牽羊 驅羊攻虎 歧路亡羊
羚羊掛角 虎入羊群 告朔餼羊 掛羊頭,賣狗肉
餓虎撲羊 多歧亡羊 羝羊觸藩 愛禮存羊
掛羊頭賣狗肉 餓虎吞羊
【愛禮存羊】由於愛惜古禮,不忍使它廢弛,因而保留古禮所需要的祭羊。比喻為維護根本而保留有關儀節。
【叱石成羊】叱:呼喊。一聲呼喊能把石頭變成許多隻羊。形容法力神奇。
【昌歜羊棗】據傳周文王嗜昌歜,春秋魯曾點嗜羊棗。後用以指人所偏好之物。
【擔酒牽羊】牽著羊,挑著酒。表示向人慰勞或慶賀
【多歧亡羊】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也比喻學習的方面多了就不容易精深。
【羝羊觸藩】羝羊:公羊;觸:抵撞;藩:籬笆。公羊的角纏在籬笆上,進退不得。比喻進退兩難。
【羝羊絓棘】羝羊:公羊;絓:絆住。公羊的角被荊棘絆住,進退不得。比喻進退兩難。
【餓虎攢羊】攢:向一個目標簇擁。像飢餓的老虎向羊簇擁過去一樣。形容動作而猛烈。
【餓虎逢羊】逢:碰到,遇到。飢餓的老虎遇到一隻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餓虎見羊】飢餓的老虎見到一隻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餓虎撲羊】象飢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猛烈而迅速。
【餓虎擒羊】像飢餓的老虎捕食羔羊一樣。比喻迅猛貪婪。
【餓虎吞羊】飢餓的老虎活吞一隻羊羔。比喻迅猛貪婪。
【放羊拾柴】指老人娶妻,有意不加管束,希望能懷孕,從而得到名份上的兒子。
【告朔餼羊】原指魯國自文公起不親到祖廟告祭,只殺一隻羊應付一下。後比喻照例應付,敷衍了事。
【羔羊素絲】羔羊:小羊羔,此指小羊羔的皮;素:白。用小羊羔的皮毛縫制衣服,用素絲作為裝飾。舊時稱贊士大夫正直節儉,品德與儀表一樣美。
【羔羊之義】舊時指為人或為官清白,有節操。
【虎盪羊群】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橫行,以強凌弱。
【虎皮羊質】質:本性。比喻外強內弱,虛有其表。
【虎入羊群】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砍殺。
【紅羊劫年】紅羊:古時迷信,認為丁未年是容易發生災禍的年份,丁屬火,未屬羊,故稱紅羊。指國家或個人遭受災難的歲月。
【黃羊任人】比喻大公無私、任人唯賢。
【虎質羊皮】質:本性。羊雖然披上虎皮,還是見到草就喜歡,碰到豺狼就怕得發抖,它的本性沒有變。比喻外表裝作強大而實際上很膽小。
【賣狗懸羊】猶言掛羊頭賣狗肉。意指名不副實。
【買王得羊】①指想買王獻之字,卻得到了羊欣的字。意為差強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畫雖然逼真而終差一等。
【鳥道羊腸】狹險典折的山路。
【羚羊掛角】羚羊夜宿,掛角於樹,腳不著地,以避禍患。舊時多比喻詩的意境超脫。
【狼羊同飼】比喻把壞人同好人一樣對待。
【牛羊勿踐】勿使牛羊踐踏。比喻愛護。
【歧路亡羊】歧路:岔路;亡:丟失。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情同羊左】交情深厚,願為對方去死。多指生死之交。
【牽羊擔酒】牽著羊,挑著酒。表示向人慰勞或慶賀。
【驅羊攻虎】驅:趕。驅趕羊群去進攻老虎。形容以弱敵強,力量懸殊,必遭復滅。
【驅羊戰狼】比喻以弱擊強。
【如狼牧羊】如同狼放養羊一般。比喻官吏殘酷地欺壓人民。
【如熟羊胛】羊胛:羊的肩骨,易熟。象煮熟羊胛一樣。形容時間短促。
【肉袒牽羊】牽羊:牽著羊,表示犒勞軍隊。古代戰敗投降的儀式。
【舍策追羊】放下手中書本去尋找丟失的羊。比喻發生錯誤以後,設法補救。
【失馬亡羊】泛指禍福得失。
【素絲羔羊】指正直廉潔的官吏。
【順手牽羊】順手把人家的羊牽走。比喻趁勢將敵手捉住或乘機利用別人。現比喻乘機拿走別人的東西。
【蘇武牧羊】蘇武:漢朝時人。蘇武寧死不屈情願牧羊也不投降匈奴。
【鼠穴尋羊】比喻沒有功效的做法。
【瘦羊博士】指能克己讓人的人。
【商羊鼓舞】商羊:傳說鳥名。商羊飛舞定有大雨。比喻重大變故發生之前的預兆。
【十羊九牧】十頭羊倒用九個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賦稅剝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無所適從。
【使羊將狼】將:統率,指揮。派羊去指揮狼。比喻不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