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元宵節是幾月幾日重陽節是幾月幾日端午節是幾月幾日清明節是幾月幾日除夕是幾月幾日
元宵節 正月十五端午節 五月初五清明節 三月初三
重陽節 九月初九
中秋節 八月十五
春節 正月初一都是農歷~說幾月幾號都是陽歷的 初一初二那些才是農歷,又或者叫陰歷
B. 2010年中秋節和重陽節是幾月幾號
2010年9月22日星期三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2010年10月16日星期六農歷九月九是重陽節。
C. 中秋節與重陽節的區別是什麼
1時間不同
2風俗不同
3來源不同
D. 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節、重陽節、中秋節、春節等節日,他們的農歷日期各是什麼寫好什麼節日對幾月幾號。
1、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
2、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
3、清明節 :農歷三月初三
4、重陽節:農歷 九月初九
5、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
6、春節 : 農歷正月初一
中國法定節日
新年 (1月1日,放假一天);
春節(農歷新年,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放假三天);
清明節(農歷清明當日在內,放假三天);
國際勞動婦女節(3月8日,婦女放假半天);
植樹節(3月12日);國際勞動節(5月1日,放假三天);
中國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端午節(農歷端午當日在內,放假三天);
國際護士節(5月12日);
兒童節(6月1日,不滿14周歲的少年兒童放假半天);
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7月1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8月1日,現役軍人放假半天);
中國醫師節(8月19日);
教師節(9月10日);
中秋節(農歷中秋當日在內,放假三天);
國慶節(10月1日,放假7天);
記者節(11月8日)。
E. 中秋節幾月幾日端午節幾月幾日清明節幾月幾日重陽節幾月幾日元宵節幾月幾日
中秋節是每年農歷(陰歷)的八月十五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陰歷)的五月版初五
清明節是每年權陽歷的4月5日
重陽節是每年農歷(陰歷)的九月初九
元宵節是每年農歷(陰歷)的正月十五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
F. 中秋節和重陽節來歷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內國容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晉代文人陶淵明在《九日閑居》詩序文中說:「余閑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里同時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晉時期,重陽日已有了飲酒、賞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
G. 中秋節先還是重陽節先
中秋節在先。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重陽節是指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
H. 中秋節與重陽節的區別
重陽節,時間: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節名由來:漢中葉以後的內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容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
習俗:此日進行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登高。
來源:《易經》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並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I. 農歷的春節除夕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中秋節臘八節分別是多少月多少日
春節:不是具體的一天,而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共十五天;
除夕:農歷的二十九或三十,這是因為閏年的原因會多一天或是少一天;
元宵節:也就是正月十五,這天也是鬧花燈的時候。
清明節;這個中國的二十四氣之一,因為閏年閏月的原因也沒有固定的月與天;
端午節:農歷的五月初五;
重陽節:農歷的九月初九;
中秋節:農歷的八月十五;
臘八節:農歷臘月初八,也就是十二月初八。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開始採用西方的公歷,俗稱「新歷」,與中國舊有的歷法相對。1949年後則正式採用公元紀年。而陰歷也叫太陰歷,是以月亮圍繞地球轉動的規律制定的。中國自古的歷法是一種陰陽合歷,一般稱為「農歷」。很多人認為農歷就是陰歷,其實二者還是有差別的。
陰歷的時間和陽歷相比,每年大約差十一天。如果完全按照陰歷來,可能不出五年,我們就要在夏天過春節了。農歷又根據太陽的位置,把一年分為二十四個節氣,便於安排農業生產。所以二十四節氣來自農歷,而非陰歷。但是,除了清明節之外,中國的其他傳統節日都是根據陰歷設置的。
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發生,因為中國的歷法中有一項偉大的發明叫「置閏法」。每19年中設置7個閏月,有閏月的年份一年383天或384天,稱為閏年。充滿智慧的古人,用置閏法填補了陰、陽歷的時間差,又用陽歷的規律制定了安排農事的二十四節氣。
J. 元宵節 中秋節 重陽節 端午節 都是農歷幾月幾日 幾月初幾
元宵節 正月十五 中秋節八月十五重陽節九月初九端午節五月初五
滿意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