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重陽節!什麼意思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後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固重九亦叫「重陽」。民間在該日有登高的風俗,所以重陽節又稱「登高節」。還有重九節、茱萸、菊花節等說法。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的四大節日。明朝以前本來有登高看老人星的皇室活動 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後 緯度過高看不到該星就演變成只登高不看星了,隨後人們也遺忘了看星的這個初衷 (緯度37度以下 才可見 北京 40度)。[1]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
『貳』 重陽節的作文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歷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戶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歷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於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游戲,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九登高,並不僅僅登臨飲宴、賦詩作文而已,它還有其他活動。這些活動綜合而成為「登高會」。登高會也叫「茱萸會」,因此也被稱為「茱萸節」。
『叄』 重陽節的作文450字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農歷九月初九日的重陽佳節,活動豐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習俗。下面我就來介紹一種「登高」習俗。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有人喪命,這些百姓受盡了折難。它也奪走了青年恆景的父母,恆景自己病倒了愈後,他辭別了妻兒,決心出去訪仙學藝,為民除害。他四處訪師尋道,最終在一座最古老的山,找到了一個法力無邊的仙長,恆景不畏艱險和路途的遙遠,終於找到了那個神奇法力的仙長,從此恆景刻苦練出了非凡的武藝。一天仙長把恆景叫來說:「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作惡,你本領已經學成該回去為民除害了」。仙長送給恆景一包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並且密授避邪用法。恆景回到家,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長的叮囑把鄉親們領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發給每人一片茱萸葉,一盅菊花酒。中午時分,隨著幾聲怪叫,瘟魔沖出汝河。突然聞到香和酒氣,便戛然止步,這時恆景手持寶劍幾個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後來人們就把重陽節登高的風俗看作是免災避禍的活動。雙九還是生命長久、健康長壽的意思,重陽節便被做為老人節。
這使我也有所感受,在這一星期天中,我們老師讓為自己的長輩洗一次腳或洗一次頭等。我突然心血來潮,准備,在星期天給來我家串門的姥姥洗一次腳。
「燦燦,燦燦……」哦,我姥姥來了,我趕忙把姥姥請進屋裡。趕緊把媽媽叫來。趁著媽媽與姥姥交談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趕忙拿來盆子,倒了一些熱水,一摸水,呀,燒死了!我又倒了一些涼水,哎,又涼了。此刻,想起了「永不氣妥」這個詞,頓時提起精神,又倒了一些熱水,這會算是差不多了。我又拿起肥皂和擦腳布。搖搖晃晃的端到姥姥面前說:「姥姥,馬上就要過重陽節了,我今天特意為您洗一次腳。」姥姥說:「呀,燦燦真的是長大了,懂事了,姥姥為你感到驕傲啊!」我把姥姥的腳放入水中,泡了一會兒。又用肥皂把腳周圍搓了一遍,在用清水沖洗。連續重復幾次,就差不多OK了!但是,當我摸到姥姥腳跟時,有什麼扎了我一下。我一看,原來是一層厚厚的繭子。我想起姥姥操勞日久,每天洗衣,做飯。便更加仔細的去洗腳了!洗完後,望著姥姥干凈的腳,喜出望外。姥姥和媽媽都欣慰的笑了!
這一年的重陽節讓我過的很充實,很完美!
『肆』 重陽節的了解和感悟
了解:
重陽節是復指每年的農制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為「重九」。九九歸真,一元肇始,古人認為九九重陽是吉祥的日子。古時民間在重陽節有登高祈福、秋遊賞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飲宴求壽等習俗。據現存史料及考證,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上古時代。古時季秋有豐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動。《呂氏春秋·季秋紀》有載,古人在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這是重陽節作為秋季豐收祭祀活動而存在的原始形式。重陽節起始於上古,成型於春秋戰國,普及於西漢,鼎盛於唐代以後。唐代是傳統節日習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時期,其主體部分傳承至今。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民俗。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七月半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感悟:
重陽節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日子,我們每個人都有老去的一天,關愛老人也同樣是關愛我們的將來。作為21世紀的我們,敬老愛老的道德意識就顯得更必要了。
『伍』 2020南京重陽節哪些景點對老年人免費 南京重陽節活動匯總
2020第三屆中國南京國際登高節 長江觀音景區 達摩古洞景區 遊子山 紫金山 閱江樓景區 白馬公園 第二屆重陽健步走活動 後天就是重陽節了,這個重陽節你是准備怎麼樣度過呢?在南京有這些景區在重陽節有活動喲,大家不妨在重陽節的時候去登高,南京還有舉辦登高節的活動,要去參與嗎?
2020第三屆中國南京國際登高節
活動主題
本屆南京國際登高節的主題為「一攬江山,九望金陵」。
南京今年將著力把登高節打造成為重陽不可或缺的「新民俗」,讓更多人在金秋十月共同踏上「登高攬勝」的難忘旅程。
時間地點
第三屆登高節活動將於10月25日在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開幕。
活動內容
樂活登高賽是本次國際登高節的主題活動,將邀請全齡段的參與者積極加入。與傳統的體育賽事不同,本次比賽突出文化性和參與性,比賽統一發放精美漢服,來自海內外的參與者將共同體驗「遷客騷人」拾級而上、登高望遠的妙趣。
在全長約6公里的賽道上,仙人對弈、半山禪院、攬江抒懷、觀景平台等點位將設置極具創意和詩情的打卡點,每個打卡點標記里程和「青春值」,參與者集齊照片在朋友圈發布分享,將會獲得驚喜定製禮物。
吟詩作賦 與文化大咖一起幕府登高
賞花飲酒 再現傳統重陽風俗禮
遍插茱萸 登頂觀景平台「風箏祈福」
長江觀音景區
重陽節10月25日
60周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免費
地址:南京市鼓樓區幕府山北麓
中國長江沿線第一個以觀音文化為主題的景區其中,觀音閣和「三洞」在古代歷史上就是很有名的景點。
達摩古洞景區
重陽節10月25日
60周歲以上老人憑有效證件免費
地址:南京幕燕濱江風貌區五馬渡廣場以東
達摩古洞是一個天然石洞位於山腰之間的陡崖之上岩洞深邃,曲徑通幽洞口朝著江面,可俯覽長江美景。
遊子山
遊子山是高淳的象徵,相傳當年孔子周遊列國時,曾到此山中講學,因而得名。
重陽優惠:
1:凡滿60周歲以上遊客,在10月24日-10月25日(周末)可免費進入祈福園。
2:凡滿70周歲以上老人,在10月24日-10月25日(周末)可由一名家屬陪同免費進入祈福園。
註:真如禪寺暫時不收費。
紫金山
作為南京知名的山,紫金山一向收人歡迎,爬紫金山也是是一個人氣頗旺的項目。實話說前段時間橙子剛爬過,其中心酸不足為外人道也。(但是爬上山頂看到風景的一剎那,感覺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想親自到山頂看看美景卻又不想爬山?橙子給你安利一下紫金山索道,吊廂有兩扇小窗戶,可打開通風。透明玻璃可以360°看風景,視野很棒。
閱江樓景區
免費開放日10月25日
地址:鼓樓區建寧路202號
閱江樓為江南四大名樓之一樓高五十二米,共七層碧瓦朱楹、朱簾鳳飛登上閱江樓南京長江大橋、紫金山一覽無余。
想要免費參觀閱江樓,必須要領取免費入園券哦!領券時間:
2020年10月25日星期日(8:00——17:00)發放5000張免費入園劵(領完為止,當日有效)領券地點:南京市鼓樓區建寧路202號閱江樓風景區入口領取處領券方式:遊客入園須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出示「健康碼」,待景區工作人員檢驗合格後方可領取免費入園劵。
白馬公園
免費開放日10月25日
地址:南京市玄武區白馬山莊1號
中國首家以石質雕塑文物為展覽主題的藝術公園於2000年興建將部分散落的石刻文物收集到公園中向世人集中展示南京深厚而獨特的石刻文化。
第二屆重陽健步走活動
「九九重陽佳節到,相約有氧健步走」。10月25日重陽節,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廣播傳媒及南京市玄武湖公園管理處將聯合舉辦「九九重陽佳節到,相約有氧健步走」——江蘇廣播第二屆重陽健步走活動。
活動時間
10月25日上午9:00
活動地點
南京市玄武湖公園蓮花廣場
『陸』 重陽節的來厲
九月抄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或「老人節」。重陽佳節活動極為豐富,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放風箏、吃重陽糕、插茱萸等等。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我國人民對重陽佳節歷來有著特殊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佳作。如唐代詩人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李白的《九月十日即事》:「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觴。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
『柒』 關於重陽節的作文,600字
重陽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重陽節在秋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每到重陽節,我國都有登高賞秋,敬老的傳統。故而重陽節又稱老人節。
我國唐朝的大詩人王維,曾作過一首關於重陽節的詩,名叫《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詩描繪了在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作者對親人的加倍思念。
今年重陽節,我和爸爸媽媽為了感悟中華傳統節日——重陽節,我們來到了北京最有名的一坐山——香山,我們沿著山麓攀爬,看到了山上美不勝收的景色。我們也看到了許多老人都在沿著山麓攀爬,我們登上山頂,看見了許多老人在香山頂峰上慶祝自己的節日——老人節。他們有的唱歌,有的跳舞,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慶祝。在他們中間坐著一個老爺爺和幾個老奶奶,老爺爺坐在凳子上用手風琴拉著《歡樂頌》,曲調歡快、優美,令人陶醉;旁邊的老奶奶則用小鑔和小鼓等樂器為老爺爺伴奏,樂曲在這個小樂隊的演奏下顯得非常動聽。周圍許多老人圍者這個小樂隊盡情地跳呀、唱呀,使人彷彿置身於人間仙境一般。
游覽完香山,我和爸爸媽媽就出發去了奶奶家和姥姥家,把我們深深的祝福送給了老人。按照每年的習俗,今年重陽節村委會又給爺爺奶奶發放了慰問品,這體現出全社會對老人的關心和關愛,敬老、愛老之風傳遍了神州大地。
昔日重陽節「又見花糕處處忙」的景象也已不見。但時逢佳節吉日,不由得又想起老鄰居在庭院吃著花糕,喝著清茶說笑聊天的溫馨,思念童年一起歡笑玩耍的小夥伴。