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不孝父母怎麼辦
家長以身作則教孝
教育孩子孝心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有一位女老師學習了《弟子規》之後,她深刻地體會到學了就應該要落實,但她覺得自己的孝道還有一段差距,所以她告訴自己一定要開始力行孝道。中國大陸五一放長假,也正好是她的生日。那天,她的外婆在家,她擺了三張椅子,請外婆坐,請爸爸坐,請媽媽坐。然後她對父母講:「我已經三十五歲了,三十五年來,我做錯了一些事情,讓父母操了不少心,現在我已經學習聖賢教誨,往後我一定盡心盡力做一個孝順的女兒,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母親的受難日,所以我要給母親行三跪九叩禮。」說完之,她就拜下去了。第一拜拜下去,她母親的眼淚就流下來了;第二拜再拜下去,她的兒子在旁邊看到,便不由自主地走到他爸爸的身邊開始幫他按摩。這位老師沒有跟她孩子講一句話,但孩子看到母親在行孝道,那種德行的力量無形中給他很大的震撼,所以他就不由自主地也開始力行孝道。
回到自己家裡,一進門,這個孩子就對父母講:「明年我生日也要拜您們。」所以,教育最有效、最省力的方法是「以身作則」,我們在家要盡心盡力侍奉父母,做一個好榜樣給孩子看。因此,以後水果拿出來先給誰吃?一定先給父母,這個順序不能再錯下去了,一錯再錯就很難改正!
親師合作教孝
教孝一定要「親師合作」,就是父母跟老師要密切配合。《弟子規》提到:「晨則省,昏則定」,幼兒園的孩子學完之後,第二天早上會跟父母說:「爸爸、媽媽早上好,昨晚有沒有睡好?」他的父母聽了,心裡非常舒服。
我們常常在課堂上問小朋友:「這個星期你做了什麼善行、什麼孝行?」孩子就會說我幫媽媽洗碗,我幫媽媽端洗腳水,舉了他們力行孝道的很多實例。有一個孩子才兩、三歲,他上完課回到家,就跑到浴室,他的媽媽知道他一定會去找盆子來裝洗腳水,所以趕快把盆子藏起來。這位媽媽為什麼這么做?她心裡想,這盆水一旦被孩子弄倒了,我就會累死了,所以趕快把盆子藏起來。後來她跟我說起了這件事,我說她這樣做不對,因為她沒有成全孩子的孝心。孩子去端洗腳水,當媽媽的在洗腳時也很歡喜,這時應當給予孩子肯定與鼓勵,他的孝心就能培養得扎實。如果現在不讓他端水給你洗腳,他的孝心就無法得到培養。人的善心就像小草一樣,你日日滋潤它,它就慢慢地茁壯成長。
這位母親說:「他要是把水弄倒了怎麼辦?」我說:「弄倒了更好!」她聽傻了,哪有弄倒了更好的道理!他弄
倒了之後,你就跟他說:「小明,媽媽可以感受到你對母親的一片孝心,但是端水要有方法,你是否知道今天為什麼會把水弄倒了?就是你的手沒有在兩邊放平衡,所以你下次端水應該注意這些地方。」這樣孩子學會做人,同時又學會做事。很多媽媽唯恐孩子犯錯,其實當孩子犯錯誤時,往往就是教導他、引導他正確的做人做事最好的時機,所以母親教育孩子的態度跟敏感度很重要。
有一位媽媽很有智慧,孩子端洗腳水給她洗腳,她很歡喜,她把熱水器的溫度調到最低,讓孩子端了一個星期,所以她泡了一周的冷水腳。過了一個星期之後,孩子端水的能力已經形成,她再慢慢把溫度調高。所以,家長一定要配合老師的教導,才能成就孩子的孝行。我們還要求家長陪同孩子一起上課,孩子坐前面,所有家長坐最後一排,看孩子今天學什麼孝行,回去有沒有落實,老師和家長這樣配合,孩子的善行很快就養成了。
曾經在暑假結束時,一位家長打電話跟老師說:「謝謝老師的教導,我的女兒在暑假期間進步特別多。」這句話有玄機,一般孩子退步最厲害的是什麼時候?就是放暑假。暑假一放就是兩個月,當老師的都會覺得剛放完暑假,這些孩子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要被拉回來,老師還要整頓一陣子才能恢復到以前的狀態,結果這位家長居然說孩子進步很多。家長接著舉例說,有一天我因為太累了,躺下去沒蓋被子就睡著了,當我醒過來的時候,身上的被子已經蓋好了,原來是孩子幫我蓋的。我起床後一走出房間就聞到了面的香味,我還以為是先生回來煮麵,於是我就問孩子:「是你父親回來了?」孩子就說:「爸爸還沒回來。」我又問:「那為何會有面?」女兒說:「是我煮的。」我很驚訝的說:「你從來沒有煮過面,你為什麼會煮麵?」女兒說:「我常常看媽媽這邊抓一點,那邊抓一點,所以我今天也嘗試煮煮看,我要盡一份孝心。」那一碗面好不好吃?這個面是孝心做出來的,一定特別好吃!
這個小女孩形成了哪一種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態度?孝心。孩子的孝心一開,就會常常自覺地幫助父母做事,而且孩子做事的能力會不斷地提升和發展。所以,老師教孝,家長一定要密切配合。我們所有推展讀經的老師,都有一個很深的體會:有品德的孩子,他的學習成績一定很好,而且學習態度也一定是很自覺、很主動、很認真,絕對不要父母在旁鞭策。有一個班級的成績原本是全校倒數第一,但從老師開始教學生學習《弟子規》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這個班在全校就名列前茅,他們的校長太驚訝了,請我們去跟全校的老師演講。品德的根本在於孝道,做家長的一定要有信心,要跟老師好好配合,共同教導孩子的孝行。
教孝也須夫妻配合
很多家長說:「那學校的老師還沒教孝怎麼辦?」不要等了!就從家庭、從自己開始落實孝心。夫妻之間能相互配合,孩子就很容易長養孝心。譬如先生對孩子說:「兒子,你不能不孝順你母親!你母親懷孕的時候吐得半死,連飯都吃不下去。懷孕的時候如負重擔,你看你有多少斤重,媽媽每天無怨無悔,還要上下班。生產的時候有多麼辛苦,你生下來之後,還對你點點滴滴的照顧。那一次你生病時,媽媽幾乎兩、三天都沒睡覺。」你把這些真實的情況告訴孩子,他那種知恩的心就會生起,知恩才能報恩,孩子就會領受母親的恩德。
而當太太的就要把父親從小對孩子付出的點點滴滴告訴孩子,孩子才能領受父親的恩德,所以夫婦配合是很重要的。現在很多媽媽不僅沒有把先生的恩德告訴孩子,還在孩子面前數落他父親,如此一講,孩子對父親就很難再生起恭敬心。為人父者連孩子都瞧不起他,就很容易自甘墮落。因此,當母親的、當太太的,言語要特別謹慎,不要彰顯先生的過失,反而要誇獎先生的優點,誇獎先生對孩子的照顧。先生一聽就會有所感動,也會盡心盡力和太太配合,以身作則去教育孩子力行孝道。
2. 子女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我們作子女的為什麼要孝敬父母? ①父母不僅賦予我們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們成長,教我們做人, ②父母為家庭作出了貢獻,為我們付出了很多,理應得到愛的回報,受到我們的孝敬。 ③青少年應當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 ④孝敬父母還是子女對父母應盡的道德義務和法律義務。 孝敬父母」的內容包括什麼?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對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贍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愛戴父母。成年子女如果不履行贍養扶助父母的義務,不僅要受到輿論的譴責,還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我們應該怎樣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體現在日常生活中一件件小事上。 (2)愛父母,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努力學習、積極上進,讓父母高興。這樣都是孝敬父母的表現。 孝敬父母需要付出 孝敬父母要付出代價,可能付出時間,付出感情,付出體力,甚至委屈自己,但是孝敬父母收獲的是甜蜜。
3. 女兒不孝順父母怎麼辦
這個社會不孝順父母是正常的,原因是整個教育不完善。媒體很發達信息泛濫,小孩子受電視,電腦,手機的「教育」太多。思維想法上不能傳統,缺乏耐心,自然不孝的多。
4. 為什麼有的人不懂得孝敬父母。
我覺得不懂孝敬父母的人最根本的問題,還出在父母身上,多半和父母的教育有關,對孩子溺愛造成的
5. 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不孝順自己的父母呢
不孝順自己來父母,我源們第一時間可能想到的是責怪孩子,但卻沒有反思一下父母。孩子小的時候,你有真心陪伴過嗎?你有給孩子一個溫暖的家庭嗎?你有尊重過孩子的意願嗎?你有像朋友一樣和孩子相處嗎?你有好好孝順並尊敬你的長輩嗎?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麼孩子的不孝順便就找到了原因。
從發生在身邊的朋友及電視里的情節來看,不孝順其實分了很多種,一種是從小被寵壞,不懂得愛與被愛,只知道一味索取,把人性的貪婪與無恥發揮得淋漓盡致。還有一種就是從小不注意親情陪養,把自己的願望架接到孩子身上,這孩子長大了自然自私,根本想到不老人。還有一種,一味否定孩子,給孩子從小造成心裡影響,你怎麼能幹,老了要我孝順幹嘛。還有一種,沒有親情味,孩子在他身上沒有體會過父母之愛,所以長大後也不知道怎麼與老人溝通更無感情。
人生就是一個循環,一個因果的循環。世人皆不相因果,可仔細想想,因果可曾繞過誰。孩子沒有無原無顧的不孝順,是因為你當初中下了不孝之果。
所以我們在指責一切人或事的時候,也應該適當的反思一下自己,曾經你真的做到了嗎?
6.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孝順父母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梁殲嘩候都喜歡說:「你看人家xxx,比你乖多了」。那麼問題來了,憑什麼別人家的孩子那麼好!
同事紅艷家裡的生活氛圍,是我長這么大見過的最「不正常」的一種情況。
半小時新聞
寧寧從小的學習成績很好,基本不用紅艷操心,問道有什麼妙招,紅艷說:「我們家晚上7點至7點半是新聞時間,老公會和孩子一起看新聞聯播,了解一些時事,也可以趁著空兒,給寧寧灌輸教育理念。」
聽到這兒,我的臉立馬紅到了脖子根,想起平時自己看偶像劇的時候,孩子還在書房寫作業呢~
從紅艷家裡出來,我百感交集,平時甜甜都是恭恭敬敬地喊我們「爸媽」,自己也一直都以「長輩」自居,很少和孩子平等相處,更別提與她對等地溝通與交流了。有時候自己對孩子沒耐心,反過來還要怪孩子不聽話,想想也是慚愧。
其實每個父母都可能犯這樣的錯誤,如果想讓孩子心平氣和地跟父母談知心話,那就先建立一個輕松愉悅、平等自由的家庭氛圍吧!總想著別人家的孩子好,不如先把自家孩子管管好!
7. 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孝順父母
人家都說父母是子女的第一個老師,教育很重要,以前看過一個很有教育性的電視節目,就說有一對夫妻嫌老父親老了沒用了,要用竹筐把他扔到深山老林里讓他自生自滅,他們的兒子看了很難過,就故意對他父母親說「記得把筐子帶回來,以後我還可以用來裝你們。」他父母聽了後就沒把老人家仍了。其實老人家大都很好「哄」,你對他好一點點,他就像小孩子一樣很高興,蓬人都說:「我××對我多好,非常孝順,經常給我買××,經常陪我聊天……」,以後你有什麼事老人家力所能及的他都會盡量幫你。只要我們做個好榜樣,相信以後子女也多少會對長輩多份尊重與孝順的,將心比心,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人人都希望有個幸福的晚年,只要自己對長輩好一點,對子女的教育重視一點,該慈愛的時候慈愛,該管教的時候管教好,應該都會有個幸福的晚年。
8. 為什麼父母孝順子女不孝順
這種情況是織女可能是在外面吃,時間長了不經常。和父母接觸,所以就淡薄了,不那麼孝順嗎?
9. 孩子長大以後為什麼對父母不孝順
孝順是一種道德品質,養一個孝順的孩子,跟父母的言傳身教有很大關系。孩子長大後對父母不孝,也有可能父母對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隨心所欲的對待孩子。平時什麼都不用孩子自己做,以為這樣是為了他好,卻不知道這樣會變得越來越隨心所欲,不懂得體諒父母。
其實孩子孝不孝順,從小就可以看出。下面這幾種孩子,長大之後一定不孝順,家長們注意啦!
01、溺愛里成長的孩子
所謂慈母多敗兒,不孝順的孩子,最常見的表現就是不尊重父母,隨意頂撞長輩。他們從小就受到家人的寵溺,覺得父母對自己好是天經地義的,自然不知道如何關心家人。
到了青春期後,更是對父母呼來喝去。一會兒要求倒杯水,一會兒又要剝個橘子......一旦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就會毫無顧忌地頂撞父母。
因為溺愛會挫敗所有的孝順教育和對父母的尊重。在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很難交到朋友,也不懂得父母的辛苦;結婚以後,一點都不懂得孝順公婆,不懂幫父母分擔煩惱。
02、包辦代替長大的孩子
這類孩子性格跋扈,自小動手能力就很差,依賴心極強,凡事都需要父母代勞。但是父母包辦代替,實質上剝奪了孩子勞動、孝順的機會,其心理會變得越來越冷漠。
小時候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干,自理和生存能力必定差,內心脆弱和敏感。隨著不斷長大,有些孩子還會覺得父母懂得少、沒有用,不能給自己幫助,還有的會嫌老人臟。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事業難所有成就,自己賺不到錢,伸手向父母要錢是常有的事。當家裡的錢被他敗光了,甚至拋棄贍養父母的義務,成為名副其實的「白眼狼」。
03、愛慕虛榮的孩子
自從孩子上了小學,每天回家都和媽媽說:「同學的媽媽又給她買了好看的發夾,新出的芭比娃娃,自己也想要。」可是,一般家長的回答幾乎相似:「沒錢」。
面對其他家庭的優越條件,很多孩子常常抱怨自己父母沒本事,不能給他想要的物質生活。看到別人有好東西,自己卻得不到,久而久之會形成怨恨,認為父母虧欠他。
孩子虛榮心越強,就越會埋怨父母沒本事掙錢。即便收到禮物,他們也未必會感激父母,內心不知足,便不能從物質上得到富足感,心理始終不會平衡。
04、霸道自私的孩子
小時候,假如父母處處都只為孩子考慮,有什麼好吃好玩的第一個想到他。容易使孩子養成自私且蠻不講理的性格,出現自己喜歡的,就一定要獨占。
遇到問題時,他始終都會認為是別人的錯,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沒有責任心,沒有擔當,成人後甚至會為自己對父母的不孝找各種理由。
一個孩子很自私的時候,他處處會無禮傲慢,不懂替人著想,更不懂得與他人分享。等他走上社會一定處處碰壁吃虧,因為別人的資源也不會同他分享。
05、經常挨打的孩子
曾經筍干老師班上有個學生,在家經常被父親打罵,某天突然性情大變,課堂上對老師、同學無故發泄不滿,甚至揚言要報復父母。
所以,棍棒底下並不能出孝子,只會離間親情反目成仇。因為他們生活在一個暴力家庭里,習慣以拳頭解決問題,進而性情暴躁,使孩子形成攻擊性人格。。
因此,家庭暴力必須停止,經常挨打的孩子,內心所受的創傷永遠抹不去。即便成家立業後,他們與父母的關系仍有間隙,也不會輕易原諒。
06、從來不說謝謝的孩子
央視《對話》欄目中,一位女生到美國家庭交流期間,美國家長開車幾小時帶她去景點遊玩,幫她收拾生活垃圾一周,可她卻沒有表達過一點感激的態度。
我們雖然不像美國人那樣一天到晚把「謝謝」掛在嘴上,但是,適時地對別人的付出和善意表達感謝,也是最起碼的禮貌修養。
一個連基本禮貌都不懂的孩子,他大概也很難懂得感恩回報,試問,這樣的孩子又怎樣能盡心盡力照顧父母?
「每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要想有一個孝順孩子,就好好教導,培養他吃苦耐勞的精神。
你的孩子在哪種環境中長大,決定了他將來能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們要以身作則,好好孝順自己的父母,給他們帶來一個好的榜樣。
10. 人為什麼這么不孝順父母呢。怎麼回事
應該是從小到大他就沒有接受到應該孝順父母的教育。所有人都一樣,當長期對某些事情或人有著依賴,慢慢的就會變成習以為常,一旦照顧他的人不再照顧他了,他的第一反就是埋怨對方為什麼不照顧他了。有人總說孩子大一大就懂事兒了,這是最不負責任的話,所有的事情都是需要你去教會他的,跟本不是自然而然就會了。現在的孩子從小到大就是養尊處優的狀態,父母只知道一味的付出,以為自己全身心的付出將來老了之後孩子就會全身心的贍養他們,但他們從來就沒有教育過孩子應該如何做人,應該怎樣孝順,自己的付出是多麼的艱辛,長大了必須回報父母。他們只會說我們所有的東西將來都是你的,我們不要你的回報,從小到大就是這個理念灌輸的子女,長大當然不會孝順了,他們會認為父母就是應該為兒女付出的,天經地義。這和我們周圍遇到的人和事兒一樣,你會發現有些人越慣毛病越多,越順著他,他就會越得寸進尺,這就是人的本性。還有的父母就是什麼都大包大攬,養出的孩子就會缺乏擔當,他在父母的臂彎下躲風躲雨習慣了,一旦父母老了,能力不夠了,需要他站出來為父母擋風遮雨時,毫無能力的人不會瞬間變強的,他們只能把眼中的累贅甩掉,不養不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