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關於孝順的反面事例簡短

關於孝順的反面事例簡短

發布時間:2022-09-05 00:10:44

① 有關那些不孝順的人兒10個事例50字

孝感動天
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幹,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後,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並封象為諸侯

② 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故事的反例

許多數據表明,嚴厲教育是最危險的教育。身邊的例子很多,可是很多人察覺不到,仍在使用嚴厲教育。我講一個來自尹建莉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一書里提到的一個作者本人親眼所見的事例:
「我還見過一個4歲的孩子,父母都是高學歷,奶奶曾是單位主管會計,也很能幹,且非常愛干凈。家長從孩子一歲半開始,就因為吃手的問題和孩子糾纏不清。據家長講,最初阻止孩子吃手,採用的是講道理,告訴孩子手很臟,不能吃,他們感覺一歲半的孩子能聽懂了,但孩子一如既往。發現講道理沒用,就來硬的,採用打手的辦法,輕打不起作用,就狠狠打,但這只能起一小會兒作用,孩子一停止哭泣,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又把手伸進嘴裡。後來,負責照看孩子的奶奶拿出縫衣針,只要孩子的小手一放進嘴裡,就用針扎一下,並把針掛到牆上,故意讓孩子看到,但這也不能嚇住孩子。後來家長還採用過給孩子手上抹辣椒水,每天24小時戴手套等各種辦法,可是問題始終沒能得到解決,並且越來越嚴重。聽家長說,孩子還特別愛發脾氣,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可以連續哭號兩小時,甚至會用頭猛烈撞牆,全然不知疼痛和危險。
我見到這個孩子時,他兩只手的大拇指已被吃得變形,兩只小手布滿破潰的傷口,傷痕累累,但孩子好像完全沒有痛感,還在用嘴啃咬雙手,用指甲摳開血痂。更糟糕的是孩子的心理也出現嚴重障礙,不會和人交流,別人和他說話,他基本不回應,目光總是迴避開來,神情冷漠,拒人於千里之外。
這個孩子的遭遇,讓我震驚於家長的無知和殘忍。孩子吃手是多麼正常的一種現象,嬰幼兒最初是用嘴來感知和認識世界的,小手又是離他最近、唯一能讓他自主支配的東西,所以吃手幾乎是所有孩子的本能,根本不需要,也不應該制止。到他可以動用自己的其他感知器官認識世界時,自然就不吃手了,就像人學會站著走路後,自然就不願意爬著走了。對於這樣一個自然的認知過程,家長卻要想方設法阻止,而且採用打罵、針扎、抹辣椒水等做法,簡直就是在刑訊逼供啊!一個弱小的孩子,在人生初期就莫名其妙地遭遇綿延不斷的殘酷對待,他的生命怎麼能正常展開、怎麼能不被扭曲呢?」

③ 家庭教育棍棒下出孝子反面的事例詳細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網友肯定都要笑我了:都什麼年代了,還談什麼「棍棒底下出孝子」?! 我並不是一個思想老套的人,相反自認為很多時候比同齡人還要新潮一點,包括為人處事,言談舉止,思想觀點等。之所以重提舊論,主要是多年來的生活感悟切身體會使我由感而發:還是棍棒底下能出孝子! 身邊的朋友有很多是獨生子女,其中又有很多為父母極盡寵愛嬌生慣養型的,從小到大在家裡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小太陽」的,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仍然會對父母出言不遜惡語相向的,甚至有的還會拳腳相加上演全武行,說話做事很沒有分寸,讓人大跌眼鏡直皺眉頭。記得前不久乘公交車,偶然聽到對面的兩位上了年紀的女士在竊竊私語,表情憤慨,於是凝神去聽,就聽到「***現在看上去真的很老啊,怎麼一下子老成這樣」「全是被她兒子給氣的」「也只有怪她自己,小時候把孩子寵的要上天,到現在把她氣得半死不說,還要三天兩頭去派出所贖他回來」......原來是在議論一個典型的「敗家子不孝子」啊。下了車,我的心情還是很沉重:教育孩子真是一個嚴肅的課題! 我老家在農村,兄妹三個,我排行老二,小的時候兄妹三人均屬於被父母散養類型的,上學的時候下雨父母從來沒有送過傘,除了給家裡打掃衛生得到過老爸老媽兩毛錢三毛錢的獎勵外,基本上沒有什麼零花錢,零食更是有限,即使是條件艱苦,仍然沒能使父母因此而對我們手下留情,做了錯事闖了禍的時候就是我們兄妹三個的「世界末日」,因為媽媽肯定會把我們反鎖在家裡,用已經准備好的底部光滑抽打有力的鞋子把我們的臀部狠狠的「伺候」一頓,打完以後,做了錯事的孩子肯定會坦白交代下定決心痛改前非,沒有犯錯的孩子則引以為戒再接再厲勇攀高峰。 記得那個時候媽媽的常用成語最多,什麼「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了,什麼「人沒臉,樹沒皮,百法難治」了,什麼「從小看大,三生到老」了,都堪稱經典。還記得那個時候哥哥挨打最多,打的他悄悄地把挨打的次數在習字本上劃「正」字,以圖將來長大了報仇雪恨,妹妹其次,因為老妹小時候最倔,又喜歡「狡辯」,用我媽的原話說就是「歪嘴騾子賣個驢價錢—凈吃嘴上的虧了」,所以也經常挨打,我攝於「挨打」的壓力,又因為本性較乖,所以挨打最少。如今我們兄妹三人均已結婚生子,對待父母一直恭恭敬敬,尤其哥哥,身為長子,一直是我和妹妹學習的榜樣,孝順父母,工作努力,與嫂子相敬如賓,提到小時候要報仇雪恨的事情他就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呵呵,想來,「孝子」都是打出來的! 時代在變,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也在改變,很多人已經拋棄了過去那種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人們都在想方設法採用更加科學的教育手段教育理念來教育孩子,目的其實只有一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似乎已經與現代的家庭格格不入了。但是,我認為,新的時代,應該賦予「棍棒底下出孝子」以新的意義和內涵: 1、「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是提倡家庭暴力,也和家庭暴力有著截然的不同,它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為了使孩子糾正錯誤擺正態度不得已而為之的教育手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讓孩子受教育,有教訓,要選對時機,要找准部位,而不是把孩子往死里打; 2、「棍棒底下出孝子」反對父母對孩子一味溺愛,提倡用「文治+武治」來管理孩子,教育孩子,從而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其實更體現出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理性。 對孩子不能「家庭暴力」,但是也不能「一味說教」,走出這兩個誤區,才能更好地關心孩子,愛護孩子,讓孩子走上正軌,早日成才。

④ 尊老愛幼反事例

你好!

如何尊老愛幼?

我們中國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為有這樣的傳統感到自豪和驕傲。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美德。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尊老愛幼的事例,如春風一樣,感染著我們,打動著我們的心靈。

講這么一個故事——百善孝為先。春秋時期,孔子最有名的弟子子路,小的時候,由於父母體弱多病,家裡很窮。有一次,父母想吃米飯,可家裡一粒米也沒有,怎麼辦?小小的子路,於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的山路,從親戚家裡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他是個孝順的孩子。

我國的開國元勛——陳毅元帥,即使自己作了元帥,可還是親自為自己病弱的母親洗衣洗褲,從來不要自己的下屬去做,他就是尊老愛幼的楷模。

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英雄。1959年,毛澤東主席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故鄉--湖南韶山。在短暫逗留的日子裡,他特地請家鄉的老人吃飯。在他向一位70多歲的老人花色品種酒時,那位老人說:「主席敬酒,豈敢豈敢。」毛主席說:「敬老尊賢,應該應該。」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周恩來和鄧穎超同志沒有子女,但先後撫養了幾十個烈士的孤兒,以寶貴的父愛和母愛哺育他們,使他們茁壯成長。

尊老愛幼不權許可權於贍養自己的父母、撫養自己的子女,而且要求人們以應有的首先感情去對待社會上所有的老人和兒童。因為老人辛勤勞動了一輩子,為社會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並且在長期的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知識和經驗;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是時代的希望,美好的明天要靠他們去開拓和創造。人類總是一代接一代地世代相傳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要經歷年幼、年邁的階段。所以,尊老既是對老人應有的關心與照顧,又是繼承前輩「財富」的需要;愛幼既是對弱小的愛護與扶助,又是為了祖國的未來,使我們的事業興旺發達,後繼有人。

孝敬老人的反面例子

法庭開進村頭 兩老人狀告不孝六子女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24日18:32 齊魯電視台

子女贍養父母,那是無可爭議的事,但在淄博就有這么兩位老人,雖說是兒女不少,可真是盡孝道的卻沒有一個,萬般無奈之下,兩位老人將自己的親生骨肉告上了法庭。考慮到兩位老人年邁行動不便和使村民受到教育的目的,法院還特意將法庭開進了當事人的村頭。

今年76歲的向兆剛和81歲的邢蘭英夫婦,是淄博市張店區中埠鎮大寨村村民,兩位老人含辛茹苦地把幾個孩子拉扯大,如今人也老了,該是享享輕福的的時候了,可讓老兩口沒

想到的是,幾個孩子是個頂個的不孝順。

他們老兩口,吃不上,穿不上,就連喝水也成了問題,房子破了還得自己修。可這忍忍倒也罷了,可這幾個兒子隔三差五就對他們又打又罵的,他們實在是受夠這個氣了。從1986年到現在,兩位老人先後四次將五個兒子告上法庭,要求支付生活費,可大兒子向希福一直少給甚至不給,結果其他幾個兒子都跟著學。眼看歲數大了、身體也大不如前,可兒子們絲毫沒有悔悟的意思,兩位老人只好第五次狀告自己的親生骨肉。

可大兒子向希福卻提出了這樣的推脫理由:我從小落上了腰腿痛病,腰肌勞損,腳部骨折,多發部位骨折,現在更加嚴重,一直治療不好,就這樣為我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損失。我現在不是不想養老人,但是我實在是沒能力了。

話是這樣說,但大兒子又不能提供有效的病歷證據,於是法庭對他提出的理由不予採納,合議庭當庭宣判,結果如下:

自2006年5月起,被告向希福、向希貴、向希榮、向希濤、向希勝、向希美每人每月付給兩原告贍養費50元,每月20日前付清。

除了支付相應的贍養費外,法庭還就六個子女如何在規定時間內向老人繳納小麥、生活用煤、醫療費等方面作了詳細要求。

對於這樣的判決,大兒子向希福現在還是那句話:我就是沒有能力,我能力有限。

法庭判也判了,如果兩位老人的孩子不在規定時間內履行義務,兩位老人可依法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每日新聞記者劉曼、淄博台記者林志剛、王靜報道

⑥ 歷史上有名的教子故事(反面、正面)

教子故事:

1、正面:曾參殺豬

曾子和孟子一樣也是孔子的徒弟,他是春秋時期有名的思想家,他還撰寫了《大學》和《孝經》。曾子除了自己學習很好以外,在對孩子的教育上也是非常上心的。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外出買東西,曾子的兒子也要去,曾子的妻子為了哄住兒子,告訴他等自己回來殺豬給他吃。沒想到曾子的妻子回去的時候,看見曾子居然在殺豬,於是她說她只是為了哄騙兒子,怎麼真的把豬殺了呢。

曾子說你今天騙了兒子,兒子會有樣學樣,以後去騙別人,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會造成很深的影響,我們得做好榜樣。如果曾子沒有殺豬給兒子吃,或許以後他的兒子以後會變成坑蒙拐騙之人。

2、反面:傷仲永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裡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並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 給全鄉的秀才觀賞。

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並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了。」

(6)關於孝順的反面事例簡短擴展閱讀

歷史上,教子故事成功傳承的除了曾子殺豬還有孟母三遷、剪發退魚等故事。

1、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於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

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後,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2、剪發退魚

東晉人陶侃的母親湛氏是一位賢淑仁慈、德行高尚的人。

她經常告誡自己的兒子,一定要爭取與品德高尚的人交朋友,以便學習他們的長處。陶侃謹記母親的教誨,虛心向品德高尚的人學習。同郡的孝廉范逵是一位賢達之士,陶侃對他很仰慕,與他結成了好朋友。

有一年冬天,范逵因為有事要去洛陽,途中經過陶家時,恰巧天色已晚,他想在陶家住下,但陶家房屋太小,又無糧米,當時正在下大雪,無法外出借貸。范逵有僕從多人,還有馬匹牲畜。一時間,陶侃感到十分為難,不知如何是好,於是,就到里間去問母親。

陶母聽後,稍稍考慮了一會兒,就對他說:「你只管到外面招呼客人,我自有辦法。」等兒子出去後,陶母就開始准備。她的頭發本來又長又美,因此引起了很多人的羨慕,這時,為了能夠很好地招待客人,她毫不猶豫地將它剪了下來,托鄰人拿到市上賣掉,換了一些米和蔬菜佳餚。她又把房內的柱子從中間鋸開,劈下半邊來截為燒柴,把床上鋪的草苫子拿下來,切碎給馬吃……就這樣,飯菜馬料以最快的速度准備好了,范逵及其仆從都受到了款待,馬匹也吃得很飽。

范逵知道內情後十分感動,他贊嘆說:「這樣的母親實在讓我敬佩!」范逵到洛陽後,向一些親友談起此事,他們對陶母也都稱贊不已。

不久,陶侃被徵聘為尋陽縣縣吏,做了個管理漁業的小官。

有一次,魚汛到來,陶侃指揮漁民連夜捕撈,捕獲了很多魚。陶侃看著那活蹦亂跳的魚,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貧困的母親,於是派人送了一罐腌魚回家。管魚的官員送點魚回家,這在當時是一件再平常不過的小事,但沒有想到,一天之後,腌魚又被原封不動地退了回來。

來人還帶來了一封陶母的信,信中說:「你身為一個官員,竟然拿公家的東西送給我,你這樣做,並不是孝順我。不但不能使我得到好處,反而增加了我的憂慮!希望你從這件事中吸取教訓,以後一定要廉潔奉公,再也不要做這樣的事了!」

他時刻牢記這次的教訓。後來,他由一個小官吏,逐步升遷為武昌太守,荊州刺史及都督八州軍事等高官,但他總是克制自己,廉潔奉公。他的軍隊,紀律嚴明,士氣旺盛。在行軍打仗時,他能夠和兵士們同甘共苦,凡有所獲,陶侃都分給士卒,自己絕不會私藏一點兒。

⑦ 現實生活中孝敬父母的反例100字

孝順父母 就是 在父母老的時候 在父母身旁 守護他們 為他們遮風擋雨 給他們心靈上的安慰 然而很多人追夢 一直的追著那個虛無縹緲的夢 父母為其老 望採納 加油

⑧ 請告訴一些有關「孝」的名人事例,正面、反面的都可以。最好詳細一點。

二十四孝_【忠孝雙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將沉至緒,有一個獨生女兒,名叫沈雲英。自小聰明好學,跟父親學得一身好武藝。因其父率兵迎異軍死在戰場上,當時沈雲英才十七歲,她登上高處大聲呼曰:「我雖然是一個小女子,為完成父親守城的遺志,我要決一死戰。希望全體軍民保衛家鄉。」大家深受感動,發誓要奪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圍,取得了勝利。沈雲英找到父親的屍體,大聲痛哭,全體軍民都穿上孝服,參加了葬禮。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緒為副總兵,並任命沈雲英為游擊將軍,繼續守衛道州府。後來人們為她建了一座忠孝雙全的紀念祠。有詩頌曰:

異軍攻城圍義兵,娥眉汗馬解圍城;父仇圍難兩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雲思親】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傑的人,從小家庭貧困,勤奮好學,後來做了丞相。他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個同僚,奉詔出使邊疆之際,母親得了重病,如果這樣離去,無法在身邊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傑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後,特此奏請皇上改派別人。有一天仁傑出外巡視,途中經太行山。他登上山頂向下看著雲,對他的隨從說:「我的親人就住在白雲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沒有離去,禁不住流出了思親之淚。有詩頌曰:

朝夕思親傷志神,登山望母淚流頻;身居相國猶懷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書救父】

漢文帝時,有一位叫淳於意的人,拜齊國著名醫師楊慶為師,學得一手高超的醫術,曾經做過齊國的倉令。他的老師去世以後,棄官行醫。因為個性剛直,行醫的時候,得罪了一位有權勢的人,導致後來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兒名叫緹縈,雖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辭勞苦,長途跋涉一同前往長安向皇帝訴冤。她陳述了肉刑的害處,並說明了父親做官時清廉愛民,行醫時施仁濟世,現在確實是遭人誣害。願意替父受刑。漢文帝被緹縈的孝心深深感動,赦免了她的父親,並且下詔書廢除了肉刑。有詩頌曰:

隨父赴京歷苦辛,上書意切動機定; 詔書特赦成其孝,又廢肉刑惠後人。

二十四孝_【綵衣養親】

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如有酒時,就跪下捧給父母,等父母接過杯子即起來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樣,使父母快樂。有人憐憫他窮困,勸他給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養親。楊乞答道:「父母年邁,若為人家打工,離家太遠,就不能及時奉侍他們。」聽的人感到他真是個孝子。後來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討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著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詩贊曰

乞酒奉親盡禮儀,高歌跳舞學嬌姿; 娛親精彩引歡笑,滿室春風不斷吹。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張菊花。七歲那年,母親不幸病逝,父親續娶。菊花沒有因此而分辨生養之別,對待繼母恭敬。她的繼母卻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繼母乘機將她賣給人家作婢女。事有湊巧,菊花的父親在回歸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當父親問她為何落此地步時,菊花含岵揮錚

⑨ 親情反面事例3個,急!!!

共鑄輝煌,奧運冠軍金牌背後的親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為奧運痴迷的國人心中卻還涌動著光榮與豪邁.中國隊以32金17銀14銅的驕人戰績不但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使我們看到了一種崇高的精神.讓我們看看在那一塊塊金牌背後隱藏著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麗:回眸一笑,金牌背後親情無價
射擊小將杜麗的最後神勇一槍,為中國代表團奪得首枚金牌.大家忘不了,奪冠後杜麗的回眸一笑是多麼動人,鳳凰衛視的名嘴竇文濤更是用「傾國傾城」來形容這位美麗的姑娘.可有誰知道,這動人的微笑背後有著多少汗水與淚水.
1994年冬,才12歲的杜麗剛去沂源縣歷山中學讀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師慧眼識珠,將她選拔到縣業余體校射擊隊當上了一名射擊運動員.
「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這是父親杜兆祥經常和杜麗說的一句話.這位軍人出身的老公安,當女兒面時說話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風、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杜麗.剛起步練習舉槍時,體校里槍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槍.為此,杜麗就常在家裡舉磚頭練臂力,動作單調又乏味.每每看到女兒那疲憊的眼神,杜兆祥心軟了,可口氣不軟,因為他深知每一點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這一練,使杜麗在1996年進入淄博市競技體校.市體校射擊隊的訓練條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沒有空調,又不能開風扇.隊員們穿著厚厚的服裝,每次訓練完,背上起滿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練和隊友從沒聽杜麗叫過苦.
進入體校時杜麗須交近7000元的學費,而她每月的生活費又要300多元,外出觀摩比賽還要自己掏錢.這對母親下崗,父親每月600多元工資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可為了女兒的前途,杜兆祥夫妻倆不惜東湊西借,省吃儉用從嘴裡攢,就這樣那年家裡仍欠債6000多元.由於生活拮據,杜麗的媽媽打過草繩、賣過煎餅,好幾年夫妻倆沒買過新衣服.在市競技體校訓練時,杜兆祥每隔半個月就來看她一次,為省幾個車錢,他都是從汽車站步行到學校.杜麗進了省隊後,老杜去看女兒仍是從長途汽車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的境遇和親人的關懷讓杜麗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麗走進省射擊隊,2002年2月又跨入國家隊門檻,而且成績直線上升.她曾獲得世界盃上海站10米氣步槍銅牌和美國站3×20米運動步槍銅牌、釜山亞運會3枚金牌,直至榮獲雅典奧運會首枚女子10米氣步槍金牌.
王義夫:「六朝槍王」,打造射場不老傳奇
舉槍、瞄準、射擊,然後再舉槍,當你將這些乏味的動作連續做上20年,不論你能否站上領獎台,你都已經成為一個無愧的王者.
44歲的王義夫在職業生涯中經歷了太多磨難,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後折磨他長達12年.面對疾病的糾纏,他回報的卻是一枚枚沉甸甸的獎牌.6次出擊奧運,拿到5枚獎牌,這在世界奧運史上都是個奇跡.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奪冠後,王義夫的靜脈血管萎縮使得他大腦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腦部供血嚴重不足的他經常出現頭暈、迷糊的症狀,而且一旦換環境休息不好的話,就會發燒、臉腫.8年前坐著輪椅前往亞特蘭大、昏倒在賽場的那一幕,只是王義夫12年來一直與病痛做斗爭的一個片段.在4000多個日日夜夜裡,這位六朝「老槍」無時無刻不經受著頭暈、肩痛、腰痛的折磨,視力從0.3一直下降到現在的不足0.1!可他還笑言:「我可能都夠殘奧會的標准了.」在雅典,命運女神終於將最寶貴的禮物送給了他,王義夫的堅持得到了回報.
王義夫、張秋萍夫婦無疑是運動場上顯眼的一對.作為國家射擊隊的隊友,1986年他倆組成了家庭,但他們仍然住在宿舍里,吃運動灶,只有周末的時候才能團聚.雖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義夫還是不改一口地道的東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妻子張秋萍則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靜而又溫婉.他們的結合形成了一種互補.王義夫脾氣急,張秋萍就溫言細語地勸慰他,時間一長,王義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學著做起了細心的好丈夫.賽後王義夫動情地說:「她不僅是我的妻子,還是我的教練.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妻子管著我——生活上有她照顧,技術上有她指點,因此這塊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應該全部獻給她.」
重病纏身的王義夫也許早就老了,可是當無數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時,王義夫又扛起了這份厚重的希望.奪冠後,王義夫更是面帶微笑地告訴記者:「如果需要,我會繼續打下去.」射擊場上永遠的王者,王義夫當之無愧!
張國政:愛情宣言,老婆是最不容易的
舉重對於張國政來說是獲得快樂的源泉,正是這種快樂,使得賽場上的張國政排除所有顧慮和壓力,為幾天來優勢項目紛紛落馬的中國軍團拿到了這枚意義非凡的金牌.大家忘不了,在第3次試舉時,由於腰傷而痛苦倒地的他是在兩名工作人員的攙扶下才走下台的.這枚金牌,著實得來不易啊.
對於舉重運動員來說,賽前最痛苦的莫過於減體重了.而這次在雅典,張國政恰恰是所有運動員里減得最多的.說起那段日子,張國政感覺真是不堪回首:「可別提那段日子了,太痛苦了!一周的時間里減掉了7.2公斤,最後4天根本什麼都沒吃.比賽完,我覺得我的胃都要穿孔了!」
賽場外的張國政其實是個單純率真的人,好比他在賽後當著所有人叫電話那頭的妻子「寶寶」,並毫不羞澀地說「老婆,我愛你」,似乎完全不像內斂的東方人.但在聽過太多感謝領導、感謝教練之類的賽後感言時,張國政的表白顯得天真卻令人感動.
張國政與妻子高文娟可謂是一見鍾情.1999年,張國政去看望北京體育大學的同鄉,無意中見到了當時還是北體大某班班長的高文娟.「她像一道陽光,照亮了我的生活」,張國政笑言:「我見到她,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一見鍾情.」就這樣,張國政展開了他的愛情攻勢.備戰八運會時,遠在雲南的他每天都和心愛的人交換一次書信,從未中斷.細心的關懷,加上浪漫的「鬼主意」,張國政慢慢地贏得了高文娟的心.
從相知相戀到結婚一路走來,高文娟見證了張國政事業的起色與輝煌.雖然不常見面,張國政卻格外疼愛妻子:「說真的,我老婆才是最不容易的!她比我棒多了,沒有她,我不可能有今天的!」「那個時候她的條件比我強多了,和我在一起後,我們真的是一窮二白,完全是從頭開始.可她一句怨言都沒有,默默地支持了我這么長時間!」看到張國政賽後接受采訪時哭著說:「老婆,你辛苦了」,高文娟的眼睛濕潤了.
不管對於舉重還是對於愛情,張國政都採取了最為直接的愛的方式:我愛舉重,我就好好練,即使不一定拿金牌;我愛妻子,我就告訴她,哪怕全世界都聽到!〓
羅雪娟:泳池「猛獸」,對手越強她越興奮
2年前的全運會賽場上,17歲的西子姑娘羅雪娟向泳池興奮劑黑幕公開宣戰.2年後的奧運賽場上,羅雪娟以咄咄逼人的氣勢席捲了雅典的泳池,為中國奪取了8年來的第一塊奧運游泳金牌.不僅用刻苦和實力證明了自己,也贏得了中國游泳在國際上的聲譽.
泳池中的「猛獸」是羅雪娟的自喻,但這個「猛獸」卻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猛獸」.生活中的羅雪娟是個「腿快手快不如嘴快」的率直女孩.奪冠後一句「感謝所有關心我、喜歡我和憎恨我的人」一如她那爭強好勝、我行我素的性格.「對手越強,我越興奮」,是她出征前對擔憂她的人說的.「我與西方選手最大的不同就是,總是在最後關鍵的時刻爆發,因為中國人本來就是很含蓄的.」這是她奪冠後對半決賽成績落後的釋疑.
羅雪娟的孝順是出了名的.在她還很小的時候,爸爸羅國安就因肝病而病退,一個月只有300多元工資;媽媽則是百貨公司一個普通的營業員.一家人全部的收入還不到800元,而羅爸爸的病情又一度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羅雪娟陪伴著父母一同走過了那段最艱苦的日子.在父母眼裡,羅雪娟是個聽話的乖孩子.為了給家裡省錢,她穿得比別人樸素,也不像其他女孩那樣愛吃零食.現在一有機會,羅雪娟就會陪父母逛街.外出比賽時,她也總不忘給父母帶些禮物.羅雪娟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盡自己的能力讓父母過上安心舒適的生活.
對於自己的感情生活,這位泳壇美女公開了自己的擇偶標准:「因為我在游泳隊待久了,見到好身材的帥哥多了,至少我以後的男友在這方面不要差吧.不過,話說回來,這些也不是很重要,關鍵是他要有能力,在自己的領域不說是世界級,至少也要出類拔萃.」
羅雪娟的可愛,不僅因為她驕人的成績,還因為她的直率和風趣、有才識的語言.
劉翔:追風少年,締造中國田徑神話
12秒91,這是無數中國人不能忘卻的數字,黃皮膚的中國人劉翔,令中國人自豪,讓亞洲人驕傲,全世界都為之驚嘆!當這位「風之子」披著國旗躍上百米跨欄冠軍獎台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魅力四射、健康陽光的大男孩;當他面對鏡頭,向世人宣告「中國有我,亞洲有我」時,我們感受到的,是這個天之驕子的自信與霸氣!就是這個賽場上咄咄逼人的追風少年,生活中,卻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普通鄰家男孩.
劉翔的父親劉學根是「老三屆」下鄉知青,返城後在上海市自來水公司當司機,母親吉粉花是一家食品企業的職員.
劉翔從小就非常懂事,也特別體貼父母和孝順長輩.自從劉翔有了自己的收入後,幾乎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收到過他的禮物,就連鄰居也不例外.爺爺腕上戴的手錶就是劉翔到日本比賽時買的.但令劉翔永遠無法釋懷的是,他再也沒有機會報答疼他、寵他、親手把他帶大的奶奶.
奶奶病重時正是2001年九運會前夕,白天已經到醫院看過奶奶的劉翔第二天就要離開上海.那天晚上劉翔收拾著行禮,心裡卻始終放不下住院的奶奶.晚上十一點半了,劉翔讓爸爸陪他再去一次醫院.
臨別前,泣不成聲的劉翔懇求爸爸答應他,一定要把奶奶治好.
11月23日,老人與世長辭,而此時的劉翔正在千里之外參加著比賽.家人直到他當天晚上比賽結束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第二天一早,劉翔匆忙趕到了家中,他來到奶奶遺體前,俯下身,靜靜地,久久不動.
在劉翔事後補記的訓練日記中,只有這樣一段內容:「早上6點30分,奶奶與世長辭,享年78歲.下午四乘一百米.」
現在,21歲的劉翔還是就讀於華東師范大學政法系2001級的大學生.平時,劉翔每天訓練2小時,其餘時間就像其他學生一樣,看書、上網、唱歌.
在世界田徑短跨的舞台上,我們欣喜地看到,劉翔正開始書寫著屬於他的時代!
冼東妹:青島媳婦,11年修煉終成「正果」
從1993年進入國家隊,到這次拿到雅典奧運會冠軍,冼東妹可謂「十年磨一劍」.但回顧她的運動經歷,這次奪冠其實早有「伏筆」.
冼東妹還是小隊員時就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和老隊員摔老是輸,輸了就哭.但是哭完了,就再上去和人家摔,直到摔贏對手為止.正因為有這股子拼勁,冼東妹在國內的比賽中戰績極為輝煌,而卻總是無緣世界大賽的冠軍.這次首征奧運,就一舉奪魁,難怪冼東妹的教練劉永福百感交集地說:「柔道不練上個10年,不要想拿冠軍!」用她丈夫劉波的話說:「比賽只有1分07秒,但東妹卻為之奮鬥了十幾年.」
冼東妹是名副其實的「青島媳婦」,老公劉波恰好也是練柔道出身的運動員,性格豪爽、對人體貼.早在去雅典之前,冼東妹就說如果奪冠,真的要歇歇了.因為在東妹心中有樁遺憾,就是領了結婚證後還沒有度過蜜月.
已年近30的冼東妹是在2002年亞運會之前領的結婚證,當時上午登記,下午就到了國家隊報到.因為沒有時間,當時在廣州沒有舉行結婚典禮,只在冼東妹的老家請親戚一塊兒喝了場喜酒.屈指算來,兩人認識了10年,可在一起的時間總共也只有1年多一點.冼東妹到雅典後,劉波每天都要和她通電話,不斷地鼓勵她:「我始終相信你是最棒的!」話雖這樣說,但在東妹奪冠後,這個堂堂七尺的漢子卻再也無法忍住激動的淚水.
領獎台上,冼東妹眼中的淚水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眾人之前流淚並不是這位倔強的廣東妹子的個性.幾次傷病、幾次退出然後再幾度出山,只有這位29歲的老將自己才知道這枚奧運獎牌的分量.最後一次大賽機會,冼東妹沒有錯過,一枚沉甸甸的奧運金牌,是冼東妹給自己十幾年柔道生涯的最好總結.
共鑄輝煌,奧運冠軍金牌背後的親情故事
燃情八月的雅典已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為奧運痴迷的國人心中卻還涌動著光榮與豪邁.中國隊以32金17銀14銅的驕人戰績不但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使我們看到了一種崇高的精神.讓我們看看在那一塊塊金牌背後隱藏著多少感人至深的故事吧.
杜麗:回眸一笑,金牌背後親情無價
射擊小將杜麗的最後神勇一槍,為中國代表團奪得首枚金牌.大家忘不了,奪冠後杜麗的回眸一笑是多麼動人,鳳凰衛視的名嘴竇文濤更是用「傾國傾城」來形容這位美麗的姑娘.可有誰知道,這動人的微笑背後有著多少汗水與淚水.
1994年冬,才12歲的杜麗剛去沂源縣歷山中學讀初一不久,就被周士兵老師慧眼識珠,將她選拔到縣業余體校射擊隊當上了一名射擊運動員.
「天上沒有掉餡餅的好事」,這是父親杜兆祥經常和杜麗說的一句話.這位軍人出身的老公安,當女兒面時說話不多,但他的公安作風、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杜麗.剛起步練習舉槍時,體校里槍少人多,往往大半天摸不到槍.為此,杜麗就常在家裡舉磚頭練臂力,動作單調又乏味.每每看到女兒那疲憊的眼神,杜兆祥心軟了,可口氣不軟,因為他深知每一點成功都需要汗水的浸泡.這一練,使杜麗在1996年進入淄博市競技體校.市體校射擊隊的訓練條件不是很好,酷暑天沒有空調,又不能開風扇.隊員們穿著厚厚的服裝,每次訓練完,背上起滿了痱子,花露水一用就是大半瓶,但教練和隊友從沒聽杜麗叫過苦.
進入體校時杜麗須交近7000元的學費,而她每月的生活費又要300多元,外出觀摩比賽還要自己掏錢.這對母親下崗,父親每月600多元工資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可為了女兒的前途,杜兆祥夫妻倆不惜東湊西借,省吃儉用從嘴裡攢,就這樣那年家裡仍欠債6000多元.由於生活拮據,杜麗的媽媽打過草繩、賣過煎餅,好幾年夫妻倆沒買過新衣服.在市競技體校訓練時,杜兆祥每隔半個月就來看她一次,為省幾個車錢,他都是從汽車站步行到學校.杜麗進了省隊後,老杜去看女兒仍是從長途汽車站步行5里多地去看她.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生活的境遇和親人的關懷讓杜麗早早地成熟了.
1999年,杜麗走進省射擊隊,2002年2月又跨入國家隊門檻,而且成績直線上升.她曾獲得世界盃上海站10米氣步槍銅牌和美國站3×20米運動步槍銅牌、釜山亞運會3枚金牌,直至榮獲雅典奧運會首枚女子10米氣步槍金牌.
王義夫:「六朝槍王」,打造射場不老傳奇
舉槍、瞄準、射擊,然後再舉槍,當你將這些乏味的動作連續做上20年,不論你能否站上領獎台,你都已經成為一個無愧的王者.
44歲的王義夫在職業生涯中經歷了太多磨難,疾病更是在1992年之後折磨他長達12年.面對疾病的糾纏,他回報的卻是一枚枚沉甸甸的獎牌.6次出擊奧運,拿到5枚獎牌,這在世界奧運史上都是個奇跡.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奪冠後,王義夫的靜脈血管萎縮使得他大腦供血的血管只有正常人的三分之一粗.腦部供血嚴重不足的他經常出現頭暈、迷糊的症狀,而且一旦換環境休息不好的話,就會發燒、臉腫.8年前坐著輪椅前往亞特蘭大、昏倒在賽場的那一幕,只是王義夫12年來一直與病痛做斗爭的一個片段.在4000多個日日夜夜裡,這位六朝「老槍」無時無刻不經受著頭暈、肩痛、腰痛的折磨,視力從0.3一直下降到現在的不足0.1!可他還笑言:「我可能都夠殘奧會的標准了.」在雅典,命運女神終於將最寶貴的禮物送給了他,王義夫的堅持得到了回報.
王義夫、張秋萍夫婦無疑是運動場上顯眼的一對.作為國家射擊隊的隊友,1986年他倆組成了家庭,但他們仍然住在宿舍里,吃運動灶,只有周末的時候才能團聚.雖然在北京生活了多年,王義夫還是不改一口地道的東北方言和豪爽的性情.妻子張秋萍則是典型的湘妹子,沉靜而又溫婉.他們的結合形成了一種互補.王義夫脾氣急,張秋萍就溫言細語地勸慰他,時間一長,王義夫也一改大大咧咧的急性子,學著做起了細心的好丈夫.賽後王義夫動情地說:「她不僅是我的妻子,還是我的教練.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妻子管著我——生活上有她照顧,技術上有她指點,因此這塊金牌不是一人一半,而應該全部獻給她.」
重病纏身的王義夫也許早就老了,可是當無數期待的目光投向他時,王義夫又扛起了這份厚重的希望.奪冠後,王義夫更是面帶微笑地告訴記者:「如果需要,我會繼續打下去.」射擊場上永遠的王者,王義夫當之無愧!
張國政:愛情宣言,老婆是最不容易的
舉重對於張國政來說是獲得快樂的源泉,正是這種快樂,使得賽場上的張國政排除所有顧慮和壓力,為幾天來優勢項目紛紛落馬的中國軍團拿到了這枚意義非凡的金牌.大家忘不了,在第3次試舉時,由於腰傷而痛苦倒地的他是在兩名工作人員的攙扶下才走下台的.這枚金牌,著實得來不易啊.
對於舉重運動員來說,賽前最痛苦的莫過於減體重了.而這次在雅典,張國政恰恰是所有運動員里減得最多的.說起那段日子,張國政感覺真是不堪回首:「可別提那段日子了,太痛苦了!一周的時間里減掉了7.2公斤,最後4天根本什麼都沒吃.比賽完,我覺得我的胃都要穿孔了!」
賽場外的張國政其實是個單純率真的人,好比他在賽後當著所有人叫電話那頭的妻子「寶寶」,並毫不羞澀地說「老婆,我愛你」,似乎完全不像內斂的東方人.但在聽過太多感謝領導、感謝教練之類的賽後感言時,張國政的表白顯得天真卻令人感動.
張國政與妻子高文娟可謂是一見鍾情.1999年,張國政去看望北京體育大學的同鄉,無意中見到了當時還是北體大某班班長的高文娟.「她像一道陽光,照亮了我的生活」,張國政笑言:「我見到她,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一見鍾情.」就這樣,張國政展開了他的愛情攻勢.備戰八運會時,遠在雲南的他每天都和心愛的人交換一次書信,從未中斷.細心的關懷,加上浪漫的「鬼主意」,張國政慢慢地贏得了高文娟的心.
從相知相戀到結婚一路走來,高文娟見證了張國政事業的起色與輝煌.雖然不常見面,張國政卻格外疼愛妻子:「說真的,我老婆才是最不容易的!她比我棒多了,沒有她,我不可能有今天的!」「那個時候她的條件比我強多了,和我在一起後,我們真的是一窮二白,完全是從頭開始.可她一句怨言都沒有,默默地支持了我這么長時間!」看到張國政賽後接受采訪時哭著說:「老婆,你辛苦了」,高文娟的眼睛濕潤了.
不管對於舉重還是對於愛情,張國政都採取了最為直接的愛的方式:我愛舉重,我就好好練,即使不一定拿金牌;我愛妻子,我就告訴她,哪怕全世界都聽到!〓
羅雪娟:泳池「猛獸」,對手越強她越興奮
2年前的全運會賽場上,17歲的西子姑娘羅雪娟向泳池興奮劑黑幕公開宣戰.2年後的奧運賽場上,羅雪娟以咄咄逼人的氣勢席捲了雅典的泳池,為中國奪取了8年來的第一塊奧運游泳金牌.不僅用刻苦和實力證明了自己,也贏得了中國游泳在國際上的聲譽.
泳池中的「猛獸」是羅雪娟的自喻,但這個「猛獸」卻是世界上最漂亮的「猛獸」.生活中的羅雪娟是個「腿快手快不如嘴快」的率直女孩.奪冠後一句「感謝所有關心我、喜歡我和憎恨我的人」一如她那爭強好勝、我行我素的性格.「對手越強,我越興奮」,是她出征前對擔憂她的人說的.「我與西方選手最大的不同就是,總是在最後關鍵的時刻爆發,因為中國人本來就是很含蓄的.」這是她奪冠後對半決賽成績落後的釋疑.
羅雪娟的孝順是出了名的.在她還很小的時候,爸爸羅國安就因肝病而病退,一個月只有300多元工資;媽媽則是百貨公司一個普通的營業員.一家人全部的收入還不到800元,而羅爸爸的病情又一度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羅雪娟陪伴著父母一同走過了那段最艱苦的日子.在父母眼裡,羅雪娟是個聽話的乖孩子.為了給家裡省錢,她穿得比別人樸素,也不像其他女孩那樣愛吃零食.現在一有機會,羅雪娟就會陪父母逛街.外出比賽時,她也總不忘給父母帶些禮物.羅雪娟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盡自己的能力讓父母過上安心舒適的生活.
對於自己的感情生活,這位泳壇美女公開了自己的擇偶標准:「因為我在游泳隊待久了,見到好身材的帥哥多了,至少我以後的男友在這方面不要差吧.不過,話說回來,這些也不是很重要,關鍵是他要有能力,在自己的領域不說是世界級,至少也要出類拔萃.」
羅雪娟的可愛,不僅因為她驕人的成績,還因為她的直率和風趣、有才識的語言.
劉翔:追風少年,締造中國田徑神話
12秒91,這是無數中國人不能忘卻的數字,黃皮膚的中國人劉翔,令中國人自豪,讓亞洲人驕傲,全世界都為之驚嘆!當這位「風之子」披著國旗躍上百米跨欄冠軍獎台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魅力四射、健康陽光的大男孩;當他面對鏡頭,向世人宣告「中國有我,亞洲有我」時,我們感受到的,是這個天之驕子的自信與霸氣!就是這個賽場上咄咄逼人的追風少年,生活中,卻是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普通鄰家男孩.
劉翔的父親劉學根是「老三屆」下鄉知青,返城後在上海市自來水公司當司機,母親吉粉花是一家食品企業的職員.
劉翔從小就非常懂事,也特別體貼父母和孝順長輩.自從劉翔有了自己的收入後,幾乎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收到過他的禮物,就連鄰居也不例外.爺爺腕上戴的手錶就是劉翔到日本比賽時買的.但令劉翔永遠無法釋懷的是,他再也沒有機會報答疼他、寵他、親手把他帶大的奶奶.
奶奶病重時正是2001年九運會前夕,白天已經到醫院看過奶奶的劉翔第二天就要離開上海.那天晚上劉翔收拾著行禮,心裡卻始終放不下住院的奶奶.晚上十一點半了,劉翔讓爸爸陪他再去一次醫院.
臨別前,泣不成聲的劉翔懇求爸爸答應他,一定要把奶奶治好.
11月23日,老人與世長辭,而此時的劉翔正在千里之外參加著比賽.家人直到他當天晚上比賽結束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第二天一早,劉翔匆忙趕到了家中,他來到奶奶遺體前,俯下身,靜靜地,久久不動.
在劉翔事後補記的訓練日記中,只有這樣一段內容:「早上6點30分,奶奶與世長辭,享年78歲.下午四乘一百米.」
現在,21歲的劉翔還是就讀於華東師范大學政法系2001級的大學生.平時,劉翔每天訓練2小時,其餘時間就像其他學生一樣,看書、上網、唱歌.
在世界田徑短跨的舞台上,我們欣喜地看到,劉翔正開始書寫著屬於他的時代!
冼東妹:青島媳婦,11年修煉終成「正果」
從1993年進入國家隊,到這次拿到雅典奧運會冠軍,冼東妹可謂「十年磨一劍」.但回顧她的運動經歷,這次奪冠其實早有「伏筆」.
冼東妹還是小隊員時就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頭,和老隊員摔老是輸,輸了就哭.但是哭完了,就再上去和人家摔,直到摔贏對手為止.正因為有這股子拼勁,冼東妹在國內的比賽中戰績極為輝煌,而卻總是無緣世界大賽的冠軍.這次首征奧運,就一舉奪魁,難怪冼東妹的教練劉永福百感交集地說:「柔道不練上個10年,不要想拿冠軍!」用她丈夫劉波的話說:「比賽只有1分07秒,但東妹卻為之奮鬥了十幾年.」
冼東妹是名副其實的「青島媳婦」,老公劉波恰好也是練柔道出身的運動員,性格豪爽、對人體貼.早在去雅典之前,冼東妹就說如果奪冠,真的要歇歇了.因為在東妹心中有樁遺憾,就是領了結婚證後還沒有度過蜜月.
已年近30的冼東妹是在2002年亞運會之前領的結婚證,當時上午登記,下午就到了國家隊報到.因為沒有時間,當時在廣州沒有舉行結婚典禮,只在冼東妹的老家請親戚一塊兒喝了場喜酒.屈指算來,兩人認識了10年,可在一起的時間總共也只有1年多一點.冼東妹到雅典後,劉波每天都要和她通電話,不斷地鼓勵她:「我始終相信你是最棒的!」話雖這樣說,但在東妹奪冠後,這個堂堂七尺的漢子卻再也無法忍住激動的淚水.
領獎台上,冼東妹眼中的淚水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但是在眾人之前流淚並不是這位倔強的廣東妹子的個性.幾次傷病、幾次退出然後再幾度出山,只有這位29歲的老將自己才知道這枚奧運獎牌的分量.最後一次大賽機會,冼東妹沒有錯過,一枚沉甸甸的奧運金牌,是冼東妹給自己十幾年柔道生涯的最好總結.

閱讀全文

與關於孝順的反面事例簡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機場六月份養老金有什麼優惠 瀏覽:678
長沙縣企業養老金查詢個人賬戶 瀏覽:782
老人家反復快死 瀏覽:381
重陽節社區帶居民體檢活動預案 瀏覽:206
父母被鄰居暴打後續該怎麼處理 瀏覽:178
周末父母升職多少集 瀏覽:800
曲靖養生湯鍋怎麼樣 瀏覽:286
80歲老人psa指標高 瀏覽:855
安徽最大養老院 瀏覽:177
老年大學教材英語 瀏覽:662
居民養老交15年多少年回本 瀏覽:719
父母不同意自己也迷糊怎麼辦 瀏覽:389
老年人一年裡反復輕微咳嗽 瀏覽:299
重陽節警察 瀏覽:253
珠海惠州哪個養老好 瀏覽:395
廠長退休金 瀏覽:420
河北冒領養老金 瀏覽:560
臨床課題設計方案老年痴呆 瀏覽:591
長壽之鄉可以用什麼體現 瀏覽:78
2016年北京養老金調整最新消息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