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孝順孝敬 > 孝順好兒女事跡

孝順好兒女事跡

發布時間:2022-08-10 23:42:04

㈠ 中國好兒女的事跡有哪些

岳飛精忠報國

㈡ 孝老愛親的事跡材料

孫朋美事跡

孫朋美,女,1947年7月出生,天橋區沃家社區金荷苑小區居民。
1967年,孫朋美嫁給了王玉蘭老人的兒子隗東城。由於家庭負擔重,婆婆王玉蘭積勞成疾,很早就落下了一身病。孫朋美嫁過來後,伺候公公婆婆、料理家務的重擔就落到了她的肩上。當時生活很困難,孫朋美要一邊工作,一邊料理家務,還要精心照顧婆婆。婆婆常年腸胃不好,孫朋美就自己省吃儉用省下錢來調理好婆婆的飲食,常常是婆婆吃過後她再吃。公公去世那年,婆婆天天以淚洗面,孫朋美就時刻守在她的身邊,並安慰婆婆說:一定會照顧好她的晚年生活。
有一天,她從廠里下班回家,看到婆婆慌忙將床單往床底下塞,她擔心婆婆生了什麼病,就在婆婆不在的時候,去婆婆床底下拿出了床單,這才發現婆婆大小便失禁了。床單臭烘烘的,她顧不上惡心,趕緊拿出去將床單洗的乾乾凈凈。婆婆回來發現自己的床單被兒媳婦洗了,坐在板凳上哭了起來,孫朋美安慰婆婆說:「媽,這是我應該做的,我會好好孝敬您的。」婆婆因常年腸胃不好,經常大小便失禁,她從沒有因此指責過、嫌棄過婆婆,每次都給老人洗得乾乾凈凈。孫朋美四十多年如一日伺候著有病卧床的百歲婆婆王玉蘭。
如今,在兒媳婦孫朋美的悉心照料下,103歲的王玉蘭老人身體依然健康,鄰居們都知道王玉蘭家有個孝敬婆婆的好兒媳。現在要是有人問王玉蘭老人長壽的秘絕是什麼,老太太肯定會很自豪的說:「得有個像俺這樣的好兒媳婦才行。」
孫朋美同志先後被評為「中華孝親敬老之星」,濟南市「十佳孝老愛親好兒女」,被天橋區評為「敬老之星」和「天橋區孝老敬親模範」。

楊玉西,50歲,是一名退休職工。家住長興園。楊雨西同志自從1983年與丈夫結婚後,20多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照顧家庭,婆媳關系親密勝過親生女兒。
結婚時,由於婆家兄弟姐妹多,加之當時經濟條件比較差,家庭生活不太富裕,楊雨西決定婚事新辦,一切從簡,取消了在賓館預訂的婚宴,僅僅雙方親戚在一起吃餐飯,就算將婚事辦了。對此,她受到了婆家和鄰居們的好評。婚後她們跟公婆一起住,由於婆婆身體不好,緊張的工作之餘,她包攬了家裡的大部分家務。後來,她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兒兒,一家老小更是其樂融融。
婆婆由於早年守寡,一個人將三個子女拉扯大,大半生的窮苦日子,讓她落下了不少的病根,有冠心病、哮喘、高血壓等多種嚴重疾病,為了讓婆婆身體健康,她和丈夫一起帶她四處求醫問葯。婆婆每月的門診醫療費用都在600元上,而退休工資僅區區500多元,有時婆婆獨自一個人看了病,覺得葯費太高,不捨得買葯吃,她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她想了一個辦法,只要時間允許,每次都親自陪婆婆去醫院看病,看完病後,先將婆婆送回家,她一個人再去醫院劃價拿葯,然後總是對婆婆說,現在葯價又降了,您的退休工資足夠買葯了,我們也不用給您貼錢了,讓婆婆覺得沒有增加家裡的經濟負擔,也安心多了。而實際上,她用自己並不多的工資收入支付了婆婆所有的醫療費用,而她自己在生活上則是能省就省,勤儉持家。近年來,隨著婆婆的年歲越來越高,朱小華還特意為老太太買了電子血壓計、家用氧氣瓶等家庭醫療器具。在飲食上,她也是盡量就著婆婆的口味來,精心安排適合老年人吃的食譜,老太太對媳婦是打心眼裡喜歡。長時間同婆婆的和睦相處,她們有了許多的相似之處,如:性格越來越像,都是大大咧咧的,直爽子、樂觀派;共同的愛好也越來越多,喜歡相同的電視劇,同一個影星、同一種類型的歌曲,就連喜歡吃的東西都一樣。婆婆常說「我有這個媳婦真是晚年得福!」20多年的朝夕相處,她和婆婆從沒有紅過臉。耳濡目染,兒子也很孝順老人,有好吃的總忘不了奶奶,時常給奶奶捶背按腰,端茶送水,講小故事給奶奶聽,把老太太樂得合不攏嘴。
楊玉西對「孝順」有著自己獨特的理解:孝順不僅僅是讓老人吃好穿好,還要給予老人更多的精神關懷,讓老人氣順,心情好比什麼都重要。作為媳婦,要做到盡善盡美的「孝順」是不可能,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終會有回報的。

㈢ 現代孝順父母事跡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我聽我爸爸說過一個孝敬父母的事例。

那個人大概跟我爸年紀差不多,在一個什麼鄉還是縣的當幹部,老家在鄉下,離工作單位很遠。騎自行車要半天到一天的工夫。

這個人每周周末都會騎自行車回老家,不管刮風下雨。回了老家就往炕頭上一坐,點根煙,聽他老母親嘮叨、說話。老太太七八十歲了,口齒也不太清楚,而且關心的都是些小農瑣事,還有家裡的狗跑出去了,昨天摘了筐黃瓜賣了,家裡雞不下蛋等等。他就那麼聽著,偶爾應兩聲。

跟那人在城裡的工作和他的閱歷相比,這些事情毫無意義,如果放在美國人身上,肯定會惱了。但那人一點都不煩,盡管他也不喜歡聽。他就是坐在炕頭上,聽他媽嘮叨半天,就為陪著他媽。因為他知道他媽想他,喜歡經常能看見他;他媽也知道他兒子理解他。

就這樣,年復一年。那人用最簡單的方法盡自己的孝心。娘兒倆往炕頭上一坐,就開始聊。一個說,一個聽,簡單而悠閑。這比任何華麗詞藻所堆積出來的孝道都感人,因為它能靜靜的沁到人們的心裡去。

她一直在做學生———尹惠玲(女,53歲,西安市革命公園退休職工)

今年53歲的尹惠玲,30年如一日照顧婆婆。退休之後,本身也到了含飴弄孫的年紀,但為了照顧老人,還是在做好兒媳婦的同時,努力的去學習再學習,當個年齡最大、涉獵最雜的好「學生」。只要與老人生活相關的,她都認真聽認真記,多方查詢了解有關老年人的心理狀態和科學的生活常識,老人的飯菜更是時常翻新……由於她體貼入微的照料,年過10

8歲的婆婆陳鳳英老人現在依然身體硬朗,五代同堂的大家庭親密而和睦,成為社區街坊的佳話。

家中三代都誇她———趙滿玲(女,43歲,閻良區荊山路小學教師)

2004年被評為「陝西省十佳好媳婦」的趙滿玲,今年又被評為「十佳孝順兒女」,笑臉之後是操勞照顧一家三代的辛苦。婆婆早年患病在床,為方便照顧,她將公婆接到學校宿舍和自己一起住,課間周末,盡量抽空陪伴。不但照顧老人,家中的三個小叔也要她照顧,三弟媳婦身患絕症,家中的洗衣做飯、照看孩子,就都由她來接過……這個多次被評為學校、區級優秀教師的好園丁,在家裡,三代都誇她。

丈夫在外甭操心公婆———張新利(女,44歲,藍田縣藍天關鎮新寨村四組村民)

1983年,張新利嫁到新寨村楊家,家庭情況不好,丈夫想多賺點錢又不敢外出打工:公公患有腦血栓病,婆婆又雙目失明。「你走吧,我一定把公婆照顧好。」丈夫這一出去就是半年甚至一年,屋裡屋外就她一人忙活,她給完全癱瘓、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喂飯、洗衣、擦身、按摩、端屎端尿,直到公公安詳去世,送葬那天,鄰里兄長為她披紅全村人無不稱贊。對雙目失明的婆婆,她從此更細心照料,為老人買來收音機、秦腔錄音帶,晚上和老人睡在一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梁麗莉(女,45歲,灞橋區灞橋街辦敬老院工作人員)

梁麗莉的孝順兒女稱號,是眾多老人一起推薦的,她是很多老人共同的好兒女。敬老院的老人中90%患有癱瘓、尿失禁、腦血栓後遺症等疾病,80多歲的黃志傑老人,偏癱多年,經常大便不暢,看到老人痛苦的樣子,她多次給老人摳屎,老人不好意思的對她說:閨女,難為你了,這是俺親兒女都難做到的事啊!在灞橋街辦敬老院工作的6年裡,敬老院的老人來來往往,每個都把她當成了親女兒,不僅如此,她還義務贍養了農村五保戶和社會孤寡老人13人……

給兒女做個好榜樣———孫翠琴(女,54歲,高陵縣通遠鎮火箭村村民)

「我這十幾年的命,都是兒媳婦給的。」孫翠琴的婆婆這樣說。1989年,73歲的婆婆腦血栓落下後遺症,醫生斷言這個年紀的人最多活兩三年。孫翠琴一聲不吭,要從病魔手裡奪回婆婆:一日三餐,家裡的口味完全是婆婆的喜好;怕婆婆得褥瘡,她三天兩頭給老人換洗,鄰村的娘家她卻難得去一次。在她的言傳身教下,已出嫁的孫女給老人送來了收音機和磁帶,在外打工的孫子買回彩電時也要叮囑:這是給奶奶買的……

大嫂的兒女喚她「媽媽」———康秀梅(女,48歲,戶縣甘河鎮北板村村民)

公婆對她滿意的挑不出毛病,家裡同輩也是伸出大拇指。幾年前,大嫂在醫院生產時難產去世,留下一個六歲的女兒和嗷嗷待哺的嬰兒,此時康秀梅的女兒也在襁褓中未斷奶,但她二話沒說,將兩個孩子接到自己身邊,用本該屬於女兒的乳汁哺育侄兒,幾年後,大哥再婚,但兩個孩子卻怎麼也不肯回去,他們只認康秀梅這一個「媽」,而康秀梅也再一次用母親的胸懷接納了他們……

婆婆好了她卻病了———張玲如(女,57歲,西安市東倉門社區工作人員)

18年前,張玲如的婆婆患腦血栓進了醫院,丈夫在外地工作,一雙兒女上學讀書,醫院家裡兩頭跑。婆婆病情穩定回到家後,婆婆的理發、洗頭洗腳洗澡換衣,剪指甲修腳,全由她一個人來干,十八年來,一直行動不便的婆婆並沒有邋遢的病態,鄰居都誇老人家精神頭越來越好,85歲的婆婆如今已能基本自理。而她卻累的頸椎有了毛病,手腕也常常疼的碗都端不動……

白發兒子感動繼母———馬世儉(男,70歲,華山社區退休職工)

馬世儉是這次評選出的孝順兒女中年紀最大的一位,今年已70歲,頭發也有些花白了。父親去世後,對繼母一直很尊敬的他,每天三趟飯、兩趟水,刮風下雨、酷暑嚴寒,整整送了四年,早晚還要來問候、陪老人聊聊。2001年,馬世儉把身體越來越不好的老人接到家中,老人經常頭疼昏迷,偶爾清醒時,嘴裡說不清,手指著滿頭白發的孝順兒子,只是止不住流淚。

兩家老人一起住———王桂華(女,54歲,昆侖一分廠退休職工)

脾氣不好的婆婆腦出血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親又腦中風造成半癱,行走艱難。兩邊跑的王桂華太累了,索性將兩個老人都請到自己的家裡,一起照顧,老親家互相聊天也可以解悶。但這樣卻苦了王桂華,不是母親頭疼,就是婆婆尿失禁,做飯要做雙份,幫著婆婆洗頭洗澡,還要幫助母親揉腿腳活血、室內活動……病情好轉的老人連自己的家都不願意回了,「這里就是我們的家,不走了,跟定你了」。

殘疾兒子醫術敬老———張煥茹(男,45歲,西安市長安東大衛生所工作)

張煥茹是參加十佳孝順兒女表彰大會時,惟一一位需要人攙扶的。「這樣的兒子怎麼孝順父母啊?」很多人見了他就會這樣想。確實,因小兒麻痹症導致下肢癱瘓的他,因不能從體力上照顧父母而慚愧。父親癱瘓後,一次從炕上翻落下來,他使盡全身力氣也沒能把父親扶上炕,父子抱頭痛哭。但他一身醫術,從1974年起便在村合作醫療站工作,所以經常給父母針灸、按摩、熬湯葯,希望為父母減輕痛苦。村裡的老人看病,不收診斷費、掛號費、注射費、敷葯費,1995年,300多名老人聯名送來「存赤子心、獻敬老情」的牌匾…

㈣ 黃建雄的人物事跡

英烈生平事跡
一名共產黨員的抉擇
——記福建省公安廳外聯辦秘書科副科長黃建雄同志先進事跡
2005年7月15日,在福州閩侯綠洲家園閩江水域,一名年輕優秀的人民警察在群眾的生命處在危險的生死時刻,毅然捨生忘死,挺身而出,將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把死的災難留給了自己,付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他,就是年僅31歲的福建省公安廳外聯辦秘書科副科長黃建雄同志。
「他是一個好人啊,他離岸邊最近,僅僅才十多米,又套著救生圈,可是為了救人,就這么走了,可惜啊!」一名在岸邊不遠的地方目睹事件全過程的婦女噙著淚珠喃喃地說,「就是在他自己也遇到危險後,他還有兩個自救機會!一個是重新拿回救生圈,另一個是迅速靠岸。」說到這里,這位婦女哽咽了,「我恨自己不能拉他一把!」
面臨抉擇 捨己救人2005年7月15日下午6時許,黃建雄同志在福州閩侯綠洲家園閩江水域游泳鍛煉,為安全起見,他還專門在身上綁了一個救生圈。正當他向江中游去的時候,忽然聽到距五十米外有人呼救(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職工林賢明)。求救即是命令,沒有絲毫猶豫,黃建雄同志立即向求救者游去,30米,25米,20米……黃建雄同志奮力游向求救者。當時正值閩江漲潮,潮水一浪接過一浪,對水性一般的黃建雄同志來說,每向前游進一米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時間一秒一秒過去,林賢明的情況也變得越來越危急,求救的聲音已經十分微弱。此時的情景已不容黃建雄同志多想,他顧不得自己水性不好,毅然解下身上的救生圈向林賢明拋去,並高喊「不要慌,把救生圈拿去」。然而,事與願違,由於在水中無法使力以及江面風大,救生圈沒有落到林賢明的身邊。救人心切,此時已經精疲力盡的黃建雄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救到人!拋開救生圈後的他游得近乎「瘋了」,當黃建雄同志游到離時浮時沉的林賢明四、五米的地方,眼看著就要夠到林賢明時,忽然,他自身也出現緊急情況,彷彿身上綁縛了千斤重錘,身子也很快向江水中下沉,此時,黃建雄仍奮力拍水,努力向林賢明同志游去,同時,向其他同志大喊:「我不行了,快救他」。然而,在劉小明和另外一名泳者趕到之前,一切都為時太晚,黃建雄同志和林賢明已先後被江水吞沒。
「我不行了,快救他!」這就是黃建雄同志留下的最後一句話,也是一名共產黨員的臨終話語。
「一切來得太突然了!」同行鍛煉的劉小明同志哽咽道,「聽到求救聲之後,我和另外一名也在附近游泳的人從不同方向趕過去救人,我們還在三、四十米開外的時候,他已經快游到那個人(林賢明)的地方了。也不知道怎麼的,他自己就不行了。」「他是帶著救生圈下水的。」「在黃建雄自身遇到危險後,他完全有機會自救,或者先自救再施救。當時,救生圈就在幾米開外,而離他最近的岸邊也不過十來米。」周邊群眾紛紛議論。
是的,正是在這種危急時刻,一名共產黨員做出了自己的選擇。面對群眾的求救,他毅然將救生圈拋向了求救者,選擇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之後,在救生圈被風吹飄的情況下,他既沒有向岸邊游去,也沒有向落在幾米開外的救生圈游去,他顧不上自身的安危,來不及想那懷著七個月身孕的愛妻以及等著他回家的年邁雙親,毫不猶豫地選擇游向求救者。是黨性,是人民警察的責任,使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人民群眾需要他的地方!黃建雄同志就這樣永遠告別了他所深愛的公安事業,永遠告別了自己的戰友、家人和朋友,以及他那還有3個月就將出生的孩子。
黃建雄同志遇難後,搜救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著,親友、同事和現場群眾的心綳得緊緊的,很多群眾自發潛入水中搜尋著英雄,岸上的群眾一遍遍地呼喚著黃建雄的名字。人們多麼希望奇跡能夠出現啊!他才31歲,再過三個月就該做爸爸了,鄉下老家年邁的老奶奶還念叨著好久沒看到孫子呢!當晚22時許,黃建雄同志的遺體終於在事發地點附近被打撈上來。出水的黃建雄,緊握雙拳,似乎還在為他生前尚未完成的使命而努力著。天地為之動容!
懷著無比沉痛的心情,沿著英雄走過的足跡,我們含淚記錄著建雄同志生前那一件件令人感動的事跡。
志存高遠 無私奉獻黃建雄同志,1974年6月20日出生在福建省東山縣的一個海邊小鎮,家境艱難。但他從小勤奮好學,志向遠大,希望有朝一日能穿上橄欖綠。1994年,黃建雄如願考入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就讀中文系。在大學學習期間,黃建雄刻苦學習公安業務知識,堅持體能鍛煉,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修養,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三好學生」,1998年8月,黃建雄同志憑著過硬的綜合素質考入福建省公安廳外聯辦,先後擔任秘書科科員、副科長。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單位,黃建雄始終做到尊敬領導、團結同志、與人為善、樂於助人,贏得了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特別是參加公安工作後,他虛心學習、謙慎待人;他工作勤懇、扎扎實實;他熱忱為民、肝膽相照;他恪盡職守、無私奉獻,把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獻給他熱愛的公安事業。黃建雄心繫群眾,每逢為災區、為困難同事捐款,他都慷慨解囊,毫不猶豫地奉獻出一份愛心;他心地善良,見到給流落街頭的乞丐,主動掏錢買好饅頭送過去;他助人為樂,在北京火車站看到殘疾人行動不便,主動幫助推輪椅車;他正氣凜然,在東街口遇到竊賊團伙作案,高喊「住手,我是警察!」竊賊聞聲逃竄;哪怕是執行公務,在深圳街頭遇到同樣情況他也是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
熟悉黃建雄的同學都知道,黃建雄的家中有年邁的老祖母,僅靠父親退休工資支撐家庭,因家中十分困難。在讀大學的時候,家裡每個月給他的生活費僅幾十元,有時家裡甚至連錢都寄不出來,學校每個月50多塊的津貼成為他生活費的主要來源。可是,當別人有困難的時候,他仍然十分樂意地去幫助別人。1996年的夏天,系裡一位同學不幸患上了白血病,急需大筆錢治療。得到這一消息,黃建雄二話沒說捐出了100元錢。要知道,這100元錢是他回家的路費,那年夏天他就留在學校幫系裡整理檔案。同班同學回憶道,黃建雄當時僅說了一句話:挽救生命是件大事,100元錢盡管起不到很大作用,但代表著我的一片心。生活上的拮據,從未讓黃建雄低頭,反而激發他更加努力地學習。每次考試,他總是名列前茅,大學四年,他多次獲得學校獎學金和榮譽稱號。為了給自己樹立一個奮斗目標,他在大二時就向中文系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並於1998年3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
熟悉黃建雄的同事都知道:在父母眼裡,黃建雄是個孝順兒子;在妻子眼裡,黃建雄是模範丈夫。在他們眼裡,黃建雄是好同志。「他是一個好同志」,這是大家提到黃建雄同志時說得最多的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因為家境貧寒,黃建雄養成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年紀輕輕就知道為家庭、為父母分擔憂愁。參加公安工作以來,他每月都將剩餘的工資匯到家裡,用以償還家中的所欠債務。妻子原是東山縣銅陵鎮的小學教師,工資不高。由於長年的兩地分居,黃建雄同志把更多的時間奉獻給了工作,更多地為同志們分憂解難。每逢同志們出差在外,或者節假日,他經常放棄寶貴的假期,犧牲難得與家人團聚的機會,主動承擔值班任務,給同志們多點和家人團聚的時間。由於工作原因,黃建雄很少能夠回家。但只要回家,他總是搶著挑水、洗衣服,生怕父母吃虧。就在黃建雄犧牲前一個禮拜,他送妻子回老家待產,還搶著和父母幹活。在我們清點英雄遺物的時候,大家無不為之落淚。黃建雄生前穿的最貴的衣服是妻子送給他的一套價值500多元的西裝;一把把柄開始生銹的刮鬍刀已伴他從大學走到現在;而妻子上月剛給他買的新皮鞋,直到他犧牲後才由妻子幫他穿上……
勇挑重擔 敢打硬仗黃建雄每天都在腳踏實地的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參加公安工作以來,他堅持用一名共產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身體力行地實踐自己的入黨誓詞,在黨的教育下,在人民警察光榮的崗位上,不斷成長為一名好黨員、好警察。在秘書科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他虛心好學,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踏踏實實地做好本職工作。外聯工作是默默無聞的,工作性質決定了外聯民警不可能像其他警種一樣,因為破獲大案、要案而名聲大震,而秘書科的工作多是日常的、事務性的工作,瑣碎繁雜,黃建雄同志始終對工作滿懷熱情,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地完成領導交辦的任務,做好辦里的後勤保障工作。工作之餘,黃建雄同志很注重學習,在計算機應用等方面不斷摸索、鑽研,在同志們遇到問題、困難時,他都細心、耐心地為同志們解答。工作期間,黃建雄同志先後主動請纓參加「三項教育」工作組和「五條禁令」工作組,由於工作任務繁重,他主動放棄了多個節假日,更兩次延遲了婚期。他積極肯干、甘於奉獻的精神受到了工作組領導和同志們的一致好評。2003年提任副科長後,他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在科里人手少、工作任務更重的情況下,他仍然承擔每天交換文件、取密碼電報等瑣碎的事務性工作而毫無怨言。
2004年10月,因工作需要,黃建雄同志被抽調到省廳專項工作組。參加專項工作後,黃建雄同志為了盡快進入新的工作角色,主動向辦領導提出申請,參加了公安部一局在珠海舉辦的專門培訓班並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在赴前沿工作前的動員會上,黃建雄同志表示:「該專項工作是這些年來專項工作時間最長、任務最艱巨的一次大會戰,中央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作為一名參加專項工作的新兵,有幸參加這樣的大會戰,是辦領導對我的高度信任。我不會辜負領導的期望,一定會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實踐中,完成好各項工作任務,並在工作實踐中虛心向老同志學習,通過工作鍛煉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為今後長期的工作打下更加扎實的基礎。」
通過政治和業務考核,外聯辦領導決定將黃建雄同志正式調入專項工作組工作,並要求他為主負責工作組的文秘及後勤保障工作。工作中,黃建雄同志發揚不怕艱苦、連續作戰的作風,始終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到專項工作中來。由於專項工作任務繁重,環境特殊,工作周期長,警力有限,因此工作總是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為了保證工作的時效性,務必做到爭分奪秒,及時將材料送達公安部工作組。黃建雄同志在前沿陣地通常是晚上配合領導開展工作,之後立即整理、列印材料,清早幾經輾轉將材料送達上級部門。這是一個艱苦的工作流程,但在專項工作中,卻沒有更多的時間讓黃建雄同志能有較好的休息和調整,就又要投入下一場戰斗中。由於不勝負荷,黃建雄同志多次病倒在工作崗位上,但他從未退縮,總是及時調整好狀態,迎接新的挑戰,刻苦耐勞的作風得到同志們的一致好評。專項工作前後周期一年,為了保持工作的連貫性,黃建雄同志堅持以前沿陣地為主要戰場,多次取消返回福州休假調整的行程。在當年的「五一」節公眾假期期間,他主動請纓,要求留守前沿工作陣地,協助辦領導負責處理日常工作事務。在專項工作的最後階段,正碰上黃建雄同志的愛人工作調動的關鍵時刻,但他始終以工作為重,正確處理好工作和家庭的關系,沒有向領導請過一天假。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學習,黃建雄同志的業務水平有了顯著提高,除了為主配合辦領導做好工作組的文秘處理工作,黃建雄同志還積極配合開展有關專項調研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當年,黃建雄同志以專項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和良好的工作成效,榮獲集體一等功和個人三等功。黃建雄同志在工作中始終保持著昂揚的鬥志,奮發的精神,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品德,在短短的7年工作時間內,黃建雄同志多次被評為廳機關優秀共產黨員、優秀公務員,並榮獲個人嘉獎一次。
黃建雄同志英勇救人,不幸犧牲的事跡傳出之後,與黃建雄熟悉的同事、戰友、同學無不為之扼腕嘆息,悲感交集。「東山有幸,閩水無情。神冥若在,何累蒼生」;「總是忘不了每次警體課上與你角力的情景,總是忘不了你那張純真質朴的笑臉,總是忘不了你對詩歌對文學的執著,就這樣永別了,永遠懷念你,我們的好兄弟」;「建雄是樂觀的,他留在我們記憶深處的都是笑臉,帶給我們的都是快樂」……互聯網上,黃建雄的戰友、同學帶著無限哀痛悼念著黃建雄。「他給人留下的一直都是一個樂天派的形象」,「黃建雄同志愛好體育運動,興趣廣泛,足球踢的很棒,還有練武的習慣。」黃建雄的同事劉小明同志介紹說,「但黃建雄感到遺憾的是作為一名人民警察,又從小生活在海邊,水性卻一般。因此,參加公安工作後,黃建雄同志就開始鍛煉游泳。他游泳很認真,也很細心,每次都按照有關規定帶著救生圈游泳。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他還說過:我們沿海城市的警察應該是游泳好手,我的水性一般,游泳學了好久進步都不明顯,通過大練兵和先進性教育活動我要進一步掌握好游泳本領,這樣才能在危難之處顯身手,這樣才是一名優秀的人民警察,才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公安廳培養了一位好同志」,林賢明的單位領導專程趕到福建省公安廳致謝。「謝謝了,謝謝黨的好兒女!」 遇難者林賢明的家屬對黃建雄生前所在單位的同志說,雖然黃建雄未能如願將林賢明救起,但他們對黃建雄同志的英勇行為仍然十分感激。「危難之處顯身手」,這是一名年輕優秀的人民警察對自己的要求,他也正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的諾言。福建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副會長李建生同志聞訊後專程前來慰問,並送來見義勇為慰問金,號召大家向黃建雄同志學習。
2005年7月18日,福建省公安廳政治部批復認定黃建雄同志為救助他人、因公犧牲,省見義勇為基金會和福州市見義勇為基金會評定黃建雄同志為「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市見義勇為先進分子」,福州晚報、福州日報、福州市電視台一套也相繼報道了黃建雄同志捨己救人的英雄事跡。
7月19日上午9時許,黃建雄生前同事、親友、聞訊而來的幹警和群眾300多人齊聚福州市倉山陵園,向英勇救助他人、因公犧牲的公安民警、共產黨員黃建雄同志遺體告別。在向黃建雄同志遺體告別時,廳政治部和其他總隊、處室送來了花圈、輓聯,參加告別儀式的戰友們淚水和雨水流在一起,遠在安徽工作的昔日同室校友趕來送行……
黃建雄同志走了,但他留下了他的英名,留下了他的精神,他的行為將激勵著千千萬萬像他一樣勇於奉獻的共產黨員努力為公安事業奮斗和拼搏。他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㈤ 依靠兒女贍養的農村老人,他們的晚年生活會不會幸福

這個晚年幸不幸福,很大的程度上,就比較取決於子女孝不孝順了。既然給出了條件設定,是完全依靠兒女贍養的農村老人,也就是在經濟上,自己是完全沒有能力的,而且也已經交代了,生活中,要完全依靠兒女,這樣的晚年生活,就是建立在完全依賴兒女的基礎上。

如果子女比較孝順,給老人養老啥的,也是很捨得花錢的那種,這樣的老人,在晚年生活上,先不說幸不幸福,首先物質上是很有保障的。物質生活的滿足,對於老年人也是幸福晚年其中一項指標,但是並不是全部。如果僅僅是子女給予了充分的物質生活。

但是在陪伴老人方面卻做得力不從心,其實老人的晚年生活應該離幸福晚年還是有一段差距的。畢竟人在滿足了物質上的需求就會有更高的追求,像是精神上的滿足。老年人在精神上會更加空虛,更需要兒女的陪伴,所以常回家看看真的不是應該唱唱而已,而是要多多身體力行。



她兒子幹不了體力活,也沒有什麼手藝,所以這樣的兒子怎麼能給老人養老呢,我看這老太太要是死了,她兒子也活不了多長時間,據說老頭好幾年以前就死了。這就是我看見的一種子女養不了老人的情況。後來市裡大會以後給她捐了幾百塊錢。

但是這幾百塊錢解決不了大的問題,過一些天,她該要飯還是去要飯,據她自己說,要飯也不少掙,干別的也幹不了,只能去要飯,鄉鎮要幫助他,他也不用,還是自己偷偷摸摸地到臨縣的地方去要飯要東西。實事求是說,現在農村有兒子的養老問題都不大。

只要有兒子媳婦吃的老人就有吃的,只要有他們住的老人也有住的地方,因為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農村老人在兒子,特別是大兒子身上都投入了不少的精力和錢財,所以當他們老了的時候,兒子是最重要的保障,但是在農村女兒就不一樣了。

沒有幾個是女兒把老人接到家裡養老的,輿論上也不支持女兒給老人養老,現在有一些是獨生女兒也出現一些女兒給養老,或者招養老女婿的情況,但畢竟是少數。農村真正無兒無女老了,身體又不行的老年人,多數都去了養老院,由於今年老年人夠養老年齡的人增多。

有些鄉鎮的養老院也需要排號,這就給有些村社增加了負擔,不少村幹部和一些青年人在幫助老年人養老的問題上也操了不少心。除了集體幫扶以外,也有青年小組,婦女組織等形式,對暫時不能去養老院的老人進行幫助,解決了一些無兒無女老人暫時去不了養老院的問題。

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的觀念在農村還是比較受歡迎的。如果哪家的兒子不給老人養老會受到社會的譴責,整個村子的人也會對其嗤之以鼻。所以在盡可能的條件下,農村子女的養老對老人來說還是有一定保障的,並不是像有些人在網路上說的那樣凄慘。

如果你去農村調查一兩個村就知道具體的情況是什麼樣了。應當說農村老人的養老是平穩的,有一些人是幸福的。


㈥ 中華兒女的好品質有哪些

忠誠,孝順,寧死不屈,比如岳飛,忠心報國,屈原抱石投河,花木蘭替父從軍等等。
具體事跡你可以自己網路一下。

㈦ 好兒女的標準是什麼

1、敬老事跡突出,在社會上廣為傳誦。

2、尊老愛幼,家庭和睦。家庭成員崇尚健康、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不參與封建迷信活動。

3、愛國守法,熱心公益。家庭成員遵守國家法律法令,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4、鄰里互助,團結友好。家庭成員模範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

5、愛崗敬業(城市),勤勞致富(農村)。積極為三個文明建設做貢獻,受到社會好評。

㈧ 有關大學生有孝心、有愛心的感人事例(真實)

我們三(4)班有這樣一個孩子,他叫何仁銳,今年10歲,是班裡的一名小組長。在校他是個孝敬師長、積極向上的好學生;在家他是一個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好孩子;在社會上是一個遵紀守法、注重公德的小公民。百善孝為先,學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讓他充分認識到了孝敬父母和長輩是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雖然他沒有感人肺腑的事跡材料,但點點滴滴中也體現了他對父母長輩那份真真切切的孝敬之心。
很小的時候他就懂得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做。在家裡,體貼父母,關注親人的冷暖。在學習好功課的同時,在生活上也堅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到自主自立,減輕父母的家務負擔,提高自己適應環境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他的爸爸媽媽都是農民,工作非常繁忙。為了讓媽媽少些辛苦,經常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打掃衛生、摘菜洗菜、洗衣服……對待鄰里,他講文明懂禮貌、與人為善,遇到鄰居,主動問好,經常攙扶老爺爺老奶奶,幫他們拎東西,有時幫鄰居家看小孩,並輔導鄰家小孩學習,深得鄰里喜愛和稱贊。
記得今年春遊,他很想和班裡的同學們一起去遊玩,可就在去春遊的前一個星期,他的爸爸生病住進了醫院,他想,家裡剛建新房已花了不少錢,現在爸爸生病了,還要花很多錢,於是他對媽媽說:「今年春遊我不去了,明年再去吧。」他的爸爸媽媽看著自己懂事的孩子,既心痛又激動得流下熱淚。這件事我是在批改日記時才知道的,當時我讀了他的日記,心裡很感動,為班裡有這樣體貼父母的學生感到驕傲。於是我在班裡宣讀了他的日記,並要求全班同學向他學習。事後,他學習更加努力了,在學校里,他不忘對同學們講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長輩和老師。他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全班同學。在班級召開的家長座談會上,他的事跡打動了所有的家長和學生,父母非常感動,流出了激動的熱淚,他媽媽說:「有這樣的好兒子沒白活,再苦再累也值得。」
他品學兼優,善於團結同學,熱心助人,和同學關系密切,同學們都願意接近他。同學們只要有困難,就會去找他。只要力所能及,他都會伸出熱情之手全力地幫助他們,從不推辭拒絕。當有同學因為不理解家長,甚至恨自己的父母時,他會耐心的勸導,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去引導他們,讓自己的同學也成為孝順父母的好兒女。老師也非常欣賞他的為人,時時刻刻關心呵護他成長。
他愛學習,勤思考、愛鑽研、求知慾強烈,各門功課都努力學好,連續幾年來學習成績一直在年級前列。在今年的中心校「故事王」比賽中,他榮獲二等獎;在三年級學科競賽中榮獲一等獎。他深知,榮譽的取得與老師的辛勤培養和幫助是分不開的。今後,他將再接再厲,堅持不懈。在學習上,繼續發揚決不服輸,勇往直前的精神,讓學習成績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生活中,堅持自主自立,做好自己份內的事,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為父母分憂,讓他們安心工作。他將以自己百倍的努力,成為一個人格高尚、心理健康、作風塌實、興趣廣泛、刻苦勤奮的優秀學生,回報老師對自己的關愛,回報學校給自己的榮譽,回報同學對自己的支持,將來對民族、對社會盡自己應有的一份責任、一種擔當!
孝心是無價的,用金錢也買不回來。它比時間更寶貴。一份美好的孝心,是獻給父母的愛。何仁銳就是這樣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尊敬父母,孝敬父母,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㈨ 古有「二十四孝」的故事流傳,先現今每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也都有孝敬父母的代表,無數兒女用自己


小題1:(1)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關心子女勝過關心自己。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父母不僅從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們,還引導我們確立人生的目標,教育我們如何做人。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我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這一優良傳統。孝敬父母也是法律規定子女應盡的義務。(6分)(2)我們應該以實際行動來孝敬我們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父母有禮貌,理解父母的心意,聽取父母的教誨,關心父母的健康,體貼父母的辛勞,分擔父母的憂愁,不想父母提出過分要求。
小題2:要搭建心靈溝通的橋梁,要學會與父母溝通。(1)要理解自己的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嘮叨和煩惱,體諒他們關愛方式上的不當。(2)要尊重自己的父母,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和分寸,與父母意見發生分歧時,不能採取迴避、疏遠、頂撞的態度。(3)還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要學會主動交流、創造機會、認真傾聽等方法。(7分)

與孝順好兒女事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18年昆明補發養老金 瀏覽:582
桂林養老金2020年每月增加多少 瀏覽:767
做入職體檢最後什麼時候去 瀏覽:878
退休人員公司補貼社保怎麼寫合同 瀏覽:902
大學普通體檢項目有哪些 瀏覽:179
衛龍體檢什麼 瀏覽:552
榮成養老公寓怎麼樣 瀏覽:742
靈活就業人員15年社保退休工資表 瀏覽:380
駕駛人體檢審核要多久 瀏覽:156
老婆不會孝敬老人 瀏覽:620
開封哪裡看老年痴呆 瀏覽:114
臨朐縣社保局退休人員 瀏覽:261
軍隊養老保險和地方有什麼區別 瀏覽:284
敬老院哭了 瀏覽:253
老人喝白醋有什麼危害 瀏覽:982
佛孝順父母 瀏覽:646
武漢仁愛體檢的電話座機是多少 瀏覽:799
敬老院大門口 瀏覽:51
體檢表模板哪裡下載 瀏覽:648
適合重陽節的背景圖 瀏覽:845
© Arrange www.qzlndx.org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